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

2、航空像片的种类
可见光黑白像片; 黑白红外像片 彩色像片 彩红外像片 多波段摄影像片
?为什么彩红外像片 比彩色像片应用更广
泛。
以彩红外像片居多。判读时应根据不同类型像片 的成像特点,结合地物光谱进行判读。
3、主要判读标志
形状; 大小; 色调/颜色; 阴影; 组合图案/纹理结构。
4、主要地类判读
(2)对比分析法
多波段图像对比—某波段灰度相近,而另一波段灰度差别较大的物体 多时相图像对比—主要用于物体的变化情况监测; 多解译标志对比—一个或几个解译标志相近,通过多个解译标志对比进 行解译
(3)综合推理法
综合考虑图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 标地物的方法。
如:铁道延伸至大山脚下突然中断,可推断出隧道的存在。 p由植被类型可推断出土壤的类型 热带雨林——砖红壤性红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或黄壤 森林草原植被——黑钙土 荒漠草原——灰钙土
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如学校教室与操场、水田与沟渠、货运码头和货物存
储堆放区等。
2 、目标解译的认知过程
(1)遥感图像知觉形成的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图像上存在颜色差异或色调差异,并且 这种差异能为判读者所感受.
遥感图像上颜色差异或者色调的差异达到一定程 度时,目标地物就容易与背景产生对比,形成形 状和纹埋等特征
一般应先建立目视解译标志,然后根据解译标志进行解译
§ 5.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1、 目视解译标志
目标地物的影像特征(1)色 (2)形 (3)位 解译标志: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各种影像特征。
常用的译标志有: 色调/颜色; 形状; 纹理; 图型; 位置; 阴影; 大小; 相关布局。
4 遥感解译标志及方法

层产状的陡缓及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的关系。
2.微地貌:微地貌形态及其局部异常现象,尤其当它 们在平面上沿直线方向连续出现或呈有规律的转折时, 也是岩性变化或构造现象的反映。例如,山脊上的垭 口,山坡上的陡坎或低洼带,则可能是断层通过或岩
性发生变化。平原地区的微地貌变化有助于隐伏构造
的解译。
4.1.7 影纹图案
冲沟短而密,呈直角或较大的锐角与2级冲沟相
交,而2级冲沟长而稀疏。羽毛状树枝状水系常
发育在黄土区,有时在含泥质很高的粉砂岩区也
能形成较稀的羽毛状水系。
新疆若羌县
新疆莎车县
树枝状水系的变态
(2)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总体呈树枝状,但1级 冲沟多成对出现,近于平行,在其交汇处形成钳
状的沟头。该水型:泥质岩、页岩、粉砂岩、黄土岩
地区;
(2)中等密集型:含泥质较高的砂岩、泥质灰
岩、裂隙不甚发育的花岗岩、灰岩区;
(3)稀疏型:透水性强的砂岩、抗侵蚀能力强
的均质坚硬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砾岩区。
树枝状水系的变态
(1)羽毛状树枝状水系:总体呈树枝状,但1、2级 水道组成的图形像鸟类的羽毛。其特点是:1级
坡立谷和局部沉
降区。
鄱阳湖地区
(四) 环状水系
常与放射状水系同时出现,共同构成“车轮状” 水系。沿花岗岩体上的环状节理、穹窿构造上的 岩层层理、片理均能形成环状水系。
(五) 其他特殊水系类型
在特定的地形、地貌或构 造条件下,形成一些特殊 的水系类型,包括: (1)星点状水系:发育于岩 溶地区,在岩溶发育的初 期,地面上落水洞星罗棋 布,地表径流少而短,且 时隐时现,没有完整的格 局。星点状水系是识别灰 岩的重要标志。
2.对比法
实验八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实验八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一、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熟悉常用卫星遥感图像中各地物影像特征、建立解译标志,为进一步进行地物识别奠定基础,从而掌握遥感图像的识别方法。
二、 实验内容遥感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图像的分析,深入研究各种自然环境要素,达到定性、定量分析和识别研究对象的目的,从而在国民经济和军事上发挥它的作用。
建立各种解译标志是这一工作的重要步骤。
本次实验就是根据各地物的影像特征,建立起地类分类系统及其解译标志,识别出不同影像上地物。
三、 实验数据1. qb.img四、 实验操作原理及步骤图像解译就是建立在研究地性质、电磁波性质及影像特征三者的关系基础上的。
前面我们介绍了计算机解译的过程,但是实际上计算机解译往往在某些方面达不到实际精度,这就往往需要人机交互来实现,也就是需要目视解译的参与。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首先就需要建立地物分类系统及解译标志,然后根据遥感图像特征与解译标志的关系进行判读,以达到目视解译的目的。
1.解译标志的定义和地物分类解译标志是遥感图像光谱、辐射、空间和事件特征决定图像的视觉效果、表现形式和计算特点,并导致物体在图像上的差别。
图像解译标志给出了区分遥感图像中物体或现象的可能性。
解译标志可区分如下:色调与色彩、形状、尺寸、阴影、细部(图案)以及结构(纹理)等。
地物特征可以分为:色:目标地物的颜色、色调、阴影。
形:形状、大小、图形、纹理(局部地域范围内的图形结构)位:目标地物分布的空间位置与相关布局目视解译有如下几种方法:(1)直接判定法:根据遥感影像目视判读直接标志,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与范围的一种方法。
(2)对比分析法:此方法包括同类地物对比分析法、空间对比分析法和时相动态对比法。
同类地物对比分析法是在同一景遥感影像图上,由已知地物推出未知目标地物的方法。
(3)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者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重合,根据专题图或者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方法。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库构建问题探讨——以江西省为例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库构建问题探讨—
—以江西省为例
管鸿智;林丽靖;黄荣珍;黄国敏;万鸿宇;李相玺;万小星;田魏龙
【期刊名称】《江西水利科技》
【年(卷),期】2022(48)3
【摘要】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督管理的关键是解译标志库的建立,在解译标志库的建立过程中,常出现同一类型项目遥感影像特征不同或不同类型项目遥感影像特征相同等诸多问题。
本文以江西省为例,提出了基于前期几何特征分析、色彩分析、所处位置分析、周边地类构成分析,建立结果归类库,并根据不同生产建设项目类型的各项显著差异进行再分类的分层分类特征提取,以此推断出所解译目标地物的生产建设项目类型。
该方法的研究可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库的建立提供关键约束及判别支撑。
【总页数】8页(P171-178)
【作者】管鸿智;林丽靖;黄荣珍;黄国敏;万鸿宇;李相玺;万小星;田魏龙
【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利技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37
【相关文献】
1.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水土保持设施图斑解译标志建立
2.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解译标志的建立
3.卫星遥感与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以晋陕蒙接壤地区部批生产建设项目为例
4.遥感影像解译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中的应用
5.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解译与判别技术实践及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

上次课主要内容4.4简单自然地物可识别性分析4.5复杂地物识别概率(重点理解)①要素t 的价值②要素总和(t 1,t 2,…,t m )t 的价值K-K E ∑=③复杂地物识别概率的计算理解p70~71例子第五章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5.1 解译标志的定义和分类5.2 遥感图像特征与解译标志的关系5.3 遥感图像的时空特性5.4 遥感图像中的独立变量5.5 地物统计特征的构造第五章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地物特征电磁波特性影像特征遥感图像记录过程n 图像解译就是建立在研究地物性质、电磁波性质及影像特征三者的关系之上n 图像要素或特征,分“色”和“形”两大类:Ø色:色调、颜色、阴影、反差;Ø形:形状、大小、空间分布、纹理等。
“形”只有依靠“色”来解译才有意义。
第五章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5.1 解译标志的定义和分类n两个定义:Ø解译标志定义:遥感图像光谱、辐射、空间和时间特征决定图像的视觉效果、表现形式和计算特点,并导致物体在图像上的差别。
l给出了区分遥感图像中物体或现象的可能性;l解译标志包括:色调与色彩、形状、尺寸、阴影、细部(图案)、以及结构(纹理)等;l解译标志是以遥感图像的形式传递的揭示标志;Ø揭示标志定义:在目视观察时借以将物体彼此分开的被感知对象的典型特征。
l揭示标志包括:形状、尺寸、细部、光谱辐射特性、物体的阴影、位置、相互关系和人类活动的痕迹;l揭示标志的等级决定于物体的性质、他们的相对位置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等;第五章遥感图像特征和解译标志5.1 解译标志的定义和分类n解译标志和揭示标志的关系:Ø解译标志是以遥感图像的形式传递的揭示标志;Ø虽然我们是通过遥感图像识别地物目标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基于遥感图像识别地物并作出决定时,似乎并不是利用解译标志,而是利用揭示标志。
例如,很多解译人员刚看到图像就差不多在脑海中形成地物的形象,然后仅仅分析这个形象就能作出一定的决定。
内蒙古西部湿地类型TM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M N ig e。 Z A G T o , L U J —h i, E G Qn —w l, H N ah 。 I i u a A u — u H O F i, Z U We N H i jn , A e O n—t a o
( . F r t ol e Inr n oi A rutrl n e i Huht 10 9 hn ; 1 o syC lg , ne gl gi l a U w m ̄, h o er e Mo a c u 0 0 1 ,C ia 2 D p r etfE o g n c ne, nr n o aU i r t, u ht 0 02 , hn ) . eat n o cl ya dSi cs Ie Mog l n e i H ho 10 1 C i m o e n i v sy a
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 内蒙古西部 ; 湿地 类型; T 影像 ; 解译标志 M 中 图分 类 号 : P1.2 26 52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9— 5 5 2 0 ) 2 0 5— 6 10 37 ( 07 0 —0 3 0
E TAB l NG N S L SHl l TERPRE ATI T ON MARK S OF TM MAGE F OR W E AND TYPE OF W E TERN l TL S NNER MONGOL A l
g n I e o g la i nn rM n oi .
K y wo d W e t r n e n o i ; we a d tp ; T i g ; it r r tt n ma k e r s: s n I n rMo g l e a d n y e M ma e n e eai Fra bibliotek r s p o
答案

林业遥感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5分,共5题)1. 遥感:应用探测设备,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条件下,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波长的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2.地物反射波谱:地物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
3.大气窗口:电磁辐射通过大气时,反射、吸收或散射较少,而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4.数字图像:是能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数字表示的图像。
5.真彩色合成:当三幅影像的工作波段分别为红绿蓝时,同时分别对应赋予红的,绿色蓝色合成后的影像十分接近自然界的色彩。
6.静止卫星:轨道面倾角为零,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的人造地球卫星。
7.中心投影:物体的影像是光线通过投影中心投射到承影面上形成了透视影像。
8.航向重叠:本航线内相邻像片上具有同一地区影像的部分,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9.旁向重叠:相邻航线的相邻像片上具有同一地区影像的部分,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10.监督分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区或训练区,用训练区中已知地面各类地物样本的光谱特性来训练计算机,获得识别各类地物的判别函数或模式,并以此对未知地区的像元进行分类处理,分别归入到已知的类别中。
11.非监督分类:不选择像元集作为训练区;然后再对每个类别的具体地理意义根据地面调查或者已知类型的数据比较后确定。
12.地面分辨率:在遥感影像上能区分相邻两个目标物在地面上所对应的实际最小距离。
13.时间分辨率:重复获得同一地区的最短时间间隔。
由卫星运动系统决定。
14.光谱分辨率:指传感器所用的波段数、波长及波段宽度。
15.辐射分辨率:指遥感器的探测器件在接受电磁波辐射信号时能够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16.数字图像直方图:以每个像元为统计单位,表示影像中各亮度值或亮度值区间像元出现频率的分布图。
17.直方图均衡化:产生一幅各种像元值的数量基本一致的影像。
18.图像判读:通过研究目标物成像规律,识别目标物并判定其性质的技术。
ERDAS和ArcGIS相结合做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

ERDAS与ArcGIS相结合做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转) 研究技术路线图1 研究技术路线图建立解译标志参照国家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结合本次工作的实际要求,将土地利用类型归结为六个一级分类,即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地。
并对六类进行编码。
解译标志建立如下表1所示:表1 土地利用类型采样表纹理比较细腻,并且呈块状有规则分布,地块边缘比较清晰纹理形状规则,颜色为粉色影像纹理略呈颗粒状。
颜色为浅绿或深绿色。
一般都在山坡出现,可以清楚地看见山坡线颜色为浅绿色,纹理比较粗糙。
分布于河流、湖泊、水库两侧。
城市绿地主要为草地为浅绿色或绿色零星分布影像呈紫或浅紫色,内部有白点状分布,街区道路轮廓有时可见。
影像呈蓝或深蓝色。
主要在主城区。
河流轮廓清晰,呈深蓝色。
湖泊轮廓清晰,呈深蓝色。
水库有库坝。
在居民地或农田周围,有明显的溏围。
水面面积较小。
呈小块状分布。
主要分布于山区,暗红色或紫红色间加载着黄绿色,轮廓较清晰。
沼泽地一般位于河流、湖泊、水库的边缘或枝杈上,影像呈紫红色,纹理不规则。
易与天然牧草地混淆,纹理较天然牧草地细腻。
在ArcMap中进行目视解译加载数据打开ArcMap后,分别加载影像数据和面状矢量数据bj_polygon,并把影像数据的波段调整为5,4,3显示,bj_polygon调整为Hollow形式的显示(即边线).见下图1最后保存工作状态为MXD文件(每次退出工作状态均要保存),名字命名为ClassBeijing1991.mxd(以1991年为例).编辑数据加载编辑工具条Editor—Start Editing—选定编辑的图层为bj_polygon主要用到的方法是首先选中需要分割的面,然后画分割线即可.如果在解译对象在图的中间,不与任何地物相连的话,就要用如果对线的某些地方不满意,可以对结果进行修改.用到modify feature,方法也是先选中需要修改的面,然后修改结果即可.每次分割或是创建了一个新的面以后,都要对其属性进行判读,确定其土地类型,并赋值.方法是点击工具条上的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landtype字段输入属性,例如1(代表耕地).保存退出在编辑过程中,要经常性的保存编辑过的数据,以防因意外情况造成数据丢失,在每次退出ArcMap也要先保存编辑,再保存MXD.保存编辑方法:。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标志解译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是地物本身的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
如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等。
间接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一、形状(Shape)形状是指地物外部轮廓的形状在影像上的反映。
不同类型的地面目标有其特定的形状,因此地物影像的形状是目标识别的重要依据。
二、大小(Size)大小是指地物在像片上的尺寸,如长、宽、面积、体积等。
地物的大小特征主要取决于影像比例尺。
有了影像的比例尺,就能够建立物体和影像的大小联系。
三、色调(Tone)和色彩(Color)色调是物体的电磁波特性在图像上的反映,在黑白像片上指黑白深浅程度。
地物的形状、大小都要通过色调显示出来,所以色调特征是最基本的解译标志。
如排水性良好、干燥的、有机质成分低的土壤;中酸性岩浆岩、松散堆积物、大理岩、石英岩等一般具有浅色调。
如潮湿的、有机质成分高的土壤、煤层、基性、超基性岩浆均具有较深色调。
如石灰岩、白云岩、砂岩以及中基性岩浆岩等,变质岩中的变粒岩具有灰色色调。
在利用色彩判断地物时,要注意:①多波段的彩色合成图像,不仅要了解地物的波谱特性,而且要知道彩色合成时波段影像与红、绿、蓝三色的对应关系②彩红外图像:植被-红、水-蓝青、道路-灰白、建筑物-灰或浅蓝。
四、阴影(Shadow)阴影分本影和落影两种。
本影-指物体本身没有被光线直接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呈暗色调。
它有助于建立像片的立体感。
落影-地物经光线照射投影于地面的物体阴影,在像片上呈暗色调,它有助于观察地物的侧面形态及一些细微特征。
五、水系(River System)水系标志在地质解译中应用最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岩性、构造等地质现象。
这里所讲的水系是水流作用所形成的水流形迹,即地面流水的渠道。
它可以是大的江河,也可以是小的沟谷,包括冲沟、主流、支流、湖泊以至海洋等。
在图像上可以呈现有水,也可以呈现无水。
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提取绿地面积方案和解译标志建立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提取绿地面积方案和解译标志建立数据预处理WorldView全色高分辨率数据(0.50m)在数据预处理中要突出其高分辨率。
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局部灰度的反差从而突出纹理细节和加强纹理能量,通过细化来尽可能减少噪音,特别强调在增强局部灰度反差时保持原灰度关系只是增加灰度的值,在拉伸方法选择上不采用非线性拉伸。
原始WorldView全色高分辩率影像亮度较低,反差小,选择适当的输入范围,调整反差系数,能改善视觉效果,所以,对高分辩率数据以消除蒙雾和提高亮度为主,尽可能减少纹理细节损失。
同时,根据融合目的的不同,在拉伸时加以区别。
用于绿化信息解译时,要避免灰度过饱和,尽可能减少纹理细节损失。
在融合图像中,多光谱数据的贡献是它的光谱信息。
融合前主要以色彩增强为主,调整亮度、色度、饱和度,拉开不同地类之间的色彩反差。
对局部的纹理要求不高,有时为了保证光谱色彩,可以削弱纹理信息来确保融合图的效果。
在城市绿化遥感测试中,为了增强绿化信息,扩大不同地类,如街道、建筑物、居民点等光谱信息的差异,使绿化地类更突出,采用了三维反差增强。
其技术实质是扩大同名像元在要合成的三个波段上灰度的差度,使该同名点合成的色调鲜艳,达到彩色增强的目的;同时,使图像上不同地物间微小的灰度差异也能增强成明显的色调差异,从而达到增强图像信息的效果。
具体处理时,采用波段特征差异光谱加权法。
将重新生成的三个新分量再进行彩色合成,便扩大了地类间的色调,减少了相关性。
根据WorldView多光谱数据的波谱效应,WorldView多光谱数据采取1(R)、2(G)、3(B)合成的图像拥有模拟真彩色,色彩柔和,适合各类人员解译使用。
影像配准本项目中使用的Worldview卫星数据的全色数据和多波谱数据需进行影像配准处理,不同时像卫星数据也要进行配准,图像配准中误差一般地区不大于0.5个像元。
影像配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精度检查:融合检查:对配准后数据进行快速融合处理,目视检查融合图是否有重影现象。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应用广泛,可提高调查效率和精度。
详细描述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能够清晰地识别地块边界、土地 利用类型、土壤质量等信息,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结词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实现森林面积和树种的精准识别。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概述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流程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方法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技巧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应用案例
01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概述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定义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是指利用遥感影像技术,通过目视观察和分析地物特征,推断 出地物的性质、类型、分布和变化等信息的过程。
分析地物空间关系
研究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分布规律,如排列、组合、分布范围 等,有助于推断地物的属性。
利用地形地貌特征
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川、河流、湖泊等,判断地物的分布和走 向。
掌握地物空间分布规律
掌握典型地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如森林、沙漠、城市等,有助于快 速像目视解译的实施阶段
影像预处理
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 如辐射定标、大气校正、 图像增强等,以提高图像 的质量和可读性。
建立解译标志
根据遥感影像的特征和目 标,建立解译标志,如地 物类型的颜色、形状、大 小等。
目视解译
通过观察和分析遥感影像 ,根据解译标志进行地物 类型的识别和标注。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总结阶段
整理解译结果
对解译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各类 地物类型的分布、面积等信息。
分析解译结果
第二次土地调查遥感影像地类解译分析

第二次土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应用分析刘刚马海涛汪继伟那岩摘要:在明确遥感影像的类型、解译概念、解译过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及其应用,并以建立图像解译标志的实例,生动的展示了遥感影像解译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重要作用。
在影像解译流程化、系统化工作层面,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经验。
关键词:遥感影像;影像解译;光谱特征;解译标志图像解译就是研究分析判断遥感图像的过程,人们根据地物的光谱特性、成像规律及影像特征来辨别地物,并判断其类别和特性属性。
遥感图像是摄影瞬间对地物的真实写照,具有现实性强,真实可靠,便于宏观分析等特点.利用遥感影像作为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图件,就是它能够真实地记录了地球表面的自然地貌、人工地物及人类活动的痕迹,能够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地球表面自然和人工的综合景观。
因此对遥感影像解译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土地调查外业的工作量,也决定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的质量及时间。
一、遥感影像的种类遥感影像通过对地表摄影或扫描获得。
摄影影像是摄像机对地面物体摄影,直接在感光材料上记录地物的光像,称为航空遥感影像.扫描影像是地面信息通过探测器先变为电信号并记录在磁带上,然后回放磁带,在感光片上曝光而成,称为航天遥感影像。
遥感影像有黑白和彩色两种,由于彩色影像比黑白影像能提供更多的地表信息,因此彩色影像在遥感中得到广泛地使用。
遥感影像分为高分辨率影像和低分辨率影像。
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采用spot5、IRS—P5、IKONOS、QuickBird、CBERS-02 、CBERS—02B 、北京1号、ALOS、福卫二号、航空摄影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二、遥感影像的解译遥感影像的解译即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遥感影像与相应目标在形状、大小、色调(或颜色)、阴影、纹理、布局和位置等方面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就是根据这些特征去识别目标和解释某种现象的.在影像解译过程中采用直接解译和间接解译两种方法。
遥感目视解译标志的建立及其特征说明

遥感目视解译标志的建立及其特征说明
遥感目视解译标志是为了方便遥感图像解译工作,提供解译结果的一种标识体系。
它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符号、颜色和形状等方式,直观地表示遥感图像中的地物类型、属性和特征。
遥感目视解译标志的建立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标志的设计符合解译需求:标志应根据解译的目标确定,能够准确表达解译所关注的地物类型或属性。
2. 标志的统一性和标准化:标志的设计应具有统一性,避免因个人解译风格的不同导致结果的混乱。
同时,标志应采用标准化的设计,以便不同解译人员之间能够互相理解和比较解译结果。
3. 标志的易识别性和易操作性:标志的设计要求简单明了,易于辨认和操作,使解译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解译。
遥感目视解译标志的特征说明如下:
1. 符号化和彩色化:标志通常采用符号化和彩色化的方式,通过不同的符号和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地物类型或属性。
2. 标志的层次性:标志可以分为大类标志、中类标志和小类标志,根据解译的精细程度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层次化的表示。
3. 标志的多样性:标志可以根据不同地物类型和属性的特征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以满足不同解译需求。
4. 标志与解译键的结合:标志通常结合解译键一起使用,解译键提供标志的含义解释,帮助解译人员理解和使用标志。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遥感目视解译标志的建立和特征可能会因不同的研究领域、解译目标和遥感数据的特点而有所差异,建议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计和使用。
遥感解译标志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远距离探测地球表面信息的手段,在现代地理信息科学、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解译标志作为遥感影像解译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识别和提取地物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遥感解译标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遥感影像解译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遥感解译标志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遥感解译标志的类型和识别方法。
3. 提高遥感影像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实验材料1. 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多时相、多波段、多分辨率遥感影像。
2. 遥感解译标志图谱:包括地物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特征。
3. 实验软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如ENVI、ArcGIS等)。
四、实验步骤1. 影像预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预处理,以提高影像质量和解译精度。
2. 地物识别:根据遥感解译标志图谱,识别遥感影像中的地物类型,包括植被、水体、建筑、道路等。
3. 特征提取:提取地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特征,为后续分类提供依据。
4. 分类与解译: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和解译,提取地物信息。
5. 结果验证:对解译结果进行验证,确保解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物识别:通过实验,成功识别了遥感影像中的多种地物类型,如植被、水体、建筑、道路等。
2. 特征提取:提取的地物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为后续分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3. 分类与解译: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和解译,提取了地物信息。
4. 结果验证:通过对解译结果的实地调查和验证,发现解译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遥感解译标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遥感影像解译能力。
2. 遥感解译标志在遥感影像解译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识别和提取地物信息。
3.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遥感解译标志的选择和调整,以提高解译精度。
遥感解译标志建立与验证回顾与思考

遥感解译标志建立与验证回顾与思考在遥感技术的应用中,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与验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遥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从简到繁地探讨遥感解译标志建立与验证的过程和意义,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经验,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回顾。
1. 遥感解译标志的概念遥感解译标志是指在遥感图像中能够被识别和解释的地物特征或结构,它可以是建筑、道路、植被等等,也可以是一些特定的地形特征如河流、湖泊等。
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过程就是根据地物特征在遥感图像中的表现,将其进行分类和标注,形成一个标志库或分类系统。
2. 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在建立遥感解译标志时,首先需要对所研究的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包括地形特征、地物分布、植被类型等情况。
然后根据实地调查和遥感图像的特征,将地物进行分类和标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解译标志库。
这个过程需要结合地图、测量、实地验证等多种手段,以确保标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遥感解译标志的验证建立完解译标志后,还需要进行验证和修正。
验证的过程就是将解译标志应用到新的遥感图像中,看其是否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解释地物特征,是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如果发现错误或不足,就需要及时修正和更新解译标志库,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思考与个人观点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与验证是遥感技术应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遥感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建立解译标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的更新,解译标志库也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正。
个人经验和专业知识也会对解译标志的建立和验证产生重要影响。
我认为在建立与验证解译标志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总结回顾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与验证是遥感技术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需要结合地貌、地物、植被等多方面的信息,经过多种手段的调查和分析,建立起一套准确、全面的解译标志库。
并且需要不断更新和验证,以适应技术和数据的更新变化。
遥感卫星影像地质解译标志建立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遥感卫星影像地质解译标志建立)遥感地质解译标志用来区分和识别不同物体或确定物体属性的特定影像特征称之为遥感地质解译标志。
即指遥感图像上的影像特征,那些能判别和解释地面某一目标物或现象的影象特征。
其中能识别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并能说明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征,称为遥感地质解译标志。
1、遥感地质影像特征1)色调(彩)特征色调(彩)是地物光谱特性在图像中的直观表现,即以密度或亮度数值反映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特性。
因此,色调(彩)就是地物在遥感图像上的直接影像特征。
在全色黑白图像或多光谱单波段的黑白图像上,色调以灰度级别高低表示地物反射率的强弱;在彩色摄影图像中,地物的红、绿、蓝三原色或黄、品、青补色三原色及其不同组合呈现的五颜六色,是地物颜色的直观表现。
如果是多光谱彩色合成图像,图像中的红、绿、蓝三原色或黄、品、青三间色及其不同比例组合形成的假彩色,只是代表了不同地物反射特征的差别,从而达到利用其特征区分不同地物的目的。
2)形状特征目标物在不同比例尺的遥感图像中以形状大小构成不同的形态标志特征,是界定和识别目标物的重要解译标志。
各类目标物在图像中的形态特征是以点、线、面等组所组成的形状加以区别的。
(1)点影像特征点的几何含义是没有量的概念,但在遥感图像中肉眼可识别的点,往往是由数个或数十个像元点组成的色调(彩)组合,它们代表了地面一定面积内各种目标的综合反射率。
因此,影像中的点又有量的概念。
影像中的点则是色调或色彩的直观表现,这些差异不同的点的色调(彩)代表着不同点状物体反射特性的差异。
在自然界中,相同或相近波谱特性的目标物往往具有一定规律的排列形式,它们在遥感图像中也就以不同排列形式的点状影像特征组合揭示目标物的属性。
(2)线影像特征线影像是相同性质点影像连续的线状排列。
线影像可以是人文活动或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自然形态的线状痕迹的表现,也可以是线状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线形影像特征。
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遥感目视解译是遥感技术应用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通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或平台,对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式的分析解释,以提取和解译地表信息的过程。
下面是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1.了解遥感平台与遥感波段在进行遥感目视解译前,需要了解所使用的遥感平台和遥感波段。
不同的遥感平台和波段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遥感平台和波段。
2.确定解译标志解译标志是指遥感影像中能够反映地物特征的影像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
在确定解译标志时,需要了解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以及它们在影像中的表现形式,从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物作为解译标志。
3.制作解译样本解译样本是指用于训练解译人员的样例数据集,通常由专业人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物区域制作而成。
解译样本应该包含各种地物的影像特征,并能够反映地物的空间分布和属性信息。
4.训练解译人员解译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以熟悉遥感影像的特性和解译标志,并掌握目视解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通常可以通过对解译样本进行训练和练习,提高解译人员的解译能力和精度。
5.进行目视解译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需要借助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或平台进行,通常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
在目视解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细节:目视解译需要关注影像中的细节信息,如颜色、纹理、形状等,以便准确地识别和解译地物。
(2)综合考虑:目视解译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光谱特征、空间特征、上下文信息等,以得出准确的解译结果。
(3)交互式操作:目视解译通常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解译人员可以通过软件或平台进行交互式操作,如放大、缩小、旋转等,以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影像。
6.进行精度评估与修正在完成目视解译后,需要进行精度评估与修正。
精度评估可以通过比较目视解译结果与实际地物信息进行,如使用实地调查、GPS测量等方法获取实际地物信息。
遥感目视解译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视解译作为遥感影像解译的一种基本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从遥感影像中提取有用信息,为后续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步骤和技巧;3. 培养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识别和判断能力;4. 提高遥感影像解译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
三、实验材料1. 遥感影像数据: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数据,如Landsat、Sentinel-2等;2. 地图制作软件:如ArcGIS、ENVI等;3. 实地调查数据:如地形图、地质图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1)收集遥感影像数据,选择合适的影像时相;(2)下载相关地形图、地质图等实地调查数据;(3)熟悉遥感影像的成像原理和影像特征。
2. 建立解译标志:(1)分析遥感影像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2)根据实地调查数据,确定地物类型和特征;(3)总结不同地物的解译标志。
3. 室内解译:(1)利用地图制作软件,打开遥感影像数据;(2)根据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3)记录解译结果,如地物类型、面积等。
4. 野外验证:(1)根据室内解译结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实地调查;(2)对比实地调查数据和解译结果,分析误差原因;(3)调整解译参数,提高解译精度。
5. 成图总结与编写报告:(1)根据解译结果,制作专题地图;(2)总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3)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成功识别出遥感影像中的地物类型,如水田、旱地、林地等;(2)计算了不同地物的面积,为后续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3)通过野外验证,提高了解译精度。
2. 实验分析:(1)遥感影像目视解译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如地理学、遥感学等;(2)解译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提高解译精度;(3)实验结果表明,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是一种有效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考核试题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 “3S”技术中遥感技术是指(\[单选题]*A.ASB.RS√CPSD.以上都不对2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单选题]*A.3SB.KSC.GIS√D.以上都不对3 .()属于地面(近地)遥感。
[单选题]*A.航天飞机B.火箭C.卫星D.无人机√4 .照相机设置于()上属于航空遥感。
[单选题]*A.飞机√B.汽车C.轮船D.以上都不对5 .航天遥感的仪器安装在()上。
[单选题]*B.人造卫星√C.星际飞船D.以上都不对6 .无人机的起飞方式包括(\[单选题]*A.滑行B.手抛C.垂直起飞D.以上都对√7 .在遥感图像上,着火的森林会显示出比没着火的森林()的浅色调。
[单选题]*A.更亮√B.更暗C.更黑D.以上都不对8 .自然界中的任何地物都具有本身的特有(X[单选题]*A.外表B.秩序C.规律√D.以上都不对9 .中国db4卫星导航系统的简称是(1[单选题]*A.BDS√B.RSCGPSD.以上都不对10 .国际上已经公认:将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简称为(\[单选题]*A.GPSB.ABDC.GDPD.ABS√11.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后,利用(世行定位和导航的研究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
[单选题]*A.火星B.卫星√C.水星D.金星12 .从GPS的提出到1995年建成,经历了(>[单选题]*A.10年13 300年C.20年√D.200年13 .实践证实,GPS对人类活动影响极大,应用价值极高,所以得到美国政府和军队的高度重视,不惜投资()美元来建立了这一工程。
[单选题]*A.300亿√B.500亿C.1000亿D.以上都不对14 .GPS成为美国继阿波罗登月计划和航天飞机计划之后的第()项庞大空间计划。
[单选题]*A-B.Ξ√C.六D.以上都不对15 .GPS定位技术较常规手段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它是一种被动系统,可为()个用户使用。
[单选题]*A1z F16 10万C.无限√D.以上都不对16 .因为GPS定位系统与美国的国防现代化发展密切相关,所以该系统在设计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也称判读要素,它能直接反映判别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解译者利用这些标志在图像上识别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或状况,因此它对于遥感影像数据的人机交互式解译意义重大。
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可以提高我国遥感影像数据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精度、准确性和客观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和气候差异很大,可根据地貌、气候条件,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类型地貌样区,在简型地貌样区建立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解译标志,有利于用正确的方法确定采集范围。
对于某些特殊地理信息要素,可建立专门解译标志。
在建立遥感信息模型时,可把这些属性添加到逻辑运算内。
对于建立解译标志所采用影像的季节应避免植被覆盖度高的夏季,避免使用积雪较多、云层遮盖或烟雾影响较大的数据。
要根据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的要求选择遥感影像波段组合顺序及与全色波段进行融合。
在对数据进行增强处理时,要避免引起信息损失。
在影像上选择典型的标志建立区的要求是:范围适中以便反映该类地貌的典型特征,尽可能多的包含该类地貌中的各种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且影像质量好。
标志区的选取完成后,寻找标志区内包含的所有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然后选择各类典型图斑作采集标志,然后去实地进行野外校验,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直到与实地相符为止。
同时拍摄该图斑地面实地照片,以便于影像和实际地面要素建立关联,表达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加深使用者对解译标志的理解。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有利于解译者对遥感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和采集,这对于用人机交互方式从遥感影像上采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作业区范围很大、作业人员知识背景差异也很大且外业踏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使作业人员迅速适应解译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解译采集要求。
但是人机交互式解译毕竟无法对大量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快速处理,这就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遥感信息解译模型,以便于用计算机对遥感信息进行解译和采集。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是遥感信息模型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较为准确的遥感信息解译标志,才能建立较为实用的遥感信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