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地域性和批判的地域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的地域性和批判的地域主义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地域性建筑的产生发展,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建筑的地域性与地域主义的研究分析,探讨了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地域性以及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全球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关于批判性地域主义对建筑地域性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地域建筑;地域主义;全球化;批判性

一、建筑学的发展——地域建筑

1.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2.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上来讲,它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比如说在我国南方地区,炎热地区跟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显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山区的建筑和滨河的建筑也是不雷同的。比如说广东,这个地方也属于跟岭南一个大区域,这个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它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潮湿,四季长青,所以人们往往形成一种喜爱室外活动,崇尚自然。建筑处理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于是逐渐形成了岭南建筑的轻巧通透、淡雅明快、朴实自然的建筑风格。

在紧张的现代建筑世界潮流中,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到真正代表当地的文化历史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地域性建筑的发展前景,我记得Kurokawa说:“我做建筑设计有几个目标。一个是最大化或业主期望用户功能需求;二是建设要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完整和环境更审美、建筑文化遗产被传给后代;三是构建空间本身就给人一种感动。我设计了一个三面环水的样机设计创造风车美术馆,是设计反映了不同国家、地区的传统文化,又反映了不同需求的不同所有者和收藏品。艺术博物馆的设计风格是不一样的。美术馆,重叠的屋顶、游泳池、延伸长的城墙的品格,与竹、其他奢侈宁静的口气,抽象表达中国江南地方特色和历史。强调文化在明清小说这一文学主题的艺术收藏品,建筑也试图取得《沉默的建筑”和“虚拟建筑”这一概念。完成建筑需要巨大的投资。就短期利益和廉价的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或25年后,该建筑物的生命结束,需要重建。这一现象发生在日本,现在的中国人也随处可见这种廉价的建筑。共生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货物务必经久耐用,成为城市建设的文化遗产。这幢楼拥有更高的初始投资,但加强施工质量、生活是延伸到60年之久,80年或更长时间,从长期看,避免短期重建,浪费,应该说这是高质量的,而且也不贵。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一个真正的价值。现在上海,成功的前提是兼容的文化世界,能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南京,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成为世界开放的城市。同时应把南京历史上的现代化。也是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共生、不同的文化时代的合作关系。和“第一”文化吸收并宣告吸引新思想的世界。因此运用辩证法的性质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现代建筑地域性建筑,只有

将建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地域性融合在一起,我们才能真正做好建筑,让世界的建筑健康和持久的发展下去,不会灭绝千篇一律。

二、现代建筑的地域性发展

(一)建筑的地域性

建筑的地域性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在农耕文明阶段最具独特性,在工业文明阶段随着文明在时空上的接触逐渐消退,而在今天全球化的冲击下,建筑的地域性和它的留存重新得到关注。

1. 建筑地域性的形成

建筑地域性的形成,并非狭隘的风土论所归因于自然场所那么简单。所谓的场所性,首先是自然条件本身的差异,其次是对自然条件适应方法的差异(文化上的差异)。而这种场所性是建筑的地域性和多样性的基础。建筑的地域性在空间方面反映为特定的区域界定,在时间方面反映为历史延续性。建筑的意义在其所处地域的历史中得以展现。就此而言,建筑和特定社会和历史文化之间存在着意义上的关联,建筑的文化性、历史性以及社会背景都应当是清晰的。

2. 建筑地域性的困境

全球化信息社会的崛起,导致了可预见的变化。作为支配利益表现的流动空间主导了全球,超越了地区、社会和文化,与之相应,曾经作为过去传统建筑意义背景的历史、特殊文化、经验等等,都被全球化所排除。建筑和特定社会之间的意义关联渐渐模糊了。吴良镛先生在国际建协20届大会的主旨报告中指出:“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标准化的商品生产,致使建筑环境趋同、设计平庸、建筑文化的多样性遭到扼杀”。

(二)批判的地域主义

希腊建筑理论家仲尼斯(A.1bnis)和历史学家勒菲芙芮提出了“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概念,即从新的角度重新阐释传统建筑,使人产生异化之感。

弗兰姆普敦(K.Frampton)在1985年第二版《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归纳了“批判的地域主义”的7个特点:1)批判的地域主义是一种边缘性的实践,尽管作为对现代化的一种批判,它不会拒绝现代建筑遗产中解放和进步的方面;2)批判的地域主义是边界清晰的建筑(consciously bounded architecture),“场所-形式”的产物;3)批判的地域主义赞成把建筑的实现看作建构(Tectonic)现象,胜于把它看作是把建成环境还原为一系列胡乱混杂的表面布景的片段;4)批判的地域主义对“光”等场所特有的要素的重视;5)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触觉与视觉同等重要;6)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在形式参照上,批判的地域主义将努力培育一种当代的面向场所的文化而不是把自己隔绝起来;7)批判的地域主义

努力在文化的间隙(cultural interstices)中成长兴盛,这些间隙能在各个方面避免全球文明的极度蔓延。这是对“中心一边缘”文化模式的反对。

“批判的地域主义”是在抵抗现代建筑文化全球泛滥的同时对地域建筑文化自身的再创造。它抵抗现代建筑文化的全球化但又吸收其合理的技术和思想,立足于自身的建筑传统但又必须对之采取“陌生化”的处理。(三)批判的地域主义与地域性

全球化背景中,传统是我们与他者的文化对话,抗拒全球化下经济和技术对地域性的民族性的价值抽空的可依赖的精神资源。建筑应当来自于这个资源并丰厚这个资源。在如此的一个世界中,批判的地域主义在传统文脉、地域特色的表达方面呈现出应时的积极性,于是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

强调“地域”其实就有“抵御”的意义包含在内。抵御什么?认同什么?抵御与认同的逻辑接合点在什么地方?单边的演绎,即抵御全球化,抵御世界普世价值原理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自我封闭。20世纪下半叶,以巴拉干为首的众多拉美建筑师充满想象力地把新技术、新形式和传统精神结合起来,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新拉美建筑,成为实践“批判的地域主义”的代表人物。随着“批判的地域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的蔓延,使得它游离于主流和边缘之间,成为新背景下非主流中解读和演绎建筑地域性的主导。

全球文明的极度扩张使得所谓纯粹的艺术体验,即不需要阐释的,跨文化、跨历史的和特定社会无关的艺术体验被不断地表达于各种物体之中,包括建筑,这就产生了建筑空间的均质性。密斯倡导的等质性的均质空间(homogeneous space)显然与任何特定的社会无关,便成为地域主义批判和努力回避的空间范式。作为均质性的另一个方面,流动空间支配下的建筑既然避开了特定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形式的创造也就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性,这种不确定性和混杂性强烈地体现在“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实践中,以另一种均质性臣服于全球化。

“批判的地域主义”采取的“陌生化”策略,即从新的角度重新阐释了传统建筑,致力于培育一种当代的面向场所的文化,却从一开始就因为这种异化的做法,对“它必须是新的建筑”的追求,而直接威胁到建筑地域性,以所谓的建筑文化自身的再创造悄悄颠覆扎根于当地的地域性,最终彻底“陌生化”。当对地域文化、边缘文化的特殊旨趣的把玩和个人独立体验相结合时,“批判的地域主义”往往只能以误读和反常话语支撑其脆弱的实践,“把

建成环境还原为一系列胡乱混杂的表面布景的片段”,而不会是其他可能。

刘家琨先生称之为“此时此地”的原则就是利用当时当地的社会资源、技术资源设计出独特的有表现力的建筑。作为某种对“当下”的关注,这不失为“批判的地域主义”应对全球化和普遍性的一种有效策略。他同时认为“怎么样最简单地做成,这就是原则,无束缚的原则。实际上是想得到这种思维的状态,所以就有了一种方法。”“‘可能形态’至今仍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独特的东西”原广司认为“便是人的构思能力”。这些对地域性的超越实体的理解在揭示智慧的同时也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