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焰隧道窑温度-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隧道窑炉温自动控制

隧道窑炉温自动控制

隧道窑炉温自动控制隧道窑炉温自动控制A、测温点的选取对炉温控制而言,起关键作用的是烧成带。

为此,目前隧道窑的整个温度制度的控制,通常简化为对烧成带内若干个特定点的温度定值控制,即将烧成带的所有燃烧室分成若干个区,每一区选择一个测温点作为温度控制点。

其温度控制数值由工艺给定的温度控制来决定。

采用热电偶作为检测元件的有两种测温点选择方案;一种是选在侧墙上,将热电偶按垂直方向插入窑内,另一种是选在窑顶上,将热电偶按垂直方向插入窑内。

采用全辐射高温计作为检测元件的一般是在侧墙上留出水平方向的测温孔。

B、对温度测量信号的处理用全辐射高温计测量窑内火焰空间的温度时,很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

其中特别是火焰的脉动干扰,常使测量信号也出现严重的脉动情况。

全辐射高温计输出的热电毫伏信号,直接送至电子电位差计记录下来的温度曲线,其脉动辐度可达30~40℃,而把这样的温度测量信号送入炉温控制系统是不适当的。

因为这种脉动信号将使调节器的输出电流也随着发生波动,导致调节阀的频繁动作,显然这种情况对控制系统的工作是十分不利的。

为此,必须设法减少温度测量信号的脉动,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由电容和电阻组成的电子滤波器,对脉动信号进行滤波。

全辐射高温计输出的热电毫伏信号送至DBW型温度变送器,变送器输出的脉动电信号进入RC滤波器,滤除脉动分量后的电流信号经电阻R1进入调节器。

同时从电阻R1上取得电压毫伏信号送至电子电位差计作记录用。

~ 1 ~RC滤波器中的电阻R和电容C的取值,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一般R取1KΩ左右,C取4000uF左右。

C、热电偶的安装为了保证热电偶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和可检验性,使用寿命,以及安装和维护的方便,必须注意热电偶在窑炉上的安装基本方法和特点。

①窑炉碹顶上安装热电偶测量燃烧式工业窑炉火焰空间温度时,一般采用窑炉碹顶上安装热电偶,在碹顶测量点耐火砖预留孔内,插入WRR型或WRP型热电偶,并用耐火泥填塞孔隙,防止窜火,这是最简单的安装方法。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题2010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题2010

在控制系统中,增加比例度,控制作用;增加积分时间;控制作用;增加微分时间,控制作用。

减少、减少、增加。

1.过程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器、执行器、被控过程、测量变送等环节组成。

2、过程控制系统中按被控参数的名称来分有压力、流量、液位、温度等控制系统。

2.过程控制系统由工程仪表和被控过程两部分组成。

3.过程控制仪表的测量变送环节由传感器和变送器两部分组成。

4.过程检测仪表的接线方式有两种:电流二线制四线制、电阻三线制5.工程中,常用引用误差作为判断进度等级的尺度。

6.压力检测的类型有三种,分别为:弹性式压力检测、应变式压力检测、压阻式压力检测7.调节阀按能源不同分为三类: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液动调节阀8.电动执行机构本质上是一个位置伺服系统。

9.气动执行结构主要有薄膜式和活塞式两大类。

10. 理想流量特性有四类,分别是直线、对数、抛物线、快开。

11. 过程数学模型的求取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机理建模、试验建模、混合建模。

12.PID调节器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

13.造成积分饱和现象的内因是控制器包含积分控制作用,外因是控制器长期存在偏差。

14.自动控制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是:闭环回路形成负反馈。

15. DCS的基本组成结构形式是“三点一线”。

2、仪表的精度等级又称准确度级,通常用引用误差作为判断仪表精度等级的尺度。

t;静态3、过程控制系统动态质量指标主要有衰减比n 、超调量σ和过渡过程时间s质量指标有稳态误差e ss 。

4、真值是指被测变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值,在计算误差时,一般用约定真值或相对真值来代替。

5、根据使用的能源不同,调节阀可分为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和液动调节阀三大类。

6、过程数学模型的求取方法一般有机理建模、试验建模和混合建模。

7、积分作用的优点是可消除稳态误差(余差),但引入积分作用会使系统稳定性下降。

8、在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比值控制系统可分为单闭环比值控制、双闭环比值控制和变比值控制三种。

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
7
这种控制系统对于上述的干扰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等到它们 影响烧成带温度,就被较早发现,及时进行控制,将它们对烧成 带温度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但是,我们也知道,还有直接影 响烧成带温度的干扰,例如窑道中装载制品的窑车速度、制品的 原料成分、窑车上装载制品的数 量以及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带来 环境温度的变化等等(如图6-2 中用D1表示)。由于在这个控制 系统中,烧成带温度不是被控变 量,所以对于干扰D1造成烧成带 温度的变化,控制系统无法进行 调节。
θ1T
θ1C
θ1T、 θ1C
回路再改
变燃料量
原料
管式加热炉
θ2T θ2C
燃料
17
所谓串级控制系统,就是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 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出去 操纵控制阀,从而对主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这样 的控制系统被称为串级控制系统。与图6-4串级控制系统的工 艺流程图对应的原理方框图如图 6-5所示。
第6章 串级控制系统
目录
6.1 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6.2 串级控制系统的分析 6.3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6.4 串级控制系统的整定 6.5 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 6.6 MATLAB对串级控制系统进行仿真 本章小结
1
最简单的控制系统——单回路控制系统 系统中只用了一个调节器,调节器也只有一
个输入信号。 从系统方框图看,只有一个闭环。 复杂控制系统—— 多回路控制系统。 由多个测量值、多个调节器;或者由多个测
量值、一个调节器、一个补偿器或一个解耦 器等等组成多个回路的控制系统。 从系统方框图看,有多个闭环。
2
6. l 串级控制系统的概念
6.2.l 串级控制的提出
例6-1 隔焰式隧道 窑温度控制系统。 (见图6-1)。 隧道窑是对陶瓷制 品进行预热、烧成、 冷却的装置。

过程控制系统试卷及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试卷及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试卷及答案Credit is the best character, there is no one, so people should look at their character first.过程控制系统试卷C卷一、填空题每空1.5分本题33分1、过程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器、执行器、被控过程和测量变送等环组成..2、过程控制系统由工程仪表和被控过程两部分组成..3、压力检测的类型有三种;分别为:弹性式压力检测、应变式压力检测、压阻式压力检测..4、气动执行结构主要有薄膜式和活塞式两大类..5、根据使用的能源不同;调节阀可分为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和液动调节阀三大类..6、过程数学模型的求取方法一般有机理建模、试验建模和混合建模..7、积分作用的优点是可消除稳态误差余差;但引入积分作用会使系统稳定性下降..8、在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比值控制系统可分为单闭环比值控制、双闭环比值控制和变比值控制三种..9、造成积分饱和现象的内因是控制器包含积分控制作用;外因是控制器长期存在偏差..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本题15分1、过程控制:指根据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和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应用控制理论; 设计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2、串级控制系统:值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入去操纵调节阀;从而对住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3、现场总线:是指将现场设备与工业控制单元、现场操作站等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具有全数字化、分散、双向传输和多分枝的特点;是工业控制网络向现场级发展的产物..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本题32分1、什么是PID;它有哪三个参数;各有什么作用怎样控制答: PID是比例-积分-微分的简称..其三个参数及作用分别为: 1比例参数KC;作用是加快调节;减小稳态误差.. 2积分参数Ki;作用是减小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 3微分参数Kd;作用是能遇见偏差变化趋势;产生超前控制作用;减少超调量;减少调节时间.. 2、前馈与反馈的区别有哪些答:1控制依据:反馈控制的本质是“基于偏差来消除偏差”;前馈控制是“基于扰动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2控制作用发生时间方面:反馈控制器的动作总是落后于扰动作用的发生;是一种“不及时”的控制;扰动发生后;前馈控制器及时动作..3控制结构方面:反馈为闭环控制;存在稳定性问题;即使闭环环节中每个系统都是稳定的;但闭环后稳定与否;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前馈属于开环控制;各环节稳定;系统必然稳定..4校正范围方面:反馈对各种扰动都有校核作用;前馈;只对被校核的前馈扰动有校正作用;其他则没有..5控制规律方面:反馈通常是P PI PD PID等典型规律;前馈控制规律较为复杂;不好掌握..3、控制器正反方向判断答:所谓作用方向;就是指输入作用后;输出的变化方向..当输入增加时;输出也增加;则成该环节为“正环节”;反之;当输入增加时;输出减少;则称“反作用”..具体步骤1;判断被控对象的正/反作用那个方向;主要由工艺机理确定..2确定执行器的正/反作用方向由安全工艺条件决定..3确定广义对象的正/反作用方向4确定执行器的正/反作用方向4、如图所示的压力容器;采用改变气体排出量以维持容器内压力恒定:1调节阀应选择气开式还是气关式请说明原因..2压力控制器PC应为正作用还是反作用请说明原因..答:1应选择气关式..因为在气源压力中断时;调节阀可以自动打开;以使容器内压力不至于过高而出事故..2 调节阀应选择气关式;则压力控制器PC应为反作用.. 当检测到压力增加时;控制器应减小输出;则调节阀开大;使容器内压力稳定.. 或:当检测到压力减小时;控制器应增大输出;则调节阀开小;使容器内压力稳定..四、分析与计算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本题20分1、本小题8分如下图所示的隔焰式隧道窑烧成带温度控制系统;烧成带温度是被控变量;燃料流量为操纵变量..试分析: 1该系统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控制系统画出其方框图;2确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并说明原因..答:1该系统是一个串级控制系统;其方框图为:2当调节阀气源出现故障失去气源时;为保证系统安全;应使阀门处于关闭位置;故调节阀采用气开式..2、本小题12分如下图所示的液体储罐;设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体积流量分别是 q1和 q o ; 输出变量为液位h;储罐的横截面积为A ..试建立该液体储罐的动态数学模型 HS/Q t S过程控制试题库答案一;填空题1.一般一个简单控制系统由检测/变送装置、被控对象、调节器和执行机构组成..2.过程控制系统常用的参数整定方法有:经验法、衰减曲线法、稳定边界法/临界比例度法和响应曲线法..3.在PID调节器中;调节器的Kc越大;表示调节作用越强;Ti值越大;表示积分作用减弱;Td值越大表示微分作用增强..4.常见的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分为下列几种典型形式: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5.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根据设定值的不同形式;又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1定值控制系统特点:设定值是固定不变;作用:保证在扰动作用下使被控变量始终保持在设定值上..2随动控制系统特点:设定值是一个变化量;作用:保证在各种条件下系统的输出及时跟踪设定值变化..3程序控制系统特点:设定值是一个按一定时间程序变化的时间函数;作用:保证在各种条件下系统的输出按规定的程序自动变化..6.热电偶温度计的基本组成部分部分是热电偶、测量仪表、连接热电偶和测量仪表的导线..7.串级控制系统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扰动;改善主控制器的广义对象特性;容许副回路内各环节的特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而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控制品质..8定值控制系统是按偏差进行控制的;而前馈控制是按扰动进行控制的;前者是闭环控制;后者是开环控制..9.保证控制系统成为负反馈10.干扰量的变化11.正确;迅速;可靠12.改善动态性能13.微分二;选择题1.由于微分调节规律有超前作用;因此调节器加入微分作用主要是用来C:A.克服调节对象的惯性滞后时间常数T;容量滞后τc和纯滞后τ0.B.克服调节对象的纯滞后τ0.C.克服调节对象的惯性滞后时间常数T;容量滞后τc3.定值调节是一种能对A进行补偿的调节系统..A.测量与给定之间的偏差B.被调量的变化C.干扰量的变化D.设定值的变化4.定值调节系统是X环调节;前馈系统是X环调节B..A.开;闭B.闭;开C.开;开D.闭;闭5.调节系统在纯比作用下已整定好;加入积分作用后;为保证原稳定度;此时应将比例度A..A.增大B.减小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6.成分、温度调节系统的调节规律;通常选用C..A.PIB.PDC.PID7..流量、压力调节系统的调节规律;通常选用A..A.PIB.PDC.PID8.液位调节系统的调节规律;通常选用D..A.PIB.PDC.PIDD.P9.A10.调节系统中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是根据B:A.实现闭环回路的正反馈..B.实现闭环回路的负反馈..C.系统放大倍数恰到好处D.生产的安全性..11.单纯的前馈调节是一种能对C进行补偿的调节系统..A.测量与给定之间的偏差B.被调量的变化C.干扰量的变化12.定值调节是一种能对A进行补偿的调节系统..A.测量与给定之间的偏差B.被调量的变化C.干扰量的变化13.热电偶温度计CA是利用两个相互接触金属导体的温差电动势特性进行测温的..B是利用两个相互接触金属导体的接触电动势特性进行测温的..C是利用两个相互接触金属导体的温差电动势和接触电动势特性进行测温的..D是利用两个非接触金属导体的温差电动势和接触电动势特性进行测温的..14.下面的叙述中哪一个是最为合理的DA控制系统的时间滞后现象主要是由于被控对象的惯性特性引起的..B控制系统的时间滞后现象主要是由于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引起的..C控制系统的时间滞后现象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无影响..D以上三种叙述都不完整..15.D16.DCS的中文含意是:BA比例、积分、微分控制..B分布式控制系统..C可编程序控制器..D以上三个都不正确..三.判断1.×2.与DCS相比;Fieldbus的主要技术优点之一是实现了控制系统彻底的分散√3.热电阻温度计需要进行冷端补偿才能正常工作..×4.PID的含义是比例、积分和微分..√5.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定值控制;一般情况下前馈控制可以单独使用..×6.用Smith补偿器来处理大时延控制对象时;不必要提供精确的对象数学模型..×7.被控对象特性是指被控对象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8.串级控制系统中的副控制器给定值是由主控制器的输出决定的;所以副控制器相当于一个闭环定值控制系统..×9.衰减比n表示系统过渡过程曲线变化两个周期后的衰减快慢..×10.热电阻温度计和热电偶温度计一样;测温时需要进行温度补偿..×11.一个单回路控制系统由控制器、执行器、检测变送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12.在比值控制系统中;一般选择易调节的量为主变量;易测量的量为副变量..×18.DDC的中文含义是直接数字控制.. √19.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是描述被控对象输入输出关系动态特征的.. √ 20.串级控制系统适用于容量滞后较小的生产工艺过程.. ×21.前馈控制系统一般可单独使用;因为其控制精度高;且不受外界干扰影响..×22.前馈控制与定值控制的原理相同;都是以偏差进行调解的.. ×23.被控对象的存滞后时间常数是由于其自身的惯性特性引起的.. ×24.在串级控制中;副控制器的输入值为主控制器的输出.. √四.简答题13.什么是定值控制系统答案:定值控制系统是指设定值恒定不变的控制系统..定值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克服扰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使被控变量最终回到设定值或其附近.以后无特殊说明控制系统均指定值控制系统而言..14.什么是随动控制系统答案:随动控制系统的设定值是不断变化的;随动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被控变量能够尽快地;准确无误地跟踪设定值的变化而变化..15.什么是程序控制系统答案:程序控制系统的设定值也是变化的;但它是一个已知的时间函数;即设定值按一定的时间程序变化..16.什么是调节被控对象;给定值和偏差答案:自动调节系统的生产设备叫做调节对象或简称对象;而生产中要求保持的工艺指标;称为给定值..对于自动调节系统中;习惯采用给定值R减去测量值Y作为偏差e;即e=R-Y;给定值R大于测量值Y时为正偏差;而给定值R小于测量值Y时为负偏差..17.简述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两种主要方法:每写出1 种方法的得2分答案:一是机理分析法:机理分析法是通过对对象内部运动机理的分析;根据对象中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规律比如三大守恒定律等;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或做出一些近似处理后推导出的对象特性方程..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数学模型称之为机理模型;它们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 二是实验测取法:实验测取法是在所要研究的对象上;人为施加一定的输入作用;然后;用仪器测取并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或实验曲线..然后对这些数据或曲线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求取对象的特性参数;进而得到对象的数学模型..18. 写出一个带有纯时间滞后的一阶惯性线性定常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表达式;说明个参数含义 K——放大系数——滞后时间——惯性时间常数 19.答:如果有一个输入量作用于过程;通过过程后被放大K倍.. 20.答:时间常数越大;系统反应越慢;T越小;系统反应越快.. 21.答:当输入量输入受控过程时;受控变量并没有马上动作;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发生变化.. 22.答:机理分析法是通过对过程内部运行机理的分析;根据其物理或化学变化规律;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或做出一些近似处理后得到过程特性方程;其表现形式往往是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这种方法完全依赖先验知识;所得到的模型称为理模型..机理分析法一般限于简单过程的数学模型建立..23.简述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步骤机理建模的一般步骤如下:1)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生产过程要求;确定过程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2 依据过程的内在机理;利用适当的定理定律;建立原始方程..3 确定原始方程式中的中间变量;列写出中间变量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4 消除中间变量;即得到输入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5 若微分方程是非线性的;则需要进行线性处理..6 标准化;将于输入有关的各项放在等号右边;与输出有关的各项放在等号左边;并按降幂排序..24简述建立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实验测试方法实验测取法是在所要研究的对象上;人为施加一定的输入作用;然后;用仪器测取并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或实验曲线..然后对这些数据或曲线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求取对象的特性参数;进而得到对象的数学模型..25建立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常用实验测试方法有哪些主要有阶跃信号法和矩形脉冲法26.什么叫绝对压力、表压及真空度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答案:绝对压力:绝对真空下的压力称为绝对零压;以绝对零压为基准来表示的压力叫绝对压力.. 表压力:当绝对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时;绝对压力高于大气压力的数值称为表压力;简称表压.. 真空度:当绝对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时;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力的数值称为真空度或负压..27.简述PID调节器cK、iT和dT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在PID调节器中;cK越大;表示调节作用越强;iT值越大;表示积分作用减弱;dT值越大表示微分作用增强..28.有一流量调节系统;信号传输管线很长;因此;系统产生较大的传送滞后..有人设想给调节器后加微分器来改善系统特性;试问这种设想合理否为什么若不合理;应采取什么措施合理答案:这种设想不合理;因为信号传送滞后是纯滞后;而微分作用不能克服纯滞后.. 解决这一问题合理的措施是采用1:1继动器加在信号传输线之间;以增大信号流速;从而减小传输滞后;改善系统特性..29.利用微分作用来克服控制系统的信号传递滞后的设想是否合理与正确答案:这种设想不合理;因为信号传送滞后是纯滞后;而微分作用不能克服纯滞后..合理的措施是采用1:1继动器加在信号传输线之间;以增大信号流速;从而减小传输滞后;改善系统特性..30.通常在什么场合下选用比例P;比例积 PI;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规律答案:比例调节规律适用于负载变化较小;纯滞后不太大而工艺要求不高又允许有余差的调节系统.. 比例积分调节规律适用于对象调节通道时间常数较小;系统负载变化不大需要消除干扰引起的余差;纯滞后不大时间常数不是太大而被调参数不允许与给定值有偏差的调节系统.. 比例积分调节规律适用于容量滞后较大;纯滞后不太大;不允许有余差的对象..31.试简述临界比例度法及其特点..答案:临界比例度法是在纯比例运行下通过试验;得到临界比例度靠和临界周期Tk;然后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关系求出控制器各参数值..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掌握和判断;适用于一般的控制系统..但是不适用于临界比例度小的系统和不允许产生等幅振荡的系统;否则易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或造成事故..32.试简述衰减曲线法及其特点..答案:衰减曲线法是在纯比例运行下通过使系统产生衰减震荡;得到衰减比例度s和衰减周期sT或上升时间升T;然后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关系求出控制器各参数值.. 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整定质量高;整定过程安全可靠;应用广泛;但对于干扰频繁;记录曲线不规则的系统难于应用..33.什么是检测元件能将被测的变量参数直接转换成适合于测量形式的元件或器件.. 例如;测量温度的检测元件热电偶;能将温度转换成毫伏信号;用于显示和控制..34.什么是变送器传感器是能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的总称;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当传感器的输出为规定的标准信号时;则称为变送器..。

第6章-串级控制系统讲解全文编辑修改

第6章-串级控制系统讲解全文编辑修改

D1
烧成带 θ1
副测量变送器
主测量变送器 根据副控制器的“反”作用,其输出将减小,“气开”式的控制阀门将 被关小,燃料流量将被调节回稳定状态时的大小。
6.1 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2)只存在一次干扰
θ1r
主控制器
副控制器 调节阀
D2 燃烧室 θ2
隔焰板
D1
烧成带 θ1
副测量变送器
主参数设定

主调 节器

副调 节器
调节 阀
二次扰动
副对象
一次扰动 主参数
主对象
副变送器
副参数
定值控 制系统
主变送器
主回路
图6-6 串级控制系统标准方框图
1) 在结构上,串级控制系统由两个闭环组成.副回路 起“粗调”作用,主回路起“细调”作用。
2) 每个闭环都有各自的调节对象,调节器和变送器 3) 调节阀由副调节器直接控制


Gm2(s)
Y2(s)
Gm1(s)
y2,sp
+ -
Gc2 ym2
Gv Gm2
+ +
GGpo22
D2 y2
D2(s)

1 + Gc G 2Gv op22Gm2
y2,sp
Gc2GvGGop2
1 + Gc G 2Gv op22Gm2
+ D2' (s)

y2(s)
Go2’(s)
6.2 串级控制系统的分析
6.2 串级控制系统的分析
串级控制特点总结:
1) 在系统结构上, 它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 控制系统。其中主回路是定值控制,副回路是随动控制;

隧道窑

隧道窑
窑内横向循环图12153具有一定压强的气体从气幕管进入气幕砖内的喷射通道与窑内气流成一定角度喷出在顶部形成一道道气幕增加顶部气流的阻力迫使部分热气体向下流动改变窑内气流的速度分布以达到均匀窑温的目5556
隧道窑
1.概述 2.隧道窑的结构 3.隧道窑的温度制度
概述
在耐火材料、陶瓷等制品的生产过程中, 烧成是一道重要工序,对产品的产量和质 量影响较大。 烧成设备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连续式窑, 如隧道窑;另一种为间歇式窑,如倒焰窑 等。
高铝砖(3.5 万吨/年): 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 = 72/24/60.6(米)
镁质制品(4~4.5 万吨/年): 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 = 72/24/60(米)
日用瓷(7 x 106 吨/年): 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 = 29.86/26.47/35.67(米)
电瓷(还原焰)(562 万吨/年): 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 = 38.52/28.0/50.07(米)
概念: 一次空气:通过烧嘴直接进入燃烧室(或直接 进入窑内空间)与燃料混合燃烧的空气。它可 以是冷却带抽出的多余热风,可以是冷空气。 二次空气:在冷却带吹入的冷风的一部分,流 到烧成带,与燃料混合燃烧。
一次空气送风装置:风机、喷射器
★一次空气为冷空气时: 冷空气→通风机→空气管道→烧嘴。
★一次空气为热风时: 冷却带的多余热风→耐热风机→管道→烧嘴;
★窑的各带长度确定的一般原则:
1.预热带长度应根据排出废气温度来确 定,废气离开排烟机温 度应低于250℃;
2. 烧成带长度根据保温时间来确定 3.冷却带长度根据出窑制品的温度来确
定,一般应低于100℃
隧道窑长度及各带长度计算式:
V— 隧道窑的有效容积, m3;

过程控制习题库

过程控制习题库

3、与单回路控制相比,串级控制系统具有哪些特点?答:1.减小了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缩短了控制通道,使控制作用更加及时。

2.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使振荡周期减小,调节时间缩短,系统的快速性提高了。

3.对于二次干扰有很强的客服能力,对克服一次干扰也有一定的提高。

4.对负荷或操作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11. 如图所示的测温系统中,热电偶的分度号为K ,当被测实际温度是600℃时,仪表指示为多少?(10分)温度℃20 50 550 560 570 580 590 600 610 K(mV)0.798 2.022 22.772 23.198 23.624 24.050 24.476 24.902 25.327解:设电子电位差计读数为T ℃,则输入电子电位差计的电势为E 入=E(T,20)铜导线上不产生电势,因而输入显示仪表的电势E 入=E(600,50) (3分)于是有: E(T,20)= E(600,50) (3分) 即 E(T,0)= E(600,50)+ E(20,0)=24.902-2.022+0.798=23.678(mV) (2分)由所附分度表可知,在570℃~580℃之间,每1℃对应的mV 值为0.0426 所以有(23.678-23.624)÷0.0426=1.3℃即仪表示值为T=570+1.3=571.3℃3、简述“积分饱和现象”产生的内因和外因。

答:造成积分饱和现象的内因是控制器包含积分控制作用,外因是控制器长期存在偏差。

在偏差长期存在的条件下,控制器输出会不断增加或减小,直到极限值引起积分饱和。

25℃ 50℃ XWC K 20℃ 600℃ K 铜导线控制器增益Kc或比例度PB增益Kc 的增大(或比例度PB下降),使系统的调节作用增强,但稳定性下降;积分时间Ti积分作用的增强(即Ti 下降),使系统消除余差的能力加强,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微分时间Td微分作用增强(即Td 增大),可使系统的超前作用增强,稳定性得到加强,但对高频噪声起放大作用,主要适合于特性滞后较大的广义对象,如温度对象等。

过控习题课

过控习题课

1. 某温度控制系统的给定值为300°C ,在单位阶跃干扰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所示,试分别求出该系统最大偏差、余差、衰减比、振荡周期和过渡时间。

2、某PID 控制器,当比例度P =80%,TI=2min,TD=0,若在t=t0时刻输入一幅值为1mA 的阶跃信号,设控制器的起始工作点为6mA ,试计算控制器的输出,并绘制其输出波形图。

16 13 51. PI 调节器输入在0时刻输入一系列的信号,其[0 2)时刻的输出如下图所示(其中调节器的初始输出为0。

1)PI 调节器的比例度和积分时间常数分别是多少?(注意单位)2)试绘制完整[0 5]时刻的u(t)输出曲线?(在每个不连续间断点处注明坐标)某水槽液位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

已知(横截面积)1000A =cm 2,(出水阀的阻力系数)0.03R =s/cm 3,调节阀为气关式,其(控制阀)静态增益28v K =cm 3.mA,液体变送器静态增益1m K =mA/cm.1) 画出该系统基于稳态工作点的传递方框图?2)控制器为比例控制器,比例带40δ=%,试分别求出扰动56d Q ∆=cm 3/s 以及定值阶跃变化r ∆=0.5mA 时,被控量h 的残差?3) 当控制器比例带120δ=%,其他条件不变,被控量h 的残差又是多少?比较(2)和(3)计算结果,总结δ值对系统残差又是多少?4)液位控制器改用PI 控制器后,被控量h 的残差又是多少?有两个串联在一起的双容水槽如下图所示,其间的连通管具有阻力,因此两者的水位是不同的。

来水首先进入水槽1,然后再通过水槽2流出。

水流入量i Q 由调节阀控制,流出量o Q 由用户根据需要改变,被调节量是水槽2的水位2H 。

其中1F 、2F 为两个水槽的截面积,1R 、2R 为线性化水阻,Q 、H 均以各个量的稳态值为起算点。

1)列出该串联双容过程的微分方程组(6分)2)求传递函数()()2i H s Q s (5分)。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过程控制系统课后习题解答(不完全版注:红色为未作答题目)过程控制系统中有哪些类型的被控量答:被控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体现的物流性质和操作条件的信息。

如: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液位、物性、成分。

过程控制系统有哪些基本单元组成与运动控制系统有无区别答:被控过程或对象、用于生产过程参数检测的检测仪表和变送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报警保护盒连锁等其他部件构成。

过程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是多样的,而运动控制系统是某个对象的具体控制。

简述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发展。

答:特点:被控过程的多样性,控制方案的多样性,慢过程,参数控制以及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

发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计算机监控系统(SCC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标准信号为4~20mA 的DDZ Ⅲ型仪表、DCS 、PLC ;八十年代以来,DCS 成为流行的过程控制系统。

衰减比η和衰减率Ψ可以表征过程控制系统的什么性能答:二者是衡量震荡过程控制系统的过程衰减程度的指标。

最大动态偏差与超调量有何异同之处答:最大动态偏差是指在阶跃响应中,被控参数偏离其最终稳态值的最大偏差量,一般表现在过渡过程开始的第一个波峰,最大动态偏差站被控量稳态值的百分比称为超调量,二者均可作为过程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的衡量指标。

通常描述对象动态特性的方法有哪些答:测定动态特性的时域方法;测定动态特性的频域方法;测定动态特性的统计相关方法。

单容对象的放大系数K 和时间常数T 各与哪些因素有关,试从物理概念上加以说明,并解释K ,T 的大小对动态特性的影响答:T 反应对象响应速度的快慢,T 越大,对象响应速度越慢,动态特性越差。

K 是系统的稳态指标,K 越大,系统的灵敏度越高,动态特性越好。

对象的纯滞后时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由于扰动发生的地点与测定被控参数位置有一段距离,产生纯滞后时间。

附:常见的过程动态特性类型有哪几种各可通过什么传递函数来表示答:(1)单容对象动态特性(有自平衡能力),用一阶惯性环节表示传递函数(s)1K G s τ=+;(2)无自平衡能力单容对象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用一个积分换届表示11(s)G Ta s=;(3)具有纯延迟的单容对象特性,多了一个延迟因子0s e τ-表示传递函数0(s)1s K G e Ts τ-=+;(4)多容对象的动态特性(具有自平衡能力),传递函数()()()()()1234(s)1111...1n K G T s T s T s T s T s =+++++其中123,,,...n T T T T 为n 个相互独立的多容对象的时间常数,总放大系数为K ;(5)无自平衡能力的双容对象,传递函数为一个积分环节与一个一阶惯性环节之积,11(s)1a G Ts T s=+g ,对于多容对象,若有纯延迟则类似于单容对象,传递函数多一个延迟因子0s e τ-;(6)相互作用的双容对象,211221122211(s)()s 1G R C R C s R C R C R C =++++简述流量检测的基本原理,流量的测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在管道中流动的流体具有动能和位能,并在一定条件下这两种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换,但参加转换的能量总和是不变的,利用节流元件进行流量检测是基于此原理;流量的测量与流量系数、可膨胀系数、节流装置开孔截面积,流体流经节流元件前的密度、节流元件前后压力差有关。

过程控制的串级控制

过程控制的串级控制

5.2.1.1小结4
• 另外由式(5.3)可以看到等效副对象的放大 系数减小了,即K02’ <K02, 这种减小不仅不 会影响控制质量,反而此时串级控制系统 中主控制器的放大系数Kc1可以整定得比单 回路控制系统中更大一些,对提高系统抗 干扰能力更加有利。
5.2.1.2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
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
5.2.1.3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 前面已说明了串级控制系统是针对二次干 扰而提出来的,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对二 次干扰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下面我们从理 论上加以证明。 •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假定二次干扰从控制 阀前进入副回路,如图5. 10所示,并可等 效变换成图5. 11的形式。
图5.10干扰从阀前进入的串级控制 系统
图5.11图5.10的等效变换
传递函数分析
则主变量Y1 (s)对D 2 (s)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1 G' 02 (s)G 01 (s) G c2 (s) Y1 (s) D 2 (s) 1 G c1 (s)G'02 (s)G 01 (s)G m1 (s) 主变量对设定值 R 1 (s)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G c1 (s)G'02 (s)G 01 (s) Y1 (s) R 1 (s) 1 G c1 (s)G'02 (s)G 01 (s)G m1 (s)
5.2.1.1小结2
• 并且随着副控制器的放大系数Kc2的增大, 时间常数减小的更加显著。时间常数的减 小,意味着控制通道的缩短,从而使控制 作用更加及时,响应速度更快,控制质量 必然得到提高。
5.2.1.1小结3
• 另外由式(5.3)可以看到等效副对象的放大 系数减小了,即K02’ <K02, 这种减小不仅不 会影响控制质量,反而此时串级控制系统 中主控制器的放大系数Kc1可以整定得比单 回路控制系统中更大一些,对提高系统抗 干扰能力更加有利。

5、串级控制

5、串级控制

(1) 控制规律的选择(分四种情况)

对主变量的控制要求不高,允许在一定范围 内波动;要求副变量能够快速、准确地跟随 主控制器的输出而变化。 主控制器

选择P作用 选择PI作用

副控制器

(1) 控制规律的选择(分四种情况)
④对主变量的控制要求不十分严格,对副变量的 控制品质要求也不高。 主、副控制器均可选择P作用。
T1给定值 1300OC T1T T1C
T2T
T2C T2给定值 ?
+ 燃料
T1 烧成带
T2
燃 烧 室
方案1和方案2的结合(2)

二者组成串级控制
以对T1的控制为主 以对T2的控制为辅
8、串级控制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在隔焰式隧道窑温度 串级控制系统中,作如下 设定: 考虑到生产的安全,控制 阀选择 “气开”工作方式; 两个控制器都选择“反” 作用方式。
对象的时间常数,系统响应加快,克服一次干 扰更及时。
(4)对负荷变化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简单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参数是在一定 负荷(工作点)下整定的,由于系统固有 的非线性,控制器参数只能在负荷的小范 围变化内适用。 那么串级控制系统对负荷变化的反应……

(4)对负荷变化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原因:在串级系统中,若将具有较大非线性的对象包含到副 回路中,则由于副回路是随动控制,只要主控制器根据负荷 情况调整输出(副控制器的给定值),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使整个控制系统适应负荷的变化。 ∵串级控制系统中等效副对象的放大倍数为
(2)主、副控制器的防积分饱和措施 控制规律的选择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
如果副控制器只是 P 作用,而主控制器是 PI 或

陶瓷窑炉及设计 第一章隧道窑 第二节隧道窑的工作系统和结构(1)

陶瓷窑炉及设计 第一章隧道窑 第二节隧道窑的工作系统和结构(1)
超过75mm(图(b)),也可用覆盖大板砖法; 孔宽大于450mm时,用砌拱的办法。
墙体上孔洞砌筑方法 (a)宽度小于250的孔洞砌筑方法;(b)宽度小于450的孔洞砌筑方法
SUST
陶瓷窑炉与设计----第一章 隧道窑 圆形墙错缝与直形墙错缝方法相同,圆形墙应按中心线砌筑
圆形墙的错缝砌法
SUST
陶瓷窑炉与设计----第一章 隧道窑
砌体检查方法 (a)水平度检查方法,(b)倾斜度检查方法,(c)垂直度检查方法
SUST
陶瓷窑炉与设计----第一章 隧道窑
在砌筑工作中有停歇时,不允许留垂直的缺口,应按图留 成阶梯或退台状。
墙体阶梯形退台砌筑方法
SUST
陶瓷窑炉与设计----第一章 隧道窑
炉墙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砖砌筑:
每一种砌体必须单独砌筑,犹如一堵单墙。 内外墙互相咬砌的砌筑层


焙烧卫生陶瓷明焰隧道窑 焙烧卫生陶瓷隔焰隧道窑 焙烧釉面砖素烧明焰隧道窑 焙烧釉面砖釉烧明焰隧道窑
焙烧锦砖明焰隧道窑
各带长度比例% 预热带 烧成带 冷却带 32~34 18~20 46~48 34~38 20~22 44~46 36~44 16~22 32~40 30~32 15~20 46~50 40~50 17~20 32~40
SUST
陶瓷窑炉与设计----第一章 隧道窑
窑顶用材料: 内衬耐火砖 中间隔热砖, 粉状或粒状 隔热材料之上,用一些粉状或粒状的材料填平上部, 硅藻土、粒状高炉矿渣,废碎耐火砖等 红砖 外表的整齐和便于人行走,上面平铺一层红砖。
SUST
陶瓷窑炉与设计----第一章 隧道窑 窑内温度在1300℃以下:
陶瓷窑炉与设计----第一章 隧道窑-结构

隔焰式隧道窑烧成带温度控制流程图

隔焰式隧道窑烧成带温度控制流程图

隔焰式隧道窑烧成带温度控制流程图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隔焰式隧道窑烧成带温度控制流程详解隔焰式隧道窑作为一种高效的热工设备,其烧成带的温度控制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第六章567节

第六章567节

用。
气体循环或高速调温烧嘴:对减少上下温差有 较显著效果。
(二)烧成带的温度控制
烧成带的温度控制是控制实际燃烧温度和最高温度点。 1、实际火焰温度 高于制品烧成温度50-100℃ 火焰温度的控制: 调节单位时间内的燃料消耗量和空气配比。 因为燃烧在窑内进行,所以烧成带温度较均匀,上下 温差不大,不超过50℃。
较先进的窑炉:
隔焰隧道窑、半隔焰隧道窑、多通道隧道窑、 推板式遂道窑、辊底式隧道窑、输送带式隧道窑、步进梁 式遂道窑、气垫窑等, 以烧煤气的辊底隧道窑为发展的方向。
一、隔焰隧道窑(马弗隧道窑)及半隔焰隧道窑(半
马弗隧道窑)
(一)隔焰窑
1、定义及分类:
用隔焰板(马弗板)将燃烧产物与制品隔开,
借隔焰板的辐射传热使制品烧成的窑。 火焰在隔焰道内,制品在隧道窑内不与火焰接 触,不用装匣钵。
易与前后工序连 成流水线。其结构见图1-50。
5、气垫窑
制品在气垫状态下烧成。
多孔隔板将窑室与燃烧设备分开, 烟气通过多孔隔板压入窑内,使制品浮离隔板达
1~2mm,形成气垫状态。
制品借助气垫和输送设备向前移动,并烧成。
制品受热十分均匀,传热很快。
用于小制品的快速烧成。图1-51。
三、多通道隧道窑 有多条通道,且为隔焰式。 通道截面较小,适于烧制小件产品。 多通道隧道窑一般长 7~ 15 m,最长 30 m。 通道的数目4~48个,通常是16, 24, 32个。 相邻通道常作成反向的,以利用余热。 可用气体燃料,液体燃料,也可用电热。 制品用推板输送 图1-52。
2、燃料种类与气氛关系 烧煤的燃烧室: 煤层较薄,阻力较小,有较多空气进入煤层燃烧,产生完 全燃烧的氧化气氛。 煤层较厚,阻力较大,进入煤层的空气较少,产生不完全

隔焰式隧道窑温度-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隔焰式隧道窑温度-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隧道窑是对陶瓷制品进行预热、烧成、冷却的装置。

制品在窑道的烧成带内按工艺规定的温度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一般为1300°C,偏差不得超过5°C。

本文设计的隔焰式隧道窑烧成带系统是以窑道烧成带的温度作为被控变量,燃料的流量作为操纵变量的温度—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在设计中具体分析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选型与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及其系统的工作过程。

本系统的硬件设计核心为单片机的和温度的检测变送两部分,同时给出了整体的软件设计流程。

在本文的最后详细的叙述了参数整定的几种方法,各有优点。

关键字:串级控制温度控制单片机参数整定控制器1 隔焰式隧道窑系统的分析及设计要求 (1)1.1 隔焰式隧道窑系统概述 (1)1.2 隔焰式隧道窑系统设计要求 (1)2 隔焰式隧道窑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2)2.1 隔焰式隧道窑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2.2 系统控制量和被控量的选择 (4)2.3 系统主副控制器的选择 (4)2.4 系统各部分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 (4)2.5 隔焰式隧道窑系统的调节过程 (5)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8)3.1 硬件设计总体思路 (8)3.2 单片机系统的设计 (8)3.3 传感器和变送器的选择 (9)3.4 外围电路结构 (10)4 系统软件设计 (11)4.1软件设计流程图 (11)5 控制器控制规律的实现以及参数整定 (12)5.1控制规律的实现 (12)5.2 控制规律参数的整定 (12)6 心得体会 (14)参考文献 (15)隔焰式隧道窑温度-温度串级控制系统1 隔焰式隧道窑系统的分析及设计要求1.1 隔焰式隧道窑系统概述隧道窑是对陶瓷制品进行预热、烧成、冷却的装置。

制品在窑道的烧成带内按工艺规定的温度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一般为1300°C,偏差不得超过5°C。

所以烧成带的烧结温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控制指标之一,因此将窑道烧成带的温度作为被控变量,将燃料的流量作为操纵变量。

过程控制复习

过程控制复习

过程控制题型:选择,判断,填空,简答,计算(以下为复习课提及考点)1.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工业过程对控制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准确性、稳定性和快速性2.求调节时间ts,余差,稳定值即y(∞)ts:(反映快速性)被控变量进入新稳态值的±5%(也有的规定为±2%);余差:(反映准确性)稳态值(实际)与设定值(目标)之差;衰减比:n=B1/B2.衰减率:nBBBBB/11121121-=-=-=ψ;动态偏差:为被控量偏离设定值的最大偏差值(图中A)超调为A/y(∞)*100%.【例】某化学反应器工艺规定操作温度为(900±10)℃。

考虑安全因素,控制过程中温度偏离设定值最大不得超过80℃。

现设计的温度控制系统在最大阶跃扰动作用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下图所示。

则该系统的过渡过程的最大偏差、衰减比、余差和过渡时间各为多少?并回答该控制系统能否满足题中所给的工艺要求?最大偏差A = 950-900 = 50℃衰减比n = (950-908):(918-908) = 4.2:1余差C = 908-900 =8℃过渡时间t = 47min题中要求该系统控制过程中温度偏离设定值最大不得超过80℃,而实际该系统过渡过程中偏离设定值的最大幅值仅为50℃,因此能够满足题中所给的工艺要求。

3. 判断自衡与非自衡1)自衡的定义:对象受到干扰作用后,平衡状态被破坏 ,无须外加任何控制作用,依靠对象本身自动平衡的倾向,逐渐地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性质,称为平衡能力;2)非自衡的定义:对象受到干扰作用后,平衡状态被破坏 ,被调量以固定的速度一直变化下去而不会自动地平衡在新的平衡点,称为无平衡能力。

*注:积分1/s 具有积累存储功能(越来越大、发散),能分解出1/s 因子的为非自衡;如:1/(s^2+s+5)为自衡,1/(s^2+s)=1/s(s+1)为非自衡。

4. 切线法进行对象拟合题型1求参数题型2画图s e TS K S G τ-+=1)(,u y y K ∆-∞=)0()((u 为阶跃输入幅值,一般为单位阶跃u=1),τ为纯延迟。

过程控制试卷(二)

过程控制试卷(二)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试卷一、填空题:1、定值自动调节系统方块图中,给定值R,测量值Z和偏差e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2、双闭环控制系统是由一个的主变量回路和一个跟随主变量变化的组成。

3、过渡过程结束时,被控变量所达到的新的稳态值与原稳态值之差叫做。

4、过程控制系统动态质量指标主要有、和;静态质量指标有。

5、根据使用的能源不同,调节阀可分为、和三大类。

6、积分作用的优点是可消除,但引入积分作用会使系统的下降。

7、当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信号同时送给两个调节阀,这两个调节阀工作在不同的信号区间,则构成的控制系统为分程控制系统。

8、对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有三点,分别为、、和。

9、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确定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顺序是,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取决于。

10、一个对象的特性可以用微分方程)()()(t Kx t y dtt dy T =+来描述,则它是一个 阶被控对象。

二、选择题1、在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中,( )是衡量系统快速性的质量指标A )最大偏差B )衰减比C )振荡周期D )余差 2、在控制器的参数整定中属于工程整定法的是( ) A )对数频率特性法 B )根轨迹法 C )经验凑试法 3、在控制器上对所求得的整定参数设置的顺序是( ) A )P,I,D B )P,D,I C )I,P,D D )I,D,P 4、二阶过程控制系统稳定的条件是( )A )特征根实部为负,衰减系数小于零,微分方程系数都大于零B )特征根实部为正,衰减系数小于零,微分方程系数都大于零C )特征根实部为正,衰减系数大于零,微分方程系数都大于零D )特征根实部为负,衰减系数大于零,微分方程系数都大于零 5、在过程控制系统中,系统的设定值有规律变化的系统属于( ) A 、随动系统 B 、定值系统 C 程序控制系统 6、下列叙述中不是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的是( )A .结构上由两个闭环组成B .对二次扰动有很明显的克服作用C .系统中有两个调节阀D .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7、串级控制系统系统中存在的二次扰动来源于它的()A)主回路 B)副回路 C)主副回路都有 D)不能确定8、下面前馈控制系统中对过程的控制质量没有影响的是()A)控制通道放大倍数Ko B)扰动通道放大倍数KfC)扰动通道时间常数 D)扰动通道纯滞后时间三、问答题:1、什么叫积分饱和现象?目前防止积分饱和的方法有哪几种?一个具有积分作用的调节器,当其处于开环工作状态时,如果偏差输入信号长期存在,那么由于积分作用的结果,将使调节器的输出不断增加或不断减小,一直达到输出的极限值为止,这种现象称为积分饱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焰隧道窑温度-温度串级控制系统隧道窑是对陶瓷制品进行预热、烧成、冷却的装置。

制品在窑道的烧成带内按工艺规定的温度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一般为1300°C,偏差不得超过5°C。

本文设计的隔焰式隧道窑烧成带系统是以窑道烧成带的温度作为被控变量,燃料的流量作为操纵变量的温度—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在设计中具体分析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选型与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及其系统的工作过程。

本系统的硬件设计核心为单片机的和温度的检测变送两部分,同时给出了整体的软件设计流程。

在本文的最后详细的叙述了参数整定的几种方法,各有优点。

关键字:串级控制温度控制单片机参数整定控制器1 隔焰式隧道窑系统的分析及设计要求 (1)1.1 隔焰式隧道窑系统概述 (1)1.2 隔焰式隧道窑系统设计要求 (1)2 隔焰式隧道窑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2)2.1 隔焰式隧道窑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2.2 系统控制量和被控量的选择 (4)2.3 系统主副控制器的选择 (4)2.4 系统各部分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 (4)2.5 隔焰式隧道窑系统的调节过程 (5)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8)3.1 硬件设计总体思路 (8)3.2 单片机系统的设计 (8)3.3 传感器和变送器的选择 (9)3.4 外围电路结构 (10)4 系统软件设计 (12)4.1软件设计流程图 (12)5 控制器控制规律的实现以及参数整定 (14)5.1控制规律的实现 (14)5.2 控制规律参数的整定 (14)6 心得体会 (16)参考文献 (17)隔焰式隧道窑温度-温度串级控制系统1 隔焰式隧道窑系统的分析及设计要求1.1 隔焰式隧道窑系统概述隧道窑是对陶瓷制品进行预热、烧成、冷却的装置。

制品在窑道的烧成带内按工艺规定的温度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一般为1300°C,偏差不得超过5°C。

所以烧成带的烧结温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控制指标之一,因此将窑道烧成带的温度作为被控变量,将燃料的流量作为操纵变量。

如果火焰直接在窑道烧成带燃烧,燃烧气体中的有害物质将会影响产品的光泽和颜色,所以就出现了隔焰式式隧道窑。

火焰在燃烧室中燃烧,热量经过隔焰式板辐射加热烧成带。

1.2 隔焰式隧道窑系统设计要求1)分析被控对象特性,设计一种串级控制系统,绘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和原理方框图,说明其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系统调节过程,控制量和被控量的选择3)系统各组成部分的选型与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

4)系统硬件电路与软件设计5)控制器控制规律的实现以及参数整定2 隔焰式隧道窑串级控制系统设计2.1 隔焰式隧道窑控制系统方案设计(1)隔焰式隧道窑烧成带温度简单控制系统隔焰式隧道窑烧成带温度简单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原理方框图如图2所示。

按照简单控制系统,影响烧成带温度θ1的各种干扰因素都被包括在控制回路当中,只要干扰造成θ1偏离设定值,控制器就会根据偏差的情况,通过控制阀改变燃料的流量,从而把变化了的θ1重新调回到设定值。

图1 隔焰式隧道窑烧成带温度简单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图2 隔焰式隧道窑烧成带温度简单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图但由于从控制阀到窑道烧成带滞后时间太大,如果燃料的压力发生波动,尽管控制阀门开度没变,但燃料流量将使图2隔焰式隧道窑温度简单控制系统方框图生变化,必将引起燃烧室温度的波动,再经过隔焰式板的传热、辐射,引起烧成带温度的变化。

因为只有烧成带温度出现偏差时,才能发现干扰的存在,所以对于燃料压力的干扰不能够及时发现。

烧成带温度出现偏差后,控制器根据偏差的性质立即改变控制阀的开度,改变燃料流量,对烧成带温度加以调节。

可是这个调节作用同样要经历燃烧室的燃烧、隔焰式板的传热以及烧成带温度的变化这个时间滞后很长的通道,当调节过程起作用时,烧控制器烧成带燃烧室控制阀检测、变送D 2D 1设定值+-θ1成带的温度已偏离设定值很远了。

也就是说,即使发现了偏差,也得不到及时调节,造成超调量增大,稳定性下降。

如果燃料压力干扰频繁出现,对于单回路控制系统,不论控制器采用PID的什么控制作用,还是参数如何整定,都得不到满意的控制效果。

(2)隔焰式隧道窑串级控制系统控制燃烧室的温度θ2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烧成带θ1的温度稳定不变,所以烧成带温度控制器应该是定值控制,起主导作用。

而燃烧室温度控制器则起辅助作用,它在克服干扰D2的同时,应该受烧成带温度控制器的操纵,操纵方法就是烧成带温度控制器的输出作为燃烧室温度控制器的设定值,从而就形成了图3所示的串级控制系统。

图3隔焰式隧道窑温度-温度串联控制工艺流程图所谓串级控制系统,就是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从而对主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这样的控制系统被称为串级控制系统,隔焰式隧道窑温度-温度串联控制原理方框图如图4所示。

图4隔焰式隧道窑温度-温度串联控制原理方框图串级系统和简单系统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其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闭环。

一个闭环在里面,被称为副环或者副回路,在控制过程中起着“粗调”的作用;一个环在外面,被称主控制器副检测变送烧成带燃烧室控制阀副控制器主检测变送设定值+-+-D2D1θ2θ1为主环或主回路,用来完成“细调”任务,以最终保证被调量满足工艺要求。

无论主环或副环都有各自的调节对象、测量变送元件和调节器。

2.2 系统控制量和被控量的选择制品在窑道的烧成带内按工艺规定的温度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一般为1300°C,偏差不得超过5°C。

所以烧成带的烧结温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控制指标之一,因此将窑道烧成带的温度作为被控变量,将燃料的流量作为操纵变量。

2.3 系统主副控制器的选择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调节器和副调节器的任务不同,对于它们的选型即调节动作规律的选择也有不同考虑。

副调节器的任务是要快动作以迅速抵消落在副环内的二次扰动,面且副参数则并不要求无差,所以一般都选P调节器,也可以采用PD调节器,但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而效果并不很大。

在一般情况下,采用P调节器就足够了。

如主、副环的频率相差很大,也可以考虑采用PI调节器。

隔焰式隧道窑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主、副对象都是对温度的采集,所以主、副环的频率相差不大,副调节器选用P调节器即可达到设计要求。

主调节器的任务是准确保持被调量符合生产要求。

凡是需要采用串级调节的场合,工艺上对控制品质的要求总是很高的,不允许被调量存在偏差,因此,主调节器都必须具有积分作用,一般都采用PI调节器。

如果副环外面的容积数目较多,同时有主要扰动落在副环外面的话,就可以考虑采用PID调节器。

隔焰式隧道窑串级控制系统中对烧成带的温度控制要求烧结温度一般为1300°C,偏差不得超过5°C,为了达到精准的控制,所以在系统本设计中主调节器选用PID调节器。

2.4 系统各部分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与简单控制系统一样,一个串级控制系统要实现正常运行,其主、副回路都必须构成负反馈,因而必须正确选择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方式。

(1)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副控制器作用方式的选择,是根据工艺安全等要求,在选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后,按照使副回路构成副反馈系统的原则来确定的。

因此,副控制器的作用方式与副对象特性及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有关,其选择方法与简单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正、反作用方式的选择方法相同。

这时可不考虑主控制器的作用方式,只是将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即可。

在假定副测量变送装置的增益为正的情况下,副控制器正反作用选择的判别式为(副控制器±)×(调节阀±)×(副对象±)=(-)其中,调节阀的“±”取决于它的“气开”还是“气关”作用方式,“气开”为“+”,“气关”为“-”;而副对象的“±”取决于控制变量和副被控变量的关系,控制变量增大,副被控变量也增大时称其为“+”,否则称其为“-”。

(2)主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控制器作用方式的选择完全由工艺情况确定,而与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及副控制器的作用方式完全无关,即只需根据主对象的特性,选择与其作用方向相反的主控制器就行了。

由于副回路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在选择主控制器的作用方式时,首先把整个副回路简化为一个环节,该环节的输入信号是主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即副回路的设定值),而输出信号就是副变量,其副回路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总是正作用,即输入增加,输出亦增加。

因此,整个副回路可看成为一个增益为正的环节。

这样,在假定主测量变送装置的增益为正的情况下,主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实际上只取决于主对象的增益符号,主控制器正反作用方式选择的判别式为(主控制器±)× (主对象±)=(-)由这个判别式也可看出,主控制器的作用方向与主对象的特性相反。

即当主对象为正作用时,主控制器选反作用;而当主对象为负作用时,主控制器选正作用。

在隔焰式隧道窑串级控制系统中,考虑到生产的安全,控制阀选择“气开”工作方式,根据主、副控制器的正反选择规律分析,两个控制器都选择“反”作用方式。

2.5 隔焰式隧道窑系统的调节过程(1)只存在二次干扰假定系统只受到来自燃料压力波动的干扰。

由于它进入副回路,所以属于二次干扰D2。

例如整个系统处于稳定状态下,突然燃料压力升高,这时尽管控制阀门开度没变,可燃料的流量增大了,首先将引起燃烧室温度θ2升高,经副温度检测变送器后,副控制器接受的测量值增大。

由于燃料流量的变化,并不能立即引起烧成带温度θ1的变化。

所以此时主控制器的输出暂时还没有变化,因此副控制器处于定值控制状态。

根据副控制器的“反”作用,其输出将减小,“气开”式的控制阀门将被关小,燃料流量将被调节回稳定状态时的大小。

(2)只存在一次干扰假定串级控制系统只受到来自窑车速度的干扰,比如窑车的速度加快,必然导致窑道中烧成带温度θ1的降低。

对于定值控制的主控制器来说,其测量值减小,由于主控制器的“反”作用,它的输出必然增大,也就是说副控制器的设定值增大了。

因为窑车的速度属于一次干扰,它对副变量(燃烧室的温度θ2)没有影响,所以这时副控制器的测量值暂时还没有改变。

对于副控制器来说,设定值增大而测量值没变,可以等效为其设定值不变而测量值减小。

根据副控制器的“反”作用,其输出将增大,“气开”式的控制阀门开度增大,从而加大燃料的流量,使燃烧室温度θ2升高,进而使窑道烧成带温度回升至设定值。

(3)一次干扰和二次干扰同时存在两种干扰同时存在又可分为两种不同情况。

①一次干扰和二次干扰引起主变量和副变量同方向变化,即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

假定一次干扰为窑车的前进速度减小,将引起主变量(烧成带温度)θ1升高;二次干扰为燃料压力增大,导致副变量(燃烧室温度)θ2也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