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事故调查鉴定和评估制度

合集下载

雷击火调查与鉴定规范的制定

雷击火调查与鉴定规范的制定

邻近 的气 象 台 ( ) 面观 测记 录 , 站 地 包括 : 电发 生 雷
时 的 日期 及初 始 和终 止 时 间 、雷 电移 动 路径 、 风 《 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雷击引起森林火灾的 向、 风速 、 水量 、 的类 型 , 象 台 ( ) 降 云 气 站 与发 生雷 条件 和判定 必备资料 、 雷击火的调查原则 、 调查组织 击 火地 点 的水平 距离 、 位 、 象 技术 人员 的描 述 方 气
高 平 鉴 定结论 分 为雷击 火 、 非雷 击火 和不 能确 定 3 勒 呼 里 山 的岭北林 区属 于 中 、 纬度 地带 , 均 海 0 平均 气 温 比岭南 低 3 —5c C。在 种。 雷击火 一般应 分为 由雷 电直 接造成 的灾 害和 因 拔 在 80m 以上 ,
来 蒙古 国的冷锋气旋 雷 电诱发 的灾害 。鉴定 为雷击 火 的主要依 据有 : 有 5月底 6月初 , 自贝加尔湖 、 由于水气不足, 局部 无 雷 电天 气 过程 、 无雷 击 物 ( 有 如雷 击木 )有 无 雷 在岭顶一带通过的机会较多。 、
证、 物证 外 , 要 有气象 部 门提 供 的卫 星云 图和 闪 具 有 较丰 富 的实践 经验 。需 要 时调查 组 可聘 请相 还 电定 位资料 等作 为判 定依 据 。 关 专业 人员 参加 。 调查 程序 : 接受 委托一 成 立雷击 () 2 实用性 原则 。 规 范》 用 的调查鉴 定指标 火调 查组一 制 定调 查计 划一 按本 标 准要 求进 行 调 《 采 实用 、 调查鉴定过程可操作性强 。 查和 分析评 估一 编写 调查报 告一 全部 资料 归档 。
及程 序 、 调查 内容和方法 、 调查资料分析与鉴定等 。
1. . 1雷击森 林 火 灾产 生 的条件 和 判定 必备 资料 2

江苏省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暂行规定

江苏省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暂行规定

江苏省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规定.第二条在江苏省行政区域包括管辖的海域内从事雷击风险评估即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雷评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第三条雷评工作实行安全第一,灾前、灾中、灾后评估相结合,灾前评估为主的原则.第四条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省雷评工作.各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雷评工作.第二章雷评工作能力确认第五条雷评工作实行能力确认制度.从事雷评工作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本规定申请雷评工作能力的确认.经确认合格,取得江苏省雷击风险评估单位能力确认书或者江苏省雷击风险评估个人资格证后,方可进行雷评工作.第六条申请雷评能力确认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应具有企业事业法人资格,注册资本人民币八十万元以上;二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雷击风险评估必要的设备、设施、气象和雷电监测资料;三有通过省气象主管机构组织的雷评培训、考核并获得江苏省雷击风险评估个人资格证的高级气象技术职称的专家两名、中级气象技术职称专家四名以上,并具有一定数量的辅助技术人员;四有雷击风险评估方面的规范、标准等资料并具有档案保管条件;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和完善的规章制度.第七条申请雷评能力确认的个人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应从事雷电分析、预报、减灾工作五年以上,具有高级气象技术职称或者中级气象技术职称;二能够熟练使用雷电观测设备,建立雷电评估所需的观测站点;对项目所在地的雷电数据、灾害分布、历史状况及地理位置、物理特征、防灾减灾等基本情况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三通过省气象主管机构组织的雷评培训、考核.第八条雷评能力确认的申请与受理一申请雷评能力确认的单位应当向注册所在地的市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申请.申请单位除满足单位申请条件外,需提交下列书面材料:1.申请报告;2.江苏省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单位申请表附表1;3.法人组织代码证正、副本的原件及复印件;4.专业技术人员简表附表2,高级、中级技术人员职称证书和江苏省雷击风险评估个人资格证的原件及复印件;5.单位质量管理手册和雷评质量管理手册.二申请雷评能力确认的个人应当向工作的评估单位所在地的市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申请.申请的个人除满足个人申请条件外,需提交下列书面材料:1.申请报告;2.江苏省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个人申请表附表3;3.气象高级、中级技术人员职称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4.当年通过省气象主管机构组织的雷评培训、考核的通知书的原件及复印件.三申请受理时间为每年九月.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收到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第九条审查与评审一各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申请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初审.主要审查申请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材料是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相应的申请条件.初审合格的,初审单位应签署意见和加盖印章,并于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将申报材料报省气象主管机构.初审不合格的,由初审单位出具书面凭证,退回申请单位或者个人,并说明理由.二雷评能力确认由省气象主管机构委托的雷评能力确认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评审结果报省气象主管机构.省气象主管机构在收到评审结果后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确认,并颁发江苏省雷击风险评估单位能力确认书或者江苏省雷击风险评估个人资格证.未通过确认的,在确认决定作出后十个工作日内由确认机构出具书面凭证,退回原申请单位或者个人,并说明理由.三雷评能力确认评审委员会在评审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到申请单位进行现场考核;评审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并提出评审意见.四雷评能力确认评审委员会的人员组成由省气象主管机构确定.雷评能力确认评审委员会的组成、职责和评审等具体管理办法由省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第十条单位能力确认书和个人资格证的管理一省气象主管机构对单位能力确认书或者个人资格证实行年检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参加年度培训、考核或者培训、考核不合格或者年检时间内没有参加年检的,其单位能力确认书或者个人资格证自动失效,且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二单位能力确认书或者个人资格证的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满三个月前,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原确认机构提出延续申请.原确认机构根据年检记录、培训、考核情况,在有效期满一个月内作出是否延续的决定,并办理相关手续.三取得单位能力确认书的单位如果发生分立、合并、更名的,应当在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向原确认机构办理雷评能力确认的注销或者变更手续.四取得单位能力确认书的单位,需进行本市行政区域外雷评的,应当到雷评项目所在地的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接受监督管理.五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对全省的确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对从事雷评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归档,向社会公告.第三章雷评工作程序第十一条雷评工作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论证和初步设计时,应当委托雷评单位进行评估.二雷评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估,编制雷评报告.三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组织专业机构或者专家对雷评单位的雷评报告进行评审,由专业机构或者专家出具书面评审意见.需要召开专家评审会的,气象主管机构不得事先公开专家名单.专家评审会不公开举行,雷评单位不得参加专家评审会.四防雷设计单位应将雷评报告和评审意见作为防雷设计的依据.五建设单位在提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材料时,应包含雷评报告和评审意见.需要进行雷评的项目,未做雷评的,按照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材料不齐全的相关规定处理.第十二条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对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时,应当参考雷评报告和评审意见.如气象主管机构对雷评报告或者评审意见有异议,需要修改雷评报告的,雷评单位应当修改雷评报告,需重新评审的,气象主管机构应当重新组织评审.第十三条省级以上或者跨设区市的项目的雷评评审由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第十四条对雷评报告进行评审的专家应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获得江苏省雷击风险评估个人资格证的人员;二对城乡规划、重点领域或者区域发展建设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和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雷评,应当有规划、设计、建设、气象、安监、相关专业等方面的一般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参加,人数不超过专家总数的三分之一.第四章雷评气象资料及现场探测第十五条雷评应当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气象和雷电资料.第十六条雷评需使用下列气象资料一雷暴天气卫星云图资料;二雷暴天气大气环流形势;三雷暴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四闪电定位资料.第十七条现有资料不能满足雷评需要的,应当开展现场探测.探测仪器、探测方法和探测环境应当遵守气象探测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规程,事先征得有关气象主管机构的批准.第五章雷评项目范围第十八条雷评项目范围:一城乡规划、重点领域或者区域发展建设规划;二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公共工程;三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四省、市、县区出台的地方法规和文件明确规定的项目;五可能造成重大人员生命损失、公众服务损失、文化遗产损失、经济损失的建筑物或公众服务设施;六遭受过雷击的建筑物或设施;七其他相关主管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雷评的建设工程项目.第六章雷评技术标准及雷评内容第十九条雷评应严格执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85—2007等相关技术标准.第二十条雷评内容应当包括大气雷电环境评价、雷击损坏风险评估等.第二十一条雷评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评估目的二评估依据三建设项目概况四评估内容.包括大气雷电环境评价、雷击损坏风险评估等;对雷电灾害可能造成影响的预测、分析和评估;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建议、对策和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等.五评估结论六相关资料.包括:评估单位的单位能力确认书和评估人员的个人资格证;单位的评估委托书;评估资料的原始来源等.第七章监督管理第二十二条申请雷评能力确认的单位或者个人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雷评能力确认的,有关审批部门不予受理.申请单位或者个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能力确认.第二十三条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确认书或者资格证的,有关批准部门按照权限撤销确认书或者资格证,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雷评能力确认.第二十四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有确认书或者资格证的,可以撤销其确认书或者资格证;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一伪造、涂改、出租、出借、挂靠、转让确认书或者资格证的;二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的真实材料的;三未取得确认书或者资格证或者确认书或者资格证已失效,承接雷评项目的;四超出确认书范围或者未经备案承接本市行政区域外雷评项目的;五承接雷评项目后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六雷评不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气象和雷电资料的或者应当开展现场探测而不开展的;七违反雷评工作程序的;八增加或者减少雷评项目范围的;九不执行雷评技术标准的;十其他违法行为.第二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在雷评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八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规定由江苏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介绍PPT114页课件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介绍PPT114页课件
5.2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1、评估关系式 评估一般关系式如下: R=(1-e-NPt )L (1) 取一年时间(t=1),且F=NP<<1时(雷击为小概率事 件,此条件通常能满足),则 R≈ NPL (2) 式中,N 为年均雷击次数,与该处落地雷击密度、建筑物性质、建 筑物四周环境和土壤特性有关; P 为每次对建筑物有影响的雷击损坏概率,与建筑物的特性 和提供的防护措施有关; L 为间接损失(可能翻译为“损失后果”好),与建筑物用 途、所涉人员情况、大众服务设施类型、建筑物中存储物 价值和限制损失所采取的措施有关。 如果采用了LPS,R将依E而减小。
与损害源相对应的风险
RD = R`V + R`W
RI = R`Z + R`B + R`C
5.3 雷电损害风险分量的评估
如表2、表3所示,涉及建筑物的风险分量和 涉及入户服务设施的风险分量的计算公式不同, 因此,应分别进行评估。 建筑物的风险分量关系式中(表2),按损害 源区分,涉及的参量有:年平均雷击次数ND、NM、 NL、NI;(雷击建筑物附近地面年均雷击次数NM雷 击入户线路的年均雷击次数NL,雷击线路附近地面 的年平均雷击次数Ni,,)雷击产生的风险分量主要 有8种,相应的概率和损失类型也有8种。
(1)雷电直击建筑物的年平均雷击次数
ND=NgAdCd×10-6 (次/年•千米2) (9) 式中,Ad为孤立建筑物的截收面积,它是由一条 斜率为1/3的直线上端与建筑物上沿接触,绕建筑 物一周在地面划出的面积。 对于孤立六面体的建筑物:长、宽、高分别 为L、W、H,则 Ad=LW+6H(L+W)+9πH2 (m2) (10)
具体说,N为建筑物所在地雷击密度 Ng、截 收面积A和环境因子Cd之积。 N = NgACd (3) P为几种损害类型引起损害分概率Px与防护措 施对应的缩减因子的积之和。 (4) L等于损失的价值与建筑物总价值之比。 L=C/Ct (5) 其中,C为预期损失价值,Ct为建筑物总价值, Kj为j防护措施的缩减因子。

雷击事故调查鉴定和评估制度

雷击事故调查鉴定和评估制度

雷击事故调查鉴定和评估及应急预案、档案管理制度一、雷击事故调查鉴定和评估依据《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一款“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二、雷击事故调查程序雷击事故调查是鉴定主体依据合法的程序,对事故现场相关项目了解的过程。

规范的雷击事故调查工作,首先是雷击事故调查过程符合法定程序,其次是确定科学严谨的调查项目。

1.雷击事故调查时间在本行政区域内出现的雷击事故,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立案、上报、组织调查鉴定人员到现场调查、取证。

重大雷击事故应争取在6h内完成初步现场调查、取证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2.调查鉴定主体条件一是必须熟练掌握防雷专业技术知识;二是应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三是必须了解并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四是必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3.雷击事故现场调查鉴定的手段应做到手段合法,调查内容客观准确、实事求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参与雷击事故现场调查的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询问取证不得跟着利害关系人的意愿思路走,询问调查不得采用引诱的方式,记录经证人核实后签字。

现场取证记录应有利害关系方签字,调查记录人皆当场签字备案。

4.建立完整的资料卷宗规范的雷击事故调查鉴定卷宗必须做到:资料全面,书写清晰,叙述简洁,格式规范,手续齐全。

存档卷宗内容包括立案、主要领导人审批、填写委托鉴定证明、现场取证资料、询问调查、分析报告、结果判定等。

三、雷击事故调查内容调查项目是鉴定主体判定分析的依据,鉴定人员必须用严谨的态度科学地、全面地对待雷电事故调查。

1.落雷时间及气象条件。

通过证人详细了解雷击事故出现的详细时间、落雷时的情景。

取证时被询问证人不得少于3人,且均为具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并与从气象局查询的天气形势及实况资料进行核对,重大雷击事故还要查阅有关闪电定位仪、雷达回波、卫星云图等资料。

2.雷击事故现场及受损情况。

采用照相与笔记的方式,详细调查记录受灾物体(人)的位置、受灾部位及程度、周围环境建筑物状况。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襄阳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的通知-襄政办发[2013]163号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襄阳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的通知-襄政办发[2013]163号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襄阳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襄阳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的通知(襄政办发〔2013〕16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襄阳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3年12月13日襄阳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雷击风险评估活动,提高评估质量,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湖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令第21号)和《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24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雷击风险评估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本办法所称雷击风险评估,是指根据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特征,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对雷电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进行综合风险计算,提出项目选址、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等级)与防雷措施确定、雷灾事故应急处置等建设性意见的活动。

第三条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市雷击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市)和襄州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辖区内雷击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

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城区、开发区雷击风险评估监督管理工作由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

各级发改、建设、规划、安监、财政、物价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气象主管机构共同做好雷击风险评估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雷击风险评估应当由经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确认的具备相应评估能力的机构(以下称评估机构)进行。

西安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西安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西安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西安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活动,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依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指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根据大气雷电环境、地理地质条件等参数,对防护对象可能遭受雷击的概率及雷击后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为防雷工程设计提供依据的专业技术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活动。

第四条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活动的监督管理。

长安区、临潼区及市辖县气象主管机构在市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活动的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安监、民政、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协同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第五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民政等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雷电灾害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开展普查,建立雷电灾害基础数据库,编制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下列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应当在防雷装置设计前,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一)国家、省和本市确定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和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二)新建、改建、扩建的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和易燃物品生产、输送、储存工程;(三)高度超过50米或者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或者群体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的建(构)筑物;20层(不含20层)以上居住建筑;(四)大型体育场馆、医院、学校、商场和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五)其他需要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

第七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应当由建设单位委托防雷减灾专业机构(以下简称“评估机构”)进行,并签订服务协议。

第八条评估机构应当在接受委托后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编制建设工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并对评估结论负责。

第九条评估机构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应当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气象资料或者经过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查的气象资料。

学校雷击报告制度

学校雷击报告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雷击事件在学校周边地区时有发生。

为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雷击事故对学校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雷击报告制度。

二、制度目的1. 提高学校师生对雷击事件的防范意识;2. 及时掌握雷击事件发生情况,迅速采取应对措施;3.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降低雷击事故风险。

三、制度内容1. 雷击预警及报告(1)学校应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雷击预警信息,一旦发现雷击预警,立即启动本制度。

(2)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应组织学生收听、收看气象预警信息,了解雷击天气情况。

(3)当雷击预警信息发布时,学校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暂停室外活动,组织学生回教室或室内场所;②关闭门窗,切断电源,确保室内安全;③禁止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避免雷击事故;④加强校园巡逻,防止人员意外受伤。

2. 雷击事故报告(1)一旦发生雷击事故,相关人员应立即上报校长室。

(2)校长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查,了解事故原因及损失情况。

(3)校长室应将事故情况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要求报送相关材料。

3. 事故调查及处理(1)学校应成立事故调查组,对雷击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

(2)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3)对事故损失进行评估,制定修复方案,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四、制度执行1. 学校应将本制度纳入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师生学习,提高防范意识。

2. 学校应加强雷击监测设备建设,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

3. 学校应定期检查校园设施设备,确保其符合防雷要求。

4. 学校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获取雷击预警信息。

5. 学校应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

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

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前言】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瞬间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

在雷电灾害发生后,及时的事故报告和处理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和加强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工作,确保事故处置及时有效的进行,制定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一、制度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雷电是大气电荷分布不平衡时,通过空气中的大气间隙充电通道,伴随着闪电放电电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电灾害是由于雷电放电产生的热能和冲击波等因素造成的事故或灾害。

在雷电灾害发生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能够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展开救援和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意义制定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及时的事故报告能够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部署相关救援和处置工作,提高事故处置的效率。

(2)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能够加强对人员和财产的保护,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3)积累经验教训:通过事故报告的归档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雷电灾害的预防和处置提供参考。

二、制度的具体内容1.报告的时机和程序(1)时机:雷电灾害事故发生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确保报告的及时性。

(2)程序: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派遣专人组织事故报告。

事故报告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并注明报告时间、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等内容。

2.报告的内容(1)事故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原因、情况等。

(2)人员伤亡情况:包括伤亡人数、伤亡情况和被困人员情况等。

(3)财产损失情况:包括财产损毁程度、损失评估和财产保险等情况。

(4)救援和处置情况:包括救援部门、救援措施和处置进展等情况。

(5)其他相关情况:包括事故影响范围、社会反响和处置措施的有效性等情况。

3.报告的渠道和对象(1)渠道:事故报告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确保报告渠道的多样性和畅通性。

雷击事件风险辨识方案及措施

雷击事件风险辨识方案及措施

雷击事件风险辨识方案及措施引言雷击事件是指大气中产生的电荷通过云与地面之间的导体,导致强烈的电流通过的现象。

雷击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会对电力设备、通信设备、建筑物等设施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对雷击事件的风险进行辨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至关重要。

风险辨识方案为了辨识雷击事件的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收集相关数据收集过去雷击事件的数据,包括频率、地点、影响范围、损失情况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收集天气数据,包括降雨情况、云层形态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雷击事件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

第二步:确定可能的雷击风险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确定可能存在雷击风险的地点或设施,如高楼大厦、电力设备、通信设备、建筑物等。

第三步:评估雷击风险通过分析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对每个可能的雷击风险源进行评估。

评估包括事件的概率和可能引起的损失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将雷击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第四步:制定雷击风险管理计划根据辨识结果,制定相应的雷击风险管理计划。

计划应包括预防、监测和应急措施。

防范措施在制定雷击风险管理计划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以减少雷击事件的发生和减轻其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预防措施1. 对可能存在雷击风险的设施进行雷电防护设计。

为建筑物、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设置避雷装置,提高其抗雷击能力。

2. 制定相应的建筑规范和工程标准,确保新建设施的防雷设计符合要求。

3. 对现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雷电防护措施有效性。

4. 提供员工的安全培训,让他们了解雷电防护知识,掌握应急措施。

监测措施1. 部署雷电监测系统,及时监测雷电活动。

监测系统可以包括雷电探测器、闪电定位系统等,用于预测雷击发生的可能性和位置。

2. 利用气象数据和天气预报,对雷暴活动进行监测和预警。

及时发布警报,通知相关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应急措施1.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2. 在设施周围设置安全避难区域,以减少人员伤亡风险。

2024年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三篇)

2024年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三篇)

2024年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雷安全设备管理的法规政策,按规定程序投入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测、维护、保养,保证安全可靠二、对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治理,一时难予治理的,要采取防范监护措施,同时要积极防止新的隐患形成。

三、防雷使用和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上级安委会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气象部门备案。

四、防雷使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立即组织抢救,按规定立即向上级安委会和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气象部门报告,不拖延隐瞒,不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私自处理。

五、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或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2024年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二)____年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第一章引言第二章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的目的及背景第三章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的适用范围第四章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的组成及要素第五章雷电灾害事故报告流程第六章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的评估及改进第七章结论第一章引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雷电灾害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雷电灾害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会对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雷电灾害事故,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

本报告旨在制定____年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明确报告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组成要素和流程,并提出评估和改进的方法,以确保报告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的目的及背景2.1 目的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并记录雷电灾害事故的情况,以便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并促进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的展开。

学校雷击事故报告制度

学校雷击事故报告制度
故的学校,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
2. 对因隐瞒、谎报、迟报雷击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学校,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 对因雷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五、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事故调查结束后,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应向全校师生通报事故调查结果,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 雷击事故报告要求
(1)事故报告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谎报、迟报;
(2)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财产损失、处置措施等;
(3)事故报告应附有相关证据材料,如现场照片、视频、伤亡人员名单等。
(4)其他因雷击事故造成的严重影响。
2. 雷击事故报告流程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及财产损失情况;
(2)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校长报告,同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现场处置;
(3)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 建立健全雷击事故报告体系,确保事故信息的及时、准确上报;
3. 加强雷击事故的应急处置,降低事故损失;
4. 不断完善雷击事故防范措施,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三、制度内容
1. 雷击事故报告范围
(1)校内发生雷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
(2)校内设施因雷击事故受损,影响正常使用的;
(3)校内师生因雷击事故受到伤害的;
一、制度背景
雷击事故是自然灾害之一,对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学校雷击事故的防范和应对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雷击风险评估管理规定的通知

雷击风险评估管理规定的通知

雷击风险评估管理规定的通知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六政办〔2011〕69号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示范园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六安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8月18日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知,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九月二日六安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雷击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雷击风险评估(又称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是指根据雷电及其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对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的综合风险计算,为建设工程项目选址和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与防雷措施确定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评价方法。

第三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工程项目建设和从事雷击风险评估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防雷减灾能力。

第五条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市范围内雷击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

未设立气象主管机构的区雷击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

各县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辖区内雷击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气象主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雷击防御规划并监督实施;(二)负责对承担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机构的监督;(三)负责对各建设工程项目单位及设计单位执行雷击风险评估情况的检查、监督;(四)负责对违反雷击风险评估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依法查处。

雷电风险评估如何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减少因雷击引起的安全事故

雷电风险评估如何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减少因雷击引起的安全事故

雷电风险评估如何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减少因雷击引起的安全事故在各种气象灾害中,雷电灾害的破坏性是非常大的。

因此,对雷电风险评估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减少安全事故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雷电风险评估以及如何减少因雷击引起的安全事故。

一、雷电风险评估的过程雷电风险评估是一项根据现有气象数据及其它相关数据来评估特定区域内发生雷电灾害的可能性和风险程度的科学方法。

根据雷电风险评估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提高人们应对雷电灾害的能力。

雷电风险评估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气象数据收集:收集特定区域内的气象数据,如雷电频率、闪电密度、雷电电荷量、高度、强度等。

2. 环境风险评估:分析区域内的环境因素,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建筑物结构等是否会影响雷电灾害的发生和破坏程度。

3. 风险评估计算:根据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计算,评估特定区域内发生雷电灾害的可能性和风险程度。

4. 风险识别和分析:分析可能会因雷击引起的危害和损失,识别存在的风险因素和薄弱环节。

5. 风险评估报告:总结以上分析结果,制定出预防、应对和恢复措施,形成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二、减少因雷击引起的安全事故1. 雷电监测预警:对于雷电灾害的发生和进一步加剧,制定及时的预案和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对可疑区域进行预警,准确预测雷电灾害的时间和范围。

2. 泄雷装置:在某些场合下,可以设置专门的泄雷装置来减少雷击引起的损害。

例如,在高层建筑物、通讯塔、电力水利设施和空港等场合,都可以设置防雷设备、避雷针等设备来吸收静电,减轻雷击带来的损失。

3. 防护措施:包括建筑物的防雷制度、地下设施、电子设备等接地电位方面的防护措施,都是防止雷击导致的电磁干扰和火灾等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

4. 雷电保险:对于某些重要物业,可以考虑购买雷电保险,降低雷电引起的损失和风险。

这些物业包括地下建筑、公共通信电视轨道交通设施、大型高层建筑物等。

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雷电灾害调查应遵循及时、科学、公 正、完整的原则。
4.2 调查组织 调查组织
4.2.1 调查组可由主管机构指定专业防 雷机构组成组或直接派出调查组负责 实施。
4.2.2 调查组成员应三人以上,调查取证不 得少于两人。调查组成员应具有较全面的 雷电及雷电防护.需要时可聘请相关人员参 加调查组。
3.16 闪电定位仪—实时测量雷电发生的时间、 位置、极性、强度、回击数等多项雷电参数的系 统。
3.17 剩磁法—采用对雷击点周围铁磁体剩磁检 测判定是否发生雷击的方法。
3.18 金相法—对铜铝导线上的火烧熔珠和短路 熔珠的不同金相组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判定是 否发生雷击的方法。
4 调查原则、组织和调查程序 4.1 调查原则
3.2 雷电灾害—由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火灾、 爆炸或电气、电子系统等严重损毁,造成重 大经济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
3.3 雷电灾害调查—在雷电灾害发生后,对事 故现场情况、背景情况的勘察、取证、鉴定、 评估以及做出结论的全过程。
3.4 雷电灾害鉴定—对事发现场调查得到的资 料、数据、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对现场提取 的证物进行测试以确定事故的性质等级。
再见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单位为毫特斯拉(mT)。 雷电熔痕 melted mark induced by lightning 金属受雷电高温作用在表面上形成的熔化痕迹。 火烧导线短路剩磁 residual magnetism in conducting wire short
circuit caused by fire burning 铜铝导线带电,在火焰及高温作用下发生短路形成磁场,铁磁体被
会产生异常大电流,从而出现具有相当强度的磁场,铁磁体也随之

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范本(2篇)

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范本(2篇)

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范本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气候变化加剧,雷电灾害频发。

为了及时、准确地处理雷电灾害事故,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单位制定了雷电灾害事故报告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事故报告的流程和内容,加强组织协调,提高事故应对效率。

二、报告流程:1. 发现事故后,立即联系应急响应小组,并通知所在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2. 应急响应小组负责人收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和事故调查;3. 应急响应小组成员完成勘察和调查后,撰写事故报告,并报告给单位领导;4. 单位领导审核事故报告,提出意见或要求补充材料;5. 撰写人员根据领导的意见进行修改,最终形成正式的事故报告;6. 正式事故报告送交上级主管部门,并抄送所属单位。

三、报告内容:1. 事故基本情况:-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自然条件等;- 事故类型、等级、影响范围等。

2. 事故原因分析:- 雷电形成原因及天气背景分析;- 监测预警工作是否存在缺陷;- 防雷设施维护管理是否健全等。

3. 事故影响评估:- 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等;- 对生产、运营秩序和社会正常生活的影响。

4. 应急处理措施:- 撤离人员、救援伤员等;- 暂停停工停产、疏散险情等;- 组织修复、恢复运营等。

5. 整改措施:- 针对事故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防雷设施维护;-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紧急处理能力。

四、报告要求:1. 报告内容应准确、全面、客观,不夸大事故影响;2. 报告中的数据和统计信息应有依据,避免夸大或误导;3. 报告应注重事故后的应急处理,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4. 报告语言简练、明确,不含任何个人主观评价或情绪化表达。

五、报告评估与追踪:1. 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对报告进行评估,提出指导意见;2. 部门负责人要组织评估结果的反馈会议;3. 根据报告评估结果,及时跟踪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4. 将评估和追踪结果作为改进事故应对能力和防范措施的重要参考。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法律法规依据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法律法规依据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23号令)第三十一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

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第570号令)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3、《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8号令)第二十七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

4、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第11号令)第八条申请防雷装置初步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四)防雷装置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需要提交雷击风险评估报告。

5、《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皖政〔2008〕69号)第三十三条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依法监督、指导防雷减灾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一)依法组织对防雷装置检测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资质认定;(二)依法组织对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三)依法组织对相关场所和设施的防雷安全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设施的防雷安全监督检查;(四)依法组织编制防御雷电灾害风险规划,开展雷电灾害影响评估等工作。

《宿州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宿州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宿州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徽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第182号令)、《关于印发宿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的通知》(宿政发…xx‟12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工程项目建设和从事雷击风险评估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雷击风险评估(简称雷评)是指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电灾害的概率及雷电灾害产生后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为建设工程项目选址和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与防雷措施确定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评价方法。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防雷减灾的能力。

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建立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机制。

市气象主管部门负责全市雷击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区)气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雷击风险评(三)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建议、对策和措施;(四)雷击风险评估结论。

雷击风险评估结论应当作为建设工程设计的技术依据。

第八条雷击风险评估使用的气象资料应当由气象主管机构直接提供或经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审查。

第九条雷击风险评估实行资质认定制度。

从事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核发的证书后,方可在其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雷击风险评估业务,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雷击风险评估的资质管理,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安徽省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条雷击风险评估的收费原则上按皖价服…xx‟89号文件标准执行,如价格主管部门重新核定并出台新的收费标准,则按照新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使用的气象资料,不是由气象主管机构直接提供或未经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审查的。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一、前言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不仅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为了应对雷电灾害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必须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以减少或避免相关损失。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1、雷电灾害的定义与特点雷电灾害是指雷电活动对人工设施、自然环境和人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

雷电灾害具有突发性、多发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2、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内容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内容通常包括:雷电灾害的潜在危害、影响程度、可能发生的频次、风险的评估、应急预案、监测预警等方面。

3、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常见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有:统计分析法、风险评估模型法、多因素综合评估法、GIS技术法等。

2、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制定1、制定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制定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能够为相关单位在雷电灾害来临时提供及时、有效的保护,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各部门的应急处理水平。

2、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应当符合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环境特点。

3、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责任部门、制度运行机制、风险评估标准、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应急预案制定和落实、监测和预警等方面。

4、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审核与修订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应当定期进行审核,根据实际需要,适时修订完善,以确保其符合实际需求。

3、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实施1、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督导与检查各级行政部门应当督导和检查相关单位的风险评估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各级行政部门应当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宣传培训,提高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意识。

学校防雷安全评估制度

学校防雷安全评估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保障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预防雷击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减灾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校园、校舍、设施设备以及与防雷安全相关的各项活动。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防雷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防雷安全工作。

2. 设立防雷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防雷安全评估、检查、整改等工作。

四、防雷安全评估内容1. 防雷设施设备检查:包括防雷接地装置、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设施的完好程度、接地电阻值等。

2. 雷电防护措施检查:包括防雷应急预案、防雷演练、防雷知识宣传等。

3. 校园环境检查:包括校舍、设施设备、操场等区域是否存在易受雷击的隐患。

4. 人员防雷安全意识检查:包括师生防雷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应急处理能力等。

五、防雷安全评估程序1. 制定防雷安全评估计划,明确评估时间、内容、方法等。

2. 组织相关人员对校园进行现场检查,填写防雷安全评估记录表。

3.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意见。

4. 对整改措施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到位。

六、防雷安全评估结果处理1. 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

2. 对整改不到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3. 定期对防雷安全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评估报告,报送学校防雷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七、责任与义务1. 学校防雷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全校防雷安全工作。

2. 防雷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防雷安全评估、检查、整改等工作。

3. 各部门、各单位应积极配合防雷安全评估工作,落实防雷安全责任。

4. 全体师生应提高防雷安全意识,自觉遵守防雷安全规定。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防雷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实施学校防雷安全评估制度,旨在加强学校防雷安全管理,提高师生防雷安全意识,预防雷击事故发生,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击事故调查鉴定和评估及应急预案、档案管理制度
一、雷击事故调查鉴定和评估依据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一款“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二、雷击事故调查程序
雷击事故调查是鉴定主体依据合法的程序,对事故现场相关项目了解的过程。

规范的雷击事故调查工作,首先是雷击事故调查过程符合法定程序,其次是确定科学严谨的调查项目。

1.雷击事故调查时间
在本行政区域内出现的雷击事故,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立案、上报、组织调查鉴定人员到现场调查、取证。

重大雷击事故应争取在6h内完成初步现场调查、取证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2.调查鉴定主体条件
一是必须熟练掌握防雷专业技术知识;二是应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三是必须了解并熟悉相关的法律知识;四是必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3.雷击事故现场调查鉴定的手段
应做到手段合法,调查内容客观准确、实事求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参与雷击事故现场调查的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询问取证不得跟着利害关系人的意愿思路走,询问调查不得采用引诱的方式,记录经证人核实后签字。

现场取证记录应有利害关系方签字,调查记录人皆当场签字备案。

4.建立完整的资料卷宗
规范的雷击事故调查鉴定卷宗必须做到:资料全面,书写清晰,叙述简洁,格式规范,手续齐全。

存档卷宗内容包括立案、主要领导人审批、填写委托鉴定证明、现场取证资料、询问调查、分析报告、结果判定等。

三、雷击事故调查内容
调查项目是鉴定主体判定分析的依据,鉴定人员必须用严谨的态度科学地、全面地对待雷电事故调查。

1.落雷时间及气象条件。

通过证人详细了解雷击事故出现的详细时间、落雷时的情景。

取证时被询问证人不得少于3人,且均为具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并与从气象局查询的天气形势及实况资料进行核对,重大雷击事故还要查阅有关闪电定位仪、雷达回波、卫星云图等资料。

2.雷击事故现场及受损情况。

采用照相与笔记的方式,详细调查记录受灾物体(人)的位置、受灾部位及程度、周围环境建筑物状况。

调查须绘制受灾位置图、环境状况图、受灾物体与周围环境关系图。

受灾程度可到受灾恢复单位调查,如人的身体遭受雷电可找受害人员查看或到医院调查受损的程度。

3.自然地理环境及地质状况。

雷击事故地所处位置的地理状况在现场可通过勘察即可获得,地质状况可到当地地矿、国土资源等部门调查。

4.雷电痕迹及雷电形成的冲击力。

雷电痕迹是现场勘察中证明雷电发生的最有利的物证。

雷电痕迹包括金属熔化、建筑物破坏、混凝土构件中性化、木质材料劈裂、铁磁性材料被磁化、地面被击出坑状、人及动物的雷电伤痕等痕迹。

雷电冲击力通过调查受灾物及相关物体的耐冲击能力进行分析。

5.雷电防护装置状况及验收检测情况。

雷电防护装置状况可通过现场查看,验收检测情况要求查阅相关资料。

四、雷击事故调查鉴定
雷击事故鉴定就是鉴定主体利用雷电知识及实践经验,对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做出结论的过程,它包括:事故定性、危害雷电类别定性、受害物受害原因分析,雷电危害过程吻合分析、事故原因判定等。

1.事故定性
事故定性是指通过调查资料判定事故产生的原因。

通过下述四个方面确定该次事故是否为雷电事故。

(1)通过地理环境、地址状况调查,利用“滚球半径”的定义理论,结合地理、地质状况对落雷概率的影响,分析事故点落雷的概率;
(2)通过查阅当地气象观测资料,并结合闪电定位仪、雷达回波、卫星云图等资料,确定事故点是否具备落雷天气条件,判断云地闪电的生成时间与方向;
(3)通过目击证人调查确定实际落雷情况;
(4)通过雷电点的状况分析实际落雷情况。

雷电点的调查非常复杂,调查鉴定人员利用所学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受害物及周围环境物体进行仔细勘察,方可确定。

2、雷电类别定性
危害雷电类别定性是雷电事故鉴定的首要目的,也是责任定性的法律依据。

根据雷电产生危害时与雷电点的关系、雷电的危害方式及雷电引起的法律后果,将地面常见危害雷电分为:直接雷击、间接雷击、球状闪电型。

通过了解掌握各类雷电危害方式、危害特征、使用综合分析法判定雷电事故闪电的类型。

3、雷电危害(受害物受害)过程鉴定分析
根据雷电的破坏作用与不同材料、路径的效应表现,综合分析受害物的受害外因、内因。

受害内因是受害物自身的耐冲击能力及环境、结构特点,受害物受害外因即雷电的破坏。

分析时要以理论支持,力求科学、全面地对雷电痕迹、周围环境的危害进行外因危害分析,在分析受害程度时要争取以精确的计算数值为依据。

(1)金相分析检验法。

建筑物金属构件或设备收到雷电,由于雷电作用温度远远高于火场的火烧温度,且作用时间短(直击雷主放电时间一般为0.05~0.1ms,总放点时间不超过100~130ms),故只能造成金属表面的熔化,熔痕的金相组织致密细小,类似电熔痕,可以与火烧痕区别开。

(2)剩磁检验法。

雷电造成的现场的铁磁性材料的剩磁,可以利用特斯拉计或高斯计进行检测。

雷电流一般可使附件铁磁性物件产生1mt以上的剩磁。

检测剩磁常用现场原地进行。

(3)力学性能测定法。

力学性能测定主要是对材料包括焊缝的机械强度、硬度等方面的测定,以分析破坏原因、破坏力及火场温度。

(4)断面及表面分析法。

断面及表面分析法主要是对金属或其他材料破裂特征和材料内外表面腐蚀或破坏程度的观察检验,从而分析判断材料的破坏形式和破坏原因。

3、化学分析鉴定法——中性化检验法
化学分析鉴定是以测定现场残留物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性质为主要目的的一种鉴定方法。

通过现场残留物的化学分析可以达到的目的:一是根据残留物、产生物分析现场存在什么物质,有无危险性,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造成火灾或者爆炸;二是根据现场某些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及其程度判断火场温度。

(1)直观鉴定法
直观鉴定法是具有鉴定经验的人员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感观直接或用简单仪表对物证的鉴定。

(2)事故排除法
有的雷电灾害发生以后,现场已经没有残留物,没有雷电痕迹,同时也无人证物证,这时对事故鉴定只能采取排除法。

(3)雷电危害过程吻合分析
吻合分析首先是利用受害的位置、受害程度对事故雷电类型的检验。

假设雷电类型判定正确,那么其调查的闪击点、危害路径、事故危害特征皆应符合该雷电的特征。

如球形高温危害人体时,危害为局部明显烧伤,而现状闪电则不同,其初次强雷电危害大脑或心脏出现纤维性颤动,后续雷电因集肤效应均匀表现毛细血管碳化;其次利用周围环境物体受害程度对雷电危害路径的检验,依据雷电危害路径及雷电事故环境中受害物与非受害物的击穿强度,求取造成危害的电压范围,将该电压范围与它们的耐冲击电压对比分析,如果一致,证明雷电危害路径判定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