翻译的艺术---萨瓦里的翻译观

合集下载

西方翻译理论书目简介

西方翻译理论书目简介

西方翻译理论经典一、英国部分:1.乔治·坎贝尔(George Campbell, 1719-1796 ),《四福音的翻译与评注》(A Translation of the Four Gospels with Notes, 1789)简介:坎贝尔的《四福音的翻译与评注》是西方最早的翻译专论之一,其理论意义体现在:第一,该论著的问世,标志着西方宗教翻译研究的重大转折。

坎贝尔认为,《圣经》翻译“应为文学和宗教两种不同的目的服务”,这就弥合了哲罗姆提出的“宗教翻译”和“文学翻译”的严格区分,因而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第二,该论著是最早论及“对等翻译”的翻译理论专著之一。

坎贝尔在该论著中提出了从词汇、语法和风格方面取得对等的观点,成为20世纪“对等”理论的先导。

第三,该论著的问世,意味着翻译理论的探究突破了前人圄于具体文本的界限,标志着系统性、原则性和抽象性的理论研究视角的出现。

第四,该论著的问世,标志着认知视角的革命性嬗变。

宗教翻译“三原则”的出现,意味着坎贝尔背离了斐洛、奥古斯丁等人所信守的“上帝感召”的无端依从,完全从理性认知的角度提出了宗教翻译“三原则”。

因此,在相同的人文主义文化背景下,其“三原则”的具体内容同泰特勒的“三原则”有着惊人的雷同,实不足为怪。

总之,坎贝尔的“三原则”同泰特勒的“三原则”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而且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不可偏废。

2.亚历山大·弗雷瑟·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 1747-1814),《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1790)简介:泰特勒的《论翻译的原则》一书是西方翻译理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其理论意义表现在:第一,泰特勒首次以概念的形式规定了“优秀翻译”的内涵。

优秀翻译定义出现,标志着泰特勒的译学主体视角具备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特征。

第四章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第四章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威密尔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 ,以文本目的(skopos)为翻译过程的第 一准则 ,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 。威密尔所提 出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 是希腊词 ,意思是 “目的” 。根据目的论 ,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 就是 “目的法则”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 程 ,即结果决定方法。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 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通常情况下 , “目的” 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


德国功能主义流派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 — —功能派翻
译理论。功能派认为翻译(包括口、 笔译)是一种行为。其 理论的重点表现在三方面: (1)对翻译实质的阐释(2)对翻译 过程参与者的角色分析(3)功能翻译原则的提出。
谈到功能派,就不得不提及三位功能派翻译理论杰出的贡献
20世纪20年代起,前苏联的文学翻译得到发展的同时,翻
译研究也得到长足的进展。其最大特点就是一开始就和文 学翻译紧密联系在一起,但这时还是注重翻译作品的艺术 性。文艺学派开始于当时的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为蒂 尼亚诺夫。
楚柯夫斯基的《崇高的艺术》一书问世后,被视为前苏联
译坛文艺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此书立足于大量丰富的翻译 实践,探讨了使翻译作品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的途径。

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出版,立刻引起广泛赞誉。正
是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念。 此后,分别于1993年何1995年,又出版了《翻译短评》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和《翻译短评(第二集)》 (More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翻译试图在译人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传达原 著的确切上下文意义。交际翻译试图对译文读者产生一种 效果 ,这效果要尽可能接近原文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 语义翻译的服务对象是原语作者,交际翻译服务的对象是 译入语的读者 。这两种方法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当出现 矛盾时,交际翻译必须强调“ 表现力” ,而不强调信息 的内容。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

第四章翻译理论常识简介4 . 2 我国传统译论要点1) 严复的“信、达、雅”:信:“忠实”,即“意义不倍(背)文本”,忠实于原文意义。

达:“流畅”,即不拘泥与原文形式,尽译语之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使译文通顺达意。

雅:“古雅”,原本指当时能登大雅之堂的文言文,一种古雅文体,即“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 严复 ) 。

从这个意义上说,严复的求“雅”实则是讲究“修辞”,讲究译文表达要有“文采”。

严复的的翻译实践:“与其伤雅,毋宁失真”,重在一个“雅”字,并不十分注重“信”:“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

严复在其《天演论· 译例言》中对“信、达、雅”解释得非常清楚,就是“修词立诚”(信)、“词达而已”(达)、“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雅),“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所谓“行远”,就是提倡用“用汉以前字法、句法”这一所谓“桐城派”的古文体译书,已能让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普遍接受的效果。

这一点,王佐良先生曾说的极其透彻:“严复的翻译是有目的的,就是要引起他所认为真正有影响的人,即知识分子的注意……他所翻译的书都是形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想体系的经典著作。

他知道这种思想,对当时沉缅于中古世纪迷梦中的知识分子来说,等于一味苦药。

所以,他用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古雅文体给苦药裹上一层糖衣,使它容易下咽。

所谓‘雅'也者实际上是严氏的推销术。

……果然,不出数年,他的译作赢得了广大的读者,他的思想攻势取得了成功”(王佐良:关于文学翻译答客问,《翻译通讯》1983/10 )。

他翻译的《天演论》,其文本实际是一种“信息型”功能的社科哲学读本,严复为了实现他特定的翻译目的,人为地在文本中设置了一些戏剧性场景,以增强吸引力迎合当时士大夫们的口味。

例如,他将原文中很平白的一句译为: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1.西方翻译理论发轫于公元前1世纪,以古罗马帝国政治家和演说家西塞罗(Cicero,前106—43)发表的《论演说术》x标志。

2.中世纪时期从西罗马帝国崩溃起(476年)至15世纪文艺复兴止。

代表人物曼里乌?波伊提乌。

3.文艺复兴时期从14世纪末起至17世纪初止,代表人物:德西德利乌?伊拉斯谟,马丁?路德和乔治?查普曼。

4.近代时期从17世纪起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黄金时代)。

代表人物:约翰?德莱顿,夏尔?巴托,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莱尔马赫,施雷格尔(August Sxhlegel,1767--1815)和洪堡。

5.现当代翻译理论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起至今。

“翻译范围之广,形式之多,规模之大,成果之丰,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能比拟的”(谭载喜?《西方翻译史》1991),四大学派:a、布拉格学派: 创始人是马西休斯,特鲁贝茨考伊和雅可布逊. 代表人物有雅可布逊和吉里?列维、乔治?穆南、冉佩尔特、维内. 主要论点是:(一)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二)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及文学体裁方面的比较。

b、伦敦派: 创始人是弗斯. 代表人物弗斯、卡特福德、萨瓦里和纽马克. 主要论点是:译文的选词是否与原文等同,必须看它是否用于相同的言语环境中.c、美国结构派;d、交际理论派。

6. 柯平在《西方翻译理论浅析》介绍有六大学派:a、语言学派:代表安德烈?费道罗夫和巴尔胡达罗夫。

b、交际学派:现于7、80年代,代表奈达和雷伯恩。

其理论渊源是信息论c、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d、文学—文化学派;e、结构学派;f、社会符号学派。

7.布拉格学派:创始人是马西休斯(Vilem Mathesius,1882—1938)和两名俄国移民特鲁贝茨考伊(Nikolay S·Trubetskoy,1890--1938)和雅可布逊(Roman Jakobson, 1896--1982)。

主要代表人物有解渴的雅可布逊和吉里·列维(Jiri Levy)、法国的乔治·穆南(George Mounin)、德国的冉佩尔特(R·Jumpelt)、加拿大的维内(Jean-Paul Vinay),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罗曼·雅可布逊和列维。

翻译的本质

翻译的本质

从翻译的语言媒介看翻译的本质(续)
• 并不是所有的语言学派学者都认为翻译的本质在 于“等”、“等值”或“对等”。如英国著名翻 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就认为“诸 如翻译单位、翻译等值、翻译恒值、评判翻译的 详细方案等命题,我认为都没有什么用处;它们 要么理论性太强,要么太武断”。 (Other subjects such as the unit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invariance, detailed schemes for assessing translation, I regard as dead ducks—either too theoretical or too arbitrary. )
文化视野下的翻译本质(续)
•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西方翻译研究领 域出现了众多的学派,比如交际学派、功 能学派、阐释学派、描述学派、多元系统 学派、解构主义学派、后殖民主义学派, 等等。翻译理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 进行思考和研究,从多个方面对翻译的本 质进行了揭示。
文化视野下的翻译本质(续)
翻译的复杂性与丰富性(续)
• 从活动方式来看,翻译还有笔译与口译之分,而 后者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替传译、同声传译、视 译、联络传译、耳语传译等不同的类型。 • 从翻译的结果来看,翻译同样呈现出样态的丰富 性。同一原文的不同译文之间会有很多的不同, 而其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既有时代背景和语言变 迁的因素,也有不同译者对原文理解及个人行文 风格不同的因素,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和分析。
从翻译的语言媒介看翻译的本质(续)
• 在语言学派对翻译本质的论述中,核心的观念就 是“等值”或“对等”。如雅科布逊认为,“翻 译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中的两个等值的信息, 即在不同的语言现象中求得等值。”与雅可布逊 类似,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卡特福德(J.C. Catford)也认为,翻译是“用一种等值的语言 (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 的文本材料……翻译实践的核心问题就是寻找目 的语中的翻译等值物(translation equivalents), 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则是界定翻译等值的性质和 条件”。

西方翻译理论

西方翻译理论

西方翻译理论西方现代翻译理论*新时期的翻译理论新时期的翻译理论—新时期翻译理论的发展有两大特点:(1)理论研究被纳入语言学的范畴,受到现代语言学和信息论的影响,因而明显地带有语言学色彩,与传统的文学翻译理论形成对照。

(2)打破了以往理论家闭门造车、互不交流的局面。

现代西欧和美国的翻译理论主要有四派:(1)布拉格派;(2)伦敦派;(3)美国结构派;(4)交际理论派。

1.布拉格学派布拉格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马西休斯(Vilem Mathesius,1882--1946)和两名俄国移民特鲁贝茨考伊(Nicolay S.Trubetskoy,1890--1938)和雅可布逊(Roman Jakobson,1896--1982)。

后来,布拉格派成为一个含义广泛的名称,统指所有赞同特鲁贝茨考伊和雅可布逊观点的语言学者,其中包括法国、德国及其他西方国家。

布拉格学派的主要成员雅可布逊和后来的列维、穆南、维内、马尔勃兰克等人都是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这一学派的主要论点是:(1)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如认识功能、表达功能、工具功能等等;(2)翻译必须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及文学体裁方面的比较。

布拉格学派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是罗曼.雅可布逊。

他原籍俄国,后移居捷克斯洛伐克,二次大战期间移居美国、加入美国国籍。

他是布拉格语言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写过大量有关语言学的论文和论著。

他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一文中。

该文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对语言和翻译的关系、翻译的重要性及其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该文自1959年以来一直为西方理论界奉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作品之一。

雅可布逊对翻译理论问题的论述主要有以下五点1.1 翻译分三类: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翻译艺术萨瓦里翻译观

翻译艺术萨瓦里翻译观
“任何语言中的任何一个词都不 能一成不变地用任何别的一种 语言中的同一个词翻译。“ ——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应 当考虑使用不同的对等语。
2019/10/20
14
直译和意译之争
主张直译的观点
忠实于原文乃译者之天职。
译者永远不能忘记充当的只是一个译者的角色, 只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或渠道。
翻译是一种需要自我克制的工作。(Dante Gabriel Rossetti)
主张意译的观点
忠实的原则作为真正翻译的美德“为世人所公 认,却不为世人所遵循”。(J. P. Postgate)
译文读起来要“流畅自如,音节悦耳”。
2019/10/20
15
萨瓦里的直译/意译观
关于忠实,并不是指那种字对字的直译。 意译容易导致译文的不忠实。 译文可以包括译者认为可用的语言所特有的任何习惯
以诗译诗更加严密精确。
尤金·奈达:上下文一致优先于词语一致。
一个词不会只有一层意思,而有多层意思。在 不同的语言中,相应词的语义域从不完全相同, 因此要在译语中选用正确的词语来译原文,主 要必须考虑上下文
2019/10/20
5
More example for illusory correspondence
black books to go into the black black ball in the black /black figure black in the face to look black at someone black day black money
表达法,但不必因此就具有读者所盼望的风格。风格 是每篇作品的重要特征,是作者的个性及其当时情绪 的产物。 作者的风格决定了他的选词,译者同样无时无刻不面 临着词汇的选择。译者的选择受其个性的影响,同时 反映自己的风格。内容和风格浑然天成,密不可分。 风格也受作家所生存的时代的影响。翻译既跨越空间, 又跨越时间。但当译作的重点在原作者的表达方式而 不是内容的时候,读者就不能期望译文使用的是他所 习惯语言,如Cicero和Winston Churchill。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从发展趋势上看,语言学翻译理论线已占据现代翻译理论
研究中的主导地位。理论学家们认为,翻译应归属与语言 学的研究范围,是应用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与语言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布拉格学派与雅各布逊

布拉格语言学派是继索绪尔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该学派的突出贡献 是创立了音位学(Phonology)。他们对语言的基本观点是:1,在重视 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 他们强调利用 分析比较方法去研究当代语言;2,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不是千千 万万个毫不相干的孤立现象的汇合。因此,要分析语言成分和其他成 分的关系;3,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因此要 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4,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 语言形式。 这一学派把对语言所持的观点运用到翻译研究上,他们对翻译的主要 论点是:1,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如认识功能,表达功能, 工具功能等;2,翻译必须重视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及文学 体裁方面的比较。
2. 前苏联文艺学派在构筑他们的翻译理论时颇多
依赖哲学上的认知论,特别是列宁的反映论。
3. 前苏联文艺学派明确地把他们的研究纳入文艺
学的 研究范畴,他们的研究明显地具有文学研究 的性质。
第二节 翻译的语言流派
翻译的语言学派即根茨勒所说的翻译“科学”派。从历史
的发展看,翻译语言学派批判的继承了19世纪施莱尔马赫、 洪堡等人的语言学和翻译观。20世纪初索绪尔提出的普通 语言学理论,不仅为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 翻译的语言学派的确立注入了活力,使翻译的研究深入到 词、短语和句子的层次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布龙 菲尔德的结构语言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等为翻译 语言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翻译标准的现实影响因素_陈林俊

论翻译标准的现实影响因素_陈林俊

2009年2月第6卷第2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Feb.2009Vol.6No.2一、西方的翻译传统西方对翻译的探究源远流长,最早可上溯到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在这两千多年的发展中,西方世界的很多大师都曾对“该怎样翻译,怎样的翻译才是优秀的”这个翻译的基本问题作出过精辟的论述。

由于时间和篇幅所限,笔者在此只能选取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加以讨论,如泰特勒(A.F.Tytler )、萨瓦里(T.H.Savory )和奈达(Eugene A Nida )等人。

(一)苏格兰学者:泰特勒(A.F.Tytler 1747-1814)早在18世纪末,针对怎样翻译,泰特勒在其著作《论翻译的原则》中就提出了颇具影响的“翻译三原则”,即:“(1)译作应该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与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

”[1]由此可以看出,泰特勒的着眼点主要是译文对原文的思想、风格笔调和流畅度的忠实上,即怎样在这几方面对原文保持忠实。

(二)英国语言学家:萨瓦里(T.H.Savory 1896-?)萨瓦里在其于1957年出版的《翻译艺术》一书中,则在谈怎样翻译之前先把翻译分成了四类:1.完美翻译:“指广告等纯粹传递信息的翻译”,由于其“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只传递信息,所以译成译文语言时可达到完美的地步”。

2.充分翻译:“指不拘形式、只管内容的翻译”,“只要译文在内容上与原文保持一致,文字上有无出入却无关紧要”。

3.综合翻译:“指的是从散文体到散文体,从诗体到诗体的文学翻译,主要包括古典作品的高质量的翻译”,“这类翻译的难度最大,形式同内容一样重要,甚至比内容更重要,因此往往采用逐词对译”。

4.科技翻译:类似于充分翻译,“内容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语言表达形式的重要性”。

翻译的本质

翻译的本质

从翻译的语言媒介看翻译的本质(续)
• 在语言学派对翻译本质的论述中,核心的观念就 是“等值”或“对等”。如雅科布逊认为,“翻 译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中的两个等值的信息, 即在不同的语言现象中求得等值。”与雅可布逊 类似,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卡特福德(J.C. Catford)也认为,翻译是“用一种等值的语言 (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 的文本材料……翻译实践的核心问题就是寻找目 的语中的翻译等值物(translation equivalents), 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则是界定翻译等值的性质和 条件”。
翻译概论
翻译的本质
翻译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 [Translation] may very probably be the most complex type of event yet produced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smos. (I. A. Richards)
• [A translation is] taken to be any targetlanguage utterance which is presented or regarded as such within the target culture, on whatever grounds. (Gideon Toury)
翻译的复杂性与丰富性(续)
• 雅可布逊(Roman Jakobson)将翻译划分为三 种类型: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 从处理方式的角度来看,翻译有全译与变译之分。 全译是与原文完全对应的翻译,即原文是怎样的 形式,译文也应该是怎样的形式,原文的内容是 什么,译文也应该完全包含这些内容。在全译之 外,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还经常接触到节译、摘 译、缩译、编译、改译、译述等。这些不同的处 理方式称为“变译”或“翻译的变体”。

新时期翻译理论

新时期翻译理论

新时期的翻译理论—新时期翻译理论的发展有两大特点:(1)理论研究被纳入语言学的范畴,受到现代语言学和信息论的影响,因而明显地带有语言学色彩,与传统的文学翻译理论形成对照。

(2)打破了以往理论家闭门造车、互不交流的局面。

现代西欧和美国的翻译理论主要有四派:(1)布拉格派;(2)伦敦派;(3)美国结构派;(4)交际理论派。

一、布拉格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马西休斯(Vilem Mathesius,1882--1946)和两名俄国移民特鲁贝茨考伊(Nicolay S.Trubetskoy,1890--1938)和雅可布逊(Roman Jakobson,1896--1982)。

后来,布拉格派成为一个含义广泛的名称,统指所有赞同特鲁贝茨考伊和雅可布逊观点的语言学者,其中包括法国、德国及其他西方国家。

布拉格学派的主要成员雅可布逊和后来的列维、穆南、维内、马尔勃兰克等人都是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这一学派的主要论点是:(1)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如认识功能、表达功能、工具功能等等;(2)翻译必须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及文学体裁方面的比较。

布拉格学派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是罗曼.雅可布逊。

他原籍俄国,后移居捷克斯洛伐克,二次大战期间移居美国、加入美国国籍。

他是布拉格语言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写过大量有关语言学的论文和论著。

他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一文中。

该文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对语言和翻译的关系、翻译的重要性及其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该文自1959年以来一直为西方理论界奉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作品之一。

雅可布逊对翻译理论问题的论述主要有以下五点•1.1 翻译分三类: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战后英国翻译研究的四大发展趋势_侯志利

战后英国翻译研究的四大发展趋势_侯志利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5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52010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当代可视为译学最具成就的时期。

二战以前,翻译研究的许多成果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萨瓦里、卡特福德、斯坦纳、纽马克、巴斯奈特等一大批享誉世界译坛的英国翻译理论家崭露头角创造了条件。

纵观战后的英国译论,最大的变化在于“范式的变迁”(paradigm shift),在于人们对翻译本身的认识的变化。

战后英国翻译学界出现了文艺学翻译论、语言学翻译论、文化翻译论和语料库翻译研究。

一、文艺学的翻译论文学作品的文艺性是译者关心的焦点,主要的翻译类型是经典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重视意义和作家作品特殊风格的再现。

正如庞德所说,译作既要在意义上、风格上忠实于原作,还必须在氛围上忠实于原作。

文艺学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奥多·萨瓦里(Theodore Horace Savory)和乔治·斯坦讷(George Steiner)。

(一)萨瓦里:翻译艺术论萨瓦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一位重要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

他的《翻译艺术》(The Art of Translation)被誉为“英语中论述翻译的最佳之作”,萨瓦里的翻译理论主要集中于该书中。

萨瓦里用大量的实例论述了翻译的性质、原则和方法,内容涉及古典作品、诗歌、圣经、科学技术和教育。

萨瓦里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必须协调尽可能贴近原文与尽可能使译文符合译语习惯的矛盾。

他提出了著名的十二条翻译原则,后来被许多翻译理论家反复引用,成为阐述翻译对立统一原则的经典论述。

此外,萨瓦里将翻译分为完美翻译、等值翻译、综合翻译和科技翻译,并根据读者对原文语言的熟悉程度和阅读目的将翻译分为四类,主张译者应该根据翻译的类型、读者的类型恰当地选择翻译方法。

俄苏文艺翻译思想与“文化转向”

俄苏文艺翻译思想与“文化转向”

俄苏文艺翻译思想与“文化转向”作者:靳芳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5期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广受国内学人推崇。

该研究路径跳脱语言层面的对应关系,对翻译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文化建构,其外部化理路极大地拓展了当代翻译研究的内容和视野。

与之相比,俄苏文艺翻译的社会功能性研究和历史语境化研究更早显露出外部化倾向,另一方面,其亦从民族间文化交流视角切入翻译质性研究。

然而,国内对俄苏文艺翻译思想当代价值的关注寥寥。

本文旨在探讨俄苏文艺翻译思想与“文化转向”这一当代翻译研究路径的内在联系及其前瞻性意义。

关键词:俄苏文艺翻译;文化转向;外部化研究;跨学科中图分类号:I512.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8)05-0081-05一、何谓“文艺翻译”“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й перевод”是俄苏译界的特殊用语,中国翻译界将其译为“文艺翻译”。

这个用语含有一种特殊意味:文艺翻译属于文学创作,属于艺术,這也是俄苏译界接受该用法的主要原因。

关于“文艺(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й)”两字的释义需要单独探讨,本文暂不赘述。

从现代意义上讲,文艺翻译就是文学翻译的同义词。

[1]前言3当代俄罗斯译界已出现与“文学翻译”相对应的术语——“литературный перевод”①。

本文借用“文艺翻译”旨在强调其内在统一性及其对于俄国翻译思想的标志性。

自俄国翻译活动之始,文学翻译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俄国文学自身的壮大,文学翻译也越来越受重视。

以19世纪为例,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及别林斯基等作家都论述过文学翻译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技巧。

此后,文学翻译问题一直广受俄国文艺界关注。

俄苏文艺翻译思想的要点有:文学翻译是文学创作的形式之一,它要再现原作内容与形式统一体中所反映的艺术真实,属于美学范畴;文学翻译寻求艺术上的对应,语言上的对应必须服从于艺术上的对应;翻译绝不是再现原文的各个结构要素,而是再现一个和谐的艺术整体。

Theodore Horace Savory 介绍

Theodore Horace Savory 介绍
Theodore Horace Savory
西奥多.萨瓦里(1896-?)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he is an important British linguist ,translation theorists and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British literature translation theory genre.
二翻译分成四类
• 完美翻译(perfect translation)---指广告、布告等纯粹传递信息的翻译, 由于几种不同文字写成的布告,内容一模一样,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只向旅 客传递信息,所以译成译文语言时可达完美程度。 • 适合的翻译( adequate translation)---指不拘形式、只管内容的翻译。 换句话说,只要译文在内容上与原文保持一致,文字上有出入无关紧要。这 类翻译的服务对象是一般读者。由于读者感兴趣的不是原作风格,也不是原 作语言,而只是故事情节,所以对译文往往可以放手增补删节甚至更改。因 为在“adequate翻译”中,“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 综合翻译(composite translation)---指从散文体到散文体,从诗体到诗 体的文学翻译,主要包括古典作品的高质量翻译。这类翻译难度最大,形式 和内容一样重要,甚至比内容更为重要,因此往往采取逐词对译。从诗此类 翻译的多为饱学之士,服务对象也不是一般读者,而是严肃读者。 • 学术、科技、实用文体的翻译(translation of learned,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practice matter)---特点与“适合的翻译”有相似之处, 内容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语言表达形式的重要性。译者翻译此类文献,并非是 因为其具有什么语言文学上的价值,而完全是由于文献的内容可用于本国生 产或科研,具有借鉴的价值。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1.西方翻译理论发轫于公元前1世纪,以古罗马帝国政治家和演说家西塞罗(Cicero,前106—43)发表的《论演说术》x标志。

2.中世纪时期从西罗马帝国崩溃起(476年)至15世纪文艺复兴止。

代表人物曼里乌?波伊提乌。

3.文艺复兴时期从14世纪末起至17世纪初止,代表人物:德西德利乌?伊拉斯谟,马丁?路德和乔治?查普曼。

4.近代时期从17世纪起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黄金时代)。

代表人物:约翰?德莱顿,夏尔?巴托,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莱尔马赫,施雷格尔(AugustSxhlegel,1767--1815)和洪堡。

5.现当代翻译理论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起至今。

“翻译范围之广,形式之多,规模之大,成果之丰,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能比拟的”(谭载喜?《西方翻译史》1991),四大学派:a、布拉格学派: 创始人是马西休斯,特鲁贝茨考伊和雅可布逊. 代表人物有雅可布逊和吉里?列维、乔治?穆南、冉佩尔特、维内. 主要论点是:(一)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二)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及文学体裁方面的比较。

b、伦敦派: 创始人是弗斯. 代表人物弗斯、卡特福德、萨瓦里和纽马克. 主要论点是:译文的选词是否与原文等同,必须看它是否用于相同的言语环境中.c、美国结构派;d、交际理论派。

6. 柯平在《西方翻译理论浅析》介绍有六大学派:a、语言学派:代表安德烈?费道罗夫和巴尔胡达罗夫。

b、交际学派:现于7、80年代,代表奈达和雷伯恩。

其理论渊源是信息论c、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d、文学—文化学派;e、结构学派;f、社会符号学派。

7.布拉格学派:创始人是马西休斯(Vilem Mathesius,1882—1938)和两名俄国移民特鲁贝茨考伊(Nikolay S·Trubetskoy,1890--1938)和雅可布逊(Roman Jakobson, 1896--1982)。

主要代表人物有解渴的雅可布逊和吉里·列维(Jiri Levy)、法国的乔治·穆南(George Mounin)、德国的冉佩尔特(R·Jumpelt)、加拿大的维内(Jean-Paul Vinay),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罗曼·雅可布逊和列维。

第一章 什么是文学翻译

第一章 什么是文学翻译

第一章什么是文学翻译文学翻译即对文学作品的翻译。

“文学”一词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泛指一切口头或书面作品。

狭义的文学作品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文学性较强的杂文、传记、儿童文学等翻译。

文学的想象性、审美性、创造性、抒情性是它与非文学的显著区别。

从内容上讲。

文学翻译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艺术手法、情节内容、形象意境等的再现;从语言特征上讲,文学作品的语言也具有想象性、审美性、创造性和抒情性。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文学翻译活动是全部翻译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非文学翻译——包括科技著作的翻译、人文学术著作的翻译、新闻通讯的翻译等——的信息基本属于知识性、逻辑性信息,其特点是它具有精确性和确定性。

而文学翻译除了知识性信息以外,更重要的还有形象信息及审美消息,其特点是情感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非文学翻译把知识性信息忠实地传达出来,就基本完成了使命;而文学翻译只传达知识性信息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传达文学形象和审美信息。

非文学翻译重在对原文知识信息的准确无误的传达,错译和不准确翻译,是科技和人文科学著作、政治和时事文献等翻译的大忌。

历史上曾有因为翻译出了差错,导致国际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的事例。

1889年,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亚签订了一个乌查里条约,这个条约的第17条有这样一句话:“埃塞俄比亚万王之王陛下在其他列强或政府所发生的一切交涉中,可以借助于意大利国王陛下的政府。

”这句话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当埃塞俄比亚一旦与外国发生纠纷,他们可以请意大利帮忙,自然也可以不请。

这个决定权在埃塞俄比亚国王的那里。

但是这个条文的意大利文中,意大利有意把17条中的“可以”改为“必须”,这样,这句话的意思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当时,埃塞俄比亚忽略了两个文中的一词之差,只是在条约签字生效以后,意大利便得意洋洋地宣布埃塞俄比亚为它的保护国。

后来意大利的阴谋被揭穿了,埃塞俄比亚断然宣布废除乌查里条约,于是两国发生了战争。

最后在埃塞俄比亚人民的迎头痛击下,迫使意大利于1896年重新签订条约,承认埃塞俄比亚的独立。

翻译的艺术---萨瓦里的翻译观共33页

翻译的艺术---萨瓦里的翻译观共33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翻译的艺术---萨瓦里的翻译观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EN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原作者的任务更艰辛。 Wife, deer, pen, cab
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与禀赋相关,本质上是一个美学选
择过程。
2015-5-14 9
小结
风格的传译和意义的传译同等重要(……);萨 认为翻译存在纷繁复杂的选择,是翻译这门艺术 的精髓所在。文学翻译——绘画;科技翻译—— 摄影。翻译的主体充当艺术家的角色。 萨认为优秀的译者
8
2015-5-14
俗语、谚语和典故的翻译(2)
以上三种困难都存在着一个选择的艺术。翻译的目的
是要消除作者和读者由于语言的隔阂所带来的障碍。 人类翻译的最初阶段

直译(除了语言精确之外,别无效仿之处)
更好的译文使译者面临无尽的选择,如词汇的选择、
意思的权衡、风格的传译、作者的生存年代等。
2015-5-14 15
萨瓦里的直译/意译观
关于忠实,并不是指那种字对字的直译。 意译容易导致译文的不忠实。 译文可以包括译者认为可用的语言所特有的任何习惯
表达法,但不必因此就具有读者所盼望的风格。风格 是每篇作品的重要特征,是作者的个性及其当时情绪 的产物。 作者的风格决定了他的选词,译者同样无时无刻不面 临着词汇的选择。译者的选择受其个性的影响,同时 反映自己的风格。内容和风格浑然天成,密不可分。 风格也受作家所生存的时代的影响。翻译既跨越空间, 又跨越时间。但当译作的重点在原作者的表达方式而 不是内容的时候,读者就不能期望译文使用的是他所 习惯语言,如Cicero和Winston Churchill。
1. 2. 3.
假相等值 语言之间不可弥合的空白 俗语、谚语和典故的翻译
4
2015-5-14
1. 假相等值(illusory correspondence)
这是译者在翻译时最容易落入的圈套。 汉语中的“黑”向英语的翻译 “黑”字在英语中的对等词汇是”black” 黑市(evil, illegal);黑帮(reactionary);黑不溜 秋(low in social statue); 尤金· 奈达:上下文一致优先于词语一致。 一个词不会只有一层意思,而有多层意思。在
“任何语言中的任何一个词都不 能一成不变地用任何别的一种 语言中的同一个词翻译。“ ——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应 当考虑使用不同的对等语。
14
2015-5-14
直译和意译之争
主张直译的观点 忠实于原文乃译者之天职。 译者永远不能忘记充当的只是一个译者的角色, 只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或渠道。 翻译是一种需要自我克制的工作。(Dante Gabriel Rossetti) 主张意译的观点 忠实的原则作为真正翻译的美德“为世人所公 认,却不为世人所遵循”。(J. P. Postgate) 译文读起来要“流畅自如,音节悦耳”。
不同的语言中,相应词的语义域从不完全相同, 因此要在译语中选用正确的词语来译原文,主 要必须考虑上下文
2015-5-14 5
More example for illusory correspondence

black books to go into the black black ball in the black /black figure black in the face to look black at someone black day black money black market black market price black dog black smith black sheep black leg black figure / in the black
2015-5-14 17
翻译原则众多的原因
萨瓦里提出的这个读者分析法是西方不少人接 萨认为翻译原则众说纷纭的原因有 受的一个观点。追根溯源,早在古代的奥古斯 与人类的思维习惯有关; 丁,近在19世纪的阿诺德和纽曼,都对这个问 人们忘记了把读者考虑进去。 题做了详尽的阐述。在现代,它尤其引起了交 际翻译理论家如奈达等人的重视,翻译的正确 读者分类 与否,在于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反应是否等 完全不懂原文语言的读者 同;不同的读者要求有不同的译文,这是围绕 正在学习原文语言的读者 读者和读者反应提出的两个观点,能不能把二 者联系在一起,又怎么联系到一起,这是萨瓦 曾经学过原文语言,但后来又忘记了的读者 里没有阐述,也是值得人们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精通原文语言的读者
12
2015-5-14
小结
与作为翻译理想原则的“等值”概念严格区分。 翻译标准:玄奘;严复;泰特勒 萨所谓的“等值翻译”既没求真,也没有信,更谈不上
译文读者会有原著读者“清楚的理解和强烈的感受”。 因为译者可随意“放手增补删节甚至更改”原文,译文 无论多么优美流畅,都不会算得上是等值的译文。 等值的翻译不但要求译作与原作有相同的信息,相同的 思想,相同的形象,相同的意境,而且要有相同的风格, 相同的韵味和相同的美学价值。 绝对的等值翻译是不可能存在的,它只能是一个相对的 概念,一个理想的范畴。 雅各布森 差异之中的对等,这是语言的根本问题,也是语言学 的关键课题。
萨指出:翻译的这种矛盾主要是由于风俗习惯
不同,娱乐方式不同和科技发达程度不同等诸 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2015-5-14 7
3. 俗语he pot is calling the
的历史使得每种语言在 表达上形成了许多独特 的固定方式。



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源语知识,批判的眼光 优秀的译者要翻译自己性之所近的作品和熟悉的 题材 译者所得到的回报不是来自于物质,而是源于精 神。
10
2015-5-14
三、翻译的分类
随着翻译范围与规模的扩大,学者们不仅仅局限于文
学作品的翻译,转而研究对不同的作品采用不同的翻 译方法,以及分析各种作品的不可译程度。 弗斯——完全的翻译与完美的翻译 卡特福德——全文翻译与部分翻译 萨瓦里
2015-5-14 16
小结
关于直译意译,萨瓦里反对那种字字逐译的方法,主
张紧扣原文的忠实的直译; 关于读起来要像原文或是译文,他要求译文首先要符 合自己的表达习惯,读起来像译文,但同时也要求继 续保存原作的风味; 关于风格,他认为风格既受作家个性的影响,又受他 所生存的时代的影响,译者在选词方面应当自我克制, 尽量反映作者风格; 关于译文读起来像原作者或译者同时代的问题,他主 张基本上应该用译者所生活的时代的语言来翻译,为 了特殊目的的翻译例外;
阅读的目的不同,译作不可能同等地适合所有人。 谭载喜评价
2015-5-14 18
五、诗歌的翻译
散文应当译成散文,诗应当译成诗。(Postgate) 以散文译诗仍会有高度的诗意。(Matthew Arnold) 没有了韵律的美学效果,诗便不成其为诗。
(Alexander Carlyle, Leigh Hunt and Whately) 一首抒情诗的散文翻译是最荒唐的事,译诗的职责应 由诗人来担当。(Lord Woodhouselee) 诗歌翻译成散文几乎总是要好些。(Hilaire Belloc ) 译诗的困难在于不仅要把语言译过来,而且还要把诗 意译过来,而诗意又是那么微妙的东西,在从一种语 言向另一种语言倾注的时候,诗意会全部挥发。如果 不在批注的同时增加进一种新的诗意,那么,译文中 除残渣外,将会一无所有。(John Denham)
kettle black.

直译好还是意译好? 文化差异,非译者所能 克服。
盆儿叫嚷罐儿黑。 半斤八两。 五十步笑百步。
throw the handle after
spend money like water 花钱如流水 挥金如土
the blade

刀身丢失后连刀柄也扔 掉 孤注一掷 破釜沉舟 破罐子破摔
翻译的艺术 ——西奥多· 萨瓦里的翻译观
朱哲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目录
一. 西奥多· 萨瓦里及其作品 二. 翻译是选择的艺术 三. 翻译的分类
四. 翻译的原则
五. 诗歌的翻译 六. 科技作品的翻译
2015-5-14
2
一、西奥多· 萨瓦里及其作品
西奥多· 萨瓦里(Theodore Horace Savory)
2015-5-14 13
四、翻译的原则
必须表现原文文字 必须表现原文意思 应该读起来像原文 应该读起来像译文 应该反映原文风格 应该带有译者风格 应该读起来像原文同时 代的作品 应该读起来像译文同时 代的作品

可以对原文进行增删 不可对原文进行增删 诗歌应该翻译成散文 诗歌应该翻译成散文
11
2015-5-14
萨瓦里对翻译的分类
完美翻译:纯粹传递信息的翻译,如广告、布告等。


“翻译能达到完美的地步主要是由源语信息的本质决 定的”。 等值翻译:不拘形式,只管内容的翻译。服务对象是 一般读者,他们只关心故事情节,并非原作语言。 Black Tulip, Decameron, Don Quixote, Anna Karenina 综合翻译:从散文体到散文体,从诗体到散文体,从 诗体到诗体的文学翻译,主要包括古典作品的高质量 的译本。难度最大,形式同内容一样重要,甚至比内 容更重要。知名译者——严肃读者。 科技翻译:与等值翻译有相似性。两个特点。 分类的积极意义:完美翻译是可以达到的;重视读者 分析法。
2. 语言之间不可弥合的空白
Gaps in languages which cannot be filled in
translating 某些词语在一种语言中相当常见平凡,但译成 另一种语言时却找不到相应的对等词。 奈达:不同语言之间如果没有对应关系,我们 只好牺牲形式以保存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