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曼古埃尔阅读史一书有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曼古埃尔阅读史一书有感

曼古埃尔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作家、翻译家,其代表作有《天堂之门》等。《阅读史》一书,是他在考察西方国家文明演变历史的基础上写就的一本著作,对西方阅读的起源、对阅读的研究等做了充分的综述,是一本拓展视野的书。虽然我已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但在读了此书之后才发现,自己对阅读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

“阅读是为了活着。”这是福楼拜在《致尚特皮小姐》中的一句话。当我们深入了解阅读的产生、阅读发展的历史之后,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的。

一、一个伟大的发明

在人类历史的整个长河中,人类社会一直都在设法克服地理的阻隔、死亡的大限、遗忘的侵蚀。人类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史前文明的许多遗迹都留下了这些努力的痕迹,但看上去并不乐观。一直到了公元前4世纪,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一个看上去小小的发明,却让人类千万年来不懈努力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这个发明就是文字。

我们至今无法确切地知道当时的人们是出于种种商业的理由,来记载属于某个家庭或正在运往某地的牛只的数目,还是出于其他方面的需求。但就在公元前4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当地的居民发展了一种永远改变了人类沟通本质的艺术——文字,以及书写的艺术。

人们非常聪明,找到了一种记载这些文字的载体——泥板。将泥巴制成薄板,趁着潮湿的时候在上面进行书写,等到泥巴晾干了,文字也就保留下来了。我们将这样的泥巴薄板称之为刻写板。

刻写板的最初发明者可能已经了解到这些泥片的优势胜于头

脑记忆,第一,可储存在刻写板上的资讯,其数量无穷尽;第二,刻写板不需要记忆持有人亲自在场来将记忆内容说出。这真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一下子突破了地理的阻隔,让人们不再担心遗忘,也不再担心有智慧的人死亡之后将其知识和智慧带走。

曼古埃尔说:“单凭注视这些刻写板,我们就可以从我们的时代的肇端将记忆延长,在那位思想家停止思考之后许久仍能保存其思想,并让我们自己参与一种创造活动;只要这些刻绘的意象为人所看见、辨识、阅读,这种创造活动就不会终止。”

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系列的副产品:

——记载文字和书写文字的书籍诞生了。

——“作者”这个群体开始出现了。他们是讯息的制造者、符号的创造者。

——阅读这一活动同时产生了,并创造了“读者”。

——“学校”也随之诞生了。“作者”创造的符号和讯息需要一个“法术家”来破解它们,辨认出它们的意义,赋予它们声音。这就是学校教师的职责。而最初的学生,就是“抄写员”,在理解了这些符号的意义的前提下,将其在刻写板上抄写出来,让文字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

二、书籍的演变历程

如上所述,书籍的史前史就是从苏美尔人开始的。那个时候的“书籍”,其实就是一块块的泥板。教师教学生学习的时候,先在泥板的一面写上字,让学生在另一面模仿着写。当然,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和作品,也是通过这样的泥板保存下来的。

刻写板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所占的空间比较大,需要很大的场地和空间来保存这些“书籍”,需要移动的时候更加不方便。人们又发明在莎草纸、羊皮纸上写字,将“书籍”做成卷轴的方式,需要的时候摊开来看,不需要的时候就卷起来,这一发明大大节省了书籍存放的空间。莎草纸的发明,也是书籍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以至于当时埃及的托勒密国王希望将莎草纸的制造方法列为国家

机密,以利于自己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一份公元前258年至257年的单据显示,财务部长阿波罗尼乌斯的办公室在33天收下了434卷的莎草纸。这显示了当时人们在经济领域,已经非常重视来往函件、票据等的使用和保存。对书写文字的熟悉无疑让亚历山大的公民习惯于阅读活动。

从公元4世纪到800年后纸出现于意大利时为止,羊皮纸一直是欧洲普收喜好的书籍材料。到了公元400年,古典的卷轴几乎被扬弃,大部分书籍都以集合页片于一个长方形的开本制成。折叠一次,变成对开的纸页;两次折叠,四开本;再一次折叠,八开纸。到了16世纪,折叠纸片的格式已变成正式。1527年法国弗朗索瓦

一世颁布法令,规定了他的王国内的标准纸张尺寸,任何违反此规定者皆要身陷囹圄。

即使到了十*五世纪,书仍然是以手抄的方式来传递和保存的。一本书常常只能由一个人来拥有。书本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单单拥有书本这一回事便有社会地位及拥有某种知识财富之意蕴。在他人的眼中,书本在场与否便等同于智性力量的具备与否。

十*五世纪的中期,在德国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美因兹主教管辖的区域内有一位名叫古登堡的年轻雕刻师兼宝石切割师,1450年与1455年之间,成功设计出了活字印刷机以及一种油墨,并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本由铅字制成的书——《圣经》,每页42行。突然间,自从文字和书写发明以来第一次,迅速而大量地生产阅读材料成为可能。

这也是历史上第一遭,数百个读者可以拥有相同的一本书,而且不同地域的人们所读的是一样的书。这些书比手抄书——特别是经过特别装饰的手抄书——便宜,而且如果遗失或者损坏,可以再购买一本来替代,书籍的功能从知识财富的象征开始向基本的研究工具转化。

此后的书籍变化,已经越来越靠近我们今天所读的书籍的样貌了。

三、阅读的运作机制

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复杂性比起思考本身绝对不逊色。

阅读活动从眼睛开始。西塞罗认为:“我们的感官最敏锐的部位是视觉。”他说,用眼睛看文章会比用耳朵听更能记住其内容。

但阅读绝不仅仅是视觉和认知的事情。阅读的过程至少需要两个阶段:“看到”文字,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考量”它。从我们看到一个字母、一段文字开始,到我们理解其含义,这中间有视觉,更涉及到推论、判断、记忆、认知、知识、经验、练习等多种过程,而且这些过程都是在瞬间同步进行的。执行阅读动作的要素让阅读增添了惊人的复杂性,若要成功执行,则非有上百种不同技巧的配合不可。

我们用眼睛扫描书页的主要动作也不是一个连续、系统的过程。一个世纪以前,法国的眼科

医生埃米尔·雅瓦尔就发现,我们的眼睛实际上是在书页上四处跳动。这种跳跃或称飞快跳阅,每秒发生3到4次,只有在运动之间的短暂停歇时刻,才是我们真正在“阅读”的时候。

可是,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这种跳阅,而是一种阅读的连续性呢?这是一个科学家迄今尚未能够解答的问题。

由此看来,阅读不是一种捕获文本的自动过程,而是一种令人眼花缭乱、迷宫般、平常,但又是具有个人色彩的重新构建过程。为了从书本上提取信息,我们首先必须用一种跳跃式的、不规则的方法来获得书本上提供的文字或者图像符号;接着,透过头脑中的一连串接续的神经细胞来重建符号的符码;然后,将文本与某种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