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王心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6、“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 A、儒学的兴盛
B、三教并立的局面形成
C、宗教的盛行 D、儒学发展面临的危机
7、下图为《三教图》其中三教是指: ①道教 ②儒教 ③佛教 ④伊斯兰教 ⑤基督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神学化 思辨化
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角度分析
“新儒学”新在何处?
1.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的。
2.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形式
来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的“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
开始用“理”来代替,更具理论化、思辨化。 3.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鲜明的双重性。
11、不符合陆王心学 特点的说法是: A、“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B、“发明本心”以求 理 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 的反省 D、理要到身心以外的 事物上去寻找
12、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 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材料二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 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陆九渊过 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陆九渊
心即理也
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 (1)“灵明”是人的心,“ 灵明”就是天理、本 心、良知。 (2)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致良知 ”。 (3)强调“ 知行合一 ”来防止伪善流行。
1、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相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2、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儒学大 师的态度是 A、放弃儒家思想 B、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 C、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加以完善 D、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新思想
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 (1)核心思想是“ 心即理也 ”,意思是本心即天 理。 (2)“发明本心”,即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 “理”。 (3)“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应扫除。
思想言论在当时有很大的冲击力,引起了强 烈的反响,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 心,吾心便是世界” 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 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它 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 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 即是理也”,心是天地万 神、意志等 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 为“心学”
意义: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陆王心学
材料一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 物理矣。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也)
陆王心学
材料二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 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 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3、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
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主要是指 A.世界万物的本原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பைடு நூலகம்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5、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 原因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 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
•
•
•
•
•
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 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 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 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 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8、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C、心学 B、理学 D、道学
9、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 歧在于:
A、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
B、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
C、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 国家
D、强调三纲五常
10、“存天理,灭人 欲”,这里的“天理” 主要指: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 明 · 于谦 —— 清 · 林则徐 ——宋· 文天祥
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注重气节、道德;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请思考:
如何评价宋明理学?作为一种 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 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 不科学和不正确?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内容: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共同点:
影响: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 起了积极影响。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思想核心:“致良知”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 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 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 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 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 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 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 了,说:“这,好像不太好 吧。”他向贼大喝:“这就 是你的良知!”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 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 维护封建统治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 宋明理学=儒家+道教+佛教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指世界和事物中具有次序、条理、法规、规律。
理学它为什么产生以及它有什么特点,宋明理学的产生是儒学的一种复兴,它是针对佛学和道教的兴起,向儒学示威的情况下,做的一种复兴,那么佛教和道教,
实质
目的
认识“理” 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而存在的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宋明理学的影响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 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 扼杀自然欲求
•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 暖被褥。 •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家里贫穷,没 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 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 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陆王心学
材料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 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知行合一
活学活用
《赏花》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 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朱熹说:“天生的。” 王守仁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 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 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 心是“理”。
不同点: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 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 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 圣贤。
格物致知:探究事物(世界)的本原 而得到其中的知(理)
世界观:认为世界万物是如何产生的。 判断标准是物质和意识谁先产生 1、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意识第二
2、唯心主义: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①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 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②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 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
“理学”一词的概念: 道、佛
同:世界的本原是“理”。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 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 内在的“心”。
世界本原
程朱理学 学派 内容 同
陆王心学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主观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