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船舶航向稳定性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船舶航向稳定性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船舶航向稳定性的因素及对策

船舶航向控制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1781579.html, 船舶航向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戚爱春庄肖波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第12期 摘要:随着船舶现代化、高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航向自动控制已经不能满足船舶控制的实际需要。该文研究了船舶航行过程中的航向控制问题,主要介绍了基于极点配置方法以及基于遗传算法的航向控制策略。所得到的结果对于研究船舶航向控制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航向控制;极点配置;遗传算法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2-2871-03 1 船舶航向控制概述 目前,水运是完成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大宗货物贸易最有效最经济最广泛的运输方式。船舶在海上航行时,不可避免地要偏离给定航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船舶受到海风、海流、海浪等海洋环境扰动的影响。船舶航向的改变会导致较大的航向偏差,进而导致航行距离的增大及运输成本的增大,也会对船上的设备、货物及乘员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节省能源和尽快到达目的地,必须尽量减小航向偏差[1]。 船舶的航向控制直接影响到船舶的操纵性能、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能,航向控制问题本身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不论何种船舶,为了完成使命,必须进行航向控制。船舶推进、运动与姿态的操纵控制、船舶运动机理等问题目前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见文献[2-6]。 随着现代社会对自动化设备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对于自动化设备技术水平要求的提高,人们对船舶的自动控制装置(自动舵)的需求和要求也逐步提高[7]。自动舵是保证船舶自动导航 时的操纵性能的关键设备,其主要功能是用来自动保持船舶在给定航向或给定航迹上航行。基于自动舵的航向控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介绍基于极点配置方法以及基于遗传算法的航向控制策略。 2 船舶航向控制策略研究 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讨论船舶航向控制问题。 2.1 基于极点配置方法的船舶航向控制

中国近现代轮船发展史与中国现代船舶类型

世界近现代轮船发展史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现代帆船始于荷兰。1660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长将一条名为"玛丽"的帆船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1662年查理二世举办了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帆船比赛。 仿古帆船:哥德堡号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8公里/小时;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为58.8千瓦。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 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1894年,英国的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透平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了60公里。

早期汽轮机船的汽轮机与螺旋桨是同转速的。后约在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早期的汽轮机船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俄国建造的柴油机船“万达尔”号下水。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这种装置的单位重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60年代先后,又出现了用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的大、中型水面军舰。 当代海军力量较强的国家,在大、中型船舰中,除功率很大的采用汽轮机动力装置外,几乎都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在民用船舶中,燃气轮机因效率比柴油机低,用得很少。 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又为船舶动力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1954年,美国建造的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功率为11025千瓦,航速33公里;1959年,前苏联建成了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功率为32340千瓦;同年,美国核动力商船“萨瓦纳”号下水,功率为14700千瓦。 俄罗斯核潜艇

船舶航向稳定性与保向性

船舶的保向性与航向稳定性 摘要 文章介绍了船舶的航向性与稳定性的内涵,航向稳定性与保向性的关系,通过分析影响船舶的稳定性与保向性的因素,作出相应的补救措施,以提高船舶的保向性与航向的 稳定性。 关键词 航向稳定性; 保向性 ,措施。 1 引言 船舶的航向稳定性是船舶的操纵性的基本内容之一,航向稳定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船舶保向性的好坏,船舶航向稳定性好的船舶保向性也好,直航中很少操舵也能较好的保向,当船舶操舵改向时又能较好较快地应舵,转向中也能较快的把航向稳定下来。航向的稳定性与保向性与船舶的本身船型、水下侧面积等有很大的关系。事关船舶的经济与安全,分析研究影响船舶航向稳定性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航向稳定性的概念及判断 1.1航向稳定性的定义 航向稳定性是指正舵直进的船舶受到外力的作用取得某一转头角速度ro ,当外力消失之后不能用舵校正(即舵角δ=0)若船舶能稳定在新的航向上,则说明船舶具有航向稳定性;若船舶不能稳定在新的航向上,而是一直偏转下去,则船舶不具备航向稳定 性。 1.2判别一艘船舶的航向稳定性,可以利用实验船或计算预测方法得到航向稳定性指数T 来进行。 在保持正舵的条件下(δ=0﹚,设外界消失后任意时刻t 船舶偏离原航向的回转角 速度为r ,外力消失时船舶具有的转头角速度为ro ,据一阶段近似操纵运动方程 ,可得到 ,既当T >0时,T 值越小,回转角速度r 衰减得越快, 船舶很快稳定在新的航向上;相反,若T >0,T 值越大,则回转脚速度r 衰减的越慢,航向稳定性越差。如果T <0,随着时间t 推移,船舶将不断偏转下去,则该船不具备航向稳定性,而且T <0 时,T 的绝对值|T | 越小,航向越不稳定。 δ?=+??K r T r

船舶舵机控制系统改进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船舶舵机控制系统改进设计 引 言 设计船舶自动操舵系统首先要确定船舶舵机的数学模型和船舶航行动态模型。船舶舵机的传动机构主要有两类,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随着船舶排水量和航速的增加,舵机上的转矩迅速增大。采用机械传动机构的舵机其重量和体积将变得很大,同时它的效率较低,电动机的容量势必很大。因而目前大型船舶均采用液压传动舵机,甚至中小型船舶也不例外。 船舶舵机 船舶舵机是能够转舵并保持舵位的装置。舵机的大小由外舾装按照船级社的规范决定,选型时主要考虑扭矩大小。船用舵机目前多用电液式,即液压设备由电动设备进行遥控操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往复柱塞式舵机,其原理是通过高低压油的转换而作工产生直线运动,并通过舵柄转换成旋转运动。另一种是转叶式舵机,其原理是高低压油直接作用于转子,体积小而高效,但成本较高。 船舶操舵系统是实现船舶操纵功能的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它把电罗经,舵角传感器等送来的船舶实际航向信号,预定航向信号,及给定的各种限束条件自动地按照一定的调节规律进行信号处理,从而控制舵机,使船舶沿着给定的航向航行。由此可见,该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船舶航行的操纵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因此,船舶操纵系统的性能,一直被当作是一个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吸引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围绕着进一步改善该系统的性能这一课题而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自动舵 自动舵是根据电罗经送来的船舶实际航向与给定航向信号的偏差进行控制的。在舵机投入自动工作时,如果船舶偏离了航向,不用人的干预,自动舵就能自动投入运行,转动舵叶,使船舶回到给定航向上来。 电动—液压式自动舵 国产“HD—5L型自动舵应用半导体无触点控制的比例-微分-积分控制系统。驾驶室具有自动、随动及应急操作三种操舵方式。两套参数相同的放大器互为备用,通过转换开关选择其中一套为自动、随动操舵时使用。应急操舵为随动控制方式,单独使用一套放大器。该型自动舵有A、B、C、D四种型式。A型为电液伺服阀变量泵系统;B型为电磁换向阀、伺服油缸、变量泵系统;C型为伺服马达变量系统;D型为地磁功率阀定量泵系统,它们的电气系统基本上是一致的。 液压伺服系统 液压伺服系统是使系统的输出量,如位移、速度或力等,能自动地、快速而准确地跟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与此同时,输出功率被大幅度地放大。液压伺服系统以其响应速度快、负载刚度大、控制功率大等独特的优点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液伺服系统 电液伺服系统是一种由电信号处理装置和液压动力机构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最常见的有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电液速度控制系统和电液力(或力矩)控制系统 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自动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产物。船舶操舵系统也不例外。在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取得了不同的研究成果,开发出一代又一代新型的自动舵产品,为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嵌入式系统在船舶方面的应用

嵌入式系统在船舶方面的应用(温度、电站、变频) 唐涛 (学号:200810123062) 摘要: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等特点,非常适合船舶领 域的应用。本文总结了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在船舶系统中电站、温度控制、变频控制的应用,并特别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在船舶变频技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自动监控;船舶;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变频技术;温度控制;船舶电站;船舶电力推动系统;嵌入式系统 1引言 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来实现船舶各系统监控的自动化已经成为可能。从上世纪80 年代起,船舶控制产品就开始由模拟式向数字式发展。1995 年9 月,由国内外150 多家生产控制设备的厂商组成了国际FF 协会,标志着船舶控制系统开始向全数字化方向发展。此后数年,以现场总线(fildbus) 及超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VL SI) 嵌入式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全数字式控制系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迅速扩展到船舶工业领域,使船舶自动化控制技术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由于嵌入式技术在船舶应用领域尚处于发展阶段,在现有船舶数据监控系统中,主要仍以采用PLC(可程序设计逻辑控制器) 、工业控制计算机(以下简称工控机) ,甚至简单的单片机系统为主来实现船舶各系统的数据采集、监测及控制功能。然而,船舶空间狭小,航行环境多变,因此相对陆用设备而言,我们希望这类船用设备具有体积小、安装接线方便、便于维修、可靠性高,并能适应船上盐雾、油雾、霉菌、潮湿、高热、振动、冲击、电磁干扰大等恶劣条件的性能。对应用于船舶这一特殊控制环境,嵌入式系统比以往的各类控制系统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以预见,嵌入式系统将在船舶监控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船舶操纵简答题类型

船舶操纵简答题类型 1.前航中船舶受到扰动后,船舶运动的稳定性有哪几种,船舶的航向稳定性指的是什么? 2.图示分析前进中的船舶斜顺风航行时受力和偏转规律。 3.船舶在选择锚地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4.简述船舶在北半球台风右半圆的避台操纵方法。 5.简述船舶在波浪中航行横摇的谐摇条件及避免谐揺的措施。 6.简述减轻单锚泊偏荡的措施。 7.简述给定船舶影响倒车停船冲程的因素。 8.试比较大风浪中航行时滞航与漂滞的区别及优缺点。 9.简述发现人员落水时的紧急措施。 10.何谓船舶的动航向稳定性,如何判别? 11.常用锚泊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12.简述船舶纵向受浪时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13.简述驶近落水者的“Williamson”旋回的操纵方法及适用情况。 14.试述伴流横向力产生的原因、条件及作用规律。 15.拖轮顶首协助前进中大船转首,为何存在大船前进速度的极限航速? 16.前进中的船舶在斜顶风与斜顺风航行时,哪种情况易于保向?为什么? 17.简述超大型船舶的操纵性特点。 18.何谓滑失?对螺旋桨推力、排出流、舵效有何影响? 19.绘出倒车停船轨迹,并说明为何呈现这样的形状。 20.简述影响岸壁效应的因素。 21.简述驶近落水者的“Scharnow”旋回的操纵方法及适用情况。 22.简述影响锚抓力的因素。 23.简述影响给定船舶旋回直径大小的因素。 24.简述影响舵效的因素。 25.试述沉深横向力产生的条件,成因及其致偏作用。 26.图示说明后退中的船舶在正横后来风的受力和偏转规律。 27.简述驶近落水者的“单旋回”的操纵方法及适用情况。 28.决定富余水深应考虑哪些因素? 29.绘草图说明右旋FPP单桨船利用车、舵减小掉头区的方法。 30.图示说明后退中的船舶在正横前来风的受力和偏转规律。 31.简述驶近落水者的“双半旋回”的操纵方法及适用情况。 32.试述影响船舶旋回直径大小的船型因素。 33.试述不同船速情况下船体下沉的特点。 34.简述空载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的弊端。 35.简述停车不对水移动的船舶在风中的偏转和运动规律。 36.简述浅水中船舶操纵运动特点。 37.什么是岸壁效应?船舶在接近岸壁航行时应如何操舵保向? 38.简述影响船舶保向性的因素。

船舶的操纵性能

船舶的操纵性能(旋回性、冲程、保向性、改向性以及船舶变速运动性能) 船舶驾驶人员必须较好地掌握船舶操纵知识,了解本船的操纵性能以及各种外界条件对本船操纵性能的影响,才能正确操纵船舶;准确控制船舶的运动。往往一艘操纵性能良好的船舶,具有稳定地保持运动状态和迅速准确地改变运动状态的性能。 一、旋回性能是船舶操纵中的重要部分,它包括的因素有偏移或反移量、进距、横距、旋回初径、漂角、转 心、旋回时间、旋回中的降速和横倾等。这些数值是在船舶满载,半载以及空载等不同的状态下实测所得,掌握这些要素,对避让船舶、狭窄区域旋回或掉头等情况下安全操纵船舶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判定船舶是否处于安全操纵范围内的重要参数。偏移或反移量(KICK)是船舶重心向转舵相反一舷横移的距离,满载时其最大值约为船长的1%左右,但船尾的反移量较大,其最大值约为船长的1/10—1/5,可趁利避害的加以运用,如来船已过船首,且可能与船尾有碰撞危险,紧急情况下可向来船一侧满舵利用

反移量避免碰撞(有人落水时向人落水一舷操满舵也是利用该反移量);进距(ADVCNCE)是开始转舵到航向转过任一角度时中心所移动的纵向距离,旋回资料中提供的纵距通常特指转过90度的进距,即最大进距,其值约为旋回初径的0.85—1.0倍,熟练掌握可常帮助我们正确判断船首来船或危险的最晚避让距离;横距(TRANSPER)是开始转舵到航向90度时船舶中心所一定的横向距离,其值约为旋回初径的0.55倍;旋回初径(TACTICAL DIAMETER)是船舶开始转舵到航向180度时重心所移动的横向距离,其值约为3-6倍船长;旋回直径(PINAL IAMETER)是船舶做定常旋回运动时的直径,约为旋回初径的0.9-1.2倍。漂角(DRIPT AUGTE)是船舶旋回中船首与重心G点处旋回圈切线的方向夹角,其值约在3度—15度之间,漂角约大,其旋回性能越好;转心P是旋回圈的曲率中心O到船舶首尾线所做垂线的垂点,该点处的漂角和横移速度为零,转心P约在船首柱后1/3-1/5船长处,因此,旋回中尾部偏外较船首里为大,操船是应特别注意;旋回时间是旋回360度所需要的时间,它与排水量有密切关系,排水

船舶运动控制概述

船舶运动控制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现代物流业飞速发展,市场对进出口的需求越发的加大,造成了与之相应的航运自动化的繁荣发展,各种新的控制算法不断地应用于传播控制以提高营运的经济效益。作为大连海事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我们有必要了解船舶相关的知识,包括船舶运动控制,船舶控制系统,船舶导航等的相关知识。并将储备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 一、欠驱动船舶的控制器设计 首先我们先来聊聊船舶的驱动。由于船舶动力驱动结构具有非完整约束和典型的欠驱动特性,而且航行条件的变化、环境参数的严重干扰和测量的不精确性等又使船舶运动呈现出大惯性、长时滞、非线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船舶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控制要求,必须探索新的船舶控制方法。 欠驱动系统是指由控制输入向量空间的维数小于系统广义坐标向量空间维数的系统,即控制输入数小于系统自由度的系统[1]。欠驱动船舶模型一般都具有非线性运动方程的形式,欠驱动船舶模型一般都具有非线性运动方程的形式,欠驱动船舶模型一般都具有非线性运动方程的形式,约束都是不可积的微分表达式,属于非完整系统。 研究欠驱动船舶的控制器设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欠驱动船舶以较少数目的驱动器来完成航行任务,降低了系统的费用及重量,提高了营运效益,同时也会因控制设备的减少而降低船舶机械故障的发生率,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而易于维护。更为重要的是,欠驱动控制同时对船舶完全驱动系统提供了一种备份控制技术。如果全驱动系统遇故障不能正常运行时,可采用欠驱动船舶控制策略,利用仍在工作的控制器对船舶进行有效控制,增大设备出现故障时系统的可靠性。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对欠驱动船舶的控制研究得到了广泛重视并成为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2]。作为一种特殊的非线性控制方法,欠驱动船舶控制技术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于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致力于深入的研究。为了促进欠驱动船舶控制技术的发展,本文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欠驱动船舶数学模型、控制方法及其发展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如果把船舶作为一个刚体来研究,则船舶的运动有六个自由度,称之为横摇、纵摇、艏摇、横荡、纵荡和垂荡。考虑常规船舶水平面运动的控制,所关心的主要是船舶在水面上的位置和航向,而且就低重心的普通船舶而言,垂荡、纵摇和横摇对其水平面运动影响甚微,可以忽略。因此水面船舶的六自由度运动就可以简化为沿x方向前进、y方向横移及绕z轴旋转(艏摇)的三自由度运动。由于船舶的推进装置仅装备有螺旋桨推进器和船舵,也就是说系统只有2个控制输入(前向推力和旋转力矩),但需要同时控制船舶在水平面运动的3个自由度,因此对常规船舶平面运动的控制研究可归结为欠驱动控制问题。 上述的船舶的控制问题 ,船的质量和阻尼矩阵都假定为三角阵 ,船舶模型参数和环境干扰的不确定性也被忽略 ,都是在理想的条件下对船舶进行镇定Π跟踪控制。

现代船舶发展趋势

现代船舶发展趋势 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现代船舶发展趋势邓涛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摘要通过对集装箱船、散货船、浊船以及杂货船发展史的回顾以及对各种船型不同特点的分析结合国际航运市场发展的现状。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航运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在这种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给出了不同种类的船舶的发展趋势。航运企业必须通过为承运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增值服务加强自身管理努力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严格控制和降低成本才可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关键词船舶航运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世界海运贸易的发展航运能力在最近几年无论是在规模方面还是在覆盖范围方面都有极大增长。航运不得不与变化的趋势、贸易方式和快速扩张的全球经济保持同步。目前航运市场主要以油船、千散货船、集装箱船船队三分天下¨’。年尽管航运市场更加萧条然而却迎来一个新船交付的高峰年。根据有关统计尽管各大航运企业纷纷撤单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年新增运力的规模还会非常巨大本来就已运力供给过剩以目前贸易量增长的现状不一定能够消化这屿运力何况面临年恶化的经济状况必然会出现大量闲置运力相信各大船公司的运力封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各类老旧船舶也会加速淘汰”。杂货船的发展趋势杂货船的特点杂货船运输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运输和装卸主要都是以“件”为单位装卸效率低船舶在港停泊时间长船舶周转慢货损、货差多装卸、运输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大。因此随着集装箱运输船队和散货运输船队的高速发展普通杂货船运输市场份额极度萎缩杂货船队在世界商船队伍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杂货船的发展趋势世纪是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通信技术高度发达“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的现代化”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企业信息化战略是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杂货船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必须根据航运管理的普遍规律和杂货船运输的特点以实施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促进航运综合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建立全球船岸信息一体化的高效的网络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带动航运管理的现代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对杂货运输特点的分析杂货船运输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围绕“效益”和“安全”两大主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个性化服务”与“专业化规模运输”的统一提高货物运输过程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增值服务科学调度提高船舶的营运效率加强对船舶的监控提高船舶安全水平做好船舶维护保养科学管理备件降低运维成本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科学决策把握时机降低买造船和租船成本。加强揽货网点建设提高揽货质量争取更多高运价货物提高船舶的使用效率做好市场调研搜集、分析各地区运输需求及其潜住地区发展的信息资料、努力开拓新的货源市场。开辟新的航线并根据货源适时调整船的规模与结构。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挖掘并维护好“高端各户”和”高利润客户”。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市场进行判断锐感受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培育收益率较高的“高端市场”。集装箱船的发展趋势集装箱船的特点及发展史集装箱船舶的结构特点单层甲板宽舱口。舱内设有固定的箱格导轨舱面设有集装箱系固设备。采用双层体船壳结构设置有大容量压载水舱。采用尾机型或中后机型。世纪年代横穿太平洋、大西洋的—总吨集装箱船可装载—这是第一代集装箱船世纪年代总吨集装箱船的集装箱装载数增加到航速也由第一代的节提高到—节这个时期的集装箱船被称为第代。年石油危机以来第二代集装箱船被视为不经济船型的代表故而被第三代集装箱船取代这代船的航速降低至—节但由于增大了船体尺寸提高了运输效率致使集装箱的装载数达到了因此第三代船是高效节能型船世纪年代后期集装箱船的航速进一步提高集装箱船大型化的限度则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为标准这一时期的集装箱船被称为第四代。第四代集装箱船集装箱装载总数增加到个。由于采用了高强度钢船舶重量减轻了大功率柴油机的研制大大降低了燃料费又由于船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减少了船员人数集装箱船经济性进一步提高德国船厂建造的艘型集装箱可装载这种集装箱船的船长船宽比为使船舶的复原力增大被称为第五代集装箱船。年春季竣工的

船舶航向非线性系统的H_鲁棒控制与仿真

第29卷第1期 Vo l 29,No 1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 l o fX i h ua Un i v ersity N atural Sc i e nce 2010年1月 J an .2010文章编号:1673 159X (2010)01 0009 04 收稿日期:2009 10 12 作者简介:喻 洲(1985 ),男,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鲁棒控制; 船舶航向非线性系统的H 鲁棒控制与仿真 喻 洲,吴汉松,袁 雷 (海军工程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33) 摘 要:针对船舶航向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考虑船舶操舵伺服机构特性的情况下,基于状态反馈线性化方法,采用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出了船舶航向鲁棒控制器。利用M atl ab /S i m u li nk 工具箱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鲁棒控制器与采用极点配置法设计的鲁棒镇定控制器相比,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对风浪干扰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关键词:船舶航向控制;非线性系统;闭环增益成形;鲁棒性 中图分类号:TP273;U 664 文献标识码:A H I RC and Si m ulation of Nonli near Shi p A utopilot Syste m YU Zhou ,WU H an song ,YUAN Lei (Colle g e of E lectrical and Informati on Eng i neering ,N aval U ni .of Engineer i ng,W uhan 430033China ) Abstrac t :The re l a tionsh i p bet w een t he m aneuve r of a shi p and t he characteristi cs o f t he rudder w as stud ied usi ng a non li near m od e.l A robust con tro ll er for ship course was proposed by c l o sed loop gain shapi ng a l gor it h m based on t he state feedback li neariza tion m ethod .T he si m u l a ti on results obta i ned from t he si m u l a ti on so ft w are Si m uli nk ofM atl ab show that the desi gned contro ller ism ore effec ti ve t han the controller based on po le placem ent . K ey word s :sh i p course contro,l nonli near syste m,closed l oop ga i n shapi ng ,robustness 控制策略是船舶运动控制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从20世纪20年代PI D 控制律应用于船舶航向控制 系统以来,由于航行安全、节能、降低船员劳动强度等需求,航向控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船舶在大洋航行时受风、海浪、海流等各种环境因素干扰,以及船舶的船型、装载、航速、吃水等各种工况影响,船舶运动表现出非线性、不确定性、大滞后等复杂的动态特性[1 2] 。因此,设计船舶航向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策略是船舶控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针对考虑舵机特性的船舶航向非线性系统模型设计鲁棒控制器,通过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方法得到系统的线性模型,并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算法,导出了H 鲁棒控制律。研究表明,所设计的鲁棒控制器与采用极点配置的方法来设计的鲁棒镇定控制器相比,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能够使船舶航向有效跟踪并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1 系统的数学描述 在船舶自动舵设计中,船舶操纵系统模型一般采用线性的野本(N o mo to)方程 T ! + =K (1) 式中, 为舵角; 为航向角;T 为时间常数;k 为增益。该方程只适用于小舵角和低频动舵情况。在某些操纵条件下,例如舵角较大时,船舶存在严重的非线性特性,就不能忽略力和力矩泰勒级数展开式中的非线性项,这时上述模型就不适宜。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实际情况,提高模型描述精度,式(1)中的 以非线性项H ( )代之,用以描述船舶非线性操纵特性: H ( )= 0+ 1 + 2 2 + 3 3 (2)式中, i (i =0,1,2,3)为Norr b i n 系数。对于具有对称船体的船舶, 0和 2为0;对于稳定的船舶, 1=1;对于不稳定的船舶, 1= 1;而 3的值可由

船舶操纵问答题

1、何谓航向稳定性?如何判别? 答:船舶航行中受到风、浪、流等极小的外界干扰作用,使其偏离原来运动状态。在外来干扰消失后, 保持正舵的条件下,船舶能回到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 判别:1)外力干扰消失后,在正舵条件下,如船舶最终能以一个新航向作直线运动,称直线稳定性; 2)外力消失后,在正舵条件下,如船舶最终能恢复到原航向上作直线运动,仅与原来运动轨迹存在一个偏量,称方向稳定性; 3)外力干扰消失后,在正舵条件下,如船舶最终能自行恢复到原来航线上,航向与原航向相同, 且运动轨迹无偏离,称具有位置稳定性; 4)外力干扰消失后,最终进入一个回转运动,称该船不具备航向稳定性; 2、何谓航向改变性?哪些因素影响航向改变性? 答:表示船舶改向灵活的程度,通常由原航向改驶新航向时,到新航向的距离来表示船舶改向性的优劣。航向改变性通常用初始回转性能和偏转抑制能力来衡量。 初始回转性能是指船舶对操舵改变航向的快速响应性能:由操舵后船舶航进一定距离上船首转过的角度大小来衡量;偏转抑制性能:指船舶偏转中操正舵、反向压舵,使船舶停止偏转保持直线航行的性能; 影响航向改变性的因素:1)方型系数Cb大,旋回性好; 2)舵角:大舵角,旋回性好; 3)吃水与吃水差; 4)横倾; 5)浅水; 6)其他因素:(如强风、强流等) 3、掌握船舶变速性能(冲程、冲时)对船舶操纵有何意义?影响紧急停船距离(冲程)的因素有哪些? 答:前进中的船舶完成变速过程中所前进的距离,称为冲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冲时。 当船舶进行启动、变速、停车、倒车时因惯性的存在,采取上述措施时,需经一段时间,航行 一段距离,才能从一种定常运动状态改变到另一种运动状态。 意义:在实际操纵船舶时,应充分考虑到本船的冲程和冲时(即考虑一提前量)才能得心应手地 及时将船停住或避让来往船舶或及时避开障碍物,才能采取一切有利于安全航行的措施, 避免紧迫局面和事故的发生。 尤其要掌握倒车停船性能,当快速航进中,遇到紧急情况时,只有在充分了解本船的紧急 停船距离,才能避免碰撞的发生。 影响紧急停船的因素:1)主机倒车功率、换相时间;2)推进器种类;3)排水量 4)船速5)其他因素:顺流冲程大,顶流冲程小;浅水阻力大;污底严重阻力大、冲程小等 4、何谓舵效?影响舵效的因素有哪些? 答:广义:船体对舵的响应。 即舵对于船舶转首的控制作用。 狭义:运动中的船舶操一舵角δ后,船舶在较短的时间内,在较短的距离内(L或2L) (一定的水域内)转首角的大小来表示舵效的好坏。 能在较短的时间、较小水域内有较大的回转角,称该船的舵效好。反之,则舵效差; 影响舵效的因素有:1)舵角和舵面积比;2)舵速3)吃水4)纵倾和横倾 5)舵机性能6)其他因素 5、试述纵倾、横倾对船舶操纵的影响? 答:当船舶产生纵倾、横倾时影响船舶的航向稳定性、保向性和旋回性、舵效。 纵倾:1)首倾:使船舶保向性和航向稳定性下降,回转速度加快,旋回圈减小; 首倾增加1%L,旋回初径减小10%, 2)尾倾:船舶保向性和航向稳定性提高,回转速度慢,旋回圈增大, 尾倾增加1%L,旋回初径增加10% 高速船因尾倾大,旋回圈增大; 3)对舵效的影响:首倾时舵效差,尾倾时舵效好; 横倾:船舶存在横倾比没有横倾时保向性下降,横倾对旋回圈的大小影响不大。

船舶操纵性与耐波性总结

船舶操纵性:是指船舶按照驾驶者的意图保持或改变其运动状态的性能,即船舶能保持或改变其航速、航向和位置的能力。航向稳定性:表示船舶在水平面内的运动受扰动而偏离平衡状态,当扰动完全消除后能保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性能。 回转性:表示船舶在一定舵角作用下作圆弧运动的性能。转首性:表示船舶应舵转首并迅速进入新的稳定状态的性能. 运动稳定性与机动性制约:小舵角下的航向保持性 、中舵角下的航向机动性 、大舵角下的紧急规避性 固定与运动坐标系的关系: 漂角:速度V 与OX 轴正方向的夹角β。舵角:舵与OX 轴之间的夹角δ。舵速角:重心瞬时速度矢量与O 0X 0轴之间的夹角ψ0。 线性水动力导数意义:船舶作匀速直线运动,在其他参数不变时,改变某一运动参数所引起的作用于船舶的水动力或矩对该参数的变化率。水动力导数:Xu= Yu= 通常可称对线速度分量u 的导数为线性速度导数.如:Xu 等。对横向速度分量v 的导数为位置导数,如:Yv 、Nv 等。对回转角速度r 的导数为旋转导数,如:Nr 、Yr 等。对各加速度分量和角加速度分量的导数为加速度导数Xu 。 ,对舵角δ的导数为控制导数,如:Y δ等。 稳定性:对处于定常运动状态的物体(或系统),若受到极小的外界干扰作用而偏离原定常运动状态;当干扰去除后,经过一定的过渡过程,看是否具有回复到原定常运动状态的能力。若能回复,则称原运动状态是稳定的。直线稳定性:船舶受到瞬时扰动以后,重心轨迹最终恢复成为一条直线,但航向发生了变化。方向稳定性:船舶受到的瞬时扰动消失以后,重心轨迹最终成为原航线平行的另一直线。位置稳定性:船舶受到瞬时扰动,当扰动消失以后,重心轨迹最终恢复成为与原来航线的延长线。 稳定衡准数:C=-Y V (mx G u 1-N r )+N V (mu 1-Y r );C>0 表示船舶在水平面的运动具有直线稳定性;C<0 则不具有直线稳定性。 影响航向稳定性的因素:(1)为改善其航向稳定性,应使Nr 、Yv 二者的负值增加,从C 的表达式可见,此二者之乘积的正值就越大,显然有利于改善稳定性。(2) Nv 对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只要Nv 为正值,船舶就能保证航向稳定性 (3)若沿船纵向设置升力面(如鳍、舵等能产生升力的物体),则将其加在首或尾部都能使Nr 的负值增加,但若加在首部会使Nv 增加负值,而加在尾部会使Nv 变正,故升力面设置在尾部可使Nr 负值增加的同时又使Nv 值变正,故对航向稳定性的贡献比设置在首部要大。与几何形体的关系:增加船长可使Nr 负值增加,增加船舶纵中剖面的侧面积可使Nr 、Yv 的负值增加,增加Nv 的有效方法是,增加纵中剖面尾部侧面积,可采用增大呆木,安装尾鳍,使船产生尾倾等。 船舶回转性各参数:反横距:从船舶初始的直线航线至回转运动轨迹向反方向最大偏离处的距离为S1。正横距:从船舶初始直航线至船首转向90°时,船舶重心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为S2。该值越小,则回转性就越好。纵距:从转舵开始时刻船舶重心G 点所在的位置,至船首转向90°时船舶纵中剖面,沿原航行方向计量的距离S3。其值越大,表示船舶对初始时刻的操舵反应越迟钝战术直径:从船舶原来航线至船首转向180°时,船纵中剖面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DT 。其值越小,则回转性越好。定常回转直径:定常回转阶段船舶重心点圆形轨迹的直径D 进程R ′:自执行操舵点起至回转圈中心的纵向距离;R′=S3-D/2;它表示船舶对舵作用的应答性,R′越小则应答性越好 回转过程的三个阶段: 转舵阶段:指从开始转舵到舵转至规定角度δ0为止。运动特点:V 。 ≠0 ,r 。≠0 ,v=r=0;过渡阶段:指从转舵结束起到船舶进入定长回转运动为止。运动特点:V 。 、r 。 、V 、r 都不为零且随时间发生变化。 定长回转阶段:当作用于船体的力和力矩相平衡时,船舶就以一定的侧向速度V 和回转角速 度r 绕固定点作定长圆周运动。特点:V 。=r 。 =0,v 、r 为常数。 枢心点P :船舶回转过程中,在船上还存在一个横向速度分量为零的点,称为枢心点p 。枢心点是船舶纵中线上唯一的漂角为零的点;枢心点仅仅是因为船舶转向而存在的;船舶加速时,枢心点会向船舶运动的方向移动 。反操现象:是船舶不具有直线稳定性的一种特征,回转性与稳定性相矛盾。回转衡倾的原因:船舶回转过程中,船体上承受的侧向力其作用点高度各不相同,于是形成对ox 轴的倾侧力矩,产生回转横倾。 野本模型:T r 。+r 。 =K δ 其中 K 、T 为操纵性指数。用参数K 评估回转能力。大K 意味着回转性能好。用参数T 评估直线运动稳定性、初始回转能力和航线改变能力。小T 意味着好的直线运动稳定性、初始回转能力和航线改变能力。K= T= 希望船舶有大K 、小T (但相互矛盾)。T 的单位是S ,K 的单位是S -1 转首性指数p :表示操舵后,船舶行驶一倍船长时,由单位舵角引起的首相角改变量。 诺宾指数:若平>0.3则转首性满足要求。与船体惯性 回转阻尼 舵的回转力矩相关。 操纵性试验:分为模型试验和实船试验两种,模型试验又可分为自由自航模操纵性试验和约束模操纵性试验两种。船舶固有操纵性的试验方法:回转试验、回舵试验、零速启动回转试验、Z 试验、螺线与逆螺线试验、航向改变试验、制动试验和侧向推进装置试验。 回转试验: 1首先在预定的航线上保持船舶直航和稳定航速。 2在开始回转前约一个船长的航程范围内,测量船舶的初始参数,如:航速u 、初始航向角、初始舵角、螺旋桨的初始转速n 0等。 3以尽可能大的转舵速度将舵操至规定舵角δ0并把定舵轮。随后开始测量船舶运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包括船舶的轨迹、航速、横倾角及螺旋桨的转速等。 4待首向角改变540°时,即可结束试验。 螺线试验:评价船舶的直线稳定性,在直航中给船舶以扰动,通过观察扰动去掉后船舶是否能够恢复直航来测定直线稳定性。 1.首先在预定航线上保持匀速直航,并在操舵前测出初始航速、舵角及螺旋桨转速。 2. 执行操舵,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将舵转至一舷规定的舵角(如右舷15°) 并保持舵角不变,使船进入回转运动,待回转角速度r 达到稳定值时,记录下r 和相应的舵角δ值。 3. 改变舵角值重复以上过程,测出定常r 值及相应δ值。舵角从右舷15°开始,并按下列次序改变:右15°→右10°→右5°→右3°→右1°→ 0°→左1°→左3°- 左5°→左10°→左15° Z 形操舵试验:测定船舶操舵响应的一种操纵性试验法。进行Z 形试验时,先使船以规定航速保持匀速直航,然后将舵转至右舷规定的舵角(如右舷10°) ,并保持之,则船即向右转向,当首向角达到某一规定的舵角值时(如右舷10°) 立即将舵向左转至与右舵角相等的左舵角(左舷10°) ,并保持之。当反向操舵后,船仍朝原方向继续转向,但向右转首角速度不断减小,直至消失。然后船舶应舵地再向左转向,当左转首向角与舵角值相同时,再向右操舵至前述之右舵角。该过程如此继续,到完成五次操舵为止。 航向改变试验是研究船舶在中等舵角时的转向性能的一种较简易而实用的试验方法。 回舵试验是船舶航向稳定性的定义试验。该试验方法实质为回转试验(或螺线试验)的延续 操纵性船模试验中必须满足的相似条件:1使自航船模与实船保持几何形状相似;2通常保持无因次速度、加速度参数相等,即u/V 、v/V 、rL/V 等相等;3在水动力相似方面,只满足傅汝德数Fn 相等,保证二者重力相似。 实际进行自航模试验时保持:船体几何形状相似;质量、重心位置及惯性矩相似;在决定模型尺度时要考虑临界雷诺数的要求;选择航速时满足傅汝德数相等;机动中保持舵角相等。 船舶固有操纵性指标:直接的判据:它是由自由自航试验直接测定的参数;间接的判据:如野本的K 、T 指数,诺宾的P 指数 操纵性衡准:1回转能力,由回转试验确定。船舶以左(右)350 舵角回转时,回转圈的纵距应

船舶电气系统

船舶电气系统总的分为三大部分:船舶电站、船舶电力网和电气负载。 按照在系统中的作用和负载的性质,又可以分九类装置和系统:(1)船舶电力系统;(2)船舶电力拖动装置;(3)船舶电力推进装置;(4)船舶照明系统;(5)船舶内部通讯、联络装置;(6)船舶导航装置;(7)船舶无线电通讯装置;(8)船舶自动化装置;(9)特种装置,如磁性防护和消磁装置等。 船舶电力系统:包括船舶电站和船舶电力网两大部分,担负着将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并将电能输送分配给各用电设备的任务。船舶电能系统包括:(1)原动机和发电机组成的发电机组;(2)有各种控制、监视和保护电器的配电设备(总配电板);(3)导线和电缆等组成的电网。船舶电力系统有一些主要的参数,决定着船上主要电气设备的品种和规格。这些参数是:电制(交流或直流),电压,频率。 船舶电站是由原动机、发电机和附属设备(组合成发电机组)及配电板组成的。发电机组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过配电板来进行控制及分配。带动发电机运转的原动机一般为柴油机、汽轮机或燃气轮机,相应的发电机组称为柴油发电视组、汽轮发电机组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为使船舶在各种不同工况下,如航行、作业、停泊、应急等情况下,都能连续、可靠、经济、合理地进行供电,船舶上常配置多种电站。(1)主电站,正常情况下向全船供电的电站。(2)停泊电站,在停泊状态又无岸电供应时,向停泊船舶的用电负载供电的电站。(3)应急电站,在紧急情况下,向保证船舶安全所必需的负载供电的电站。(4)特殊电站,如向全船无线电通讯设备(如收发报机等),各种助航设备(雷达、测向仪、测深仪等),船内通讯设备(如电话、广播等)以及信号报警系统供电的电源。这类用电设备的特点是耗电量不大,但对供电电源的电压、频率、稳压和稳频的性能有特殊的要求。因此,船上有时需要设置专门的发电机组或逆变装置向全船弱电设备或专用设备供电。船舶电力网电能从主配电板(及应急、停泊配电板)通过电缆的传输,经过中间的分配电装置(区配电板、分配电箱等),送往各电气用户,形成的电力网络即为船舶电力网。对船舶电力网的基本要求是生命力强、即要求电网在发生故障或局部破损等情况下,仍能保证对负载的连续供电,并限制故障的发展和将故障的影响限于最小范围之内。 船舶上各性质相近的用电设备都由相应的单独电网供电,可分为:(1)船舶电力网,由总配电板直接供电,供给各种船舶辅机的电动拖动。(2)照明电网,提供船舶内外照明。(3)弱电装置电网,包括电传令钟、舵角指示器、电话设备、火警信号及警铃等。(4)应急电网,包括应急照明、应急动力(如舵机电源)、助航设备电源等。(5)其它装置电网,如充电设备、手提行灯等。 二手船,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营运使用后,由原船东转手出售给新船东,可继续投入营运使用的旧船。 废船则是经过长时间的营运使用后,接近或超过船舶内河运输运输使用年限,由船东抛弃不用出售给拆船厂拆解的旧船。就船舶本身而言,两者之间没有严肃而公正的区别,主要是船东根据航运市场、船舶市场的行情和前景预测,决定是卖二手船还是卖废钢船。遇到航运市场低迷时,船东会大量抛售废船。 反之,在航运市场繁荣时,二手船市场会随之活跃。影响二手船本身价值的因素 船舶的基本性能和主要设备状况:二手船原始(或改装后)的基本性能和主要设备状况,决定着其本身的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营运的竞争力。

船舶操纵性总结

2010年度操纵性总结 1.船舶操纵性含义 船舶操纵性是指船舶借助其控制装置来改变或保持其运动速率、姿态和方向的性能。 2.良好的操纵性应具备哪些特性 具有良好操纵性的船舶,能够根据驾驶者的要求,既能方便、稳定地保持航向、航速,又能迅速地改变航向、航速,准确地执行各种机动任务。 3. 4.分析操舵后船舶在水平面运动特点。 船的重心G做变速曲线运动,同时船又绕重心G做变角速度转动,船的纵中剖面与航速之间有漂角。 5.漂角β的特性(随时间和沿船长的变化)。 船长:船尾处的速度和漂角为最大,向船首逐渐减小,至枢心P点处速度为最小且漂角减小至零,再向首则漂角和速度又逐渐增大,但漂角变为负值。 6. 7.作用在在船上的水动力是如何划分的。 船在实际流体中作非定常运动时所受的水动力,分为由于惯性引起的惯性类水动力和由于粘性引起的非惯性类水动力两类来考虑,并

忽略其相互影响。 8. 9.线性水动力导数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物理意义:各线性水动力导数表示船舶在以u=u0运动的情况下,保持其它运动参数都不变,只改变某一个运动参数所引起船体所受水动力的改变与此运动参数的比值。 几何意义:各线性水动力导数表示相应于某一变化参数的受力(矩)曲线在原点处的斜率。 10.常见线性水动力导数的特点。 位置导数:(Yv,Nv)船以u和v做直线运动,有一漂角-β,船首部和尾部所受横向力方向相同,都是负的,所以合力Yv是较大的负值。而首尾部产生的横向力对z轴的力矩方向相反,由于粘性的影响,使尾部的横向力减小,所以Nv为不大的负值。所以,Yv<0, Nv<0。 控制导数:(Yδ,Nδ)舵角δ左正右负。当δ>0时,Y(δ)>0,N(δ)<0。(Z轴向下为正)所以Yδ>0,Nδ<0。 旋转导数:(Yr,Nr) 总横向力Yr数值很小,方向不定。Nr数值较大,方向为阻止船舶转动。所以,Nr<0。 11. 12. 13. 14.一阶K、T方程及K、T含义,可应用什么操纵性试验测得。 在操舵不是很频繁的情况下,船舶的首摇响应线性方程式可近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