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地块城市设计
地域文化导向的遗址周边地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以武汉佳海服装工业城为例
域 十
. ^ 《
代
11 区位 l冲 的妊 济 柿 邑
盘老城 遗址 南 *江约5 i ,南临府 河.地 距 k n
一
t
.
i { 观
t 息 .
T, £ |要 建
i
B 月
建 设 自
城 建
现盘 龙城 经济 开发 区积极 向 的精 神面 貌,力
求促 进 区内建 成环 境与周 边遗 址保 护 在 态 与环 境 、效率 与公 平、 艺术与 审美 等菩 方面 的 和谐发 展
文 章搐 号
■ 垂 t £ #
要
I0 — 3X ( 1 f n … 3 一J (3 79 1 21) 卜 )) 8 I 3
耋噩
杨立峰 Y g an Len i g f
中 田分 类 号 T 7 U2 7 9
主 献标 识 码 ^
大遗址 是指 占地面积 较大 { 通常在5 m k 上 ) ,具有较 高 史价 值的文物遗 址 大遗 址是 重 要的 历史 文化 遗产 ,具有 唯一 性和 不可 替代 性 ,有着重要 的历史价 值、文化价 值、姜学 价值 和 社会价值 .也是城市 文化景观 的核心要素 。目 家 文物 局单霁 翔局长 在2 0 年 西安举 行白 犬 08 勺 遗址 保护高峰 论坛 的主韪 报告中指 出, 。 前 大遗 址保护面 临的最大 的问题就是快 速的城 市化 建设 “。而建 设与保护 ±间 盾最 为集中的地
发 内 。 基 地 东 北 紧 邻 盘 龙 湖 , 东 南 距 盘 龙 城
des l r oy of r u bon co t f on nsr i uc As 0 pec al s i
以历史文化为背景的现代步行街改造设计
以历史文化为背景的现代步行街改造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步行街在促进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商业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历史文化街区的步行街逐渐面临着老化、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亟需进行改造和提升。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的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如何在步行街改造中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步行街的改造设计,不仅可以使其成为城市的重要文化景点和旅游目的地,还可以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商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如何在充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行现代步行街改造设计,成为了我们需要重点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本文将围绕历史文化为背景的现代步行街改造设计展开讨论,深入探讨其意义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以期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义现代步行街改造设计是当下城市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将现代化的元素融入步行街的设计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不仅关乎步行街的功能性和美观性,更关乎城市的形象和文化传承。
在传统步行街上,历史文化往往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步行街面临着老化和功能单一化的问题。
这就需要对步行街进行改造设计,让它更好地适应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追求。
步行街的改造设计应该注重文化传承,保护和弘扬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当代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如何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实现步行街的现代化改造,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才能让步行街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使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问题意义】2. 正文2.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是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到城市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城市更新发展的平衡。
文化遗产保护区建设方案设计
文化遗产保护区建设方案设计一、引言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压力,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区成为当务之急。
二、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定义与意义文化遗产保护区是指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它不仅是保护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更是传承文化的精神家园。
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建设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提供一个优质的文化旅游体验。
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其次,它可以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最后,它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文化遗产保护区建设的原则与策略1. 多元参与原则:文化遗产保护区建设应广泛吸纳各方面的参与,包括政府、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机制。
2. 可持续发展原则:文化遗产保护区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当地社区的共同发展。
3. 创新保护策略:文化遗产保护区建设应采用创新的保护策略,包括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文化教育的普及等。
四、文化遗产保护区建设的步骤与方法1. 识别与评估:通过对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确定文化遗产保护区的范围和重点保护对象。
2. 规划与设计:根据文化遗产保护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包括空间布局、保护措施、旅游设施等。
3. 建设与管理:按照规划和设计方案,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包括修缮、维护、监管等工作。
4. 宣传与推广: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和活动,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五、成功案例分析以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历史中心为例,该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一个成功的文化遗产保护区。
历史街区规划策划书3篇
历史街区规划策划书3篇篇一历史街区规划策划书一、前言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为了保护和传承历史街区的价值,我们制定了本规划策划书。
本规划将以[历史街区名称]为对象,通过对其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的研究,制定出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方案,以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历史街区概述1. 街区位置:[具体位置]2. 街区历史:[介绍历史街区的形成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3. 街区现状:[描述当前历史街区的现状,包括建筑风格、人口密度、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情况]三、规划目标1. 保护历史遗产:通过规划,保护历史街区内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
2. 改善居住环境:提升街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3.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引入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等,促进街区经济发展。
4. 增强社区活力: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居民参与度,增强社区凝聚力。
四、规划原则1. 整体性原则:保护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和空间格局,注重街区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2. 原真性原则:保持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修复和重建应尊重历史事实。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历史街区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居民、社区组织和社会各界参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五、规划内容1. 建筑保护与修复:对历史建筑进行全面普查,建立档案。
根据建筑的价值和保存状况,制定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方案。
2. 基础设施改善:完善街区内的道路、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设文化设施、商业设施、休闲设施等,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
4. 环境整治:加强街区环境卫生管理,整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营造整洁有序的街区环境。
5. 产业发展: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街区经济发展。
6. 社区建设: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居民参与度,增强社区凝聚力。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周边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特色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合理规划其周边建筑环境,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它们具有不可再生性、独特性和珍贵性,是城市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三、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的建筑环境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些变化可能来自于城市建设、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如果不加以保护和合理规划,这些文化遗产将可能被淹没在现代建筑的洪流中,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也将被削弱。
四、保护与规划设计原则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同时,我们必须合理规划其周边建筑环境。
首先,我们要遵循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原则,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其次,要科学合理地规划空间布局,实现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环境质量,优化交通组织,提高区域的舒适性和可达性。
五、具体实施策略1. 科学评估与调研:首先需要对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和详细调研,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制定保护规划:根据评估和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目标、措施等。
3.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协调性,采用适当的建筑风格和材料,避免过度现代化的设计。
4. 环境整治:优化区域环境质量,包括绿化、照明、交通等方面,提高区域的舒适性和可达性。
5. 文化传承与教育: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设博物馆等方式,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城市规划设计如何保护与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城市规划设计如何保护与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城市规划设计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关乎城市的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还承担着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设计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审慎评估保护对象的价值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审慎评估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明确保护对象的价值和重要性。
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文化景观和传统街区等都代表了城市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积淀。
通过对这些保护对象进行综合考量,明确其历史、艺术、学术和社会价值,可以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制定综合保护策略基于对保护对象的价值评估,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制定相应的综合保护策略。
这包括建立保护规划和政策法规,确保历史建筑物的修复和更新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原则。
同时,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和监管,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避免侵蚀和破坏文化遗产。
3. 鼓励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原貌,并将其与现代建筑相融合。
这需要设计师在新建筑物和城市景观设计中注重与历史环境的和谐统一。
可以通过融入传统元素和材料,或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还原历史建筑的原貌等方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4. 提供公众参与机制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应该是一个广泛参与的过程。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设立公众参与机制,将居民和专业人士的声音纳入决策过程。
这种参与机制可以通过听证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实现,以确保多方利益的平衡和公正。
5. 教育和宣传城市历史文化城市规划设计不仅仅是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还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来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在规划设计中,可以设置文化教育场所和展览馆,向公众普及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此外,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出版相关书籍和导览手册等方式,增加文化遗产的可见度和理解度。
总结而言,城市规划设计在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浅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域的规划发展路径——以西安市大明宫区域规划设计为例
,
一
、
梦想与突围
1 300
—
—
西安
“
皇 城 复兴
”
理念
从 功 能 结构
、
空 间形 态
、
公 共 空 间体 系
、
视觉
、
下 的历 史 文 化 遗 产地 区 发 展 思 考
设计
、
建 筑 风 格 等 方 面 对 其 总 体 规 划 进 行 了深 入
,
细
多年 的王 朝 更 替
而 当 时 空 转到 2
.
已 将 中世 纪 最 伟 大 的
规划范围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中心南至环城北路华清西路北至常青一路西至贞观路未央路星火路东至东二环及其北延伸段总用地面积约2911km其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不包含在此次招标设计内容中面积约32km大明宫区域的规划和建设立足于整治大明宫周边混乱与滞后的城市现状力求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构建集历史文化展示大型居住商贸和休闲服务为一体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发展新区
中古 时期 最 为壮 丽 的皇 宫 其现 存 的遗 址 也 是 世 界
珍 贵 的历 史文化 遗产 规划 范 围 以 大 明 宫 国 家遗 址
。
公 园 为 中心
一
.
南 至 环 城北 路
、
、
华 清西 路
星 火路
.
.
北 至 常青
路
.
西 至 贞观 路
.
未央路
、
.
东至 东二 环
。
及 其 北 延 伸段 总 用 地 面 积 约 2 9 1 1 k m
维普资讯
城 市建筑 0
’
一
’
-
=
U R B A N IS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方案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方案。
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必要性、制定过程以及具体的保护措施。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必要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根基,是城市的灵魂。
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危险。
保护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城市的文化精神。
通过制定保护规划,可以规范城市的发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原貌和风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
同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制定过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下面将介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制定过程的几个关键步骤。
1. 问题识别和调查研究首先,需要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了解城市的历史背景、文化遗产和现存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确定城市的保护需求和重点,为后续的规划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2. 目标确定和规划编制在问题识别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需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总体目标和规划编制的方向。
目标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可行性的目标和措施。
3. 方案设计和评估在目标确定和规划编制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方案设计和评估。
方案设计包括城市的整体布局、保护措施和发展策略等方面的考虑。
评估阶段需要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和风险评估,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 实施和监测规划方案的实施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键环节。
上海静安寺城市设计导则
上海静安寺城市设计导则一、导言上海静安寺是上海市的著名景点,也是上海市的重要文化遗产。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是上海市的一处文化古迹,同时也是中国佛学文化的重要中心。
因此,静安寺的城市设计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静安寺的日常管理和发展,还关系到整个静安区的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承。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静安寺的文化遗产,提升静安寺的城市形象,特制定本城市设计导则。
二、背景上海静安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上海市的城市规划中,静安寺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静安寺周边地区的商业化、城市更新等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对静安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护静安寺的文化遗产,延续其历史文化,同时又不断提升其城市形象和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城市设计导则。
三、总体目标1.加强静安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提升静安寺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3.完善静安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4.促进静安寺与周边地区的城市发展和融合。
四、设计原则1.保护性原则:着重保护静安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做到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2.整体性原则:着眼于整体规划和城市设计,注重静安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3.文化性原则:强化静安寺的文化内涵,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4.开放性原则:打开静安寺的大门,增加外部接触和交流,提升城市服务水平;5.宜居性原则:优化静安寺的公共空间和生活环境,提升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品质。
五、设计内容1.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静安寺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2.城市形象提升:推进静安寺的城市更新和街道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3.基础设施完善:改善静安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服务水平;4.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静安寺周边的绿化建设和环境治理,优化生态环境;5.社会管理创新:推动静安寺的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加强社区参与和管理协调。
六、实施措施1.完善规划设计:根据上海市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制定静安寺的详细规划设计;2.加强投资导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静安寺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多元化;3.建立管理体系:建立静安寺的城市管理和保护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和管理权限;4.强化宣传推广:加强对静安寺的宣传推广,扩大其知名度和吸引力;5.推动合作发展:与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合作,推动城市发展和融合。
基于历史文化的城市规划方案
基于历史文化的城市规划方案引言: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旨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考虑到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基于历史文化的城市规划方案,旨在保护和传承城市的独特文化遗产,同时提供一个宜居的环境。
第一部分: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独特之处。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城市的过去,还反映了城市的价值观和传统。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经济的繁荣。
第二部分:历史文化的城市规划原则1. 保护历史建筑和遗址历史建筑和遗址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设立保护区域,限制对历史建筑和遗址的改建和拆除,并采取措施修复和保护这些建筑和遗址。
2. 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历史建筑的保护并不意味着只能保持原貌,而是要寻找合理的利用方式。
可以将历史建筑改造成博物馆、艺术中心、酒店等文化设施,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3. 借鉴传统建筑风格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借鉴传统建筑风格,将其融入新的建筑设计中。
这样可以保持城市的历史风貌,同时展示城市的独特文化特色。
第三部分:历史文化的城市规划案例以某城市为例,该城市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在城市发展中,这些遗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该城市制定了一套基于历史文化的城市规划方案。
1. 保护历史建筑和遗址该城市设立了历史建筑和遗址保护区域,对于这些建筑和遗址的改建和拆除进行了限制。
并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负责修缮和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和遗址。
2. 合理利用历史建筑该城市将一些历史建筑改造成了博物馆、艺术中心和文化街区。
这些改造后的建筑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地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3. 借鉴传统建筑风格在城市规划中,该城市借鉴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将其融入新的建筑设计中。
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设计研究
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设计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为此,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设计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历史文化名城,顾名思义,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代表性文化内涵和历史遗存的城市。
这里,文化内涵指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地域文化传承等方面;历史遗存则指城市的古建筑、古街巷、古文化等方面。
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代表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更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城市旅游资源的重要来源,对于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设计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注重城市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
对于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古建筑古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给予古建筑适当的保护,同时注重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挖掘和传承。
当然,古建筑的保护不一定意味着要进行完全的保护和修复,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利用方式来提高其利用率,并有利于其保护和传承。
2、重视城市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旅游的重要资产。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针对城市的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和准确表达,让游客在游览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时能够真正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3、注重城市环境的整治城市环境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旅游业的发展。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城市环境的整治和提升,包括建设城市绿化、美化城市街景等方面,以提高城市的美观程度和品位。
四、结语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历史文化名城也面临着保护不足、开发不当等问题。
只有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注重保护、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城市的品位和环境,才能有效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文化遗产资源所处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已成为当下重要议题。
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保存过去,更是对于文化传承、城市记忆的尊重与维护。
本文将就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这些资源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还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因此,保护好这些资源,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周边建筑环境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影响日益显著。
一方面,现代化的建筑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视觉上的冲击,破坏其历史风貌;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城市建设可能对文化遗产的保存造成实质性损害。
因此,对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四、保护与规划设计的原则(一)保护优先原则在规划设计中,应首先考虑保护文化遗产,确保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不受破坏。
对于可能影响文化遗产的建筑项目,应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审批。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护的同时,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实现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的和谐共存,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是保护与规划设计的关键。
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让公众参与到保护与规划设计中来,提高保护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五、保护与规划设计的策略(一)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在周边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中,应注重建筑风格的统一性。
通过统一的建筑风格,使周边建筑与文化遗产相协调,形成和谐的整体风貌。
(二)绿化环境的营造绿化环境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减轻污染、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周边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中,应注重绿化环境的营造,通过种植树木、建设公园等方式,提高周边环境的生态质量。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摘要: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发展的见证,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周边建筑环境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探讨了如何合理规划、设计和保护周边建筑环境,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与再利用。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建筑环境;保护;规划设计;修复与再利用一、引言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和人民共同的财富,是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
其周边建筑环境承载着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建筑环境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城市化进程、人为破坏和忽视等,因此需要进行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与再利用。
二、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现状1.保护意识的增强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提高,对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一些保护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
2.城市化进程对保护造成的挑战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土地的开发和更新,对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建筑环境带来了压力。
建筑物的拆迁和重建等行为对周边建筑环境造成了破坏。
3.人为破坏和忽视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建筑环境受到人为破坏和忽视的问题,如乱搭建、乱建乱拆和不合理使用等现象存在。
三、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原则1.尊重历史文化遗产规划设计应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从整体上保护并体现其独特性。
2.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周边建筑环境中已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其融入新建筑的设计。
3.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服务规划设计要考虑历史文化遗产的使用需求,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服务,使其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四、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修复1.保护措施保护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文物古迹,加强管理和监督,对存在危害的建筑物进行合理修复和改造。
2.修复与再利用修复与再利用是对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建筑环境的一种有效保护措施,可以通过合理的利用手段,将其赋予新的功能和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设计指引
历史文化街区设计指引一、目标与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和设计旨在保护、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同时满足现代城市功能需求。
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历史,保护文化遗产。
2. 延续城市功能,提升社区活力。
3. 塑造特色风貌,彰显城市魅力。
4. 注重公共参与,保障居民利益。
二、规划与设计要点1. 历史建筑保护:对历史建筑进行分类保护,修缮破损建筑,保留历史信息。
对于具有特殊历史价值或风貌特色的建筑,可进行功能置换或适应性再利用。
2. 街区肌理与空间组织:保持街区传统肌理和空间尺度,梳理街巷空间,优化交通组织。
结合地形地貌、历史文化和社区需求,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空间形态。
3. 公共设施与开放空间: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结合历史文化元素,设计具有特色的公共空间、景观小品和标识系统。
4. 风貌建筑改造:对风貌建筑进行立面整治、功能提升和环境优化,使其融入街区整体风貌。
鼓励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进行改造,保持历史风貌的延续性。
5. 绿化与生态环境:提升街区绿化水平,保护古树名木。
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优化雨洪管理系统,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6. 历史文化展示与传承:通过展览、讲座、演出等形式展示历史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鼓励居民参与历史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7. 智慧与历史融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智慧化水平。
通过智能化设施、信息平台和数字展示等方式,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
三、实施与管理策略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的顺利实施。
2. 完善法规政策: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管理要求和责任主体,为规划设计提供法制保障。
3. 资金保障:设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和利用工作,为规划设计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4. 宣传与教育: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价值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知识与实践、手工艺技艺、自然与宇宙知识等形式传承的非有形文化遗产。
在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作用和挑战。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传承作用。
城市是一个历史的载体,承载着人类的文化记忆和传统。
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将历史文化融入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使城市更加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
例如,保护传统手工艺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融入传统建筑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从而增加城市的文化吸引力。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保护。
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保护传统工艺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鼓励当地手工业的发展,提升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繁荣。
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现代化的冲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和遗忘。
城市规划与设计需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与现代化的需求相协调。
其次是文化传承的困境。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通常依赖于口头传统和师徒传承,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快餐文化,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得困难。
因此,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力度,如设立相关培训机构和文化交流活动。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还需要注重社会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城市规划与设计应该鼓励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和居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决策和实施过程。
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了当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城市规划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和人居环境,而文化遗产保护则旨在传承和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现行的保护措施。
一、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是相互关联的,两者相辅相成。
城市规划为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环境,而文化遗产保护则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历史文化基础和特色元素。
首先,城市规划为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环境。
在城市规划中,文化遗产通常被视为城市的核心资源,需要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建筑设计,为文化遗产提供良好的保护环境。
例如,规划人员可以在城市布局中保留历史建筑或古城墙,确保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其次,文化遗产保护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历史文化基础和特色元素。
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保护文化遗产可以凝聚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为城市规划注入特色和灵魂。
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区域的文化遗产可以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和参考,保护其历史建筑、文化景观等元素,以确保城市规划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魅力。
二、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现行措施目前,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实践。
各地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
政府通过加大投资,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等方式,支持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历史建筑的修缮、文化景观的保护和规划设计的研究等方面。
其次,加强了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和法规。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规章,明确了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和要求。
这些法规和规章可以提供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依据,同时也规范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行为。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和监督。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草案)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草案)来源:/pages/zt/ghl/lswhmcbhgh/index.htm 规划概况 (1)规划范围 (1)规划效力 (2)规划的四大创新 (2)1、规划编制思路的创新 (2)2、城市特色内涵上有创新 (2)3、保护体系上有创新 (2)4、编制方法和内容上有创新 (3)市域历史文化的保护 (3)“一山一江一城”的整体保护空间战略: (3)概括了八大城市特色、提出了八大保护主题、划分了八个主题区域 (4)提出了需重点进行控制的山江景观视廊。
(6)历史城区的保护 (7)历史城区的具体范围: (7)历史城区功能定位: (7)历史城区职能调整: (8)“—城两带多区”的保护框架: (8)历史城区格局保护: (9)古城轮廓保护 (9)建筑高度控制 (11)城市传统中轴线保护 (12)骑楼街保护 (13)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 (14)历史城区内的22片历史文化街区 (14)历史城区外的2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 (15)文物古迹的保护 (16)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17)近期实施: (17)保障措施: (18)规划概况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市域行政区范围,即10个市辖区和2个县级市(增城、从化),面积7434平方公里。
规划效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专项规划,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规划管理的依据。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规划的四大创新《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整体规划思路、城市特色内涵、整体框架和保护体系、编制方法及内容上都做了大胆创新。
1、规划编制思路的创新●提出了山水环境与格局整体保护的城市设计框架,将传统的“云山珠水” 自然山水格局跃升为具有“山、水、城、田、海”特色的大山大海格局,从更广阔和更宏观的层面上保护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交融的城市特色。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案例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案例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的国家,其城市设计融合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对社会秩序的追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古代中国城市设计案例:1.西安古城: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经是13个朝代的都城。
古城规模宏大,规划精细,城内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紧凑,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和街道风貌。
城内有许多古代建筑如钟楼、鼓楼、大明宫等,展示了古代中国城市规划的精华。
2.北京古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自元代以来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格局和风貌。
北京城的核心区域为紫禁城,周围环绕着宽阔的城墙和护城河,城市规划严谨有序,街道宽敞笔直,规模宏大。
除了紫禁城,北京还保存了许多古代建筑如天坛、颐和园、北海公园等,展示了古代中国城市设计的壮丽和庄严。
3.南京古城:作为中国古代六朝都会之一,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城市风貌。
南京城内有许多古代建筑如明城墙、夫子庙等,展示了南京城市规划的独特之处。
南京古城的规划注重环境保护和人文关怀,街道繁华热闹,市井生活丰富多彩,体现了古代中国城市设计的文化内涵。
4.苏州古城:苏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园林城市,城市规划融合了园林美学和水乡文化,风景如画,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古城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展示了古代中国城市设计的雅致和优美。
苏州的街巷纵横交错,河道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情,是古代中国城市设计的瑰宝。
古代中国的城市设计案例不仅仅是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更是中国人民对自然环境、社会秩序和文化传统的理解和体现。
这些城市设计案例展示了古代中国城市规划的智慧和魅力,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令人敬畏和震撼。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古代中国城市设计的精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打造更加美好的城市未来。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土地的利用和建筑的布局,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体现。
在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意义、挑战以及可行性。
首先,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传承。
保护和利用这些遗产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吸引力。
通过保护和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增加城市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内涵,使城市更具魅力和竞争力。
然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经济利益与文化保护的矛盾。
在城市规划中,往往存在着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与对其保护的矛盾。
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开发和利用则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这就需要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又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还面临着技术和管理的挑战。
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建筑技术、文物修复技术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这就需要政府、专业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和权益。
其次,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为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保护和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一种方式是将历史文化遗产纳入城市规划中,将其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历史街区规划与设计
城市历史街区规划与设计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中留存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使其成为城市景观的核心组成部分。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的规划与设计,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同时结合当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建设出具有时代特色和人文魅力的城市空间。
一、历史街区的规划原则1.1 尊重历史传承规划与设计历史街区时,应尊重其历史文脉和特征,保留并修复原有建筑及相应的历史元素。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历史遗产,还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独特的文化体验。
1.2 利用地形地貌优势历史街区往往借助于地形地貌的独特优势形成,如沿河而建、依山而起等。
规划与设计时应充分利用这些地理特征,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宜居环境。
同时,通过合理的绿色布局,使历史街区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和谐宜人的城市空间。
1.3 保护建筑风貌历史街区中的建筑是其独特性的重要体现,规划与设计应强调保护建筑物的风貌和特色。
这包括修缮建筑的外立面、保护传统建筑材料、恢复建筑原貌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历史街区的建筑风貌得到充分保留和传承。
1.4 提升公共空间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公共区域,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
规划与设计应注重提升历史街区的公共设施,包括广场、公园、文化设施等,以满足居民和游客的休闲、文化娱乐等需求。
二、历史街区的设计要素2.1 街道设计街道是历史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注重保持历史街区的尺度和比例。
合理设置人行道、绿化带和停车位,保障交通流畅和行人安全。
同时,规划与设计时可以考虑采用传统的铺装方式,如鹅卵石、青石板等,以突出历史街区的特色。
2.2 建筑设计在历史街区的建筑设计中,应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
新建建筑应兼顾历史风貌和当代风格,融入历史街区的整体环境。
同时,规划与设计要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宜居性,创造出适应居民和商业需求的建筑空间。
2.3 绿化设计历史街区的绿化设计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提升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品质。
应合理规划绿化带和花坛,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遗存周边地块城市设计”任务书
2013年~2014年(1)学期
一、教学目标
1、以城市设计为纽带,树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三位一体的设计观;
2、培养观察和研究城市(包括城市分区、道路结构、景观结构、城市街区、街道界面等)
的思想和方法;
3、掌握城市设计的内容、要求和程序;
4、了解与城市设计有关的经济与社会因素,探索新形势下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
路,学习从较为宏观的层面(如城市道路系统、交通组织、景观结构、建筑群体组织等)思考城市更新的模式及策略;
5、使学生完成从单体建筑功能、平面、空间、环境组织到群体建筑功能、平面、空间、环
境组织能力的提升,建立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正确观念。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1、认真收集现状基础资料和相关背景,分析城市上一层次规划对基地提出的设计要求,以
及基地现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说明、规划指标和设计图纸。
2、提出地块规划的结构分析,包括用地功能分区、道路系统、绿地系统和空间结构等。
3、分析并提出整个地块和区域的交通组织,包括车行系统和地面、地下停车场,人行系统
及广场,公交站点,地铁出站口及人行道等,结合各方面要素综合考虑道路景观的效果,必要时设计出相应的道路断面图。
4、景观系统规划应层次分明,概念明确,与用地功能和城市空间统筹考虑,必要时应提交
相应的环境设计图。
5、鼓励同学在对基地现状及周边城市结构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历史文脉、技术条件、城市景观等方面进行规划构思,提出体现现代城市中心区理念和技术手段的有创造性的设计方案。
三、项目位置及相关情况
1.西塘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三地交界处,素有“吴根越角”之称。
古镇区1.01平方公里范围内,水面面积达到0.18平方公里。
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中保存最完好、也是最大的古镇,流水、小桥、人家、古弄、廊棚,使西塘古镇呈现出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被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2.如图3-1所示,项目占地面积4.13公顷(61.5亩),南侧紧邻西塘古镇,北侧目前为当地黄酒厂和市政道路,西侧分布有部分居民楼,东侧为早期老式民用建筑。
场地内有一处保留建筑,现状功能为教师宿舍。
保留建筑
图3-1 场地范围图
3.设计要求
(一),建筑后退红线及出入口控制
1.1后退红线要求
东侧沿来凤港建筑主体后退红线5米以上用作公共通道,沿小路后退红线4米以上,沿保留建筑后退红线4米以上,并确保与东侧已有建筑间距满足规范要求;西侧后退红线4米以上;南侧后退红线6米以上,同时确保与周边已有建筑的间距满足日照、消防等规范要求;北侧后退红线10米以上,同时确保与北侧保留建筑间距满足南北向正面日照间距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1.2 出入口控制
如图1-1所示,项目机动车出入口应位于北侧依托市政道路,步行出入口位于南侧中部和东南角,场地北侧预留步行入口。
图1-1 出入口位置图
机动车出入口
步行出入口
(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41270.3平米,容积率0.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
2.1 建筑高度控制
如图1-2所示,重点保护区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6米,总高度不超过8.6米;风貌协调区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9米,总高度不超过11.6米。
风貌协调区
重点保护区
图1-2 风貌协调区与重点保护区
2.2建筑基地高程
不低于黄海标高2.30米,并宜与周边道路路面标高相衔接。
2.3 停车车位数
机动车:0.4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2辆
非机动车:2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约660辆
2.4绿地率:20%以上---8254m2
(三),建筑功能及布局要求
如图1-2所示,项目分为三个功能分区:1,商业+民居客栈;2,西塘别院(度假会所);3,院落客栈(特色酒店),指标要求详见“经济技术指标表”。
图1-2 功能布局图
特色酒店区
度假会所区
商业+民居客栈
3.1 商业+民居客栈
建筑以2层为主,一层沿街功能以商业店铺为主,其余面积可做餐饮或民居客栈出入空间;二层可同一层餐饮结合,商业店铺为30~40平方米,独立产权单位个别面积可在10~20平方米,二层的餐饮空间应考虑同客栈功能互换的灵活性。
3.2 西塘别院(度假会所)
建筑以2层为主,建筑功能为私人及企业高端居住和休闲用途,面积以300平米为主,最大不超过500平米。
该部分相对容积率应尽量减少,以营造大宅空间氛围。
3.3 院落客栈(特色酒店)
建筑以2层为主,局部3层,建筑功能为具有江南特色的院落精品文化客栈,以提供200个左右标准间的床位计算面积和配套设施。
独立产权单位面积以40平方米为主,形成独立产权单位,以院落客栈的院落单元应考虑同西塘别院功能互换的灵活性。
(四),建筑设计风格要求
建筑整体造型应符合西塘古镇保护规划要求,体现西塘古镇江南水乡特色;建筑形
式以坡屋顶为主,体量宜小,色调淡雅,以黑、白、灰为主;古镇重点保护区建筑物需按明、清式样进行建造,遵循以明、清建筑格局为依据,做到古建筑的式样、材质,即“粉墙黛瓦、掾望出檐、花边滴水、打水搁栅、裙风板、花格木窗、和合窗、落地长窗、古屋脊”等要素;严禁使用防盗门、卷帘门、铝合金门窗等现代建筑材料;注意作好太阳能、外露式空调器的遮蔽处理,不得影响建筑临街外立面。
设计风格表达中,应考虑实施过程应用现代工艺的可实施性。
(五)、其他要求
1、东侧沿河预留5米用作公共通道,可适当建造廊棚,保持古镇空间的连续性,建成后移交西塘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委员会。
重点保护区内以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主,可结合小品设置游憩广场。
2、在设计过程中对本项目整体风格、整体形象进行策划和完善。
对空间形态、公共设施、小品设置进行细部处理,对空间组合、园林景观进行合理配置,使本项目产生亮点,看点、特点,买点,从而使本项目具备市场竞争力
本次城市设计仅需解决商业街+民居客栈部分任务,用地位置和范围,以及相关技术经济指标参考任务书即可。
如果有更合理的想法,可以对原任务书进行适当调整。
另:附《商业街区业态布局简介Final.doc》和《西塘策划2012年10月17日.ppt》,作为业态规划与设计的参考。
四、设计目标:
1、富有特色的文脉保护
作为成片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地块,应形成统一且具有特色的文脉形象,与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协调衔接。
2、相互配合的建筑群体
对城市空间体系的主要环节——街道、广场、绿地做出设计,规定每一地块的建筑性质、大致的体量和高度,建筑群体之间应有良好的协调关系,形成变化有序的整体,尤其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的街道景观。
3、系统协调的外部空间环境
通过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使各地块的外部公共空间能连成系统和协调的整体,提供变化丰富、尺度宜人的外部空间环境。
4、合理流畅的交通流线安排
研究解决区域内的道路交通体系及其与城市道路的关系,结合各地块的交通组织,在区域内形成合理流畅的车行流线和系统方便的人行系统。
五、设计成果
1、基地现状图(比例不限);
2、规划分析图及必要的说明(比例不限);
(1)规划结构分析图:
应全面明确地表达规划的基本构思、用地功能关系和建筑高度分区等,以及规划基地与周边的功能关系、交通关系和空间关系等。
(2)道路交通分析图:
应明确表现出场地内部及周边各道路的等级,车行和步行活动的主要线路,以及各类广场、停车场地的规模、形式和位置。
(3)绿化系统分析图:
应明确表现出各类绿地的范围、绿地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形态等。
(以上图面若不能完整表达规划意图时,可在图中附加文字说明。
)
3、场地详细规划总平面图(1:1000)
图纸应标明用地方位和图纸比例,所有建筑和构筑物的屋顶平面图,建筑层数,建筑使用的性质,主要道路的中心线,停车位(地下车库及建筑底层架空部分应用虚线表现出其范围),室外广场、铺地的基本形式等。
绿化部分应区别乔木、灌木、草地和花卉等。
4、规划设计说明:
包括地理区位、工程概况以及设计构思说明及方案特点等。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场地整体及各独立地块的指标应分别列出。
6、整体鸟瞰图(彩色效果图)。
7、所有图纸均为标准A1尺寸(594×841mm),图纸数量应不少于4张;每套图应有统一的
图名和图号,设计人和指导教师姓名。
8、可深化的内容(非必须)
典型广场、街道空间、主要单体建筑(平、剖面图及透视图等)。
六、规划设计阶段安排
第一周:讲课,布置设计任务,研读任务书,现场考察;
第二周:调研、收集资料,调研报告交流;总平面构思、规划方案比较;
第三周:规划构思、指标估算,总平面规划结构比较,制作场地模型底盘;
第四周:总平面规划(道路结构及交通组织),规划一草;
第五周:景观绿地系统规划,总平面规划深化(建筑群体设计),规划二草,制作工作模型,中期评图;
第六周:建筑群体组织及单体布置,确定建筑群体风格,核算技术经济指标;
第七周:规划定稿;制作设计成果模型;
第八周:绘制成果图,规划设计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