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精讲及分类训练(分类训练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精讲及分类练习
识别不等式(组)类应用题的几个标志,供解题时参考.
一.下列情况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
1.应用题中只含有一个不等量关系,文中明显存在着不等关系的字眼,如“至少”、“至多”、“不超过”等.
例1.为了能有效地使用电力资源,宁波市电业局从1月起进行居民峰谷用电试点,每天8:00至22:00用电千瓦时0.56元(“峰电” 价),22:00至次日8:00每千瓦时0.28元(“谷电” 价),而目前不使用“峰谷”电的居民用电每千瓦时0.53元.当“峰电”用量不超过...
每月总电量的百分之几时,使用“峰谷”电合算? 分析:本题的一个不等量关系是由句子“当‘峰电’用量不超过...
每月总电量的百分之几时,使用‘峰谷’电合算”得来的,文中带加点的字“不超过...
”明显告诉我们该题是一道需用不等式来解的应用题. 解:设当“峰电”用量占每月总用电量的百分率为x 时,使用“峰谷”电合算,月用电量总量为y.依题意得0.56xy+0.28y(1-x)<0.53y.
解得x <89℅
答:当“峰电”用量占每月总用电量的89℅时,使用“峰谷”电合算.
2.应用题仍含有一个不等量关系,但这个不等量关系不是用明显的不等字眼来表达的,而是用比较隐蔽的不等字眼来表达的,需要根据题意作出判断.
例2.周未某班组织登山活动,同学们分甲、乙两组从山脚下沿着一条道路同时向山顶进发.设甲、乙两组行进同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3.
⑴直接写出甲、乙两组行进速度之比;
⑵当甲组到达山顶时,乙组行进到山腰A处,且A处离山顶的路程尚有1.2千米.试问山脚离山顶的路程有多远?
⑶在题⑵所述内容(除最后的问句外)的基础上,设乙组从A处继续登山,甲组到达山顶后休息片刻,再从原路下山,并且在山腰B 处与乙组相遇.请你先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一个相应的问题,再给予解答(要求:①问题的提出不得再增添其他条件;②问题的解决必须利用上述情景提供的所有已知条件).
解:⑴甲、乙两组行进速度之比为3:2.
⑵设山腰离山顶的路程为x 千米,依题意得方程为2
32.1=-x x , 解得x =6.3(千米).经检验x =6.3是所列方程的解,
答:山脚离山顶的路程为6.3千米.
⑶可提问题:“问B 处离山顶的路程小于多少千米?”再解答如下:
设B 处离山顶的路程为m千米(m>0)
甲、乙两组速度分别为3k 千米/时,2k 千米/时(k >0)
依题意得k m 3<k
m 22.1-,解得m<0.72(千米). 答:B 处离山顶的路程小于0.72千米.
说明:本题由于所要提出的问题被两个条件所限制,因此,所提问题应从句子“乙组从A 处继续登山,甲组到达山顶后休息片刻....
,再从原路下山,并且在山腰B 处与乙组相遇”去突破,若注意到“甲组到达山顶后休息片刻....
”中加点的四个字,我们就可以看出题中隐含着这样一个不等关系:乙组从A 处走到B 处所用的时间比甲组从山顶下到B 处所用的时间来得少,即可提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问题且可解得正确的答案.
二.下列情况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
1.应用题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下同)不等量的关系.它们是由两个明显的不等关系体现出来,一般是讲两件事或两种物品的制作、运输等.
例3.已知服装厂现有A 种布料70米,B 种布料52米,现计划用这两种面料生产M,N 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M 型号的时装需用A 种布料0.6米,B 种布料0.9米,可获利45元;做一套N 型号的时装需用A 种布料1.1米,B 种布料0.4米,可获利润50元.若设生产N 型号码的时装套数为x,用这批布料生产这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的总利润为y 元.
(1)求y(元)与x(套)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服装厂在生产这批时装中,当N 型号的时装为多少套时,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分析:本题存在的两个不等量关系是:①合计生产M 、N 型号的服装所需A 种布料不大于70米;②合计生产M 、N 型号的服装所需B 种布料不大于52米.
解:(1)=y ()x x 508045+-,即36005+=x y .
依题意得⎩⎨⎧≤+-≤+-.
524.0)80(9.0;701.1)80(6.0x x x x 解之,得40≤x ≤44.
∵x 为整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40,41,42,43,44.
(2)略
2.两个不等关系直接可从题中的字眼找到,这些字眼明显存在着上下限.
例4.某校为了奖励在数学竞赛中获胜的学生,买了若干本课外读物准备送给他们.如果每人送3本,则还余8本;如果前面每人送5本,则最后一人得到的课外读物不足..3.本.
.设该校买了m 本课外读物,有x 名学生获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m;
(2)求出该校的获奖人数及所买课外读物的本数.
分析:不等字眼“不足..3.本.
”即是说全部课外读物减去5(x -1)本后所余课外读物应在大于等于0而小于3这个范围内.
解:(1)m=3x+8
(2)由题意,得⎩⎨⎧<--+≥--+.
3)1(5830)1(583x x x x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5 213 ∵x 为正整数,∴x=6. 把x=6代入m=3x+8,得m=26.答:略 例5.某城市的出租汽车起步价为10元(即行驶距离在5千米以内都需付10元车费),达到或超过5千米后,每行驶1千米加1.2元(不足1千米也按1千米计).现某人乘车从甲地到乙地,支付车费17.2元,问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分析:本题采用的是“进一法”,对于不等关系的字眼“不足1千米也按1千米计”,许多同学在解题时都视而不见,最终都列成了方程类的应用题,事实上,顾客所支付的17.2元车费是以上限11公里来计算的,即顾客乘车的范围在10公里至11公里之间.理论上收费是按式子10+1.2(x-5)来进行的,而实际收费是取上限值来进行的. 解: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大约是x 公里,依题意,得 10+5×1.2<10+1.2(x-5)≤17.2 解得10<x ≤11 答: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大于10公里,小于或等于11公里.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⑴审题,找出不等关系; ⑵设未知数; ⑶列出不等式; ⑷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⑸找出符合题意的值; ⑹作答。 (分配问题) 1、一堆玩具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若每人分3件,则剩余4件,若前面每人分4件,则最后一人得到的玩具最多3件,问小朋友的人数至少有多少人?。 设:一共有X 个小朋友,则玩具总数=3X+4件。 第二次分的时候,前面X-1个小朋友每人得到4件,则一共有4(X-1)=4X-4件。 余下的不足3件,也就是 0<(3X+4)-(4X-4)<3 化简得 0<-X+8<3,8>X>5 因为小朋友的人数为整数,所以X 的取值有2个,分别是6人和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