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管理施肥技术
简述水稻施肥技术

简述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技术是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合理施肥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水稻是一种特别对土壤养分需求较高的作物,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施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底肥施用:在水稻种植前适当施用底肥,如磷肥、钾肥等。
底肥的施用量取决于土壤养分水平和作物需求,通常在播种前
2-3周施用。
2. 追肥施用: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根据作物需要适时追肥。
通常分为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三个阶段进行追肥。
孕穗期追氮肥和磷肥,抽穗期追钾肥和微量元素,灌浆期追氮肥和磷肥。
3. 叶面施肥:水稻叶面施肥主要是通过叶面喷施肥料,补充植株所需的营养元素。
叶面施肥可以快速补充养分,提高作物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4. 水肥一体化:水稻是一种水生作物,水肥一体化是利用水来施肥的一种技术。
通过往水体中添加适量的氮、磷、钾等肥料,使其随水体流动,并满足水稻根系对养分的需求。
5. 土壤调理:水稻施肥技术还包括对土壤进行调理,提高土壤肥力。
包括合理耕作、粉碎土壤团聚体、改善土壤通气性等措施。
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总而言之,水稻施肥技术是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施用底肥、追肥和叶面肥料,利用水肥一体化和土壤调理等措施,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水稻施肥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技术培训与推广方式
现场指导
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 掌握水稻高效种植技术。
集中培训
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向农民 传授水稻高效种植技术。
媒体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水稻高效种植 技术的优点和操作方法。
技术服务与支持体系
建立技术服务团队
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服 务。
多样化种植
通过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整体产量 和效益。
05 水稻高效种植模式与技术 推广
高效种植模式选择与应用
轮作休耕
根据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轮作和休 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逆能力。
选用良种
选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产量高的水稻品种 。
培育壮秧
采用科学育秧技术,提高秧苗素质和抗逆能力。
量。
穗肥
在穗分化期施用,以提供水稻 生殖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穗
粒饱满。
粒肥
在灌浆期施用,以提供灌浆所 需的养分,提高稻谷的品质和
产量。
施肥方法与技巧
01
全面覆盖
采用全层施肥法,将肥料均匀施 入田面,然后进行翻耕,使肥料
与土壤充分混合。
03
多次施肥
根据水稻生长需求,多次施肥以 达到养分供应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合理配比氮、磷、钾等营养元 素,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翻耕晒田
通过翻耕田地,晒田可以改善 土壤环境,减少病原菌数量。
清除杂草
杂草是病虫害的传播媒介,及 时清除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病虫害诊断与识别
01
02
03
观察症状
观察水稻植株是否有异常 症状,如变色、坏死、畸 形等。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叶面肥施用技术
叶面肥种类
可选用的叶面肥包括磷酸二氢钾、尿素、硼肥、钙肥等。
叶面肥用量
根据肥料种类和水稻生长情况,确定适当的叶面肥用量。
叶面肥施用方法
将叶面肥按照说明书要求配制成溶液,用喷雾器均匀喷洒 在水稻叶片表面。注意避免在阳光强烈时喷洒,以免伤害 水稻叶片。
03
水稻施肥方案
早稻施肥方案
基肥
水和通风。
02
水稻施肥技术
施肥原则
01
02
03
适量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 需求,适量施肥以满足水 稻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元 素。
平衡施肥
平衡施用氮、磷、钾等营 养元素,避免某些元素过 量或不足。
适时施肥
掌握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 ,及时施肥以满足水稻对 养分的需求。
基肥施用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肥种类
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 的化肥,如尿素、磷酸二 铵等。
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之 一,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养分, 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
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土壤pH值
pH值对土壤中养分的释放和有 效性有很大影响,需要根据土壤 的pH值来选择合适的肥料品种
和施用量。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对水肥的保持和渗透性 有很大影响,沙质土壤需要增加 有机肥的施用量以提高保水保肥 能力,而黏质土壤则需要注意排
早稻生长需要充足的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速效化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 肥1000-2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10-20公斤。
分蘖肥
在插秧后5-7天,每亩施用尿素10-15公斤,以促进分蘖。
穗肥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与时期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与时期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合理施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水稻施肥的技术要点和适宜的施肥时期。
一、基本施肥原则1.全面营养:水稻需要的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如锌、铜、铁等。
合理施肥应注重各种元素的平衡供给,避免单一养分的过量或不足。
2.适量施肥: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沃度、水稻品种和生长期等因素确定。
过量施肥会造成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过少施肥则会限制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3.分期施肥: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采取适宜的施肥时期,使水稻能够在关键时刻得到及时供应。
二、施肥技术要点1.基础施肥:在田间进行整地和耕作后,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基础肥料。
基础肥料可以选择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混合施用,以满足水稻的营养需求。
2.追肥技术:水稻的生长期较长,需要在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追肥。
一般分为底肥、分蘖期追肥、孕穗期追肥和灌浆期追肥。
每个阶段的追肥应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和土壤条件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3.叶面喷施:水稻的叶片具有较强的养分吸收能力,叶面喷施可以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补充因土壤肥力不足或生长条件不理想而导致的养分缺乏。
叶面喷肥应选择适宜的养分溶液,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4.循环利用:水稻产生的秸秆和稻壳等农作物废弃物,经过合理处理后可以用于田间还田或制作有机肥料。
循环利用废弃物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养分。
三、施肥时期1.基础施肥:水稻生长初期,即在栽插、分蘖期结束后进行基础施肥。
将基础肥料均匀撒在田间,然后耕翻土壤,使肥料充分与土壤混合,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
2.分蘖期追肥:水稻进入分蘖期后,可进行第一次追肥。
这时水稻开始分蘖,需补充氮、磷、钾等养分,促进分蘖发育,提高穗粒数和产量。
3.孕穗期追肥:水稻孕穗期是水稻形成穗粒的关键时期。
在此期间进行第二次追肥,增加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有助于提高穗粒的饱满度和产量。
水稻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水稻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水稻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也在日益扩大。
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施肥技术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因此,必须以水稻发育时期需肥特点为依据,提高水稻栽培技术与亩产量。
标签:水稻发育;需肥特点;施肥水稻生长周期内,需要种类丰富的营养元素。
土壤不能完全供给这些营养,需要人为施用肥料来进行补充。
而水稻施肥需要因地制宜,并结合水稻发育期对肥料的需求与吸收量来确定。
只有科学施肥才能最大化发挥肥效,达到稳步增产与降低种植成本的目标。
一、水稻各生育阶段需肥规律1.氮素吸收规律。
氮素对水稻十分重要,影响着水稻产量,而水稻对氮素是否充足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按照水稻的营养生理特点来分析,其体内氮素浓度较高。
水稻生长周期内有两个时期对氮素的需求量最大,一是扦插后两周左右的分蘖期;二是扦插后7~8周左右的抽穗期,这两个阶段若不能保证充足的氮元素供应,则不利于其颖花生长,必将引起减产。
2.磷素吸收规律。
相比于氮素来说,水稻吸收磷元素要少一些,大概占到所需氮素的一半;而吸收规律大致相似,在幼苗期与分蘖期对磷肥吸收量最大。
一般来说,移入田间3周左右将出现吸收高峰。
水稻在分蘖期吸收的磷元素约占其生长周期所需总量的54%,此时其体内所含的五氧化二磷高达2.4mg/g干物质。
若是这个时期不能提供足够的磷元素供水稻吸收,势必影响其分蘖数与干物质累积。
另外,虽然水稻各生长周期均需磷元素,但苗期吸收的磷肥可随着生长而向新生器官转移,最终约有60%~80%的磷元素将积累到稻粒里,而当水稻抽穗再补充磷肥,磷素只能残留在根部。
3.钾素吸收规律。
在水稻的各个发育时期,对钾元素的吸收相对要更高一些,然而其吸收钾元素主要集中在营养生长时期,大约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形成吸收高峰。
此时植株内钾元素含量通常高达2%以上,如此才可维持孕穗期对钾元素的需求,否则将导致颖花退化。
而在此之前的幼苗期则无需太多钾元素,即使钾素含量处于0.5%~1.5%之间也可完成正常分蘖。
水稻施肥的方法及典型案例分析

水稻施肥的方法及典型案例分析水稻施肥是确保水稻高产、优质的关键环节之一、恰当的施肥方法和方案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和产量,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稻施肥的方法,并以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1.基础施肥:基础施肥是指在水稻播种前或水稻出苗前进行的施肥。
基础施肥的目的是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基础施肥一般采用深翻土壤的方式,将有机肥和无机肥均匀撒布在整个农田上,然后与土壤混合,确保施肥养分能够被水稻根系充分吸收。
2.追肥:追肥是指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在适当时期进行的施肥。
追肥的目的是为了补充生长中期和成熟后期水稻所需的养分,从而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追肥一般采用施用无机肥或有机肥的方式,可以通过撒布、浇灌或叶面喷施的方式进行。
3.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是指将肥料溶液直接喷洒在水稻的叶面上,通过叶片的气孔吸收养分。
叶面喷施可以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叶面喷施通常在水稻拔节期开始后进行,每次喷施间隔10~15天,一般选用铁、锌、硼等微量元素。
下面以中国江苏省瓜洲地区为例,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江苏省瓜洲地区是中国水稻生产的重要产区之一,其典型案例为瓜洲特早稻施肥技术方案。
1.基础施肥:在冬小麦收割后,进行早期追肥,使用有机肥、厩肥等,为后期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2.播种前后追肥:施用两次过追肥,第一次在20~25天龄施用复合肥,第二次在45~50天龄追施尿素,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
3.叶面喷施肥料:在拔节至抽穗期,每隔15天左右进行一次叶面喷施,使用氨基酸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等,提供水稻所需的营养元素。
通过以上施肥方法和方案,江苏瓜洲地区的水稻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充足的基础施肥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养分保障,追肥和叶面喷施则在生长中期和成熟后期补充了水稻所需的营养元素。
同时,该施肥方案也注重环境保护,在施肥过程中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污染。
总结起来,水稻施肥的方法包括基础施肥、追肥和叶面喷施。
水稻秧苗管理和施肥

水稻秧苗管理和施肥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和施肥对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水稻秧苗管理和施肥的相关知识。
一、水稻秧苗管理
1.浸种:将水稻种子浸泡在水中,使其吸水膨胀,然后晾干,再进行播种。
2.育秧:在育秧田中进行,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及时除草、松土、施肥等。
3.移栽:将育好的秧苗移植到稻田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及时除草、松土、施肥等。
4.灌溉:要保持适宜的水分,避免秧苗缺水或过多浸泡。
5.除草:要及时除草,避免杂草与水稻争养分、争光照。
6.松土:要定期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二、水稻施肥
1.基肥:在秧苗移栽前进行,主要施用有机肥和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提高土壤肥力和秧苗生长。
2.追肥:在生长期间进行,主要施用氮肥,以促进水稻生长和增加产量。
3.叶面喷肥:在生长期间进行,主要施用微量元素,以补充水稻所需的微量元素,提高品质。
4.注意施肥量: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情况,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
5.注意施肥时间:要根据水稻生长期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避免影响水稻生长和品质。
水稻秧苗管理和施肥对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注意合理管理和施肥,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技术一、水稻施肥的重要性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获得高产丰收和优质稻谷,正确施肥是至关重要的。
水稻施肥技术对于提高产量、改善稻谷品质、保护环境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水稻生长期的营养需求2.1 水稻生长期的阶段划分水稻的生长期可以分为幼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不同阶段的水稻对养分的需求也不同。
2.2 水稻的主要营养元素需求水稻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硅以及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
这些营养元素在不同生长期有着不同的需求量和比例。
三、水稻施肥的原则与方法3.1 基于土壤测试的施肥原则水稻施肥应基于土壤测试结果,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并根据土壤肥力和所栽水稻的需求量来进行合理施肥。
3.2 不同生长期的施肥技术每个生长期的水稻对于养分的需求都不同,因此在不同生长期需要采用不同的施肥技术。
比如,在幼苗期应重点补充氮、磷等元素,而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则需要增加钾等元素的施肥。
3.3 种植技术与施肥的协同作用水稻生产中的种植技术也与施肥密切相关。
比如,精确插秧、深施肥、分段追肥等都可以提高施肥效果。
四、常见的水稻施肥技术4.1 基础肥和追肥的配比水稻种植时需施用基础肥和追肥。
基础肥一般在水田整地前施用,以提供水稻幼苗的初期养分供给;追肥则在生长期的不同阶段适量追施,以满足水稻生长的不同需求。
4.2 控释肥料的应用控释肥料具有缓释营养元素的特点,可以延缓养分释放,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和污染。
4.3 有机肥和绿肥的利用应用有机肥和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并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4.4 配合生物技术的施肥技术生物技术在水稻施肥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如利用微生物肥料、菌剂和激素等,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转化效率。
五、水稻施肥的问题和对策5.1 养分流失和污染问题不合理的施肥会导致养分的流失和环境污染,应采取科学施肥和合理农田水利管理措施,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污染。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许多国家都被广泛种植。
正确的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稻施肥的要点,包括肥料选择、施肥时间、施肥方法以及施肥量的控制。
1.肥料选择水稻的施肥需要考虑到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等。
氮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对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起着关键作用。
磷对于水稻根系生长和形成花、实有着重要作用。
钾对于水稻的营养平衡和抗病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合理选择含有这些主要营养元素的肥料是水稻施肥的关键。
2.施肥时间水稻施肥的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来说,水稻在活动生长期需要加强施肥。
一般而言,在水稻移栽后的30天内,对氮肥进行第一次追肥;在拔节期和抽穗期之间进行第二次追肥,主要补充磷和钾肥;在抽穗后期进行第三次追肥,这个阶段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提供丰富的氮肥和磷钾肥。
3.施肥方法水稻施肥有不同的方法,包括底肥和追肥。
底肥是在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的肥料,目的是为了提供给水稻种植初期所需的养分,可以选择有机肥或化学肥作为底肥。
追肥则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的补充肥料施用。
追肥可以通过灌溉施肥、叶面喷肥等方式进行。
根据水稻的生长状态和土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追肥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4.施肥量控制水稻施肥的关键是控制施肥量,以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的情况。
一般来说,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稻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氮、磷、钾的施肥量。
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逐渐增加施肥量可以更好地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同时,注意施肥的均匀性和深度,保证肥料的充分利用。
总结回顾:水稻施肥技术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正确选择肥料、合理施肥时间、掌握施肥方法以及控制施肥量是关键要点。
合理的施肥可以为水稻提供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而过量施肥或者不足施肥则会导致养分浪费或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实际种植中,农民应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科学合理地施肥,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需肥规律及科学施肥技术

养分数量也较少。 这
下一页 返回
8.1 水稻需肥规律
• ②幼穗分化至抽穗期, 叶面积逐渐增大, 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 是 水稻一生中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强度最大的时期。
• ③水稻抽穗以后直至成熟, 由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 吸收养分的数 量显著减少, N 的吸收率为16% ~ 19%, P2 O5 的吸收率 为24% ~ 36%, K2 O 的吸收率为16% ~27%。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源自8.2 水稻营养诊断与防治
• (2) 胡麻斑型 • 也称缺钾性胡麻叶斑病、急性胡麻斑病, 通常发生在生育后期, 较
早的在分蘖末期开始, 症状激化一般都在幼穗分化期以后。 叶片出 现大量赤褐色胡麻斑,这一类型病程进展较快, 病斑常并连成片, 与正常组织界线清楚, 烧灼感明显。严重时下叶大量枯焦凋萎, 严 重影响后期生长, 出穗不齐, 批谷率、花谷率显著增加, 极端情况 下甚至因剑叶受害而导致青枯。 这一类型在河谷地区沿山近山地带 排水(渗漏) 不良的泥性田多见, 就品种而言, 以叶幅较狭、叶色较 淡的品种为多。 图8 -5 所示为胡麻斑型水稻缺钾症。
上一页
返回
第8 章 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 8.1 概 述 • 8.2 数/模转换器(DAC) • 8.3 模/数转换器(ADC)
8.1 概 述
• 在实际控制系统中采用的计算机所要加工、处理的信号可以 分为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两种类型,为了 能用计算机对模拟量进行采集、加工和输出,就需要把模拟 量(如温度、光强、压力、速度、流量等)转换成便于计算 机存储和加工的数字量(称为A/D转换)送入计算机进行处 理,同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的数字量所产生的结果依然是数 字量,要对外部设备实现控制必须将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 称为D/A转换),因此,D/A与A/D转换是计算机用于多媒体 、工业控制等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水稻如何施肥,施什么肥

水稻施肥会施三次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肥得原则应是有机肥、磷肥作为基肥;分蘖肥主要以钾肥为主,氮肥需多次施肥;穗肥主要是促花、保花、增粒为主。
下面我们总结以下几点的施肥方法:
1、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有机肥是维护和提高地力的重要途径。
2、早施分蘖肥
从移栽至幼穗分化前的施肥叫分蘖肥。
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由于水稻一般根系活力强,插后新根发生较快,一般早稻在插后5天,晚稻在插后3天。
3、巧施穗肥
从幼穗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
穗肥因施用时期和作用不同,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
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顶峰期。
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增进穗大粒多
施肥注意事项
1、在水稻移栽后要及时进行施肥,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施肥;
2、在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时,要根据水稻的长势和病状进行施用,施用过多微量元素肥料会抑制水稻的生长;
3、水稻的叶面施肥是必不可少的,在水稻发生长势差等病状好进行叶面施肥见效快。
以上就是孟州市绿之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享的信息,希望上述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该公司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拥有现代化的研发中心、10余名专家技
术人才以及专业的植保服务团队。
北方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

北方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1.引言1.1 概述北方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稻作品种之一,在水稻生产中,施肥是保障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差异,水稻的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本文将对北方水稻的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进行详细的探讨和总结。
在北方地区的水稻生产中,施肥时间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
北方水稻生育期相对较短,所以施肥时间要合理安排,以满足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需求。
同时,北方地区的水稻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这给水稻的施肥时间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北方水稻的生长规律,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科学确定最佳的施肥时间。
在施肥技术方面,北方水稻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产量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施肥技术。
常规的施肥方法包括底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
而针对北方地区的特点,也有一些特殊的施肥技术可供选择,如雾化施肥、滴灌施肥等。
这些施肥技术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考虑到养分供应的均衡性,也要注意避免肥料的浪费和排放的污染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我们旨在为北方地区的水稻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的指导,以实现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对北方水稻施肥问题的更多关注和研究,并为相关农业部门和农户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含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要点。
在概述中,可以简要介绍北方水稻的重要性和水稻施肥的必要性。
在文章结构中,说明了本文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安排,以提供读者对全文的整体框架了解。
在目的部分,指明了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例如研究北方水稻施肥时间和技术的最佳实践,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施肥时间和施肥技术两个方面。
施肥时间要点1、2、3可以分别讲述在不同生育阶段应该进行的施肥时间点,例如幼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等。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引言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水稻施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施肥的技术要点,包括施肥原则、施肥时机、施肥方法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等。
施肥原则1.适宜性原则: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调整施肥量和比例,以满足水稻各个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2.均衡性原则:合理配置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并注意微量元素的供应,以保证水稻各项生理代谢正常进行。
3.科学性原则:根据土壤类型、水质情况和品种特性等因素,科学选择施肥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环保性原则: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采用精准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田环境质量。
施肥时机1.基肥施用:在播种前或移栽前适时施用基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
一般在深翻整地后,施入有机肥和磷、钾肥。
2.追肥施用:根据水稻生长需求,在生长期适时追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主要追施氮肥,分为苗期追氮、分蘖期追氮和灌浆期追氮三个阶段。
3.叶面喷施:在水稻生长期间,适时进行叶面喷施,补充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并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利用。
施肥方法1.底膜施肥:将化学肥料置于水稻根系附近,与土壤接触更紧密,提高养分利用率。
常见的底膜施肥有嵌入式、沟埋式和穴盖式等。
2.穴施法:将化学肥料直接放入水稻栽植孔中,然后埋土覆盖,使肥料与根系接触更密切,提高施肥效果。
3.灌溉施肥:通过灌溉水中添加化学肥料,使养分随水流进入土壤,并通过根系吸收利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灌溉条件的水稻田。
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1.幼苗期(播种至分蘖期):在幼苗期,水稻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需求较低。
适量施用基肥即可满足需求。
2.分蘖期(分蘖至抽穗期):分蘖期是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氮的需求较大。
适时追施氮肥,以促进分蘖和增加产量。
3.抽穗期(抽穗至灌浆期):抽穗期是水稻形成籽粒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氮、磷和钾等营养元素。
水稻施肥量化管理技术

水 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田 施
肥 管 理
1 “断 奶 肥 ” 水 .
稻 秧 苗 到 j 叶 期 .谷 粒 内 的 营 养 物 质 全 部
翅 营鸹管霭醵
混 合 好 的 化 肥 和 农 家 肥 均 匀 地 扬 提 高 磷 肥 的利 用 率 . 能 很 好 的 调 耗 尽 . 营 养 来 源 转 为 全 部 需 要 自 己 吸 收 和 制 造 . 而 且 到稻 地 里 .然 后 进 行 耕 翻 .耕 翻 节 作 物 对 氮 磷 钾 等 不 同 养 分 的 平 水 稻 种 子 中 的 蛋 白 质 氮 在 1叶 l 深 度 应 达 到 1 — 2 5 0厘 米 . 以 便 于 衡 吸 收 , 强 化 钙 、 镁 的 吸 收 和 利 心期 已分 解 完 毕 .同 时 春 季 气 温 诱 导 根 系 往 深 扎 , 扩 大 根 系 的 吸 用 能 改 良 土 壤 ,矫 正 土 壤 酸 度 , 低 、肥 效 发 挥 慢 ,所 以 提 倡 施 收 面 积 施 肥 量 除 农 家 肥 、磷 肥 、 促 进 有 机 肥 分 解 .抑 制 土 壤 病 菌 、 “ 奶 肥 ” 要 分 别 在 l叶 1 和 2 硅 肥 、 锌 肥 全 部 施 入 外 , 氮 肥 应 抗 重 茬 及 减 轻 重 金 属 污 染 断 心 氮 肥 施 用 量 要 严 格 控 制 . 施 叶 l心 期 分 两 次 提 早 施 好 速 效 施 总 量 的 3 % .钾 肥 应施 总 量 的 0 “ 断奶肥 ” .每平 方 米苗 床用 l %的 2 % 垧 施 发 酵 好 的 农 家 肥 1 5 0立 氮 量 越 多 . 容 易 贪 青 晚 熟 . 愿 意 硫 酸 铵 水 4 6斤 . 喷 后 及 时 用 清 方 米 、尿 素 1 0斤 、二 铵 4 0斤 、 得 病 生 虫 . 垩 白 度 和 蛋 白 质 含 量 — 5 0 水 洗 苗 2遍 只 有 提 前 施 才 能 及 硫 酸 钾 3 0斤 、 硅 肥 10 斤 、硫 也 会 增 高 . 也 就 是 外 观 品 质 和 食 0 5 时 利 用 . 到 _叶 期 施 就 晚 了 . 已 酸 锌 3 二 O斤 锌 肥 最 好 隔 一 年 一 昧 品 质 越 差 . 所 以 在 兼 顾 产 量 和 效 益 时 . 尿 素 总 的 旋 肥 量 应 控 制 经 是 促 蘖 肥 了 .起 不 到 补 充 断 乳 用 。 肥 的 作 用 农 家 肥 是 完 全 性 肥 料 . 它 有 在 3 0 斤 以 内 .硫 酸 铵 应 控 制 在 0 2 送 嫁 肥 ” 所 谓 送 嫁 肥 . 水 稻 生 长 发 育 所 必 须 的 各 种 营 养 5 0斤 以 内 。 .“ 0 就 是 在 水 稻 起 秧 前 一 天 . 每 平 方 元 素 . 可 以 减 少 土 壤 养 分 的 固 定 . 2追 肥 要 少施 、 勤 施 、 看 长 势 . 米 秧 田 追 施 磷 酸 二 铵 03斤 .追 肥 提 高 肥 料 的 利 用率 .调 节 土壤 的 施 水 稻 追 肥 总 的 原 则 是 要 少 量 _ 后 及 时 浇 水 磷 具 有 促 进植 物 新 理 化 性 质 . 提 高 土 壤 肥 力 . 改 善 多 次 . 避 免 一 次 性 大 量 施 肥 . 造 细 胞 形 成 及 幼 苗 生 长的 作 J . { .水 水 稻 根 系 氧 气 供 给 量 .促 进 水 稻 成 前 期 徒 长 . 导 致 营 养 生 长 过 旺 . j 稻 从 幼 苗 期 至 分 蘖 期 对 磷 的 需 求 根 系 生 长 发 育 , 容 易 造 成 倒 伏 量 比 较 大 .有 效 的 供 给 磷 肥 ,对 硅 肥 有 利 于 提 高 作 物 的光 合 ① 早 施 返 青 分 蘖 肥 就 是 在 6 于 促 进 水 稻 秧 苗 移 栽 后 加 快 生 长 、 作 用 .使 茎 时 挺 直 . 促 进 有 机 物 月 上 旬 垧 施 肥 硫 酸 铵 2 0厅 、返 ‘ 0 返 青 、 分 蘖 具 有 重 要 的 作 . 。 但 积 累 . 能 增 加 作 物 茎 秆 的 机 械 强 青 客 权 肥 8 E } J O斤 . 由 于 硫 酸 铵 是 生 是 .作 为 基 肥 施 入 本 田 的 磷 肥 . 度 .提 高 抗 倒 伏 能 力 . 有 利 于 密 理 酸 性 肥 料 .还 能 缓 解 土 壤 的 酸 混 杂 在 耕 层 土 壤 中 . 由 于 春 季 地 植 . 可 在 植 株 体 内 形 成 硅 化 细 胞 . 碱 性 使 本 田 的环 境 条件 适 应 秧 温 较 低 .磷 元 素 移 动 性 弱 . 而 水 使 表 层 细 胞 壁 加 厚 .角 质 层 增 加 . 苗 的 生 长 发 育 .促 进 水 稻 早 生 根 稻 秧 苗 根 系 接 触 土 壤 范 围 较 小 . 形成 一个 坚 固 的保 护 层 .使 昆虫 生 新 根 .缩 短 返 青 时 间 。 影 响 了 对 磷 的 吸 收 施 送 嫁 肥 直 不 易 咬 动 .病 菌 难 以 入 侵 能 增 ⑦ 适时施补肥 . 在 6月 中旬 接 把 磷 肥 施 在 秧 苗 根 部 土 壤 上 . 强 根 系 的 氧 化 能 力 . 防 止 根 系 腐 垧 施 硫 酸 铵 30 斤 : 此 时 正 是 水 0 解 决 了 水 稻 吸 收 磷 的 矛 盾 烂 和 早 衰 能 有 效 地 调 节 叶 片 气 稻 分 蘖 旺 盛 时 期 . 及 时 施 肥 能 够 二 、 水 稻 本 田 施 肥 管 理 孔 开 闭 和 抑 制 水 分 蒸 腾 . 增 强 作 增 加 水 稻 分 蘖 数 量 . 使 水 稻 早 生 1底 肥 要 早 施 、 深 施 、 少施 . 物 的 抗 旱 、 抗 干 热 风 、抗 寒 及 抗 快 发 .在 短 时 间 内 达 到 足 够 的 有 底 肥 要 早 施 . 不 要 施 完 肥 就 插 秧 . 低 温 等 抗 逆 能 力 能 减 少 磷 肥 在 效 分 蘖 数 . 确 保 穗 大 穗 齐 籽 粒 成 应 当 在 插 秧 前 一 周 结 合 耕 翻 地 把 土 壤 中 的 固 定 .活 化 土 壤 中 的 磷 . 熟 度 一 致
水稻的田间管理与施肥

水稻的田间管理与施肥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田间管理与施肥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田间管理和施肥两个方面,对水稻的种植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田间管理是指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土壤管理、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措施。
首先,水稻的土壤要求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
在水稻田中,要实行旱育、水育交替的灌溉制度,即在水稻拔节前期进行干旱处理,促进其深根系的发育,提高耐旱能力;随后,及时灌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
此外,要定期除草,保持水田整洁。
及时铲除杂草不仅可为水稻提供充足的阳光和养分,还有利于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施肥是水稻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因此合理施肥至关重要。
首先,要进行土壤的养分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确定施肥方案。
一般而言,水稻种植的基础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如畜禽粪肥、绿肥等,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保水保肥能力。
此外,还要根据土壤测试结果,适量添加氮、磷、钾等元素肥料,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养分需求。
在水稻各个生长阶段,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施,确保养分供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还要注意病虫害防治。
水稻易受到白叶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侵袭,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要及时巡田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阻隔、化学药剂等方法进行防治,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水稻的田间管理与施肥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和施肥方案能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增加产量,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因此,水稻种植者要根据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管理措施和施肥方案,科学有序地进行田间管理与施肥。
只有如此,方能保证水稻的生长良好,实现丰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简介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简介一、“三控”施肥技术概况大量的试验和习惯的水稻栽培方式调查结果表明,氮肥施用过量,前期氮肥施用比例过高,是造成氮肥利用率不高、损失大、前期生长旺盛、苗蘖过多、群体与个体难协调、成穗率低、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易诱发病虫害和肥料农药投入大、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之一。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研究,是针对我国水稻生产中存在前期施氮过多、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病虫严重、农药用量大和攻高产易倒伏等现实问题展开的,旨在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推动水稻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与大米质量安全。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国际水稻研究所钟旭华、黄农荣等专家研究完成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成果,2007年“三控”技术定型并通过鉴定,2008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2009年入选广东省粮食高产创建重点技术和超级稻生产重点技术,2010年入选农业部“双增一百”技术。
现已在全国稻区示范推广。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是:控肥(控制总施氮量、控制苗蘖肥施氮量),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和肥料投入成本,控制最高苗数,达到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提高群体透光率和群体成穗率;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达到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与防治成本。
通过“三控”实现水稻生产高产、高效、安全、环保的目标。
二、“三控”施肥口诀合理密植,插足苗数总量控制,氮肥后移五斤纯氮,增产百斤NPK比,1038基蘖穗粒,4231半月保蘖,一月攻粒分化二期,宁迟勿早前期漫长,请勿着急(附:基肥足蘖肥迟穗肥重粒肥补)三、操作要点1.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早稻栽抛足2万蔸/亩,杂交稻每蔸2-3粒谷的苗;一季晚稻(中稻)栽抛足1.2-1.5万蔸/亩,每蔸1-2粒谷的苗;双季晚稻栽抛足1.8万蔸/亩,每蔸2粒谷的苗。
2.优化施肥首先,测算好总施肥量总施氮量:以地力产量为基础,每亩增加100公斤产量,每亩需增施纯氮5公斤左右。
水稻的施肥技术

水稻合理施肥有窍门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在生产实践上,由于对施用技术把握不好,常使水稻遭致肥害。
其症状有的表现为僵苗滞长或者停止生长;有的秧苗旺长,无效分蘖急剧滋生,导致贪青晚熟;有的秧苗长势荫蔽,诱发纹枯或稻瘟等病害。
发生肥害的稻田,轻者造成减产,重者使秧苗翻耕改种。
为了充分发挥水稻的施肥效应,除了施足基肥外,在追肥上必须施好“三肥”,即分蘖肥、穗肥和粒肥。
水稻施肥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等诸项因素来通盘考虑,灵活应用。
水稻对肥料的需求表现在营养时期、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
如早稻生育期短,需肥相对要少,施肥要早而集中;中稻、晚稻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大,强度大,则应增加追肥次数,提高追肥比例。
水稻氮、磷、钾肥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出现在三叶期,有时氮、钾的营养临界期还出现在幼穗分化和幼穗形成期。
水稻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出现在长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
据研究,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6-2.5千克,磷0.8-1.2 千克,钾2.1-3.0 千克。
三要素的比例为2:1:3。
了解水稻的需肥特性后,就应分期进行追肥。
一、早施分蘖肥从移栽至幼穗开始分化前的追肥叫分蘖肥。
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一般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
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第一高峰期,又由于水稻生育前期气温、水温、土温都较低,养分释放慢,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
只有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降低分蘖节位,为争穗长、粒重创造条件。
分蘖肥在水稻栽后7-10 天施用,每亩施用尿素5-7 千克。
二、巧施穗肥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
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高峰期。
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促进穗大粒多。
并能防止贪青、倒伏。
在技术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地力好,底肥足、分蘖多的田不施;二是早晨叶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色的要施;三是阴雨天不施,晴天抢收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覆盖栽培应注意的几点:水稻覆盖栽培是指水稻移栽在有地膜覆盖或者用秸秆覆盖的湿润稻田上的一种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在采用秸秆覆盖栽培时,首先是将田面及四周进行适当清理,疏理好排灌系统,选阴雨天或睛天的下午直接在稻板田面以33至40厘米间距开3至4厘米深的浅沟,在沟内栽植旱育秧苗。
栽植时可先撬窝后再将秧苗栽植于窝内,以少量泥土固苗,也可用小铲刀等工具边撬窝边栽植。
栽植窝距为20至25厘米,每亩栽1.2万窝,每窝栽2粒谷苗。
栽后灌足定根水,有条件的可灌跑马水。
用秸秆、麦糠、油菜壳等均匀覆盖水稻行间。
在用地膜覆盖栽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精耕细整稻田。
先施足底肥,再用微耕机耕作二至三次,达到土块细碎、田面平整。
二是要及时开厢覆盖地膜栽稻。
整地后,按2米(6尺)开沟作厢,厢面1.67米(5尺),厢沟0.33米(1尺),并趁土壤湿润及时覆盖地膜打孔栽旱育秧苗。
每厢面栽6行,窝距(退窝)4—5寸。
田边留1.5—2米不栽秧,并在厢面行间栽一定数量的预备秧苗。
三是栽秧后要将地膜四周盖严压实,并用泥封好开孔口,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四是遇降雨或有水源时及时做好田边田脚,关浅水追肥促分蘖。
如果降雨来得迟,则可结合施清水粪加尿素施用攻蘖肥。
五是关水后应揭去地膜,以利于水、气交换,提高地温,促进分蘖。
六是除草,要采取化学除草技术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办法。
如何培育适龄抗旱壮秧:有道是秧好半年粮,秧苗素质的好坏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培育适龄抗旱壮秧,应着重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环节:1)选好适宜品种。
优良品种是指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水平和栽培技术相适应的品种。
而不单是看穗子大不大,品质好不好。
在抗旱育秧情况下,低海拔地区首先要考虑7月中旬水稻能否抽穗扬花,要尽量避开我市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发性的高温伏旱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中低山地区要考虑避开秋季低温阴雨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即在迟播情况下要选生育期偏短的品种。
其次是抗干旱、抗低温能力较强。
第三是在灾害天气情况下,病虫害较重,要选抗病性较好并进行过种子处理的品种。
在伏旱威胁大的区域和田块,因缺水推迟播种期的地方,切忌布局生育期在160天以上的品种。
2)坚持适时早播。
适期早播可有效地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长有效积温,提高光合干物质累积量,促进早熟,有效地减轻水稻生长后期的高温伏旱或秋风的影响,为提高水稻单产奠定基础。
由于现有推广品种多数是大穗型、生育期普遍较长,为避过全年最大的灾害--伏旱的影响,通常要求在7月15日前抽穗扬花,所以要求适时早播。
在干旱缺水情况下如何育足水稻秧苗?一年之季在于春。
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育秧在全年生产中的重要性,在今年这种特殊条件下,育足苗子是打赢抗旱夺丰收的关键措施。
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要育足水稻秧苗,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好育秧方式,其次才是抓好育秧技术措施的落实。
在确定育秧方式时,有三条途径可选择参考:一是在局部可以取到水的地方,推广旱地育秧;二是在无水可取的地方,应通过乡镇政府协调,开展异地育商品秧;三是农民通过亲朋好友等方式,异地联系育客秧。
在常年干旱、育秧困难的地方,也要抓住春播时机和土壤墒情,育好备灾的玉米苗,特别是要尽可能多的育足红苕苗,这既是大春抗灾的最后防线,也可以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青饲料。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更加受到关注。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农产品。
实施水稻无公害栽培,应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从品种选择及合理栽培、产地环境、肥料和农药使用四个环境着手,生产出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稻米,并经专门机构认定。
1 品种选择1.1 应选择水稻良种。
水稻良种,一是要具有优良种性,包括高产、抗病虫、抗逆、生育期适中和品质优等特性;二是要种子优良,具有本品种特性,即种子真实、纯净一致、清洁干净、饱满充实,发芽健壮整齐,无传染病害,干燥耐储藏。
1.2 水稻种子的质量标准。
杂交水稻种子的标准是:一级种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3.0%;二级种纯度不低于96.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3.0%。
常规水稻种子的标准是:原种纯度不低于99.9%,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良种纯度不低于98.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2 合理栽培2.1 首先要做好晒种和种子风选。
在水稻种子浸种3~5天,并将种子薄晒2~3天然后进行风选;将风选后的种子用波美比重1∶1的黄泥水或盐水进行精选,再用25%可湿性多菌灵粉剂500倍药液浸种,或用线菌清15g对水9kg,浸稻种6kg。
2.2 全面推广水稻无公害旱育壮秧,培育壮苗,提高抗性。
2.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前提,合理密植能促进水稻单株和群体结构的协调发展,改善田间的温光条件,有力于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有机物的积累,增加产量。
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地理条件、土壤肥力和种植形式等综合考虑。
2.4 科学管水。
无公害水稻栽培应采取浅水栽秧,湿润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
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即开始脱水晒田,多次轻晒。
晒田时,放水落干,待田面无水3~5天后,再上新水,保水2~3天后,再次落干。
有水抽穗、灌浆,干湿交替壮籽。
灌浆结实后,坚持千千湿湿,间歇灌溉,待田面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防止后期脱水过早影响优质稻谷品质。
2.5 最好实行机械或人工除草、除稗,同时拔除病虫为害植株。
杂草防治亦可选用安全性强、无农药残留的高效除草剂――50%稗阔净防除。
2.6 秋冬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并实行区域化种植,减少病虫迁移桥梁。
3 产地环境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以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并且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具体指标是:3.1 空气质量:在标准状态下,日平均浓度每立方米二氧化硫应≤0.25mg,氟化物应≤71μg;3.2 灌溉水质量:pH在5.5~8.5之间,每升水总汞≤0.001mg,总镉≤0.01mg,总砷≤0.05mg,铬(六价)≤0.1mg,总铅≤0.1mg,石油类≤5.0mg,挥发酚≤1.0mg;3.3 土壤环境质量:在pH<6.5时,每kg土壤总镉≤0.3mg,总汞≤0.3mg,总砷≤30mg,总铅≤250mg,总铬≤250mg;当pH在6.5~7.5之间时,总镉≤0.3mg,总汞≤0.5mg,总砷≤25mg,总铅≤300mg,总铬≤300rug;当pH>7.5时,总镉≤0.6mg,总汞≤1.0mg,总砷≤20mg,总铅≤350mg,总铬≤350mg。
4 药肥使用4.1 无公害水稻施肥原则,应以有机肥为主,控制化学氮肥的施用量,保证磷肥施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量,推广施用无公害水稻专用肥或复合肥。
适宜施用的有机肥料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泥肥及饼肥等。
有机肥以头年稻草还田为主,栽秧前半个月施腐熟畜肥。
4.2 农药使用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实施栽培,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值以下,并保证稻米中的农药残留量符合规定。
实施化学防治,要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指定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指标,在防治适期施药,宜一药多治或农药合理混用;要有限制地使用具证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或采用农药加载体撒施方法,防治前期一代螟虫和杂草;对水稻叶面病虫、穗部病虫实行针对性低容量喷雾。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实施生物防治:一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维护天敌种群多样性,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二是有限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等;三是养鸭,即在水稻返青后至孕穗期,可有效控制稻田前期杂草和水稻基部虫害。
水稻强化栽培(SRI)的关键技术:1.培育壮秧,中小苗移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生态条件适期播种,苗床每100米2 施有机肥100公斤,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公斤。
播种量为10.0-22.5克/米2。
秧田期一般20天,秧苗长到5叶左右及时移栽到大田,保持根系不干。
移栽时要求浅插,秧苗直立,减少根系损伤。
2. 单本稀植:单本稀植有利于根系和冠层发展,避免多本引起的根系竞争。
杂交稻一般移栽密度为亩栽8000-9000株(行株距35-40cm×20cm),常规粳稻移栽密度一般为亩栽11000-11000株(行株距30-35cm×20cm)。
土壤条件好的行株距可以增大些,如在天台杂交稻两优培九移栽密度为6000-8000株,亩产达732公斤。
在玉环SRI示范方采用常规稻春江糯2号移栽1.0-1.2万丛,亩产716.8公斤。
3.好气灌溉:移栽期浅水插秧,返青期土壤保持足够水分,以后可以采取浅水灌溉,等落干后进行第2次灌溉,如果期间下雨能满足水分要求可不必灌水。
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可采用湿3-5天,干3-5天干干湿湿灌溉,保证土壤通气便于根系生长。
生殖生长阶段保持1-2cm 薄水层。
此外,水分管理措施还要根据土壤类型、劳力情况和其他因素而定。
4.精确施肥:适施氮肥,增加钾肥用量,重视有机肥投入。
一般每亩要求施有机肥1000公斤,全部作基肥,亩总施氮量13.5kg(基肥:追肥:穗肥比6:3:1),施氯化钾10kg(基肥:追肥比1:1)。
后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喷磷酸二氢钾1-2次。
5.综合防治:因为水稻强化栽培在田间不能以水压草,杂草容易生长,草害问题比较严重,要进行化学除草。
一般在移栽后7天左右施分蘖肥时拌除草剂施下,结合灌水。
水稻强化栽培一般纹枯病很少发生,但螟虫危害较重。
害虫防治以螟虫,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为主,可用锐颈特、杀虫双和扑虱灵等,在喷药时应增加用水量。
养殖稻田水稻无公害栽培:阜宁县近两年组织大面积养殖稻田水稻无公害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选用优质品种养殖稻田水稻无公害生产,首先选用优质水稻品种,同时要求水稻达到以下要求:一是抗倒性强。
二是抽穗期能避开三代二化螟危害,要求在安全齐穗的前提下,能在8月25日前或9月5日后抽穗。
三是成熟期10月18日前后(水产品捕捞期在10月15-20日)。
在阜宁等地,适宜的品种有杂交中籼稻和武育粳3号、镇稻88、武运粳7号、武运粳8号等粳稻品种。
适期早播早栽将落谷时间前移到4月25日前后,并采用肥床旱育秧技术。
秧田期控制在30天左右,力争水稻栽后至养殖田提水前有较长的发苗期。
采取“稀行、大棵”种植,通过扩大行距,降低栽插密度来增加鱼、虾、蟹的活动空间;通过适当增加栽插本数,获得足够的基本茎蘖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