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28d8b2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7.png)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是好朋友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篇11、三百六十行,每行都有行业忌语,比如门卫最讨厌人家说“看门狗”,做生意的不想听到“奸商”,出家人则不喜欢两种动物,道士忌讳“牛鼻子”,而你要是当着和尚的面骂“秃驴”,修行再好的大师也跟你急。
有句话说“骂人无好口”,一旦发生了冲突,你越是忌讳啥,对方越会说给你听。
有个文士落魄时,尝寄宿僧寺,时间一长,大和尚小和尚都欺负他,书生一气写了首诗:一夕灵光出太虚,化身人去意何如。
秋月不用炉中火,凡子心头一点除。
这首诗表面上看没啥,一分析问题就大了,诗中隐的是“死秃”二字,看来书生是真急了,连骂“秃驴”都嫌不过瘾,前面还要加点形容词修饰修饰。
关于“秃驴”,还有个故事和苏东坡有关,杭州有一个品行不端又爱钱好色的住持向苏东坡求字,苏东坡很快写了幅对联给他: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这位花花住持挺高兴,马上挂了出去,结果许多人看了之后都捧腹大笑,原来这也是个字谜,谜底就是“秃驴”二字。
苏东坡似乎很喜欢拿和尚寻开心,像苏东坡这样的,能和他相处几年不被气死的当然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考虑到苏东坡的和尚朋友太多,咱们这章不玩“编年体”了,临时改“纪传体”,主要谈谈佛印,稍带着把其他几位也给聊了。
2、东坡参禅,趣味盎然。
我们还记得苏东坡初至杭州写了这么句诗——“名寻道人实自娱”,下面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苏东坡确实是“自娱”。
这天一大早,苏东坡就跑到庙里来找大通和尚了,到了门口不进去,拍着庙门口的石狮子有板有眼的叫:“秃驴何在?”老和尚正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做运动,一听有人跑到庙里来污辱动物,手搭凉棚转了个圈,笑着说:“东坡吃草!”在苏东坡的和尚朋友中,“大通”属于高僧阶层,不过这位“大通”什么都通,就是一见女人就不通。
女人,他从不正眼看一下,至于偷着看不看,那就只有天知地知还有他自己知。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915402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f.png)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美,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被后人誉为“苏东坡”。
佛印(约1043年-约1118年),字子由,号横塘老人,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两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之间有一段传世佳话。
苏轼和佛印是同乡,也是好友。
苏轼在政治上多次受到排挤和贬谪,而佛印则是隐居在横塘,专心致志于书法和绘画。
有一天,苏轼去拜访佛印,见他正在书房里挥毫泼墨,气氛十分专注。
苏轼笑着说,“佛印兄,你这书法画得也太差了吧,我看还不如我呢!”佛印听后微微一笑,说道,“东坡兄,你诗词文赋的水平也不见得就比我高啊!”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言辞间充满了玩笑和调侃。
然而,当苏轼看到佛印的书法作品时,却被惊艳到了。
佛印的书法虽然不拘泥于规矩,但却别具一格,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超脱凡尘的感觉。
苏轼不禁赞叹道,“佛印兄,你的书法真是超凡脱俗,令人叹为观止啊!”佛印也不甘示弱,笑着说,“东坡兄,你的诗词更是千古流传,我望尘莫及啊!”两人互相夸奖,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从此以后,苏轼和佛印常常交流书法和诗词,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苏轼在佛印的影响下,更加注重书法的艺术性和个性化,使自己的书法更加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而佛印也在苏轼的诗词中汲取灵感,使自己的绘画更加富有诗意和情感。
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切磋不仅使两人在各自的艺术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不仅是两位文化名人之间的真挚友谊,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书法、诗词、绘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生动写照。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无界,友谊无国界。
无论是诗词、书法、绘画,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都是值得我们去尊重、去学习、去传承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和力量,我们才能够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佳话,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文化的交融。
苏轼和佛印过河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过河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9bebd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3.png)
苏轼和佛印过河的故事
摘要:
1.苏轼与佛印简介
2.苏轼与佛印过河的故事梗概
3.故事背后的寓意
4.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正文:
一、苏轼与佛印简介
苏轼,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被誉为“文坛泰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佛印,俗名谢端,南宋高僧,与苏轼交往深厚,二人常有诗文唱和。
二、苏轼与佛印过河的故事梗概
有一天,苏轼与佛印相约游历,途中遇到一条河流。
河水湍急,二人无法找到合适的渡河工具。
苏轼自信满满,准备下水试试,却被佛印拦住。
佛印说:“不必担忧,心中自有渡河之道。
”苏轼疑惑不解,佛印便告诉他:“心中有道,便能渡河。
”最后,二人顺利过河,寓意着只要心中有道,世间万物皆能化解。
三、故事背后的寓意
这个故事传达了禅宗的思想,强调内心的重要性。
佛印所指的“道”便是心中的信仰和修行,有了这份信仰和修行,就能克服困难,度过难关。
换句话说,只有内心的平和与坚定,才能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
法。
四、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1.自信与勇敢:在面对未知和困难时,我们要有自信,勇敢地去尝试,不畏艰难。
2.内心修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保持平和与宽容,以应对各种困境。
3.禅宗思想:学习禅宗思想,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物,把握自己的内心,方能圆满度过人生。
4.交友之道:与有益的朋友交往,互相学习、成长,共同度过人生中的艰难险阻。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内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心中有道,便能渡过一切难关。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933ffdd763231126fdb11d6.png)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苏轼看到佛印所书的“放屁”两个字勃然大怒,气冲冲的去找佛印,等苏轼到了佛印那里谁知道小和尚却说,师父吩咐下来,今天不见客。
苏轼听了火冒三丈,不顾小和尚的拦阻,径直向佛印的住处闯去,到了佛印的住处却看到房门上贴着一张字条:“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轼见到这两句话,幡然醒悟,我真的错了,为了区区“放屁”两个字就大动肝火,何来“八风吹不动”呢?于是苏轼自叹自己的修行远远不及佛印。
苏轼与佛印的交往对苏轼在佛法上的修为大有好处,可以说使得苏轼仕途上的不如意造成的郁闷心情得到了平复,对苏轼保持一个豁达的心境是非常有好处的。
苏轼的《菩萨蛮》是一首很有意思的作品,也就是一首回文诗,整首词中,下句都是上句的倒读,而且尤其难得是整首词还意思完整,音律严谨,读起来朗朗上口,可算是古代回文诗中最优秀的作品了,苏轼不愧是才思敏捷的大文豪,随手拈来就是一首清新素雅的佳作,实在是令人羡慕不已。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美丽的佳人在盛夏的午后就寝的情态,盛夏时节,人们苦夏,白昼绵绵,一位佳人在午睡醒来之后,只见清风吹动了院外的垂柳,带来丝丝凉意,此时佳人香汗淋漓,微风吹起薄衫,正好生出阵阵凉意,于是佳人欣然而起,用自己的红酥手,为心爱的郎君调制了一碗冰镇的莲藕粥,给他解暑。
整首词本身就是一个温馨的片段,不过用回文诗这种形式写出来,倒显得几份俏皮可爱,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这首词立意未必深刻,不过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而已,但是作者心思细腻,观察入微,对生活中平凡的乐趣和感动都能很好的观察到,并且描绘出来,可见作者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并且整首词中只见佳人,却不见她的意中人,但是佳人种种甜蜜的神态就能看出,这是一位沉浸在幸福恋情中的女子,她的情态,她的表情都透露了这一点。
这就是苏轼的伟大之处,不写而写,虽然佳人的郎君没有出现,但是读者已经能够感受出来了,这就是大文豪的厉害之处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东坡与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f8c22d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0.png)
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东坡与佛印的故事源于北宋时期,当时的文学巨擘苏轼(字东坡)与佛教高僧因互相尊重和信仰的共同点而结下深厚的友谊。
东坡和佛印相识于福建福州的一座名山,当时东坡正在旅途中寻找心灵的宁静,而佛印则是在这座山上修行。
两人相见恍如旧友,从一开始就互相抱以敬意和钦佩。
东坡是一位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的才华和风采广为人知。
佛印则在佛教界中威望极高,他的智慧和慈悲心是众所周知的。
两人的相遇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对话和争辩。
他们常常会辩论人生的真谛和佛教的教义。
东坡主张人生应该充满欢乐和享受,他相信人应该追求世俗的快乐。
佛印则认为人的快乐是短暂的,只有通过修行和悟道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尽管他们的观点不同,但他们之间的对话始终充满着友善和互相尊重。
东坡常常向佛印请教关于人生和佛教的问题,而佛印则经常鼓励东坡在他的创作中追求更高的境界。
他们相互影响,从对方身上汲取智慧和灵感。
这段友谊的故事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东坡在他的诗歌和散文
中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赞美和崇敬,他以佛印为榜样,努力追求人性的完善。
佛印则通过他的教诲和指导,帮助东坡在文学创作中更加深入地揭示人性和道义。
东坡与佛印的友谊延续了数年,直到他们中的一人去世。
尽管他们的思想和信仰不同,但他们的友谊却是真挚而永恒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信仰是建立深厚友谊的关键。
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接纳不同的观点,从中获得启示和智慧。
历史温情小故事
![历史温情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646c38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c.png)
历史温情小故事苏轼和佛印那可是一对超有趣的好朋友。
苏轼这人啊,才华横溢,就是有时候嘴巴有点损。
有一回,苏轼觉得自己修禅大有长进,就想捉弄一下佛印。
他见到佛印后就问:“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很老实,就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一听,心里暗喜,然后就调侃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我看你像一坨屎。
”说完他就等着看佛印生气或者尴尬的样子。
哪知道佛印听了只是微微一笑,也不生气。
苏轼就很奇怪啊,回家还跟苏小妹显摆这事儿。
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哥哥你输得好惨。
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皆佛。
你心中有屎,才看人家像屎呢。
”苏轼这才恍然大悟,自己闹了个大笑话,还不得不佩服佛印的境界。
你看,这两个人之间的事儿,就像我们身边那些互相打趣的朋友一样,虽然有点小捉弄,但充满了趣味和智慧呢。
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有一次啊,他们被困在了陈蔡之间,那叫一个惨,粮食都快没了。
有一天,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米,就赶紧生火煮饭。
孔子呢,在远处不经意间看到颜回用手从锅里抓了一把饭往嘴里塞。
孔子心里“咯噔”一下,心想:颜回这孩子平时看着品行端正,怎么现在会偷吃东西呢?不过孔子毕竟是孔子,他没有当场发作。
过了一会儿,饭煮好了。
颜回恭恭敬敬地把饭端给孔子。
孔子就故意说:“刚刚我梦到祖先了,这饭啊,要先祭祖才能吃。
”颜回一听,急忙摆手说:“老师,这饭不能祭祖啊。
刚刚煮饭的时候,有一些灰尘掉进锅里了,我觉得把沾了灰尘的米饭扔掉太可惜了,就把脏的部分抓出来吃了。
”孔子一听,非常感慨,他说:“我相信自己的眼睛,却差点误会了颜回。
可见,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啊。
”颜回这孩子啊,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坚守品德,而孔子呢,也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师徒俩的故事真的很让人暖心。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63e108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8.png)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咱来唠唠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啊,那可是个大才子,又风趣又聪明。
佛印呢,是个和尚,不过他可不是那种古板的和尚,也特别有智慧。
有一回啊,苏轼去找佛印玩。
他想捉弄一下佛印,就问:“你看我像什么呀?”佛印双手合十,笑眯眯地说:“我看施主像尊佛。
”苏轼一听,心里暗喜,觉得可算能调侃佛印一下了。
他就说:“那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我看你像一坨牛粪。
”说完他就等着看佛印生气或者尴尬的样子呢。
可谁知道啊,佛印还是那副平静的样子,一点也不恼。
苏轼就很奇怪啊,忍不住问:“我这么说你,你咋不生气呢?”佛印慢悠悠地说:“施主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而施主说贫僧像牛粪,那是因为施主心中有牛粪啊。
”苏轼一听,顿时觉得自己讨了个没趣,脸都有点红了,才知道佛印这和尚是真有境界。
还有一次呢,苏轼和佛印在江上划船。
苏轼看到岸边有只狗在啃骨头,灵机一动,就说:“狗啃河上骨。
”这“河上”其实是暗指“和尚”,就是在调侃佛印呢。
佛印一听,二话不说,把手里的扇子扔到了水里,然后说:“水流东坡诗。
”这“诗”和“尸”同音,意思是江水把苏轼的诗(尸)给冲走了。
苏轼听了,那是又好气又好笑,不得不佩服佛印的机智。
这苏轼和佛印之间的故事啊,就像一场智慧的过招,特别有趣,也让咱看到这两位的才华和风趣。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ed6c65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61.png)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而佛印,则是苏轼的好友,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两人风格迥异,但却在文学上互相启发,共同谱写了一段美妙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二人在文学上有着很深的交情。
他们之间不仅有着深厚的友谊,更是相互切磋,相互启迪。
苏轼的文笔清新自然,佛印则擅长写作豪放奔放的诗文。
他们之间的交流,是一种碰撞出的火花,也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动力。
苏轼和佛印的友情不仅仅停留在文学上,更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据传说,苏轼曾在佛印家中借宿,佛印在夜间起身写作,苏轼也跟着点起灯笼,为他提供灯光。
这种默契和相互扶持的友情,使得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在文学创作上,苏轼和佛印也常常相互影响。
苏轼在文学上追求自然、清新的风格,而佛印则偏向于豪放、奔放的笔调。
两人的文学作品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却都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情感表达。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如今也被后人传颂不衰。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友情的故事,更是一段文学的传奇。
他们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让他们的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和佛印被誉为“文学双璧”,他们的友情和文学成就,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永远熠熠生辉。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不仅仅是两位文学家之间的友情故事,更是一段文学史上的佳话。
他们的友情和文学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也为文学史上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后人传颂,成为永恒的经典。
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东坡与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174f44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2.png)
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们之间有一段令
人感动的故事。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官员,他的文学才华和政
治见解都备受人们的赞赏。
而佛印则是苏轼的好友,也是一位杰出
的书法家。
两人不仅在文学和书法上有着共同的爱好,更是志同道
合的知己好友。
据传说,有一次苏轼在写诗时遇到了困难,无法得到灵感。
他
向佛印求助,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启发。
佛印听后,便拿出了一幅自
己的书法作品给苏轼观赏。
苏轼看后,深受感动,立刻找到了灵感,写下了一首动人的诗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苏轼和佛印之间不仅有着深厚的友谊,更
是在文学和书法上相互启发、相互鼓励。
他们之间的故事,不仅展
现了他们高超的文学和书法技艺,更是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和相互帮助的精神。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给我们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
好友的支持和鼓励。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向朋友求助,
寻找灵感和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像苏轼和佛印一样,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总之,苏轼和佛印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动人的友情故事,更是
对我们的人生和学习有着深刻的启示。
让我们在追求文学和艺术的
道路上,不忘友情,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东坡与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7063b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e.png)
东坡与佛印的故事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的诗文刚健豪放,具有浓厚的个性风格,被誉为“苏门六子”之首。
而佛印,是苏轼的挚友,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他们之间的故事,便是一段传世佳话。
苏轼与佛印同为文学家,二人相识于苏轼任职的婺州,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常常一起饮酒作诗,交流文学心得,互相切磋。
在他们的交往中,苏轼对佛印的诗才赞赏有加,而佛印也对苏轼的文学造诣十分钦佩。
有一次,苏轼邀请佛印到自己家中做客。
苏轼酿了一壶美酒,佛印也带来了自己酿制的酒。
两人在酒桌上畅饮畅谈,谈及文学创作的心得体会。
酒过三巡,佛印突然说道,“我有一首新诗,不知道子瞻可否赏识?”苏轼笑道,“你的诗我自然会欣赏,不如你快快吟诵给我听。
”。
佛印便吟诵了起来,他的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引人入胜。
苏轼听后赞叹不已,连声称赞,“佛印兄的诗才果然了得,这首诗写得真是出神入化啊!”佛印听了苏轼的赞美,也倍感欣慰和鼓舞。
他们在酒后更加亲密,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然而,友谊之中也难免有争执。
有一次,苏轼和佛印在文学创作上产生了分歧。
他们对于一首诗的诗意和表达方式有着不同的看法,因此产生了争执。
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翻脸,反而在争执中更加深了对方的理解。
最终,他们都在对方的启发下,找到了更好的创作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
苏轼与佛印的友谊,不仅体现在他们的酒宴诗会之中,更体现在他们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过程中。
他们虽然在文学创作上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正是这种不同的碰撞,让他们的友谊更加坚固。
他们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共同书写了一段传世佳话。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在于是否一致,而在于是否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进步。
他们的友谊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尊重他人的选择,与他人共同成长。
这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宝贵。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88226f6cf84b9d529ea7a5d.png)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苏轼和佛印的故事(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哲理:心中有佛,眼中有佛。
宽容他人。
(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着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着酒杯,拈着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5b9a17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f.png)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苏东坡”,他的诗词文赋流传千古,影
响深远。
佛印,是苏轼的好友,也是他的书法启蒙老师。
两人在书法上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人津津乐道。
苏轼年轻时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向很多书法名家求教,但收获甚微。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佛印。
佛印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深厚,深受苏轼的敬重。
苏轼向佛印请教书法,佛印欣然答应了。
从此,苏轼每天都会去拜访佛印,向
他请教书法。
佛印不但耐心指导苏轼,还给他传授了很多书法的技巧和心得。
苏轼对佛印的教诲十分虔诚,他勤奋学习,不断钻研,终于在书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苏轼的书法水平逐渐得到了认可,他的作品也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而佛印在苏
轼的成就上也感到非常欣慰,他常常对苏轼说,“你的进步是你自己的功劳,我只是给了你一些指导而已。
”。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就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和指导,更离不
开自己的努力。
苏轼虽然得到了佛印的指点,但更重要的是他对书法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
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
佛印对苏轼的教诲和帮助,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书法家的胸怀和境界。
他
不但乐于助人,还能够看到学生的进步,心怀喜悦。
这种师生情谊,更是令人感动和敬佩。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书法的传承和学习经验,更是一种精神的传
承和力量的激发。
他们的故事,一直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不断进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也正是他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苏东坡与佛印的趣事
![苏东坡与佛印的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6f16c64fa45177232f60a261.png)
苏东坡与佛印的趣事导语:苏东坡有一个和尚好友,叫佛印,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下面是苏东坡与佛印之间的有趣故事,欢迎参考!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6c8083da5e9856a57126014.png)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af87b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3.png)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是流传在中国文化中的一系列富有哲理和幽默色彩的民间故事,体现了两位好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佛法智慧的独特见解。
以下是其中几个经典的故事:
1.佛印眼中的苏轼:
•有一次,苏东坡问佛印:“大师,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说:“我看施主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后得意地笑了
笑,然后他打趣道:“那你知道在我眼中你是什么吗?你
就像一堆牛屎。
”佛印微笑不语。
后来,苏东坡把这件事
告诉了他的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告诉他,佛印心中有佛,
所以看到的都是佛;而苏轼心里想到的是牛屎,所以看到
的就是牛屎。
2.禅诗斗智:
•苏东坡与佛印经常通过诗歌互相切磋,如他们以“水月”
为题进行过禅意对话,苏轼写有“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
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佛印看后批了一个字
“屁”。
苏轼大怒,立即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结果佛印
只淡淡地说:“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就打过江
来了?”此故事揭示了修行应言行一致,心性要达到真正
的平静。
3.烹鱼之辩:
另有一则故事讲述苏东坡擅长烹饪,并以此考验佛印的定力。
一日,苏东坡精心烹制了一条鱼,请佛印品尝。
佛印
尝后赞不绝口,苏东坡借机调侃说:“您吃鱼又何尝不是
杀生呢?”佛印却回答说:“你只见我在吃鱼,不见我也
在放生。
”寓意禅宗主张超越世俗表面,见到事物的本
质。
这些故事均展现了苏东坡与佛印二人深厚的友情、高超的智慧及豁达的人生观。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b69d6c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7.png)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苏东坡性喜交朋结友,自谓上自王公大臣,下至乞儿妓女,无不可做朋友。
在他的一生中,曾广泛结交和尚道士,特别是与佛印禅师,极为友好,你来我往,亲密无间,留下许多轶事趣闻。
苏东坡与佛印一天,佛印邀东坡上樊楼品茗。
谈笑间,东坡悄悄告诉佛印:"最近,皇上因见天时亢旱,要在大相国寺设斋求雨,命愚兄写作《祈雨斋文》,充当主斋行礼官,协助操办一切。
"佛印听了很高兴,说:"请兄长设法带小弟进去观礼,一睹御驾龙颜,开开眼界,不知可否"东坡明知此事不好办,一旦泄漏出去,便有欺君之罪。
但友情难却,便耳语说:"足下想去,也未尝不可。
只消扮成侍者模样,在斋坛上执役,待圣驾临幸时,便可看个够。
"佛印为了一饱眼福,满口赞成,东坡回去也作了安排。
这大相国寺,殿宇宏大,气势雄伟。
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罗汉殿、藏经楼,一座座庄严壮丽的建筑,依次巍峙。
两边还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和16丈高的砖砌楼阁式琉璃塔。
当时,定为皇家寺院,共有禅院64座,铜铸罗汉五百尊,还有高二丈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巨像。
该寺共有僧人逾千,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举行祈雨典礼那天,五鼓鸣钟聚众,各路高僧登坛诵经作法,祈求甘雨,以救万民。
其时香烟缭绕,灯烛辉煌,幡幢五彩飘扬,乐器八音嘹亮。
忽传御驾已到,慌得佛印面热心跳。
过了好一会才心神稍定,来到大雄宝殿,杂于侍者当中,添香剪烛。
再说那神宗皇帝,坐着龙凤轿子,在执宰大臣的簇拥下,出了宣德门,经过御道,来到大相国寺。
东坡和众僧列队跪接,迎入大殿。
礼毕,驾临藏经楼休憩,佛印献上香茶。
原来佛印因大殿行礼之时,拥拥簇簇,不曾看得真切,特地充当献茶侍者,就近瞻仰,果然与众不同。
神宗接过香茶,因见佛印生得身材硕大,方面大耳,眉清目秀,气宇不凡,心中诧异,随口问道:"侍者,什么姓名何方人氏在寺几年了"佛印开始一怔,随后急中生智,叩头奏道:"臣姓林名佛印,字觉老,饶州今江西省波阳县浮梁县今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镇人,是新来寺中出家的。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e7059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b.png)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以文学才华、政治才能和为政清明而著称。
他与佛印,是一段令人感动的友谊故事。
苏轼在政治上屡遭挫折,最终被贬谪到岭南地区。
在岭南,苏轼结识了一个名叫佛印的年轻人。
佛印是一个贫苦的书生,他深受苏轼的文学作品影响,对苏轼十分崇拜。
苏轼看到佛印的才华,便开始指导他的学习,传授他文学和书法的技艺。
佛印非常虔诚地学习,苏轼也很欣赏他的才华和勤奋。
他们在文学、书法和人生观念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苏轼甚至将自己的书信和诗作送给佛印,鼓励他继续努力。
在苏轼的帮助和鼓励下,佛印不断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的作品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赏,成为当地的名人。
而苏轼也因为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学生而倍感欣慰。
然而,苏轼的命运并没有因此改变。
他仍然被困在岭南,饱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仍然保持着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继续创作着优秀的作品。
佛印得知苏轼的困境后,深感不安。
他决定离开家乡,前往岭南探望苏轼。
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和一些生活用品,踏上了漫长的旅途。
最终,他来到了苏轼的家门前。
苏轼得知佛印的到来,非常感动。
他和佛印一起品茶聊天,交流彼此的心情和感慨。
佛印向苏轼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说他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是自己成长的重要导师。
苏轼也对佛印的成就感到非常高兴,他说佛印已经不再是他的学生,而是他的朋友和同行。
他们一起赏月、吟诗、挥毫,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佛印还在苏轼的家里住了几天,帮助他整理书房,照顾生活起居。
在离别的时刻,他们互相道别,满怀感慨和祝福。
这段苏轼与佛印的故事,展现了一种真挚的友谊和师生情谊。
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同成长,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让人感叹友情的伟大和温暖。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告诉我们,友情可以跨越阶层和地域的差异,可以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互陪伴。
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苏轼的名人轶事
![苏轼的名人轶事](https://img.taocdn.com/s3/m/d68a2e5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f.png)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轶事,以下是其中一些:1.苏轼与佛印:苏轼与佛印是好友,经常一起谈论佛法和文学。
有一次,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轼听后非常高兴,然后又问佛印:“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佛印回答:“不知道。
”苏轼说:“我看你像一坨屎。
”佛印听后并不生气,反而微微一笑。
这个故事反映了苏轼的幽默和佛印的豁达。
2.苏轼与苏小妹:苏轼有一个妹妹,名叫苏小妹,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
有一次,苏轼和苏小妹一起玩耍,苏轼调侃苏小妹说:“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意思是说苏小妹的额头很大。
苏小妹听后并不生气,反而反唇相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
”意思是说苏轼的脸很长。
这个故事反映了苏轼兄妹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幽默风趣。
3.苏轼与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与苏轼的政治观点不同,但两人都是文学巨匠。
有一次,苏轼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不在家,苏轼看到王安石的书桌上有一首未完成的诗,上面写着“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认为黄花就是菊花,菊花只会枯萎,不会掉落,于是他在后面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王安石看到苏轼的续写,知道他误解了自己的意思,于是他又写了一首诗送给苏轼,其中有一句“黄州菊花落瓣香”,意思是说黄州的菊花会掉落花瓣。
这个故事反映了苏轼的直率和王安石的宽容。
4.苏轼与美食:苏轼是一位美食家,他对美食有着独特的品味和研究。
他曾经写过一篇《猪肉颂》,详细描述了猪肉的烹饪方法和口感。
他还曾经在黄州发明了一种名为“东坡肉”的美食,至今仍然是中国的传统名菜之一。
历史杰出人物故事
![历史杰出人物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6416f3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f.png)
历史杰出人物故事
《苏轼与佛印》
北宋时,有位文学家叫苏轼,他和佛印禅师很有交情。
有一天,苏轼坐在蒲团上,觉得身心很清安,很有境界,就索性写了一首诗:“稽首天外天,佛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写完后很得意,就派人把这首诗送过江去给佛印禅师,准备让佛印禅师大大称赞他一番。
结果佛印禅师就给他写了一个“屁”字送了回来。
他看到后当场就很生气,马上坐着船去找佛印禅师辩论,到了寺院门口看到佛印禅师在门口贴了两行字:“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
苏轼看后很惭愧,同时觉得自己的修行真的还不够,就乖乖地回去了。
所以真正地功夫要在境界上练,要能历事练心。
苏轼自称:“八风吹不动”,结果一屁就把他气得过江来了。
当我们受到别人的诽谤或称赞时,不应该心里波涛汹涌,应该时刻谨记圣人的教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d4091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2.png)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深受后人的喜爱。
而佛印,则是苏轼的好友,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们之间的交情,以及在文学上的交流,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苏轼和佛印二人相识于苏轼的任官地黄州。
当时,佛印还是一个年轻的文学青年,对文学充满了热情和才华横溢。
而苏轼则是已经在文学界崭露头角,声名远扬的文学大家。
两人在文学上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追求,因此很快便成为了朋友。
他们之间的交情源远流长,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们在文学上的交流
与切磋。
苏轼的文学造诣颇高,而佛印也是文学界的佼佼者,因此二人在文学上的交流,常常能激发出许多火花。
他们互相推敲、互相切磋,使得彼此的文学造诣都得到了提高。
在他们的交流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们互相题赠的诗文。
据传闻,苏轼
曾经赠送给佛印一首诗,以表达他对佛印的敬佩之情。
而佛印也不甘示弱,回赠了苏轼一首优美的诗篇,表达了对苏轼的敬重和友情。
这些诗文流传至今,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他们之间的交情,不仅仅是在文学上的交流,更多的是在精神上的交融。
他们
互相启迪、互相鼓励,使得彼此在人生道路上都能够得到滋养和成长。
他们的友情,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友情的故事,更是一段文学的传奇。
他们在
文学上的交流与切磋,不仅激发出了彼此的文学才华,更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们的友情和交流,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一)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哲理:心中有佛,眼中有佛。
宽容他人。
(二)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三)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
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泛舟江河之上,吟诗作对。
苏东坡看见河边有一只狗在啃骨头,于是计上心来,想作弄一下佛印。
他用扇子指着正在啃骨头的狗,叫佛印看,脸上颇有得意之色。
佛印一看,就知道苏东坡在又想骂他了,于是就把手中那把东坡赠与他的题有东坡的诗的扇子丢进河里。
这东坡看见佛印如此举动,马上就心领神会,脸上原来的得意之色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为什么呢?原来他们这是打哑谜,东坡叫佛印看河边那条啃骨头的狗,其实是给佛印出了一条骂佛印的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把题有东坡诗句的扇子丢进河里,不但回接了东坡的上联,还把东坡也骂了回来:水流东坡诗(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