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骨化性纤维瘤影像表现(自制)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发表时间:2012-02-23T11:26:50.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5期供稿作者:张宗仁[导读] 综合的运用X线平片、CT及MRI的检查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张宗仁(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 236300)【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197-02【摘要】目的探讨非骨化纤维瘤的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此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 11例资料完整1例经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病例,11例均行X线片、CT平扫检查,5例行MRI检查。
结果位于胫骨6例,股骨4例,腓骨1例;皮质型7例,髓质型4例。
结论综合的运用X线平片、CT及MRI的检查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关键词】非骨化纤维瘤 X线片 CT 影像非骨化性纤维瘤是较少见的良性肿瘤,被公认为来自成熟的骨髓结缔组织的肿瘤性病变,内无成骨活动,故称非骨化性纤维瘤。
本文收集病理证实的非骨化纤维瘤11例的影像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5-2010年非骨化性纤维瘤病例11例,1例病理证实。
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8-28岁。
病程6个月-2.5年。
7例无明显症状,因外伤就诊行X片检查发现,5例因局部钝疼痛肿胀,劳累时疼痛加重而就诊,8例有局部轻度压痛,体表皮肤正常,邻近关节活动正常。
1.2 方法岛津500MA X线机,11例均行病变部分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飞利浦单排和16排螺旋CT扫描仪,层厚 5mm,螺距1mm对11例患者病变部位行CT平扫;8例患者行MRI检查,美国GE 0.5TMR机,行冠状、矢状及横轴位:T1WI,T2WI,STIR序列成像。
2 结果2.1 病变部位:本组11例患者位于胫骨6例,其中胫骨近端4例,胫骨远端2例,股骨4例,腓骨1例。
位于干骨骺端8例,骨干1例。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附22例报告[1]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附22例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a91b17c1ce2f0066f5332237.png)
收稿日期:2001-09-28作者简介:肖树恺(1968-),男,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人,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主治医师。
从事影像诊断专业10年,发表论文6篇。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附22例报告) 肖树恺,黄伟年,廖 旭,林焕兴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影像科,广东 深圳 518116) 摘要:目的 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的病理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10~35岁,平均17岁。
22例均作X 线平片检查,CT 平扫检查7例,MRI 检查2例。
结果 18例位于长管状骨,其中位于干骺端14例,骨干2例,骨端2例;4例位于不规则骨,锁骨、肋骨、髂骨及上颌骨各1例。
22例中病变最大长径6.5cm ,最小为2.0cm ,平均为3.2cm ,长径与横径之比约为2.5¬1;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呈轻分叶17例;20例病变边缘有明显骨硬化带,2例位于锁骨及肋骨未见硬化带;19例病灶有分隔,3例无分隔;骨外形膨大10例,无明显膨大12例;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
结论 发生于长骨或不规则骨的皮质或髓腔的局限性破坏区伴有清楚的硬化边应考虑诊断本病。
关键词:骨肿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7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671(2002)03-0200-03Im ag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 onossifying Fibrom aXIAO Shu -kai ,HUANG Wei -nian ,LIAO Xu ,LIN Huan -xing (Department o f Image ,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Shenzhen 518116,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 o study image findings of nonossifying fibroma.Methods The pathological and image findings fo 22cases ofnonossifying fibromas proved by operation were analysed.There were 12cases of male and 10cases female ,with age ranging from 10to 35years (mean age 17years ).X -ray plain films were obtained in all 22cases ,CT images in 7cases ,and MRI in 2cases.R esults The tum ors were located in long bone in 19cases ,in which 14cases were located in metaphyses ,2cases in diaphyses and 2cases in bone end ,and 4cases in irregular bone ,which was seen in clavicle ,rib ,illum and maxilla respectively.The tum or maximum diamneter ranged from 2to 6.5cm ,with mean diameter of 3.2cm ,and the ratio of longitudinal to transverse diameter was 2.5¬1.The tum ors were round ,oral or mild lobular in 17cases.The tum ors were showed sclerotic borders in 20cases ,and no sclerotic border in 2cases (clavicle and rib ).Septum was dem onstrated in 19cases.Bone expasion was showed in one case.Conclusion I f a tum or is located in cortex or marrow of long or irregular bone which is showed a welldefined lytic lesion with sclerotic rim ,the diagnosis of nonossifying fibroma will be considered.K ey Words :bone tum or ;nonossifying fibroma ;image diagnosis 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变,约占骨肿瘤及肿瘤样变1%[1],对于此病是否属于一种真正的肿瘤有不同见解。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⒈引言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骨骼系统中的软骨和纤维组织。
影像学诊断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方法。
⒉影像学表现⑴ X射线非骨化性纤维瘤在X射线上呈现为边缘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密度均匀。
影像学上常见表现为骨皮质膨胀性破坏,边缘可见骨膜反应,但无明显的骨膜新骨形成。
⑵ CT扫描CT扫描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在平扫上,肿瘤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边缘清晰。
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增强程度较轻。
⑶ MRIMRI对于非骨化性纤维瘤的检出和定性有着较高的敏感性。
在T1加权像上,肿瘤呈等或稍低信号。
在T2加权像上,肿瘤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⒊鉴别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病变相似,因此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常需与骨肿瘤、骨转移瘤等进行鉴别,在形态、内部结构、边缘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⒋影像学诊断流程⑴视觉分析通过观察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缘等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⑵影像学特征分析进一步分析肿瘤的内部结构、增强特点等,与非骨化性纤维瘤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比对。
⑶鉴别诊断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等信息,与其他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⒌结论影像学诊断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方法,可以观察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缘、内部结构和增强特征,从而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附件:本文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影像学诊断:指通过影像学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分析的过程。
⒉ X射线:一种电磁波,可以用于检查人体内部的骨骼和某些软组织病变。
⒊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像重建,从而观察人体内部结构。
⒋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高清图像。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发表时间:2016-06-08T10:29:17.1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作者:林明强杨文江[导读] 提示临床医生减少不必要的手术,现将我们收集的经病理证实的NOF25例分析报告如下。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放射科山东文登 264400非骨化性纤维瘤(NOF)是常见的骨纤维性病变,主要见于儿童与青少年,其是否属于一种真正的肿瘤,目前尚有争议,大多借助普通X线片能够确诊。
目前临床上治疗大多采用刮除植骨术,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示临床医生减少不必要的手术,现将我们收集的经病理证实的NOF25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8例,女7例。
年龄10~55岁,平均15岁,其中20岁以下19例,20~30岁4例,30岁以上2例。
1.2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较轻,病程长短不一,20例因患肢不适或偶然发现肿块就诊,另外5例因外伤摄片偶然发现。
1.3 检查方法25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设备采用日立-800mAX线机,MODEL 170型CR工作站;10例行CT扫描,设备采用东芝16排螺旋CT机(Aqulion16),层厚与层距均为3mm。
2 结果2.1 发病部位股骨12例,胫骨8例,腓骨2例,桡骨1例,肱骨1例,脊椎1例,其中发病于骨干者2例,干骺端22例。
膝关节附近者20例,占全部病例的80%。
2.2 影像学表现①皮质型23例,位于干骺端或骨干皮质下的卵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透亮区,沿骨的长轴发展,髓腔侧硬化缘明显,发生于脊椎者,位于L3椎体皮质下。
4例局部骨皮质膨胀变薄,均位于长骨。
CT平扫病变为杯口样,有完整或不完整的骨包壳,其内为低于肌肉的软组织密度,CT值为7~30 HU。
另有3例为愈合期NOF,均位于长骨干骺端,表现为与皮质相连向髓腔突出的半圆形硬化性病变,内部密度均匀。
②髓腔型2例,发生于桡骨和腓骨,病灶位于髓腔,呈中心性扩展,表现为单囊或多囊状透亮区,内密度均匀,周围有薄层硬化边,两侧皮质膨胀变薄,发生于桡骨者出现了病理性骨折。
非骨化性纤维瘤–影像PPT

非骨化性纤维瘤–影像PPT非骨化性纤维瘤为一种起源于成熟的骨髓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无成骨倾向。
故又称为非生骨性纤维瘤。
本病多见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腓骨两端。
早期一般无症状,多在外伤或骨折后检查时偶尔发现。
一、经典型:病灶内部常呈分叶状/多房、梭形/椭圆形、偏心性生长,与骨长轴一致,30mm~100mm以上不等。
骨皮质多膨胀变薄,而髓侧边缘硬化,界限清晰。
位于皮质骨附近者,从一侧突出骨外,表面骨质轻度扩张,骨质变薄。
位于腓骨等细小骨者可充满髓腔,表面骨质轻微变薄。
二、非典型型:病灶呈单房、卵圆/椭圆形。
病灶底部一般呈弧形凸向髓腔;初次发现时表面无完整骨壳,但一侧或两侧边缘有长短不一的致密骨伸出,我们称之为帽檐征。
病灶距骨骺线多大于30 mm。
如果能给予动态随访观察,可出现以下变化:⑴病灶表面出现完整骨壳;⑵随着骨骼发育增长,病灶渐渐远离骨骺线,与骨骺线距离增大,即所谓迁徙征。
三、自愈型(期)目前仅见于单发(囊)的、经典型非骨化性纤维瘤。
病灶是呈与原病灶大小、形态相同硬化/骨化形式。
四、多发型:即Jaffe-Campanucci综合征,为多发性非骨化性纤维瘤伴有骨外表现。
见于15岁以下男孩,身材矮小,皮肤有咖啡色斑,类似于神经纤维瘤病I型,但局部无软组织肿块,常因骨折、肢体畸形被发现。
非骨化性纤维瘤多呈经典型非骨化性纤维瘤表现,少数病灶可呈非经典型表现,即表面骨壳破坏、不完整。
好发于长骨距离骺板3~4cm处,呈圆形、卵圆形或多囊性骨质破坏区,紧靠皮质下方生长,边缘锐利。
病灶多与长骨长轴一致,病灶内有时可见残留骨嵴。
骨皮质膨胀变薄,周围多有完整的薄层钙化高密度骨壳或硬化边,除非发生骨折,否则没有骨膜新生。
X线表现:皮质型:多位于一侧皮质内或皮质下,呈单房或多房的透光区,长轴多平行于骨干。
大小约4cm~7cm,最常可达20cm。
边缘有硬化,以髓腔侧明显。
皮质膨胀变薄或中断,无骨膜反映及软组织肿块。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简介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非骨化性纤维瘤在X线上的表现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 类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位于骨干部位,边界清楚,形态规则。
2. 骨质密度减低:骨破坏区内的骨质密度较正常骨质为低。
3. 轻度骨膨胀:破坏区周围的骨质呈轻度膨胀。
4. 无骨膜反应:破坏区周围无骨膜反应,与其他骨肿瘤相区别。
CT表现非骨化性纤维瘤在CT上的表现具有以下特点:1. 低密度病灶:病灶内骨组织呈低密度,与正常骨质相比密度差异明显。
2. 椭圆形或类圆形影像:病灶形态规则,边缘清晰。
3. 骨膨胀:病灶周围骨质可轻度膨胀。
4. 无软组织肿块:病灶内无明显软组织肿块。
MRI表现非骨化性纤维瘤在MRI上的表现有以下特征:1. 低信号:病灶呈低信号,与周围骨髓相比明显。
2. 具有强化:病灶周边可见轻度或中度强化。
3. 无软组织肿块:病灶内无明显软组织肿块。
4. 骨髓腔扩张:病灶周围的骨髓腔可有轻度扩张。
注意事项1. 非骨化性纤维瘤通常呈良性生长,对骨质破坏区域的测量可用于评估病变活动性和预后。
2. 如果病灶形态不规则、界限模糊,应考虑其他恶性骨肿瘤的可能性。
3. 需与其他骨囊肿进行鉴别,如骨囊肿常呈卵圆形,边界清晰。
4. 对于疑似非骨化性纤维瘤的病例,可以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X线、CT和MRI检查。
根据其特点,可以辅助医生明确诊断和评估病变活动性。
对于病灶形态不规则、界限模糊的情况,仍需进一步排除其他恶性骨肿瘤的可能性。
综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提高对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准确性诊断。
非骨化性纤维瘤

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 NOF)是一种少见的纤维组织肿瘤。 这种肿瘤过去曾被认为是瘤样病损,即干骺端纤维性骨皮质缺损。1942年Jaffe 和Lichtenstein认为它是一种真性肿瘤,三年后Hatcher认为它是干骺端纤维缺 损,并认为是一种瘤样病变。1958年Jaffe正式命名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目前多 认为是良性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 病因不明。 肉眼观察,肿瘤边界清晰、偏位性,质坚实或有韧性,切面呈黄色或暗棕色。 由含有类脂质的黄色和褐黄色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肿瘤组织中混有棕黄色 区域,局部骨皮质变薄、肿胀,与正常骨有明显界限,周围有硬化骨质或纤 维骨质包绕。邻近骨皮质完整,除非发生病理性骨折。如果肿瘤由多个病灶 组成,可成分叶状。一般无骨膜反应。显微镜下,组织学特征为梭形的纤维 母细胞性增生,呈漩涡状或席纹状排列,有少量胶原纤维和纤维母细胞。网 状纤维一般很丰富。间质内有时有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后者可见于梭形 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内。灶形分布的成团泡沫细胞非常突出,吞噬脂质和含铁 血黄素的组织细胞就是由纤维母细胞转变的泡沫细胞。1/3病例可见泡沫细胞。 但有些病例纤维组织和细胞多见,而泡沫细胞少见。快要退化的非骨化性纤 维瘤胶原束增厚,似成纤维瘤。第三种成分是多核巨细胞,一般有3~10个核, 少数细胞大而核更多,分散于组织中,稀疏分布,形体小,与巨细胞瘤的巨 细胞不同,在组织间还可见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瘤内无成骨活动,可与纤 维异常增殖症区别。边缘由肿瘤膨胀性扩展可产生反应性骨质硬化。组织学 图象与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致。这些特征表明,本瘤为纤维组织细胞性来 源的肿瘤。
2
患病率 本病无性别倾向,男稍多于女,,本病好发于8~20岁的青少年。股骨发病率高。
3 FCD的X线诊断 (1)发生部位:好发于股骨远端,其次为胫骨近端、股骨近端。本组病例大致与文献报道相同,好发于长骨干骺 端。 (2)病变形态: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长径均与长骨一致,病变长径约为3.0~7.0 cm,平均3.5 cm,边缘多清晰、 锐利并可见硬化缘。 (3)病变内部结构:残留的骨嵴使病变呈多房样改变,其内无钙化,全部病灶周围均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 4 FCD的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1)儿童干骺端结核:病变常位于干骺端松质骨内,可跨越骺板侵入骨骺,以骨质破坏为主,其内可见沙粒样死骨。 (2)骨样骨瘤:在干骺区皮质内,多见骨膜反应,病灶内常见点状高密度影,周围骨硬化较广泛,局部疼痛和明显 压痛。 (3)骨囊肿:发生于干骺端或骨端的中央,呈中心性膨胀性生长,可有硬化缘,骨皮质较薄,极易发生病理骨折。
[骨肌影像]“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骨肌影像]“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46d437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7.png)
[骨肌影像]“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纤维结构不良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
右小腿疼痛2个月。
图1A图1B图1C图1D影像学报告描述右胫骨正、侧位(图1A、图1B),右胫骨骨干偏外侧囊状低密度区及片状高密度区,病灶上部皮质变薄,有膨胀,下部与正常皮质形成V形切迹。
矢状位T1WI(图1C),病灶信号不均匀,上部呈近似等肌肉信号,下部呈混杂低信号。
冠状位脂肪抑制T2WI(图1D),病灶上部呈均匀高信号,下部信号不均匀增高,周围软组织呈弥漫性片状不均匀高信号。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均为:右胫骨骨干纤维结构不良。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又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分为单骨型和多骨型。
单骨型好发于长管状骨的股骨和胫骨,扁骨的颌骨和肋骨,颅面骨以下颌骨、颞骨和枕骨好发。
多骨型发病年龄较早,多于10岁前发病,常累及一侧肢体的多骨,以胫骨、股骨、髂骨多见。
累及四肢骨常致肢体增长或短缩畸形,患者跛行和轻度疼痛;累及肋骨及颌骨可出现无痛性肿块;累及颅面骨产生无痛性硬性隆起致骨性狮面;颅底病变可导致脑神经受压症状。
如果同时合并骨骼系统以外的内分泌紊乱,如皮肤色素沉着及性早熟等,则称为Albright 综合征。
大部分病变在青春期趋于稳定。
如生长加快、疼痛剧烈应警惕恶变的可能。
组织学上病变骨被纤维组织代替,纤维组织内有许多成纤维细胞构成的漩涡并夹杂着软骨、骨样组织和新生骨。
X线及CT表现:①磨玻璃样改变。
病变处正常骨纹消失,代之以均匀一致的磨砂玻璃样改变,病理上为网织骨,是本病特征性改变。
②囊状膨胀性骨破坏(图2A、图2B)。
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透亮区,呈单囊或多囊状,骨皮质变薄,边缘可有硬化,囊内、外常有散在条索状骨纹和斑点状致密影。
③丝瓜瓤样改变。
少见,表现为患骨膨胀增粗变形,皮质变薄甚至消失,内有粗大纵行走向的骨纹,颇似丝瓜瓤状。
④虫蚀样骨破坏。
类似溶骨性转移的骨破坏,边缘似虫蚀样。
非骨化性纤维瘤影像表现

4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为 主,辅以化 疗、放疗等
无浸润现象
01
02
03
04
肿瘤边界清晰, 边缘光滑
2020
肿瘤周围可见 软组织影
2022
4
骨化性纤维瘤
01
发病率:较非骨化性纤维瘤低
02
影像表现:可见钙化,密度较高
03
生长速度:较非骨化性纤维瘤慢
04
治疗方法: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骨巨细胞瘤
01
发病部位:主要发生在长骨, 尤其是股骨和胫骨
02
影像表现:边界清楚的溶骨 性破坏,可伴有骨膜增生
03
病理特征:肿瘤细胞具有多 核巨细胞特征,可分泌破骨 细胞活性因子
04
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是主要 治疗方法,部分病例需要辅 助放疗或化疗
骨肉瘤
1
发病年龄: 多见于青少
年
3
影像表现: 可见骨破坏、 软组织肿块、 骨膜增生等
2
发病部位: 多见于长骨, 如股骨、胫
演讲人
目录
01. 非骨化性纤维瘤概述 02.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检
查
03.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 现
04.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鉴别诊断
1
肿瘤类型
01
非骨化性纤维 瘤是一种常见
的良性肿瘤
02
03
04
主要发生在骨 骼和软组织中
肿瘤生长缓慢, 边界清晰
常见于四肢、 脊柱和颅骨
发病部位
长骨:如股骨、胫骨、腓骨等 短骨:如腕骨、掌骨、跖骨等 扁骨:如肩胛骨、肋骨、髂骨等 不规则骨:如椎骨、骶骨、尾骨等 颅骨:如额骨、顶骨、枕骨等 面部骨骼:如颧骨、下颌骨、鼻骨等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第一章介绍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它通常被发现在骨骼中的长骨和颅骨中。
影像学诊断在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确定治疗方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第二章影像学表现1. X线表现非骨化性纤维瘤在X线上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单个骨质病变,具有边界清晰、轮廓光滑的特点。
病灶内部通常呈较均匀的致密影或低密度影,骨质内可见骨小梁网格增加。
有时可见到斑点状或弧形骨质破坏。
需要注意的是,非骨化性纤维瘤与其他良性或恶性骨肿瘤在X线上的表现可能相似,因此还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进一步评估。
2. CT表现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非骨化性纤维瘤的骨骼和骨骼周围软组织的细节。
病灶可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
内部密度均匀,并可显示骨小梁网格增加和斑点状或弧形的骨质破坏。
CT扫描还可以评估邻近组织的侵犯情况,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3. MRI表现MRI影像对于非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和定位非常有价值。
非骨化性纤维瘤在MRI上呈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强度的肿块,在T1加权图像上呈现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现等信号。
病变边界清晰,并且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MRI还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范围和侵犯情况,对于术前评估和治疗计划制定非常有帮助。
4. PET-CT表现PET-CT是一种核医学与放射疗法相结合的影像学方法。
非骨化性纤维瘤在PET-CT上通常呈现为低代谢活性,表现为无或低FDG摄取。
这有助于与潜在的恶性病变进行区分。
第三章诊断要点通过以上影像学表现的分析,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得出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然而,有时候非骨化性纤维瘤与其他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相似,需要进一步进行组织学检查以确诊。
附件:1.本文附有X线、CT、MRI和PET-CT图像,并标明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征,以供参考。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平片影像特征及诊断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平片影像特征及诊断目的通过对非骨化性纤维瘤平片影像的分析,发现其影像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
资料与方法收集1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病例,全部作了平片检查,并术后病理确诊。
结果非骨化性纤维瘤常发于长管状骨干骺区、骨干区,分為皮质型、骨髓型。
本组病例中,2例发生在股骨,9例发生在胫骨或(和)腓骨。
骨皮质型8例,其影像特点为骨皮质内或紧邻骨皮质下的低密度透光区,呈单房或多房改变,病灶在骨内生长,病灶边缘有致密的硬化带,骨髓腔一侧更清楚。
骨髓质型3例,病变表现为骨髓腔内单房或者多房低密度透光区,呈中央性生长,边缘可见硬化线或硬化带,病灶大时,可见骨干向周围膨隆,相邻骨皮质变薄。
11例病例中,除1例不能定性、1例误诊之外,其余9例全部准确诊断。
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凭平片检查基本可以确诊,误诊或漏诊几率极小。
标签:平片长骨非骨化性纤维瘤【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16-01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目前认为是一种起源于成熟的骨髓结缔组织的非骨化性或者非成骨性病变,是一种极少见的良性骨肿瘤,据文献资料,其大约占骨肿瘤的1%。
本人收集了经手术后病理诊断为非骨化性纤维瘤11例,分析其平片影像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漏诊。
1 资料与方法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9—23岁,平均16.8岁,其中10—20岁9例,9岁及23岁各一例。
所有病例都做了平片检查(正位和侧位平片),术后病理诊断确诊。
6例病员因局部不适、轻微疼痛、隐痛或酸痛等症状就诊时发现,查体2例发现局部软组织隆起外,其余查体未发现明显异常体征。
5例因外伤后或其它原因检查,发现病灶,其中一例外伤后骨折就诊发现。
2 结果8例骨皮质型,其中胫骨6例(胫骨、腓骨同时发现病灶1例),股骨2例,X线平片影像特征为骨干或骨干骺部多房或者单房膨胀性、偏心性低密度透光区,边缘都有厚薄不一硬化带或粗细不一的硬化线。
探究X线平片及CT鉴别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价值

探究X线平片及CT鉴别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价值发表时间:2017-12-27T10:16:08.4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2期作者:李高峰[导读] 非骨化性纤维瘤[1]在目前临床中并非常见,属于良性肿瘤之一。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二部 163714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X线平片及CT鉴别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价值研究。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非骨化性纤维瘤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盲选方法将纳入的40例非骨化性纤维瘤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检查,给予研究组采用X线平片及CT检查;比较分析两组的检出率。
结果:两组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经过单一采用X线平片检查或者采用X线平片及CT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检出率80.00%(16/20)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检出率100.00%(20/20),P<0.05,差异显著,提示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X线平片及CT鉴别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可以有效提高检出率,可以得到早期对症治疗,从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鉴别诊断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非骨化性纤维瘤;X线平片;CT;鉴别诊断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value of X-ray plain film and CT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on ossifying fibroma. 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40 cases of non ossifying fibroma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6 were treated,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nd 40 cases of non ossifying fibroma in averag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blind method,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y X-ray check,give the study group using X-ray and CT;compare the detection rate of two group analysis. Results:two groups of non ossifying fibroma patients after a single X-ray examination or by X-ray and 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 rate of 80% in the control group(16/20)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of 100%(20/20),P<0.05,significant difference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linical tips.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X-ray and CT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on ossifying fibrom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can get early symptomatic treatment,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Key words] non ossifying fibroma;X-ray;CT;differential diagnosis非骨化性纤维瘤[1]在目前临床中并非常见,属于良性肿瘤之一。
非骨化性纤维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非骨化性纤维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非骨化性纤维瘤概述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是一种由纤维组织细胞所构成的良性肿瘤,具有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
此病多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多见于股骨、胫骨和腓骨,其中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最多,其次是上肢骨,肋骨和骨盆偶见。
本病病程较长,起病后一般无症状,病变较大时可能局部轻度疼痛或酸痛等,通常采用手术治疗,经治疗后,一般预后好。
英文名称:non-ossifying fibroma。
其它名称:干骺端纤维性骨缺损、纤维皮质骨缺损。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局部疼痛、酸痛、压痛、肿胀。
主要病因:病因不明,可能与外伤、遗传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X线检查、同位素扫描、CT检查、MRI检查、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本病可能会导致病理性骨折,因此,一旦确诊,需及早接受治疗。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发病特点三、非骨化性纤维瘤的病因病因总述:非骨化性纤维瘤病因不明,可能与外伤、遗传因素有关。
如曾受外伤,可能会导致组织细胞纤维瘤;有家族遗传史者患本病的风险较大。
基本病因:暂无资料。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非骨化性纤维瘤的症状症状总述:非骨化性纤维瘤病因不明,可能与外伤、遗传因素有关。
如曾受外伤,可能会导致组织细胞纤维瘤;有家族遗传史者患本病的风险较大。
典型症状:暂无资料。
伴随症状:暂无资料。
病情发展:暂无资料。
并发症:本病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导致病理性骨折。
五、非骨化性纤维瘤的检查预计检查:当患者出现局部轻度疼痛或酸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X线检查、同位素扫描、CT检查、MRI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NOF)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属于良性病变。
本文将详细介绍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过程,包括X线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
一、X线检查1.1 骨质破坏和骨皮质的改变在X线检查中,非骨化性纤维瘤通常呈现为骨质破坏区域,边界清晰且无界限性生长。
骨皮质通常呈边缘性膨胀性改变,可见到骨皮质增厚或骨质稀疏。
1.2 形态和大小非骨化性纤维瘤呈多形态表现,可为团块状、囊性或弥漫性改变,多呈卵圆形或长椭圆形。
大小范围可变,通常在2-5厘米之间。
二、CT扫描2.1 骨质改变和软组织影像学特征CT扫描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非骨化性纤维瘤的骨质破坏和骨皮质改变。
软组织肿块通常位于骨病变区域内,边缘清晰。
2.2 T1和T2信号特征在CT扫描中,非骨化性纤维瘤的T1信号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T2信号则呈现为低信号。
三、磁共振成像(MRI)3.1 骨质和软组织MRI能够更准确地显示非骨化性纤维瘤的骨质和软组织改变。
在T1加权像上,非骨化性纤维瘤的骨质呈现等或稍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骨质呈现低信号。
软组织肿块呈现等或稍高信号。
3.2 强化模式非骨化性纤维瘤通常在造影增强后呈轻度到中度强化,强化模式与炎症或肿瘤性病变不同。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良性病变:指不具有癌症特征和恶性程度的病变。
2、非骨化性纤维瘤:一种常见的骨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属于良性病变。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诊断

之后进行,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去除外固定支架,检查局部无压痛及酸胀感,负重行走无骨折部不适症状,可拔出固定针。
对于延迟愈合者,在针孔无感染情况下,可带支架到骨愈合。
3.5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以下优点 ①总治疗时间明显缩短,肢体康复过程与治疗过程同时进行。
②为复杂骨折伴有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办法。
③避免了患者二次手术去除内固定的痛苦。
④避免了肢体废用产生的“骨与关节固定综合征”。
参考文献[1] 辛景义,鲁 杰,魏万福.混合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6,25(9):586[2] 于仲嘉,刘兴汉,张志占.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的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1996,15(4):211[3] 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7-384[4] 李起鸿.骨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1996,15(10):630(2008-01-16 收稿)(周济桂 编辑)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诊断谢 敏(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无锡 214002) [关键词] 非骨化纤维瘤 X线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0.2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6633(2008)03-371-02 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原发性良性骨肿瘤。
本病常见于青少年,病变好发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胫骨最为常见。
本病病程较长,症状轻微,因易与相似病变混淆,临床鉴别较为困难。
本文收集近5年来在本院诊治的12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X线检查、CT 检查、MR I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16~68岁,平均38.1岁。
临床表现中10例病变部位有不同程度疼痛,均为间歇性,3例病变部位有压痛,均无红肿及运动障碍。
非骨化纤维瘤、骨化性纤维瘤、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等良性纤维源性骨肿瘤病因部位、发病年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非骨化纤维瘤、骨化性纤维瘤、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等良性纤维源性骨肿瘤病因、发病年龄、部位、病理表现及影像学表现骨良性纤维病变是一组正常骨组织被纤维组织和或其衍生的矿化物取代病变,称为骨纤。
非骨化性纤维瘤(NOF)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来自成熟骨髓结缔组织良性肿瘤,是由儿童干骺端骨皮质纤维缺损形成,可逐渐消失,也可发展增大形成非骨化性纤维瘤。
发病年龄在8—20岁之间,发病部位可分两种,一种发生在干骺端和骨干,病变均偏一侧,或完全在皮质内向髓侧轻度膨胀,或贴近皮质向髓内生长。
病理表现1)肉眼观察:见病灶大小不一,多呈圆形,切面程暗棕色或灰色,可见多个纤细残余骨小梁或骨嵴,一般无骨膜反应。
肿瘤边缘有薄层硬化带,由多个病灶融合,可呈分叶状。
2)镜下观察:梭形纤维细胞呈旋涡状或轮辐状排列,其内有灶状分布泡沫细胞和多核细胞,有时可见泡沫细胞吞噬脂质和含铁血黄素。
肿瘤内无成骨成分,但肿瘤边缘的骨组织有反应性骨增生,为此瘤的特点。
影像学表现X线皮质型或偏心型:发生于长骨干骺端及骨干,位于皮质内或贴近皮质的圆形或椭圆形囊状破坏腔,轻度膨胀。
破坏腔长轴与骨干平行,局部皮质轻度变薄或不薄,但完整,破坏腔边缘有轻度硬化环围绕,呈轻度波浪状或花瓣状,腔内有少量分隔,纤细而致密。
髓质型或中央型:发生于长骨骨端及非长骨,病灶均位于髓腔,常侵占患骨的整个横径,呈单房或多房状骨破坏腔,破坏腔长轴与骨干平行,密度均匀一致,边缘有硬化,皮质变薄,其内可有骨间隔,纤细而致密,破坏腔可达关节面,但无向关节面膨胀凸现象。
2)CT皮质型或偏心型:偏心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可分隔,内无死骨、钙化、髓腔狭窄,肿瘤髓腔侧见半弧形硬化,肿瘤侧骨皮质变薄。
髓质型或中央型:不规则的膨胀性生长的低密度区,占据大部分髓腔,周围见明显的薄壁或厚壁硬化缘,皮质变薄的部分可断裂。
3)MRI。
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T2WI信号增高不明显,或呈不均匀增高,病灶<2cm时信号均匀,但>2.5 cm时变得不均匀,其中高信号区代表泡沫细胞和多核巨细胞部分,病变与骨髓腔之间有低信号带,代表骨硬化带。
值得收藏!良性纤维性肿瘤影像表现大全,鉴别不用愁!

值得收藏!良性纤维性肿瘤影像表现大全,鉴别不用愁!1常见良性纤维性肿瘤纤维组织肿瘤•定义:起源于纤维组织的肿瘤称纤维组织肿瘤。
主要由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fibroblastic/myofibroblastic tumours)及富含血管的胶原间质成分组成。
•好发部位:主要发生于肌肉、腱膜、筋膜而富于胶原纤维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也可发生于小肠系膜, 结肠系膜、胃结肠韧带、大网膜及后腹膜等全身各个部位均可发病。
•临床表现:多数以局部肿块或局部压迫产生症状就诊;少数患者有局部疼痛、皮温增高等。
分类:按良恶性分类(2013WHO 组织学分类)。
根据独特临床和组织学可分为:反应增生性病变,以结节性筋膜炎、增生性筋膜炎、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代表;肿瘤性病变,良性纤维瘤、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瘤病及纤维肉瘤代表。
组织学分类良性1.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2.增生性筋膜炎(proliferative fasciitis)3.增生性肌炎(proliferative myositis)4.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5.纤维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desmoplastic fibroblastoma)6.指(趾)纤维骨性假瘤(fibro-osseous pseudotumour of digits)7.缺血性筋膜炎(ischaemic fasciitis)8.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9.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ibrous hamartoma of infancy)10.颈纤维瘤病(fibromatosis colli)11.幼年性透明性纤维瘤病(juvenile hyaline fibromatosis)12.包涵体纤维瘤病(inclusion body fibromatosis)13.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endon sheath)14.乳腺型肌纤维母细胞瘤(mammary-type myo fibroblastoma15.钙化性腱膜纤维瘤(calcifying aponeurotic fibroma)16.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 fibroblastoma)17.细胞性血管纤维瘤(cellular angiofibroma)18.项型纤维瘤(nuchal-type fibroma)19.Gardner 纤维瘤(Gardner fibroma)20.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ur)中间性(局部侵袭性)1.掌/跖纤维瘤病(palmar/plantar fibromatoses)2.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es)3.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ur)4.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ur,malignant)5.脂肪纤维瘤病(lipofibromatosis)6.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giant cell fibroblastoma)7.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8.纤维肉瘤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9.色素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0.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nammatory myofiboblastic tumour)11.低级别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ow grade myofibroblastic sarcoma)13.粘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 sarcoma)13.非典型性粘液样炎性纤维母细胞肿瘤(atipical 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 tumor)恶性1.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2.成人型纤维肉瘤(adult fibrosarcoma)3.粘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4.低级别纤维粘液样肉瘤(low 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5.透明性梭形细胞肿瘤(hyalinizing spindle cell tumour)6.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滑动查看更多2影像学检查X 线平片:可显示肿瘤所致局部软组织肿胀,瘤内钙化、骨化及其邻近骨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1.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为局限性骨皮质骨化障碍,见于生长期儿童的长骨干骺端,呈碟状、 囊状或斑片状骨皮质凹陷或缺损,病变常多发对称,多于2~4年内消失。
2.骨囊肿 多发生长窄管状骨中央,呈梭形对称膨胀生长,病灶内为液性密度。
3.骨巨细胞瘤
多发生在20岁以上,多位于骨端,多高度膨胀,呈皂泡状,生长迅 速者呈一致性溶骨破坏。
非骨化性纤维瘤Leabharlann 2015.07.15早会诊
定义
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是一种由纤 维组织细胞所构成的良性肿瘤,具有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的组织学特征,其中还含有不同数目的多核巨细胞、泡沫 细胞和含铁血黄素。
本病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有同样组织学结构的病变,一般 将病灶较小,无明显症状,仅局限于皮质内的,称为纤维 性骨皮质缺损。 病灶大、有症状、病变膨胀并有骨髓腔侵犯者,则称为非 骨化性纤维瘤。
临床表现
非骨化性纤维瘤多发生于儿童和青春期,患者中70%发生 于十几岁儿童中,男稍多于女。 多见于长管骨距骺板3~4cm的干骺端,并随年龄增长而 移向骨干,多见于股骨、胫骨和腓骨,其中股骨下端和胫 骨上端最多。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病灶X线典型表现为位于干骺端 -骨干区域,圆形或椭圆形骨缺损,呈偏心 性生长,单房或多房状的囊性透亮区,其中可见不规则的骨性间隔,髓腔侧可有 薄厚不均的硬化缘,皮质侧可向外膨胀变薄,变薄的骨皮质可部分中断,无骨膜 增生及软组织肿块影。
1007739547 1007745424
1008433250 1008433280
4.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范围较广泛,起于干骺端者多同时累及骨干,为磨玻璃样囊状骨质 破坏区,病灶内有斑点状致密影,无厚层的硬化缘。
5.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肿瘤多起自髓腔,偏心性骨破坏,膨胀性、囊状,囊腔较大,囊壁 粗厚,且硬化明显,其中常见粗细不等的骨间隔及较明显的膨胀性生长。
治疗和预后
本病为良性肿瘤,如病灶小,可给予随诊观察,有的可自 愈。如病灶大或逐渐增大,病灶超过患骨横径的1/2时, 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或持续性疼痛,则需行手术刮除病灶。 一般很少复发。
病灶长轴多平行于骨干,由干骺端向骨干发展,最长可侵及长骨的2/3
2.CT表现
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反应性骨质增生及骨皮质受压变薄和 压迹,一般病灶内密度低于肌肉组织、高于液体,特别是透亮区中缺乏钙化有助 于鉴别诊断
3.MR表现
多数病灶于T1WI、T2WI均呈低信号,反映了内部成熟的纤维组织及含铁血 黄素的沉积,周边的低信号为骨硬化。如细胞成分多,则T2WI为高信号。增强 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硬化边未见强化,病灶周围骨髓及软组织信号未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