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

合集下载

市政工程主要检测项目检测内容、检验频率、方法、允许偏差

市政工程主要检测项目检测内容、检验频率、方法、允许偏差

主要检测项目、检验频率、方法、允许偏差土方路基(路床)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路基压实度应符合本规范表6.3.9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1000m2、每压实层抽检1组(3点)。

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环刀法、灌砂法或灌水法)。

2弯沉值,不得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每车道、每20m测1点。

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

一般项目3土路基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1的规定。

表6.8.1土路基允许偏差二、石灰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钢渣基层及底基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4原材料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土应符合本规范第7.2.1条第1款的规定。

2)石灰应符合本规范第7.2.1条第2款的规定。

3)粉煤灰应符合本规范第7.3.1条第2款的规定。

4)砂砾应符合本规范第7.3.1条第3款的规定。

5)钢渣应符合本规范第7.4.1条第3款的规定。

6)水应符合本规范第7.2.1条第3款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厂批次,每批检查1次。

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复验。

5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大于等于97%、底基层大于等于95%。

2)其他等级道路基层大于等于95%、底基层大于等于93%。

检查数量:每1000m2,每压实层抽检1组(1点)。

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灌砂法或灌水法)。

6基层、底基层试件作7d饱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每2000m21组(6块)。

检验方法:现场取样试验。

一般项目7表面应平整、坚实、无粗细骨料集中现象,无明显轮迹、推移、裂缝,接茬平顺,无贴皮、散料。

8基层及底基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8.1的规定。

表7.8.1石灰稳定土类基层及底基层允许偏差三、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碎石与嵌缝料质量及级配应符合本规范第7.7.1条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次抽检不得少于1次。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取芯检测报告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取芯检测报告

编号:检测报告委托单位:工程名称:检测类别:现场检测说明一、若本次检测为送检,则检测报告仅对送检样品负责。

二、本检测报告涂改、增删无效,未加盖单位印章无效。

三、若送检单位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可在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复检或仲裁申请,逾期不予受理。

四、未经本公司同意,不得部分复印本检测报告。

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报告编号:项目名称:检测类别: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委托单位:检测单位:计量认证编号:资质等级:检测人员:编写:审核:批准:检测日期:报告日期:目录1.概述11.1工程概况 (1)1.2合同段的划分 (1)1.3检测目的 (1)1.4检测依据 (1)1.5主要检测仪器设备 (1)2.检测内容及方法 (3)2.1检测内容方法及频率 (3)2.1.1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3)2.1.2粉喷桩取芯检测 (4)3.检测结果 (5)3.1.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5)3.1.1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结果汇总 (5)3.1.2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各测点试验情况 (7)3.3.现场检测照片 (10)1.概述1.1工程概况水泥搅拌桩进行了复合地基承载力与取芯检测。

1.2合同段的划分表1.2-1 项目各参建单位及合同段划分1.3检测目的通过对水泥搅拌桩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检测及时发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消除工程质量隐患,客观、公正、科学地反映工程实体质量,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1.4检测依据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 10-2006);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7、国家和交通部颁现行的相关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及其它有关试验、检测规程;8、批准的与本项目有关的工程设计文件、变更设计文件等;9、监理工程师签认的与本项目有关的施工自检资料以及监理抽检资料等。

软土地区CFG_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及群孔效应控制技术研究

软土地区CFG_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及群孔效应控制技术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科技与创新2024年第08期DOI:10.15913/ki.kjycx.2024.08.037软土地区CFG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及群孔效应控制技术研究胡械1,粟学平1,丁振亚1,魏永平1,伍豪2(1.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290;2.中交广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1329)摘要:随着中国地基技术的发展,CFG(Cement Fly-ash Gravel,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由于自身的性能较好,对提高地基处理后的承载力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使桩和桩间土共同分担上部荷载,经济效益高且施工简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中。

依托自贡市东部新城三期基础设施建设,在以往地基处理的基础上,对CFG复合地基桩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路基回填;压实度;回填填料;CFG桩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24)08-0127-03在中国基础建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人们对建筑物地基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但一些地区的天然地基达不到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往往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

CFG桩在地基处理中具有自身的优势,如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处理完后地基沉降小等。

复合地基就是针对无法满足上部建筑物荷载设计要求的天然地基,通过置换部分土体、设置加筋材料等人工处理措施,使地基获得高强度的承载力等。

目前,CFG复合地基桩是运用最多的一种地基处理措施。

随着相关学者对CFG桩的深入研究,一部分学者对CFG桩的研究较成熟。

赵春风等(2015)[1]发现,灌注桩桩孔孔径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缩小,而且孔径缩小到一定程度后会逐渐趋于稳定;闫静雅(2007)[2]对单个钻孔灌注桩进行了研究,发现单个钻孔灌注桩成孔后会对旁边的桩基产生影响;孙瑞民等(2009)[3]采用预埋土压力计的方法对长螺旋CFG桩施工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钻孔形成后孔隙水压力会发生变化。

工程质量验收表-道路施工及验收表格

工程质量验收表-道路施工及验收表格

3
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 核查及抽查结果
共抽查
经返工处理符合要求
共抽查 4 观感质量检验 不符合要求
项,符合要求 项

5
综合验收结论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参加 验收 单位
(公章) 项目负责人:
(公章) 项目负责人:
(公章) 项目负责人:
(公章) 总监理工程师:












表K.0.1
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检查项目及验收标准 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主 控 项 目 城市快速路、主 ≥95% 挖方路基压 干路 6.8.1.1 实度(路床 次干路 ≥93% 顶面以下深 0~30cm, 重型击实) 支路及其他小路 ≥90% 6.8.1.2 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路床应平整、坚实,无显著轮迹、翻浆、波浪 1 、起皮等现象,路堤边坡应密实、稳定、平顺 等 路床纵断高程 路床中线偏位 路床平整度 土路 基允 许偏 差mm -20, +10 ≤30 ≤15 不小于设计值+B ( ≥ 路床横坡 )
8
沥青面层抗滑系数及构造深度检测报告
9
混凝土面层抗滑构造深度检测报告
施工单位检查意见:
监理(建设)单位核查意见:
项目经理: 年 月 日
总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表J.1.1-3
工程名称 1
城镇道路工程观感质量检查验收记录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自评 验收评价 验收检查记录 好 一般 差 好 一般 差
序号
项目
1
沥青面层表面平整、坚实,接缝紧 密无枯焦,无粗细骨料集中现象, 无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 烂边、油斑、掉渣现象,未污染其 他构筑物,与其它构筑物接顺,无 积水现象 混凝土面层板面平整、密实,无石 子外露、浮浆、脱皮、踏痕、积水 等现象,灌缝饱满,无裂缝

道路工程施工竣工报告

道路工程施工竣工报告

道路工程施工竣工报告一、工程概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城乡交通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公路运输效率,我公司承担了某市A区S202省道改建工程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工程长度约10公里,是一项重要的城市道路交通建设项目。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路面改建、桥梁加固、交通标线标牌设置、排水设施改造等。

改建后的道路将更加宽敞平整、交通更加便捷顺畅,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二、工程进度自项目启动以来,各参建单位积极配合,加班加点,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工程分为不同标段,分别安排不同的施工队伍。

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目前各标段的工程已全部完成,整体达到设计要求。

1. 路面改建路面改建采用了梅花交叉式布设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好,防水性能强,能够有效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路面改建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完工质量满足技术要求。

2. 桥梁加固项目中的桥梁改建工程主要涉及桥墩的加固和桥面的铺装。

经过全面检测,桥梁的结构稳定,能够承受正常的交通压力。

在桥梁改建过程中,我们注重了施工质量和安全,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3. 交通标线标牌设置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我们在整个道路改建工程中设置了交通标线和标牌。

这些标线和标牌能够有效指引驾驶员,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工程结束时,所有交通标线和标牌已经完好设置,清晰可见。

4. 排水设施改造排水设施是道路交通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道路的正常使用和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项目施工中,我们对原有排水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保证了道路的排水畅通。

经过多次检测,排水设施的效果良好,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三、工程质量本项目注重了工程质量,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最终完成。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不仅严格控制材料质量,还注重了现场管理和技术监督。

通过多次检测和验收,工程质量得到了专家组和相关部门的认可。

在道路改建工程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了施工质量和效率。

公路工程施工竣工总结报告三篇

公路工程施工竣工总结报告三篇

我公司自中标承建XX路XX 公路段工程以来,在各相关责任主体部门的大力支持、协调、监督之下,已经顺利完成合同约定的全部施工任务,工程质量达到合格要求,施工中无安全事故的发生,工程达到竣工验收的标准。

现将施工情况总结如下:一、工程概况:该路全线总长1.406 公里,路基宽为 4.5 米,路面宽 3.5 米,按四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速度为 20 公里/小时,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

建设单位为: XX 市XX 区 XX 镇 XX 村民委员会;施工单位: XX 市 XX 有限公司。

二、施工管理组织:本项目为公司的重点工程,工程交点较多,质量要求高,工期紧,安全隐患大;为此公司组建了具有次类工程建设施工经验的项目班子进行现场项目负责管理,项目部人员配备齐全,技术、质量、安全都有专职人员;实行了公司总经理垂直领导,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做到责任到人,使得施工组织安排井然有序,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三、施工过程控制:“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时刻牢记这一宗旨。

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工程的过程控制管理工作:1 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案和施工工艺来保证质量安全目标的实现。

在完善和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对关键及特殊分部均做了详尽的施工方案措施,在取得了监理和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的审批后实施。

条基与合同外桩基础的交接施工问题多次现场邀请了建设、监理、地质、设计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了讨论,针对现场原地质、地基结构复杂、的艰难提出了实际可行的处理方案,保安全、保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为业主节约了资金;在三个单位工程同时进行施工的要求下,多方组织施工用具、管材件、模板等耗材,不计代价全力以赴,使得主体工程顺利完成。

2 严把原材料关是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根本。

所有进场的材料均来自正规的生产厂商,进场必须是合格产品,每项材料均在进场后经过监理和建设单位代表的严格检查并做抽检送具有资质的实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其中配合比、钢筋、水泥都按规范的要求做了检测,合格后才进行了使用。

路基工程施工总结报告范文

路基工程施工总结报告范文

路基工程施工总结报告范文一、工程概况本次路基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为某地区X省公路建设项目,总长约20公里,包括挖填路基、边坡护坡、排水设施、绿化等工程内容。

施工单位为X省X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工期为12个月。

工程的设计要求为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路面宽度为28米,设计车速为80km/h,路基宽度为20米,填方量约为20万立方米,挖方量约为15万立方米。

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施工前,公司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了解了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技术难点。

并制定了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明确了各施工工序的要求和验收标准。

2.物资准备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项目部提前采购了所需的各类物资和材料,包括水泥、砂石、砖瓦等,并按照要求进行了检验和验收,确保了材料的质量可靠。

三、具体施工过程及总结1.挖填路基挖填路基是本次工程的主要工序之一。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组织施工人员进行路基开挖和填筑工作。

为了保证路基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在挖填工程过程中,加强了对土方的夯实和压实,并对填方土进行了一定的测密和质量检测。

2.边坡护坡边坡护坡工程是保障路基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工序。

在施工中,项目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用了合理的边坡开挖和护坡设施施工技术,确保了边坡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同时,在护坡工程中,加强了对路基边坡的排水处理,防止了坡体的滑坡和塌方。

3.排水设施排水设施是保障路面干燥和安全通行的重要设施。

在施工中,项目部根据设计要求对路基进行了合理的排水布置和施工,确保了路面的排水畅通和干燥。

4.绿化绿化工程是为了美化路基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工程内容。

在施工中,项目部对路基周边进行了一定的绿化工作,种植了一定数量的绿化植物,提高了路基的景观效果。

四、质量和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控和检验,确保了施工质量的可控,安全生产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120kpa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120kpa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120kpa一、概述复合地基指在土质较差或需要增加承载力的地基基础上,通过在土体中加入不同材料并经过一定的处理工艺,以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和抗沉降性能。

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大、抗渗透性好、抗冻性强等特点,因此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进行研究分析。

二、复合地基的定义复合地基是指在原有地基土体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工程加固措施后形成的新型地基。

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原有地基土的力学性质,提高承载力和稳定性。

复合地基通常采用材料包括砾石、碎石、混凝土、聚乙烯、土工合成材料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手段,使得复合地基在承受压力时具有较好的变形性能和稳定性。

三、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承载力提高通过在原有土壤中加入材料填充、加固和混凝土等处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在路基工程中,加入一定厚度的砾石层或碎石层,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载力,降低路面的变形和沉降。

2. 抗渗透性能复合地基中添加的聚乙烯、土工合成材料等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能,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和土壤的软化,保护地基的稳定性。

3. 抗冻性强在寒冷地区,复合地基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抗冻性。

特别是在水土地基中,通过加入聚乙烯、碎石等材料,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冻结导致地基的变形和破坏。

4. 维护费用低由于复合地基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维护难度小,因此维护费用相对较低。

四、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120kpa的意义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120kpa是指经过一系列工程处理后形成的复合地基,在承载力方面具有120kpa的特征值。

这一特征值的意义在于反映了复合地基在承受荷载时的能力边界,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20kpa的承载力特征可以说明复合地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可以满足一定的工程要求。

五、结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120kpa意味着经过合理设计和工程处理的复合地基,其承载能力能够达到120kpa,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和稳定性。

CFG桩复合地基在道路软弱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CFG桩复合地基在道路软弱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收稿 日期 :2 0 8 1 090—0
作 者 简 介 :李
敏 ( 9 9) 1 5 一 ,男 ,工 程 师 ,从 事公 路 建 设 管 理 和 监理 工 作 。

4 期
李 敏 :C G 桩复 合 地 基 在 道 路 软 弱地 基 加 固工 程 中 的应 用 F
3 5 6
桩身 强度 ≥2 P ,桩 体完整 。 0M a ( ) 处 理 后 的 复 合 地 基 承 载 力 不 小 于 1 0k a 3 3 P 。
34 6
福建地来自质G oo yo uin e lg f j F a

4 期
C G桩 复 合 地基 在 道 路 软 弱 地基 加 固工 程 中 的应 用 F
李 敏 ①
( 浦 县交 通 局 ,霞 浦 ,3 5 0 ) 霞 5 1 0


结 合 工 程 实 例 ,分 析 C G桩 的作 用 机 理 ,介 绍 施 工 工 艺 和 试 验 检 测 。 F
花 岗岩 , 厚大 于 23 。 层 . 0r n 12 C G 桩 的 主 要 质 量 要 求 . F ( ) 桩 位 必 须 与 设 计 相 符 , 桩 距 误 差 不 大 于 1 0mm ,桩 垂 直 度 允 许 偏 差 ≤ 1 ,桩 径 1 0 %
不 小于设 计值 。
( ) 桩 长 按 设 计 要 求 ,桩 端 进 入 卵 石 持 力 层 不 小 于 5 l ,桩 顶 高 出 设 计 标 高 5 m。 2 0C I T 0c
将 荷 载传递 到 深层 持力 层地 基 中 。 ( ) 桩 周 ( ) 摩 阻 力 作 用 , 当 采 用 振 动 沉 管 法 施 工 ,C G 桩 对 桩 周 ( ) 地 层 的 挤 2 侧 F 侧

城镇道路工程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检查记录

城镇道路工程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检查记录

城镇道路工程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检查记录工程名称:金苑路延伸(育才西路—达夫路)工程检查日期:年月日项目条号条款号检查内容检查结果符合不符合基本规定33.0.7施工中必须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并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技术教育与培训。

作业前主管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向作业人员进行详尽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3.0.9施工中,前一分项工程未经验收合格严禁进行下一分项工程施工土方路基66.3.3人机配合土方作业,必须设专人指挥。

机械作业时,配合作业人员严禁处在机械作业和走行范围内。

配合人员在机械走行范围内作业时,机械必须停止作业.挖方路基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1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

作业中断或作业后,开挖面应做成稳定边坡;2机械开挖作业时,必须避开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3严禁挖掘机等机械在电力架空线路下作业。

需在其一侧作业时,垂直及水平安全距离应符合电力架空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

(表规定)沥青混合料面层88.1.2沥青混合料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5℃时施工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水泥混凝土面层10 10.7.6在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填缝完成前,不得开放交通铺砌式面层11 11.1.9铺砌面层完成后,必须封闭交通,并应湿润养护,当水泥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冬雨期施工17 17.3.8当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未达到1MPa或抗压强度未达到5MPa 时,必须采取防止混凝土受冻的措施,严禁混凝土受冻。

检查结论(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填写)结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年月日年月日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一)序号项目资料名称份数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意见审查人核查意见核查人1通用部分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2 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1 路基分部土方路基压实度检测报告2 土方路基弯沉值检测报告3 原材料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砂、石、土工材料等)4 原材料进场复检报告5 砂垫层材料进场检验报告6 软土路基压实度检测报告7 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8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记录9 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 基层分部原材料合格证/出厂(场)检验报告2 原材料进场复检报告3 基层、底基层压实度检验报告4 基层、底基层试件7d无侧限抗压强度报告5 基层、底基层弯沉检测报告6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的颗粒检验报告7 级配碎石及级配砾石压碎指标检测报高8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的压实度检验报告9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的弯沉检验报告10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报告11 沥青混合料弯沉检测报告12 级配单(石灰土、砂砾碎石、石灰粉煤灰钢渣)1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记录14 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二)序号项目资料名称份数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意见审查人核查意见核查人1面层分部对天气、环境温度控制记录2 对原混凝土路面与基层空隙处理修补记录3 测量复测记录4 原材料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5 原材料进场复检报告6 沥青混合料产品抽样检验方案7 沥青混合料压实度检验报告8 沥青混合料弯沉检验报告9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资料10 混凝土及铺砌面层原材料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11 进场复检报告12 水泥混凝土试块强度报告(含抗折)13 砂浆试块强度报告14 钢筋、传力杆隐蔽记录15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通车前温度控制记录16 抗滑构造深度检测记录17 施工记录18 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 广场与停车场分部料石出厂检验报告或复试报告2 预制混凝土砌块强度报告3 砂浆强度报告4 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5 沥青混合料原材料进场复试报告6 产品抽样检验方案7 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检验报告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三)工程名称金苑路延伸(育才西路—达夫路)工程施工单位浙江裕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序项资料名称份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号目数审查意见审查人核查意见核查人8 广场与停车场分部沥青混合料面层弯沉检测报告9 水泥混凝土面层强度报告10 施工记录11 分项分部质量验收记录1人行道铺筑分部料石出厂检验报告或复试报告2 预制混凝土砌块强度报告3 砂浆强度报告4 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5 沥青混合料原材料进场复试报告6 产品抽样检验方案7 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检验报告8 沥青混合料面层弯沉检测报告9 水泥混凝土面层强度报告10 施工记录11 分项分部质量验收记录1人行地道结构挖方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填方压实度检测报告2 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检报告3 钢筋焊接检验报告4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5 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6 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顶板出厂合格证强度报告7 砂浆强度试验报告8 防水层产品性能检验报告9 施工记录10 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四)工程名称金苑路延伸(育才西路—达夫路)工程施工单位浙江裕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序号项目资料名称份数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意见审查人核查意见核查人1 挡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2 土墙分部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检报告3 预制构件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4 挡土墙板焊接检查记录5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6 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7 砂浆强度试验报告8 施工记录9 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附属构筑物分部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钎探记录)2 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检报告3 预制构件出厂检验报告(包括检查井盖、雨水井蓖)4 隔离墩焊接检查记录5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倒虹管闭水试验记录6 回填土压实度检验记录7 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8 砂浆强度试验报告9 声屏障降噪效果检测报告10 防眩板效果检测记录11 施工记录12 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结论(由监理或建设单位填写):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年月日年月日安全和使用功能检验资料核查表工程名称金苑路延伸(育才西路—达夫路)工程施工单位浙江裕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序号项目资料名称份数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意见审查人核查意见核查人1 路基分部土方路基压实度检测报告2 软土路基压实度检测报告3 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水泥搅拌桩均匀性检查报告)1 基层分基层、底基层压实度检验报告2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的压实度检验报告3 部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的弯沉检验报告4 沥青混合料弯沉检测报告1 面层分部沥青混合料压实度检验报告2 沥青混合料弯沉检验报告3 抗滑构造深度检测记录1 广场与停车场分部预制混凝土砌块强度报告2 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检验报告3 沥青混合料面层弯沉检测报告1人行道铺筑分部料石出厂检验报告或复试报告2 预制混凝土砌块强度报告3 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检验报告4 沥青混合料面层弯沉检测报告1 人行地道结构分部挖方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填方压实度检测报告2 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顶板出厂合格证强度报告3 防水层产品性能检验报告1 挡土墙分部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2 挡土墙板焊接检查记录1附属构筑物分部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钎探记录)2 隔离墩焊接检查记录3 回填土压实度检验记录4 声屏障降噪效果检测报告5 防眩板效果检测记录结论(由监理或建设单位填写):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年月日年月日路基分部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表编号:01序号所在分项工程检查内容及标准观察结果质量评价1 2 3 4 5 6 7 8 好一般差1 土方路基6.8.1-4路床应平整、坚实,无显着轮迹、返浆、波浪、起伏等现象,路堤边坡应密实、稳定、平顺2 石方路基(路堑)6.8.2-1-1上边坡必须稳定,严禁有松石、险石3石方路基(填石路堤)6.8.2-2-2路床顶面应嵌缝牢固,表面均匀、平整、稳定,无推移、浮石4石方路基(填石路堤)6.8.2-2-3边坡应稳定、平顺,无松石5 路肩6.8.3-1肩线应顺畅、表面平整,不积水、不阻水6路基处理(换填土)6.8.1-4路床应平整、坚实,无显着轮迹、返浆、波浪、起伏等现象,路堤边坡应密实、稳定、平顺7路基处理(换填土)6.8.4-3-2反压护道的宽度、高度符合设计要求8路基处理(土工材料)6.8.4-4-3下承层面不得有突刺、尖角9路基处理(袋装砂井)6.8.4-5-2砂袋下沉时不得出现扭结、断裂等现象10路基处理(塑料排水板)6.8.4-6-2塑料排水板下沉时不得出现扭结、断裂等现象检查结论(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填写)结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签字)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签字)年月日注:本表应在该分部工程完工之后,进行检查验收,表中所列分项在被下一个分项掩盖之前必须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同时填写该表中的相关内容。

市政基础设施的有关质量检测和功能性试验资料

市政基础设施的有关质量检测和功能性试验资料
5给水排水构筑物满水试验气密性试验记录压力管渠水压试验无压力管道严密性试验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6交通工程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设备调试记录标杆检测报告8综合管线工程接地电阻测试记录9绿化工程种植土复检试验报告10照明工程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照明系统通电试验记录照度检测记录11电气工程电气管线安装测试检查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12设备安装工程设备开箱验收记录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设备联动运转记录11房建工程室内环境检测报告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实体检测报告避雷接地电阻检测报告12其他工程根据工程情况参照上述内容收集
工程
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管道及抽升泵站设备(或系统)调试、电气设备电试;
阴极保护安装测试记录;
5
给水/排水构筑物
满水试验、气密性试验记录
压力管渠水压试验(无压力管道严密性试验)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6
交通工程
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设备调试记录、标杆检测报告
8
综合管线
工程
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9
绿化工程
种植土复检试验报告
10
照明工程
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照明系统通电试验记录、照度检测记录
11
电气工程
电气管线安装测试检查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12
设备安装工程
设备开箱验收记录、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设备联动运转记录
11
房建工程
室内环境检测报告
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实体检测报告
避据工程情况参照上述内容收集
市政基础设施的有关质量检测和功能性试验资料
序号
单位工程
质量检测和功能性试验资料
资料名称
1
道路工程
路基桩基检测(单桩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
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弯沉试验报告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路基、基层、挡土墙)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路基、基层、挡土墙)

路基1 一般规定1.1 施工前,应对道路中线控制桩、边线桩及高程控制桩等进行复测,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1.2 当施工中破坏地面原有排水系统时,应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1.3 施工前,应该根据现场与周边环境条件、交通状况与道路交通管制部门,研究制定交通疏导或导行方案,并实施完毕。

施工中影响及阻断既有人形交通时,应在施工前采取措施,保障人行交通畅通、安全。

1.4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对路基土进行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CBR试验,必要时应对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膨胀和膨胀量试验。

1.5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规模、环境条件,修筑临时施工道路。

临时施工道路应满足施工机械调运及行车安全要求,且不得妨碍施工。

1.6 城镇道路施工范围内的新建地下管线、人行地道等地下构筑物宜现行施工。

对埋深较浅的既有地下管线,作业中可能受损时,应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提出加固或挪移措施方案,并办理手续后实施。

1.7 施工中,发现文物、古迹、不明物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通知建设单位及有关管理部门到现场处理。

2 施工排水与降水2.1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气象资料、施工工期与现场环境编制排水与降水方案。

在施工期间排水设施应及时维修、清理,保证排水通畅。

2.2 施工排水与降水应保证路基土壤天然结构不受扰动,保证附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

2.3 施工排水与降水措施,不得破坏原有地面排水系统,且宜与现况地面排水系统及道路工程永久排水系统相结合。

2.4 当采用明沟排水时,排水沟的断面及纵坡应根据地形、土质和排水量确定。

当需用排水泵时,应根据施工条件、渗水量、扬程及吸程要求选择。

施工排出水,应引向离路基较远地点。

2.5 在细沙、粉砂土种降水时,应采取防止流沙的措施。

2.6 在路堑坡顶部外侧设排水沟时,其横断面及纵向坡度,应经水利计算确定,且底宽与沟深均不宜小于50cm。

排水沟与路堑顶部边缘应有足够的防渗安全距离或采取防渗措施,并在路堑坡顶部筑成倾向排水沟2%的横坡。

道路工程核查、观感记录

道路工程核查、观感记录

(四)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表路基分部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表编号:01 (10条)工程检查验收同时填写该表中的相关内容。

质量评价中一旦出现“差”的结果,必须返工重做。

基层分部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表编号:02(6条)工程检查验收同时填写该表中的相关内容。

质量评价中一旦出现“差”的结果,必须返工重做。

面层分部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表编号:03-01(3条)注:本表应在该分部工程完工之后,进行检查验收,表中所列分项在被下一个分项掩盖之前必须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同时填写该表中的相关内容。

质量评价中一旦出现“差”的结果,必须返工重做。

面层分部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表编号:03-02(2条)(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理面层子分部)注:本表应在该分部工程完工之后,进行检查验收,表中所列分项在被下一个分项掩盖之前必须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同时填写该表中的相关内容。

质量评价中一旦出现“差”的结果,必须返工重做。

面层分部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表编号:03-01(3条)注:本表应在该分部工程完工之后,进行检查验收,表中所列分项在被下一个分项掩盖之前必须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同时填写该表中的相关内容。

质量评价中一旦出现“差”的结果,必须返工重做。

面层分部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表编号:03-02(2条)(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理面层子分部)注:本表应在该分部工程完工之后,进行检查验收,表中所列分项在被下一个分项掩盖之前必须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同时填写该表中的相关内容。

质量评价中一旦出现“差”的结果,必须返工重做。

面层分部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表编号:03-03(2条)检查验收同时填写该表中的相关内容。

质量评价中一旦出现“差”的结果,必须返工重做。

面层分部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表编号:03-04 (2条)(铺砌式面层子分部)注:本表应在该分部工程完工之后,进行检查验收,表中所列分项在被下一个分项掩盖之前必须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同时填写该表中的相关内容。

质量评价中一旦出现“差”的结果,必须返工重做。

市政监理竣工验收质量评估报告样本

市政监理竣工验收质量评估报告样本

竣工验收监理质量检查报告编制人:审核人: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工程质量评估根据 (2)三、工程质量监理状况 (2)四、实验检测及见证取样、送检状况 (4)五、重要设计变更及执行状况 (7)六、观感质量及评估状况 (7)七、对施工单位自评报告及施工资料审查意见 (7)八、质量事故报告和解决状况及关于各方提出质量问题整治状况 (7)九、对工程质量总体评价 (8)竣工验收监理质量检查报告一、工程概况:(一)、工程名称:(二)、工程地点:(三)、工程类别:市政道路(四)、施工允许证:(五)、参建单位建设单位:工程监督:地勘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六)、工程概况本工程重要涉及六条道路,分别为纵八路、纵七路、纵六路、纵四路、官浔一路和支二十路。

道路总长1481.39米,其中纵八路全长256米,纵七路全长190.56米,纵六路全长302.45米,纵四路全长331.38米,官浔一路全长105.5米,支二十路全长295.5米。

本工程重要涉及道路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交通工程土建某些、道路照明工程土建某些(含基本、预埋件、预埋管等)。

道路横断面及构造:⑴道路横断面纵八路、纵七路、纵六路、纵四路、官浔一路和支二十路:都市II级支路,红线宽度18米,计算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

支二十路:都市II级支路,红线宽度12米,道路全长295.5米。

计算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

18米断面:18米=3米(人行道)+1.5米(间隔绿化带)+9米(车行道)+1.5米(间隔绿化带)+3米(人行道)12米断面:12米=2.5米(人行道)7米(车行道)+2.5米(人行道)⑵机动车道路面构造:Ⅰ、4cmAC-13C(AH-70)Ⅱ、7cmAC-25C(AH-70)Ⅲ、18cm5%水泥稳定碎石层Ⅳ、18 cm3%水泥稳定碎石层本次评估内容涉及: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雨、污水工程、交通工程土建某些、道路照明工程土建某些。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取芯检测报告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取芯检测报告

⽔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及取芯检测报告编号:检测报告委托单位:⼯程名称:检测类别:现场检测说明⼀、若本次检测为送检,则检测报告仅对送检样品负责。

⼆、本检测报告涂改、增删⽆效,未加盖单位印章⽆效。

三、若送检单位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可在收到报告之⽇起⼗五⽇内,提出复检或仲裁申请,逾期不予受理。

四、未经本公司同意,不得部分复印本检测报告。

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报告编号:项⽬名称:检测类别: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委托单位:检测单位:计量认证编号:资质等级:检测⼈员:编写:审核:批准:检测⽇期:报告⽇期:⽬录1.概述11.1⼯程概况 (1)1.2合同段的划分 (1)1.3检测⽬的 (1)1.4检测依据 (1)1.5主要检测仪器设备 (1)2.检测内容及⽅法 (3)2.1检测内容⽅法及频率 (3)2.1.1单桩复合地基承载⼒检测 (3)2.1.2粉喷桩取芯检测 (4)3.检测结果 (5)3.1.单桩复合地基承载⼒检测 (5)3.1.1单桩复合地基承载⼒检测结果汇总 (5)3.1.2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各测点试验情况 (7)3.3.现场检测照⽚ (10)1.概述1.1⼯程概况⽔泥搅拌桩进⾏了复合地基承载⼒与取芯检测。

1.2合同段的划分表1.2-1 项⽬各参建单位及合同段划分道路名称建设单位施⼯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1.3检测⽬的通过对⽔泥搅拌桩进⾏复合地基承载⼒的检测及时发现施⼯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消除⼯程质量隐患,客观、公正、科学地反映⼯程实体质量,为施⼯过程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1.4检测依据1、《城镇道路⼯程施⼯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5、《公路路基施⼯技术规范》(JTG F 10-2006);6、《岩⼟⼯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7、国家和交通部颁现⾏的相关设计、施⼯技术规范及其它有关试验、检测规程;8、批准的与本项⽬有关的⼯程设计⽂件、变更设计⽂件等;9、监理⼯程师签认的与本项⽬有关的施⼯⾃检资料以及监理抽检资料等。

道路工程复工报告

道路工程复工报告

道路工程复工报告2024年根据项目体施工计划安排,施工复测已完成,主要施工图纸已经完成复核工作;主要管理、施工、技术人员已到位,有明确责任分工;施工主要机具、测量、检试验仪器均已到位;主要物资供应满足连续施工需要,具备开工条件。

一、工程简介(一)道路工程交叉口处路面塌陷,塌陷区域长度约为20.8m,宽度约为9.6m,深度约为2.0m。

(挂月街现状车行道路原设计路面结构做法为: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1cm沥青下封层+18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5%)+15cm石灰粉煤灰碎石(10:45:45)+15cm石灰土(12%),总厚度59cm) 二、后续施工总体安排和部署情况项目部按照2024年总体进度计划,已安排部署好下一阶段施工计划,逐步完善剩余道路工程、排水工程、附属工程施工以及工程资料归档等任务。

三、复工后的准备情况项目部根据2024年施工计划安排,自2024年3月15日前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试验人员、施工队伍人员、机械陆续进场。

进场后项目部领导班组成员组建复工准备领导小组,调集精良设备快速投入到项目复工准备工作之中。

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对项目部驻地进行防疫、消防、安全检查完成,均已达到满足开展工作需要。

2、组织测量施工技术人员对全线导线进行恢复、复测工作的开展并已审批完成。

3、由项目领导小组对本项目全线的安全、质量进行复工前的全面排查,已组织开展质量和安全隐患的复工会议,落实责任,预防和控制项目开复工后的安全、质量隐患,对查出的隐患应立即整改,不得边整改边施工,并做好记录,彻底消除隐患,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4、已完善开复工前对所有施工入场人员安全教育,确保安全工作先行保障。

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准备情况(一)安全措施1、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组织学习施工工序、各项工程的安全操作规范等。

3、施工人员进场之前要进行常规安全操作教育,方可上岗作业。

施工试验检测资料质量控制

施工试验检测资料质量控制

施工试验检测资料质量控制5.2施工试验检测资料5.2.1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及桩身完整性检验报告。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单桩承载力、桩身强度及桩身完整性等检验应符合规范要求。

【注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4)5.2.2工程桩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检验报告。

工程桩的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检测应符合设计及有关标准规定。

【注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5.1.6、5.1.7;《建201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5.2.3混凝土、砂浆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及统计评定。

混凝土、砂浆抗压强度报告必须符合设计及有关标准规定。

用于检验的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强度统计评定应符合要求。

【注解】(《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7.4.1;《预拌砂浆》GB/T25181-2019/9.1.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4.0.1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5.3.1)5.2.4钢筋焊接、机械连接工艺试验报告。

钢筋焊接、机械连接工艺试验报告应符合要求。

工艺检验应针对不同钢筋生产厂的钢筋进行,施工过程中更换钢筋生产厂或接头技术提供单位时,应补充进行工艺检验。

【注解】(《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3.0.3、7.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5.2.5钢筋焊接连接、机械连接试验报告。

焊接接头应规范及相关要求分批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

机械连接应规范及相关要求分批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单向拉伸试验。

【注解】(《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3.0.6、5;《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5.2.6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焊缝内部缺陷检测报告。

(1)施工单位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制作以及焊接工艺参数、预热和后热措施等各种参数的组合条件,应在钢结构构件制作及安装施工之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就地固化联合复合地基对堆载邻近桩基的影响

就地固化联合复合地基对堆载邻近桩基的影响

第 55 卷第 2 期2024 年 2 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V ol.55 No.2Feb. 2024就地固化联合复合地基对堆载邻近桩基的影响丰土根,高文,张箭,和宇珑(河海大学 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210098)摘要:路桥并线路基修筑引起既有桥桩产生挠曲、侧向位移,严重时可能会造成重大坍塌事故的发生。

结合工程现场试验,针对道路施工对邻近桥桩影响问题提出就地固化联合复合地基加固新方法,联合数值模型分析就地固化深度、固化土弹性模量和复合地基相关因素对邻近桩基的保护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搅拌桩加固影响深度为1.5倍桩长左右,素混凝土桩施工会对被动桩在0.75倍桩长左右处产生最大水平位移。

就地固化(2.0 m)+水泥搅拌桩法(1.8 m)可极大减小被动桩浅层水平位移,保护桥桩的安全。

当固化土水泥掺量为5%~7%、水泥搅拌桩水泥掺量为12%~18%时,提高水泥掺量对减小被动桩水平位移有着明显的作用。

同时,将普通褥垫层水泥搅拌桩替换为就地固化+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桩身最大负弯矩减小近16.6%。

关键词:软基处理;工程试验;数值模拟;复合地基;就地固化;被动桩中图分类号:TU44 文献标志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672-7207(2024)02-0715-15Effect of in -situ curing of joint composite foundations on pile-loaded adjacent pile foundationsFENG Tugen, GAO Wen, ZHANG Jian, HE Yulong(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Geomechanics and Embankment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 China)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 and bridge foundations causes the deflection and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existing bridge piles, and in severe cases, it may lead to major collapse accidents. Based on on-site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a new method of in -situ solidification combined with composite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for the impact of road construction on adjacent bridge piles was proposed, combined with the numerical model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in -situ solidification depth, elastic modulus of solidified soil and other composite foundation relatedfactors on the protection of adjacent pile found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inforcement depth of the mixing收稿日期: 2023 −06 −14; 修回日期: 2023 −11 −06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178386,5237833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B220202016) (Projects(52178386, 52378336)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Project (B220202016) 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通信作者:张箭,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岩土与隧道工程研究;E-mail :******************DOI: 10.11817/j.issn.1672-7207.2024.02.023引用格式: 丰土根, 高文, 张箭, 等. 就地固化联合复合地基对堆载邻近桩基的影响[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55(2): 715−729.Citation: FENG Tugen, GAO Wen, ZHANG Jian, et al. Effect of in -situ curing of joint composite foundations on pile-loaded adjacent pile foundations[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55(2): 715−729.第 55 卷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pile is about 1.5 times the pile length,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lain concrete pile will produce the maximu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passive pile at about 0.75 times the pile length. The in-situ solidification (2.0 m) and cement mixing pile method (1.8 m) can greatly reduce the shallow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passive piles and protect the safety of bridge piles. When the cement content of the solidified soil is between 5%−7%, and the cement content of the cement mixing pile is within the range of 12%−18%, increasing the cement conten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reducing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passive pile. At the same time, replacing the ordinary cushion layer cement mixing pile with in-situ solidification+cement mixin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reduces the maximum negative bending moment of the pile body by nearly 16.6%.Key words: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 experi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composite foundation;in-situ curing; passive pile随着中国基础建设快速发展,路桥并线或路桥相交项目日益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xx道路工程
委托单位:xx公司
检测项目: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签发日期:2019年 xx 月 xx 日
xx公司
xx道路工程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参加:
报告编写:
报告审核:
报告批准:
目录
一、项目概况 (1)
二、工程地质概况 (1)
三、检测技术与方法原理 (2)
四、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5)
五、检测结论 (9)
六、附录 (10)
xx道路工程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一、项目概况
xx按城市道路支路、设计车速V=20km/h标准设计。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结合粉喷桩处理要求全段道路采用粉喷桩处理,进去持力层0.5米,桩径0.5m,桩间距1.3m,正三角型布置。

平均桩长8.0米,平均处理宽度13米。

xx有限公司受xx公司的委托,对该工程3根水泥搅拌桩及桩周地基土进行了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工程概况见表1-1。

表1-1 工程概况
二、工程地质概况
(1)场地地层
根据野外钻孔揭露、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资料,综合分析该场地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布情况,现将地层分为3层,自上而下分别叙述如下:
①素杂填土(Q4ml):普遍分布,黄褐色,松散状,该层层厚2.70~4.80米,层底标高6.70~9.27米,填土成分以粉质粘土混少量建筑垃圾为主,回填时间超过5年,湿~饱和,松散~稍密,可~软塑状,属高压缩性土,为中液限粘质土。

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pl):普遍分布,该层为长江牛軛湖淤积的新近沉积土,该层层厚1.00~4.80米,层底标高2.20~9.50米,呈灰黑色,饱和,软塑状,局部流塑状,含有机质、少量贝状物。

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低中等,韧性低。

其标准贯入击数N为2.0~3.0击/30cm(实测值)。

属高压缩性土,为中液限粘质土。

③层粉质粘土:普遍分布,呈灰黑~暗棕色,湿,可~硬塑状,摇震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

其标准贯入击数N为10~14击/30cm(实测值)。

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

(2)地基承载力
据勘察结果,依据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原位测试成果及地区经验值,各层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及压缩模量值Es1-2推荐如下:
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fao =70Kpa Es1-2=3.1Mpa
③层粉质粘土fao =220Kpa Es1-2=11.3Mpa
三、检测技术与方法原理
本次复合地基荷载试验方法依据《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2015执行。

1.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技术要点
(1)本工程采用水泥搅拌桩,桩间距桩为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间距1.3m。

本次试验承压板采用方形钢板,尺寸边长为1120mm(面积为一根桩所承担的处理面积),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示意图如图3-1;
图3-1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示意图
(2)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

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10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

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

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试坑之外。

(3)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扰动。

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4)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

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承载力特征值的2 倍。

2.仪器设备
表3-1 仪器设备一览表
3.试验加卸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本工程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根据规范要求,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总荷载取240kPa,共分8级,每级施加载荷为30kPa。

(2)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是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

(3)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过大。

4.沉降观测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

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5.终止条件
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a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b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边长(直径)的6%或大于等于150mm;
c加载至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且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6.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5、1)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时,应绘制压力-沉降(p-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
线。

6、2)当出现终止加载条件前两款情况之一时,可视为复合地基出现破坏状态,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应定为极限荷载。

7、3)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8、(1)当压力-沉降(p-s)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且其值大于等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当p-s曲线为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下表对应的相对变形值确定,且所取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一半。

有经验的地区,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但原地基土为高压缩性土层时相对变形值的最大值不应大于0.015。

对变形控制
严格的工程可按设计要求的沉降允许值作为相对变形值。

表3-2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9、注:s0为与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承压板的沉降量;b 为承压板的边宽或直径,当b 大于2m 时,按2m 计算。

10、4)单位工程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时,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1、5)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和单位工程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应评价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四、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该工程1
处试验点由试验数据分析并描绘出的p-s 曲线详见附录,承载力的确定如下:
1、S5-106#试验点p-s 曲线没有比例界限,s/b 等于0.08所对应的压力值为138kPa ,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为120kPa ,两者比较取小值,该点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 。

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结果表
五、检测结论
xx道路工程共个试验点,试验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为120kPa,满足设计要求。

六、附录
1.载荷试验汇总表
2.p-s、s-lgt曲线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汇总表
工程名称: 道路工程试点编号: 1-1
检测日期: 置换率: 承压板面积: 1.25m²
p-s、s-lgp、s-lgt曲线
xx)道路工程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测报告报告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