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认识Excel_2003教案
Excel2003教案

课题:Excel2003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Excel的启动、退出,熟悉电子表格的功能、特点及应用2、熟悉Excel 2003的窗口界面3、掌握Excel窗口各个组成部分,学会区分工作表和工作簿4、掌握创建和保存工作簿、输入文字和数据教学重点: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关系教学难点: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教学课时:讲授2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如果我们要想对期中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如果用Word表格做是否合适?WORD是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引入,Excel 2003是office 2003的组件之一,主要用于制作电子表格。
Excel的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兼容性好;使用方便;也具有网络功能。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Excel。
三、讲授新课(一)Excel 2003的启动与退出a)“开始”-“程序”-“Microsoft Excel”选项。
b)中双击工作薄文件(扩展名.XLS)的图标,启动Excel2003中文版,并将工作薄文件打开。
c)双击 Excel2003快捷图标。
d)在“启动”文件夹中添加Excel2003中文快捷方式,则每次启动Windows XP时自动启动Excel2003中文版。
Excel2003的退出a)单击标题栏右上角的“×”(关闭)按纽。
b)从“文件”菜单中,选择“退出”命令。
c)双击标题栏左上角的控制菜单按钮。
d)按Alt+F4键。
(二)Excel2003界面(三)概念述语1.工作簿工作簿是Excel环境中用来存储并处理数据的文件(其扩展名为.xls),是Excel储存数据的基本单位。
一个工作薄最多可以有255个工作表,可以将相同的数据存在一个工作薄中的不同工作表中。
一个工作簿刚打开时,系统默认由3个工作表构成,且分别以Sheet1,Sheet2,Sheet3为工作表命名,当前的活动工作表是Sheet1。
2.工作表工作表由单元格组成,单元格是由行和列构成的矩形块。
(完整版)Excel教案全集

具栏” → “格式工具栏” → “编辑栏” → “工作区” → “工作表课题: 认识 Excel教学目标: 了解 Excel 的启动、退出熟悉电子表格的功能、特点及应 用, 掌握 Excel 窗口各个组成部分,学会区分工作表和工作簿,了解 工具菜单自定义与选项命令教学重点: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关系,制定义 Excel 窗口界面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各种工具制定义 Excel 窗口界面教学方法: 教授 、演示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复习导入在前面学习了排版、 编辑文件考试试卷等文件操作, 我们使用的是 word 软件。
如果我们要想对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那我们要使用的就是 Excel 软件了。
Excel 的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兼容性好; 使用方便; 也具有网络功能。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 Excel [板 书]三、 讲授新课1. Excel 的启动提问: Word 软件是怎样启动的?引出 excel 的启动。
三种方法: 1) “开始” → “程序” →“Micro soft Excel ”2)双击“桌面”上的 Excel 快捷方式3)右击“桌面”空白处 →“新建”→Excel 工作表2. Excel 的窗口1) . 比较 Execl 窗口与 Word 窗口的异同按由上到下的顺序为: “标题栏” → “菜单栏” → “常用工... ... 标.签. ” → “水平滚动栏” → “状态栏” → “垂直滚动栏”2)工作区:全选按钮;行号;列标;单元格;水平分割框(右上角) ;垂直分割框(右下角) 。
(介绍 Excel 的工作表)3. Excel 工具栏的显示与隐藏(可略)方法: 1)右击键菜单栏或工具栏,选快捷菜单显示或隐藏的工具栏名称。
2) “视图”→ “工具栏” → 常用、格式、绘图。
适宜: Word/Excel 等大部分编辑软件。
说明:本命令属于开关命令(单击就打开、再单击就隐藏) 4.菜单栏与工具栏的移动(可略)方法:鼠标指向菜单栏的双线处,拖动菜单栏到指定位置。
认识Excel2003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
①单元格是工作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单元格中可以输入各种数据。②工作表是由单元格组成的,一个工作簿中可以有多张工作表。③Excel以工作簿为文档文件,文件的扩展名为“xls”。
(四)、布置作业
学生观看教师操作,学习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的方法。
学生观察
学生上机实践,在Excel中制作一张八年级成绩统计表。
学生学习保存文件的方法,并完成任务。
学生上机实践。
学生可以提问
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小结。
学生做社会调查,
使学生认识到:Excel窗口中的标题栏、工具栏和提示行与Word相同,其余不同。
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 让学生认识到数据处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计算机操作的一般知识,都能用智能ABC和全拼输入法,以及搜狗输入法进行汉字录入,能录入常用的一些符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对个别学困生要个别辅导。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认识Excel 2003
科 目
信息技术
年 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2课时
设计者
包守林
一、教材内容分析
“认识Excel2003”是光明日报出版社的初中《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用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重点是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以及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按教师参考用书计划用1课时完成学习内容,但考虑到农村学生2人共用一台计算机(计算机数量不足);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辅导个别学困生,打算不在开篇课就讲枯燥、乏味的理论课,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举实例,多辅导,多探究,多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则打算用2课时来完成。
EXCEL2003教程(完整版)_教案

3.5 工作表格式化
3.1 工作表的删除、插入和重命名
1.选取工作表 2.插入工作表 3.删除工作表 重命名工作表
1.选取工作表
图31 工作组示意图
图32 右击标签滚动条显示工作表列表
重命名工作表
新的工作表标签
图34 工作表命名
3.2 工作表的复制与移动
建立和使用数据表格时,用户应注 意以下几个问题:
( 1 )避免在一张工作表中建立多个数据表格。 ( 2 )数据表格的数据和其他数据之间至少留 出一个空行和空列。 ( 3 )避免在数据表格的各条记录或各个字段 之间放置空行和空列。 ( 4 )最好使用列名,而且把列名作为字段的 名称。 ( 5 )字段名的字体,对齐方式等格式最好与 数据表中其他数据相区别。
5.4 数据排序
5.5 分类汇总
5.1
建立数据表格
在Excel 中建立数据表格十分简单,前面章 节例子中的工作表都是数据表。 下面介绍几个术语: 字段:数据表的一列称为字段。 记录:数据表的一行称为记录。 字段名:在数据表的顶行通常有字段名,字 段名是字段内容的概括和说明。
图71 数据表行列示意图
2.用户自定义序列
图11 自定义序列对话框
3.产生一个序列
图12 序列对话框
2.5 公式与函数
1.使用公式
2.使用函数
1.使用公式
公式中的运算符有以下四 类: (1)算术运算符 (2)比较运算符 (3)文本运算符(&) (4)引用运算符(:)
图13 输入公式
EXCEL2003教案(晚班)

第一章 Excel 2003基础知识一、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电子表格软件是用于制作表格、编辑表格和分析处理表格数据的软件。
二、Excel 2003的基本功能:1、表格的制作和美化。
2、强大的计算功能。
3、简明实用的数据管理功能。
4、丰富的数据图表功能。
三、Excel 2003的工作界面: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栏、状态栏、滚动条、工作表标签和状态栏组成。
四、Excel 2003的工作区:在编辑栏和状态栏之间的区域为Excel 2003的工作区,用于输入、编辑各种表格,由行号、列标、滚动条等组成。
五、工作薄、工作表与单元格:1、工作表:由65536行和256列所构成的一个表格,行号由数学1—65536进行编号,列标由左到右采用字母A—IV进行编号。
2、单元格:工作表中行列交叉的部分为单元格,每个工作表共有65536×256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都由其所在的行和列构成一个唯一的地址,即单元格的名称,该地址的表示方法为:工作表名!列号行号。
3、工作薄:在Excel中用于储存并处理工作数据的文件称为工作薄。
在一个工作薄中可以拥有多张具有不同类型的工作表。
在默认情况下每个工作薄文件会打开3个工作表。
一个工作薄内最多可以有255个工作表。
但当前工作的只有一个,称为“活动工作表”。
六、工作表中元素的选择:1、选定行:单击行号。
2、选定列:单击列标。
3、选定连续的区域:按住左键拖动。
4、选定不连续的区域:先选中一个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再按住CTRL键,逐个单击要选择的其他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
5、全选:单击行列标记的交叉处。
七、输入数据:1、输入数值:数值包括0到9组成的数字和特殊字符,数值在单元格内靠右对齐。
对于数值的书写,Excel规定:(1)可显示的最大数字为:99999999999 若超过此范围则自动以科学计数法显示。
(2)正数的前面不必带正号。
(3)负数的前面必须带负号或用圆括号括起来。
(4)输入真分数时应在前面用0和一个空格引导,再输入分数,以便与日期区别。
《初识EXCEL2003》教案

《初识Excel 2003》教学设计邵原一中冯明亮《初识Excel 2003》教学设计邵原一中冯明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启动EXCEL 2003的方法,清楚窗口的组成,能熟悉口述窗口的功能区、工作区、状态提示区中每一个区域中包括的知识,以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的选定方法。
为以后制作带来方便。
过程与方法1. 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操作训练”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 利用“自主探究”“技巧展示”来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探求新知识的能力。
3. 利用“知识收藏”来拓宽学生知识面。
情感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在探新的欲望中不断的学习,自主学习。
2.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窗口的基本知识,以及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的选定的方法。
教学难点: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的选定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学指导。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过程:一、导入:Excel 2003 是Microsoft Office 2003办公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最流行的电子表格数据处理应用软件,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Excel 2003。
二、活动一:启动和退出Excel 20031、学生根据“操作训练”步骤动手操作。
2、小组内互助,解决疑难。
3、小组演示,其他小组补充。
4、生小结,师补充。
EXCEL的启动方法有多种,这里两种:常规启动和快捷启动。
1.常规启动常规启动的步骤比较多,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就可以启动EXCEL 2003了。
2.利用快捷键启动如果桌面上已有EXCEL 2003的快捷图标的话,双击这一图标即可进入EXCEL 2003主界面。
在退出Excel有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1.单击Excel操作界面右上角的“关闭”按钮;2.单击Excel操作界面上的“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3.按Alt+F4。
Excel2003基础教案

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编八年级信息技术课Excel 2003 基础方城县广阳镇第一初级中学张延兵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Microsoft Excel的功能;2、掌握如何启动Excel电子表格;3、掌握Excel窗口的组成;4、了解Excel的基本概念(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填充柄);5、掌握数据的类型(字符型数据、数值型数据)和对齐方式;6、掌握数据的输入(自动填充)。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习惯,自觉锻炼,动手动脑,勇于实践。
正确认识计算机为人类信息处理服务。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启发及实践,让学生能够了解EXLCEL的用途。
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EXCEL,令其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EXCEL窗口的认识;(2)、Excel的基本概念;(3)、数据的输入(自动充)。
难点:(1)、Excel的基本概念;(2)、序列填充数据。
三、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任务内容是让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和结构,了解Excel的基本概念,掌握在EXCEL中输入数据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节是学生学习EXCEL软件的开始,所以本节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有着启下的作用。
四、教法选择:1、引导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动脑的学科,采用这种教学法,引导学生怎么来思考,怎么处理问题。
2、实践法:通过引导法使学生掌握了如何思考,如何处理问题之后,接下来就是动手实践巩固刚才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3、任务驱动法:以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五、学法指导:1、观察、实践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方法,加深印象,并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
2、尝试、比较法:学生自己试着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在以后的运用过程中,能合理的采用不同的方法。
4、协作学习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引入Excel是微软(MIcrosoft)公司出品的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中的一个组件,它的功能强大,集制作表格、表格计算、数据录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的软件。
认识Excel说课稿

认识Excel200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Excel2003》,下面我从“说教材地位和作用、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学教学理念、说教法学法、说媒体运用、说教学过程、说评价反馈、说教学反思”十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课程。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Excel2003入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office2003)》第5章5.1节的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本课主要任务是认识EXCEL及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基础,Windows XP系统,因特网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等章节,特别是学习了在word中计算和排序表格数据,为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对EXCLE也有了一定的感性。
本课也是学习后续EXCEL知识的基础性课程.二、说学生本课面向对象是中职学生一年级,中职学生的思维处于形式运演阶段,以抽象思维为主,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
在他们的群体中已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同时应该留意学生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愿望。
他们在前面学习《Word文字处理》时已经学过简单的表格数据分析和统计图表,具备制作电子表格的基础和感性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及进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掌握Excel的界面构成,启动、保存和退出;掌握Excel单元格的概念和操作(输入数据);了解工作簿和工作表的有关概念。
技能目标:举一反三,获得正向迁移;培养学生敢于尝试,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竞争、互助、合作的优良品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EXCEL的兴趣。
进阶目标:运用自动填充功能快速输入九九乘法表。
并把前三个目标归纳为基础目标。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菜单栏和工具栏的使用;2、工作簿与工作表的概念和相互关系;3、认识单元格的概念和操作(输入数据)。
《初识Excel》教学设计

《初识Excel》教学设计第一篇:《初识Excel》教学设计《初识excel》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第一节课。
数据统计与分析是以电子表格软件Excel为例,介绍数据统计与分析的一般过程。
作为需要使用的工具Excel,了解它的操作界面,掌握它的基本操作显得十分重要,也因而凸显出本节课在本章中的重要地位。
本节课是老师开展本章后继教学工作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Word这个工具的使用,学生的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也要防止学生有自满情绪,毕竟Excel和Word 操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本节内容概念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切忌过多的讲授,应该让学生合理的参与进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悉Excel的工作界面;(2)了解工作簿与工作表之间的关系;(3)掌握Excel工作表的行、列、以及单元格的命名方法;(4)掌握Excel中数据的输入、修改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及练习,熟悉Excel的工作界面。
(2)通过队列游戏,掌握Excel中行、列及单元格的命名方法。
(3)通过对问题探究,学会Excel中的基本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比引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养成用选择正确的工具解决问题的习惯。
(2)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勇于动脑,勤于思考的习惯,同时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Excel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Excel的基本操作。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在学习《应用文档设计》的时候,学会了使用Word这个办公软件,老师这里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你能方便的算出表格中的“总计”和“排名”吗?师:大家看,老师是怎么解决的,并注意观察老师用的是什么工具?师:刚才老师使用的并不是同学们学过的Word,老师使用的是Excel。
认识Excel及Excel的基本操作教案

认识Excel及Excel的基本操作教案认识Excel及Excel的基本操作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悉Excel的启动与关闭。
(2)熟悉Excel界面的组成。
(3)掌握Excel单元格的操作。
(4)初步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2.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Excel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工作。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Excel界面的组成。
(2)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难点:能认识excel工作界面的各组成部分及excel的一些基本操作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讲练结合五、教学过程:1.导入本节课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介绍excel。
(1.启动与退出Excel ;2.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3.Excel的基本元素;4.Excel的基本操作)首先通过老师抛出问题我们平时所接触的表格信息有哪些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将学生回答的表格信息用单独的文字阐述,通过表格和单独文字的对比,提出表格的优势:借助电子表格软件,帮助我们更好理解数据、统计、处理表格中数据。
同时进入今天课程的主要部分。
2.怎么正确的打开与关闭Excel。
常用的关闭excel的方法:(1)单击 Excel 窗口右端的关闭按钮X。
(2)右键单击标题栏→关闭命令。
(3)通过快捷键ALT+F4退出。
老师讲解并演示完成上面步骤后,同学们单独在电脑上完成以上操作。
我们常用的打开excel的方法点击开始菜单→选择Microsoft office →选择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
如果你的程序太多,你可以打开开始菜单,然后在输入框中输入Excel,然后你就可以选择你的2013版本进入了。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也可以将程序锁定在任务栏上,这样可以直接通过任务栏进入我们的Excel2013。
3.认识 Excel的工作界面老师打开一个电子表格,然后给同学们介绍电子表格的组成部分,组成部分有:(文件按钮、快速访问工具栏、标题栏、窗口控制按钮、名称框、编辑栏、单元格、垂直滚动条、水平滚动条、工作表编辑区、状态栏、工作表标签、视图栏)。
初识Excel-2003-教案

初识Excel[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掌握启动和退出Excel的方法;清楚工作界面的组成;掌握数据的计算分析以及图表的制作,以及Excel的保存。
2.过程与方法:(1)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操作训练”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2)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引导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中不断的学习,自主学习;(4)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Excel数据的求和计算,图表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软件2.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接触到表格,比如大家在考试后看到的成绩表.大家知道老师是如何统计成绩的吗?”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就来认识一款新的软件Excel,并用它快速的计算出学生成绩。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Excel 的功能1.Excel 的启动和退出:首先通过对学生提问“Excel 这款软件和我们学过的word软件、都属于微软公司开发研制的office办公软件的组件,大家都知道,word 是如何启动和退出的,那有没有同学知道Excel 要怎么启动和退出呢?”启动:(1)、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excel 就可以打开Excel(2)、双击桌面上的Excel快捷图标退出:(1)单击“文件”——>“退出”;(2)就像***同学给我们演示的,单击Excel程序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3)快捷键法:按Alt+F4。
2.工作界面:首先让学生找出Excel和word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来初步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然后老师向学生强调Excel的界面组成元素。
其中,有256列,65536行,每个单元格最多存储32000个字符。
两个概念:工作薄和工作表3.功能:强调这一块是本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所以同学们要仔细听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Excel 2003(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2.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3.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张简单的工作表。
4.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
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a、菜单栏和工具栏的使用
b、电子表格的建立、工作簿与工作表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c、认识单元格的概念和数据的输入及保存。
2、教学难点:
正确的建立电子表格及正确的在表格中输入数据及保存电子表格。
三、教学方法
教授、演示法观察法自学法启发式。
四、教学媒体与素材准备
多媒体教室、Excel 2003和Word 2003制作的成绩表各一个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在前面学习了排版、编辑文件考试试卷等文件操作,我们使用的是word 软件。
如果我们要想对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那我们要使用的就是Excel软件了。
Excel的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兼容性好;使用方便;也具有网络功能。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Excel 2003[板书]
导入课题
展示如图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
要求学生讨论在Word中怎样绘制这个表格。
图1
教师小结:如果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大量的计算,应用Word就不方便了。
由此引出学习新的软件——Excel 电子表格软件。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学生讨论在Word 2003中如何绘制图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
预期效果与备注: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应用Word 2003字处理软件,绘制需要对数据进行大量计算的表格很不方便。
三)新课
1.启动Excel 2003
提问:Word 2003软件是怎样启动的?引出excel 2003的启动。
教师介绍:Excel 2003和Word 2003一样,是Microsoft Office家族的成员,启动方法与Word 2003相同。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启动Excel 2003。
三种方法:1)“开始”→“程序”→“Microsoft Excel”
2)双击“桌面”上的Excel快捷方式
3)右击“桌面”空白处→“新建”→Excel工作表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学生听教师叙述。
预期效果与备注: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
2.认识Excel 2003窗口
教师提出要求:观察Excel 2003窗口与Word 2003窗口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结合Excel 2003窗口,教师介绍单元格、行号、列号、名称栏、编辑栏以及工作表标签等。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学生完成启动Excel的操作。
预期效果与备注: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程序、Word的启动方法。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掌握启动Excel的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Excel窗口中的标题栏、工具栏和提示行与Word相同,其余不同。
3.几个概念
教师展示含有多张工作表的工作簿。
结合此工作簿介绍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教师提问: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三者是什么关系?
工作簿是计算和存储工作数据的文件,每个工作簿中最多容纳255个工作表。
工作表是存储数据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表格。
(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表中共有多少行多少列)它有65536行和256列所组成。
(活动工作表是指在工作簿中正在操作的工作表,即当前工作表)
工作表从属于工作簿,一个工作簿有多个工作表。
工作表只能插入,不能新建;而工作簿只能新建,不能插入(可考虑与PowerPower的演示文稿和幻灯片的概念结合)。
在一张工作表中,用来显示工作表名称的就是工作表标签。
教师介绍:按下Ctrl键,再按四个方向键,可以快速到达工作表各个边界。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
学生观察Excel窗口,回答问题。
学生听教师介绍,认识Excel窗口。
学生听教师介绍,了解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学生回答问题。
预期效果与备注: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通过教师讲解和观察实例,学生可以掌握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学生可以找出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掌握快速到达工作表各个边界的方法,并找出工作表的行数和列数。
4.新建工作簿[板书]:
方法:1)鼠标单击常用工具栏第一个按钮(新建按钮)
2)“文件”→“新建”→“工作簿”→确定
建立简单的工作表,教师演示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的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在Excel 2003中制作一张“学生成绩表”,具体参照教师提供的素材。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学生上机实践,找出表中的行列数。
学生观看教师操作,学习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的方法。
预期效果与备注:学生可以掌握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的方法。
组长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5.打开工作薄
方法:1)“文件”→“打开”→选择路径及文件
2)点击常用工具栏打开按钮→选择文件名→点击打
6.保存文件及退出Excel 2003
A、保存方法
教师讲解:在Excel 2003中保存文件的方法与Word 2003中保存文件的方法相同,Excel 2003系统自动为文件添加的扩展名为“.xls”。
1)“文件”→“保存”→输入文件名→点击保存
2)点击常用工具栏按钮→输入文件名→点击保存
教师要求学生把新建的表格以“学生成绩表”为文件名保存。
B、退出方法
1)“文件”→退出
2)点击窗口(关闭按钮)即可
3)按Alt+F4键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学生上机实践,完成任务。
学生学习保存文件和退出Excel 2003的方法,并完成任务。
预期效果与备注:学生可以掌握在Excel中保存文件和退出Excel 2003的方法。
学生可以完成保存文件的任务。
四)练习
1.增加或减少工具栏的显示,最后还原[板书]
2.新建工作簿命名为自己的姓名并保存[板书]
3.打开原保存的文件[板书]
演示讲评:部分学生
五)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
①单元格是工作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单元格中可以输入各种数据。
②工作表是由单元格组成的,一个工作簿中可以有多张工作表。
③Excel以工作簿为文档文件,文件的扩展名为“.xls”。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小结。
预期效果与备注: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
认识Excel 2003
一、启动Excel 2003
二、认识Excel 2003窗口
三、几个概念
1.单元格
2.工作表
3.工作簿
三者的关系:单元格组成工作表组成工作簿。
四、建立简单的工作表及表格中数据的输入
五、打开工作薄
六、保存文件及退出Excel 2003
七)引出下节课内容
在操作过程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如何删除一行,如何处理A1单元格中多出来的内容,这些都需要用到工作表的编辑,下节课我们将解决这些问题。
八)作业
1
2、请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excel 2003中建立一张自己喜欢的表格,内容自选可以是课外活动、自己学习计划等等。
要求:下节课上课时把作业带上老师要抽查一部分学生的作业,看一下作业的完成情况,并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