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1_3节_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
第一章 比较优势理论
(二)基本主张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 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 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 “比较劣势”的产品。
三、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渊源
(一)相同点——主张自由贸易
(二)不同点
绝对优势——假设两个国家在两种产
品的生产上存在着绝对差别。
工人工资提高
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 少
别国报复,工业品出口减少
损
害 了
要
资求
产
阶自
级 的
由
利
益
贸
易
谷物法
谷物法是一道于1815年至1846年强制实施的进 口关税,藉以“保护”英国农夫及地主免受来自从 生产成本较低廉的外国所进口的谷物的竞争。它 规定了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 可进口。其目的是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
第一章
比较优势理论
第一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起源
一、绝对优势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
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生产自己擅长生产 的东西,然后用来交换别国所擅长生产的 东西,比各国各自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东西更为有利。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
局限性:前提条苛刻,不具有一般性。当一个国家 在所有部门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是否还可以 开展互惠的贸易?
即不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国家之间就不能开展贸易 吗?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基本主张
李嘉图(David Ricardo),1817 (一)历史背景
小
谷麦
物
价 格
法上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介绍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介绍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
根据这一理论,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是由于不同国家在一些商品或服务的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亚当·斯密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有优势,它也应该专门生产那些它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在19世纪提出的。
按照这一理论,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是由于不同国家在一些商品或服务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
相对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更低,因此可以以更低的价格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那些它在相对成本上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或服务,从而获取最大的利益。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基础假设。
绝对优势理论假设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或服务上都有优势,而比较优势理论假设不同国家在一些商品或服务上具有相对成本优势。
同时,绝对优势理论强调的是单个国家的生产优势,而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的是国家之间的相对成本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它解释了为什么国家会选择专门从事特定领域的生产,并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或服务。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专业化和贸易使得不同国家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然而,绝对优势理论的应用相对较少。
由于它假设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或服务上都有优势,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现实中,国家之间的优势是相对的,基于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此外,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并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例如,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措施、政府政策和市场结构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贸易模式的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全面理解国际贸易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提供了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两种重要的理论框架。
虽然绝对优势理论的应用较少,但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而应集中力量生产哪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 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 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即“两优之中选最优,两劣之中选次劣”
可编辑ppt
5分工前 葡萄牙源自英国布(1单位) 酒(1单位) 100人/年 120人/年 90人/年 80人/年
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一个
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 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 具有绝对优势 。
❖ 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可利用适宜于生产某些
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 进行交换,这样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15
可编辑ppt
16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 产业间贸易是指各国以不同的产业部门所生
产的产品进行交换,如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 的交换。 ❖ 产业内贸易是指各国彼此交换同一产业部门 所生产的产品,即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同时 进口和出口同类产品,如美国和日本之间相互 输出汽车。
可编辑ppt
17
❖ 产业内贸易特点
❖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绝对优势部 门,那么这个国家能否参加与 其它国家进行贸易?
❖ 如果能参加贸易,该国能否从 贸易中获利?利从何来?
可编辑ppt
4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理论产生背景
❖相对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
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比较优势相对低于 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 势。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这两个概念都与贸易中的专业化和分工有关,但是其侧重点和理论基础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定义。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在其经典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
按照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那么该国应该专门从事该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换句话说,即便另一个国家在其他产品上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该国也应该专注于自身的绝对优势产品。
与此不同,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在其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及税收原理》中提出的。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中都具有绝对劣势,仍然可以通过专注于其最低机会成本产出的产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为了使国际贸易发生,不同国家应专门从事各自比较优势的产品生产,并通过贸易交换来共同获得收益。
另一个区别是这两个理论的理论基础不同。
绝对优势理论是基于成本差异来解释贸易,即一个国家之所以在特定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是因为这个国家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
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基于机会成本来解释贸易,即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某个产品上的机会成本更低,才会拥有比较优势。
此外,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在贸易政策上有所不同。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国家应该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即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
因为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个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那么进口该产品将会导致本国产业的挤压。
相反,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应该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即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便各国可以根据其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和分工,从贸易中获得收益。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还在其他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贸易是双方都受益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更强调贸易的互利性。
其次,绝对优势理论更关注的是国家之间的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更注重产业内的分工和专业化。
【免费,国际金融与贸易】第一章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学时:41.教学内容: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第二节比较优势的来源第三节国际贸易“新”理论第四节保护贸易理论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自由贸易的三阶段理论,即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理解和掌握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凯恩斯主义保护贸易学说的基本内容。
3.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内容涉及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同时也是本章的难点。
4.思考题:1.简述绝对成本理论。
2.简述比较成本理论。
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4.“里昂惕夫反论”是指什么?怎样解释?5.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如何发展的?6.说明产业内贸易理论。
7.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凯恩斯主义保护贸易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9.对外贸易乘数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实施条件有哪些?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三方面的问题:为什么开展交换——贸易原因;如何交换——贸易结构;交换结果——贸易利益。
以下主要探讨第一方面: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这一理论体系按其发展过程及深度分为三个理论:绝对优势说、比较优势说、要素禀赋说。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1723~1790):被公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创始人。
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严复最早译为《原富》)一书蜚声于世。
1723年生于苏格兰的柯科迪,出生几个月后丧父。
1737年(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
1740年转赴牛津大学学习。
1746年回故乡。
1748~1750年冬在爱丁堡公开讲学,内容有修辞学、历史和经济学。
国际贸易主要理论有哪些2024
引言: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国际贸易的研究中,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
这些理论旨在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模式和效果。
本文将讨论国际贸易的几个主要理论,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
概述:国际贸易主要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国际产品周期理论、Heckscher-Ohlin模型和新贸易理论。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并帮助我们理解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福利的影响。
正文内容: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他认为国际贸易取决于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相对的成本优势。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较低的成本,那么它应该专注于生产该商品并进行贸易。
这样,两个国家可以通过贸易实现互利互惠。
小点1:比较优势的概念和原理小点2: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小点3: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和扩展2.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国际贸易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特定商品的生产效率差异。
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商品上都比其他国家更高效,那么它将在所有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并可以通过贸易实现收益。
小点1:绝对优势概念和原理小点2:绝对优势理论的实证研究小点3:绝对优势理论的限制和争议3. 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国际产品周期理论是由雷蒙德·费恩斯提出的,他认为国际贸易受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一种新产品在投放市场时,来自本国的需求会迅速增长,这将导致本国的出口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国家也会开始生产该产品,并且本国的出口将逐渐减少。
小点1:国际产品周期理论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小点2: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国际贸易模式小点3:国际产品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4. Heckscher-Ohlin模型Heckscher-Ohlin模型是由埃利·海克斯彻和贝塞尔·奥林提出的,他们认为国际贸易取决于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400
3.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两国实行自由贸易,美国以120吨小麦 (100天劳动)交换英国200匹布(100天劳动),双方均获利。
表2-6 贸易前后两国的消费情况
美国 分工前 小麦 布匹 120吨 100匹 分工后 120吨 200匹 分工前 120吨 100匹
英国 分工后 120吨 200匹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分工后英国和美国都比分工前多得100匹布。 2.国际分工给世界(假定只有美国和英国)带来的总利益是增加了 200匹布。 3.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通过国际贸易由两国均分(每国100匹布) 。
• •
葡萄酒(单位) (80+90)/80=2.125
(100+120)/100=2.2
分工后,英国专门生产呢绒,共生产了2.2单位;葡萄牙专门生产酒,共生产了2.125单位。 产品总量比分工前增加了,呢绒增加了0.2单位,酒增加了0.125单位。 最后,李嘉图指出,国际贸易可以使分工导致的产量的增加转变为各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当 然这还取决于交易条件。按照李嘉图的假定,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为1:1。
国际贸易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比较优势的度量指标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四、绝对成本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五、绝对成本理论的基本模型 六、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古典贸易理论
亚当•斯密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绝对优势论 ?
背景
当时的重商主义理论和政策严重阻碍了英国工业资产阶 级向海外的发展。
重商主义定义 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 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增长。
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一系列理论来解释贸易的原因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国际贸易理论,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向导国家选择产业和产品的理论。
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8世纪末提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应当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其相对优势所在的产品,而依赖其他国家进口其相对劣势的产品。
这样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各国资源的特点,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例如,中国拥有廉价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能力,因此在制造业方面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中国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扩大制造业的出口,从而获得更多的贸易收入。
二、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
根据这一理论,国家应当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其在所有产品中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从其他国家进口其无法进行有效生产的产品。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专业化生产和合理分工,国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例如,中东地区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可以通过出口石油来获取大量外汇收入。
这样的专业化生产可以使这些国家在全球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三、相对成本理论相对成本理论是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的。
相对成本理论认为,国家应该根据自身生产某种商品相对于生产其他商品的机会成本来选择专业化方向,以此来实现贸易的最大效益。
例如,假设国家A和国家B都可以生产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但是国家A的机会成本更低。
根据相对成本理论,国家A应该专业化生产农产品,国家B则应该专业化生产工业产品,两国通过贸易可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四、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贸易理论。
该理论提出,在全球贸易中,各国之间存在着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的效应,因此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结构不仅仅由比较优势所决定。
国际贸易第1-3节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
Chapter 4
第二节
1.
绝对利益论
亚当·斯密在批判重商主义财 富观的基本上,提出劳动生产 率上的差异导致各国在生产同 一产品时存在成本差异,构成 国际贸易开展的原因。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绝对利益论(又称: 绝对成本论、绝对优势论)。
2004版
一、绝对成本优势
1.
Chapter 4
是指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某 一国家能以比其竞争者低的成本提 供某种商品。换句话说,当一国生 产某种商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其竞争 者时,该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2. 一国优势的获得主要来自两方面: 先天获得的优势和后天习得的优势。 前者包括各种自然条件;后者包括 经验和技能。 2004版
2004版
Chapter 4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有利地位, 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 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
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相比较最有利(有利程度
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
第二节
绝对利益论
Chapter 4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2004版
亚当·斯密(1723-1790)是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 杰出代表人物。生于苏格兰, 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 1751年到1764年担任格拉斯哥 大学伦理学教授。1776年出版 的《国富论》确立了他在经济 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斯密创建 了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学说, 奠定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 基础,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反 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实 行自由放任政策。
Chapter 4
比较优势决定国际贸易的理论
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劳 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
在论证过程中作出了价值规律在国际交换中不适用 的错误结论。
比较优势理论证明了经济落后的国家从对外贸易中 能获得暂时的比较利益,一个国家能否以这种比较利 益的获得作为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没有作出说明。
第三节 国际 贸易条件形成 的分析
约翰·穆勒的“国际需求 方程式”
二. 贸易影响 与贸易所得
小麦
P1=1
中国
50
P0=1/2 PPC CIC0
CIC1
C1
30
25
进口
E
C0 ( S0) S1
50 70
100
出口
小麦
100 S1 PPC
美国
出口
E 70
进口 65
C1
CIC1 CIC0
大米
C0( S0)
P0=1.25 P1=1 PPC
28 30
80 100
大米
(三)评价
3. 对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分析
出口 劳动 中 密集 国 型产 劳品
劳力需 求增加
资本需 求增加
需求强 需求弱
劳力 价格 上升
劳
动
动
力 进口 丰 资本 裕 密集
型产 品
劳力需 求减少
需求弱
资本需 需求强 求减少
资本 价格 下降
力 价 格 均 等 化
Hale Waihona Puke 劳力需求增加 美国资本丰裕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需求强 资本需求减少 需求弱 资本价格上升
资本需求增加 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需求弱 劳力需求减少 需求强 劳力价格下降 资本价格均等化
4.要素价格 均等化定理
在H-O的理论框架下,国际贸易将使贸易参 加国之间的相对和绝对生产要素价格实现均 等。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在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不可或缺,下面将结合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对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流通。
国际贸易的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资本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的生产技术都不如其他国家,只要它在某种产品上的生产技术相对较好,它就应当专门生产该种产品,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他产品。
这样,各国都有所专长,相互贸易,可以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一国能以较少的劳动时间生产一种产品,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益处在于各国分工合作,以提高生产效率。
3.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国际贸易理论不能仅是建立在绝对优势理论上。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两国某一产品的比较成本差异仍可能使双方都从参与贸易中获得利益。
4.资本理论资本理论是指不同国家在使用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上存在着的差异。
例如,发达国家劳动力比较密集,而发展中国家资本比较密集。
资本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资本的跨国流动,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或调整贸易收支而实施的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两种。
1.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是指一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进口禁止、出口补贴等。
保护主义政策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但是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分工难以实现。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知识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知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成为国家之间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际贸易的规律性和原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当代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理查德·李嘉图于19世纪初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本,应当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贸易。
比如,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要的成本较低,那么这个国家就具有比较优势,可以通过贸易获得更高的利益。
二、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于18世纪提出的,它与比较优势理论有所不同。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中,如果它的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就具有绝对优势,应当专注于生产该商品并通过贸易赢得更多的利润。
三、新兴贸易理论除了传统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理论外,近年来涌现出一些新的贸易理论,它们更加细致和复杂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现象。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新兴贸易理论中的“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新贸易理论强调贸易的产业内部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它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产品差异、技术差异和规模差异都会影响贸易的方式和效果。
因此,国家应当根据自身的产业结构和特点选择适合的贸易策略。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则强调地理位置和空间布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它认为地理位置和区域特色会影响不同国家之间贸易的方式和效果,因此国家应当通过合理的区位选择来提高贸易效益。
四、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领域的两种不同的政策取向。
自由贸易主张取消贸易壁垒和限制,鼓励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开放性,以提高贸易效率和经济增长。
保护主义则主张限制国际贸易,通过关税、配额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以防止外国产品的竞争。
在当代,国家之间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贸易形势,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辩论依然存在。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优秀PPT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
➢ 要素禀赋理论与当代发达国家间贸易 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 ➢ 要素禀赋理论与当地跨国公司的产业 内贸易大发展显示不相符。 ➢ 要素禀赋理论把各国的相对优势看作 是一成不变的,而实际上技术革新、技 术进步可以改变要素成本和比例,从而 改变比较成本。
11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
❖ 比较利益说认为世界各国为获得贸易的比较利益,
都会自觉地实行自由贸易,但从世界贸易的历史直
至今天的现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
从未实行过真正的自由贸易,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
实行保护贸易。
7
8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
❖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不同是指世
界各国在拥有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 方面非常不一致。 ❖ 要素密集和要素比例
1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一个
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 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 具有绝对优势 。
❖ 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可利用适宜于生产某些
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 进行交换,这样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产业间非同类产品的交换。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 内的产品,在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类型多样化,既有资本密集型 产品,也有劳动密集型产品,既有高新技术产品, 也有标准化产品。
➢ 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 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上需要相似或相似 的生产要素投入。
❖ 如果能参加贸易,该国能否从 贸易中获利?利从何来?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比较优势理论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
·了解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发展; ·了解比较优势理论的历史。
(二)技能目标
·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国际贸易现象做出解释。
第一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起源
一、绝对优势理论 (一)历史背景
(二)存在比较优势陷阱
1.理论完美 2.现实差距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的发展
一、从外生贸易理论到内生贸易理论
• 传统外生贸易理论 • 内生贸易理论 • D-S模型
二、贸易理论的最新进展
• 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观点: 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观点:
1.折中专业化经济 2.节省交易费用
• 罗格斯曼和麦吉人力资源理论: 罗格斯曼和麦吉人力资源理论:
合计 2.5单位 2.125单位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
• 比较优势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如今是指导贸易实践的基 本原则。 • 案例分析: 美国大学案例、外科大夫案例何高层管理者案例。
三、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
(一)假设过于严格苛刻,分析方法过于简单 假设过于严格苛刻,
1.与经济现实比较,假设过于苛刻 2.分析方法静态
1.理论背景 2.政治背景
(二)主要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和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家庭分工和行业分工的更高阶段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自然优势”和“获得性 优势”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起源
(一)历史背景
大卫.李嘉图时代,工业革命时代对《谷物法》的废 存的争论和对货币信用制度的争论上。
1.具有相对同质人力资本的因素 2.具有异质人力资本的因素
第二章_国际贸易理论
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可节省与 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时间
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2)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 品
(3)分工的基础是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
绝对优势的来源: 自然禀赋优势:一国在地理、环境、
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 优势,这是天赋的优势
(8)该理论主要从供给方面分析,没 有分析来自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结构 的影响。
(9)把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间收入 的差别归结为要素禀赋的差异,掩盖 了资本对利润和超额利润的追求对国 际贸易的推动作用和国际贸易中富国 对穷国剥削的事实。
四、里昂惕夫之谜 Leontief Paradox
1、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检验——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
5、简评
意义 : 建立了贸易基础 阐明了贸易原因 分析了贸易互利
历史局限性: 忽略动态分析 掩盖分工实质 未能解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问题
萨谬尔森在他的风靡全球的《经济 学》一书中,称它为“国际贸易不 可动摇的基础”。
“如果理论能够参加选美比赛的话, 那么比较优势理论一定能够夺得桂 冠。”——萨谬尔森
赋税原理》,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
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
时代: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 义不断上升的时代。在英国工业资产阶 级争取自由贸易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
比较成本说背景图示
损
谷 物 法
小 麦 价 格 上 涨
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 少,羊毛价格上涨
工人工资提高
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 少
亚当·斯密(1723—1790) 资产阶级 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 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倡导自由贸易的 带头人。
国际贸易理论解析
国际贸易理论解析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跨国交流与交易。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国际贸易领域中,涌现了一系列的理论来解析和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规律以及效应。
本文将对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增进对国际贸易的理解。
1.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是绝对优势理论的奠基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特别擅长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特别擅长的产品。
这样,各国可以利用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总体效益。
以中国和巴西为例,中国擅长生产电子产品,而巴西擅长生产石油。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中国可以专注于电子产品的生产,将多余的电子产品出口到巴西,同时从巴西进口石油,从而实现双方互利互惠。
2.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里卡多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该国仍然应该专注于那些它在生产上拥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这样,各国可以通过贸易的分工进一步提高效率。
以太阳能产业为例,中国和德国均有能力生产太阳能电池板。
然而,由于德国的技术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德国在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上拥有相对优势。
因此,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可以从德国进口太阳能电池板,而德国可以从中国进口其他产品,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 关税和贸易理论关税和贸易理论主要涉及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问题。
该理论认为,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会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以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摩擦为例,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使得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上变得更加昂贵。
这种贸易壁垒阻碍了贸易的自由流动,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福利。
因此,减少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议题之一。
4. 战略贸易理论战略贸易理论主要关注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行为。
该理论认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会采取各种策略来获取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公司通过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以及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和全球产业链的布局等战略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解析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的区别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解析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的区别国际贸易理论习题解析: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的区别在国际贸易领域中,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是经济学家用来解释国际贸易中各国的专业化程度以及相互依赖的原理。
本文将详细讨论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区别,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于19世纪初提出的,他认为比较优势是导致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即在生产某种产品时可以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获取大于其他国家的产出。
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上的专业化程度比其他国家更高。
比较优势的核心理念是“代价差异”,即生产一种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的机会成本差异。
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意味着它能够以较低的代价生产该商品,并将其出口给其他国家。
比较优势的例子可以通过以下情景来说明:假设国家A和国家B都可以从事农业和制造业的生产。
国家A相对于国家B在农业和制造业的机会成本分别较低。
虽然国家A在两个领域中的机会成本较低,但是它在农业上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也就是说国家A在农业方面拥有比较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A可以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并通过向国家B出口农产品来实现经济利益。
二、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绝对优势是导致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因素。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能以较低的绝对成本来实现更高的产出。
这意味着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绝对优势的理念是基于生产效率而非机会成本差异。
一个国家如果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它可以选择专门生产并出口所有商品,因为它在任何产品上的生产都比其他国家更有效率。
绝对优势的例子可以通过以下情景来说明:假设国家A和国家B都可以从事农业和制造业的生产。
然而,国家A在农业和制造业的生产上都能够以更低的绝对成本来实现更高的产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绝对利益论
Chapter 4
亚当·斯密(1723-1790)
是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杰出代表人物。生于苏格兰,
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
1751年到1764年担任格拉斯
哥大学伦理学教授。1776年出
版的《国富论》确立了他在经
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斯密创
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学
2004版
七、贸易的利得
数例
Chapter 4
2004版
数例
P—生产量; C—消费量; L-自给自足时劳动力在两种产品生产中各占一半
交换比率介于 1.1~2
Chapter 4
贸易利得:中国贸易后消费的52单位布和32单位小麦, 若完全自己生产,需要52×1+32×2=116L,因此 节约了16L;美国的48单位布和68单位小麦,若完 全自己生产,需要48×0.91+68×1=111.6L,因此 节约了11.6L。
生产分工: ❖ 一国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福利: ❖ 各国福利都改善(消费更多或者生产更节约)
2004版
Chapter 4
八、李嘉图模型简评
1、进步性:
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 世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可以作为解释国际分工 和国际贸易发生原因及结构的基础理论。标志着国 贸学说总体系的建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Chapter 4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谷物法》的存废之争
Chapter 4
《谷物法》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制订了运 用关税等限制或禁止粮食进口的《谷物法》。
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极力反对,该法1846年被 废除。
❖ 新兴资产阶级为什么反对《谷物法》?
2004版
新兴资产阶级为什么反对《谷物法》?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 的机会成本(用另一种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 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 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2004版
Chapter 4
在上例中,南美拥有冬季玫瑰的比较优势,而 美国拥有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如果南美为美国 市场生产玫瑰,而美国同时也为南美市场生产 计算机,则两地的生活水平都会提高。
Chapter 4
这1 000万枝玫瑰也可以在南美种植。 由于气候原因和南美工人的工作效率原因,生
产1 000万枝玫瑰的资源在南美可以生产3万台 计算机。 那么,这1000万枝玫瑰在南美的机会成本就是 3万台计算机。
2004版
Chapter 4
机会成本的差异给世界生产提供了一个互利性 重新组合的可能性。
2、局限性:
(1)严格的假设条件难以满足 (2)是静态的、短期分析,忽略了动态分析 (3)不能解释贸易利得在国际和国内的分配问题 (4)强调贸易国是平等的,与现实不符 (5)没有深入研究比较优势的来源
2004版
九、小结
Chapter 4
❖ 早期贸易思想(重商主义的Zero-sum game 思想)
❖ 机会成本低的产品有比较优势
2004版
Chapter 4
❖以上3种衡量比较优势的方法, 其结果是一致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ample
2004版
举例
按绝对优势理论 不产生贸易
按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
中国布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更高/单位产品相对劳动耗费更低 /机会成本更低,因此,中国在布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hapter 4
3. 国际贸易是正和博弈。各国的对外贸易 2004版 利益取决于各国生产商品的绝对成本优
Chapter 4
三、绝对利益论例证
2004版
项目
小
麦
布匹
劳动量 产出量 劳动量 产出量
国别
英国 150 120 50
100
美国 100 120 100 100
英国 0
0
200 400
美国 200 240 0
0
相对劳动生产率
大米/小麦
小麦/大米
中国
2.0
0.5
美国
1.25
0.8
比较优势产品为:中国-大米,美国-小麦
Chapter 4
2、相对劳动成本
用相对生产成本衡量比较优势:如果一国 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低于另一国,则 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生产可能性(100人)
中国 美国
大米 (MT) 100 125
2004版
一、绝对成本优势
Chapter 4
1. 是指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某 一国家能以比其竞争者低的成本提 供某种商品。换句话说,当一国生 产某种商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其竞争 者时,该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2. 一国优势的获得主要来自两方面: 先天获得的优势和后天习得的优势。 前者包括各种自然条件;后者包括
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比较优势:一国如果在 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004版
生产可能性(100人)
中国 美国
大米 (MT) 100 125
小麦 (MT) 50 100
则
中国 美国
劳动生产率
大米(MT/人) 小麦(MT/人)
1.0
0.5
1.25
1.0
1. 限制谷物进口→国内粮食价格↑ → 新兴资产阶级支付的工人工资↑ → 工业品竞争力下降↓
2. 限制谷物进口→国内粮食价格↑ →对 工业品需求下降↓
3. 限制谷物进口→ 外国高关税报复→ 阻碍本国工业品出口
Chapter 4
三、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定
一种生产要素: 劳动力(L) 两种产品: 小麦 (Qw) 、 布 (Qc) 两个国家: 中国和美国 生产要素可充分流动 充分就业, 完全竞争,规模收益不变 不考虑运费 没有关税等贸易壁垒
美国以120单位小麦(100单位劳动)与英国 的200单位布匹(100单位劳动)相交换。通过自 由贸易使两国国民福利水平提高。
比较优势理论
2004版
一、大卫•李嘉图(详见《经济学家3 李嘉图》) 二、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三、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定 四、贸易的基础 五、比较优势的度量 (Example) 六、生产和贸易的格局 七、贸易的利得 八、李嘉图模型简评 九、小结
❖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劳动生产率的绝对 差异导致贸易
❖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劳动生产率的相 对差异导致贸易。
2004版
练习:假设A国和B国生产大豆和布,劳动是唯 一的投入要素,每100单位劳动投入的产量为:
生产可能性
大豆 (MT)
布 (MT)
A国
40
80
B国
80
100
求:(1)A、B两国的比较优势产品;
Chapter 4
第四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1. 重商主义
A. 早期重商主义 B. 晚期重商主义
2. 绝对成本论
A. 亚当 · 斯密提出 B. 劳动价值论
2004版
Chapter 4
第一节 重商主义
一、概述 ◆早期重商主义
时间:15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 代表人物:威廉·斯坦福 政策主张:奖出禁入
◆晚期重商主义
时间: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政策主张:奖出限入
2004版
Chapter 4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1. 金银是财富 2. 增加财富的唯一手段是贸易 3. 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 4. 贸易顺差是必须的
2004版
Chapter 4
三、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1. 国家实行贸易垄断 2. 对金银输出实行管制 3. 鼓励手工工场的发展 4. 实行出口补贴 5. 对进口消费品实行高额关税 6. 对进口原材料免税 7. 垄断国际货物运输
玫瑰的机会成本若用计算机来表示的话,就是用 生产一定数量玫瑰的资源所能生产的计算机的数 量。
2004版
Chapter 4
假设美国为情人节种植1 000万枝玫瑰。 如果将种植这些玫瑰的资源用来生产计算机,
则可以生产10万台。 那么,这1000万枝玫瑰在美国的机会成本就是
10万台计算机。
2004版
2004版
四、贸易的基础
生产技术的差别(相对而言) 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相对生产成本的差异 机会成本的差异 国际贸易
Chapter 4
2004版
五、比较优势的度量
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衡量 2、用相对劳动成本衡量 3、用机会成本衡量
Chapter 4
2004版
1、相对劳动生产率
Chapter 4
2004版
Chapter 4
变化:世界上种植的玫瑰还是跟以前一样多, 但现在生产了更多的计算机,所以这种生产上 的重组将增大整个世界经济蛋糕的规模,由于 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比以前生产了更多,则在理 论上可能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2004版
Chapter 4
国际贸易使得世界产出增长的原因:每个国家 都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让美国少种植1000万枝玫瑰,把这部分资源转 移到计算机生产上,可以得到10万台计算机; 让南美少生产3万台计算机,把这部分资源转 移到玫瑰种植上,可以得到1000万枝玫瑰。
2004版
假定的生产变化
Chapter 4
美国
玫瑰 (万枝) -1000
计算机 (万台)
+10
南美
+1000
-3
合计
0
+7
布坎南趁机作了一次演讲,谴责美国日益增长的鲜花 进口将美国鲜花种植者挤出了该行业。
确实,美国的冬季玫瑰有一部分是由南美进口的,且 所占的市场份额日见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