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第12章第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改革开放和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
1.试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首先,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实施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当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种体制的缺陷和弊端越来越明显,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

因此,不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难以向前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就难以提高。

其次,改革开放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现实状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历史趋势。

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开放,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深入参与到国际经济体系中去,才能抓住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趋利避害,共同分享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

再次,改革开放是中国应对国际竞争压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

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能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改革开放是顺应民意、实现强国富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能走上强国富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道路。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简述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

(1)建立经济特区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邻近港澳、华侨众多的广东和福建开始的。

1979年7月,国家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优惠措施,充分发挥两省的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

1980年8月,国家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优惠待遇、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以及特殊政策,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事实证明,设立经济特区是一项具有历史远见的政策,为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打下了基础。

(2)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在总结对外开放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决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

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2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初,又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全部对外开放。

同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4月,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政策。

1991年,开放满洲里、丹东等4个北部口岸,并相继批准上海外高桥、深圳福田、天津港等沿海重要港口设立保税区,发展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和转口贸易。

至此,中国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面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范围也由经济特区逐步扩大到了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并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强调要进一步把握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中国对外开放由此加速向纵深推进,逐步由沿海向沿江、沿边及内陆城市延伸。

1992年,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了芜湖、九江等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同时开放哈尔滨、石家庄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绥芬河、兴东等13个沿边城市,开放太原、合肥等11个内陆省会城市。

2000年,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到广大西部地区。

至此,中国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过艰难曲折的谈判,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位成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
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更深程度上参与世界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经济也由此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阶段。

(4)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和大力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通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开放型经济迈上了新台阶,对外开放也形成了新格局。

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及其特征。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实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拉开了帷幕。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进一步肯定了这种经济体制改革方向。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定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从而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局性整体推进的阶段。

经过20世纪90年代改革的不断深化,至20世纪末,中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此基础上,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目标。

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和2010年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经济
体制,是充分发挥两者内在优势的新型经济体制。

概括地说,中国建立和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在宏观调控上,国家主导作用与市场基础作用相结合,能够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第三,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第四,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保持经济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4.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国民经济和对外经济都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势头。

(1)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呈现加速扩张态势。

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再次,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中国的工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增长和工农业产品的极大丰富。

最后,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中国财政收入加速增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外经济也快速发展,对外联系和交往日益加深,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大力吸引外资与扩大对外投资、积极拓展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升的具体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和对外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由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和人
均水平居世界的位次明显提升;中国制造和中国大市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2)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长期高速稳定增长,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在世界的排名不断提高,中国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贡献也大幅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3)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6.试述中国发展道路的具体内涵及其影响。

(1)中国发展道路的具体内涵
中国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最为精辟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发展道路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发展道路。

通过这条道路,中国正努力把自己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同时又以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中国发展道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丰富了人类对于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

第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

第三,中国开放的发展道路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中国合作、和谐、共赢的发展道路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第五,中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世界经济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在世界发展史上,还没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快速发展的先例。

而社会主义中国则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探寻出了一条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创
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达9.8%的年均增长速度令世界惊叹,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的优异表现,使得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研究中国经济奇迹般的发展道路。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中国发展道路将继续受到国际社会更加广泛的关注,同时也必将产生更加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