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国际化进程分析(中文)

海尔国际化进程分析(中文)
海尔国际化进程分析(中文)

跨国公司经

营与管理

题目海尔国际化进程分析

学院泉城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贸升11Q3

小组成员宋以菊、朱会强、李彦洁、徐聪、王瑞真、王传盼、张永芹、苗鹏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国际化已经是一种必然。海尔集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实施了国际化战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实施了由“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的飞跃。本文对海尔集团国际化的动因,战略以及其启示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海尔;国际化;战略;本土化;名牌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 kind of

necessity. Haier Group complies with historical trend, has implemente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it is enterprises that have brought the enormous market opportun ity and vaster development space, have implemented the leap from "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aier " to " Haier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 This text to Haier Group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nking and it have enlightened etc. and carried on detailed exposition..

Key words:Haier;internationalization;strategy;localization;famous brand.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I I

一、前言 (1)

二、海尔集团简介...... .. (2)

三、海尔集团的市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 . (3)

四、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 (5)

五、海尔存在的问题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前言

国际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世界各国的未来发展和整个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快,综合实力竞争日趋激烈,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正在形成,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产品为基础的分工格局已被打破,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一个国家只有顺应国际潮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释放国内生产能力,抢占国际市场空间,才能保持竞争优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抓紧时机,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实施企业国际化战略,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才能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是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

海尔集团顺应经济发展潮流,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为例,展开论述以期对我国正在实施和准备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民族企业有所启示。

二、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公司1984年创立于青岛。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509亿元,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员工,海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白色家电领域,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集团持有多个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牌。其中,按品牌统计,海尔已连续三年蝉联全球销量最大的家用电器品牌

在流通渠道领域,海尔构筑全流程用户体验驱动的虚实网融合竞争优势。

海尔致力于成为时代的企业。适时进行战略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海尔管理模式也从日清管理法、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发展到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海尔实施两个战略转型:企业转型,从“卖产品”转变为“卖服务”;商业模式转型,从传统商业模式转型为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海尔对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和盈利能力,2007年至2011年,海尔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8%,是收入增幅的2倍多,现金周转天数(CCC)为负的10天。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互联网特征使其具备了跨文化融合的能力,在海尔并购三洋白电业务后成立的海尔亚洲国际,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得到了日本本土员工和管理团队的认可,并吸引当地一流人才纷纷加盟。

海尔正在通过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新,成为互联网时代领先的全球化品牌。

三、海尔集团的市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一)市场

1 消费能力消费欲望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国民消费能力强,加上生活习惯的影响,对冰箱空调的需求量巨大,存在固定的消费习惯,市场需求量大,有进入并生存发展的可能性。

2 细分市场的存在

通用惠而浦等国际知名家电大品牌的存在给海尔在美国的发展带来的空前的阻碍,但通过细分市场寻求到的市场给了海尔一个立足之地

3消费群体构成

美国有“民族的熔炉”之称,消费者涉及各个阶层各个种族,具有很强的市场代表性,对于累计经验应对不同的市场状况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二)设计研发

1人才资源

所有员工皆为美国本土居民,有利于引进高技术高素质人才,促进企业自身技术、管理的提升。

2通过总部与分公司技术领域的交流,能充分利用美国以及全球先进技术形成海尔技术联盟。

(三)政策法律法规

1当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2非关税壁垒因素环保等

(四)成本因素

1减少关税、运输成本、土地租金等

2劳动力成本降低,在自动化提高的前提下工资高但人员减少率提高相对成本降低

(五)国内竞争加剧寻求国外市场

海尔虽然在上年度家电品牌关注排行上名列第一,但尾随其后的美的格力上升空间很大,竞争形势激烈,寻求更大的市场的分散风险的必然选择

四、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

(一)品牌化战略: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1.海尔在创立国际知名品牌过程中, 摒弃了传统出口的误区, 着力在国际市场上打造“海尔——中国造”的形象, 用创造著名品牌提升创汇目标。

品牌是一个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的象征, 名牌不仅仅是知名度, 知名品牌不是仅凭广告宣传所能创造的, 它需要有企业良好产品和服务来支撑。由于历史的原因, 国内企业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够重视, 因而出口产品的形象不佳, 产品只能摆放在小店、地摊上销售, 登不了“大雅之堂”。海尔在创牌之初就打出了“海尔——中国造”的强有力的品牌形象, 试图改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因此, 海尔实施了以开展星级服务、以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为中心, 以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或产品的不断创新为基点, 创建世界名牌的战略。

2.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 海尔采取了“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

海尔先进入欧美等在国际舞台上份量极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取得品牌地位后, 再进入发展中国家。海尔进入的第一个国际市场是德国。当时德国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冰箱水平最高的国家,连日本冰箱也很难进入, 更不用说中国的产品。出于对自身产品的自信, 也是为了迅速提高海尔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海尔凭借揭下商标打擂台的形式在德国建立起海尔产品高质量的信誉, 打入了德国市场。

3.提出了“名牌没有国界”的观点

随着海尔在国际上声誉的不断提高, 海尔又提出了“名牌没有国界”的观点, 认为名牌不仅仅是一国之内的名牌, 而应该是国际名牌, 也就是说, 无论到那儿, 你的产品都能被人们熟悉、了解, 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这是品牌概念的进一步升华。为了拓展海外生存空间, 海尔先后在102 个国家抢先注册了海尔商标, 以保护自己的名牌和知识产权。海尔先后拿下了美国UL , 德国VDE 等8 个国家和地区的质量认证, 海

尔冰箱、冷柜、空调器相继通过IS09001 国际认证, 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唯一一家有三家企业、五大主导产品拿到“国际绿卡”的企业集团。凭借强大的品牌优势, 在国内市场上, 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30% 左右; 在

海外市场, 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 家大连锁店的12 家, 美国10 家大连锁店的8家, 如美国沃尔玛、BestBuy, Sears, Low e’s, HomeDepo t 和Target 等大型连锁超市都经营海尔的产品, 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商店MACY’S 也打破了过去30 年不经销家电产品的规矩, 接纳了海尔小冰箱。

(二)多元化战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兼并重组后无法持续下去,或认为应做专业化而不应进行多元化。海尔的创新是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思路先后兼并了国内十八家企业,使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时,家电市场竞争激烈,质量已经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海尔在国内率先推出星级服务体系,当家电企业纷纷打价格战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这一阶段,海尔开始实行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法,即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一管理法也成为海尔创新的基石。海尔多元化的特点:

1、根据企业能力控制多元化的节奏,量力而行、步步为营地发展,其核心基础是海尔不断提高的企业管理、品牌及销售服务能力。

2、根据行业相关程度进入新行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与老新行业之间的相关程度呈正相关,即相关程度高,成功率高,相关程度低,其成功率低。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正是根据行业相关程度,从高相关,到中相关,再到低相关发展。

3、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进入方式进入新行业一般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内部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经营资源进入新行业;二是外部并购,通过合并收购其它企业进人新行业;三是以合资合作为主的战略联盟,通过与其它企业建立合资合作等形式的战略联盟进入新行业。海尔集团进入新行业的方式是综合运用这三种方式的。

4、进入某行业后,通过扩大产销规模,努力成为全国同行业的前三名。

(三)本土化战略

所谓本土化是指为了满足所在国的市场需求, 产品的设计、制造、营销都做到当地化。只有这样, 产品才会具备真正的竞争能力。海尔在海外设立了10 个信息站、6 个设计分部和2个工业园(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 , 专门开发、生产适合当地人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 建立海外营销公司, 推销海尔的产品, 按照“先有市场, 再建工厂”的原则, 在13 个国家建立了海外工厂, 海尔在海外的雇员没有一个是中国人, 都是当地人。

1、可以利用当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竞争能力。但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比欧美低得多, 到国外办厂势必会付出较高的成本, 是否值得呢, 海尔的做法给了我们明确的答复。比如到美国投资办企业, 虽然付出比较高的成

本, 但能获得我们需要的技术和人才。可以最先设计出适合美国消费者的产品, 可以提前达到美国制定的新能源标准,可以加入美国的家电协会, 获得最新的行业信息。

2、由于海外企业的雇员是当地人, 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他们熟悉本国的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所设计的产品、作出的营销策略更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 易于被当地人所接受, 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当地市场。

3、在海外设厂, 可以有效规避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如运费, 2001 年美国就曾将亚洲运往美国的集装箱运费提高了50% 不等。此外, 还可以有效地规避技术壁垒等“入世”也无法解决的难题。

4 、本土化可以解决国外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问题。

(四)战略联盟

以往, 我们谈到竞争, 就把它等同于军事上的战争, 交战的各方非得拼个你死我活不可, 到最后都元气大伤, 得不偿失。所以如果企业间互相排斥、挤压, 谁都想获得最大的利益, 那末最后谁都没有获得利益。海尔很清楚这一点, 寻找国际范围内战略合作伙伴, 结成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多个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 在一定时期内在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等方面进行的合作。它是竞争中的合作, 合作中的竞争, 故又被称为竞合战略。这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海尔的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有两种:

1.纵向联合,

比如和世界最大的电机企业艾默生建立的联合, 海尔就是同它有上游——供货方联合起来, 一起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 现在艾默生不光给海尔供应电机, 而且参与了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

2横向联合

即和自己的竞争对手联合在一起, 互换市场资源, 优势互补, 最后达到双赢的目的。2002 年1 月, 三洋海尔株式会社成立。2月, 与我国台湾最大的家电企业声宝集团签约建立竞合关系, 双方利用彼此的销售渠道销售对方的产品。以海尔和三洋的合作为例, 《日经BP 社》一篇题为“海尔携手三洋, 产品全面进军日本”的报道说: “目前海尔在国内有42 家直属销售公司, 同时海尔还拥有在国内销售产品的各种经验, 这对希望在中国推销其产品的三洋电机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而对海尔来说, 与三洋合资成立销售公司,则是在日本推销海尔产品的一条捷经。”目前, 海尔产品顺利将自己的品牌打入日本市场, 海尔冰箱、洗衣机在日本著名家电连锁店上市。

(五)企业文化管理

所谓企业文化, 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企业各方面、各层次的指

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 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可以把成员的认识统一起来, 形成内部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一旦形成, 人们就很难改变它, 同时别的企业也无法仿效。

1、海尔文化是在“继承中创新, 在引进中消化”的产物。

海尔自觉适应国际市场发展变化, 积极吸收国际优秀企业市场经营与企业管理方面成功的经验, 灵活运用国外营销专家、管理专家总结出来的优秀成果, 并在实践中结合中国国情, 创造出适合本企业、熔东西方经营管理思想于一炉的经营管理理念。

2、海尔在国内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了自己的企业文化

比如“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只有淡季思想, 没有淡季市场”的市场观念,“先卖信誉, 后卖产品”的品牌观念, “以对用户的忠诚度换取用户对海尔品牌忠诚度”的服务观念,“人人是人才, 赛马不相马”的用人观念, “起关键作用的少数制约着处于从属地位的多数”,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观念等等, 已经成为海尔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成为引导和促进企业创新的活力源泉。海尔文化中最有魅力、最为重要的几个要素:企业员工个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持续进步和不断创新的可能性, 对客户需求的满足, 对社会的贡献。

3、海尔在产品输送到国际市场的同时, 把自己的文化也输送出去, 让外国人了解接受中国海尔的企业文化, 并潜移默化地成为当地海尔的企业文化。

五、海尔存在的问题

(一)多元化经营战略弊端

. 1、一是弱化了企业的核心能力。

海尔核心能力在于其在家电领域强大的设计制造能力以及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销网络,而不是海尔自己宣称的文化整合能力。这一点已经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普遍认可和海尔自己的承认。海尔从冰箱进入冰柜和空调行业是基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同时新领域的扩展也强化了企业的核心能力, 因为二者技术方面的核心技术是同一的, 即制冷技术, 其他生产工艺技术亦是高度相关市场方面的销售渠道和用户类型是同一的, 只是空调产品需提供安装服务, 商用冰柜的用户稍有不同。之后海尔进入的洗衣机、彩色、家居设备行业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企业的核心能力,这是海尔之所以连战连捷的主要原因。但是海尔后期进入生物制药、餐饮、金融等领域则与先前的核心能力没有很大关系,在技术、网络和用户方面均没有太大的相关,明显地分散了企业有限的资源,弱化了企业已经形成的核心能力。

2、降低了消费者对海尔的品牌认可

全球顶尖营销实战大师米尔顿·科特勒在做客CCTV《对话》时,曾直言不讳地批评了被普遍认为在国际化和多元化方面相当成功的海尔集团:“也许海尔存在着品牌泛滥化的趋势……我为海尔担忧,你有好的品牌,就可以进入所有市场吗?你应该集中在你的核心竞争力所能带给客户的价值方面。”“中国国产品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从依靠大规模的广告和促销建立品牌意识,转变到通过战略性的步骤建立起能让目标顾客感觉到的品牌价值。就这一点而言,海尔的张瑞敏先生的做法可能是错的:仅仅使海尔的牌子停留在消费者的嘴边上是不够的。”海尔舍弃对家电领域的专注, 降低了消费者对海尔的品牌认可, 不但使海尔在新的领域难有作为, 而且影响了海尔在家电领域的扩张步伐。

(二)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

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海尔这些年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

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它的国际化。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内部的信息化还好说,外部的信息化,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商的电子数据交换,却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仍然难以彻底实现。海尔的愿望是好的,它希望它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够跟上它自己,但实际情况与预计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人能跟得上海尔的步伐,海尔最终是孤掌难鸣。

(三)实施全球化战略时,国际化程度依然很低

在海尔2004年1016亿人民币的营业收人中,海外贡献包括出口创汇和海外生产、海外销售不过20亿美元,不足17%的比重,依照“真正国际企业海外收人必须大于国内收人”的标准判断,海尔国际化程度偏低。这意味着,海尔未来要想继续成长,必须提高国际市场贡献率,然而依靠海尔的自身实力通过自我发展迅速提高国际市场贡献率并不现实。

(四)海外投资巨亏不止

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典型案例,海尔在美国投资生产家电曾被广泛宜传。遗憾的是,如此铺天盖地的报道, 却缺乏一些最基本的数据支撑海尔美国项目的投资金额是多少生产能力有多大年销售额是多少市场占有份额多大这些数字,几乎成了绝密。面对巨亏的海外投资,海尔采取了“掉了牙自己吞下去”的策略, 每年从国内市场抽取大量资金填补国外的亏损黑洞。

(五)是尚未进人主流市场

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海尔只能在国际市场的缝隙中寻找生机,如在美国海尔只能在酒柜和小型冰箱产品上有所作为。海尔一直宣称自己采取的是“先难后易”的策略,但现在看来这种策略并不成功,表现在一方面海尔在世界主要的市场,如美国、欧盟,并没有任何地位,另一方面, 海尔的细分市场大多是一些大型国际家电企业不愿涉足的市场容量小利润空间低的细分市场。

(六)是国际名牌尚未树立

虽然海尔在世界品牌500强中占据第86位,但这并不能说明海尔就是一个世界名牌,严格意义上说,海尔仅仅是一个中国名牌。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在于海尔在国际主流市场上尚未站稳脚跟、没有核心技术、与跨国公司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完善。由于品牌形象不足,对市场难以形成实质性拉动,造成海尔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实现突破性进展。

结论

1、造就强大的企业才能

党的十六大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条件下,成熟的跨国公司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实体,是加强国际间经济交往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代表国家的力量,一个国家拥有跨国公司的数量,规模及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如果说二十世纪中期以来是跨国公司主导的世纪,那么二十一世纪将是跨国公司主宰的世纪。抓紧实施企业国际化战略,是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有是我国应对国际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实施国际化战略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已经把中国市场纳入到全球市场之中,并使其成为全球市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中国企业像海尔一样树立国际化生存的理念,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识别自己的竞争对手以及潜在危险;另一方面把自己的眼光放开,从全球视角为本企业寻找新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方面,海尔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海尔不仅较早的认识到国际竞争的压力,而且勇敢的直面国际竞争者,实施了国际化战略。

3、海尔国际化本质——创全球知名品牌

坚持做自己的品牌,是海尔国际化战略最大的特点,这一点尤其值得我国企业借鉴。海尔不仅在自己的国际化战略中再三强调要创世界名牌,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更是不遗余力。海尔进入日本市场后,为了打开局面,花了很大的代价用路牌做广告宣传,不包括发布费用,仅广告路牌制作费在日本就高达1亿日圆。

4、我国企业若想真正与国际跨国公司平起平坐,就一定要迈国从“世界加工厂”过渡到“世界级品牌”这个“槛”。

在“新经济”的推动下,产品的全球化生产方式越来越普遍。对许多商品来说,消费者无法说清它的确切产地,更不可能根据产地来判断商品的品质,而只能代替以商品的品牌。可以说,当今的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就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客户群和自己的市场份额,也就永远只能充当别人的生产车间。正如张瑞敏说的:“不走出去,没有任何出路,但如果你不是为创名牌,不管你走出去还是不走出去,都是没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P278-289.

[2]李玉刚.战略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P141-144.

[3]黎群.企业战略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P229-236.

[4]黄凯.战略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P141-155.

[5]胡光宇.战略:预测与决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P238-240.

[6]严建修.一流的经营[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P40-46.

[7]晓钟.品牌成名造势之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P59-70.

[8]比尔·盖茨,沃伦·巴非特.巨人的智慧—与20位世界商业领袖的对话[M].刘小磊翻译.四

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P160-182.

[9] 林康.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M ].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

学出版社, 2000. 7

[10] 王方华, 吕巍. 企业战略管理[M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 11

致谢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所有曾给予我帮助和指导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特别,我们小组所有成员要向我们的赵老师表示诚挚的歉意和衷心的感谢。论文在初始阶段缺乏组织性和严密性,归根结底就是态度没有端正,在赵老师的苦心教导下我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给予纠正。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老师,您辛苦了!”

同时,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同组其他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整个论文创作中,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给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使得论文顺利完成。

借此机会,我们向一直默默支持老师们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祝身体健康,事业顺心!

(完整word版)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黑龙江财经学院 《高级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 班级会计学-8班 小组成员陈瑞琪.陈征.王艳辉小组成员董庆波.刘砾瞳 小组成员杨晓丽.李艳艳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海尔集团(Haier)是中国大陆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综合家电厂商之一。创立於1984年,22年来持续稳定发展,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3%,海外销售营收28亿美元 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二、案例分析 1.社会因素 创业25年以来,在“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回报社会,以海的品格年复一年地为社会默默地奉献:1993年开始海尔投资制作了212集的动画片《海尔兄弟》;1994年海尔开始投资参加希望工程,在莱西援建了第一所海尔希望小学,从来拉开了援建海尔希望小学的序幕以及各种活动。海尔集团先后被云南团省委、青岛团市委、希望办授予“希望工程贡献奖”和“社会的海尔”等奖项。同时,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也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政治因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对于经济企业的发展机遇了许多较开放优惠的政策,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许多落后的商业思想观念逐渐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商业思想所取代,国有企业、集体及民办小厂也随之经历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有许多亏损严重濒临破产的厂子因此而起死回生,而海尔集团正是在这种机遇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3.经济因素 2008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03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

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海尔集团企业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的战略分析 摘要:海尔自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从一个亏损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彩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它的发展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功战略进行总结,重点分析海尔先难后易的战略思想,以期能给企业以启发。 关键词:海尔;战略;多元化战略 1 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1]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5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 海尔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 2.1 创业期—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海尔集团创业期以发展名牌战略作为公司战略。名牌战略的核心是高质量,“高质量”的内涵远远不仅是符合工厂或国家规定的标准,而是要适应市场需求,占领市场,并进一步创造高效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海尔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广告策划中经常用到的分析法则,它分别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英文首写字母.案例如下: 海尔的SWOT分析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下面是有关海尔的SWOT分析: 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海尔的有时还包括: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难得有一名老总能够对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等等。相对于国外企业,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2001年与1995年的DELL所处的环境早已大不相同;在全球internet的大范围普及和国际化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扩张局势下,海尔在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当然更容易取得成绩 劣势: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

海尔集团内部控制

海尔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我国在美上市公司遵循“萨班斯法案404条款”,但是很多公司的内部控制却远远没有达到该条款的要求。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案例将详细介绍已被公认为经典的海尔集团内部控制系统。海尔集团正是因为有如此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才得以在短短的几年间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的旗舰,且成为较早走出国门并在国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中国企业。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二十几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海尔集团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产品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 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了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 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2004年1月3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目前,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海尔集团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第一,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即用八年的时间,以质量为中心,以冰箱为龙头实施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品牌优势、网络优势和资本优势。 第二,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一1998年),即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从单一冰箱产品转移到白色家电,扩大了企业规模,形成了良好的应变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管理优势。 第三,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一-2005年),即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加速实施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三分之一”的策略,强化内部市场链,发挥员工的源头作用,整合市场资源,保持高速稳定发展,创立国际驰名的海尔品牌。第四,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即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建本土化的海尔品牌,以效率打造全球第一竞争力,创世界级的全球化海尔品牌。在此阶段,海尔将致力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运营力,完成从机遇利润到双赢利润、从单一文化到多元文化的转变,实现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海尔集团正全面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并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 800个。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达到30%左右;在海外市场,海尔产品己进入欧洲12家大型连锁店、美国前10大连锁店。在美国和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目标。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举标志着海尔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又上升到新的阶段,海尔已经在美国树立起本土化的品牌形象。2003年8月20日,海尔霓虹灯广告在日本东京银座四丁目这一黄金地段点亮,这是中国企业在东京银座竖起的第一个广告牌,这也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影响力上升的标志。同时,海尔在海外美誉日渐扩大: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按公司销量统计,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按品牌销量统计,海尔跃升全球第一大白色家电品牌。 从2002年起,海尔着手创造新的资源,并在家居、通讯、软件、金融等领域大展身手。2003年,海尔获准主持制定四项国家标准,标志着海尔己经将企业间竞争由技术水平竞争、专利竞争

海尔集团的swot分析

海尔集团的swot分析 众所周知,海尔集团是国内著名的家电生产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它以强劲的势头跃居国内家电品牌榜首。但与此同时,海尔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它大刀阔斧开拓各类市场,导致原有的优势丧失,品牌信誉下降,售后服务跟不上,也同样成为其一大败笔。下面,我将对海尔集团做一个全面系统的swot分析,找出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同时试着指导其以后的发展。 一、内部优势条件分析(S): 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10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产品已远销世界各地。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22年的创业之路,每一步,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受到了高度赞誉与评价。海尔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制订了不同的价格,通过制造差别化产品来满足差别消费人群,制订差别的价格歧视。从而使企业形象在提升,销售量在增长,市场份额在扩大。到目前为止海尔集团已在国内建立营销网点数万个,海外营销网点38000多个。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海尔集团经过19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有冰箱辐射到空调、洗衣机彩电热水器乃至手机的庞大家电产业群。这个产业链从青岛出发,一直延伸到个大洲的疆域,形成一条黄金产业带。规模促进上下游企业发展,产业链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制造链湖动区域经济发展。 技术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有其专利优势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在许多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创新优势: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 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管理优势: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优势: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难得有一名老总能够对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等等。相对于国外企业,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 二、内部劣势条件分析(W):

海尔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海尔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二十年来,海尔集团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产品已经从当时的单一电冰箱到现在的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热水器、国旅、家居等十几个大门类。2004年,海尔品牌价值实现616亿元,蝉联中国第一品牌。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按公司销量统计,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中排名第四,按品牌销量统计,海尔跃升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 海尔的成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但其正确而超前的营销战略则具有决定性作用。海尔从创建之初到今天,营销战略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代表了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时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方向。 一、营销客体从“有形具体产品”到“无形 企业整体形象” 海尔对营销客体的认识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把每一件产品做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要求。在冰箱是奢侈品且质量高销路就好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下,海尔人很自然地把以“市场导向”为

核心内容的市场营销观念作为自己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因此也便产生了海尔创建之初的一系列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标准与措施。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当时他们对电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定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重要的七项指标的实测值均优于发达国家水平。为了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他们对外观、噪音等指标还作出了特别要求。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1.5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他们要求则是0.5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52dB,海尔企业内控标准为50dB。然后是对少数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严厉。如1985年,检查出76台电冰箱不合格,而是抢起大锤把它们砸碎,以显示海尔人生产一流产品的决心与信心,这才有了80年代末的一系列质量优势与声誉。 但是,到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日趋多元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供过于求逐渐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市场供求关系的主旋律,这种单纯依靠技术手段管理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海尔人开始逐步认识到“企业只有在经营观念上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即没有思路便没有出路”。海尔对产品和产品质量问题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着手从理念上、制度上、全员意识上和生产全过程上采取措施,力争在经营观念上有所突破,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解决产品问题:1、根据自己几年来在产品管理上积累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日清日高管理理念(OEC)”。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系列标准管理法,并于1992年在我国电冰箱行业率先通过了国际认证,1994年又

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例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会计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找扣扣八0 五九九零七4 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浅析民营酒店预算控制 2 高校筹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 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 企业海外投资问题研究 5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6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研究——以三鹿集团为例 7 论中小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8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及其核算问题研究 9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10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问题研究 11 企业并购财务整合研究 12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3 建材行业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4 融资决策对公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5 关于开征遗产赠与税的探讨 16 xx物流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17 某公司筹资风险与对策研究 18 增值税改革后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及影响分析 19 基于作业的全面预算应用研究 20 某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 21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22 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纺织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23 增值税的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24 基金公司盈利模式及其风险分析 25 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研究——以某集团为例 26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27 基于时间价值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分析 28 作业成本管理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29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30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31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损益确认方面的差异研究 32 某装饰公司现金流管理研究 33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34 企业亏损内因及治理对策——以xx化工有限公司为例 35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37 我国CPA审计失败成因及对策 38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析 39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40 人力资本股权化与公司创新 41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讨 42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43 中小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44 我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5 基于我国现状提出的政府环境审计对策建议 46 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47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48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49 YHD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0 基于EV A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以xx为例 51 浅析增值税转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税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52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中的公司治理模式选择 53 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及审计对策

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以海尔企业为例-李锦

发展战略 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 ——以海尔企业为例 李锦郭湛坤 (兰州财经大 学) 摘要:企业战略规划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企业战略决策是否正确决定着企业的前途,一个企业要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就必须要做到知己知彼。在综合考虑企业面临的优势与劣势,存在的威胁与机会之后,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劣势,弥补缺陷,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做出最正确的战略决策,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这也就是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本文以海尔作为 研究对象,通过对海尔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分析,得出海 尔集团应该采用S-O战略以获得长久的发展优势。 关键词:SWOT分析法;企业战略;海尔 企业战略规划对于企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战略 制定的过程也就是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的过程,而SWOT分析法是现在做战略规划时一种常用的分析工具。明确企业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企业制定未来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SWOT分析法的概念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见表1)罗列,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并为企业战略的选择和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SWOT 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企业综合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识别各种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并将其中与战略相关的因素分离出来。 表1 SWOT矩阵分析框架 优势(S)劣势(W) (SO战略)(WO战略) 机会(O) 把握机会,发挥优势利用机会,克服弱势 (ST战略)(WT战略) 威胁(T) 把握机会,避免威胁克服弱势,避免威胁SWOT 分析实际上是将企业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则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但是,外部环境的同一变化给具有不同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却有可能完全不同。因此,两者之间又有必然联系。 二、海尔企业的SWOT分析 (一)海尔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海尔集团申请的专利主要是以外观实用新型为主,核心技 术缺乏导致了其缺乏核心竞争力,掌握不了核心技术,也无法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更无法进入高档产品市场;海尔在宣传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在中国的未来收购企业很困难。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而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缺乏跨文化和国际性管理人才,导致企业在传播、管理、公关等多方面显示不足,人才问题也将成为海尔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障碍;海尔固有的战略优势及营销思维,难以适应 3.机会 (O) 市场需求增加,国内的夹断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容量每年递增速度很快,面临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中国家电的高端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呈增长趋势,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很大;家电连锁销售渠道的增加,国美、苏宁、永乐等家电连锁渠道在国内将加速扩张,各连锁的门店数量每年都要增加50%以上,门店的增加必将带来家电产品的销售增长;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海尔在国内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创牌企业,也是国家鼓励走出国门进军世界500强的品牌。海尔集团通过借助政府资源, 将企业做强做大。 4.威胁 (T) 目前,伴随着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家电行业竞争激烈,品牌淘汰率也很高;遭到国际品牌的打压,众多国际著名家电企业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自己的全球性生产、研发和销售基地,它们具有行业标准制定的发言权、先进的核心技术、高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良好的管理能力、丰富的国际化运作能力和经验、闻名全球的品牌等,这些在高端市场、国际化管理能力、核心技术等方面处于弱势的海尔公司构成了威胁;国内家电企业的低价战略侵占市场;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方式进行贸易保护,这无疑将提高中国家电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增加国内产品的成 2.劣势 (W) 终还有产品的回访服务,这一系列服务不断满足用户的要求。最后是海尔集团的渠道优势,海尔实行个性化营销的策略,根据不同渠道的特点,进行专业化分工,管理渠道十分严格,每个地区只设立一家核心代理商作为物流平台和服务中心,分区控制。

企业swot分析企业

海尔物流案例:海尔进军物流行业SWOT分析 ??????? 海尔做物流有着各方面的原因,外界环境提供给海尔可利用的物流资源并不能一下子达到海尔的要求,但同时还有其他的许多因素影响着海尔在这一问题上的决策。在此,让我们来对海而做一个SWOT分析,看一看海尔在物流领域发展的态势。 海尔进军物流行业SWOT分析 优势: 1、海尔的品牌效应 2、全国范围内有较完善的网络 3、海尔物流业务规模大 4、企业资金实力雄厚 5、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的降低 6、企业成功运作的管理经验 劣势: 1、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前期投入巨大 2、企业旧的作业流程不利于新形势下的物流业务的运作 机会: 1、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还不成熟,发展空间巨大,易形成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2、在商业资本逐渐复苏的情况下,掌握流通就成为企业控制市场的关键 3、以物流来强化海尔的品牌,更能强化企业在家电领域的竞争力和地位 4、以公司国际化战略为目标发展物流,为企业进一步战略实施创造条件 5、国家相关单位的大力扶持和政策优惠机会: 6、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还不成熟,发展空间巨大,易形成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7、在商业资本逐渐复苏的情况下,掌握流通就成为企业控制市场的关键 8、以物流来强化海尔的品牌,更能强化企业在家电领域的竞争力和地位 9、以公司国际化战略为目标发展物流,为企业进一步战略实施创造条件国家相关单位的大力扶持和政策优惠 10、依托大的知名企业的有利条件,积极地引进专业物流人才,给他们充分施展的空间,加快企业物流的发展 11、成立专门的物流部门或者成立海尔物流子公司,实施物流运作,建立完善的公司制度,促进物流业务尽快成熟 威胁: 1、国外家电厂商在进入我国市场的同时带来了相应的成熟的物流服务,海尔刚刚进入这一领域困难大 2、家电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进军物流势必使企业战线拉长,影响海尔在家电领域的投入 3、与相关的国外物流企业合作,积极培养自己的物流特色,以高起点、严要求来树立自己的品牌 4、首先要把自己的物流业务做好定位,避免兵力过于分散,在物流业务上集中突破,重点培养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进军物流行业已成为海尔进一步发展并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面对家电市场厂家的疯狂降价,家

海尔集团swot分析及五力分析报告

海尔XQG60-10866洗衣机的SWOT分析 1. 优势——Strength 1.品牌优势海尔集团旗下洗衣机被评为中国名牌,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海尔XQG60-10866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 国际标准提案,已达世界级水平。 2.创新优势海尔XQG60-10866洗衣机泡沫自检、智能断电记忆技术、AMT防霉抗菌窗垫等功能有效的避免洗涤残余刺激皮肤,也便面洗涤资源的浪费和衣服的磨损,呵护家人的健康,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3.文化优势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在全球大范围普及和国际化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扩张局势下,海尔在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当然更容易取得成绩。 2. 劣势——Weakness 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而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海尔这些年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它的国际化、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其内部的信息化还好说,外部的信息化,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商的电子数据交换,却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仍然难以彻底实现。海尔希望它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够跟上它自己,但实际情况与预计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人能跟得上海尔的步伐,海尔最终是孤掌难鸣。

3. 机会——Opportunity 有13亿庞大的人口做后盾,在“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口号下,具有中国品牌优势的消费类概念的海尔近年来的走势特别牛,家电行业作为大众消费品,在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正迎来消费升级换代的背景下即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国家的支持,国际市场的开拓。中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 4. 威胁——Threat 目前,海尔仍然面临着很多威胁,伴随着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海尔必须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优势。此外还而应该向多产业方向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这就是海尔所面临的威胁,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背,敢于吃螃蟹的也许是英雄,但不一定是成功者。海尔外部信息化的停滞不前,也给国内的信息化产业当头一棒;可以预见到,一旦外部信息化的时机成熟,从技术角度上讲,谁也不会比谁慢多少;倘若撇开这些年来的海尔品牌宣传效应不谈,海尔竞争对手们外部信息化的成长也只是旦夕之间。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二班姓名:薛灿灿 学号:0316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29所希望小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企业战略

(一)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1)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2009-7-28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

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国资委指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华源集团做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25亿元,银行负债高达251.14亿元(其中子公司为209.86亿元,母公司为41.28亿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合计高达73.36亿元,即这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乎已被掏空。据财政部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披露:中国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案例简评:华源集团13年来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陌生的产业领域,不断“并购-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是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华源集团长期以来以短贷长投支撑其快速扩张,最终引发整个集团资金链的断裂。 华源集团事件的核心原因:(1)过度投资引发过度负债,投资项目收益率低、负债率高,说明华源集团战略决策的失误;(2)并购无重组、上市无整合,说明华源集团的投资管理控制失效;(3)华源集团下属公司因融资和业绩压力而财务造假,应当是受到管理层的驱使。 (3)澳柯玛大股东资金占用 2006年4月14日,G澳柯玛(600336.SH)发布重大事项公告:公司接到青岛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处置事项的决定》,青岛市人民政府将采取措施化解澳柯玛集团面临的困难。至此,澳柯玛危机事件公开化。 澳柯玛危机的最直接导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玛集团公司挪用上市公司19.47亿元资金。澳柯玛集团利用大股东优势,占用上市子公司的资金,用于非关联性多元化投资(包括家用电器、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海洋生物、房地产、金融投资等),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资金链断裂、巨额债务、高层变动、投资失误、多元化困局等众多因素,使得澳柯玛形势异常危急。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二班姓名:薛灿灿 学号:201222460316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29所希望小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企业战略

(一)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 (二)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海尔集团战略管理浅析

网络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海尔集团战略管理浅析

内容摘要 我国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已经历了从生产管理到经营管理再到战略管理几个阶段。企业经营思想日益明确,企业管理由单纯执行型向决策型转变,把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经营战略作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前提条件。本文以海尔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海尔内部与外部环境分析,再结合行业环境及SWOT (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来对海尔集团发展战略进行客观分析,揭示了海尔集团当前身处的环境机制和发展条件,明确了集团面临的市场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基于以上分析,制定了海尔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战略的实施策略及建议,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战略管理;企业环境;战略目标;战略实施

目录 内容摘要 ............................................................ I 引言 . (1) 1 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2) 1.1 企业战略的含义 (2) 1.2 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 (2) 1.3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 (2) 1.4 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3) 1.5 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3) 2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5) 2.1 海尔集团简介 (5) 2.2 海尔集团内外部环境分析 (5) 2.2.1 海尔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5) 2.2.2 海尔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6) 2.3 海尔集团SWOT分析 (8) 3 海尔集团的战略选择与实施 (12) 3.1 海尔集团的战略选择 (12) 3.2 海尔集团的战略实施 (14)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尔集团的swot分析

海尔集团的swot分析 班级:市场营销学号:070534107 姓名:贺成 众所周知,海尔集团是国内著名的家电生产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它以强劲的势头跃居国内家电品牌榜首。但与此同时,海尔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它大刀阔斧开拓各类市场,导致原有的优势丧失,品牌信誉下降,售后服务跟不上,也同样成为其一大败笔。下面,我将对海尔集团做一个全面系统的swot分析,找出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同时试着指导其以后的发展。 一、内部优势条件分析(S): 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10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产品已远销世界各地。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22年的创业之路,每一步,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受到了高度赞誉与评价。海尔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制订了不同的价格,通过制造差别化产品来满足差别消费人群,制订差别的价格歧视。从而使企业形象在提升,销售量在增长,市场份额在扩大。到目前为止海尔集团已在国内建立营销网点数万个,海外营销网点38000多个。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海尔集团经过19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有冰箱辐射到空调、洗衣机彩电热水器乃至手机的庞大家电产业群。这个产业链从青岛出发,一直延伸到个大洲的疆域,形成一条黄金产业带。规模促进上下游企业发展,产业链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制造链湖动区域经济发展。

从海尔集团看集团风险管控

从海尔集团看集团风险管控 华彩咨询集团总裁白万纲海尔之所以能在逆市中取得更上一层楼的佳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多年里强化并创新风险管控。 2008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2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海外营业额同比增长9.8%,利润同比增长20.6%,目前海尔集团已经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这样一组数据,无疑勾勒出了在全球危机尤其是在国内制造业危机的寒冬之下的一抹盎然春意。 海尔今天的这一切得益于其十分注重吸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重视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我们认为,所有风险的源头可以说是战略,确定战略的时候,就锁定了全部风险。企业里的风险可以通过这么一些手法进行有效的规避: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人事管理、有效授权、投资管理和风险监控,制定风险管理体系以量化各项企业风险,制定风险防范的办法,降低经营的风险。 以海尔的具体风险管理措施来看: 战略层风险管理

集团化、国际化:目前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贸易公司与设计中心,全球有10多个工业园,这么大的规模如果不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的风险将非常大。 在国际化运作中,海尔的理念是“出口创牌”,战略分为三步:“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走出去”仅仅是把产品出口到海外;“走进去”则是应成为在当地被认可的产品,进入到当地连锁,在当地设计,为当地用户服务;“走上去”则是成为当地的名牌。在国际扩张的路径上,海尔的手段主要是:整体兼并、投资控股、品牌运作和虚拟经营。海尔兼并扩张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总体一定要大于局部之和”,必须兼并一个成功一个,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企业重组后的潜能,以此作为并购风险规避的基石和保障。 海尔集团作为全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于2000年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成立集团财务公司,并于2002年6月获准成立,是全国首批获准经营全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本外币业务经营范围的财务公司之一。 海尔总裁杨绵绵称,财务公司是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的助推器,是资金流整合的金融载体,也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的金融工具,它的出现实现了资金与资产的双向增值。截至2008年,历经6年的发展,海尔财务公司已初步完成了由一个单纯的资金集中管理服务商到一个集约化金融服务、集团化金融管理、集成化金融支持三位一体的海尔特色金融服务综合供应商的蜕变,构筑了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