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联想与想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联想与想象

诗歌,而要把带入到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去,带入到非常熟悉的客观世界中。在生动的语言,饱满的热情去调动学生的潜能,去激发学生的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再创造形象,发现诗歌中的美,从而发现生活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诗歌的美就像音乐美一样,读诗歌就要像欣赏音乐一样。那音乐来说,音乐美,首先能够引起听觉上的一种享受,从而导致心灵上的愉悦。人类爱贝多芬,爱莫扎物,爱中国古典乐曲不是没有理由的,即使什么也不懂,可是在命运的氛围里,你会感受到与大风大浪的搏击,在田园交响曲中,你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蓝色多瑙河,感受到河流静静流淌的悠闲,在二泉映月中甚至能感受到月照二泉的那份悲凉的心绪。因此,我认为读诗读诗,就要读出诗的内在音乐感诗歌通过语词之砖瓦建构起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或亭台楼阁,小巧别致,曲径通幽;或高楼大厦,富丽堂皇,威风凛凛;或草庐茅屋,朴实简陋,自由无束。在这些屋舍里,容纳着大量的语意内涵,它是语言留下的跳跃性的空白,富含着丰富的意蕴。我们或许不能够自己来创作这样一个空间,但是我们却能够用自己心灵去感受已经创造好的空间。

是的,当你进入了这个酌字量句的空间时,诗歌给你留下了无数语义上的空白,而这份空白,恰恰是要每一个品诗人用心去体会的。在星星变奏曲中,我可以感受到悲凉,你可以看到希望,他可以看到不平,某人又可以看到一种愤慨,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读一首诗时,其感受都是不同的。之所以诗歌比其他文体所能产生的效应更大,就是因为诗歌中的大量的空间,而这些空间的填补过程,就欣赏诗的主观内化过程

当你任由自己的思想感情在纸上泼洒完毕之后,就该回过头来斟词酌句了。上乘的诗歌语言都是富有张力的。所谓张力能够用有限的词汇句子,勾起读者无限的遐想,留给读者进行再创造的空白空间。比如戴望舒的《断章》:“但愿她温温的眼波,荡醒我心头的春草。”“荡醒”二字首先让我们人的眼波联想到春水碧波,眼神的荡人心魄就如春水撩人情思,令人喜悦舒畅,这喜悦舒畅又像春风中刚醒来的自由伸着懒腰的春草。这二字运用得多么生动传神,耐人咂摸寻味,叫人浮想联翩。另外当代诗歌中人们更推崇机敏干净的语言。运词的机敏干净体现在语言像人一样能体现一种智慧,并且有一种透明的质感。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柔软”一词就体现了一种质感,“湖”比喻就表现出了一种机敏。而由湖水、萤火虫、星星、睡莲组成的意境又那么的清新可人。

联想和想像落实在语言上,大多是采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增加诗歌的厚度和气势,有助于作者情感的充分表达。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就大量使用了排比,把对乳母大堰河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拟人能够使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加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如邵燕祥的《致空气》中通篇使用了拟人,“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直到走上自由的街头/路灯照着垂拂的柳丝/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你把丁香的芳芬吹送给我。”写出了空气给人的温柔的感觉和诗人对周围世界的美好感受。比喻能使诗歌变得更加生动而富有灵气。纪弦的“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不但用比喻写出了槐叶飘落的轻盈,更引发人们对美的想像

要把你的感悟思考化成美丽的诗行,还要借助联想和想像。诗歌以含蓄为美,为写物而写物,为赞美而赞美,诗歌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诗歌的内容必须是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形入神的。所以学习写诗应该从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能力入手。看到一种事物可以寻找和它有关联的事物,可以是外形上有关联的,也可以是内在精神实质上有关联的。比如看到圆可以联想到月亮、太阳、月饼、苹果、橘子、古井、零、球、镜子、光环等具体事物,也可以联想到亲人的团圆、生活的周而复始、圆满的结局和梦想等等有内在联系的内容。再如看到荷叶可以联想到雨伞、裙子,在进而想到家的温暖、母亲的呵护、绿罗裙的少女、绿色的小船等等。比如在《地之子》中,李广田由土地联想到了襁褓和母亲的怀抱,这联想把大地给予孩子的温暖和柔情具体化形象化了。又如:余光中在《风铃》一诗中,由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联想到了自己的心,进而由风铃的“叮咛叮咛咛”的声音展开想像,想到心灵在“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抒发了自己对远方人儿的思念。再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中写道:“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天上的星星触动了诗人的情怀,诗人心中一颤,他想到了诗,想到了蜜蜂翅膀的颤动。写出了内心情感的波动。

大千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是同样的事物,有着同样的色彩,同样的形状。诗人之所以能从中淬炼出诗歌来,是因为他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花儿是没有思想意识的,但是废名能被花儿的绽放所感动,看到花儿的微笑,看到花儿对石块的回报,也能看到石头粗糙的微笑和他善良的牙齿。能看到自然的和谐和美好,想到用微笑面对一切,不管是冷遇还是冰冷。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都归功于他的善于思考。

在阅读中积极地去联想与想象。从而在脑海中展示画面,在联想中让学生品尝美。

好画即是一首好诗,让人美不胜收,而佳画的诗意往往让人从联想中品尝,让人陶醉,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描绘一幅画。自己的画,结合画面特点理解诗的含义通过投影仪投影到银幕上,这时眼前就会出现春光明媚的三月,黄鹤楼边的长江岸边,李白满怀眷恋之情送别好友去繁华的扬

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楼头话别,好友登舟启程,只见孤舟扬帆破浪前进。行人渐远,而送行的依然伫立江边。孤帆渐渐地消失在云水之间,只有一江汹涌的波浪奔向碧云尽处,仿佛是追赶行人……整个画面的苍茫空阔的感觉袭上心头。这是一种悲凉美。写景见情,寓情于景,在联想中抒发眷恋之情,使人观后产生无穷的余韵。这里,作画品画的过程便是想象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之一,但是难度极大,实际操作可能有诸多不易。四、开展想像,在习作中让学生再现美。联想与想像是审美实现的关键,没有联想与想像,便没有真正的阅读,更谈不上从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所以,用散文的笔法再现诗歌内容则是联想与想像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是否得以运用的根本表现。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感悟将诗歌中的相关意象链接为一篇精美的散文。这一步应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还是先举个例子吧!

那么,在进行书面想像之前,使用适当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实施起来基本没有什么难度,但它对于接下来的想像与联想则又显得十分的重要:这是前提条件。其次,要引导学生把握并摘取诗歌中的意境。要想有效地完成想像任务,必须抓住诗中的意境,即“泉眼”、“细流”、“树阴照水”以及“无声”、“晴柔”等关键词。然后结合诗歌的主题、自己的理解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最后的散文片段。第三就是要明确写作方法: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核心是描写,这也是联想与想像的主体部分,应作为重点进行必要的详写;而议论或抒情作为全篇的点睛之笔,篇幅上不必啰嗦,有时甚至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了。第四,不能把联想与想像看成是简单的翻译,甚至就是进行完全的翻译。这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诗歌的内容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又是一年的梅雨季节,密如牛毛、细如花针的雨绵绵不断。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都是一片湿润。池塘更是微波荡漾,池塘边的草地一片新绿,在雨水的冲刷下,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到了夜晚,当黑幕悄悄的降临,一切也就都归于平静了。只剩那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的青蛙还在此起彼伏地叫着。塘边的一间小屋,门还开着,屋内的灯仍旧亮着,发出微弱的萤火。旁边一位须发银白的老者端坐在一张小小的棋桌边,凝神于棋子,偶尔抬起头向外张望着什么。他是在等待相约的老友吧。时间已经过了半夜,他依旧坐在棋桌旁,或许是为了打发一种无聊,他不时地欠着身子拨弄着灯火,而刚落下的星火一会儿就熄灭了。一切都悄无声息,只有那雨声、蛙声、敲棋声……正确把握情与景的交融,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充分领悟诗中主人翁心情的失落,在此基础上进行最后的写作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应该说,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做到了把联想与想像贯彻到诗歌教学中去。

既然诗人常常借助联想和想象来创作诗歌,用文字将自己所见的景物有机地组合在诗中来共同表现一个统一的主题,那么,作为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