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照明系统设计应考虑建筑功能、空间布局和视觉要求 选择合适的灯具和光源,提高照明质量和能效 合理布置灯具位置,避免眩光和阴影对视觉的影响 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设计合理的自然采光方案
遮阳设施的设计与选择
遮阳设施的作用:减少太阳辐射 热,降低室内温度,提高舒适度
遮阳设施的种类:水平式、垂直 式、综合式等,可根据需要选择 合适的类型
不同地区的建筑类型和用途也不同,热工设计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和用途进行差异化设计。 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供应情况,热工设计应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针对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习俗,热工设计应注重人性化,提高居住舒适度。
可持续发展原则
环保:优先选用可再生资源 和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
节能: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和 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
循环利用:对建筑废弃物进 行分类处理和再利用,降低
资源消耗
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建筑布 局,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与隔热
外墙保温
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矿棉、 玻璃纤维等
保温层厚度:根据当地气候条 件和建筑要求确定
保温材料与基层的连接方式: 粘结、锚固等
保温材料的选择与性能要求: 导热系数低、耐久性好等
热工设计规范的培训与宣传
培训对象:建筑行业从业者,特别是热工设计人员 培训内容:热工设计规范的具体要求、实施细节和案例分析 宣传途径:通过行业协会、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 宣传目的:提高建筑行业对热工设计规范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汐 汇报时间:20X-XX-XX
分户供暖:每个 住户独立设置供 暖设备,如壁挂 炉、暖气片等。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3.2.6条当有散热器、管道、壁龛等嵌入外墙时,该处外墙的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第3.2.7条围护结构中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验算,并采取保温措施。

第3.2.8条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底层地面,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应采取保温措施。

第3.2.9条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3.3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3.3.1条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自然通风、窗户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环境绿化等综合性措施。

第3.3.2条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单体的平、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并尽量避免主要房间受东、西向的日晒。

第3.3.3条建筑物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

第3.3.4条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第3.3.5条为防止潮霉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居室、托幼园所等场所的地面下部宜采取保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

3.4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3.4.1条空调建筑或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和东、西向窗户。

第3.4.2条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对齐。

温湿度要求相近的空调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3.4.3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有两面相邻外墙的转角处和有伸缩缝处。

第3.4.4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顶层;当必须布置在顶层时,屋顶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

第3.4.5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空调房间的净高宜降低。

第3.4.6条空调建筑的外表面积宜减少,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第3.4.7条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30;当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层玻璃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40。

第3.4.8条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热反射玻璃、反射阳光涂膜、各种固定式和活动式遮阳等有效的遮阳措施。

第3.4.9条建筑物外部窗户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Ⅲ级水平。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是指适用于民用建筑物节能规范的热工设计规范。

它是一个让
民用建筑物更加高效的行动准则,用于民用建筑物节能设计中的准确、合理实施和操作。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目标是帮助建筑师和建筑技术人员确保民用建筑评估分析和
节能设计活动都按照节能规范的规定执行,并达到节能规范所要求的目标。

民用建筑物热工设计规范涵盖了所有民用建筑物的节能性能设计。

它要求民用建筑师
在设计时检查建筑物热气理性,控制建筑物节能以减少能耗,并确保适当的操作维护和安
全保护有效实施建筑物节能设计和维护。

此外,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还规范民用建筑物的热工系统设计、供暖方案设计、供
暖系统运行及维护等,确保建筑物内各热工系统都能够有效地运行,确保建筑物热工系统
的节能性、经济性和适当性。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涵盖了民用建筑物的热气设计数据、应用节能设施的技术要求,包括民用建筑物空穴节能设计、外墙报警防护设施设计、能源管理计量设计等。

规范的要求,可以有效地对民用建筑物的出水温度、出水压力和出水速率进行有效的控制,有效提
高民用建筑物的节能效果。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摘 要 ] 先 ,就GB 50176—93规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 算参数和JGJ/T 17— 2008规定 的蒸压加气混凝土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值和设 计值 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它们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讨论。其次 ,简要介绍并解读GB 50176—2016规定的与蒸压加 气混凝 土建筑 围护结 构热工设计有关的蒸压加气混凝土 和常用保温材料 的热工设计计算参数 ,给出了保温材料 导热 系数计算值。再 次,参考 德国和国际标准确定了蒸压加 气混 凝土导热系数 的修正系数 ,并通过 计算给出了蒸压 加混凝土 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 计算值 ,以及砌体导热系数和蓄热 系数 的设 计 值 ,给出了不同气候分 区不 同厚度的B05、B06级蒸压 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一材料 外墙 热工性 能指 标 。最后,就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构造设计应符合GB 50176—2016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讨论。 [关 键 词 ] 热 工 设 计 参 数 ;修 正 系 数 ;导 热 系 数 ;蓄 热 系数 ;计 算值 ;设 计 值 ;平 衡 含 水 率
规 定了不 同建 筑 热工气候 分 区的保 温材 料 导热 系数 热 系数 作为 基 础值 ,再 通 过 不 同热 工气候 分 区相 对
的修 正 系 数 a,以便 于 在 建 筑 应 用 时确 定保 温 材料 湿 度 条 件下,蒸 压 加气 混 凝 土 围护结 构 达到 湿稳 定
的实际导热系数 ,即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计算值。 时的平衡含水率的修正,得到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
建 筑 节 能

Building Energy Saving
《民用建筑热工设 计规范 》 GB 50176—2016热工设计 参数及有关规定 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计中应用的探讨 (下)

【最新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最新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最新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3。

2.5条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验算,其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第3.2.6条当有散热器、管道、壁龛等嵌入外墙时,该处外墙的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第3.2.7条围护结构中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验算,并采取保温措施.第3.2.8条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底层地面,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应采取保温措施.第3.2.9条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3。

3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3。

3.1条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自然通风、窗户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环境绿化等综合性措施.第3。

3.2条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单体的平、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并尽量避免主要房间受东、西向的日晒。

第3。

3.3条建筑物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

第3.3。

4条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第3.3.5条为防止潮霉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居室、托幼园所等场所的地面下部宜采取保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3.4 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3.4.1条空调建筑或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和东、西向窗户。

第3。

4.2条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对齐。

温湿度要求相近的空调房间宜相邻布置.第3。

4.3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有两面相邻外墙的转角处和有伸缩缝处。

第3。

4.4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顶层;当必须布置在顶层时,屋顶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

第3.4。

5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空调房间的净高宜降低.第3.4.6条空调建筑的外表面积宜减少,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第3。

4.7条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

30;当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层玻璃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1章总则第1.0.1条条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提高投资效益,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速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第1.0.3条建筑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章室外计算参数第2.0.1条条围护结构根据其热惰性指标D值分成四种类型,其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应按表2.0.1的规定取值。

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表2.0.1注:①热惰性指标D值应按本规范附录二中(二)的规定计算。

②tw和te.min分别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累年最低一个日平均温度。

③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应取整数值。

④全国主要城市四种类型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1采用。

第2.0.2条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e,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e.max,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最高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波幅值Ate,应按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e.max与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e的差值确定。

全国主要城市的te、te.max、和Ate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

第2.0.3条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取各地历年七月份最大直射辐射日总量和相应日期总辐射日总量的累年平均值,通过计算分别确定东、南、西、北垂直面和水平面上逐时的太阳辐射照度及昼夜平均值。

全国主要城市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

第3章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3.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第3.1.1条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最新版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最新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最新版篇一: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3.2.7条围护结构中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验算,并采取保温措施。

第3.2.8条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底层地面,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应采取保温措施。

第3.2.9条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3.3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3.3.1条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自然通风、窗户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环境绿化等综合性措施。

第3.3.2条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单体的平、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并尽量避免主要房间受东、西向的日晒。

第3.3.3条建筑物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

第3.3.4条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第3.3.5条为防止潮霉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居室、托幼园所等场所的地面下部宜采取保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

3.4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3.4.1条空调建筑或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和东、西向窗户。

第3.4.2条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对齐。

温湿度要求相近的空调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3.4.3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有两面相邻外墙的转角处和有伸缩缝处。

第3.4.4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顶层;当必须布置在顶层时,屋顶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

第3.4.5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空调房间的净高宜降低。

第3.4.6条空调建筑的外表面积宜减少,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第3.4.7条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30;当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层玻璃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40。

第3.4.8条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热反射玻璃、反射阳光涂膜、各种固定式和活动式遮阳等有效的遮阳措施。

第3.4.9条建筑物外部窗户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Ⅲ级水平。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Code for therm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自2017年4月1日起实施GB 50176-2016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热工计算基本参数和方法;4.建筑热工设计原则;5.围护结构保温设计;6.围护结构隔热设计;7.围护结构防潮设计;8.自然通风设计;9.建筑遮阳设计。

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细化了热工设计分区;2.细分了保温、隔热设计要求;3.修改了热桥、隔热计算方法;4.增加了透光围护结构、自然通风、遮阳设计的内容;5.补充了热工设计计算参数。

1 总则1.0.1 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1.0.3 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建筑热工 building thermal engineering研究建筑室外气候通过建筑围护结构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室内外热湿作用对围护结构的影响,通过建筑设计改善室内热环境方法的学科。

2.1.2 围护结构 building envelope分隔建筑室内与室外,以及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建筑部件。

2.1.3 热桥 thermal bridge围护结构中热流强度显著增大的部位。

2.1.4 围护结构单元 building envelope unit围护结构的典型组成部分,由围护结构平壁及其周边梁、柱等节点共同组成。

2.1.5 导热系数 thermal conductivity,heat conduction coeffi-cient 在稳态条件和单位温差作用下,通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匀质材料的热流量。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JGJ 24-86(试行)主编部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试行日期:1986年7月1日关于批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为部标准的通知(86)城设字第71号为适应城乡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需要,根据原国家建筑工程总局安排,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经我部审查,现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JGJ24-86,自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试行。

试行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函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一日编制说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简称《规程》),是根据原国家建工总局(80)建工科字第385号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会同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浙江大学、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南京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河南省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四川省建设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所、湖北工业建筑设计院等14个单位组成《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编制组,共同编制而成的。

《规程》由总则、室外计算参数、建筑热工设计要求、围护结构保温设计、围护结构隔热设计、采暖建筑围护结构防潮设计等6章和7个附录组成。

《规程》是在总结建国35年来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施工、科研和使用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基础上,并吸取国内外在建筑热工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国外建筑热工规范中的优点编制而成的。

《规程》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出发,强调提高建筑功能和使用质量,保证基本的热环境功能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消耗,为建筑热工设计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本《规程》是我国首次编制的有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标准性文件,和以往习惯使用的方法相比,对室外计算参数、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其要求,围护结构最小总热阻,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的验算,窗户层数、面积及气密性,地面热工性能,隔热设计标准以及围护结构防潮设计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热工规范更新使用说明

热工规范更新使用说明

PBECA节能软件热工设计规范更新使用说明——产品设计研发部《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于2017年4月1日开始执行,其中,第4.2.11、6.1.1、6.2.1、7.1.2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同时废止。

目前节能软件PBECA针对于新热工规范,也同时做了更新,提供给广大设计师使用,并且按照最新计算法方法,判定计算是否满足要求。

本次主要更新的内容包含:1)结露计算分析:包含外墙热桥二维结露计算、以及地面、地下室外墙及外窗部分的一维结露计算分析;2)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本次新热工规范内表面最高温度计算方法做了较大改动,采用一维非稳态计算,分析出空调房间及非空调房间逐时温度变化趋势,并进行判定;3)防潮计算:根据新热工规范的计算方法,分析主要围护结构的保温材料因内部冷凝而增加的重量湿度允许增量;4)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更新外墙K值计算方法采用二维传热,同时一维加权平均计算方法也同时保留,设计师可以根据当地施工图审查要求选择对应的计算方法,以满足施工图审查的需要;5)围护结构材料数据更新:按照新版民用热工规范,更新了不同气候地区的围护结构材料数据库;6)新热工规范气象数据参数及其他计算参数更新等。

一、结露计算分析1.1 外墙热桥二维结露分析软件操作步骤:围护节能——二维节点软件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和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增加二维结露计算模块,用户可以在软件中选择保温的不同结构构造,分析冬季室内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判定其节点是否会产生结露。

目前软件按照《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黑龙江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外墙内保温建筑构造》等构造图集,在软件当中内置了70余种节点构造供用户选择,包含外保温、内保温、夹心保温等构造做法,准确分析节点的温度场分布和线传热系数计算。

【供暖类】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供暖类】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2.1.35 内遮阳系数 shading coefficient of curtain 在照射时间内,透射过内遮阳的太阳辐射量和内遮阳接收到的太阳辐射
量的比值。
2.1.36 综合遮阳系数 general shading coefficient 建筑遮阳系数和透光围护结构遮阳系数的乘积。
2.2 符 号 2.2.1 通用符号:
性变化的作用,室外综合温度或室外空气温度波幅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幅的
比值。
2.1.18 延迟时间 time lag 围护结构内侧空气温度稳定,外侧受室外综合温度或室外空气温度周期
性变化的作用,其内表面温度最高值(或最低值)出现时间与室外综合温度或室外 空气温度最高值(或最低值)出现时间的差值。
2.1.19 露点温度 dew-point temperature 在大气压力一定、含湿量不变的条件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到达饱和
研究建筑室外气候通过建筑围护结构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室内外热湿 作用对围护结构的影响,通过建筑设计改善室内热环境方法的学科。
2.1.2 围护结构 building envelope 分隔建筑室内与室外,以及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建筑部件。
2.1.3 热桥 thermal bridge 围护结构中热流强度显著增大的部位。
流量。
2.1.6 蓄热系数 coefficient of heat accumulation 当某一足够厚度的匀质材料层一侧受到谐波热作用时,通过表面的热流
波幅与表面温度波幅的比值。
2.1.7 热阻 thermal resistance 表征围护结构本身或其中某层材料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
2.1.8 传热阻 heat transfer resistance 表征围护结构本身加上两侧空气边界层作为一个整体的阻抗传热能力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10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196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制订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七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在建筑热工科研和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

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规范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地址:北京车公庄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04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目录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室外计算参数第三章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一节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第二节冬季保温设计要求第三节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四节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四章围护结构保温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确定第二节围护结构保温措施第三节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及保温措施第四节窗户保温性能、气密性和面积的规定第五节采暖建筑地面热工要求第五章围护结构隔热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隔热设计要求第二节围护结构隔热措施第六章采暖建筑围护结构防潮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验算第二节围护结构防潮措施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公式及参数附录三室外计算参数附录四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附录五窗墙面积比与外墙允许最小传热阻的对应关系附录六围护结构保温的经济评价附录七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附录八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附录九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提高投资效益,制订本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新 优质文档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新 优质文档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Code for therm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自2017年4月1日起实施GB 50176-2016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热工计算基本参数和方法;4.建筑热工设计原则;5.围护结构保温设计;6.围护结构隔热设计;7.围护结构防潮设计;8.自然通风设计;9.建筑遮阳设计。

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细化了热工设计分区;2.细分了保温、隔热设计要求;3.修改了热桥、隔热计算方法;4.增加了透光围护结构、自然通风、遮阳设计的内容;5.补充了热工设计计算参数。

1 总则1.0.1 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1.0.3 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建筑热工 building thermal engineering研究建筑室外气候通过建筑围护结构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室内外热湿作用对围护结构的影响,通过建筑设计改善室内热环境方法的学科。

2.1.2 围护结构 building envelope分隔建筑室内与室外,以及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建筑部件。

2.1.3 热桥 thermal bridge围护结构中热流强度显著增大的部位。

2.1.4 围护结构单元 building envelope unit围护结构的典型组成部分,由围护结构平壁及其周边梁、柱等节点共同组成。

2.1.5 导热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heat conduction coeffi-cient在稳态条件和单位温差作用下,通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匀质材料的热流量。

GB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GB50176—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0 引言多年来,影响蒸压加气混凝土及其围护结构和保温隔热层的热工性能的主要计算参数——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的计算值,应如何选用,始终令人纠结。

原因在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规定质量含水率为6%(通常被认为是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平衡含水率)条件下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值作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的计算值,而《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2008)规定的是在体积含水率为3%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值作为蒸压加气混凝土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的计算值(即JGJ/T 17—2008中所说的理论计算值)。

两者由于所要求的条件不同,规定的计算值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干密度为500kg/m 3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两者相差悬殊,且后者所规定的导热系数理论计算值存在诸多令人质疑之处,难以保证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做围护结构或保温层的节能建筑的热工设计质量。

新修订的《民用建筑热工设50176—2016)与原50176—93)相比,对建筑保温材料(混凝土)近、安全可靠,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系数发生变化的情况,候分区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数,得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蓄热系数)本文将借鉴GB 50176—2016系数的修正系数的规定,法,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GB 50176—计规范》应用的探讨李庆繁1,高连玉2(1.全国砌体结构委员会,辽宁抚顺113008;2.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 要:本文首先就GB 50176—93规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参数和JGJ/T 17—2008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值和设计值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解读GB 50176—2016热工设计计算参数,给出了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计算值。

其三,参考德国和国际标准,数的修正系数,并通过计算给了蒸压加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计算值,值,给出了不同气候分区不同厚度的B05、B06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一材料外墙热工性能指标,混凝土围护结构构造设计应符合GB 50176—2016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讨论。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附加说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加说明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浙江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华南理工 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南省建筑设计院、湖北工业建筑 设计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杨善勤、蒋明、陈启高、王建瑚、王景云、周景德、沈韫元初仁兴、许文发、李怀瑾、毛慰国 朱文鹏、张宝库、林其标、甘柽陈庆丰、丁小中、李焕文、杜文英、白玉珍、王启欢、张廷全、韦延年、高伟 俊。
图书简介
图书简介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2016)》包括总则;热工计算基本参数和方法;建筑热工设计原则;围护结 构保温设计等。
目录
目录
其内容主要包括主要包括为: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室外计算参数 第三章、建筑热工设计要求 第一节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第二节冬季保温设计要求 第三节夏季防热设计要求 第四节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 第四章、围护结构保温设计 第一节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确定 第二节围护结构保温措施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2016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图书简介
03 附加说明
目录
02 目录 04 修订情况
基本信息
GBT-20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Thermal design code for civil building),是2016年8月18日由中 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16年8月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2016, 自2017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2.11、6.1.1、6.2.1、7.1.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民用建 筑热工设计规范》GB-93同时废止。

(完整)《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50176-2016

(完整)《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50176-201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Code for therm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自2017年4月1日起实施GB 50176—2016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热工计算基本参数和方法;4.建筑热工设计原则;5.围护结构保温设计;6.围护结构隔热设计;7.围护结构防潮设计;8.自然通风设计;9.建筑遮阳设计.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细化了热工设计分区;2.细分了保温、隔热设计要求;3.修改了热桥、隔热计算方法;4.增加了透光围护结构、自然通风、遮阳设计的内容;5.补充了热工设计计算参数。

1 总则1.0.1 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1.0.3 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建筑热工 building thermal engineering研究建筑室外气候通过建筑围护结构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室内外热湿作用对围护结2.1.2 围护结构 building envelope分隔建筑室内与室外,以及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建筑部件.2.1.3 热桥 thermal bridge围护结构中热流强度显著增大的部位.2.1.4 围护结构单元 building envelope unit围护结构的典型组成部分,由围护结构平壁及其周边梁、柱等节点共同组成。

2.1.5 导热系数 thermal conductivity,heat conduction coeffi-cient在稳态条件和单位温差作用下,通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匀质材料的热流量.2.1.6 蓄热系数 coefficient of heat accumulation当某一足够厚度的匀质材料层一侧受到谐波热作用时,通过表面的热流波幅与表面温度波幅的比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材料、够造、施工、地区及使用情况
a
1
作为夹芯层浇筑在混凝土墙体及晤面构件中的块状多孔保温材料(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及水泥膨胀珍珠岩等),因干燥缓慢及灰缝影响
1.60
2
铺设在密闭屋面中的多孔保温材料(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水泥膨胀珍珠岩、石灰炉渣等),因干找缓慢
1.50
3
铺设在密闭的屋面中及作为夹芯层浇筑在混凝土构件中的半硬质矿棉、岩棉、玻璃棉板等,因压缩及吸湿
1.20
8
矿渣混凝土、炉渣混凝土、浮石混凝土、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等实心墙体及屋面构件,在严寒地区,且在室内平均相对湿度超过65%的采暖房间内使用,因干燥缓慢
1.1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附表4.2导热系数 及蓄热系数S修正系数a值
1.20
4
作为夹芯层浇筑在混泥土构件中Hale Waihona Puke 泡沫塑料等,因压缩1.20
5
开孔型保温材料(如水泥刨花板、木丝板、稻草板等),表面摸灰或与混泥土浇筑在一起,因灰浆渗入
1.30
6
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砌块墙体及加气混凝土条板墙体、屋面,因灰缝影响
1.25
7
填充在空心墙体及屋面构件中的松散保温材料(如稻壳、木屑、矿棉、岩棉等)因下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