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结合案例南昆铁路的建设,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敏锐的地理眼光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搜寻资料,积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习惯,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感受祖国、家乡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增强学生爱国和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因素的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难点: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体现了哪种交通运输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也随之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交通运输这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

第五章第
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二、新课讲授
师:请同学们先浏览一下本节内容。

师:好,同学们请抬头,来看一下本节的学习目标,请小乐给我们读一下。

师:先来看下交通运输的发展,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手提肩扛和牲畜驮运,这样的交通运输方式运量小、速度慢、效益低;看右边的图,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与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和效益高的特点。

师:交通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速度、运量、运距、运费、灵活性和连续性六个方面来评价。

同学们,阅读教材表5.1,比较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重点理解灵活性和连续性。

(生:自主阅读)
师:综上可知,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在具体情境中要选用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来运输某一种货物,除了要考虑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还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及货物的性质,同学们一起来选择一下。

(生:集体回答)
师:从上面的选择可以看出,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要遵循的原则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多、快、好、省。

我们来做几个小练习看一下同学们的掌握程度。

1、王紫懿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开会,第二天必须赶到。

2、王昆要从菏泽雷泽湖水库运2吨活鱼到市区。

3、王孟威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4、张弛从天津到上海运一万吨海盐。

5、梁文卓要从太原运200吨煤到武汉。

6、赵君逸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运到上海。

(生:对应同学回答)
师:今日世界,不同地区之间人们交往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交通运输方式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同学们请课件图片,了解法国的高速铁路、日本的海上巨型油轮、空中巨无霸和天津集装箱。

(学生通过图片总结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


师:好,同学们打开同步练习册,完成P80第6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非常好。

师:我们都知道菏泽近些年改建了火车站,增修了高速公路,还将建设高铁和机场,这些车站、公路线和铁路下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第二部分内容交通运输的布局。

先来了解一下交通运输网。

结合教材P80图5.3“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思考:
1、什么是交通运输网?
2、构成交通运输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3、交通网有哪两种基本形式?有哪三个层次?
(学生回答)
师:以铁路运输网为例,来看我国铁路干线示意图,回答:我国铁路网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形成这些特点?
(生: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师:这样分布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呢?
(生: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相比西部更为低平和缓。

而且东部经济发达,人口与城市众多,对交通的需求量大。


师:那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
师:接下来,我们以南昆铁路为例具体分析一下影响南昆铁路建设的因素及建设的意义。

同学们结合书上的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如下问题:
1、南昆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何处?
2、南宁和昆明的海拔分别大致是多少?
3、南昆铁路沿线有哪些资源?
(生:看图回答)
师:请同学们继续思考:
1、南昆铁路建设的主要原因是:①②。

2、南昆铁路建设需克服地形、地质、地貌的哪些不利因素?①②③
3、从南昆铁路建设可以看出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进步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铁路区位的决定性因素。

(生:回答)
师: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来一个小小的比拼,请同学们小组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南昆铁
路建设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长黑板呈现答案,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并总结)
师:那南昆铁路的建设会对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有怎样的意义?
(师生共同回答)
三、课堂小结
这是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了解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南昆铁路为例分析了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及意义。

四、课堂检测
PPT练习及同步练习册PP81页,第1,2,4题
五、作业布置
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菏泽高铁和机场布局的影响因素?
板书设计
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交通运输方式
二、交通运输布局
影响因素:经济、社会、自然、技术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学情分析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是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

本节课围绕交通运输展开,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对身边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均有一定的感性认知。

同时,高一学生经过初中两年和高一上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较良好的地理知识基础,以及地理学习意识,这对于掌握本节知识是很有利的。

故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在知识的引导和方法的点拨;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教师还通过教材和相关补充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图文信息,深挖有用信息,建构起解决相似问题的思维模式;并穿插练习进行巩固,讲练结合,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实效。

《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
先问自己一声:这样做的效果会怎样?要紧紧围绕有效和高效这一核心要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

当然这里所说的效果即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等。

本节课课堂设计新颖,教师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引用实例,创设情景贴近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多强调学生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能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可获知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否畅通,亦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

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材分析
人们的衣、食、住以及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

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

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尤其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使得地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因此,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就选择了交通运输这一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进行讲授。

本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通过对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对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进而阐述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发展趋势,并选取“南昆铁路建设”为案例来说明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材材料偏少,且缺乏分析方法的指导和具体的实例印证,要想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靠单纯的教材讲解有些枯燥。

因此,课堂中要适当加入有关西南地区及南昆铁路的相关材料,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区位因素分析进行深化,对南昆铁路建设前后的基本情况以小组讨论、读图活动等形式进行补充。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评测练习
小试牛刀:同步练习册(地理2 必修):P80页,第6题
读某地各种货物运输方式运价与运距相关曲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运费角度考虑,下列各区间运输方式的选择最合理的是()
A.80千米区间内采用水路运输 B.80千米至550千米应采用铁路运输
C.60千米以内宜采用水路运输 D.550千米以内都采用航空运输
(2)在各种交通运输中,承担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周转和联系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管道运输
(3)最昂贵的运输方式是,它适合运送的货物的特点是。

课堂检测:
1、2006年1月~10月西藏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同比增长31.8%,造成游客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出入境政策的放宽 B.西藏环境承载力的提高
C.西藏旅游点的增多 D.青藏铁路通车运营的影响
2、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是()
①促进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②扩大长江三角洲工业区的经济腹地
③加快塔里木盆地油气的开发和输出④体现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同步练习册(地理2 必修):P81页,第1,2,4题。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交通运输方式贴近学生生活,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为了能让学生掌握本节内容,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争使学生能够动起来,让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展示仪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通过对交通运输方式的
了解及其优缺点的比较,在具体情境中对交通运输方式进行选择,对此知识点的学习,重点让学生自主理解,教师引导,通过具体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结合实际完成对此知识点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做练习使学生能够对重要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并加深印象。

如:对南昆铁路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读图,通过对问题的整理,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影响南昆铁路的因素及意义。

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讲练结合,提高效率。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举例”是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具体的实例上,“说明”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对比分析“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还能突出这种理解分析能力在具体生产活动“案例”中的运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课标细化:
1、知道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2、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
3、说明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4、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