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及对策

一、社会公德的涵义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共同准则、重要规范。任何社会都离不开社会公民共同认可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这就是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具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初,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在《新民说》一次中明确界定“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1]公德包含了人与群体、社会、国家的关系,指明了个人对群体、社会和国家应尽的义务。他认为:“公德者,诚人类之基本哉”。[2]也就是说社会成员公德意识的强弱关乎着这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扩展,公共领域的道德更加收到关注。社会公德不管是内涵和外延都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所谓现代社会的公德主要是指生活于同一空间下的、具有不同利益要求的社会成员共同“签订”的,并得到共同遵守和正常执行的“社会契约”,其根本目的在于“相善其群”。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不良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不良表现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主力军,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群体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素质,其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的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和希望。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使其得以大力加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具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未来充

是社会公德形成的重要环节,参与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接受教育的理想课堂。但大学生对公益事业表现冷漠,在大学校园里,很少看见大学生相互自发组织去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三、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对策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育是系统工程,需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协力合作,还需要大学生自身的不断努力。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大环境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弱与整个社会社会公德意识的强弱具有密切的关系。作为社会成员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受社会整体社会公德水平的影响,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意识越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将会越强。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大环境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可以通过加强社会公德法规化进程、社会舆论的监督,完善社会公德的奖励机制等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德大环境。

1、加快社会公德法规化进程

“越是文明发达、法制健全的国家,其法律所体现的道德规范便越多”。“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一个法制完善和健全的国家,法律几乎成了一部道德规则的汇编”。[6]在当今社会公德失范严重的背景下,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加强社会公德的权威性,加强社会公德意识是社会公德建设的首要选择。例如将随地吐痰、破坏公共财物、买票不排队、电影院内大声喧哗、网上恶意欺诈等行为纳入法律或制度制裁的范围。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着“花园城市”没称的新加坡政府从政治体制、经济管理、商业往来、公民权利和义务到旅馆

管理、停车规则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和禁令。如“为保持地铁清洁,规定在地铁里不允许吃任何食物和饮料,否则罚款 500 新元。上厕所如果忘记冲马桶,初次罚 1500 新元,再犯罚 500 新元”[7]。

2、加强社会公德的舆论监督

舆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网媒尚未的时代,主流媒体完成其自身的转型,既要在发挥自身的权威、高度和深度飞优势,又要完善民间舆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合力的立体式的监督的结合,为提高大学生公德意识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完善社会公德的激励机制

权利与义务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对于社会公德的奉献与回报来说,它其实也是一种义务和权利的表现,然而长期受“左”的思想的影响的我们的社会过于强调社会公德的社会公德的义务和内在自律,缺乏社会公德的权利和外在他律。这并不适合社会公德社会环境的营造,也不适合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建立社会公德激励机制已经势在必行,其实早在2006年的两会上陈丽明代表就开始呼吁尽快建立社会公德的激励机制。公德行为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公德行为的土壤,它有助于社会公德建设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使社会公德行为能自我复制,自我发展,使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公民义无反顾地履行社会公德义务。

(二)学校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离开家乡到另外一个城市求学,学校生活占据了其生活的大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需要学校教育的不懈努力。在自媒体星

期、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原来依赖课堂的讲授、传授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的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各高校正在尝试着以一些新的方式、引进一些时代的内容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公德。高校可以利用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在网上图书馆宣传一些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可以创办网校来增加大学生学习社会公德的途径,还可以开辟和引导社会公德论坛。

1、创建社会公德教育网站

网络世界是一个信息库,里面许多健康有益的道德资源,也有很多不道德、反道德的信息,给大学生带来具有的心灵创伤。学校应该如何做出积极的回应呢?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把这些信息排除在学校的信号接受器意外,使我们的大学生免受其害;另一方面,学校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另辟蹊径,创建属于自己的社会公德教育网站。利用互联网自身的优势,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思想性的红色网站来占领思想道德的网络阵地。要使“德育网站”具有吸引力,点击率高,就必须发挥网络自身及时、互动、灵活、形象的特点,有效整合和充分挖掘社会公德教育内容以满足大学生不同的需求。如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江苏大学的“江帆网”、西北工业大学的“红土地”等,在学生中都有很大的影响,成为网络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2、创办网上道德学校

长期以来大家都把道德看成是一种感性的表现,认为道德是人类情感方面的内容,其实道德是人类理性的表现,是社会教育和灌输的结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的灌输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开辟道德灌输的新渠道和新途径。创办网上道德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理论灌输,就是利用网络优势的一大体现。网上道德学校(以下简称网校)是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