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详细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句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我仿佛看到了………………
0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这真是一个____的村居! 这更是一个____的村居!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77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77张PPT).ppt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们学过哪些和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呢?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
中秋节
重阳节
腊八
除夕
诗句
传统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节 清明节 重阳节
……
……
节日习俗
放鞭炮、贴春联、拜年
hóu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比一比
hóu
hòu
侯 候 (诸侯)
(时候)
(王侯)
(等候)
➢ 再读古诗,注意节奏。
寒食
hónɡ
[唐]韩 翃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hóu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和同学交流。
扫墓 登高、赏菊
……
除了春节、清明节、重阳节,我们 在古诗中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传统节日, 以及不同诗人笔下的节日习俗。
3 古诗三首
寒 食①
注释 ①[寒食] 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
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清明前一二日)
寒食节 亦称“禁烟节”“冷节”,是中国古
代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以禁火为标志。有观点认 为,寒食禁火的习俗源于“改火”,即每年熄灭旧 火、重取新火,从而避免陈疾,获得新的生命力。 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 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 方法小结。
借助学习过的民间故事,抓住诗 句中的重点词语和书中的注释是理解 这首古诗的好方法。
牛郎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会,这样 的离别会在他们心中激荡起怎样的思绪呢?再 读古诗,想象画面,感受诗句表达的情感,简 单地批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

杜牧,汉族,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多年为官。杜牧的诗 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 在晚唐成绩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 借问:请问。
5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 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 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 十分和谐美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域优美。本 诗从篇法来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 环境、气氛,是“起”;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同学们再见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 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 节良辰,便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故乡的兄弟, 按照重阳节的风俗登高时,他们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 跳跃,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是千古名句。
除夕之夜,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仰望天空的 一轮,不由吟诵到: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 演变成放鞭炮。
2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 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 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 人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故乡亲人 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18 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18 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诗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掩映着红 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 众多的亭台楼台掩映在迷 蒙的烟雨中。

感悟诗情
听读诗歌,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诗人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江南的春天?请用“____”把这 些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课后习题3)
读好节奏
注释
①〔山郭〕山城,山村。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 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建康(今江苏 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 很多。 〔千里〕虚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域。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楼台〕亭台楼阁,此处指寺庙建筑。
诗意:弯弯曲曲的万里黄河夹带着泥沙,从遥
远的天边奔腾而来。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神奇、浪漫的色彩
起初是《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 就是说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 称有人乘着小木筏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 还曾经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这两种记载 发生了混合,说是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 追溯黄河的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 到了牛郎织女。传说,织女在张骞回家时, 还送给他一块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呢!
读好节奏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一首描写 黄河 的诗。
黄河
中国母亲河,全长约5464公里, 流域面积约75.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 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由于河 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 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 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9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9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 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小孩子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 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昨晚冻结在 盆中的冰块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提在手中 ,轻轻地敲打。
《田园四时杂兴(其三十一)》 朗读基调是亲切自然,前两句要读出 农家人的忙碌,后两句要读出儿童的 天真可爱。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 / 耘田 / 夜 / 绩麻, 村庄 / 儿女 / 各 / 当家。 童孙 / 未解 / 供 / 耕织, 也傍 / 桑阴 / 学 / 种瓜。
读完诗文,说说诗中描写的大人们在 干什么?小孩子又在干什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通过描写乡 村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 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 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
成人
四时田园杂
兴(其三十
一)
儿童
耕田 绩麻 勤劳 各当家 负责
未解耕织 天真、好学
学种瓜
对劳动人 民的赞美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说说古诗描 写的是儿童在什么季节的什 么活动?
冬季里儿童玩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稚子:幼小的孩子。
脱:剜。
晓:早晨。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 Nhomakorabea取出来。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 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 现在的玻璃。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还记得这首 诗的作者是谁吗?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 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 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 《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降 费 须逊输
感知诗意
你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吗?
古诗大意
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 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 又输给了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读完了《雪梅》这首 诗,我们知道了梅和雪的 长处分别是: 香 和 白 。
古诗精讲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暮江吟》的作者是( 白居易 ),诗中表现 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 ), 表现新月东升的诗句是( 可怜九月初三夜)。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暮江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诗——《题西林壁》《雪梅》。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填一填,背一背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
一道(残 )( 阳 ) 铺水中, 半江(瑟 )( 瑟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 真珠)( 月)似(弓 )。

4 古诗三首 课件(共18张PPT)

4 古诗三首 课件(共18张PPT)

·
1194 ~ 1269 [1]
祖字叶

籍 建
嗣 宗
绍 翁

诗 人
安,( (号公
·
介 绍
今 靖 元叶
福逸 建,

建 瓯 ) ,
龙 泉 ( 今
年 公 元

南浙
宋江
中龙年
期泉)
诗)
人人
。,,
·
古 诗三

三点 字
首词
·



jìnɡ xié zènɡ liú cán
字 词
径斜赠刘残
yóu
ào jūn chénɡ jú tiǎo
咏 史 抒 怀 为 主 , 其 诗 英 发 俊 爽 , 多 切
睦 州 刺 史 等 职 。 诗 歌 以 七 言 绝 句理 人 国 史 馆 修 撰 ,
26
杜 牧 在 岁 中 进 士 , 先 后 官 至 弘 文 馆
人 、 散 文 家 , 与 李 商 隐 并 称 “ 小 李
犹傲君橙橘挑
给以下字组词
寒径斜霜赠刘盖菊 残君橙送挑
·
古 诗四 三诗
意 诠
首释
·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诠 释
释: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
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竟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释:停下马车是因为爱好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 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湖。人学眉、仲年
州 等 地 任 职 。
宋 神 宗 时 在 凤 翔 、 杭 州 、 密
。 嘉 祐 二 年 (
年 ) , 苏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33张PPT)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33张PPT)

小 在当时传诵很广泛。代表诗作《寒食》
传 《章台柳》等。
这两句诗描写了哪些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景物?
诗 句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 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理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 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 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自由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注意读准字音 迢(tiáo)皎(jiāo)纤(xiān)擢(zhuó) 札(zhá)杼(zhù)涕(tì)脉(mò)
古诗十九首 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
3.学习生字,掌握书写。
chuán(传奇)

sǎn(散装)


zhuàn(传记)
sàn(散步)


运 ①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一本人物传(zhuàn) 用 记,记述了贝多芬等人的传(chuán)奇故事。
②吃完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散(sàn)步去超市, 买了一些散(sǎn)装米。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赏读古诗 理解诗意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768—835) 字仲初,唐代诗人, 世称王司马。王建的诗题材广泛,生活 诗 气息浓厚,思想深刻,语言通俗凝练, 人 富有民歌谣谚色彩,绝句清新婉约。著 小 有《王建诗集》《王司马集》。 传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景色呢?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诗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相隔 又 多远
间隔
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路途遥远
织女娇美的姿态
遥远的牵牛星和洁白明亮的 织女星遥遥相望。
朗读时,“迢迢”可以读得慢一些、长一些, “皎皎”二字起调可以稍高、稍短。
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心不在焉 地摆弄着织机,发出轧扎的织布声,她坐 在织布机前,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 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三首古 诗,一起去了解古诗中的节日习俗吧。
寒食
寒食节 亦称“禁烟节”“冷节”,是中
国古代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以禁火为标志。有 观点认为,寒食禁火的习俗源于“改火”,即每 年熄灭旧火、重取新火,从而避免陈疾,获得新 的生命力。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 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夜色 降临
大意: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 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 第飘散开。
“以汉喻唐” 的写法
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长安春 景图
夜晚传 烛图
➢相按互古人风俗,寒食节要折柳插门。 照应
➢ 取的新火往往是榆柳之火。
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长安春 景图
夜晚传 烛图
暮色中,烛光点点,在皇宫 和王侯贵戚们的府第间流动,轻烟 袅袅,飘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
语调稍低缓,最后一句适当拖长语调。重点读好 “脉脉”一词,读出牛郎织女无尽的思念。
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你能说一说这 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吗?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 而不得相见的故事,诉说了平凡人的离别之思, 抒发了忧伤的情感。
读一读
诗中大量运用叠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些叠词不仅展 示了诗歌的韵律美、 节奏美和音乐美,而 且使诗歌表达的情感 更加动人。

1.《古诗三首》课件(共64张PPT).ppt

1.《古诗三首》课件(共64张PPT).ppt

思考讨论 1.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绿草、碧水、远山、落日等。
2.如果将这些景物组合起来,你仿佛看到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夕阳西下,青山和夕阳相互映衬,池塘水草 丰美,水面泛起金色的光芒。
3.如果将《村晚》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幅画,你会怎样表现 诗中的“衔”和“浸”?
将太阳画在两个山头中间来表现“衔”;在 水中画出远山落日的倒影来表现“浸”。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学习生字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①从“草满池塘水满陂”这句诗中你了解到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了解到:“草满池塘”是说节令已在春末,池 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 节,水涨得很高。
助学资料
范成大(1126-1193)
生平介绍:字幼元,号此山居士、石湖居 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 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成就最高的是以 描写农村风土人情和山水风光为主的田园 诗。范成大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 宋“中兴四大诗人”。 主要作品:组诗《四时田园杂兴》,著有《石湖集》。
初读感知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村晚
助学资料
雷震
生平介绍:南宋诗人,出生日期不 明。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 (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 (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 卷七十四。
初读感知
村晚 [宋]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初读感知 村晚
初读感知
幼小的孩子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12《古诗三首》课件(共69张PPT)

12《古诗三首》课件(共69张PPT)


祭 祭奠
nǎi
乃 康乃馨
xūn

熏陶
háng

杭州
shì

恃强凌弱
āi
哀 哀叹
hài
亥 己亥

拘 拘束
多音字
觉 jué 发觉 jiào 睡觉
示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 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 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 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 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从此山河破碎,不 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 金屈膝投降,自称臣子、儿皇帝,苟且偷安,只求保住半壁 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解释古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句意: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 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 心痛。
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这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 势的看法。
古诗三首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同学们,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 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 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古诗三首。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后借助教材注释。说说诗的大意。 3、边读边想: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
解释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06
检查、修改及反馈收集
1-仔细检查每一页内容准确性 2-邀请他人审查并提供意见反馈 3-根据反馈进行必要调整优化4-不断完善,追求卓越品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课堂小结
课堂演练 一、下面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A.陆游的《示儿》,是写给后代看的遗嘱。 B.《题临安邸》的作者,深情地歌颂了临安风光。 C.《己亥杂诗》是中的“恃风雷”,说明作者害怕
社会变革。
二、你从《题临安邸》中学到了什么?
居安思危 忧患意识 戒奢以俭 不能苟且偷生,醉生梦死。
三、假如你是清朝的统治者,你看到 这首《己亥杂诗》后你会怎么做?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12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听范读
自由读三首古诗,做到读 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认字
nǎi
xūn
乃父 熏香
请结合注释理解三首诗的题目, 说说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还有什么疑问。
作者简介
根据下面的提示,朗读古诗。
示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直把杭州作汴州。
纸醉
醉生
金迷
梦死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着急、担忧、愤怒
尝试借助关键词背诵古诗。 山 楼 歌舞 熏 醉 直把
结构梳理
万事空
示 九州同 爱国 儿 定中原 情怀
告乃翁
结构梳理
题 青山 临 西湖 安 暖风 邸 杭州
楼 歌舞 爱国 游人 讽刺 汴州
学写字


nǎi

xūn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诗意: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些消磨 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风把人们的 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 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 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暮江吟• (y√ín jīn)
骚• (s√āo zāo) 人
阁(gé •
g√ē)

只缘 •
(yán
yuÇn)
逊(sūn •
x√ùn)

输(sū •
sh√ū)

二、辨字组词。 墓( 墓地 ) 暮( 暮色 ) 费( 费事 ) 沸( 沸腾 )
逊( 逊色 ) 孙( 子孙 ) 峰( 山峰 ) 锋( 锋利 )
夕阳照射到的地方,江水呈现出一片红色;夕阳没有照射到
的地方,江水呈现出青绿色。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课文结构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 月亮 景色美丽
课文主旨
《暮江吟》通过描写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时, 江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美景,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从侧面表 达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横看
横看 成岭
侧看
侧看 成 峰
远看
近看
抬 头 仰 望
低 头 俯 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话是因果倒装句,先写出诗人没有看清庐山的真正 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原因: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 视野太狭窄所以只能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学习目标

1《古诗三首》课件(共55张PPT).ppt

1《古诗三首》课件(共55张PPT).ppt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 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 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冰心
《古诗三首》
图片忆童年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图片忆童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
图片忆童年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
图片忆童年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 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 闪烁的美丽景象。
横坐在牛背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诗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 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没有曲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 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天真活泼。
拓展积累
范成大为官期间,尽己 所能,兴除利弊,不遗余力。
退隐家乡后,十年时间, 他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交 流,他参与劳作,他将所见 所闻用诗的方式记录下来。
儿童频频出现在这六十 首田园杂兴中,他向世人展 示着未泯的童心。
交流诗评
作家钱钟书先生: 范成大是“中国
古代田园诗人的集大 成者。”
交流诗评
杨 万 里 一 生 作 诗 两 万 多 首 , 传 世 作 品 有 四 千 二 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代 表 作 有 : 《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 《 小 池 》 《舟过安仁》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初寻儿童
童孙 稚子
牧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课件(共13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课件(共13张PPT)
首句用昼和夜对照,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繁 忙的景象。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 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显露出诗 人对儿童的爱好。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爱好。
全诗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流畅自 然,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满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 息。

《稚子弄冰》 南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 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 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赏析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 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 铮;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 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 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谢 谢 观 看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 (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 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 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 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 官归家,闲居乡里。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 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 的相通之处,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乐 趣。
作者介绍
雷震,南宋诗人,生卒不详。被认为眉州(今 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但又说 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 进士。其作《村晚》入选部编版语文课本五年 级下册第一课时,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 四。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件(共34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件(共34张PPT)
9 古诗三首
初读古诗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初读古诗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读古诗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学习提示
1.借助拼音和识字表,读准全诗。 2.圈出三首古诗中的生字,交流识
记这些生字的方法。
我会读
平舌音
翘舌音
mù sè yuán sāo xùn shū
暮瑟 缘 骚逊 输
比一比 暮( 暮色 ) 输( 运输 ) 幕( 幕布 ) 偷( 偷偷 )
不要读成 sūn
读准字音

(xiáng)降服 投降 (jiàng)降落 降落
题西林壁
写景 明理
横看 侧看 远近高低 不识 只缘
成岭 成峰 不同 真面目 此山中
变幻莫测 寓意深远
赞美庐山奇景
雪梅
写景
雪梅争春 阁笔评章
难分高下
明理
梅逊雪三分白 雪输梅一段香
各有所长
雪与梅相得益彰
朗读古诗
朗读古诗,读好节奏。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读诗句,想画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理解诗意
大意: 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
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九月 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爱好啊!那露珠像珍珠一 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题: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
[宋]苏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凄
第二句诗中的“客”指的是谁? 诗人。
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因为他身处异乡。
萧瑟的秋风吹下梧桐树叶, 江边寒气逼人,作者孤独一人 行走在江畔,假如你就是这个 孤身在外的诗人,看到此情此 景,你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 又会想到什么呢?
蟋蟀,俗称 蛐蛐。 料想,猜想。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用细长的东 西拨弄。
篱笆。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意: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 夜深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会使客游在 外的诗人想到什么呢?
这两句描写儿童深更半夜借着灯火,津津有 味地捉蟋蟀的生活情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 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 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 想起亲人朋友的声音容颜……一种如归故里、如 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白云
人 家
枫 林
霜 叶
朗读古诗,理解句子:
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个“生”字形 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状元成才路
缭绕和飘浮等种种动 态,也说明山很状元高成才路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用“霜叶”和 “二月花”作对比,突 出了霜叶的红,体现了 深秋枫林的生机盎然。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 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 图,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寒山 石径
眺望远景

白云 人家
色彩鲜明

枫林
生机盎然
驻足欣赏
秋比春美
霜叶
赠 刘 景 文
宋 苏 轼
[]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 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 之一。
主要作品:《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 《过华清宫》等。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山行 [t唐ánɡ]杜牧m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远 上 h寒án山 石jì径nɡ 斜xiè,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 状元成才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状元成才路
shuānɡ
向山的远 处伸展。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 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 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着 古代诗人一起去品味晚秋的景致吧!
4 古诗三首
山 行
唐 杜 牧
[]
作家名片:杜牧(803—852),唐代 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后人称杜 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jūn 状元成才路
chénɡ jú
达到极端。诗中指凋谢;
荷尽指荷花枯萎。
惨败; 枯萎。

不怕霜冻, 坚强不屈。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指托住 指叶子。 还,尚且。 雨水。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 没有了,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 斗霜的枝干。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
状元成才路
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对好朋友的敬佩
之情。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每日免费更新,请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犹有有傲霜枝。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 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作者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 征,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每天免费分享,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风声。 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梧桐树。
使客人产生了思 念家乡之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 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 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梧桐叶落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谁能给我们 模仿一下?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会有什么感受?
作家名片:叶绍翁,字嗣 宗,号靖逸,南宋诗人。
主要作品:《游园不值》 《嘉兴界》《四朝闻见录》等。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夜书所见
[宋]叶s绍hào翁 x萧iāo萧 梧 叶s送ònɡ寒 声 ,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 知 有 儿 童ti挑ǎo 促cù 织 , 夜 深 篱lí 落 一 灯 明 。
指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赠刘景文》这首诗抓住了秋季的哪 些景色进行描写?
荷尽 菊残 橙黄橘绿
《赠刘景文》这首诗抓住了秋季的哪 些景色进行描写?
荷尽 菊残 橙黄橘绿
这首诗突出了秋季的什么特点?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
主要作品:《水调歌头》《题 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zènɡ liú
赠刘景文
[sò宋nɡ]s苏ū 轼shì
荷 尽 已 无q擎ínɡ雨ɡ盖ài, 菊 残 jú cán 状元成才路 犹yóu有 傲ào 霜 枝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诗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深秋虽然冷落, 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勉励朋 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荷尽无叶
赠 秋末的特征

菊残傲霜 色彩明丽
景 文
橙子金黄 富有生气
收获的季节
橘子青绿
[]
夜 书 所 晚上写。书,写。 见
宋 叶 绍 翁
倾斜,这 里有曲折 不直的意 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深秋时节 的山林。
状元成才路
石头小路。 生,产生,生出。指 状元成才路 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诗意】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 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在白云飘浮的地方 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因为。
被秋霜打 过的枫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傍晚时候状元成才路 的枫树林。
状元成才路
比……还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意】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 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 的鲜花还要红艳。
朗读古诗,说说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山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