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载计算例题

合集下载

围墙风荷载计算例题

围墙风荷载计算例题

围墙风荷载计算例题
以下是一道围墙风荷载计算的例题:
假设有一个长20米、高3米的围墙,围墙所在地的基本风压为0.45kN/m^2。

根据国家标准,围墙需要满足下列要求:
1. 围墙是否需要计算风荷载?
2. 如果需要计算,围墙的计算风荷载是多少?
解答:
1. 围墙需要计算风荷载。

根据国家标准,如果围墙高度小于等于3米,则需要计算风荷载;如果围墙高度大于3米,则不需要计算风荷载。

2. 计算围墙的风荷载,使用以下公式:
F = A * C * P
其中,F表示风荷载,A表示围墙的投影面积,C表示相应的风压系数,P表示基本风压。

围墙的投影面积为长乘以高,即 A = 20m * 3m = 60m^2。

根据国家标准,围墙的风压系数为1.0。

将以上数值代入公式,可以计算出围墙的风荷载:
F = 60m^2 * 1.0 * 0.45kN/m^2 = 27kN
因此,围墙的计算风荷载为27kN。

围墙风荷载计算例题

围墙风荷载计算例题

围墙风荷载计算例题摘要:一、围墙风荷载计算的基本原理二、围墙风荷载计算的具体步骤三、围墙风荷载计算的实例解析四、围墙风荷载计算的注意事项正文:一、围墙风荷载计算的基本原理围墙风荷载计算是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进行的。

其计算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压计算:根据当地基本风压和地面粗糙度类别确定风压值;2.迎风面积计算:计算建筑物的迎风面积,以确定风荷载的作用面积;3.风荷载计算:根据迎风面积和风压值计算风荷载的标准值;4.体型系数计算: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尺寸确定体型系数;5.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计算: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地面粗糙度类别确定风压高度变化系数;6.风振系数计算: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设计要求确定风振系数。

二、围墙风荷载计算的具体步骤围墙风荷载计算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当地基本风压和地面粗糙度类别;2.计算建筑物的迎风面积;3.根据迎风面积和风压值计算风荷载的标准值;4.查表确定体型系数;5.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地面粗糙度类别确定风压高度变化系数;6.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设计要求确定风振系数;7.计算风荷载的实际值:实际风荷载= 风荷载标准值× 体型系数×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振系数。

三、围墙风荷载计算的实例解析假设某建筑物为10 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平面和剖面如图所示,当地基本风压为0.7kN/m,地面粗糙度为A 类。

根据上述计算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当地基本风压值为0.7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A 类,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1.2;3.迎风面积为1000m;4.体型系数查表得0.8;5.风振系数根据设计要求取值为0.8;6.计算风荷载的实际值:实际风荷载= 0.7 × 1.2 × 1000 × 0.8 × 0.8 = 448kN。

因此,该建筑物围墙的风荷载为448kN。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荷载计算案例综述》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荷载计算案例综述》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荷载计算案例综述1.1风荷载标准值计算μsμz w0w k=βz式中,w k—风荷载标准值(kN/m2)w0—基本风压(kN/m2),潍坊寿光基本风压为0.40 kN/m2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当房屋高度小于30m时取1.0μs—风荷载体形系数,取1.4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地面粗糙程度为C类表2-7风荷载标准值计算表集中风荷载P=w k×AA—一榀框架各层节点的受风面积Z—框架节点至室外地面的高度A=ℎi+ℎj×B2h i—下层柱高h j—上层柱高,对于顶层为女儿墙高度的2倍B—计算单元迎风面宽度A1=(4.35+3.9)/2×7.8=32.175 m2A2=A3= A4= A5=(3.9+3.9)/2×7.8=30.420 m2A6=(3.9+1.5×2)/2×7.8=26.91 m2W k1= W k2= W k3=1.0×1.4×0.74×0.4=0.414W k4= W k5= W k6 = 1.0×1.4×0.84×0.4=0.470P1=0.414×32.175=13.320 kNP2=0.414×30.42=12.594kNP3=0.414×30.42=12.594kNP4=0.470×30.42=14.297 kNP5=0.470×30.42=14.297 kNP6=0.470×25.35=12.648 kN剪力:V6=F6=12.648 kNV5=F6+F5=26.945 kNV4=F6+F5+F4=41.242 kNV3=F6+F5+F4+F3=53.836 kNV2=F6+F5+F4+F3+F2=66.43kNV1=F6+F5+F4+F3+F2+F1=79.75 kN反弯点高度比计算:y=y0 +y1 +y2 +y3表2-8风荷载作用下反弯点高度比图2-6风荷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1.2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验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位移计算:ΔU j=V j/∑D ijV j —第j层的总剪力∆u j —第j层层间位移∑D ij—第j层所有柱抗侧移刚度之和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楼层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的计算见下表:表2-9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楼层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的计算由表可知,楼层间最大位移侧移与层高之比为0.000287<1/550=0.00182,本框架最大侧移发生在底层,满足要求。

客运索道吊椅风荷载计算

客运索道吊椅风荷载计算

客运索道吊椅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计算
1、标高为33.600处风荷载计算
(1)。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Wk: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
Bgz:33.600m高处阵风系数(按B类区计算):
uf=0.5×(Z/10)-0.16=0.412
Bgz=0.89×(1+2uf0=1.623
uz:33.600m高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B类区计算):(GB50009-2001)
uz=(Z/10)0.32=1.474
风荷载体型系数us=1.50
Wk=BezxuzXus×WO(GB50009-2001)
=1.623×1.474×1.5×0.600
=2.153kN/m2
(2)。

风荷载设计值:
W:风荷载设计值:kN/m2
rw:风荷载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1.4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2.5规定采用
W=rwxWk=1.4×2.153=3.014kN/m2
随着现代高尚住宅的发展对铝合金门窗的要求越来越高,铝合金门窗不仅仅是框、扇的简单组合,而且要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能(风压强度、空气渗透、雨水渗漏等性能)。

由于目前行业中对铝合金门窗的
强度计算无统一的模式,笔者结合方大集团曾承建的深圳桃源村、黄埔雅苑等多项高层住宅铝合金门窗工程实例,就铝合金门窗的结构计算进行了一些探讨。

风荷载习题

风荷载习题

1、求单层厂房的风荷载条件:某厂房处于大城市郊区,各部尺寸如图2.1.8所示,纵向柱距为6m ,基本风压w 0=0.55kN /m 2,室外地坪标高为-0.150。

要求:求作用于排架上的风荷载设计值。

答案:风荷载体型系数如图2.1.8所示。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由《荷载规范》按B 类地面粗糙度确定。

柱顶处(标高11.4m 处) μz =1+(1.14-1)×[(11.4+0. 5-10)/(1 5-10)]=1.044 屋顶(标高12.5m 处) 1.075z μ= (标高13.0m 处) 1.089z μ=(标高15.55m 处) 1.14(1.24 1.14)[(15.550.1515)/(2015)] 1.151z μ=+-⨯+--= (标高15.8m 处为坡面且却是吸力,二面水平分力的合力为零) 垂直作用在纵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迎风面:21100.8 1.0440.550.459/k s z w w kN m μμ==⨯⨯= 背风面:22200.5 1.0440.550.287/k s z w w kN m μμ==⨯⨯= 排架边柱上作用的均布风荷载设计值: 迎风面:211 1.40.4596 3.85/Q k q r w B kN m ==⨯⨯=背风面:222 1.40.2876 2.41/Q k q r w B kN m ==⨯⨯= 作用在柱顶的集中风荷载的设计值:0() 1.4[(0.80.5) 1.075 1.10(0.20.6) 1.0890.5(0.60.6) 1.151 2.55]0.55624.3w Q si zi i F r h w B kNμμ==+⨯⨯+-+⨯⨯++⨯⨯⨯⨯=∑2、求双坡屋面的风压条件:地处B 类地面粗糙程度的某建筑物,长10m ,横剖面如图2.1.10a ,两端为山墙,w 0=0.35kN /m 2。

要求:确定各墙(屋)面所受水平方向风力。

3风荷载例题

3风荷载例题

μz
=
1.52
+
16 20
− −
10 15
(1.62

1.52)
=
1.542
则厂房两侧平均风荷载标准值分别为:
q1k = μs1μzω0B = 0.8 × 1.436 × 0.4 × 6 = 2.76kN q2k = μs2μzω0B = 0.4 × 1.436 × 0.4 × 6 = 1.38kN
作用于排架上的风荷载设计值:
q1k = γQq1k = 1.4 × 2.76 = 3.864kN q2k = γQq2k = 1.4 × 1.38 = 1.932kN
柱顶以上部分受到的风荷载:
注:该荷载以集中力的形式作用于排架柱上
设计值: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TCHING
144米和16米时z138144?1015?10152?13815032z15216020?15162?1521542作用于排架上的风荷载设计值
风荷载例题
如图所示某双跨单层厂房。柱距为6m, 地处海边,基本风压为0.40kN/m2 试求:作用在排架上的风荷载。
风荷载
答案:据表10-4,按地面粗糙度类别,海边为A类,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按A类为:
10米时,μz=1.38, 15米时,μz=1.52 20米时,μz=1.63。
利用插入法求得:12米时,
μz
=
1.38
+
12 15
− −
10 10
(1.52

1.38)
=
1.436
利用插入法求得:14.4米和16米时,
14.4 − 10 μz = 1.38 + 15 − 10 (1.52 − 1.38) = 1.5032

风荷载的计算例题《高层建筑结构》

风荷载的计算例题《高层建筑结构》

计算如图所示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风荷载及合力作用位置。

18层房屋总高度为58m ,地区的标准风压20w =0.64m KN ,风向为图中箭头所示
解:每个表面沿建筑物高度每米的风荷载是
z z 0iz si i i w =u u w cos B βα
其中w 0=1.1×0.64=0.7KN /m 2(《规范》中的基本风压是普通建筑,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应乘以1.1的增大系数)
首先计算0si i i u w cos B α,按照8块表面积分别计算风力(压力或者吸力)在y 方向的投影值,投影后与y 坐标正向相同取正号,反之取负号,表面序号在O 中注明,计算如表1-1所示,
风力合力作用点距离原点 x 0=466.80/29.16=16m 框架剪力墙的基本周期的近似取值为0.07N,N 为结构层数
T=0.07×18=1.26s W 0T 2=0.7×1.262=1.11KN ·s 2/m 2 查表的ξ=1.45 B 类地区,v=0.35
i i z z z i z i z w =u w =u +=u +0.7629.16/m H H W KN H H βξν⎛⎫⎛
⎫⨯ ⎪ ⎪⎝⎭⎝⎭∑∑
计算结构如表1-2所示
结构的计算类型为。

风荷载例题

风荷载例题

风荷载例题F 面以高层建筑为例,说明顺风向结构风效应计算由W k z s z W o 知,结构顺风向总风压为4个参数的乘积,即基本风压W 0、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风荷载体型系数S 、风振系数z 。

因基本风压与风压高 度变化系数与结构类型和体型无关,以下主要讨论高层建筑体型系数和风振系数 的确定,然后通过实例说明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效应的计算。

1高层建筑体型系数高层建筑平面沿高度一般变化不大,可近似为等截面,且平面以矩形为多。

根据风洞试验及实验结果,并考虑到工程应用方便,一般取矩形平面高层建筑迎 风面体型系数为+0.8 (压力),背风面体型系数为-0.5 (吸力),顺风向总体型系 数为s1.3。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第3.2.5条: 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型系数 s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圆形平面建筑取0.8 ;2•正多边形或截角三角形平面建筑,由下式计算:式中,n 为多边形的边数。

3. 高宽比H/B 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建筑取 1.3 ;4. 下列建筑取1.4:1) V 形、丫形、弧形、双十字形、井字形平面建筑; 2) L 形、槽形和高宽比H/B 大于4的十字形平面建筑;3) 高宽比H/B 大于4,长宽比L/B 不大于1.5的矩形、鼓形平面建筑 5. 在需要更细致进行风荷载计算的场合,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本规程附录0.81.27n用,或由风洞试验确定。

2. 高层建筑风振系数高层建筑风振系数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进行计算,也可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 实例【例1】已知一矩形平面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平面沿高度保持不变,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均匀分布。

H 100m , B 33m,地面粗糙度指数s= 0.22,基本风压按粗糙度指数为s 0-16的地貌上离地面高度z s = 10m处的风速确定,基本风压值为w。

0.44kN/m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风荷载例题)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风荷载例题)
层标高,H为建筑总高度。由式3.3可求得风振系数为:
z H i 1.502 0.478 H i z 1 1 1 z z H z H
(4)风荷载计算:风荷载作用下,按式(3.1)可得
沿房屋高度分布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q( z) 0.45 0.8 0.57 40z z 24.66z z
下室采用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2m,如图所示。已
知基本风压 w0 0.45 kN m2 ,建筑场地位于大城市郊 区。已计算求得作用于突出屋面小塔楼上的风荷载标
准值的总值为 800kN 。为简化计算,将建筑物沿高度
划分为六个区段,每个区段为20m,近似取其中点位
置的风荷载作为该区段的平均值。计算在风荷载作用
筏形基础底面的弯矩为:
M 800 132 1384.8 122 1262.2 102 1123.8 82 971.0 62 788.6 42 522.8 22 600266.4kN m
下结构底部(一层)的剪力和筏形基础底面的弯矩。
解:(1)基本自振周期:根据经验公式可得
T1 0.05n 0.05 38 1.90s
w0T12 0.45 1.92 1.62kN s 2 m2
(2)风荷载体型系数:对于矩形平面,由附录1求得 s1 0.8
H 120 s 2 0.48 0.03 0.48 0.03 0.57 L 40
例题31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上部结构为38层底部13层层高为4米其他各层层高为3米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为120米平面尺寸为30m40m地下室采用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2m如图所示
例题3-1 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上部结构为38层,

简单风荷载计算例题

简单风荷载计算例题

简单风荷载计算例题一、简介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不同的荷载因素,其中之一就是风荷载。

风荷载是指风力对建筑物及其构件产生的作用力,对于保证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简单风荷载计算的方法,包括荷载计算参数的确定和计算公式的应用。

二、计算参数在进行风荷载计算时,需要确定以下几个参数:1.基本风速:指在海拔高度为10m,在平原地区,具有近似充分表征由均匀开阔地区所导致的平均风速,基本风速通常使用50年一遇的极值代表,取值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确定。

2.蚀刻系数:考虑风对建筑物及其构件的腐蚀作用,取值根据建筑物所在区域的含盐量等因素确定,一般为1.0或1.2。

3.结构系数:反映建筑物结构稳定程度,取值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确定。

4.累积时效系数:考虑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影响,取值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确定。

三、计算公式风荷载的计算公式为:F=qC_kC_sC_gA其中:F为风荷载,单位为牛顿(N);q为风压系数,单位为千帕(kPa)或牛顿/平方米(N/m²),可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最大基本风速、气压等气象参数以及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特征通过公式计算得出;C_k为峰值系数,反映风荷载的瞬时变化特性,取值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高低程度确定,通常取值为2.0或2.5;C_s为面积系数,反映建筑物所受风荷载的空气动力特性,取值可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确定,通常为1.0或更小;C_g为建筑物群系数,反映建筑物所在位置的环境特性,取值可根据建筑物所处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布局确定,通常为1.0或更小;A为建筑物受力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可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图纸或实测数据确定。

四、结论本文介绍了简单风荷载计算的方法,包括计算参数的确定和计算公式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自然环境、建筑物的材质和处理方式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稳定。

风荷载习题

风荷载习题

1、求单层厂房的风荷载条件:某厂房处于大城市郊区,各部尺寸如图2.1.8所示,纵向柱距为6m ,基本风压w 0=0.55kN /m 2,室外地坪标高为-0.150。

要求:求作用于排架上的风荷载设计值。

答案:风荷载体型系数如图2.1.8所示。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由《荷载规范》按B 类地面粗糙度确定。

柱顶处(标高11.4m 处) μz =1+(1.14-1)×[(11.4+0. 5-10)/(1 5-10)]=1.044 屋顶(标高12.5m 处) 1.075z μ= (标高13.0m 处) 1.089z μ=(标高15.55m 处) 1.14(1.24 1.14)[(15.550.1515)/(2015)] 1.151z μ=+-⨯+--= (标高15.8m 处为坡面且却是吸力,二面水平分力的合力为零) 垂直作用在纵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迎风面:21100.8 1.0440.550.459/k s z w w kN m μμ==⨯⨯= 背风面:22200.5 1.0440.550.287/k s z w w kN m μμ==⨯⨯=排架边柱上作用的均布风荷载设计值: 迎风面:211 1.40.4596 3.85/Q k q r w B kN m ==⨯⨯= 背风面:222 1.40.2876 2.41/Q k q r w B kN m ==⨯⨯= 作用在柱顶的集中风荷载的设计值:0() 1.4[(0.80.5) 1.075 1.10(0.20.6) 1.0890.5(0.60.6) 1.151 2.55]0.55624.3w Q si zi i F r h w B kNμμ==+⨯⨯+-+⨯⨯++⨯⨯⨯⨯=∑2、求双坡屋面的风压条件:地处B 类地面粗糙程度的某建筑物,长10m ,横剖面如图2.1.10a ,两端为山墙,w 0=0.35kN /m 2。

要求:确定各墙(屋)面所受水平方向风力。

幕墙风荷载计算例题

幕墙风荷载计算例题

幕墙风荷载计算例题
以下是一个幕墙风荷载计算的简单例题:
假设有一幕墙面积为10m x 5m,高度为20m,位于地面上方。

根据设计标准,建筑所在地的设计风速为30m/s,风荷载设计参数为0.6 kN/m²。

1. 计算风荷载面积:
风荷载面积 = 幕墙面积 = 10m x 5m = 50m²。

2. 计算风压力:
风压力 = 风荷载设计参数 x 风速²
= 0.6 kN/m² x (30 m/s)²
= 540 kN/m²。

3. 计算风荷载:
风荷载 = 风压力 x 风荷载面积
= 540 kN/m² x 50m²
= 27,000 kN。

根据此例,该幕墙在设计风速为30m/s时,承受的风荷载为27,000 kN。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简化的计算示例。

实际的幕墙风荷载计算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例如建筑形状、高度、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等。

在实际设计中,应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并尽可能寻求专业工程师的指导和应用适用的计算方法。

风荷载计算例题

风荷载计算例题

z
0.74 0.74 0.74 0.76 0.84 0.89 0.95 1 1.05 1.1 1.14 1.19 1.23 1.27 1.3 1.34 1.38 1.41 1.45 1.48
z
0.07 0.12 0.17 0.22 0.26 0.31 0.36 0.41 0.46 0.51 0.56 0.61 0.66 0.71 0.75 0.8 0.85 0.9 0.95 1
5 计算各个面各楼层处的集中风荷载
20 (5 3.6) / 2wiz 底层 Wiz B h j wiz 20 3.6wiz 中间层 20 (3.6 / 2) wiz 顶层
6 计算各楼层处总的风荷载
Wz W1z W2 z 2 W3z cos60
风荷载计算结果
查表1-12 1.386
2
根据0.62×1.01=0.63
0.485 房屋高宽比H/B=(5+3.6×19)/34.64=2.1,查表1-13,
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比较均匀的房屋,结构振型系数可以取
z z / H z / 73.4
4 计算各个面不同高度的分布风荷载
wiz z s z w0
z
1.06 1.11 1.15 1.19 1.21 1.23 1.25 1.28 1.29 1.31 1.33 1.34 1.36 1.38 1.39 1.40 1.41 1.43 1.44 1.45 面① 0.44 0.46 0.48 0.51 0.57 0.62 0.67 0.71 0.76 0.81 0.85 0.90 0.94 0.98 1.01 1.05 1.09 1.13 1.17 1.21
Wiz
面② 23.69 20.68 21.53 22.88 25.57 27.68 30.04 32.15 34.25 36.36 38.21 40.32 42.18 44.03 45.46 47.32 49.17 50.78 52.63 27.12 面③ 23.69 20.68 21.53 22.88 25.57 27.68 30.04 32.15 34.25 36.36 38.21 40.32 42.18 44.03 45.46 47.32 49.17 50.78 52.63 27.12

风荷载例题

风荷载例题

风荷载例题下面以高层建筑为例,说明顺风向结构风效应计算。

由0k z s z W W βμμ=知,结构顺风向总风压为4个参数的乘积,即基本风压0W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风荷载体型系数s μ、风振系数z β。

因基本风压与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与结构类型和体型无关,以下主要讨论高层建筑体型系数和风振系数的确定,然后通过实例说明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效应的计算。

1.高层建筑体型系数高层建筑平面沿高度一般变化不大,可近似为等截面,且平面以矩形为多。

根据风洞试验及实验结果,并考虑到工程应用方便,一般取矩形平面高层建筑迎风面体型系数为+0.8(压力),背风面体型系数为-0.5(吸力),顺风向总体型系数为 1.3s μ=。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3.2.5条:2.高层建筑风振系数高层建筑风振系数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进行计算,也可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实例【例1】已知一矩形平面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平面沿高度保持不变,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均匀分布。

100H m =,33B m =,地面粗糙度指数s α=0.22,基本风压按粗糙度指数为0.16s α=的地貌上离地面高度s z =10m 处的风速确定,基本风压值为200.44/w kN m =。

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1 2.5T s =。

求风产生的建筑底部弯矩。

解:(1) 为简化计算,将建筑沿高度划分为5个计算区段,每个区段20m 高,取其中点位置的风载值作为该区段的平均风载值,。

(2) 体型系数 1.3s μ=。

(3) 本例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各区段中点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值分别为10.62z μ= 21z μ= 3 1.25z μ=4 1.45z μ=5 1.62z μ=(4) 风振系数的确定,由201a w T =0.62×0.44×2.52=221.71/kN s m ⋅查表得脉动增大系数 1.51ξ=计算各区段中点高度处的第1振型相对位移11ϕ=0.10 12ϕ=0.30 13ϕ=0.50 14ϕ=0.70 15ϕ=0.90因建筑的高度比/3H B =,查表得脉动影响系数0.49ν=。

风荷载习题

风荷载习题

1、求单层厂房的风荷载条件:某厂房处于大城市郊区,各部尺寸如图2.1.8所示,纵向柱距为6m,基本风压2,室外地坪标高为-0.150。

w0=0.55kN/m要求:求作用于排架上的风荷载设计值。

答案:风荷载体型系数如图2.1.8所示。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由《荷载规范》按B类地面粗糙度确定。

柱顶处(标高11.4m处)μz=1+(1.14-1)×[(11.4+0.5-10)/(15-10)]=1.044 屋顶(标高12.5m处)1.075z(标高13.0m处)z1.089(标高15.55m处)1.14(1.241.14)[(15.550.1515)/(2015)]1.151z(标高15.8m处为坡面且却是吸力,二面水平分力的合力为零)垂直作用在纵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迎风面:2 wwkNm1ks1z00.81.0440.550.459/背风面:2 w2k s2z w00.51.0440.550.287kN/m排架边柱上作用的均布风荷载设计值:迎风面:2 q1r Q w1k B1.40.45963.85kN/m1背风面:2 q2r Q w2k B1.40.28762.41kN/m作用在柱顶的集中风荷载的设计值:Fr(h)wB1.4[(0.80.5)1.0751.10(0.20.6)1.0890.5wQsizii0(0.60.6)1.1512.55]0.55624.3kN2、求双坡屋面的风压条件:地处B类地面粗糙程度的某建筑物,长10m,横剖面如图2.1.10a,两端为山墙,2。

w0=0.35kN/m要求:确定各墙(屋)面所受水平方向风力。

答案:1、已知2w00.35kN/m100tan(3/12)1,4相.应0屋4面的150.6s。

L100m2、各墙(屋)面所受水平方向风力列表计算如表2.1.1所示。

23、七层楼房的风荷载计算条件:某七层框架结构如图所示,基本风压为20.7kN/m,地面粗糙度为A类。

风荷载习题

风荷载习题

风荷载习题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1、求单层厂房的风荷载条件:某厂房处于大城市郊区,各部尺寸如图2.1.8所示,纵向柱距为6m ,基本风压w 0=0.55kN /m 2,室外地坪标高为-0.150。

要求:求作用于排架上的风荷载设计值。

答案:风荷载体型系数如图2.1.8所示。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由《荷载规范》按B 类地面粗糙度确定。

柱顶处(标高11.4m 处)μz =1+(1.14-1)×[(11.4+0.5-10)/(15-10)]=1.044屋顶(标高处) 1.075z μ= (标高处) 1.089z μ=(标高处) 1.14(1.24 1.14)[(15.550.1515)/(2015)] 1.151z μ=+-⨯+--= (标高处为坡面且却是吸力,二面水平分力的合力为零) 垂直作用在纵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迎风面:21100.8 1.0440.550.459/k s z w w kN m μμ==⨯⨯= 背风面:22200.5 1.0440.550.287/k s z w w kN m μμ==⨯⨯= 排架边柱上作用的均布风荷载设计值: 迎风面:211 1.40.4596 3.85/Q k q r w B kN m ==⨯⨯= 背风面:222 1.40.2876 2.41/Q k q r w B kN m ==⨯⨯= 作用在柱顶的集中风荷载的设计值: 2、求双坡屋面的风压条件:地处B 类地面粗糙程度的某建筑物,长10m ,横剖面如图2.1.10a ,两端为山墙,w 0=0.35kN /m 2。

要求:确定各墙(屋)面所受水平方向风力。

答案:1、已知200.35/w kN m =100tan (3/12)14.0415α-==<,相应屋面的0.6s μ=-。

100L m =2、各墙(屋)面所受水平方向风力列表计算如表2.1.1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计算各个面各楼层处的集中风荷载
20 (5 3.6) / 2wiz 底层 Wiz B h j wiz 20 3.6wiz 中间层 20 (3.6 / 2) wiz 顶层
6 计算各楼层处总的风荷载
Wz W1z W2 z 2 W3z cos60
风荷载计算结果
z
1.06 1.11 1.15 1.19 1.21 1.23 1.25 1.28 1.29 1.31 1.33 1.34 1.36 1.38 1.39 1.40 1.41 1.43 1.44 1.45 面① 0.44 0.46 0.48 0.51 0.57 0.62 0.67 0.71 0.76 0.81 0.85 0.90 0.94 0.98 1.01 1.05 1.09 1.13 1.17 1.21
Wz
85.29 74.45 77.50 82.36 92.06 99.65 108.14 115.72 123.31 130.89 137.57 145.16 151.83 158.51 163.67 170.35 177.03 182.80 189.48 97.62
④ -0.5 60
20m
2 计算各层的风压高度系数 近似假定室内外地面相同,则二层楼面离室外地面高度为5m, z 0.74 查表1-10,对于C类地面粗糙度, 同理可求得其余各层楼面标高处的风压高度系数。 3 计算风振系数
z 1 z z
2 w0T1
0.7 1.2 1.01 对于C类地面,乘0.62
Wiz
面② 23.69 20.68 21.53 22.88 25.57 27.68 30.04 32.15 34.25 36.36 38.21 40.32 42.18 44.03 45.46 47.32 49.17 50.78 52.63 27.12 面③ 23.69 20.68 21.53 22.88 25.57 27.68 30.04 32.15 34.25 36.36 38.21 40.32 42.18 44.03 45.46 47.32 49.17 50.78 52.63 27.12
层 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HI(m) 30.2 33.8 37.4 41 44.6 48.2 51.8 55.4 59 62.6 66.2 69.8 73.4
z
0.74 0.74 0.74 0.76 0.84 0.89 0.95 1 1.05 1.1 1.14 1.19 1.23 1.27 1.3 1.34 1.38 1.41 1.45 1.48
z
0.07 0.12 0.17 0.22 0.26 0.31 0.36 0.41 0.46 0.51 0.56 0.61 0.66 0.71 0.75 0.8 0.85 0.9 0.95 1
wiz
面② 0.28 0.29 0.30 0.32 0.36 0.38 0.42 0.45 0.48 0.50 0.53 0.56 0.59 0.61 0.63 0.66 0.68 0.71 0.73 0.75 面③ 0.28 0.29 0.30 0.32 0.36 0.38 0.42 0.45 0.48 0.50 0.53 0.56 0.59 0.61 0.63 0.66 0.68 0.71 0.73 0.75 面① 37.90 33.09 34.44 36.61 40.92 44.29 48.06 51.43 54.80 58.17 61.14 64.51 67.48 70.45 72.74 75.71 78.68 81.24 84.21 43.39
[例题1-1] 一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形状为 正六边形,边长为20m。房屋共20层, 风向 除底层层高为5m外,其余层高为3.6m。 该房屋的第一自振周期T1=1.2S,所在 地区的基本风压 w0 0.7kN / m2
34.64m
地面粗糙度为C类。试计算各楼层处与风向一致方向总的风荷 载标准值。 [解] 1 确定体形系数 该房屋共有6个面,查表1-11得 到各个面的风荷载体形系数, 如图所示,不为零的4个面分别 用①②③④表示。 +0.8 0 ① 0 -0.5 ③ ② -0.5
查表1-12 1.386
2
根据0.62×1.01=0.63
0.485 房屋高宽比H/B=(5+3.6×19)/34.64=2.1,查表1-13,
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比较均匀的房屋,结构振型系数可以取
z z / H z / 73.4
4 计算各个面不同高度的分布风荷载
wiz z s z w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