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小说之情节鉴赏方法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小说情节
情节手法
补充相关知识: 情节的特点
⑴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
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 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如《项链》。此外, 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欧亨·利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 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 等。
好处(思维方向):
①从情节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 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 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
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
《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
有了伏笔。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
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
15
概括方法二:表述式概括。(一般较短篇幅或试题中采用) 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话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
结局部分概括,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的 完整的句子。 (3)事件的概括。一般是概括小说中的一件或几件事。按记叙 文的要求概括即可。
16
三、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部分内容。
19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 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 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 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 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 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模式: 情节概括=人物﹢事件(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
14
概括方法一:小标题式概括。(篇幅较长的小说一般采用) ①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小说《故乡》,
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概括可分为: 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都德的小说《最 后一课》,按时间线索概括可分为:上学路上——上课之 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②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 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 (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③按人物活动的场面梳理情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 遇故友--市场买刀寻仇--看官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解题方法:
•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题目入手;
②从线索入手;
③从人物的行动入手 ④从场面的变换入手
•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 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 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 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 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小说之情节鉴赏方法指导
1
复习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类常见的设题类型; 2、掌握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3、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的答题模式及
解题方法。
2
考点分析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 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 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 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细节描写) • 4、情节(包括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7
小说情节
情节概括题
题型一:把握、概述故事情节(情节概括题)
一、高考试题常见提问方式: 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考查概括小说局 部情节的能力)
②舍去细节概括情节。 ③语言简洁明了。
11
(三)对于第3、4种提问方式: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指导】: 1、完整叙述事件,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 的格式概括,不能丢失本该有的要素。 2、由于小说事件的复杂性,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 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所以要注意事件涉及的对 象前后一致。
小说开头常见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 结尾才回答疑问。
好处(思维方向):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2、写景法。如 《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 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 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21
相关知识链接
第三人称叙述,即叙述者站在第三者的旁观角度,把“他”或“他们” 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采用这种人称叙述,叙述 者无所不知,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内心秘密等等,叙述者都了如 指掌。《阿Q正传》《边城》采用了这种角度。它的优点是,所叙述 的人物和事件可以不受特定的时空的限制,叙述者如冷眼旁观,反映 的生活面极为宽广,是文章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感。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
析人物形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
题的。(艺术特色)
6
关于小说的常识
•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 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 3、人物描写(包括语言、肖像、行动、心理、
值钱的。
26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好处(思维方向):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 《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 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如 《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 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从读者的感受上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Hale Waihona Puke Baidu令 人回味,引人思考。如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27
2、文中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请具体说明。
解题方法:
情节的一般作用: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前后照应(或照应前文,或为后文埋下伏笔) ③塑造人物形象; ④揭示主题或升华主题; ⑤起线索作用
31
情节结构的作用:
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2)引出另一个情节; 3)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4)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5) 使情节波澜再起,情节更突出; 6) 线索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7)补充交代上文内容 8) 照应前文情节;照应题目;前后呼应
因为这两种叙述方法各有长短,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文章常常交叉采 用两种不同的叙述人称。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 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 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 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12
(四)对于第5种提问方式: 【解题指导】: 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能力。 1、这种题型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2、要抓住小说文本中相对应的内容来筛选、分析、 概括。
13
2.答题步骤 (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 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 章的主要情节; (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 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 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 “做何事”不能省); (3)对于梳理情节(脉络)题,可以根据故 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行概括
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4
相关知识链接
伏笔和照应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
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 笔,能使小说结构紧凑,构思精巧, 前呼后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 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 结构紧凑。
25
小说结局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1、出人意料的结局
9
(一)对于第1种提问方式: (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常用答题模式: (用主谓句)“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10
(二)对于第2种提问方式: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解题指导】 1、梳理小说的脉络,实际就是概括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 2、梳理小说的脉络,可从情节角度、人物角度、线索角度以 及时间空间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Z x xk 3、要做到:①情节发展前后环节清楚。
23
相关知识链接
文章的人称和作用: 散文叙述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按照叙述主体的人称不同,可以分为第
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
之感; 第二人称,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
好处(思维方向):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 为小说提供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场所。 环境则是人物和情节发展的舞台。
④渲染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29
小说情节
情节的作用
三、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好处(思维方向):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
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
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 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 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 好处(思维方向): 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28创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 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 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 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
清楚,照应得体。
20
相关知识链接
第一人称叙述,即叙述者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叙述者叙述的事件 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阅读时要注意,“我”并不 是作者本人,而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者自己, 如 《故都的秋》中的“我”就是郁达夫本人;有时指作品中的主人公, 如鲁迅的《一件小事》中的“我”—— 车夫;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物,如鲁迅的《孔已己》 的“我”—— 酒店里的小学徒;有时指全文的线索人物,如《祝福》中的“我”, 祥林嫂的故事通过“我”贯穿起来。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是,便于作 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 切、自然。如《孔乙己》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的命运和 其他人物的嘴脸,从而展现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和世态的炎凉。以“我 ”为见证人,就比用第三人称叙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的性格、遭际 和命运。
22
相关知识链接
第二人称叙述,即作品通篇只以“你”为视角叙述。如 2006年广州一模卷所选的安勇的《烟囱里的兄弟》的第 二人称,就是称谓被叙述对象——小说中的麻雀—— 的。第二人称叙述的优点是,缩短作者和读者,或者“我 ”与被叙述者之间的距离,有如促膝谈心,称谓使读者感 到真实、亲切、自然,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
3
考点风向
情节是小说阅读的必考题,命题角度有: 1、梳理、概括情节。 2、分析情节内在关系和特定情节作用。 3、分析情节安排特色和技巧(情节手
法)。 4、可出现在探究题中。
4
知识回扣
5
小说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