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范进中举》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范进中举》,它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共学习四篇古代长篇小说中的片段,《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它们均选自古典小说中影响久远的经典名著,它们题材各异,风格有别,但都从某一点或某一方面反映各自的主题思想,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受到熏陶,受到启迪和教育,培养了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以及对古代文化的热爱。节选自《儒林外史》,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角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2、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3、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运用"比较法"阅读分析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分析重要人物范进和胡屠户的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三、教材处理:
长课文尤其要注意精讲,讲求适当的取舍。本文的关键在"中"字上,要抓住这一关节点生发开来,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重点分析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物,并注意处理好与《孔乙己》一文的比较阅读。
四、教法和学法
采用学生主动手参与型教学模式,训练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的能力。在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拔下,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讨论来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程序:
(一)导入设计
比较导入: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以旧课文引新课,引起学生对人物命运的关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一句话概括内容。
2.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3.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速读作品,培养阅读能力、筛选能力和概括能力,为下文对人物的分析和鉴赏作准备。】
(三)合作探究:
1、多媒体出示问题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1)社会原因:2)个人原因: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3)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
(4)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2、分组探究问题
3、教师巡视参与点拨
4、代表试着回答
5、师生共同明确
【这一环节是这堂课的主体部分,既解读了文本,体会了人物形象,又概括了文章主旨,从而揭示人物命运的个人和社会原因;所设计的四个问题,环环相扣,从现象到本质,从文本到感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新课标的精神是一致的;采用了对比概括的方法,以学生的探究讨论为主要手段,努力实现语文新课标中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四)拓展延伸,师生继续讨论,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这两篇小说你更喜欢那一篇?为什么。我们将两篇文章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1、人物和主题思想。
2、作者的态度和讽刺夸张手法。
3、表现手法。
【趁热打铁,继续两文的比较,既复习了旧文,又巩固了新课,更学习了方法,明确鉴赏文学作品的角度,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积淀,提高语文素养】
(五)小结
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六)布置作业,进行巩固训练
课后阅读《儒林外史》(长期任务)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
倒昏厥
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疯跑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
跌倒
疯走集上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