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四首》教案
咏物诗四首教案
![咏物诗四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be8ceb52ea551811a68783.png)
咏物诗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1、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1、赏诗猜谜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元代·王冕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代·贺知章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春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代·罗隐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代·于谦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五代·黄巢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南宋·郑思肖2、比较阅读末两首诗写的都是菊花,他们所写的菊花特点有何不同?各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补充注释:黄巢: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唐末农民起义,起义历时九年,给予唐王朝以致命的打击,后兵败自杀。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
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小结:黄巢:义军领袖的王霸之气郑思肖:忠于故国的志士情怀3、讨论归纳想一想:咏物诗该如何命题?1、诗中所咏之物有什么特点?特征习性、自然环境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自身经历、时代背景3、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比喻、拟人、象征、烘托4、自主学习在《咏物诗四首》中任选一首设计问题,并尝试作答。
示例:《子规》(1)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诗歌中“子规”有什么特点?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
传说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子规鸟。
含冤而死,啼声悲哀。
(2)诗中所寄何情?诗人如何将子规与感情融为一体?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接下来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意,子规与诗人感情融为一体。
《咏物诗》优秀教案
![《咏物诗》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9c1ca1a8956bec0875e34c.png)
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没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的物就会苍白无力。
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了,才是咏物诗应有的境界。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具体描写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练习题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
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
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答:(1)"一"字用得最好。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咏物诗教案
![咏物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e5b00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e.png)
《品读咏物诗》教案教材分析教材选自倪文锦主编的《古诗百首赏析》。
我根据教学班级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分类,有计划地选择4首咏物诗《卜算子·咏梅》《咏柳》《石灰吟》《竹石》进行解读。
咏物诗虽写物,却字字关情。
语浅、意深、境远是对咏物诗最好的概括,所以咏物诗不能仅仅停留在“懂”和“背”上,更需要学生进行“品”和“悟”。
学情分析 1.专业性:我所教授的是高一幼师班,音乐美术口语是其专业课,学生有较好的审美能力、画面感知能力以及朗诵能力。
2.排斥性:古典文化基础薄弱,对于古诗词的意境、语言之美,学生普遍感觉可望而不可及。
教学理念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著名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就是美的教育,情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之美。
能力目标:通过读品唱的方式鉴赏咏物诗。
情感目标:体会咏物诗中的情思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之美。
难点:体会咏物诗中的情思之美。
教法学法运用激趣法和陶冶法,培养学生的艺术趣味和审美感受。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自学课前我将关于本课的资源包发至班级QQ共享,让学生自行下载学习,资源包内容包含朗诵音频、以及导学案。
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分别负责一篇诗歌)结合导学案,上网查找资料。
1.下载资源包学习,分组完成导学案。
1.使用“导学案”的形式对学生的课前自学进行引导。
美美地读1.展示齐白石的画,请学生猜一猜作品名字。
2.教师讲解朗读要点:音读、义读、情读。
以《卜算子·咏梅》为例。
(1)音读:读准字音。
如“更著(zhuó )风和雨”“零落成泥碾(niǎn)作尘”(2)义读: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断句。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3)情读:根据情感词定诗歌情感基调。
寂寞”“独自愁”展示了作者悲凉、孤寂的内心世界。
咏物诗鉴赏教案
![咏物诗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04fef4cc7931b764ce1566.png)
咏物诗鉴赏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咏物诗的特点二、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情类别三、掌握咏物诗的鉴赏思路四、掌握咏物诗的常见手法(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咏物诗的感情类别。
教学难点:咏物诗的鉴赏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四首学生熟悉的古诗导入,让学生说出这些诗歌分别属于什么题材的诗。
1.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水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2.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边塞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感情。
4.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物诗诗中描写了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比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赞扬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
二、咏物诗的题材特征1.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2.区别咏物诗和一般的写景诗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的高尚气节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咏物诗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田园风光图热爱大自然,隐逸避世写景诗咏物诗与写景诗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手法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托物言志;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借景抒情。
咏物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
![咏物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1b92327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2.png)
咏物诗教案粤教版选修咏物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物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刘禹锡;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识记古诗常见意象所包含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分析《赏牡丹》中比喻、拟人和对比烘托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识记古诗常见意象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总结。
教学用具: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拓展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子规【导入语】同学们,这个世界真美好!这个世界给我们如此多的美的感动!看着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我们会感叹生命的绚丽;看着那辽远无际的蓝天,我们会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我们会想起纯洁的爱情;看到杨柳,我们会感受到惜别的情;看到黑幕中悬挂的一轮明月,我们会想起一首诗“楚楚心皎洁,盈盈清如晶。
纤柔光似泉,斜移树影倾。
”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爱之物以深意,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就存有咏物诗602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物诗,一起来感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蕴。
那么,什么叫做咏物诗呢?咏物诗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咏物诗。
【咏物诗的鉴赏】1、含义: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a653d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7.png)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作为经典的诗歌形式,咏物诗既是对万物造化的赞美和咀嚼,也是对诗人个性、情感、思想的表达和诉说。
在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材的《咏物诗》一章中,四首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泊船瓜洲》、《枫桥夜泊》、《梁甫吟》成为了我们认识世界、感知生命、感受心灵的原材料。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教案设计。
一、课堂教学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诗中表达的情感。
1. 诗歌鉴赏透过慰藉离愁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我们看到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告别;透过对饱含内心忘我的《泊船瓜洲》的体验,我们领略到了作者自由奔放的精神;透过忧国忧民的《枫桥夜泊》,我们陪伴作者在月色下思索时局;透过弘扬人文精神的《梁甫吟》,我们认识到谦恭容易亲人近、完美莫过于克己复礼等真切而深刻的内在世界。
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名家点评、影视解读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鉴赏诗歌。
2. 诗歌讲解老师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为学生讲解诗歌的基本元素:一是语言技巧,包括韵律、节奏、对仗等;二是形象描写,包括视觉和听觉等;三是情感表达,包括兴起与落寞等;四是背景介绍,包括历史、文化和文学等。
3. 诗歌朗诵在课堂上,既可以学生竞跑朗诵,让他们在速度和准确度中提高朗诵技巧;也可以学生独立朗诵,让他们在思考和体味中提高表现能力。
同时,老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自由朗诵,以满足对诗歌情感的表达需求。
二、作业完成在完成作业中,同样可以从四方面来着手:1. 作品鉴赏要求学生要针对教材中四首咏物诗中的一首,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诗文鉴赏,其中包括作品简介、语言技巧、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背景介绍等方面。
要求学生通过讲述自己的阅读体验,反思并感悟诗歌所传达的真知,也可作为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的途径。
2. 诗歌比较要求学生选择两首咏物诗进行比较,并分析两者在语言技巧、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背景介绍等方面的异同点。
《咏物诗四首》说课稿
![《咏物诗四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bcf91127375a417876f8f3d.png)
•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 寒蝉:悲凉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 七、布置作业
•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双鲤:代指书信。
•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 鸿雁:书信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合诗句简要分析。 • ②诗中“物”与“志”的契合点是哪几句诗? • ③结合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4、学生讨论,发言
说教学步骤
• 四、老师点拨,小结
物象 特征
啼血
物象 内在 品质 积冤 不平
诗人经历, 社会环境, 蒙冤屈死之 人多、社会 黑暗
表达情感:借咏子规表达了对历代遭受苦 难,蒙受冤屈而死的人的同情,以及对黑 暗社会的不满。
说教学步骤
• 五、堂上训练
• 完成2007年安徽语文高考卷诗歌鉴赏题
• 《醉落魄 咏鹰》
说教学步骤
• 六、拓展
•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 1、 树木类: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 折柳:有惜别怀远之意。 • “杨柳”:伤别情怀
•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 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 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原创精品教案 咏物诗四首
![原创精品教案 咏物诗四首](https://img.taocdn.com/s3/m/2a63b90252ea551810a6878f.png)
咏物诗四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过程和方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采用“互动、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师引导点拨,共同归纳,形成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咏物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难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教读讨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四、课时安排:1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复习学生以前学过的咏物诗,认识咏物诗的来源和概念)咏物诗的来源: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咏物诗的概念: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画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
咏物诗常用的写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对比、衬托等。
(二)整体感知四首咏物诗,朗诵诗歌。
(三)鉴赏《葡萄》1、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a、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b、本诗“物”与“志”的契合点是哪几句诗?c、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2、小组自由讨论,回答问题,师补充或引导点拨。
(四)拓展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①该诗写了什么事物,它有什么特征?②作者通过该事物寄托了怎样的情志?③全诗在表达技巧有什么特点?明确:(学生回答问题,师补充或引导点拨)(五)归纳咏物诗步骤和方法: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咏物诗四首》教学案
![《咏物诗四首》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251d02a76e58fafab003fc.png)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11> 咏物诗四首【旧知检测】默写1、,。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2、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
《观猎》3、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积雨辋川庄作》4、,。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考点呈现】1、鉴赏诗歌的形象;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咏物诗】1、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2、主要类型:(1)“托物言志”型,其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时寄托了一定的感情;(2)“借物抒情”型,即作者或流露出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蕴生活的哲理,或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
3、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4、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常用修辞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等【题型归纳】1、形象鉴赏: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描述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诗中的XX具有怎样的特点(品格)?2、作品思想内容及情感:寄托﹙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尝试练习】阅读《赏牡丹》,完成下列问题。
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诗中的“牡丹”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诗人笔下的牡丹高贵富丽。
比艳丽妩媚的芍药更有格调,比高洁清净的荷花更有情致,是国中最美丽的女子,所以花开时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座长安城。
2、简要分析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使用了衬托手法,用艳丽妩媚的芍药、高洁清净的荷花来衬托牡丹有格调、有情致,高贵富丽。
用比喻手法,把牡丹比喻成国中最美丽的女子,花开时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座长安城。
写出牡丹的姿色远在其它诸花之上。
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总结规律】:一、鉴赏咏物诗的思路:(1)所咏何物:确定对象。
咏物诗四首教学设计 粤教版
![咏物诗四首教学设计 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ef12a351e79b89680226d6.png)
《咏物诗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本课涉及的咏物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提炼方法、练习巩固相结合的方式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本课涉及的咏物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工具和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广州市市花——木棉,以之花朵硕大浓艳被用来象征广州人那种蓬勃向上的生机与豪情。
花的外在形态与人的精神气质之间相契合成就了木棉花在广州人心中的特殊地位。
这种文化传统其实古已有之。
早在战国时期的屈原就借香草美人来表现自己忠君爱国的美好节操;而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都被打上了文人雅士的精神烙印,成为谦谦君子们的精神坐标。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咏物诗。
评点:导入简洁明了,既紧扣课题,又从学生熟知的事物着手,形象可感。
二、研读《子规》,总结规律方法、了解子规意象以及相关诗句。
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
传说为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哀。
杜鹃的叫时,会“啼血”因而古诗中杜鹃啼声中都表现一种哀怨忧愁。
例: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的《琵琶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评点:关注学生的已知,这是高二选修课教学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选修课如何才能达成“更深更广”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首先就必须明确学生在必修阶段,甚至初中阶段的知识与能力积累,选修课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相对充分的“已知”上。
、研读思考:“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一联,俗中见奇,翻出新意,说说此句“新”在何处?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这一联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意,显得新奇感人,寓意深刻。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3bbbd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6.png)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咏物诗四首》教案执教:袁志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四首咏物诗所言之志;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诵、归纳、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会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导学案教学过程:※初步感知:全班同学一起朗诵这四首诗并完成导学案上关于《子规》的练习。
1.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诗歌中“子规”有什么特点?参考:①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
传说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子规鸟,啼声悲哀。
②诗歌中的“子规”:“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从这句诗中我们知道杜宇虽然死了很久了,但是由他化身的子规却长年啼血哀鸣(嘴巴变红)2.诗中所寄何情?诗人如何将子规与感情融为一体?参考: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抒发了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委屈而死的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子规与诗人感情融为一体。
3.小结:我们鉴赏《子规》的步骤。
参考:①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②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
③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
※合作深入探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参照我们鉴赏子规的步骤选择以下一首诗进行鉴赏。
(一)《葡萄》1.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参考: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杂乱攀附,需要照顾;2. 本诗中“物”与“志”的契合点是哪几句诗?并简要说明。
参考:若欲满盘堆马乳(要想结出丰硕的果实),莫辞添竹引龙须(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多扶持)。
3.本诗所言的“志”是怎样的?参考: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补充背景知识)(二)《赏牡丹》1.芍药、芙蕖、牡丹各有什么特点?主要突出哪个“物”?参考:芍药:艳丽、妩媚但格调不高;芙蕖:纯洁但缺人情味;牡丹:最美丽。
咏物诗四首教案
![咏物诗四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eb153a6bd97f192379e901.png)
11.咏物诗四首课文剖析子规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前两句,写杜宇化鸟,化用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悲凄的感情。
“积”体现时间之久,“啼血”表现冤恨之深。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
]后二句对此传说提出质疑。
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地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
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葡萄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葡萄的新茎还未长满,一半还干枯着,高高的架子上乱七八糟地倒在那里需要修复。
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前两句,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
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
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你若想得到满箩筐的马乳葡萄,那就莫要推辞添加竹竿进行修复,使得葡萄的藤须攀引竹架生长。
添竹:指在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将葡萄的枝蔓引好。
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后二句,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庭前的芍药妖艳无比却缺乏品格,池中的荷花静洁高雅却少了些许情感。
妖:艳丽、妩媚。
格:品格、气质。
芙蕖:荷花。
净:高洁。
少情:缺少情趣。
] 前两句先评赏芍药和芙蕖。
芍药,花开艳丽,更早为人们所喜爱。
《诗经·溱洧》有句“赠之以芍药”,所以宋代韩琦《北第同赏芍药》云:“郑诗已取相酬赠,未见诸经载牡丹。
咏物诗四首教案2 粤教版
![咏物诗四首教案2 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5f02f9d5bbfd0a795673d1.png)
学学习目标
、能识别咏物诗
、学习并运用咏物诗鉴赏三步法
、能理解《子规》和《葡萄》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在课堂上写出作者表达的情志
、从咏物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三步法鉴赏咏物诗;理解两首咏物诗丰富的意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认识并接受咏物诗鉴赏三步法,清楚怎么操作三步法。而鉴赏咏物诗的三步法,第一步从诗句的语言中找寻所咏之物的特征,然后结合作者写作背景,通过有媒介的联系而找寻物与人的相似点,最后用“通过,表达了”这样的形式,能写出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运用三步法——葡萄的渴望
、从教学目标反思
三个教学目标从三个纬度描述学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达到的程度,从有效性角度看,本节课目标较为明确、集中,没有游离在目标之外的多余环节。所提供的鉴赏方法也显得操作性很强,学生比较好掌握并应用。
、从教学效果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什么是咏物诗有个很明确的认识。对怎样鉴赏咏物诗,也有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方法。对咏物诗中或显或隐表达着作者的情志,也有了较深的印象。但对用明确的语言写出作者所表达的情志,还有待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二、鉴赏咏物诗——子规的不满
(尝试品读咏物诗《子规》(顾况),总结咏物诗鉴赏方法)
、诵读诗歌,找出《子规》诗中表现子规特征的词语?(展示子规鸟的图片)
、作者说如果世上的冤魂都化为杜鹃,那杜鹃还有栖息之地吗?为什么?
、联系诗人经历、社会环境,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书写形式:这首诗通过,抒发了作者。
《子规》:啼血——化——同情、不满
11咏物诗四首学案
![11咏物诗四首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34f4bfa0116c175e0e4825.png)
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诗”(1)◆课前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诗的一般特征。
2.了解咏物诗的鉴赏方法。
3.了解咏物诗的一般情感。
【诗歌识记】1、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郑板桥《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郑板桥《板桥题画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4、虞世南《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6、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7、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9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相关链接】1、什么是咏物诗咏物诗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
2、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上——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或写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语文选修第11课《咏物诗四首》优质课件
![语文选修第11课《咏物诗四首》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cc53d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a.png)
言志:
通过描绘葡萄生长
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
护培育,表达自己
仕途困顿,渴望有人
援引的心情。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1、分析意象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由小而大,不为人注意,不甘埋没,具有 强大生命力。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题竹石画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诗常用的手法: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 对比、衬托 拟人、用典
等等
作业
从意向、情感、手法三方 面赏析《葡萄》一诗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教学重点:
③托物言志。借咏子规抒发对历代遭
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亡之人的深深同 情和对黑社会的不满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第二单元11咏物诗四首赏牡丹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第二单元11咏物诗四首赏牡丹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https://img.taocdn.com/s3/m/09b0c6d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7.png)
赏牡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刘禹锡;2.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3.识记古诗常见意象所包含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分析《赏牡丹》中比喻、拟人和对比烘托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识记古诗常见意象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这个世界真美好!这个世界给我们如此多的美的感动!看着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我们会感叹生命的绚丽;看着那辽远无际的蓝天,我们会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我们会想起纯洁的爱情;看到杨柳,我们会感受到惜别的情;看到黑幕中悬挂的一轮明月,我们会想起一首诗“楚楚心皎洁,盈盈清如晶。
纤柔光似泉,斜移树影倾。
”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爱之物以深意,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就存有咏物诗602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物诗,一起来感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蕴。
那么,什么叫做咏物诗呢?咏物诗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咏物诗。
一、明方法:鉴赏咏物诗的一般方法:1.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以及环境特点2.挖掘所咏之物的内在品质3.联系诗人的自身经历,揣摩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咏物诗常用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拟人、比喻、双关、借代、象征、对比、烘托由外到内→由物及人→把握手法+情感二、知人论世:刘禹锡刘白:刘禹锡白居易刘柳:刘禹锡柳宗元三杰:刘禹锡韦应物白居易代表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乌衣巷》《杨柳枝词》《陋室铭》斗争的一生、反抗的一生、在被打击中不断反击的一生书香门第→平步青云→有志之士:永贞革新→贬官(边远八州)“二王八司马事件”→回京→《玄都观桃花》→又被贬→安徽和州→《陋室铭》→回京→《再游玄都观》→依旧被贬→辞官→退居洛阳养老→坚持初心:永贞革新→驾鹤西去政治讽刺诗《玄都观桃花》怀古诗《乌衣巷》写景抒情、清新自然的诗《竹枝词》三、进入《赏牡丹》的赏析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
朗读、互动、合作、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1、(1)导入: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传情,诗言志,文脉传承,曲韵流觞,诗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咏物诗。
(2)回顾我们学过的有哪些咏物诗?《鹅》《咏柳》《石灰吟》等
(3)猜谜语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赏析咏物诗,一起来感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蕴。
2.教学目标:
二、(一)1、介绍作者:顾况(?~约806后),唐代诗人。
字逋翁。
苏州人,。
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
建中二年(781)至贞元二年(786),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
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
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
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华阳集》。
其诗多为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2、朗读诗歌
(1)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抛砖引玉(正音:啼血.xuè;著.子规zhuó)
(3)学生试读,一显身手
(4)全班齐读
(二)品味赏析
思考:1.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有何特点?
2.借所咏之物表达什么感情?
3.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分析:
1、(1)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明确: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
(杜鹃
却是花鸟同名。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
)
(2)由一名学生讲杜宇传说。
传说为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哀。
2、整体把握: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
“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知道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血哀鸣,使人悲痛扼腕。
一二句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三四句俗中见奇,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 由此可见,历代的冤魂实在是太多了。
三四句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是不是所有的冤魂都能像杜宇一样化鸟来鸣冤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幸运的。
3、齐读,完成品味赏析中的3个小题
4、(1)那么在顾况笔下“子规”有什么特点?
子规的特点:冤亡、积怨、啼血
(2)诗人对子规寄寓了什么感情?(3、4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写历代冤魂之多,诗人对蒙冤屈死之人的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
(3)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采用周时蜀国国君杜宇化鸟鸣冤的故事,来说明杜宇冤亡、积怨之深。
用典
后两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反问
表面写鸟,实际由鸟及人,托子规抒偾世之情。
借物抒情
5、归纳主旨: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三、归纳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步骤: 1、意象分析:分析所咏之物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情感分析:揣摩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手法分析: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常见的技巧:
抒情方式:借物抒情、直抒胸臆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象征、衬托、对比、用典等
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问等
四、品味合作探究
《赏牡丹》刘禹锡
(一)1.导入: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形态,各有情性,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刘禹锡笔下的牡丹有何特色?
2.齐读
(二)分组探究(3分钟)
一组:介绍作者刘禹锡,回顾学习过的有关他的作品
二组:意象分析:诗中写了几种花?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三组:情感分析
四组:手法分析
检查学习情况:
第一组: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著有《刘梦得文集》
2、作品:《竹枝词》、《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石头城》、《陋室铭》、《秋词》等
第二组:1、意象分析
芍药:艳丽、妩媚,但是格调不高
芙蕖:纯洁,但是寡情,孤芳自赏
牡丹:国色天香,高贵富丽。
第三组:2、情感分析:
诗人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富丽,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首花王牡丹的赞歌。
牡丹国色天香的独特魅力是诗人追求的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
第四组:3、手法分析:
①反衬手法的运用。
写芍药的“无格”,芙蕖的“少情”,来反衬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
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唯有牡丹真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诸花之上。
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
写三种花都用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具有了人情味,全诗也就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当堂背诵(1分钟)
六、作业:
1. 找出写子规的诗,归纳子规意象在古诗中的常用寓意
2. 背诵并默写《赏牡丹》
3. 实战演练: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探究:梅花这一意象有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附:板书
子规
顾况(唐)
1、意象分析:子规——怨亡、积怨、啼血
2、情感分析:对蒙冤屈死之人的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
3、手法分析:用典;反问;借物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