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旨在质疑权威和原初性神话的女性主义理 论视角将使翻译研究更加富有成效。(原初性
神话赋予写作男性的特质,使翻译不得不屈尊其下)
• 3 钱伯伦还认为:女性主义理论得益于解构主义 思想,质疑了将写作与翻译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 。
体与性的思想;多元 论、相对论的思想与 个人主义政治。
克里斯蒂瓦 (JuliaKristeva),塞 克瑟斯(Helene Cixous),伊丽加莱 (Luce Irigaray))等
后现代女权主 义
结果
欧美妇女赢得了选举 权、财产继承权、受 高等教育权和经商权 等基本权利
已经认识到父权制在 所有的社会中运行, 它通过教育、文学和 宗教这些手段的强 化,使人们将其对妇 女的压迫和歧视内化 在心灵深处。
• 17世纪法国修辞学家梅纳日有句名言说: 翻译就是女人,漂亮而不忠实,更是一语 道破了女性以及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 传统译论中,原作与原作者在创作方面是 独立的、主动的、自由的。译作和译者依 赖于原作和原作者,在翻译中不能发挥, 因而是依赖的,被动的。女性主义与翻译 相结合并非偶然,而是出于同命相连。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introduction
• 女性主义(feminism),亦称女权主义。
我国也曾用“女权主义”一词,但是现在 都改为“更合适宜”的“女性主义”,这 是因为:综观当代西方妇女运动已经从争 取男女平等的阶段转向了强调尊重和顺应 女性的差异性、强调女性主体意识的新阶 段(蒋骁华,2004) 。 • feminism是后结构主义思潮和后现代理论 的一部分,是解构一切中心、为边缘者争 取权力的思想运动,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 概念。
• 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看来,“忠实既不 是针对作者也不是针对读者的,而是针对 写作方案(Writing Project)而言的 ——作 者和译者都参与了这一方案。”
• 在这一理念下,原作者的绝对权威受到了 质疑,而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彰显。
劳丽·钱伯伦
代表作:1988年发表于《符号》的文章《性别与翻译的隐喻 》堪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的一篇经典之作。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要主张
1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们颠覆传统的“忠实于原文本 ”,的观念,主张“忠实”不是忠实于原文作者 ,也不是忠实于接受语言文化的读者,而是忠实 于自己的阅读。解构了忠实的观念,女性主义译 者就不再对原来居于权威地位的作者俯首帖耳、 唯命是从了,而是以积极的姿态介人到文本中, 按照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对文本进行挪用、操控甚 至重写。在她们看来,文本意义的阐释权完全掌 握在译者手中,原文作者则隐退了。女性主义翻 译理论家倡导的这种“译者主体性’,对传统的 翻译标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极大地开拓了翻译 研究的视野。
(Gender in Translation : Culture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lation ,1996)
• 《绘制文学地图:翻译的艺术与政治》 (Mapping Literature: The Art and Politics of Translation
,1998)
• 《改变措辞:后殖民时代的翻译》 (Changing the Terms :Translating in the Postcolonial
Era ,合编,2000)
• 翻译研究中的性别
•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被称为“文化转向 ”的一部分。文化转向意味着翻译研究增添了一 个重要的研究维度。它不是去问那些传统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翻译?什么是正确的译法?”而 是强调“译本作了什么?它们如何在世界上流通 并引起反响?”这种转变使我们理解翻译与其他 的交流模式之间的有机联系。并认识到翻译是一 种写作实践,它体现了贯穿所有文化再现的种种 张力。
西方女权主义发展三次浪潮
时期
目标/基调
代表人物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为女性争取选举权;
女性受教育的权利; 女性就业问题
Harriet Tyler Mill; John Stuart Mill
代表流派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20世纪60-70年代
消除两性差别,并把 这种差别视为造成女 性对男性从属 地位的基础
117世纪法语中的“不忠的美人”这句关于翻译的隐喻表明 ,正如父权体制下身居社会等级底层的女性,翻译在文学 等级秩序中也备受歧视。在传统翻译理论中,忠实是翻译 的第一要旨。但是,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背离原作的行为 却屡屡发生。钱伯伦深入探究了这些隐喻中所隐含的性别 政治。她的《性别与翻译的隐喻》一文中指出,正是对父 权(文学等级中那个高高在上的原作身份或原创性)的争 夺制约了翻译的忠实性。
• 女性主义在19世纪渐渐转变为组织性的社 会运动,因为当时人们越来越相信女性在 一个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受到不平等的对 待。
• 西方女性主义在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 后分化成两派:英美女性主义AngloAmerican Feminism和法国新女性主义 French New Feminism。前者更注重文学 批评,特别是对经典文本的颠覆;后者将 视线投射在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分析等 理论方面。
• 女性主义对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翻译实 践、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三个方面。
1女性主义对翻译实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女性 主义译者翻译女性主义先锋小说、政治上 不正确的作品和被遗忘的女性作家作品上 ,并通过女性主义译者的元文本,如前言 、注脚等方面表现出来。
2伴随着大量的女性主义翻译实践,女性主义对翻译 的影响也涉及到理论探讨方面,形成了女性主义 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目的是判断和批 判将女性和翻译置于社会和文学最底层的观点( Simon,1996:1)。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可分为 以下主题:翻译研究中的性别,女性主义翻译的 忠实观和道德观,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和女性 主义翻译的创造性和显形(即翻译是重写)
Representatives
• Sherry Simon雪莉·西蒙 (翻译理论中的性 别化立场)
• Lori Chamberlain劳丽·钱伯伦 (性别语翻 译的隐喻)
• Barbara·Godard巴巴拉·格达德(女性主义 话语)
• Luise von Flotow路易斯·冯·弗罗托(女性 主义翻译理论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的形成 • 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兴起女性主义第二次浪
潮开始,性别概念一直是女性主义的核心。性别 的建构性而非本质性让西方女性认识到:女性所 受到的不公正对待及较男人低下的社会地位不是 其生理性别决定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造成的 社会性别概念还让西方女性进一步认识到,语言 不仅仅是沟通工具,更是塑造、操纵女性的社会 工具,要改变女性被歧视的状况就要从语言入手 ,改革语言,甚至重构女性语言。而翻译,从操 作层面上看是一种语言的转换,并且和女性一样 被置于次等地位,因此女性主义者把性别与翻译 结合起来Flotow,2004:5-12)
• 重释“忠实”
• 由于长期以来,翻译一直被人们用性别地位的等 级秩序的词语来加以理论化,所以对翻译的反思 就必然颠覆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词汇。特别是,对 翻译的反思意味着要拓展翻译主体的定义。是谁 在翻译?唯有重新认识翻译主体的身份和他们在 签署“双重作者身份”的文件时所承担的更大的 责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忠实的意义。
2女性主义翻译打破传统的“作者原文一译者
译文”的两元对立模式,认为译文是原文 的后续的生命(afterlife),和原文共生共荣。 原文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神话,译文 也不再是机械的摹仿和拷贝,而是延伸了 原作的生命,使它得以在另一个语言文化 空间中面对新的读者群体,为原文开启了
一个更加广阔的,料想不到的存续空间。
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女性的奥 秘》(1963) 1970年出版的凯特·米 利特的《性政治》(
Kate Millett, Sexual Politics)
社会主义女权 主义和激进主 义女权主义
20世纪70年代后期
解构宏大理论体系; 反对本质主义的社会 结构论;关于话语即 权力的理论;关于身
• Sherry Simon 雪莉·西蒙
• 个人简介 • 主要作品《翻译中的性别:文化身份和传播
Hale Waihona Puke 的政治》 • 主要贡献• 雪莉·西蒙(Sherry Simon)执教于加拿大康克狄厄大学( Concordia University)
• 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文学研究,在翻译理论领域卓有建树 • 代表作: • ★《翻译中的性别:文化身份与传播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