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01工作面瞬变电磁报告

11701工作面瞬变电磁报告
11701工作面瞬变电磁报告

永贵能源糯东煤矿

11701工作面迎头处瞬变电磁探测

成果报告

编制:

审核:

部长:

总工程师:

编制日期:年月日

. . . .

1、工程地质概况及探测任务

1.1工程概况

1)工作面位置

11701工作面正下方为11901回风顺槽平均间距12m,下伏采空区为12001采空区,平均间距20m,东邻11703采空区;南侧为一号回风大巷;北距一采区边界约540m。

2)工作面围、面积

11701采面在一采区北翼17号煤层中,上顺槽开口位置在BGh导线点处(开口坐标为:x=2813199.523,y=35487634.039),下顺槽开口位置为北翼轨道BG4号导线点前10.619m处(开口坐标为:x= 2799391.965, y=35496746.321),下顺槽为沿空掘巷(沿11703回风顺槽留5m煤柱)采面顺槽方位角为19°10′,采面设计走向长445m,切眼长110m,可采储量15.3万吨。

3)四邻及地表情况

工作面均不受四邻采掘活动影响。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位于糯东村以东约660m(平距),柏家西北方约830m(平距),骆马山下方,工作面对应地面无建筑物,多为农田、沟谷,地面标高+1682~+1833m,工作面埋深约420m。

1.2地球物理勘探前提

从电性上分析不同地层的电性分布规律为:煤层电阻率值相对较高,砂岩次之,粘土岩类最低。由于煤系地层的沉积序列比较清晰,在原生地层状态下,其导电性特征在纵向上有固定的变化规律,而在横向上相对比较均一。当存在构造破碎带时,如果构造不含水,则其导电性较差,局部电阻率值增高; 如果构造含水,由于其导电性好,相当于存在局部低电阻率值地质体。

综上所述,当断层、裂隙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发育时,无论其含水与否,都将打破地层电性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规律的存在,为以岩石导电性差异为物理基础的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4

2、瞬变电磁基本原理概述

2.1 瞬变电磁法概述

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s),又称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称TEM或TDEM,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电极)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的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线源(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该方法是近年来国外发展得较快、地质效果较好的一种电法勘探分支方法。它与其它测深方法相比,具有探测深度大、信息丰富、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该方法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对探测高阻覆盖层下的良导电地质体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它主要应用于金属矿勘查、构造填图、油气田、煤田、地下水、地热以及冻土带和海洋地质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外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

总结起来,影响矿井回采及巷道掘进安全的地质因素主要是构造破碎带、裂隙发育区、岩溶、陷落柱等赋水区(体)对巷道的安全掘进与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也是煤矿发生重大突水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何做到提前预报和及时防治,关键在于有效的超前预测。多年来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煤矿的基层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随着当今计算机水平与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也陆续涌出了不少科学手段,主要包括三种手段:地质分析法、水平钻探法、物探测试方法三大类:

1)地质分析法

地质类方法包括利用地质工作的全部资料以及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地质测绘、地质素描资料的分析,掌握巷道穿过段岩体的地质格局,概略地预测地质界线、大型断层、主要涌水段、破碎岩体、围岩类别等。主要方法有地质投射法、地层层序法、巷道地质编录法、断层参数预报法、TV成像技术、不良地质作用综合分析法、地下水观测法等。

2)水平钻探法

水平钻探法是超前地质预报最直接的一种方法,通过钻探对掌子面前方获取的地层岩性进行鉴别,来确定其埋藏距离与厚度(或宽度),溶洞及充填的性质,能查明钻探深度的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可进行水量、水压的测定,当为煤系与地层时,可确定煤层厚度和进行瓦斯含量测定,对超前地质预报成果进行验证,同时利用所取岩芯可进行室试验,测试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因此在地质构造复杂地段,经地质、物探综合手段超前地质预报确认的重点的地段,应施以水平钻探法确认。

3)物探测试方法

. . . .

4 图2-1 TEM探测原理

物探类方法近几年来发展很是迅速,与地下水有关的探测主要包括矿井直流电法勘探技术、无线电波透视技术、音频电透视技术、矿井瞬变电磁技术、红外探水等,其种类繁多。而在这些方法中,时间域瞬变电磁法以其本身固有的优点异军突出,在国外备受青睐并得到很快的发展,特别是在对煤矿生产至关重要的煤田水文地质勘查方面,时间域瞬变电磁法已经成为了首选的物探手段。

应用电磁场的偏振性质,有利于确定缺陷的方向性,且对与水有关的缺陷比较敏感,同时记录的是时间系列,一般情况下,时间域电磁法(TDEM,简称TEM)和频率域电磁法(FDEM)相比,在相同的频率围情况下(主要指音频),TDEM的分辨率比FDEM要高,这符合掌子面前方地质缺陷及含水性精细超前预测的要求。

2.2 瞬变电磁法探测原理

地面瞬变电磁的基本工作方法是:于地面设置通以一定波形电流的发射线圈,从而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一次磁场,并在地下导电岩矿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断电后,感应电流由于热损耗而随时间衰减,

衰减过程一般分为早、中和晚期(见图2-1)。

早期的电磁场相当于频率域中的高频

成分,衰减快,趋肤深度小;而晚期成分

则相当于频率域中的低频成分,衰减慢,趋

肤深度大。通过测量断电后不同时间的二次

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可得到不同深度的地电

特征。如图2-1所示,在线圈以阶跃电流,

在电流断开之前,发射电流在回线周围的和

空间建立起一稳定的磁场,在t=0时刻,将

电流突然断开,由该电流产生的磁场也立即

消失。一次场的这一剧烈变化通过空气和地下导电介质传至回线周围的中,并在中激发出感应电流以维持发射电流断开之前存在的磁场,使空间磁场不会立即消失。

由于介质的欧姆损耗,这一感应电流将会迅速衰减,这种迅速衰减的磁场又在其周围的地下介质中感应出新的强度更弱的涡流,这一过渡场继续下去,直至的欧姆损耗将能量消耗完为止。这便是中的瞬变电磁过渡场,伴随这一过渡场存在的电磁场就是的瞬变电磁场。

瞬变电磁法测量装置由发射回线和接收回线两部分组成,工作过程分为发射、电磁感应和接收三部分。当发射回线以阶跃电流I,发射电流突然由 I 下降到零,根据电磁感应理论,发射回线中电流突然变化必将在其周围产生磁场,该磁场称为一次磁场,一次磁场在周围传播过程中,如遇到地下良导电的地质体,将在其部激发产生感应电流,又称涡流或二次电流,由于二次电流随时间变化,因而在其周围又产生新的磁场,称为二次磁场。由于良导电地质体感应电流的热损耗,二次磁场大致按指数规律随时间衰减,形成瞬变磁场,二次磁场主要来源于良导电地质体的感应电流,因此它包含着与地质体有关的地质信息,二次磁场通过接收回线观测,并对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地下地质体的相关物理参数进行解释。

2.3 矿井瞬变电磁的特点及优点

矿井瞬变电磁法和地面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的一样的,理论上也完全可以使用地面电磁法的一切装置和采集参数,但受井下环境的影响,矿井瞬变电磁法与地面的TEM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相比又有很大的区别。由于矿井轨道、高压环境及小规模线框装置的影响,在井下的探测深度很受限制,一般可以有效解释100m 左右。另外地面瞬变法为半空间瞬变响应,这种瞬变响应来自于地表以下半空间层,而矿井瞬变电磁法为全空间瞬变响应,这种响应来自回线平面上下(或两侧)地层,这对确定异常体的位置带来很大的困难。实际资料解释中,必须结合具体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综合分析。具体来说矿井瞬变电磁法具有以下特点:1)受矿井巷道的影响矿井瞬变电磁法只能采用边长小于3m的多匝回线装置,这与地面瞬变电磁法相比数据采集劳动强度小,测量设备轻便,工作效率高,成本低;

2)采用小规模回线装置系统,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降低体积效应的影响、提高勘探分辨率,特别是横向分辨率,在布设测点时一定要控制点距,在考虑工作强度的情况尽可能的使测点密集;

3)井下测量装置距离异常体更近,大大的提高测量信号的信噪比,经验表明,井下测量的信号强度比地面同样装置及参数设置的信号强10-100倍。井下的干扰信号相对于有用信号近似等于零,而地面测量信号在衰减到一定时间段接被干扰信号覆盖,无法识别有用的异常信号;

4)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一般只能将线框平置于地面测量,而井下瞬变电磁法可以将线圈放置于巷道底板测量,探测底板一定深度含水性异常体垂向和横向发育规律,也可以将线圈直立于巷道,当线框面平行巷道掘进前方,进行超前探测;当线圈平行于巷道侧面煤层,探测工作面和顶底板一定围含水低阻异常体的

. . . .

发育规律;

图2-3 几种不同的野外工作装置

另外矿井瞬变电磁法对高阻层的穿透能力强,对低阻层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在高阻地区由于高阻屏蔽作用,如果用直流电法勘探要达到较大的探测深度,须有较大的极距,故其体积效应就大,而在高阻地区用较小的回线可达到较大的探测深度,故在同样的条件下TEM较直流电法的体积效应小得多。

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回线装置,图2-3为几种中心装置类型图,一类为重叠中心装置,一类为分离中心装置,在本次探测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探测地质体共选取了“8”字形线框(使接收线框垂直于发射线框,使发射电流在发射线框中形成“8”字形回路,故称为“8”线框。这种装置在铁道部上常用,主要是屏除铁轨对瞬变响应的影响)及重叠回线装置。

3、技术工作方法

3.1 仪器设备

本次探测使用仪器为华虹智能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YCS256型瞬变电磁测深仪,YCS256 矿用瞬变电磁仪对低阻充水破碎带反映特别灵敏、体积效应小、纵横向分辨率高,且施工方便、快捷、效率高等优点,既可以用于煤矿掘进头前方,也可以用于巷道侧帮、煤层顶、底板等探测,为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水患和导水构造的超前预测预报提供技术手段。

在软件设计上,集成了经典的和专家的时间域瞬变电磁法勘探理论、技术与方法,其一次场波形发射和二次磁场接收技

术和方法,可以进行复杂的地质构造勘

探。

1)现场探测:集成了多样式一次磁场

发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二次磁场接收技

术与方法。

2)文件管理:文件管理工具,可创建

4

图3-1 本安型矿用瞬变电磁仪

文件和删除文件,创建和删除当前二次磁场记录文件。

3)数据显示:一次磁场波形发射显示工具,接收二次磁场显示。

4)检测处理:一次磁场发射时相对应电流检测,对模数转换器校零,及对二次涡流场增益检测,手动设置增益。

5)便于操作:自动管理测点号和测线号及波形文件管理工具。

3.2 探测布置

3.2.1 装置参数设计

回线边长响应的关系比较复杂,一般依据被测对象的规模、埋深及电性来选定。选择的原则是长与异:回线边长与探测对象的埋深大致相同,因为回线边长的增大对于局部导体的分辨能力变差,且受旁侧地质体的干扰增大。由于井下测量环境与地表不同,无法采用地表测量时的大线圈(边长大于50m )装置,只能采用边长小于3m的多匝小线框,本次探测采用的是边长1m的多匝方形重叠回线装置。而探测的深度和装置的发射磁距有直接的关系,要提高探测深度必然要使装置的磁距达到相应的数值,而磁距又正比于线圈的匝数、发射电流、边长(或有效面积)因此要提高发射功率,增加探测的有效深度,可通过增加线圈的匝数、加大发射电流以提高信噪比,达到提高探测深度的目的。由于采用的是小线框,点距更密,本次测量一般控制在10m左右,现场观测淋水点或区时点距可再适当缩小。

3.2.2 工作装置的现场布设

本次瞬变电磁(TEM)探测施工主要是针对11701工作面前方顶板45°进行探测。根据多匝小回线发射电磁场的方向性,可认为线框平面的法线方向即为瞬变电磁探测方向。因此,将发射、接收线框平面对准工作面顶板45°方向进行探测,便可反映巷道前方和顶板岩层的水文地质异常。根据这个原理结合本次的探测目的,对顶板探测时可将重叠回线装置平行于工作面顶板,使线框平面的法线与顶板垂直。

3.2.3 探测区域及完成工作量

本次探测工作开展于2017年9月17日,现场探测时,于11701工作面运输顺槽煤巷段开口10m开始,每隔20m向工作面顶板45°方向布置一个点,共布置21个测点。

. . . .

4、数据解析及结果

如图4-1所示,是11701工作面100m围视电阻率的拟断面图,揭示了100m 围岩层电性的大致变化情况。图中不同的视电阻率由不同的颜色标注(色标),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视电阻率,且色标呈冷色调到暖色调代表阻值不断升高的规律。因此图中不同的色彩组合实为迎头前方岩层不同层位的视电阻率等值线的分布。

数据结果如下:

图4-1 11701工作面探测结果图

结果分析:如4-1探测结果图结果图所示,11701工作面在靠近运输顺槽0-100m围(顶板30m围)、工作面回采至运输顺槽里程140-220m围存在低阻异常区,可能为富水区域。

5结论

5.1 探测结论与分析

综合上述对物探结果的解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11701工作面存在两个水文地质异常区域,分别为靠近运输顺槽煤巷里程0-100m(顶板30m围)、运输顺槽煤巷里程140-220m围。

4

2、建议11701工作面回采至水文地质异常区域之前,提前施工探放水钻孔进行探放。

. . . .

电磁场与电磁波设计报告

电磁场与电磁波设计报告 题目:电磁场与电磁波设计报告 系别: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 静电场的基本概念------------------------------------------3 恒定磁场的基本概念----------------------------------------5 时变磁场的基本概念----------------------------------------6 电场和磁场之间的关系--------------------------------------7 电磁场应用之变频电磁场处理油田水防垢技术------------------8 背景---------------------------------------------------8 原理结构图--------------------------------------------11 除垢、防垢工作原理------------------------------------12 电磁场处理对溶液电导率的影响--------------------------13 电磁场对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13 电磁场处理对溶液pH值的影响---------------------------14 实验结果分析------------------------------------------16 从水分子的结构方面---------------------------------16 电磁场诱导微晶的形成-------------------------------18

井下瞬变电磁资料报告材料

目录 1.探测任务 (1) 1.1探测任务及目的 (1) 2.探测方法原理 (1) 2.1 探测方法原理 (1) 2.2 矿井瞬变电磁的特点 (3) 3.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4) 3.1使用仪器及参数 (4) 3.2工作方法 (6) 3.3技术措施 (8) 3.4本次工作情况及质量措施 (8) 4.资料处理及解释 (8) 5.结论 (11) 6.存在问题及建议 (11)

煤业运销集团同富新煤业为安全生产,按照“有掘必探、有采必探”的原则,委托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以下简称物化院)对该矿10101辅助运输顺槽开口向里21m处前方100米半圆围地层赋水情况进行井下瞬变电磁探测工作,物化院于2013年10月14日进行了井下现场资料采集工作,经认真处理分析,提交本次井下瞬变电磁探测报告。 1.探测任务 1.1探测任务及目的 1)超前探基本测线4条,每条测线11个物理点, 2)探测10101辅助运输顺槽开口向里21m处顶板,顺层及底板的前方100米低阻体异常及分布围。 3)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2.探测方法原理 2.1 探测方法原理 瞬变电磁法属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其探测原理是:在发送回线上供一个电流脉冲方波,在方波后沿下降的瞬间,产生一个向发射回线法线方向传播的一次磁场,在一次磁场的激励下,地质体将产生涡流(见图2-1),其大小取决于地质体的导电程度,在一次场消失后,该涡流不会立即消失,它将有一个过渡(衰减)过程(见图2-2)。该过渡过程又产生一个衰减的二次磁场向地质体传播,由接收回线接收二次磁场,该二次磁场的变化将反映地质体的电性分布情况。如按不同的延迟时间测量二次感生电动势V(t),就得到了二次磁场随时间衰减的特性曲线。如果没有良导体存在时,将观测到快速衰减的过渡过程(见图2-3);当存在良导体时,由于电源切断的一瞬间,在导体部将产生涡流以维持一次场的切断,所观测到的过渡过程衰变速度将变慢,从而发现导体的存在。

瞬变电磁原理、仪器及应用讲述

瞬变电磁原理、仪器及应用

第1章绪论 (1) 1.1 瞬变电磁法发展概况 (1) 1.2 瞬变电磁探测方法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2) 第2章瞬变电磁法探测原理 (4) 第3章ATEM-II瞬变电磁探测系统 (7) 3.1 ATEM-II瞬变电磁发射机 (7) 3.2ATEM-II瞬变电磁接收机 (10) 第4章瞬变电磁响应分析 (17) 4.1各向同性水平层状大地上回线源的瞬变电磁响应 (17) 4.2均匀大地表面上大回线源在地表形成的瞬变电磁场 (17) 4.3中心回线下的隐伏球体的响应特征 (18) 4.4中心回线下的隐伏无限延伸的水平圆柱体的响应特征 (20) 4.5导电围岩中的局部导体瞬变电磁响应 (20) 第5章瞬变电磁野外工作方法 (22) 5.1 回线组合选择 (22) 5.2 发射电流的选择 (24) 5.3 发射脉冲宽度的选择 (25) 5.4 关断时间的影响 (26) 5.5 发射边长的选择 (27) 5.5 接收最早取样时间的选择 (29) 5.7 接收线圈的频率选择 (30) 第6章瞬变电磁探测的数据处理与成图 (31) 6.1数据质量判别 (31) 6.2 数据处理 (33) 6.2.1 平滑滤波 (33) 6.2.2 近似对数等间隔取样 (34) 6.3 基于“烟圈”理论的一维快速反演 (37) 6.4 数据成图 (40) 第7章 ATEM系统野外应用 (42) 7.1 长春秦家屯模型验证研究 (42) 7.2 长春伊通河活断层勘察研究 (44) 7.3 内蒙正镶白旗水源勘察 (45) 7.4 安徽铜陵矿山接替资源勘探 (49) 7.5 浙江舟山连岛工程探测 (52)

瞬变电磁法报告模板

左线出口(1) ************隧道左线 出口ZK27+687~ZK27+587瞬变电磁法 超前地质预报报告 ***********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项目名称:************************ 数据采集: 报告编写: 复核: 审核: ***************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目录 一、工作概况 (1) 二、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1) 三、测点布置及施工方法 (2) 四、现场工程地质分析 (3) 五、瞬变电磁法的资料解释 (5) 六、结论及建议 (8)

*****************隧道左线出口 ZK27+687~ZK27+587瞬变电磁法超前地质预报报告 一、工作概况 2014年8月18日下午,我单位对******************口掌子面ZK27+687处进行了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工作,其目的在于:查明前方赋存水情况。现场情况:掌子面、附近拱顶及边墙无渗水现象。 二、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瞬变电磁法的激励场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回线形式(或载流线圈)的磁源,另一种是接地电极形式的电流源。下面以均匀大地的瞬变电磁响应为例,来讨论回线形式磁偶源激发的瞬变电磁场,从而阐述瞬变电磁法测深的基本理论。 在导电率为σ、导磁率为μ的均匀各向同性大地表面敷设面积为S 的矩形发射回线在回线中供以阶跃脉冲电流 ???≥<=0 00)(t t I t I (1) 在电流断开之前(0

瞬变电磁超前物探标准格式

XX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物探报告XXX超前探瞬变电磁法物探实验报告 [请输入公司名称] [请输入公司地址] 2013年8月9日

编制人员编制: 技术审核: 参加人员: 资料处理: 施工单位: 地址: 电话: 传真:

前言 在巷道适当位置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技术进行探测,依据矿井水文地质地质资料,探测XX顺槽迎头超前探瞬变电磁法探测150m范围内含水情况,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一、物探勘探任务及目的: 1)基本测线3条,每条测线11个物理点,总计33个物理点。图示箭头的位置为探测区域。(米。) 2)探测为XX轨道顺槽迎头低阻体异常及分布范围。 3)分析测区内含水构造形态、水力联系。 4)对测区内煤层开采或水害治理提供物理探测技术依据。 5)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二、工作布置与工作量、技术措施及质量评述 1.本次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试验施工布置与工作量,沿迎头,布置测线3条(斜向上45°、顺层方向、斜向下45°方向),通过移动发射接收线圈,形成3条测的实测剖面。 2.施工技术措施,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装置类型采用重叠回线组合装置,边长1.5m 的激发和接收正方形线圈,激发线圈匝数4匝,接收线圈匝数40匝。供电电流档为50A,供电脉宽10ms,采样率16μS。每个测点至少采用30次叠加方式提高信噪比,确保了原始数据的可靠性。 3.质量评述本次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试验数据采集,严格按《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执行,并通过加大发射功率的方法增强二次场,提高信噪比等方法,保证了本次试验的数据采集,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 三﹑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资料处理与解释 1.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资料处理与解释基础 本次物探资料的解释工作是在条件试验基础上,采取由已知到未知,由点到线,由

瞬变电磁仪分析

利用瞬变电磁仪探测东 103 采空区积水的结果分析
2016 年 1 月探测结果 2016 年 1 月利用瞬变电磁仪在东 107 运输顺槽右帮 1000-1380m 布置测点,探测起点由里向外施工,采用顺层方法,探测有效深度 120m。经原始观测数据处理,校正、各测线测点的视电阻率对比, 最终绘制出视电阻率图。从视电阻率图上可以看出,图中视电阻率值 主要集中在 3~20Ω ?m 以上,根据瞬变电磁仪探测经验,判断视电阻 率值为 6Ω ?m 视电阻率等值线圈定的低阻异常区,如图中红线圈出 的蓝色区域(即长度 1200-1380m,深度 40-120m) 。该低阻异常区处 于东 103 采空区内,异常区域面积基本完整连续,表明该处赋水性较 丰富,因此推测低阻异常应为东 103 采空区积水。
2016 年 10 月探测结果 2016 年 10 月利用瞬变电磁仪在东 107 运输顺槽右帮 1000-1380m 布置测点,测点起点由里向外施工,采用顺层方法,探测有效深度

100m。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得到以下视电阻率成果图,从视电阻率图上可以看出, 图中视电阻率值主要集中在 25Ω ?m,根据瞬变电磁仪探测经验,判 断视电阻率值为 25Ω ?m 以下视电阻率等值线圈定的低阻异常区,如 图中红线圈出的蓝色区域(即长度 1310-380m,深度 0-100m) 。该低阻 异常区处于东 103 采空区内,异常区域面积较小,赋水性弱。因此推 测 低 阻 异 常 应 为 东 103 采 空 区 积 水 。
h23 1105.742 h27 1095.633 h31 1099.699
K1 9 1098.24
K
1094.694
h25 1100.782
y23 1113.216 y27 1101.287 y32 1091.620 y31 1088.413 y29 1090.974 y25 1097.599
K4 1096.540
y20 1093 .626
y19 1097 .492 y17 1112 .203
分析结论: 1、对低阻异常区进行了钻孔验证,水量开始为 100-80h/m3,水 压为 0.8pa 。截止 2016 年 10 月水量由 100-80h/m 3逐渐减少至 20-30h/m3,水压由原 0.8pa 下降至 0.25pa,已累计放水量 50 万/m3。 2、通过放水前与放水后探测结果对比分析,放水前比放水后的 异常区域明显减少。结合放水量分析,预计通过钻孔放水采空积水面 积减少。 3、从第二次探测视电阻率图分析,推断采空区垮落后局部形成 盆地状或丘陵状,积水面积不连续,蓝色低阻异常区面积相对小。

煤矿井下物探报告

XX煤矿有限公司 12333进风顺槽 YCS200矿用瞬变电磁仪超前探测 探测人员:xxx xxxxxx xxxxx xxx xxxx xx 探测范围:A5前12-112米 探测时间:xxxx年x月xx日 报告编号:L-15006S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瞬变电磁探测技术 三、施工布置及数据采集 四、数据处理,结果解析 五、结论与建议 六、存在问题 七、探测结果参考综合柱状图地层显示 八、水平0°探测结果采掘平面图显示 九、物探参考资料 十、物探结果验证表

十一、复探通知 XX煤矿12333进风顺槽 YCS200矿用瞬变电磁仪超前探测 一、工程概况 1、探测位置:12333进风顺槽 12333进风顺槽布置在二采区皮带巷左侧,以方位角223°开口, 设计长度1000m。12333回采准备工作面布置在10#煤层中。地面标高为970~1043m,井下标高为730~740m。 探测施工处于迎头位置。距离A5测点12米。 如下图所示:

2、井田主要含水层有: (1)中奥陶统石灰岩含水层; (2)上石碳统太原组石灰岩含水层;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 (4)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3、井田主要隔水层有: (1)、中上更新统黄色亚粘土隔水层; (2)、各含水层之间的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隔水层; (3)、本溪组隔水层。 4、探测目的 煤矿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其中矿井水害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煤炭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掘进安全,避免水害发生,依据“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防治水原则,进行本次瞬变电磁法探测。 ①探测目的是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为防止在掘进工作中灾害的发生,保证生产安全。 ②为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更科学的规划,更安全的生产。 5、探测任务 本次探测的主要任务是使用YCS200矿用本安型瞬变电磁仪,通过不同角度

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盲区的研究和应用

2012年第4期 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2.04.007 能源技术与管理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盲区的研究和应用 贾树林 (三元集团王庄煤业,山西长治047100) [摘要]矿井瞬变电磁探测在煤矿超前探测中广泛应用,一般现采用的边长为2m 的小线 框,其探测盲区为25m 左右,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方便、快速,一般井下施工时间约为15min ,不耽误煤矿掘进速度。若采用1m 多匝小线框,其探测盲区会大大缩小,其最大探测深度也会变小,但是若两种装置重复探测,就可以使盲区变小,最大探测深度不变,而且施工时间增加10min 左右。这样将更准确提供较全面的迎头地质情 况。通过某矿一个超前探测, 做了进一步验证,说明两种线框重复探测具有实用价值。[关键词]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深度;盲区;超前探测;煤矿 [中图分类号]P631.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9943(2012)04-0015-02 1瞬变电磁最小最大探测距离分析 1.1最小探测深度分析与计算 不同的煤层电阻率值和不同线圈大小自感信号的穿透距离不同,最小探测距离为最早可识别有用信号的穿透距离。线框边长越大,煤层电阻率越高,瞬变电磁可探测的最小距离大,即瞬变电磁法的“盲深度”大;线框边长越小,煤层电阻率越小,瞬变电磁可探测的最小距离大[1]。 计算最小探测深度h min 计算公式:h min =t min ·ρ 姨式中,t min 为最小可分辨时间,s ;ρ为表层视电阻率,Ω·m 。最小可分辨时间一般可以从采集的电动势单支曲线判断出来,如图1、2所示。不同线框(不同磁矩),其最小可分辨时间不同,即最小探测深度不同。一般煤层的电阻率为410Ω·m 。由此计算的边长1m 、发射10砸、接收10砸的线框最小探测深度为12.4m ;边长2m 、发射40砸、接收60砸的线框最小探测深度为28.8m 。 图1边长1m 、发射10砸、接收10砸线框电动势单支 曲线 图2边长2m 、 发射40砸、接收60砸线框电动势单支曲线 1.2最大探测深度分析与计算 增加发射电流或增加发送线框边长,即增加发射磁矩,就可增大探测距离。同样,煤层的电阻率大探测距离也大,这是因为电磁场在高阻介质 中传播时,介质的吸收小,因此传播的距离较远。 计算最大探测深度h 计算公式:h =0.55 M ρ1 η 姨姨 1/5 式中,M 为发送磁矩,A ·m 2;ρ1为表层电阻率,Ω·m ;η为最小可分辨电压,一般为0.2~0.5nV/m 2。它的大小与目标层几何参数、物理参数和观测时间有关。瞬变电磁的探测深度与发送磁矩、覆盖层电阻率及最小可分辨电压有关。 两种不同边长,不同砸数的线框最大探测深度理论计算不太准确,需要在工程应用中总结。 2矿井瞬变电磁探查技术 2.1测量装置 基于煤矿巷道空间限制,不能采用地面常用 15

顺便电磁物探总结

报告编号:2012-NHFH02 山西华润***有限公司**煤矿 ***掘进工作面 (*点前20m处) 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报告 地测科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四日

目录 一、概况 (1) 二、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1) 三、测点布置及施工方法 (3) 四、瞬变技术参数 (3) 五、矿井瞬变电磁法的资料解释 (4) 六、结论 (6) 七、建议 (7)

山西***有限公司**煤矿 ****(**点前*m ) 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报告 一、概况 探测时间:2013年11月4日上午10点左右。 10#煤层**回风巷*点前10m 处掘进头进行瞬变电磁超前地质探测工作。其目的在于:查明前方赋存水情况。现场情况:掘进头巷道处于为煤巷,掘进面附近顶板局部位置无渗水现象。 二、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瞬变电磁法的激励场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回线形式(或载流线圈)的磁源,另一种是接地电极形式的电流源。下面以均匀大地的瞬变电磁响应为例,来讨论回线形式磁偶源激发的瞬变电磁场,从而阐述瞬变电磁法测深的基本理论。 在导电率为σ、导磁率为μ的均匀各向同性大地表面敷设面积为S 的矩形发射回线在回线中供以阶跃脉冲电流 ???≥<=0 00 )(t t I t I (1) 在电流断开之前(0

在大地中激发出感应电流以维持发射电流断开之前存在的磁场、使空间的磁场不会即刻消失。 图1 矩形框磁力线 由于介质的欧姆损耗,这一感应电流将迅速衰减,由它产生的磁场也随之迅速衰减,这种迅速衰减的磁场又在其周围的地下介质中感应出新的强度更弱的涡流。这一过程继续下去,直至大地的欧姆损耗将磁场能量消耗完毕为止。这便是大地中的瞬变电磁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存在的电磁场便是大地的瞬变电磁场。 r/bm r/bm r/bm r/bm t/σ=1.6 图2 穿过Tx 中心的横断面内电流密度等值线

12030工作面瞬变电磁勘探报告

郑州市嵘昌煤业有限公司12030工作面瞬变电磁勘探报告 郑州嵘昌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二0一四年十月十六日

郑州市嵘昌煤业有限公司12030工作面瞬变电磁勘探报告 报告编制:刘铁栓 数据处理:陈冬阳 成图:陈冬阳 地质:刘国超 测量:王程卫 数据采集:刘铁栓陈冬阳刘国超王程卫刘晓明王阳晓 工程施工单位:郑州嵘昌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报告编制单位:郑州嵘昌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单位技术负责人:邢吉亮 施工日期:2014年10月15日 报告提交日期:2014年10月18日

目录 第一章测区概况...................................................................... - 1 -§1.1 目的与任务............................................................................... - 1 -§1.2 测区位置及范围...................................................................... - 1 -§1.3 测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概述.................................................... - 2 -第二章原始数据采集 ............................................................ - 3 -§2.1 瞬变电磁法简介...................................................................... - 3 -§2.2 仪器 ............................................................................................ - 5 -§2.3 工程布置及工作量完成情况 ............................................... - 6 -第三章数据处理...................................................................... - 8 -§3.1 数据处理 ................................................................................... - 8 -§3.2 资料解释 ................................................................................... - 9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 - 10 -§4.1 结论 .......................................................................................... - 10 -§4.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 10 -附图 ................................................................................................. - 10 -

瞬变电磁法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瞬变电磁法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姓名:杨帅班级:资工803 学号:20081338 摘要:在地下水勘查工作中,用常规物探方法难以划分地层的结构、确定断裂构造的位置、查明基岩面的起伏形 态及判断地下水的赋存状况。通过瞬变电磁法(TEM)勘测并结合钻孔资料分析,对上述地质问题有了一些突破性 的认识,证明了瞬变电磁法在勘查工作中的有效性。当地下存在电性不均匀体时,通过瞬变电磁法会观测到电性 不均匀体的涡流异常场,进而推断矿体、地下水、地质构造等地下盲体的存在和部位。依据此特征成功地将瞬变电 法在探测中进行了应用。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等值线;地下水勘查 0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 煤炭是我国目前主要能源之一,在煤矿生产和建设中,地质 构造直接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生产和建设的重大灾害之一。 由于瞬变电磁法易于加大勘探深度,具有分辨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受地形影响小等特点,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广泛用于油气田、地热、煤炭以及地下水勘查等领域。可以借助被探测地质体所产生的瞬变效应来划分地层结构、确定地质构造的位置、查明基岩面的起伏形态及判断地下水的赋存状况。 1勘探区概况 勘探区位于太行山西麓,沁水煤田东北部边缘中段, 地表部分面积被黄土覆盖,仅在工区内有部分基岩出露, 其它部分地段基岩出露。根据周边出露及揭露地层由老到 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第四系。

该区的电性特征:第四系多由黄色、红棕色、褐色亚 粘土及砂土组成,不整合于各时代地层之上。厚度不大, 导电性能强,整个新生界松散层及地表强风化岩层从全区 资料对比来看均呈相对中低阻反映。 二1煤层顶板大占砂岩裂隙较发育,含有裂隙水,是煤层顶板直接含水层。采掘使煤层顶板岩层变形、破坏,形成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变形带。区内顶板砂岩虽厚度大、且较稳定,裂隙亦较发育,但由于其上被多层砂质泥岩、泥岩隔水层所分割,补给和储存条件均较差,富水性弱。因此煤层顶 板砂岩孔隙裂隙水常以滴水、淋水的形式进入矿井,很少形成突水。由于砂岩赋水的不均一性,在其富水区及导水裂隙密集带,顶板砂岩会形成突水,但突水量一般不会太大。3·2导水通道 充水通道主要有断裂导水通道、煤层顶板采动裂隙通 道、煤层底板采动裂隙通道、废弃井筒、巷道等。矿区覆盖层 沉积厚度不大,前部裂隙和开采后的塌陷为上部煤层开采充足水通道;局部断层2侧岩层裂隙发育带,为矿井的主要充 水通道;煤层开采后,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断层带的稳定性遭 受破坏,可成为矿井的充水通道;区内勘探阶段封闭不良的 钻孔和废弃井筒也可成为矿井的充水通道。 4结论 (1)主要含水层为碳酸盐类岩溶裂隙含水层、碎屑岩类 孔隙裂隙含水层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2)韩庄矿的充水水源主要为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 沿裂隙通道入渗的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太原组岩溶裂隙水和寒武系岩溶裂隙水,老窑水为主要威胁水源。 (3)充水通道为断层带裂隙发育及采空塌陷带。 参考文献: [1]房佩贤,等.专门水文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2]杨孟达,等.煤矿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井下瞬变电磁报告

目录1.探测任务1 1.1探测任务及目的1 2.探测方法原理1 2.1 探测方法原理1 2.2 矿井瞬变电磁的特点4 3.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5 3.1使用仪器及参数5 3.2工作方法7 3.3技术措施8 3.4本次工作情况及质量措施9 4.资料处理及解释9 5.结论12 6.存在问题及建议13

XX煤业运销集团同富新煤业XX为安全生产,按照“有掘必探、有采必探”的原则,委托XX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以下简称XX物化院)对该矿10101辅助运输顺槽开口向里21m处前方100米半圆X围地层赋水情况进行井下瞬变电磁探测工作,XX物化院于2013年10月14日进行了井下现场资料采集工作,经认真处理分析,提交本次井下瞬变电磁探测报告。 1.探测任务 1.1探测任务及目的 1)超前探基本测线4条,每条测线11个物理点, 2)探测10101辅助运输顺槽开口向里21m处顶板,顺层及底板的前方100米低阻体异常及分布X围。 3)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2.探测方法原理 2.1 探测方法原理 瞬变电磁法属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其探测原理是:在发送回线上供一个电流脉冲方波,在方波后沿下降的瞬间,产生一个向发射回线法线方向传播的一次磁场,在一次磁场的激励下,地质体将产生涡流(见图2-1),其大小取决于地质体的导电程度,在一次场消失后,该涡流不会立即消失,它将有一个过渡(衰减)过程(见图2-2)。该过渡过程又产生一个衰减的二次磁场向地质体内传播,由接收回线接收二次磁场,该二次磁场的变化将反映地质体的电性分布情况。如按不同的延迟时间测量二次感生电动势V(t),就得到了二次磁场随时间衰减的特性曲线。如果没有良导体存在时,将观测到快速衰减的过渡过程(见图2-3);当存在良导体时,由于电源切断的一瞬间,在导体内部将产生涡流以维持一次场的切断,所观测到的过渡过程衰变速度将变慢,从而发现导体的存在。

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数据处理与显示技术

第35卷第3期物 探 与 化 探Vol.35,No.3 2011年6月GEOPHYSICAL&GEOCHEMICAL EXPLORATION Jun.,2011  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数据处理与显示技术 廖俊杰1,于景邨1,2,胡兵1,刘振庆1 (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2.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 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16) 摘要:矿井瞬变电磁法是有效探查巷道迎头赋水性情况的矿井物探方法之一。快速处理数据和显示成图可以促进矿井瞬变电磁法在井下探查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优势。根据井下巷道迎头超前探测的工作装置和探查技术,介绍了超前探测数据处理与显示成图的操作步骤,实现了成果数据的坐标转换,生成了更加直观的与实际探测区域吻合的扇形图。 关键词:矿井瞬变电磁法;井下超前探测;显示成图技术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1)03-0423-04 矿井瞬变电磁法是在煤矿井下巷道内探查周围空间不同位置、不同形态含水构造的矿井物探方法之一。它是一种时间域的电磁勘探方法,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电磁场,在一次脉冲电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1]。如何快速处理数据和显示成图成为矿井瞬变电磁法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矩形成图方法[2]使探测区域深部压缩、浅部拉伸,导致异常区域产生变形,并且矩形成图采用相对距离,给异常区域位置的确定带来较大的误差,这些都给资料解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扇形成图方法中,其横坐标为以巷道中点为中心点向两侧伸展到巷道的实际宽度,纵坐标为相对于巷道迎头的实际探测距离,各测点测量的不同深度的视电阻率值分布在实际平面位置,将视电阻率等值线图绘制成扇形,与实际探测区域基本吻合,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异常区域的位置,从而提高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资料的解释精度[3],为矿方工作人员提供更加清楚易懂的资料。 1 超前探测数据处理 超前探测主要是在巷道迎头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向巷道掘进方向进行探测,探测前方是否存在地质构造或富水体及导水通道,为巷道的安全掘进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4]。应用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技术在井下通过仪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矿井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与解释系统是一款针对矿井特殊的强干扰环境,集处理、解释功能为一体的瞬变电磁软件。该软件能够针对井下瞬变电磁测量的超前探测数据进行简便快捷的处理,生成成果图。 用矿井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与解释系统进行超前探测数据处理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生成断面文件、时深转换、深度校正以及超前探测坐标转换等步骤,完成这一系列步骤后,即可在Surfer中进行断面图绘制。 1.1 数据预处理 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井下采集的数据必须经过相应的预处理方可正常进入处理流程。数据预处理子模块能够读取井下采集的原始数据文件 (SIR格式、TXT格式和GX7格式),计算各回线装置的视电阻率,以DAT格式把各单点电位、视电阻率数据保存在当前目录中;显示电流、窗口、时间序列、Tx面积、Rx面积等基本参数,为进一步处理作准备(图1)。 操作步骤如下:①根据所用瞬变电磁仪,选择仪器类型(TerraTEM、SIROTEM?3、PROTEM47HP);②从SIR格式、TXT格式和GH7格式中选择相应的文件类型;③打开原始文件,保存文件中电位文件前缀为“U”,电阻率文件前缀为“R”;④点击“执行”,待数据预处理完毕后,点击“返回”。其中日期、平均电流等基本参数自动从原始文件中获取。 收稿日期:2010-04-1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资助(2007CB209400)

平煤五矿、九矿瞬变试验报告

平煤五矿、九矿瞬变试验报告

YCS2000矿用瞬变电磁仪探测试验报告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二〇一三年八月

项目名称:平顶山天安煤业五矿、九矿瞬变电磁探测试验实施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五矿、九矿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参加人员:刘广亮徐小东 报告编写:刘广亮 所长:王勇 日期:2013年8月

一、探测目的 此次探测地点为平煤五矿22202工作面风巷上邦、平煤九矿某工作面风巷上邦,探测目的是查明工作面风巷上邦采空区含水情况,为防治水工作提供资料,确保工作面安全开采。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于2013年8月8日、9日采用YCS2000矿用瞬变电磁仪对上述两巷道进行了探测。 二、方法原理 瞬变电磁法或称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称TEM,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电磁场,在一次脉冲电磁场间歇期间,利用不接地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 在电流断开之前,发射电流在回线周围空间中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磁场。在t=0时刻,将电流突然断开,由该电流产生的磁场也立即消失。一次磁场的这一剧烈变化通过空气和地下导电介质传至回线周围的大地中,并在大地中激发出感应电流以维持发射电流断开之前存在的磁场,使空间的磁场不会即刻消失。由于介质的热损耗,直到将磁场能量消耗完毕为止。 三、YCS2000矿用瞬变电磁仪技术参数及配置 (1)技术参数 1、防爆类型:本质安全型 2、是否便携:便携 3、接收类型:接收磁探头 4、发射信号:双极性方波 5、发射频率:2.5Hz,6.25Hz,12.5Hz,25Hz 6、发射电流:≤3A 7、发射电压:≤6.5V 8、动态范围:180dB 9、工频抑制:不小于75 dB(输入频率50Hz、1V(峰值)) 10、重复测量误差:不大于0.1 %(输入有效值100mV、325Hz 正弦波) 11、探头等效面积:450m2 12、叠加次数:10000次

瞬变电磁法探测原理 (1)

瞬变电磁法探测原理 瞬变电磁法,即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简称TEM),是利用不接地回线 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场,以激励地层介质感生电磁场,在一次脉冲场间歇期间 利用同一回线或电偶极接收感应电磁场。其物理基础是电磁感应原理,据此理论在电导率 和磁导率均匀的大地上,铺设输入阶跃电流的回线,当发送回线中电流突然断开时,在下 半空间就要被激励起感应涡流场以维持在断开电流前存在的磁场,此瞬间的电流集中在回 线附近的地表,并按指数规律衰减。 在发送一次脉冲磁场的间歇期间,观测由地下地质体受激励引起的涡流产生的随时间变化的感应电磁场(或称响应场)。地层介质被激励所感应的二次涡流场强弱决定于地层 介质所耦合的一次脉冲磁场磁力线的多少,二次场的大小与地下介质的电性有关:低阻地 质体感应二次场衰减较慢,二次场电压较大;高阻地质体感应二次场衰减较快,二次场电 压较小。根据二次场衰减曲线的特征,就可以判断地下地质体的电性、性质、规模和产状等,由于瞬变电磁仪接收的信号是二次涡流场的电动势(纯异常响应),对二次电位进行归 一化处理后。根据归一化二次电位值的变化特征,可间接地探测各种地质构造问题。因此,瞬变电磁作为一种时间域的人工源地球物理电磁感应探测方法,是根据地质构造本身存在 的物性差异来间接判断有关地质现象的一种有效的地质勘探手段。 瞬变电磁场在大地中主要以“烟圈“扩散形式传播,在这一过程中,电磁能量直接在 导电介质中传播而消耗,由于趋肤效应,高频部分主要集中在地表附近,且其分布范围是

源下面的局部,较低频部分传播到深处,且分布范围逐渐扩大。从烟圈效应的观点看,早期瞬变电磁场是由近地表的感应电流产生的,反应浅部电性分布,晚期瞬变电磁场是由深部的感应电磁场产生的,反应深部的电性分布。因此,观测和研究大地瞬变电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探测大地电位的垂向变化。 矿井瞬变电磁法原理与地面电磁法原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矿井瞬变电磁法是在井下巷道内进行瞬变电磁场呈全空间分布,接收线圈接收的信号是来自发射线圈上下两个方向全空间岩石电性的综合反映。

七台河龙湖矿YCS2000 矿用瞬变电磁仪实验报告

YCS2000A矿用瞬变电磁仪 勘探报告 2014年11月4日

龙煤集团七台河子公司龙湖煤矿瞬变电磁勘探报告 编制:张军 参加人员:高原荆怀亮燕锴 资料处理:燕锴 施工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1.1 仪器简介 (2) 1.2 产品使用环境条件 (3) 1.3使用方式 (3) 第二章矿井瞬变电磁原理 (4) 2.1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简介 (4) 2.2 矿井瞬变电磁法地球物理特征 (7) 2.3勘探方法 (8) 2.4施工探测装置 (9) 2.5仪器工作原理 (9) 第三章仪器操作 (11) 3.1 准备工作 (11) 3.2 面板及连接 (11) 3.3操作过程 (11) 第四章工作量、技术措施及质量评述 (13) 4.1 工作量 (13) 4.2 技术措施 (13) 4.3 质量评述 (13) 第五章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资料处理与解释 (14) 5.1资料处理 (14) 5.2资料解释 (16) 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19)

第一章概述 《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一章第三条规定:防治水工作应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中“先探后掘”中的探即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在迎头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向前一定范围内进行探测(超前探测),查明前方及其采动影响范围内是否存在赋含水地质构造、导含水通道或采空积水区,为煤矿的防治水工作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目前用于超前探测的直接方法为钻探方法,钻探结果比较直观,但施工周期较长,对巷道的正常掘进生产影响较大。用于探测的间接方法即采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进行探测,主要方法有:矿井直流电法(三点三极超前探测方法)、矿井瞬变电磁法、瑞雷波法和矿井地质雷达探测法。其中瑞雷波法主要解决地质构造界面的问题,对构造的赋水性或采空积水区的解释精度较低;矿井地质雷达现在主要处于研究试用阶段,主要是由于其探测深度相对较小。现在常用于超前探测的物探方法为:矿井直流电法(三点三极超前探测方法)和矿井瞬变电磁法。 1.1 仪器简介 瞬变电磁法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之一,常用来查明含水地质体,如岩溶洞穴导水通道、煤矿采空区、不规则水体等,具有自动消除主要噪声且地形影响较小、可实现同点组合观测、对异常响应强且曲线形态简单,分辨能力强等优点。 YCS2000A矿用瞬变电磁仪(以下简称瞬变仪)是为煤矿井下含

华蓥山隧道右线进口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报告

右线进口(30) 渝广高速公路TJ-2标华蓥山隧道右线进口K25+173~K25+273瞬变电磁法 超前地质预报报告 *************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七日

项目名称:京昆高速公路复线重庆至广安(重庆段)土建工程第二分部华蓥山隧道综合预报及水文长观工程 数据采集: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报告编写:助理工程师 复核:教授级高工 审核:研究员 *************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七日

目录 一、工作概况 (1) 二、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1) 三、测点布置及施工方法 (2) 四、现场工程地质分析 (3) 五、瞬变电磁法的资料解释 (4) 六、结论及建议 (6)

渝广高速公路TJ-2标华蓥山隧道右线进口 K25+173~K25+273瞬变电磁法超前地质预报报告 一、工作概况 2015年10月16日,我单位对渝广高速公路总承包部土建二分部负责施工的华蓥山隧道右线进口掌子面K25+173m 处进行了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工作,其目的在于:查明掌子面前方赋水情况。现场状况:掌子面岩性以页岩为主,层理发育,围岩整体性好,掌子面超前水平钻孔有水流出,涌水清澈无色,水量15m 3/h 左右。 二、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瞬变电磁法的激励场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回线形式(或载流线圈)的磁源,另一种是接地电极形式的电流源。下面以均匀大地的瞬变电磁响应为例,来讨论回线形式磁偶源激发的瞬变电磁场,从而阐述瞬变电磁法测深的基本理论。 在导电率为σ、导磁率为μ的均匀各向同性大地表面敷设面积为S 的矩形发射回线在回线中供以阶跃脉冲电流 ? ??≥<=000 )(t t I t I (1) 在电流断开之前(0

瞬变电磁报告(最终)

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煤矿瞬变电磁勘探报告 河南中州地矿岩土水务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五月

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煤矿瞬变电磁勘探报告 编写单位:河南中州地矿岩土水务有限公司 报告编写: 张克丁薛海峰郭超凡张立项目负责: 郭有学 总工程师: 郭有学 总经理: 罗玉彬 提交时间: 二○一二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1.1目的与任务 (1) 1.2矿山基本情况 (1) 1.3交通位置及工作区范围 (2) 1.4以往地质工作 (3) 第二章地质、水文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5) 2.1地层 (5) 2.2水文地质概况 (9) 2.2.1含(隔)水层 (9) 2.3.2地下水的径流与排泄 (11) 2.3地球物理特征 (12) 第三章工作方法与技术 (14) 3.1仪器与工作参数 (14) 3.2测量工作 (14) 3.3完成实物工作量 (15) 第四章成果分析 (23) 4.1资料处理 (23) 4.2资料解释 (25)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41) 5.1结论 (41) 5.2建议 (41)

第一章概况 1.1目的与任务 受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委托,在新丰煤矿采矿区内开展物探工作,其目的任务是应用瞬变电磁测深、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基本查明矿区内岩层赋水情况、查测区内的地质构造、查明老空区、废弃井筒的积水情况、查找区内的富水异常区等,为煤矿开采工作提供地球物理依据。1.2 矿山基本情况 新丰煤矿前身为国有登封市新新煤矿,始建于1952年,原设计年生产能力30万吨,2005年9月进行改扩建设计,设计年产量60万吨,2006年核定年生产能力为35万吨,为“六证齐全”矿井。 新丰煤矿主采二1煤层,兼采一3煤层,采用立井两水平双翼上下山开拓。矿井一水平标高+88m,二水平标高-156m。矿井共四个井筒,主井属改扩建井,改扩建结束后担负矿井提煤任务;副井(原七井)现为混合提升井,担负矿井的进风、提煤、提矸、下料及升降人员任务,改扩建结束后,该井担负矿井的进风、提矸、下料及升降人员任务;东风井和回风斜井(反斜井)均为专用回风井,分别担负矿井东西两翼回风任务。矿井目前在+88水平布置东11111工作面复采二1煤。 截止2010年12月底该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147.53万吨,累计动用资源储量1437.33万吨,保有资源储量3710.20万吨。

直流电法、高密度和瞬变电磁法简介

直流电法、高密度电法和瞬变电磁法比较 矿井直流电法勘探涵盖了巷道顶底板电测深法和矿井高密度电阻率法这两种方法,两者属于频率域,而矿井瞬变电磁法则为时间域的方法。 1直流电法技术的基本原理 直流电法勘探是测定岩石电阻率的传统方法。它通过一对接地电极把电流供入中,而通过另一对接地电极观测用于计算岩石电阻率所必需的电位或电位差信息(见图1)。 图1 电法勘探工作原理示意图 一个点电源O 在均匀介质中的电场形态为球形(见图2) ,每个球壳为一个等电位面,不同等电位面上A、B 两点会产生电位差,电位差的大小与其通过的介质的导电性(电阻率)有关。 此时通过直流电法仪测得A、B 两点的电位差,即可计算出介质的视电阻率。 A B C C' B' O A' j电流线 等电位面 图2点电源在均匀介质中的电场形态 矿井直流电法勘探在井下巷道安放物理场源和接收装置,因测点位置靠近勘探对象,缩短了目标体的探测距离,许多在地表无法探测到的较小规模地电异常体,在井下可获得较强异常响应,为提高电法勘探应用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巷道顶底板直流电测深法装置形式

固定MN 法(施伦贝尔装置) 工作布置方式为A---M-O-N---B ,即以 O 点为中心,两边对称布置A 、M 、N 、B 四个电极四个电极按比例由近及远同步移动。 三极装置(常用于井下迎头超前探测) 工作布置方式为A---M — O —N----B (*)。即以 O 点为中心,两边对称布置M 、N 两个电极,A 、M 、N 三极由近及远逐步移动,B 极位于无穷远处。 图2 三极测深法示意图 上述两种装置中A 、B 、均为供电电极,用于向岩层供电;M 、N 均为测量电极,用于探测地电场电压,根据测出的电流、电压值结合装置系数就可以换算出地层视电阻率值。通过对不同深度地层的视电阻率值进行全方位探测和综合分析,就可以达到探测岩性或构造的目的。 矿井高密度电法 巷道顶底板电测深法由于受其观测方式的制约,不仅测点稀,工作效率低信息量小,而且更难从多种电极排列去研究地电断面的特征、结构与分布。因此,所提供的关于地电断面的地质信息贫乏,资料解释存在相当困难。为了克服上述困难与不足,更好的发挥物探在工程勘察中的优势,便发展出了高密度电阻率这项新的勘探技术。 其在原理上属于电法勘探中电阻率法的畴,它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以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分布规律,它是在常规电法勘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勘探方法。高密度电法集中了常规剖面法和电测深法两者的特点,不仅可以观测地下一定深度围横向电性变化情况,同时还可以观测垂向电性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具有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