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分析化学复习详细版
![分析化学复习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b3d2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3.png)
分析化学复习详细版分析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下面是一份分析化学的详细复习资料,包括常见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和技术。
一、定性分析方法1.火焰试验:通过不同元素在火焰中产生独特的颜色来判断化合物的成分。
2.沉淀反应:根据化合物在溶液中形成沉淀来判断其成分。
3.气体反应:根据化合物与酸或碱反应生成气体的类型和产量来判断其成分。
4.酸碱滴定:通过添加酸碱溶液来确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5.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来判断其成分。
二、定量分析方法1.极谱法:利用溶液中物质的电极电位和电流的变化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2.光度法:通过测量溶液中化合物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和透过性来确定其浓度。
3.电解分析:利用电流通过溶液中的物质的电化学反应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4.火花光谱法:通过将化合物激发成光源,然后测量其发射光谱来确定其成分。
5.气相色谱法:利用化合物在气相中的分离性和不同成分的保留时间来测定其浓度。
三、常用仪器和技术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和透过性。
2.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测量溶液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3.气相色谱仪:用于分离气相中的化合物并测定其浓度。
4.离子色谱仪:用于分离水溶液中的离子并测定其浓度。
5.质谱仪:用于分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质量。
以上是分析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记住,理解原理和应用是学习分析化学的关键,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祝你考试顺利!。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a3585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c.png)
无机及分析化学超详细复习知识点(大一,老师整理)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 物质和化学变化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实体。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新的物质。
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和还原的反应。
6. 酸碱反应酸: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
碱: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盐和水。
7. 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能够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浓度: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量。
8.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表示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常数。
计算方法:根据反应物和物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9.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电极电位:表示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的电位。
计算方法:根据电极电位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10. 酸碱反应的平衡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计算方法:根据酸碱的浓度计算pH值。
11. 溶液的酸碱滴定滴定: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溶液来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计算方法: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数据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12. 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查理定律:在一定压力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13. 气体混合物的计算分压定律: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与该气体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计算方法:根据分压定律计算气体混合物中每种气体的分压和摩尔分数。
期末分析化学总结
![期末分析化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1b3664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a.png)
期末分析化学总结一、概述分析化学是化学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为了分析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了解和解释地球和宇宙中化学现象而进行的研究。
它是其他化学学科的基础和技术支持。
本文旨在总结期末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所取得的成果。
二、学习内容本学期的分析化学课程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分析化学常用的仪器设备、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等。
我们学习了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了分析化学在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2. 分析化学的样品处理和前处理样品处理和前处理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我们学习了样品的取样方法、样品处理的常用方法和前处理的流程等。
同时还学习了一些常见的前处理技术,例如萃取、吸附、离子交换等。
3. 分析化学的常用分析方法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常用的分析方法,例如静电反应法、溶媒萃取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等。
我们学习了这些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应用范围以及优缺点等。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还了解了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4. 分析化学的实验技术实验技术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分析化学实验技术,例如仪器操作、试剂的配制和保存、废液的处理等。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不仅掌握了这些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还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三、学习成果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和收获:1. 理论知识的掌握我们通过学习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掌握了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
我们了解了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掌握了分析化学的分类和常用仪器设备,对分析化学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许多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掌握了它们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实验技能的提高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提高了实验技能。
我们学会了正确地操作仪器设备,熟练掌握了试剂的配制和保存方法,掌握了废液的处理方法。
大二化学分析知识点总结
![大二化学分析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2618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b.png)
大二化学分析知识点总结化学分析是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学习化学和提高实验技能非常重要。
大二化学分析课程主要包括定量分析和仪器分析两个方面,下面将对这两个方面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定量分析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定性分析物质的定性分析是指通过检验和试验,确定一个物质属于某一类物质或者含有某种特定成分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颜色反应、沉淀反应、气体反应等。
2. 物质的定量分析物质的定量分析是指确定物质中某种或几种成分的含量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滴定法、重量法、电位滴定法等。
3. 母液的制备在定量分析中,母液的制备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它要求仪器设备的准确操作和化学试剂的正确配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样品的预处理样品的预处理是指在进行定量分析前对样品进行处理,使之达到适合进行分析的要求。
样品的预处理过程包括溶解、过滤、稀释等。
5. 指示剂的选择在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滴定终点的准确测定。
不同的滴定反应需要选择不同的指示剂,如酸碱滴定中常用酚酞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亚铁指示剂等。
6. 滴定曲线的解析滴定曲线是指在滴定过程中,滴定剂耗用量与滴定剂的体积之间的关系曲线。
通过解析滴定曲线,可以确定滴定终点的准确位置,从而得出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二、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1.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对可见或紫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仪器包括分光光度计和比色计。
2. 火焰光度法火焰光度法是一种利用被分析物质在火焰中产生特定波长的光谱线来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仪器包括火焰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3.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根据样品中各种组分在固定相或移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和分配平衡来分离和测定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仪器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
4.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一种利用被测物质与电极间的电化学反应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电极包括玻碳电极、银/氯银电极、氢电极等。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重点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4f883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b.png)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重点13.红外光谱仪的主要部件包括: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及记录系统。
14.指出下列电磁辐射所在的光谱区(1)波长可见光(2)波数400cm-1红外(3)频率×1013Hz 红外(4)波长300nm 紫外15.常见光谱分析中,原子吸收、原子发射和原子荧光三种光分析方法的分析对象为线光谱。
16.红外光谱是基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
=2的镁原子的光谱项数目为 4 ,其中多重态为3的光谱项数目为3 。
18.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只有当某波长光波的能量与物质的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差相等时,才发生物质对某光波的吸收,也就是说物质对光的吸收是有选择性。
19.在光谱法中,通常需要测定试样的光谱,根据其特征光谱的波长可以进行定性分析;而光谱的强度与物质含量有关,所以测量其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20.根据光谱产生的机理,光学光谱通常可分为:原子光谱,分子光谱。
2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钨丝灯,氢灯或氘灯做光源。
22.红外光谱仪用能斯特灯与硅碳棒做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法复习题1.名词解释:光谱干扰:由于待测元素发射或吸收的辐射光谱与干扰物或受其影响的其他辐射光谱不能完全分离所引起的干扰。
物理干扰:是指试样杂转移、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试样任何物理特性的变化而引起额吸光度下降的效应。
它主要是指溶液的粘度、蒸气压和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对溶液的抽吸、雾化、蒸发过程的影响。
化学干扰:在凝聚相或气相中,由于被测元素与共存元素之间发生任何导致待测元素自由原子数目改变的反应都称为化学干扰。
电离干扰:待测元素自由原子的电离平衡改变所引起的干扰。
基体效应:试样中与待测元素共存的一种或多种组分所引起的种种干扰。
积分吸收: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将原子蒸气所吸收的全部辐射能量称为积分吸收。
峰值吸收:是采用测定吸收线中心的极大吸收系数(K0)代替积分吸收的方法。
原子荧光光谱:当用适当频率的光辐射将处于基态或能量较低的激发态的原子激发至较高能级后,被激发的原子将所吸收的光能又以辐射形式释放的现象谓之原子荧光。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f75e619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9.png)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汇编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现代化学工业和生物科学的基础。
化学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化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组成,以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学。
如何学好分析化学,掌握其理论和实践技能,是每位学生都需要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在复习期末考试时,各种资料和复习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的汇编和分析。
一、教材和课堂笔记教材和课堂笔记是考试复习的重要资料来源。
教材是分析化学知识和理论的载体,通过系统的理论阐述和实验操作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而课堂笔记则是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和记笔记的成果,它们记录了老师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授课内容的补充和细化。
因此,认真复习教材和课堂笔记是提高分析化学成绩的重要手段。
二、试题库和历年试卷试题库和历年试卷是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试题库是学校或公共教育资源库中收集的各种分析化学试题,按照难度、类型、知识点等方面分类归类,供学生查找和练习。
历年试卷则是学校或教育部门每年举行的分析化学考试的真实试卷,它们记录了每年的考试难度和类型,是复习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做试题,可以检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找出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复习策略,提高分析化学成绩。
三、名师讲义和网络课程名师讲义和网络课程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辅助资源。
名师讲义是一些分析化学领域杰出教授所编写的精品讲义,其中包含了许多知识点和实验操作技巧等,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学习分析化学的好工具。
而网络课程则是一些优秀教师开设的线上分析化学教学课程,包括视频讲解、PPT讲义、习题讲解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和学习,较为灵活和便捷。
四、真题解析和复习指南真题解析和复习指南对于学生考试复习很有帮助。
真题解析是对分析化学考试真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试题的出题思路和选项的区别,批判性思维水平得到提高。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8b98e0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2.png)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 分析化学包括: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形态分析)2. 定性分析的对象包括:样本,分析物3. 按样本大小可分为:常量分析(固:>100mg,液:>10mL),半微量分析(固:10~100mg,液:1~10mL),微量分析(固:0.1~10mg,液:0.01~1mL) 4. 按分析物在样品中所占含量可分为:主要(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0.01%)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 误差: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2. 绝对误差:E= X,TX,T3. 相对误差:Er=100% ,T4. 准确度: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表示。
误差小,准确度高。
5. 偏差: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6. 绝对偏差:di =Xi- XXi,X,7. 相对偏差:dr =100%XXi,X,,,dr8. 相对平均偏差:100% n,Xn2,,Xi-X,,i19. (样本)标准偏差:s= n-110. 精密度: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值相互符合的程度,常用偏差大小表示。
11. 实验结果首先要求精密度高,才能保证有准确的结果,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有高的准确度。
(如无系统误差存在,则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 12. 校正系统误差(准确度,误差)的方法:改进方法,校正仪器,对照实验,空白实验,回收率实验13. 校正随机(偶然)误差(精密度,偏差)的方法:增加测定次数 14. 随机误差大,系统误差不一定大XX,i15. 可疑值的取舍:G检验(书p17)(G=,s:标准偏差),Q检验(p18) s t,s,,X,16.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p14):(t:查表可得,n;测定次数)n2s大17. 判断两组数据精密度是否有差异(p19):F检验(与偏差有关)(F=) 2s 小18. 比较某测定值与标准值有无显著性差异(p19):t检验(与误差有关) ,X,,n[t=(μ:标准值)] s19. 有效数字:1)pH、pM、pKa、pKb、lgK等有效数字位数,按小数点后的位数来算(书p23;,5eg:pKa=4.74,则Ka=1.8都是2位有效数字) ,102)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奇进偶舍(倒数第二位为5时)”(书p23)3)运算规则:加减法:先计算后修约,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相同;乘除法: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所有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相同4)实验中数据统计中的有效数字:万分之一天平(保留到小数点后4位);滴定管(小数点后2位);移液管(小数点后2位);标准溶液浓度(小数点后4位);高含量组分>10%(小数点后4位);中含量组分1~10%(小数点后3位);微量组分<1%(小数点后2位)第三章滴定分析1. 滴定分析法按原理分:氧化还原滴定法,酸碱滴定法,配位(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2. 按实验方法分:直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置换滴定法,返滴定法3. 直接滴定法:使用一种标准溶液 eg:NaOH滴定HAc 3+3+4. 返滴定法:用两种标准溶液eg:测定Al:Al+EDTA(过量)=AlEDTA标准Zn溶液,,,,,EDTA+Zn=ZnEDTA5. 标准溶液:在滴定分析中用来和被测组分发生反应的浓度准确已知的试剂溶液。
分析化学重难点概要
![分析化学重难点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7944d68183d049649b66585c.png)
分析化学重难点概要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基本概念及公式:误差,准确度,偏差,精密度2.系统误差的种类,性质及校正系统误差的方法尤其是空白试验3.有效数字,尤其要注意ph,pm,logk等的有效位数的判断,第五面,有效数字的选择第三章:滴定分析1.基本概念:化学计量点,终点2.适用于滴定法的几个特例3.物质的量浓度,特别注意那些C下面有分数的4.滴定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5.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6.课后习题的好好做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共轭酸碱对的ka,kb的关系2.分布系数,分布曲线的定义以及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3.会写质子条件4.第60面表4-1 各种溶液的ph的计算公式及其使用条件5.缓冲溶液能控制的ph范围为pka+—16.滴定突跃的定义及计算方法7.目视直接滴定的条件:cka>=10-88.第78面硼砂做基准物滴定盐酸9.多元酸的滴定10.化学计量点的判断11.铵盐的测定12.九十一面计算第五章:配位滴定法1.EDTA的性质2.EDTA与金属离子配位的特点3.酸效应的定义以及计算4.配位滴定中适宜PH条件的控制,最大PH和最小PH的选择5.EDTA的酸效应曲线6.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原理7.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指示剂的封闭,僵化以及解决办法8.几种常用的指示剂,铬黑T,二甲酚橙,钙指示剂9.分别滴定的条件10.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氧化还原掩蔽法,返滴定法,各种例子都要记好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这一章的例题和课后习题要好好琢磨2.最重要的是碘量法,其他的方法也很重要3.课后习题至少要做到第十五题第八章:电位分析法1.标准氢电极,参比电极2.甘汞电极,电动势的书写以及电极电位的计算、3.玻璃电极,玻璃膜的示意图,工作原理4.单晶膜电极5.第125面膜电位的计算6.PH的电位测定以及实用定义7.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8.第229面表8-99.电位分析法计算实例10.第八章很重要,也很难,希望大家好好复习第九章:吸光光度法这一章就自己把握一下啊,我也不知道什么事重点特别声明:次重点很粗糙肯定会有考点遗漏希望有心人士多多补充,这是最后一堂课的时候老师点的我只是稍微整理了一下啊,大家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这只能供平常没怎么上课的同学参考一下,最后好好复习,有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
分析化学复习要点讲解
![分析化学复习要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ba232ffbb4cf7ec4afed0c8.png)
《分析化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概述1、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含量和结构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2、定量分析过程取样、试样的分解、消除干扰、测定、分析结果计算及评价。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1、按分析对象分: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2、分析化学的任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3、按试样用量分: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固体(m) >0.1g 0.01~0.1g 0.0001~0.01g <0.1mg 液体(V) >10mL 1~10mL 0.01~1mL <0.01mL4、按组分在试样中的质量分数分: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痕量组分分析% >1 0.01~1 <0.01 质量分数wB5、按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分: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1)化学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使试样中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纯粹的、固定组成的化合物,再通过称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据分离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沉淀法和气化法。
滴定分析法:将巳知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滴定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的溶液中,直至到达化学计量点,据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据反应的类型,可分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2)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测定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需要借助特殊的仪器进行测量,故将它们称为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包括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等。
(3)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的关系:仪器分析法的优点是迅速、灵敏、操作简便,能测定含量极低的组分。
但是仪器分析是以化学分析为基础的,如试样预处理、制备标样、方法准确度的校验等都需要化学分析法来完成。
因此仪器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是密切配合、相互补充的。
只有掌握好化学分析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学好和掌握仪器分析法。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d7f93ca5e9856a57126001.png)
气相色谱定性定量依据定性:标准试样进行对照定性。
相对保留值定性,保留指数定性。
定量:在实验条件一定时,峰面积或峰高与组分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峰面积或峰高定量。
其定量方法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气相色谱检测器浓度型:热导检测器(TC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质量型: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热导检测器优点:对有机物还是无机气体都有响应,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不破坏试样。
多用于常量到10μg·mL-1以上组分的测定。
原理:①被测组分的蒸汽与载气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②热死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③利用惠斯通电桥测量。
分离度(R):若峰形对称且满足于正态分布,当R=1.0时,分离程度可达98%,当R=1.5时,分离程度可达到99.7%。
通常用R=1.5作为相邻两峰已经完全分离的标志。
R<1,两峰重叠,R=1.25,两峰基本上被分离。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理:根据试样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AAS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出射狭缝,反射镜和色散元件组成。
作用:将被检测的元素的共振吸收线分离出来。
原子发射光谱只能用来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与含量。
AES不能用于分析有机物和一般非金属元素。
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统计权重,跃迁概率,激发能,激发温度,基态原子数。
激发能最低的共振线通常是强度最大的谱线。
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方法:元素光谱图比较法,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
定性分析工作条件的选择:光谱仪,激发光源,电流控制,狭缝,运用哈特曼光阑。
光谱定量分析:内标法,校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定量分析工作条件的选择:光谱仪,光源,狭缝,内标元素和内标线,光谱添加剂。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理:气态基态原子对于同种原子发射出来的特征光谱辐射具有吸收能力的现象。
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①灵敏度高,检出限低;②精密度;③选择性好;④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⑤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一)2024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447c62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e.png)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概述:分析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成分和结构以及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总结分析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大点:质量分析、能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
一、质量分析1. 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2. 质谱仪的原理和应用3. 质谱图的解析和鉴定4. 元素分析的方法和步骤5. 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质谱分析技术二、能谱分析1. 能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仪器2. X射线衍射法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3. 能谱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4. 能谱分析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5. 能谱分析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三、电化学分析1. 电极和电解质的基本概念2. 电解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电化学分析的常用电极和方法4. 电化学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 电化学分析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四、色谱分析1.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比较与选择3. 色谱仪的构造和操作方法4. 色谱分析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5. 色谱分析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五、光谱分析1. 电子能级和光谱线的特点2. 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3. 光谱仪器的类型和应用领域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有机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5. 光谱分析在医药研发中的应用总结:分析化学是现代化学研究和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分析化学的五个重要知识点:质量分析、能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并阐述了每个大点下的关键知识。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知识,读者将能够更好地应用分析化学的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和挑战。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a47e21b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a.png)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汇编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分析方法。
在学习分析化学的过程中,复习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的汇编,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理论知识篇1.基础知识概述:复习资料中应包括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术语的解释。
例如,酸碱理论、溶液的浓度计算、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内容。
2.分析方法分类:复习资料中应包括各种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其原理。
如重量法、容量法、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
重点强调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3.仪器设备:复习资料中应包括各种常用的分析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
如电化学分析仪器、光谱仪器、质谱仪器等。
同时,要重点强调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二、实验技能篇1.实验操作步骤:复习资料中应包括各种分析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例如,溶液的配制、标定曲线的绘制、样品的预处理等。
同时,要重点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数据处理与分析:复习资料中应包括各种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分析技巧。
如数据的平均值计算、相对标准偏差的计算、曲线拟合等。
同时,要重点强调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实验结果的解释与评价:复习资料中应包括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如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等。
同时,要重点强调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三、综合应用篇1.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复习资料中应包括分析化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药物分析等。
同时,要重点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案例分析:复习资料中应包括一些分析化学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如对某种药物成分的分析、对某种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检测等。
同时,要重点强调案例分析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3.综合实验设计:复习资料中应包括一些综合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如设计一个完整的分析方案、设计一个新的分析方法等。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9c1a58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a.png)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
它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分析化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误差与数据处理误差是分析化学中不可避免的,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分类对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原因引起的,具有重复性和可测性,例如仪器未校准、试剂不纯等。
随机误差则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不可预测但服从统计规律。
在数据处理中,有效数字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
有效数字是指在测量中能够实际测量到的数字,包括所有的准确数字和一位可疑数字。
运算中,遵循“先修约,后计算”的原则,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数据的统计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方法有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置信区间等。
通过计算置信区间,可以估计出测量结果的可靠范围。
二、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是一种经典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
酸碱滴定是基于酸碱中和反应,通过已知浓度的酸碱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是关键,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配位滴定常用于金属离子的测定,常用的配位剂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
影响配位滴定的因素包括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和 EDTA 的酸效应等。
氧化还原滴定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常见的有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等。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以保证反应的完全性和准确性。
沉淀滴定则是基于沉淀反应,如银量法用于测定氯离子、溴离子等。
三、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是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主要包括沉淀法、挥发法和萃取法。
沉淀法是将被测组分转化为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和灼烧等步骤,最后称量沉淀的质量来计算含量。
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需要控制沉淀的条件,如沉淀剂的选择、溶液的酸度、温度等。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2d63e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9.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fe3477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2.png)
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在分析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科学,通过实验手段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 分析化学的分类: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定量分析确定物质中某种或者某几种成份的含量。
3.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化学平衡原理、电化学原理、光谱学原理、色谱学原理等。
二、常用的分析方法和仪器1. 光谱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样品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2. 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这些方法通过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来分离和测定物质的成份。
3. 电化学分析:包括电解分析、电位滴定、电导率测定等。
这些方法利用电化学原理来测定样品中的物质含量。
4. 其他常用的分析方法:如重力法、萃取法、沉淀法、滴定法等。
三、化学分析的基本步骤1. 样品的准备:包括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等。
样品的准备对后续的分析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 分析方法的选择:根据分析目的和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不同的样品和分析目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3. 标准曲线的绘制:对于定量分析,需要先制备一系列标准溶液,并测定它们的响应值,然后绘制标准曲线,用于样品的定量测定。
4. 样品的测定:根据所选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的测定,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正确使用。
5.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计算、统计和分析,得出最终的分析结果。
四、常见的分析误差和精密度评价1. 分析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仪器仪表、操作方法等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校正和修正来减小;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操作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定来评价。
化学复习中的重点内容梳理
![化学复习中的重点内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d638bb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6.png)
化学复习中的重点内容梳理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涉及广泛且内容繁多。
在学生进行化学复习时,梳理重点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就化学复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
一、基础概念和原理化学中的基础概念和原理是学习和理解化学的关键。
包括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化学方程式、物质性质等的定义和特征。
同时还需要理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键以及化学反应等基本原理。
这些基础概念和原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化学各个领域的知识都至关重要。
二、无机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无机化学研究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合成方法、反应机理以及应用。
在无机化学中,需要重点掌握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离子键、化学方程式以及常见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性质。
此外,还需要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别方法,以及重要的无机反应和反应机理。
三、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化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含碳的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
在有机化学中,需要重点掌握碳的共价键和原子团的特征,熟悉各类常见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表述法。
还需要了解有机反应的类型和机理,熟悉一些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和实际应用。
四、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化学中重要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其中包括摩尔计算、物质的量计算、质量计算、气体计算、溶液浓度计算等。
在练习化学计算时,需要熟练使用化学方程式、物质的量关系、摩尔质量等概念。
此外,还需要掌握气体定律、溶液浓度计算、酸碱计算等内容。
五、化学动力学和平衡化学动力学和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的重要内容。
在这方面的学习中,需要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掌握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的相关计算。
对于反应平衡,需要了解平衡常数、平衡条件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达到平衡转移的技巧。
六、化学热力学化学热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热力学变化的学科。
在学习化学热力学时,需要了解热力学系统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熵的概念。
此外,还需要掌握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的计算方法,了解各类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循环。
大学分析化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大学分析化学总复习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3ba945fe4733687e21aa2b.png)
第二章 误差及数据处理
二、数据处理 1、可疑值得取舍 4d法 Grubbs法
Q检验法 2、平均值与标准值得比较:t检验法
3、两个平均值的比较: 先F检验再t检验法 有效数字 三、有效数字 修约规则 计算规则
第三章 滴定分析
一、几个概念
2.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一、配合平衡 K 、 β 二、EDTA及其配合物
EDTA的性质 配合物的特点
Y(H)
三、副反应及条件稳定常数 酸效应系数α EDTA的副反应系数α 共同离子效应系数αY(M) 配位效应系数αM(L)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αM 水解效应系数αM(OH) 条件稳定常数K' lg K ' = lg K – lgαY - lgαM
一元弱酸溶液pH计算公式的推导、近似公式的应用 两性溶液pH值得计算
三、酸碱指示剂 作用原理、指示剂的用量、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四、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强碱——强酸 强碱——一元弱酸 强碱——多元弱酸 五、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混合碱的分析 1.双指示剂法 2.BaCl2法 特点、影响突跃的因素、 准确滴定的判断条件
参比电极: 指示电极:
甘汞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 玻璃膜电极 电极构造、电 极反应、作用 氟离子选择电极 原理
离子选择性电极
直接电位法
电位滴定法
pH的测定 氟离子含量的测定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一、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朗伯-比尔定律; A= k bc 适合于平行单色光 溶液 2.比尔定律的偏离及其原因
注意写出配平的氧化还原方程式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d80d1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8.png)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二章:误差和数据分析处理-章节小结1.基本概念及术语准确度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是指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它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
可采用t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
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
包括t检验和F检验。
2.重点和难点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
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重现性。
虽然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只有在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是可取的,因为它最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
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衡量精密度的偏差也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系统误差可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
这种误差由确定的原因引起,具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会在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小结
![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84acc8b5b307e87100f6967b.png)
2
第2章 酸碱滴定小结
7、酸碱滴定原理:强酸(碱)滴定、 一元弱酸(碱)滴定过程中p H的计算, 重点是化学计量点及±0.1%时的pH计算;理解滴定突跃与 浓度C和Ka间的关系;能够正确选择指示剂
一元弱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强酸与弱酸混合溶液、 多元酸溶液能分步滴定或全部滴定的条件 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标准酸(碱)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混合碱分 析,P、N、H3BO3等的测定。
4
第3章 络合滴定小结
6、混合离子选择性滴定的条件及控制酸度分步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7、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络合掩蔽、沉淀掩蔽、氧化还原掩蔽 等 8、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应用: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析出法、置换滴 定法和间接滴定法 9、置换型指示剂的工作原理:Mg-EBT,Cu-PAN
5
第4章 氧化还原滴定小结
1
第2章 酸碱滴定小结
1、酸碱反应的定义,平衡常数的表示,活度与浓度 2、酸度对弱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分布分数或型体浓度的计算, 各型体分布的优势区间 3、MBE,CBE和PBE的正确书写 4、常见酸碱溶液的H+浓度计算:一元弱酸(碱),两性物质,共轭 体系 5、酸碱缓冲溶液:了解缓冲指数的概念,会选择并配制需要的缓冲 溶液 6、酸碱指示剂:作用原理,影响因素,理论变色区间和变色点,混 合指示剂的工作原理
6
第5章 重量分析及沉淀滴定法小结
1、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及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2、溶解度、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的定义,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s的计算 3、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 等 4、沉淀的形成过程,均相成核和异相成核 5、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及提高纯度的方法 6、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稀、热、慢、搅、陈 7、重量分析中换算因素F 8、沉淀滴定法: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中所用的指示剂、 方法特点和应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相色谱定性定量依据定性:标准试样进行对照定性。
相对保留值定性,保留指数定性。
定量:在实验条件一定时,峰面积或峰高与组分的含量成正比,
因此可以利用峰面积或峰高定量。
其定量方法有归一化法,
内标法和外标法。
气相色谱检测器浓度型:热导检测器(TC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质量型: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热导检测器优点:对有机物还是无机气体都有响应,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不破坏试样。
多用于常量到10μg·mL-1以上组分的测定。
原理:①被测组分的蒸汽与载气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②热死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③利用惠斯通电桥测量。
分离度(R):若峰形对称且满足于正态分布,当R=1.0时,分离程度可达98%,当R=1.5时,分离程度可达到99.7%。
通常用R=1.5作为相邻两峰已经完全分离的标志。
R<1,两峰重叠,R=1.25,两峰基本上被分离。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理:根据试样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AAS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出射狭缝,反射镜和色散元件组成。
作用:将被检测的元素的共振吸收线分离出来。
原子发射光谱只能用来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与含量。
AES不能用于分析有机物和一般非金属元素。
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统计权重,跃迁概率,激发能,激发温度,基态原子数。
激发能最低的共振线通常是强度最大的谱线。
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方法:元素光谱图比较法,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
定性分析工作条件的选择:光谱仪,激发光源,电流控制,狭缝,运用哈特曼光阑。
光谱定量分析:内标法,校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定量分析工作条件的选择:光谱仪,光源,狭缝,内标元素和内标线,光谱添加剂。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理:气态基态原子对于同种原子发射出来的特征光谱辐射具有吸收能力的现象。
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①灵敏度高,检出限低;②精密度;③选择性好;④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⑤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
决定谱线宽度的因素:自然宽度,多普勒变宽,碰撞变宽,共振变宽,劳伦茨变宽。
常用的原子化器有火焰原子化器和非火焰原子化器。
原子化器作用:提供能量,使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变成气态基态原子。
助燃比:燃气与助燃气的混合比率。
将火焰分为三类:化学计量火焰;富燃火焰;贫燃火焰。
火焰原子器中火焰种类:化学计量火焰:温度高,稳定,背景低,适用大多数元素的测定。
富燃火焰:燃烧不完全,具有还原性,火焰黄色,温度低于化学
计量火焰,适合于易形成难解离氧化物的元素测定,但背景高。
贫燃火焰:燃烧充分有较强的氧化性,火焰蓝色,温度低于化学
计量火焰,有利于测定易解离,易电离的元素,如碱金属等。
非火焰原子化器主要指的是电热高温石墨炉原子化器。
工作原理:大电流通过石墨管产生高热,高温,最高温度可达3000K,使试样原子化。
石墨炉原子化器的操作分为:干燥,灰化,原子化和高温除残。
干燥:除去石墨管内试样溶液中的溶剂或水分。
灰化:除去基体或其他干扰元素原子化:测量高温除残:清除残留物。
低温原子化法(又称化学原子化法):氢化物原子化法,汞低温原子化法。
原子吸收分析的干扰:物理干扰;消除方法:配制与待测试样具有相似组成的标准溶液,
尽可能保持试液与标准试液物理性质一致,测定条件一致是消除
物理干扰最常用的方法。
化学干扰;消除方法:加入释放剂;加入保护剂;加入缓冲剂;使用高温火焰;化学分离。
电离干扰;消除方法:加入消电离剂;采用低温火焰。
光谱干扰;消除方法:减小狭缝宽度;降低灯电流;采用其他分析线。
K带:具有共轭体系
B带:苯环本身振动以及闭合环状共轭双键π—π*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带。
R带:杂原子和双键的共轭基团。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生色团:指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基团,主要具有不饱和键和含有孤对电子的基团。
助色团:具有非电子对的基团。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有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能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谱带,称这种振动为红外活性。
反之称为非红外活性。
CO2不对称伸缩振动是红外活性的,对称伸缩振动是非红外活性。
影响基本振动的直接因素是原子质量和化学键的力常数。
化学键的力常数越大,化学键的基本振动频率越高。
键力常数的顺序为:三键>双键>单键。
简正振动分为伸缩振动(对称伸缩振动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面内变形振动和面外变形振动)。
非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3N-6 N:分子中的原子总数
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3N-5
诱导效应:具有不同电负性的取代基团,通过静电诱导作用使分子中电子云的密度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键力常数,引起基团特征频率发生位移。
诱导效应常常使吸收谱带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共轭效应:共轭效应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结果使原子双键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键力常数减小,振动频率降低。
最有分析价值的基因频率在4000~1300cm-1,称为基因频率区或官能团特征区。
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的特征。
这犹如人的指纹各不相同一样。
称为指纹区。
基因频率区四个波段:4000~2500cm-1X-H伸缩振动区
2500~2000cm-1三键和累积双键区
2000~1500cm-1双键伸缩振动区
1500~1300cm-1X-H变形振动区
指纹区两个波段:1300~900cm-1单键伸缩振动区
900~600cm-1
程序升温:改善分离效果;缩短分析周期;改善峰形,提高检测灵敏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类型:液固吸收色谱;液液分配色谱;化学键合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分子排阻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机理:根据各组分在固定相及流动相中的吸附能力,分配系数,离子交换作用或分子尺寸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
锐线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窄的多的光源。
作用: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辐射。
常用的元件是空心阴极灯。
凝胶色谱(排阻色谱)分离机理是立体排阻,试样组分与固体相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现象。
化学键合固定相法:一般采用硅胶为基体。
对硅胶进行酸洗,中和,干燥活化等处理。
键合相可分为四种键型:硅酸酯型键合相;硅氮型键合相;硅碳型键合相;硅氧烷型键合相。
反相色谱:一般采用非极性键合固定相,流动相极性大,固定相极性小。
在反向键合相色谱中,极性大的组分先流出,极性小的组分后流出。
正相色谱:一般采用极性键合固定相。
常用的极性键合相有氰基,氨基,二醇基键合相。
流动相一般用比键合相极性小的非极性或弱极性有机溶剂,如烃类溶剂。
或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极性溶剂(如氯仿,醇,乙腈等)以调节流动相的洗脱强度。
通常用于分离极性化合物。
波长与波数互为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