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殊学生的关爱是我们一路前行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特殊学生的关爱是我们一路前行的目标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孩子,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的重组家庭的孩子,在这些孩子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特殊的学生,我们需要特殊对待。
一、缺少父母陪伴性格孤僻的孩子。这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心理依恋的对象缺失,就会产生自我压抑,形成孤独、不合群、攻击、不安全的性格。他们不能很好地与老师、同学交往,不能摆正自己在家庭、学校中的位置;学习习惯差;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究其原因,是他们缺失对生活的热情和生命的活力。这些年来,我们通过班会课和心理课,努力提升他们的热情和活力,培养他们热情、自豪、满意、爱等积极情绪。
如何提升这些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和生命的活力?
首先,我们教师要具有积极的心态。教师具有积极心态才能培养出学生的积极心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有亲切和蔼的面容,充满期待的目光,又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手势动作和严谨、简洁、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行为,让学生产生积极肯定的心理倾向,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爱,并且善于表达自己的爱。教师只有用一颗炙热的心,亲近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敬仰,才能点燃他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师生之间的爱应该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为基础的,让学生有被人承认、被人关爱、受人尊敬的
快乐感,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有积极的心态。
第三,认可学生,让学生有内在的满足感。内在的满足感会使学生的内心无比欢乐,对自己的追求有无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任何困难。教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关注和肯定,就使学生有了满足感和学习的热情。
第四,有效激励。有效激励是培养学生积极心态的催化剂。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心理是很脆弱的,积极心态的形成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要鼓励他们不要放弃,用“方法总比困难多“,“一分信心,一分收获;十分信心,十分收获”,“你一定能行”等一些温馨的话语来激励他们,把学生的消极心态转化为积极的心态。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是抑制消极心态、培养积极心态的催化剂。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可以采取竞争、比赛、互相帮助等方法去激励学生,切忌用“你不行”“真笨”等语言伤害学生。对于特殊学生在评价方面应给予较高的评价,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及进步,及时表扬、鼓励,从而使他们也对学习充满激情。
二、这些特殊孩子,爷爷奶奶的溺爱和管不了,继父和继母的不敢管,或者是不愿意管,导致他们在学校,不服从教师、不断违纪,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对这样学生我们要倾注三种爱:一是“母爱”,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让其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二是“师爱”,尊重与理解学生,对他们获得的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与表扬和肯定;三是“友爱”,经常和他们谈心或者让他们共同参与活动,做他们的朋友。爱学生越深,
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如果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缺乏爱心,必然是方法简单粗暴,批评多,耐心说服少;责难多,循循善诱少。这样,势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面对孩子,我们要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当学生犯错误本该受到责罚时,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站在母亲的角度去宽容他们的过失,耐心的对待他们,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对孩子来说,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三、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无人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和自觉性不强。面对这类学困生,我们是怎样去引导和管理呢?
我们应该对这些学困生多一些温柔和帮助,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信,走出自卑和困惑的阴影,享受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得到身心全面发展。具体做法是:
1、在课堂教学上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
因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课堂多运用一些与学困生贴近的事物或生活案例,接近孩子们的生活,就能激发学困生说话的欲望,再渐渐迁移到学习上来。多让其发言,发表看法,对于孩子的回答,多激励,多表扬。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是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期望,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他会越来越聪明。即使我们遇到学困生犯错误的时候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表扬他发言的勇敢,态度的积极等,再以委婉的批评方式纠正错误,例如“希望你
下次听准问题,细心回答,但今天你很勇敢,发言声音洪亮,吐字清晰,真棒!”依然送他掌声。这样他就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对待学习也会充满热情。
2、在学习小组里突出学困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困生的言论探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小组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复习,让他们在一起讨论、学习、探究、创新。在小组成员安排方面,应将学困生和与他们学习成绩相差不远的中等学生安排在一起,这样讨论起来彼此容易沟通,容易理解。也为学困生找到了一个与自身水平能力相差不远的学生为榜样,为近期目标。这样,学困生容易达到,容易成功,从而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他们以后学业的发展。
四、有些孩子的委托监护人和他们的家长一样不负责任,对孩子的管理粗暴,我们通过以下方法实现教育委托监护人和家长共同去关爱孩子,形成教育合力。
1、对于外出打工的父母,让他们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期与孩子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发挥父母的影响力,使留守孩子拥有一个更为健康、积极的人生。
2、教师是留守孩子最重要的榜样角色之一。留守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来形成内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时,教师与他们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父母给予孩子的情感支持。建立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结对子的帮扶机制,教师定期
家访、与留守孩子谈心,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同伴是留守孩子在家庭之外最重要的社会支持。同伴既是留守孩子的榜样,也是共同成长的朋友。可以采用“高辅低、一对一、手拉手”的形式,由初三年级的优秀学生定时、定点辅导初一、初二年级的特殊学生。这样特殊孩子学业成绩会得到提升,“手拉手”的双方也在情绪、社会交往等非认知能力方面获益良多。
当然,对于特殊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任重而道远”,我们会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