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必须发展经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民生必须发展经济
中共哈尔滨市呼兰区党校讲师李金凤
我们知道,民生问题在任何国家都是天字号的大问题,因此,民生问题就是政治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我们党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重要内容。

报告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突出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六大民生问题。

首次系统提出了改善民生的价值理念和政策取向,描写了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全景,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的民生建设目标。

一、民生的概念
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

这个概念的优点是充分强调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综合性,但其明显的不足在于、概念范围太大。

从直接和间接相关的角度看,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官方面的问题。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
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状况、等等。

狭义的概念相对比较准确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

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

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后,就应侧重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将人民的幸福作为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尽可能给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改善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决定了其执政目标与人民利益高度一致,党执政兴国的理念立足于民生。

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着眼于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以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起期。

改革带来的社会结构多元化,社会体制改革滞后,还有形成相对合理机制来调节利益关系。

贫富差别扩大,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

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改善民生,就是从根本上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

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是衡量科学发展观落实程度的重要标志。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改善民生这一关键环节着手,促进和实现社会
公平正义。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职。

而又和谐相处的大好局面,是全社会出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员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气象。

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只有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才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

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为的是一中。

改善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状况,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我们只有把改善民生的要求、具体深入到各级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才能真正筑牢我们的执政基础,巩固我们的执政地位。

三、改善民生与经济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一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注意与发展经济相结合,努力通过发展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问题是在发展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因而最终只能通过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离开发展民生问题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中心,努力增加国家经济实力。

增加社会财富,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打下物质基础;二是、发展经济必须注意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不断把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经
济的最终目的,只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去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不断地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自觉性、积极性花主动性,从而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要正确处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它们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四、在发展经济中惠及民生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入基层察民意,满怀感情解民忧,矢志不移助民富,努力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民生工作将以惠及民生、解决民忧为主攻方向,以办好事实为着力点。

努力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突出民生的根本性,在增加收入上下功夫。

就业是民生之本,增收是民生之基。

我们要围绕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面向城乡统筹就业振兴产业扩大就业。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增训促进就业,加强调控保障就业。

努力做好就业促增收。

做好农村合做社组织建设,推进农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

民间工艺品等富民产品。

同时、充分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家生态陆游等三产服务业,努力实现居民财富和经济发展同步。

同时合理调解收入分配,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确保真正实现群众收入增加,群众生活改善。

突出民生的普惠性,在保基本上下功夫。

民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和满足广大群众的就医、就学、住房和生活保障等基本需求。

按照公平公正、均等普惠的原则,从群众的基本要求出发,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加大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财政的投入,何止配置城乡医疗、教育、文化等资源、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突出民生的特殊性,在解危难上下功夫。

民生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在困难家庭和危难时刻尤为突出。

民生工作既有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更要关注弱势群体、困难群众、既要“锦上添花”,更有“雪中送炭”。

要根据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因突发事件陷入困境等不同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帮扶和救助。

进一步发展好社会慈善事业,凝聚起全社会的爱心力量,保障困难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突出民生的实效性,在办实事上下功夫。

办实事才真正凝聚党心民意,按照“积极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要多做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事实,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要重点抓事关全民的大事、要事、要抓好本地区域内贴近群众日常生活的民生小事、实事、确定好的为民办实事的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监督,言必行、行必果、切实把民生工程办成凝聚人心的德政工程、推动发展的基础工程、促进和谐的民生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