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密欧与朱丽叶》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只是爱情
——浅谈《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
在读这本书之前,就已经有听说过这个充满伤感的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大胆、真诚的爱情,以及他们对封建婚姻的坚决反抗和以死相拼,曾在我的心里激起了汹涌的波涛。现在,真正的接触了这本书,认真地读了之后,依然为罗、朱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落泪。但我从中,不止读出了爱情,他们身上那种永不熄灭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与之相对的神学之塔的轰然倒塌,都让我感到一种心灵的震颤与撼动。
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描写爱情生活的多如牛毛,譬如《牡丹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甚至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讲,这些作品各有千秋,《罗密欧与朱丽叶》并不见得高出多少,但这部作品中所充溢着的那种人文主义精神却是很多作品所匮乏或没有的,这就显示了这部作品的思想高度。我想,这也许就是这部作品流传几百年并依旧撼动国内外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一个充满悲剧与伤感的爱情故事,或许是极其感动人的,但却不一定会如此地风靡全球,正是这部作品内在的精神给这个干涩的爱情故事注入了灵魂与生机,使几百年后的我们读后仍旧历历在目深深感动。
创作这部伟大作品的人,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被称为“英
国戏剧之父”,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而莎士比亚之所以享有如此多的赞誉,与他的高产高质是分不开的。其中,以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成就尤为突出。这一类的作品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还有早期的喜剧系列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等,这些喜剧主要不是讽刺社会现实,而是表现人文主义者的理想,歌颂爱情和友谊,宣扬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和个人争取幸福的权利。但是在1595年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唯一一部悲剧,但在思想内涵上则和这一时期的喜剧完全一致。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悲惨地死去了,但他们的爱情是那样纯洁美丽,他们的爱情终于战胜了封建压迫和偏见,显示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蓬勃生命和最终胜利。
人文主义精神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中的灵魂,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这两个概念。文艺复兴是指14—16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和思
想上的革命运动。这个时候,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重新得到发掘和重视,因而得名。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主张一切以“人”为本,来反对神的权威,它在当时是进步的思想,表现了蓬勃的革命朝气、满怀信心的乐观精神和巨大的创造性。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反映自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打到作为神学和经济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
一个重要的社会变动现象或者社会思潮必定会在人们的心里投下影子、打下烙印,也必定会引起人们的思考。而作家又是比较敏感的群体,他们对于某些社会现象必定会有最敏锐最先见的反应,这些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反应在他们的作品中。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正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涌动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正如上文所说,罗、朱的生死恋情,是惊天地而泣鬼神。这种纯洁、高尚、悲壮的爱情,使无数世俗的爱情显得黯然失色。我觉得,这部作品内在的人文主义精神一直贯穿其中,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它有讲爱情,却不只是爱情。第一,神父得知罗、朱二人相爱了,先是震惊,接着是不同意,最后在罗密欧的坚持下,同意二人相爱,同意二人结为夫妻,但却是打着让两家世敌和好的小算盘。在这部作品里,神父无疑代表的是中世纪的神学与宗教观,罗、朱追求的,却是自由与冲破束缚,二人对于人文主义精神的执着追求,更显示了他们作为人的
一种尊严与价值,这正是剧本激动人心的地方。第二,罗、朱二人在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求助于神父。神父想出了让朱丽叶假死逃婚的计策,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阴错阳差导致了两个有情人的死亡。这个故事悲惨的结局,暗示了一个问题,即使是神父,也不能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即使是神父,也无法掌控事情的发展,在两个年轻的生命被死神夺走的时候,他也束手无策。神,并不是万能的。落后的神学宗教观,必定被新兴的“人性”“人文主义思潮”所代替。神学之塔正在轰然倒塌。第三,反对罗、朱二人的封建家长们,对于传统观念死板地恪守,封建思想顽固到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唯有自己最疼爱的亲人生命的逝去,方可唤醒他们那愚钝的心。但,生命不可再,它不会因为你的懊悔而原谅你,如果生命不在,即使你千万般呼唤,它依然是倔强地不肯给你重来一次的机会。因此,就给了我们这些后人以启示,不管怎样,生命才是最重要的。第四,这部作品的语言,非常美,为剧本增色不少。有的,甚至在今天依然是很经典很引人深思的妙语。如“在悲哀里度过的时间似乎是格外长的”、“吵吵闹闹的相爱。亲亲热热的怨恨”、“梦本来就是痴人脑中的胡思乱想,它的本质像空气一样稀薄”等等。原本这个第四条跟我写的主题无关,但我本人觉得语言犹如眼睛,能透漏出这部作品的灵魂。
这篇读书报告已接近尾声,只怪自己才疏学浅,未能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也没有从很好的角度切入。我花了一定的
篇幅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莎士比亚的写作风格,觉得这些很重要,只有充分了解了宏观背景以及大时代的特征,才能对这个时代下的小现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是我个人的观点。选择写《罗密欧与朱丽叶》,只是因为自己很喜欢这部作品,最后,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姓名:封萌
学号:2007034402
专业: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