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法家管理思想

中国管理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包括生产力的发展,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这一切都促使了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产生和繁荣。而法家管理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兴盛于战国中后期,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阳儒阴法”(名为独尊儒术,实为以法治国)之说。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法家管理思想。

一、法家管理思想概述。

1、法家管理思想的特点。

与其他诸子学派的管理思想相比,法家管理思想以“好利恶害”的人性论为基础,以富国强兵为管理目标,以“法”为管理制度的核心。法家管理注重“法”、“势”、“术”即管理制度、管理权威与管理技巧的完美结合。法家明确赞同“法治”而反对“人治”,主张时时事事都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法令、规则,而不能只依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或个人好恶,同时法家还注重管理技巧和管理权威以及严格个赏罚制度。虽然法家各主要代表人物的管理思想有所差异,但归结起来都围绕一个“法”的核心。法家管理思想既有鲜明的特色。

(1)富国强兵的管理目标;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霸,法家管理思想以富国强兵为核心目标,一方面强调“法治”、“以法为本”、“以法治国”通过法制来严格控制国家,另一方面法家把农业看作是富国的唯一途径,在法家看来,农业即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即农业,两者完全是等同的。法家首先提出农战政策,“耕战合一”、“寓兵于农”,农战实施的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为了发展农业,法家重本抑末,否定工商业。

(2)“趋利避害”人性论;

法家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在于他们对人性的认识。《商君书·错法》篇说:“人生而有好恶,故民可以治也…..好恶者,赏罚之本也。”人生来就有爱好和厌恶,所以民众才可以被治理。人们的爱好和厌恶是奖赏和刑罚得以存在的基础。

(3)以法治国的行政管理思想;

法家反对儒家的礼治,主张以新的法律取代旧的礼制规范。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严刑厚赏,“赏厚而信,刑重而必”。所谓“以法治国”,就是把“法”作为治理国家的准则,“君必有明法正义”,“治国无其法则乱”。他们认为“仁义不足以治天下”,而且必须做到:“法必明,令必行”,以及“刑无等级”,“不失疏远,不违亲近。而“法治”的核心则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即韩非子所说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即“尊主”才能“明法”、“崇法”

2、法家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管理思想。

(1)管子的管理思想;

管子管理思想的着眼点在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其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民为本、以法治国、礼法相辅、赏罚并举。

以民为本是管子管理思想的核心。管仲把老百姓的地位与“天”等量齐观,告诫君主官员,都要“以百姓为天”,主张要想称王天下,必须先好好治理自己的国家;要想好好治理自己的国家,就必须好好重用自己的百姓,从其所欲。失去了民心就失去了天下,管仲对此深信不疑,因此他主张对民众“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并且大力发展农业以留住人民。

管子认为,“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大治”,这就是说法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不管人们尊卑贵贱有多少不同,都必须纳入“天下程式”、“万事仪表”的规范之中,都要受到法的约束,由法来判定其是非曲直。君主必须受法的约束,法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朝令夕改。正因为如此,法是君主统治国家,治理民众的有力武器和重要工具。法有其许多重要特性,主要有法的客观性、规范性、强制性、公正与公开性和统一性。

礼法相辅其实就是在统治术上采取的双刃剑,一方面对老百姓进行教育引导,另一方面用法对百姓进行控制。在法顺民心和民意的基础上把法治与道德教化结合起来。这个结合有两层含义:其一,借助道德教化的力量,使人们遵纪守法;其二,是道德教化必须有法治的配合才能有效地抑恶扬善。另外,赏罚有度也是管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在管子看来,赏罚是引导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2)商鞅的管理思想

商鞅的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以法为本、以刑去刑、无宿治等。

以法为本就是将法制作为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的的根本办法,在商鞅看来,人生而都是“好利恶害”的,要管理人民,强盛国家,建立良好的国家秩序,就需要实行严刑峻法。而且治国必须“赏”与“刑”并用,赏要厚,刑要重,才能起到鼓舞人心和威慑的作用。商鞅认为,法是建立良好统治秩序,实现富国强兵的基础。“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法令是进行治理的根本措施。

以刑去刑是商鞅法制管理思想的根本原则。《商君书.画策》中说“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在商鞅看来,采用重刑能够劝善止恶,能够使所有的人都遵纪守法,从而可以达到国家大治的管理效果。商鞅还奉行刑无等级的原则,就是施行刑罚不管人们的等级,这与管子以法治国思想的精髓是一样的。“无宿治”换一个说法就是“治不留”就是指法律要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就必须要提高管理效率,当天的事必须当天完成。无宿治是商鞅提出的法治管理的基本要求。

另外商鞅的依法行政管理思想为官与民确立了一个共同准则。

(3)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韩非子是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批判、总结、吸收了

前期法家政治经验和思想遗产的成果,把商鞅的重“法”、申不害的重“术”、慎到的重“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法家观点为指导,以荀子思想为思辨,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也是当时最具综合性,最具实用价值的管理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抱法处势、以术治吏、刑德并用。

所谓“抱法处势”是指坚守法度,拥有权势。“抱法处势”主要是指以法治国和任势而为。“法”在韩非管理体系以及整个法家管理思想体系中都处于核心地位。按照韩非子的理解,法是管理国家的基本手段,即“法者,王之本也。”国君如果能够依赖法术治国,则国家富强,反之,国君如果放弃法治,则国家的管理必定会陷于混乱:“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任势而为是指君主要懂得依靠自己的权势,保障法的执行,从而达到“制民”、“制天下”的目的。

“术”是韩非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极。韩非的“术”即使根据个人的才能来授予相应的职位,按照职位名分来责求、衡量实际功绩。掌握生杀大权,考核各级官吏的方法和手段。韩非“术”治管理思想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君主“自神”。“术”治的执行使得最高管理者可以很好地管理下属,监督他们依法办事,从而实现对法治的补充和保障。刑德并用于管子的礼法相辅是一个原理,在此不做具体介绍。

二、法家管理思想与儒家管理思想的比较

1、法家管理思想与儒家管理思想的比较

以孔孟为代表人物的儒家管理学派在为推行儒家“内圣外王”而奔波于列国终不得展其治时,李悝、商鞅、申不害等一干法家人物则位极人臣,实现着他们富国强兵的夙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儒法两家所推行的管理理念的差异。

儒家管理思想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仁治”,其大致体现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思路,其核心内容为人本主义、仁爱主义、中庸主义和理性主义。也就是所谓的仁、义、礼。“仁”的本质就是“爱人”,也就是爱人民,实行仁政是为了争取民心。孟子说“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而如果实行仁政,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君主,并且愿意为他牺牲。统治者施行宽松式的统治,人民会更努力更忠诚,这也是一种双赢。如何施行仁政,就要靠“义”和“礼”。儒家将义置于极高的位置,正所谓“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身而取义者也”。“礼”是一种以血缘为基础的等级秩序和维护这种秩序的制度和规则,不管是大到治国安邦的国家管理还是小到立身处世的人生管理都要受礼的规范。与儒家仁、义、礼相对的法家的法、术、势,儒家的“仁治”对上法家的“法治”是他们最根本的对立和区别。商鞅在《慎法》篇中曾通过“法治”与“仁治”的两相对比,强调其“法治”的重要性和“仁治”的危害性。他说:国君“不可以须臾亡于法”,不可以一时一刻没有法律。施行“法治”就可以使民众积极从事农战,致使国富兵强,完成霸业。如果实行“仁治”,重用儒生说客,倡导儒术儒教,就会造成官吏贪污,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