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研究

随着全国生态旅游的繁荣,我国森林公园事业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到今天,森林公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得到了快速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对森林公园投入资金数量的增长,自2001年以来,森林公园投入资金以年均28.85%的增长率,远远超过森林公园数量年均9.18%和总面积年均4.77%的增长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森林公园资金利用效率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但是我国目前针对森林公园,特别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投资管理、投资效益分析、投资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并不多,不能够很好的满足我国森林公园事业的发展需要。

论文结合国家森林公园的特征,从定性理论分析和定量数据研究两个角度对我国森林公园投资管理展开讨论,以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建设目标为着眼点,通

过对我国森林公园经营现状、投资现状及其投资管理、投资管理绩效等方面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指出投资管理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并且指

出投资管理机制和投资管理绩效评价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并针对性地提出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展投资管理的对策建议。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投资管理有利于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结合国家森林公园的特征,指出我国森林公园事业发展至今,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保护性投资不足、投资及运营状况区域差异明显以及经营效益不理想等问题比较突出。同时,由于国家级森林公园各种不和谐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家已经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国际经验都使得在我国开展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工作成为必然和可行。

论文结合投资及投资管理的内涵,指出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主体应该是政府、核心本质是生态性以及最终目标是发展,是我国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投资管理机制是实现投资管理的制度保障。论文通过分析认为,我国森林公园投资管理中存在着实践管理的主体界定不清、资金使用方向不明、投资管理连续性不够和投资管理人才的缺失等问题,本论文结合国内外投资管理模式的比较评价,认为管理机制的缺失是导致森林公园现有问题的根源,应该从宏观

机制的建立展开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投资管理活动。论文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指出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过程实质上是政府与投资运营商之间进行的不完全

信息动态博弈过程。

论文对两个行为主体在动态博弈四个阶段的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供选择的六组策略组合,通过对这六组策略组合中各行为主体的支付函数的比较,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机制。(3)投资管理绩效不佳制约着森林公园事业的发展。机制的建立是投资管理的基本制度保障,但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投资管理的目标是否能实现,需要更多的研究。本论文根据森林公园的特点,选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森林公园的投入与产出现状利用截面数据(VRS模型)和面板数据(Malmquist模型)进行了效率水平的分析,认为我国森林公园虽然各地有所差异,但整体绩效不佳,同时存在着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状况,需要从技术和规模两个方面提升总体效率,但主要的是从技术效率的提升来实现总绩效的提升。

(4)全过程绩效评价是提高投资管理绩效的有效手段。论文认为,技术效率的提升实质上是资源的有效配置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对资源的利用过程有效的监管,实质上就是对投资管理全过程的绩效评价,通过绩效评价来实现对投资管理的过程和成果的监管。因此论文在森林公园数据包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投资管理全过程绩效评价是改善我国投资管理效率不佳的有效手段。(5)评价指标体系是森林公园投资管理绩效评价的基础。

在明确绩效评价对森林公园投资管理的意义和实现基础后,论文结合投资管理绩效的特点进行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将评价指标分为投资管理过程和成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两个部分,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各指标对总绩效的贡献率加以确认,得出结论投资管理过程评价比成果绩效评价更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