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共同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日报2013年12月13日在评论版发表了:《一所师范院校的“传承”与“变革”——长江师范学院深入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长篇通讯
核心提示
在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变革与转型的过程中,作为重庆基础教育人才输送地,特别是渝东南地区基础教育支柱的长江师范学院,在顺应历史的潮流中传承“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教师教育理念,变革教师与学生的成长方式与路径,在做精教师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办特色鲜明的教学应用型大学道路上坚定而自信地前进着。
在今年7月28日闭幕的第五届“人教社杯”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展评暨自制教具与设计实验展评中,长江师范学院学子取得了优异成绩,参加决赛的11位同学全部获奖。在物理教学技能展评中,王思雨、董佳乐、黄弘、吴冬冬、游晓霞5位同学获得一等奖,罗颖、冉井国、杨蕊3位同学获得二等奖;在自制教具与设计实验展评中,谭仁海、马举2位同学获得一等奖,秦伟同学获得三等奖。长江师范学院何以在全国性赛事中取得可观的成绩?这与学校近年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教师队伍成长模式密不可分。
以师为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师范生当以学校教育者(特别是名师、优师)及一切可以为师者为榜样和效法对象。为此,长江师范学院构建了“四位一体”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共同体模式。共同体在责任与机制上形成了实施单位(地方政府、高等师范院校、城市优质中小学、农村薄弱学校)与实施者(地方官员、高校教师、城市优质学校老师、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四向互动”,在目标与任务上形成了教师教育内外因素(政府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双向激活”的鲜明特征。
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与农村基础教育需要高度融合,最终推动教育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体现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理念以及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责任担当与使命传承。“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在校师范生、城市重点中小学优秀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优势互补,盘活了现有优质教师资源,提高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利用率,缩短乃至消除了城市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在师资水平上的差距,提升了农村教育的总体质量,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
为促进师范生的茁壮成长,学校还专门施行了双导师制。9月1日开学,长江师范学院的大四学生彭江梅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李渡一小学担任学科教师。在此之前,他们在区教委的安排下,到涪陵第六实验小学进行了2个月的跟岗实习。其间,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课,他们都进行了全程参与,不仅有学院老师进行指导,还得到了实习学校的名师指导。
长江师范学院实习生的到来让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得到“回炉”培训和再成长的好机会。学校教师凌云和其他几十名老师利用这个机会一起到长江师范学院进行100天的置换脱产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凌云表示:“长江师范学院专家的培训让我获益颇多,有更多理论去指导实践。”接下来的时间,凌云和几十名教师还将到“影子学校”进行实践研修。在这100天里,通过市外专家讲理论、一线名师传经验、基地学校看课例、微格教室作实训等方式,使这些来自农村基层学校的教师在专业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培训让我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足够的深化,回去后我有信心把课上得更好。”一位来自丰都的基层教师说。
师从师出“四维一体”创新教师成长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长江师范学院意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根在文化、魂在教师。师范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学校教师教育文化、师范专业教育熏陶及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和强烈示范。只有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育行为的持续改进与深入,才能有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的同步跟进。为了保证师范生的培养质量,长江师范学院在以文化涵养大学灵魂的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上,从更
新教师思想观念、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价值取向、改变教师行为方式四个方面入手,创建了“四维一体”的教师成长模式,为做精教师教育和扩大学校服务基础教育一线的影响力等方面提供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
在长江师范学院看来,每个维度均有其独立的内涵,但又相互支撑密不可分,四个维度共同构成教师队伍成长和师资质量提升的环环相扣的链条。在思想观念层面,通过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工作例会及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开展的名师讲座等,对教师进行前沿教育理论、国内外教育改革经验的引介,促醒教师加速教育教学改革的自觉。在知识结构优化层面,通过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外出培训、校内在线学习、深入中小学现场参观及与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结对共同研讨,借助教学例会、集体研讨、教学反思等途径,促使教师教学从教学内容的取合与整合、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选择、教学效果反馈等的自我反省与评价。在提升教师价值取向层面,以成就学生、师生共同成长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促成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责任心与事业心的行动理性。在行为方式转变层面,通过一贯导师制、结对帮扶制、学校两委委员集体深入一线听课等形式,促成教师教育视角从理论向实践、从学校向社会、从课堂向生产一线的“三大转移”。
目前,“四维一体”的教师成长模式的实践效应正在日益凸显,教师的精神状态与教学行为的现实效益正在日益光大。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的周期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更为明显了,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现场示范,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从业素质及要求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感受与见证。
在最近一次的教师满意度调查中,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宋希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要知道,一年前,她的课因为“理论沉重”让很多学生头痛。近年来,像宋希一样实现教学“大逆转”的年轻教师在学校并不少见。蒋长清是音乐学院电脑作曲、配器法类课程的主讲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让他从最开始要求学生“照做就行”,到现在更多的是考虑学生“能否接受”,以及学生从课程实践中实在受益。他所讲授的课程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他也因此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张婷在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以自身的教学水平的成长同时也感染、同化着更多的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教师。
可以说,“四维一体”的教师成长模式,从理论上更好地阐释着学生“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教师教育理念,从实践上则更好地证明着学校“做精教师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再续“三区教育子弟兵的摇篮”辉煌的豪情壮志。
育人回音壁四大特点彰显创新成效
作为一所地方院校,长江师范学院培养的师范毕业生在基层学校“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赢得了良好口碑,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也因此被誉为“三区”(重庆市少数民族聚居区、渝东南贫困山区和三峡库区)教育子弟兵的摇篮。
涪陵十五中、丰都实验中学、合川太和中学、彭水汉葭镇小……在渝东南、渝东北乃至库区各个中小学都不难发现长江师范学院毕业生的影子,他们的理论知识足、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已成为基层学校的共识。
余何君是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04级学生,目前就职于合川太和中学。谈到当初的选择,她表示,年轻教师更需要锻炼,基层学校能让自己获得更多成长,能在需要自己的地方让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很满足。
现在,除了本职教师工作,余何君还担任校团委副书记。工作第二年开始就连续两年获得学校“先进教师”称号,还多次获得区、市赛课大奖。学校负责人表示,能吃苦、肯钻研是她获得今天成就的重要原因,也能让她走得更远。
像余何君这样的长江师范学院毕业生在基层学校比比皆是,还有一部分已在当地形成了影响力。彭水中学的英语特级教师何光艳,作为市级骨干教师,还承担着彭水县英语学科带头人,长期指导本校和本县英语青年教师,其论文、教案设计、赛课多次获得市级、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