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I-第3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D
x
§3-2 关于力偶的概念
力偶:一对等值、反向而不共线的平行力,用 符号(F ,F′)表示。
力偶臂:两个力作用
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
F’
F
力偶的作用面:两个 力作用线所决定的平 面
§3-2 关于力偶的概念
F F
d
d
F
d
F
F
F
转动游戏方向盘
拧水龙头
扳手拧螺母
§3-2 关于力偶的概念
Q AABD AABC 显然, 并注意到力偶矩的转向也相同, 则有M ( F , F ) M ( P, P) P
M (P 1, P 1 ) M ( P, P ) 显然, 1, P 1) 从而有M ,( F , F ) M ( P
P1
力偶等效
M ( F , F ) M ( P 1, P 1)
(1)力对点之矩,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还与矩心的位置有关。
(2)力对任一点之矩,不因该力的作用点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 *(3)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其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4)互成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为零。
Mo(F)=±Fd
§3-1 关于力矩的概念及其计算
合力矩定理:
y Fy
(3)将力P和P’沿各自的作用 线移至任意点A’,B’,根 据力的可传性原理,有 (P,P’) =(P1,P1’) 。
§3-2 关于力偶的概念
(4) A′
P1′ b F′ A A F B Q′ D P′ B′ C
M (F , F ) AB BD 2 AABD ,
M(P, P') AB BC 2 AABC
第三章 力偶与平面力偶理论)
M 0 F F h
力对点之矩(力矩)是一个代数量,它的绝 对值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
它的正负: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向时为正,反之为负。 常用单位为 N· m 或 kN· m。 注意:力矩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等于零 (1)力的大小等于零;
(2)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即力臂等于零;
(3) 互成平衡的二力对同一点之矩为零。
78.93N m
按合力矩定理 M O F M O Ft M O Fr
F cos θ r 78.93N m
例3-2 已知:q,l; 求: 合力及合力作用线位置. 解: 取微元如图
x q q l l x 1 P q dx ql 0 l 2
M Mi Mi
i 1 n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M = 0,有如下平衡方程
Mi
0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所有各力 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例3-1
已知: F=1400N, θ 20 , r 60mm
求: M O F .
解:直接按定义
MO
F F h F r cos θ
M1 F1 d M2 F2 d
M1 F1d
M 2 F2d
Mn Fn d
M n Fnd
=
=
FR F1 F2 Fn
F1 F2 Fn FR
=
=
=
M FRd F1d F2d Fnd M1 M 2 M n
定理: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矩相等,则两力偶 彼此等效。 推论: 任一力偶可在它的作用面内任意转移,而不改变它对刚体 的作用。因此力偶对刚体的作用与力偶在其作用面内的位置无 关。 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与 力偶臂的长短,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ppt课件
A
O
d
即力对O点的矩的大小
等于△OAB面积的2倍。
ppt课件
7
力对任一已知点的矩,不会因该力沿作 用线移动而改变。
力的作用线如通过矩心,则力矩为零; 反之,如一个大小不为零的力对一点之 矩为零,则此力的作用线必通过该点。
互成平衡的二力对同一点的力矩之和为 零
虽然力矩概念由力对物体上固定点的 作用引出。实际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 可以对任意点取矩,即矩心可是空间中 的任意点。
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ppt课件
1
本章研究力矩和力偶的概念、力偶的 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本 章与第二章的理论是研究平面一般力 系的基础。
ppt课件
2
§3-1 力矩的概念和计算
一般情况下,力对物体作用时可以产 生移动和转动两种外效应。力的移动 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为了度 量力的转动效应,需要引入力矩的概 念。
力偶对物体产生转动的效应怎样度 量?
力对物体转动的效应用力矩来度量, 因此力偶对物体转动的效应可用力偶 中的两个力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 的代数和来度量。
ppt课件
18
设物体上作用有一 力偶臂为d的力偶 (F,F‘)
该力偶对作用面内任 一点O之矩为:
O x
F
F’ d
Mo(F)+Mo(F’)=F(x+d)-Fx=Fd
ppt课件
3
一. 力对点之矩
用扳手拧一螺母,
扳手连同螺母绕一
定点O转动。由经
验可知,力越大, 螺母拧得越紧;力
F d
的作用线离螺母中
心愈远,拧紧螺母
O
愈省力。
ppt课件
4
第三章-力矩和平面力偶系-第四章-平面任意力系
例3-1 试计算力对A点之矩。
解 本题有两种解法。 方法一: 按力矩的定义计算 由图中几何关系有:
d=ADsinα =(AB-DB)sinα =(AB- BCctgα)sinα =(a- bctgα)sinα =asinα-bcosα
所以
mA(F)=F•d =F(asinα-bcosα)
方法二:
解:
图(a):
MA = - 8×2 = -16 kN ·m
MB = 8×2 = 16 kN ·m
图(b): MA = - 4×2×1 = -8 kN · m
MB = 4×2×1 = 8 kN ·m
第二节 力偶
▪ 一、力偶 力偶矩
▪
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经常见到物体受动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平行力作用的情况。例如
2.力偶矩:
▪ 作为力偶对物体转动效应的量度,称为力偶矩,
用m或m( F ,F′)表示。在平面问题中,将力偶中
的一个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乘积冠以正负号,如图:
即m(F)=F•d=±2ΔABC
通常规定:力偶使物体逆时针方 向转动时,力偶矩为正,反之为 负。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的单位 是牛顿•米(N•m)或千牛顿•米 (kN•m)。
▪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两力偶的
力偶矩的代数值相等,则这两个力偶相等。这
就是平面力偶的等效条件。
▪ 根据力偶的等效性,可得出下面两个推论:
▪ 推论1 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 而不会改变它对物体的效应。
▪ 推论2 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可同时改变力 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度,而不会改变它 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主矩: Mo=m1+m2+···+mn
力矩与平面力偶理论
30
31
D
A
B
F1
MO(F2) = 2S△OAC=OA·Oc MO(FR) = 2S△OAD=OA·Od 因此, MO(FR) = MO(F1) + MO(F2)
说明:可以证明上述结论对于平面汇交力系同样成立,
对于有合力的更普遍的力系,这一定理也是成立的。 6
例题3-1:图示梁受到载荷集度为q的均布载荷的作 用,求均布载荷的合力及其作用线位置。
O
kN·m。
B FA
二、合力矩定理
若FR为两个共点力F1 和F2的合力,则合力对平面内任一 点的矩,等于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即
MO(FR) = MO(F1) + MO(F2)
证明:由合力投影定理有, Od=Ob+Oc
又∵ MO(F1) = 2S△OAB=OA·Ob
dx
b c
。 。
O
F2
C
FR
平面力偶系:作用面共面的力偶系称为平面力偶系
一、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F′R
F′2
F2
F′1 F3
F′2d
d1 F3d
F′1d
d
FR
d1
d3
F1 F′3
FR=F1d+F2d-F3d F’R=F’1d+F2d-F’3d
F1d
F′3d F1d=F1d1/d
F2d=F2d2/d
F2d M=FRd=(F1d+F2d-F3d)d
已知,OA=a,β=30o, M1,不计杆重,求M2。
v M1
FC o
A
v
FA
vB FA A
M2
o1
v FO1
o M1 β
31
D
A
B
F1
MO(F2) = 2S△OAC=OA·Oc MO(FR) = 2S△OAD=OA·Od 因此, MO(FR) = MO(F1) + MO(F2)
说明:可以证明上述结论对于平面汇交力系同样成立,
对于有合力的更普遍的力系,这一定理也是成立的。 6
例题3-1:图示梁受到载荷集度为q的均布载荷的作 用,求均布载荷的合力及其作用线位置。
O
kN·m。
B FA
二、合力矩定理
若FR为两个共点力F1 和F2的合力,则合力对平面内任一 点的矩,等于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即
MO(FR) = MO(F1) + MO(F2)
证明:由合力投影定理有, Od=Ob+Oc
又∵ MO(F1) = 2S△OAB=OA·Ob
dx
b c
。 。
O
F2
C
FR
平面力偶系:作用面共面的力偶系称为平面力偶系
一、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F′R
F′2
F2
F′1 F3
F′2d
d1 F3d
F′1d
d
FR
d1
d3
F1 F′3
FR=F1d+F2d-F3d F’R=F’1d+F2d-F’3d
F1d
F′3d F1d=F1d1/d
F2d=F2d2/d
F2d M=FRd=(F1d+F2d-F3d)d
已知,OA=a,β=30o, M1,不计杆重,求M2。
v M1
FC o
A
v
FA
vB FA A
M2
o1
v FO1
o M1 β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4.力偶没有合力,力偶只能由力偶来平衡.
5.力偶对物体不产生移动效应,只产生转动效应。
力偶的三要素: 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 1.力偶矩的大小 2.力偶的转向 3.力偶的作用面
1 8
§3-3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平面力偶系:作用在物体上同一平面内的若干力偶。
已知:M1, M2 ,Mn;
FAl M1 M 2 M3 0
解得
FA
FB
M1
M2 l
M3
200N
2 2
综合例题
已知 M 2kN m,OA r 0.5m,θ 30 ; 1
求:平衡时的 M 2及铰链O,B处的约束力.
解:取轮,由力偶只能由力偶平衡的性质,画受力图.
M 0 M1 FA r sin 0
解得 FO FA 8kN
cos
AB
r2
r1
cos
d
AB
cos
r2
cos
r1
mA (F ) Fd F (r1 r2 cos )
1 0
§3-2 平面力偶理论
一.力偶和力偶矩
1.力偶
由两个等值、反向、作用线平行的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记作
F
,
F
1
1
2.力偶矩 力偶中两力所在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
力偶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
:逆时针转动为正,反之为负.
力对点之矩是一个代数量,它的绝对值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
的乘积,它的正负: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向时为证,反之为
负.常用单位Nm或kNm
4
例:F=50N,d=0.3m. 求F力对O点之矩. 解:Mo(F)= Fd = … = 15Nm (1)当F=0,或d=0(力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为零。 (2)当力沿其作用线 滑移时,力矩不变。 (3)力矩与矩心有关。 在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实际上指力使物体绕通过矩心的 某一轴转动效果的度量,该轴垂直于由力的作用线和矩心所 决定的平面。
5.力偶对物体不产生移动效应,只产生转动效应。
力偶的三要素: 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 1.力偶矩的大小 2.力偶的转向 3.力偶的作用面
1 8
§3-3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平面力偶系:作用在物体上同一平面内的若干力偶。
已知:M1, M2 ,Mn;
FAl M1 M 2 M3 0
解得
FA
FB
M1
M2 l
M3
200N
2 2
综合例题
已知 M 2kN m,OA r 0.5m,θ 30 ; 1
求:平衡时的 M 2及铰链O,B处的约束力.
解:取轮,由力偶只能由力偶平衡的性质,画受力图.
M 0 M1 FA r sin 0
解得 FO FA 8kN
cos
AB
r2
r1
cos
d
AB
cos
r2
cos
r1
mA (F ) Fd F (r1 r2 cos )
1 0
§3-2 平面力偶理论
一.力偶和力偶矩
1.力偶
由两个等值、反向、作用线平行的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记作
F
,
F
1
1
2.力偶矩 力偶中两力所在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
力偶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
:逆时针转动为正,反之为负.
力对点之矩是一个代数量,它的绝对值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
的乘积,它的正负: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向时为证,反之为
负.常用单位Nm或kNm
4
例:F=50N,d=0.3m. 求F力对O点之矩. 解:Mo(F)= Fd = … = 15Nm (1)当F=0,或d=0(力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为零。 (2)当力沿其作用线 滑移时,力矩不变。 (3)力矩与矩心有关。 在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实际上指力使物体绕通过矩心的 某一轴转动效果的度量,该轴垂直于由力的作用线和矩心所 决定的平面。
工程力学力矩与平面力偶系课件
总结词
吊桥的受力分析
详细描述
吊桥在风力和车辆负载的作用下保持平衡。通过分析吊 桥的受力,可以了解平面力系中力的平衡条件。
平面力系的实例三
总结词
旋转门的工作原理
详细描述
旋转门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受到推力和拉力作用。这 些力产生力矩,使门旋转。这个例子展示了力矩在平 面力系中的作用。
谢谢聆听
04
验证解的合理性
通过代入原始数据或进行实物实 验验证解的合理性。
05 平面力系的实例分析
平面力系的实例一
要点一
总结词
平衡状态下的斜面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一个斜面上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重力可分 解为两个力,一个沿斜面向下,另一个垂直于斜面。这个 例子展示了平面力系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平面力系的实例二
VS
详细描述
力偶是工程力学中一个基本概念,它由两 个力组成,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且作用线相互平行但不在同一直线上。 力偶在平面或空间中都可以存在,但在平 面问题中更为常见。
力偶的性质
总结词
力偶具有方向性、大小不变性和作用点无关性。
详细描述
力偶具有三个重要的性质。首先,力偶具有方向性,它只能沿其所在的平面转动,不能在平面内移动 。其次,力偶的大小是恒定的,不会因为改变作用点而改变。最后,力偶的作用点无关性意味着力偶 可以在其作用线上任意移动,只要保持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其效果就不会改变。
平面力的合成
总结词
平面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在同一平面内的力合成为一 个力的过程。
详细描述
平面力的合成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 具体来说,两个在同一平面内的力可以合成一个力,这个力 的方向和大小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确定。
吊桥的受力分析
详细描述
吊桥在风力和车辆负载的作用下保持平衡。通过分析吊 桥的受力,可以了解平面力系中力的平衡条件。
平面力系的实例三
总结词
旋转门的工作原理
详细描述
旋转门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受到推力和拉力作用。这 些力产生力矩,使门旋转。这个例子展示了力矩在平 面力系中的作用。
谢谢聆听
04
验证解的合理性
通过代入原始数据或进行实物实 验验证解的合理性。
05 平面力系的实例分析
平面力系的实例一
要点一
总结词
平衡状态下的斜面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一个斜面上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重力可分 解为两个力,一个沿斜面向下,另一个垂直于斜面。这个 例子展示了平面力系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平面力系的实例二
VS
详细描述
力偶是工程力学中一个基本概念,它由两 个力组成,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且作用线相互平行但不在同一直线上。 力偶在平面或空间中都可以存在,但在平 面问题中更为常见。
力偶的性质
总结词
力偶具有方向性、大小不变性和作用点无关性。
详细描述
力偶具有三个重要的性质。首先,力偶具有方向性,它只能沿其所在的平面转动,不能在平面内移动 。其次,力偶的大小是恒定的,不会因为改变作用点而改变。最后,力偶的作用点无关性意味着力偶 可以在其作用线上任意移动,只要保持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其效果就不会改变。
平面力的合成
总结词
平面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在同一平面内的力合成为一 个力的过程。
详细描述
平面力的合成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 具体来说,两个在同一平面内的力可以合成一个力,这个力 的方向和大小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确定。
02-4.3 平面力对点的矩和平面力偶(课件)
面称为力矩作用面
• O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 离 h称为力臂
•力F 使物体绕O点的转动效果,完全 由两个要素决定: a. 大小:力F与力臂h的乘积 F·h b. 转向:使物体绕O点转动方向
用数学式子来表示:
MO (F ) F h
F
O
h
平面力对点之矩是一个代数量, 它的绝对值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 的乘积,它的正负:力使物体绕 矩心逆时针转向时为正,反之为 负.常用单位N.m或kN.m
3平面力对点的矩和平面力偶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3力偶由两个大小相等等值方向相反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作力偶和力一样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3、平面力对点的矩和平面力偶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1)平面力对点的矩
3、平面力对点的矩和平面力偶
• O称为矩心 • O与力矢量的首尾确定的平
力偶矩是平面力偶作用的唯一度量
3、平面力对点的矩和平面力偶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2)合力矩定理与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MO(FR ) MO (Fi )
合力矩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各分力对该点 的矩的代数和。
该结论适用于任何存在合力的力系!
y
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MO(F) MO(Fy ) MO(Fx ) x F sin θ y F cos θ xFy yFx
M F d 2 AABC
两个要素 a. 大小:力与力偶臂乘积
b. 转向:作用面内的转动方向
3、平面力对点的矩和平面力偶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5)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
定理: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矩相等,则两力偶彼此相等。 推论(1):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力偶对 刚体的作用与力偶在其作用面内的位置无关。 推论(2):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力偶的转向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 的大小与力偶臂的长短,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 O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 离 h称为力臂
•力F 使物体绕O点的转动效果,完全 由两个要素决定: a. 大小:力F与力臂h的乘积 F·h b. 转向:使物体绕O点转动方向
用数学式子来表示:
MO (F ) F h
F
O
h
平面力对点之矩是一个代数量, 它的绝对值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 的乘积,它的正负:力使物体绕 矩心逆时针转向时为正,反之为 负.常用单位N.m或kN.m
3平面力对点的矩和平面力偶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3力偶由两个大小相等等值方向相反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作力偶和力一样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3、平面力对点的矩和平面力偶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1)平面力对点的矩
3、平面力对点的矩和平面力偶
• O称为矩心 • O与力矢量的首尾确定的平
力偶矩是平面力偶作用的唯一度量
3、平面力对点的矩和平面力偶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2)合力矩定理与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MO(FR ) MO (Fi )
合力矩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各分力对该点 的矩的代数和。
该结论适用于任何存在合力的力系!
y
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MO(F) MO(Fy ) MO(Fx ) x F sin θ y F cos θ xFy yFx
M F d 2 AABC
两个要素 a. 大小:力与力偶臂乘积
b. 转向:作用面内的转动方向
3、平面力对点的矩和平面力偶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5)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
定理: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矩相等,则两力偶彼此相等。 推论(1):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力偶对 刚体的作用与力偶在其作用面内的位置无关。 推论(2):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力偶的转向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 的大小与力偶臂的长短,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理论力学课件-力矩力偶与平面力偶系.ppt
1
第三章 力矩、力偶与平面力偶系
本章内容: 1 力对点的矩 2 力偶与力偶矩 的概念 3 力偶的性质 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5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
2
第一节 力对点的矩
一、平面力对点的矩(力矩)
力矩是度量力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的物理量。
BF
1、力矩的定义
MO (F ) Fd
A O —— 矩心 d —— 力臂
d
MO (F ) 2A OAB
“+ ”—— 使物体逆时针转时力矩为正; MO(F)——代数量 “-” —— 使物体顺时针转时力矩为负。
力矩的单位为 N (m牛顿·米)。
3
2、力矩的性质 (1)力沿作用线移动时,对某点的矩不变; (2)力作用过线矩心时,此力对矩心之矩等于零; (3)互成平衡的力对同一点的矩之和等于零。
合力偶矩等于零即力偶系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二平面力偶系的平衡和平衡方程前牙反颌和开颌的原因多由于不良喂养方式和吮指等不良习惯造成也可因多颗乳磨牙过早缺失迫使儿童用前牙咀嚼下颌逐渐前伸移位造成
思考题2-2
构件自重不计,忽略摩擦。Θ=60度。如B处作用有相同 的水平力F。问A处的约束力是否相同,请作图表示其大小 和方向
3、力矩的两个要素 (1)大小:力与力臂的乘积 (2)方向:转动方向
注意:说明力矩时,要指明是哪个力对哪个点的
力矩
4
例 3-1 如图所示,F1 50 kN ,F2 100 kN,AB 6 m 。
试分别求F1 、F2 对 A 点的矩。
F1
B
解:力F1使杆 AB 绕 A 点逆时针转动
M A(F1) F1 AB
平面力偶系—— 作用在物体同一平面内的若干个 力偶所组成的力系。
一、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平面力偶系可合成为一个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 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第三章 力矩、力偶与平面力偶系
本章内容: 1 力对点的矩 2 力偶与力偶矩 的概念 3 力偶的性质 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5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
2
第一节 力对点的矩
一、平面力对点的矩(力矩)
力矩是度量力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的物理量。
BF
1、力矩的定义
MO (F ) Fd
A O —— 矩心 d —— 力臂
d
MO (F ) 2A OAB
“+ ”—— 使物体逆时针转时力矩为正; MO(F)——代数量 “-” —— 使物体顺时针转时力矩为负。
力矩的单位为 N (m牛顿·米)。
3
2、力矩的性质 (1)力沿作用线移动时,对某点的矩不变; (2)力作用过线矩心时,此力对矩心之矩等于零; (3)互成平衡的力对同一点的矩之和等于零。
合力偶矩等于零即力偶系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二平面力偶系的平衡和平衡方程前牙反颌和开颌的原因多由于不良喂养方式和吮指等不良习惯造成也可因多颗乳磨牙过早缺失迫使儿童用前牙咀嚼下颌逐渐前伸移位造成
思考题2-2
构件自重不计,忽略摩擦。Θ=60度。如B处作用有相同 的水平力F。问A处的约束力是否相同,请作图表示其大小 和方向
3、力矩的两个要素 (1)大小:力与力臂的乘积 (2)方向:转动方向
注意:说明力矩时,要指明是哪个力对哪个点的
力矩
4
例 3-1 如图所示,F1 50 kN ,F2 100 kN,AB 6 m 。
试分别求F1 、F2 对 A 点的矩。
F1
B
解:力F1使杆 AB 绕 A 点逆时针转动
M A(F1) F1 AB
平面力偶系—— 作用在物体同一平面内的若干个 力偶所组成的力系。
一、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平面力偶系可合成为一个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 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建筑力学课件 第四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力矩的概念可以推广到普遍的情形。在具 体应用时,对于矩心的选择无任何限制, 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可以对平面内任一点取 矩。
4.1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3.力矩的性质 综上所述,得出如下力矩性质:
(1)力F对点O的矩,不仅决定于力的大 小,同时与矩心的位置有关。矩心的位 置不同,力矩随之而异。
(2)力F对任一点的矩,不因为F的作用 点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因为力和力 臂的大小均未改变。
2.力矩的计算
在平面问题中,我们把乘积Fd加上适当的正负号,
作为力F使物体绕点O转动效应的度量,并称为
力F对点O的矩,简称力矩,用Mo(F) 或MO表示
即 MO (F)=± Fd
(4-1)
点O称为矩心,力作用线到矩心的垂直距离d称
为力臂。正负号通常用来区别力使物体矩心
转动的方向,并规定:若力使物体绕矩心作
4.1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3)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 矩心,即公式(4-1)中的F=0或者d = 0,则 力矩等于零。
(4)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的矩的 代数和等于零。(相互抵消)
4.关于力矩的量纲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的单位是牛·米( N·m)或千牛·米(kN·m)。
4.1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M1 = F1 d1 M2 = F2 d2 M3 = -F3d3
4.3 平面力偶系
在力偶作用面内取任意线段AB = d,在保持力偶 矩不改变的条件下将各力偶的臂都化为d,于是 各力偶的力的大小应改变为
4.3 平面力偶系
然后移转各力偶,使它们的臂都 与AB重合,则原平面力偶系变换 为作用在点A及B的两个共线力 系。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两力 偶的力偶矩(包括大小和转向)相等 ,则此两力偶的效应相等。这就是平 面力偶的等效条件。
4.1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3.力矩的性质 综上所述,得出如下力矩性质:
(1)力F对点O的矩,不仅决定于力的大 小,同时与矩心的位置有关。矩心的位 置不同,力矩随之而异。
(2)力F对任一点的矩,不因为F的作用 点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因为力和力 臂的大小均未改变。
2.力矩的计算
在平面问题中,我们把乘积Fd加上适当的正负号,
作为力F使物体绕点O转动效应的度量,并称为
力F对点O的矩,简称力矩,用Mo(F) 或MO表示
即 MO (F)=± Fd
(4-1)
点O称为矩心,力作用线到矩心的垂直距离d称
为力臂。正负号通常用来区别力使物体矩心
转动的方向,并规定:若力使物体绕矩心作
4.1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3)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 矩心,即公式(4-1)中的F=0或者d = 0,则 力矩等于零。
(4)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的矩的 代数和等于零。(相互抵消)
4.关于力矩的量纲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的单位是牛·米( N·m)或千牛·米(kN·m)。
4.1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M1 = F1 d1 M2 = F2 d2 M3 = -F3d3
4.3 平面力偶系
在力偶作用面内取任意线段AB = d,在保持力偶 矩不改变的条件下将各力偶的臂都化为d,于是 各力偶的力的大小应改变为
4.3 平面力偶系
然后移转各力偶,使它们的臂都 与AB重合,则原平面力偶系变换 为作用在点A及B的两个共线力 系。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两力 偶的力偶矩(包括大小和转向)相等 ,则此两力偶的效应相等。这就是平 面力偶的等效条件。
平面力偶系ppt课件
7
1
8
二、力偶的性质
1、力偶虽然由两个力组成,但是这两个力既不能用一个力等效,也不能用一 个力与之平衡。
2、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包括大小和转向),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而
不改变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F' D
F1'
F'
A
B
F
C
F
F1
3、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包括大小和转向),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 臂的长短,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Mi 0
i 1
上式为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15
例3-1:如图3-9(a)所示,已知长为l的梁AB上作用一矩为 M的力偶,不计梁的自重。求支座A、B的约束力。
解:
(1)以梁AB为研究对象
分析得,梁AB受力如图 3-10所示
根据方程
n
Mi 0
i 1
FAl M 0
FA
FB
M l
解:①用力对点的矩法
l
mO (F ) F d F sin
mo (Q ) Ql ②应用合力矩定理
mO(F)Fx lFy lctg
mo (Q ) Ql
6
§3-2 平面力偶及其性质
一、力偶的定义 1、定义: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 力系称为力偶。记作(F,F′)。
16
所以:
FA
FB
M l
FAl M 0
(2) 比较图3-9(a)、图3-9(b)可知: 除了力偶M在梁 AB上的位置不同,梁的约束和尺寸均一样。
M1=F1d1 M2=-F2d2
静力学 力矩 平面力偶系(共12张PPT)
M 0
FAl M1 M 2 M3 0
解得
FA
FB
M1 M2 l
M3
200N
第12页,共12页。
例3-1
已知: F =1400N, θ 20 , r 60mm
求: MO F
解: 直接按定义
MO F F h F r cos θ
78.93N m
按合力矩定理
MO F MO Ft MO Fr
F cos θ r 78.93N m
第4页,共12页。
§3-2 平面力偶与力偶矩
力偶中两力所在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 力偶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
两个要素
a.大小:力与力偶臂乘积
b.方向:转动方向
力偶矩 M F d
第8页,共12页。
MO1 F , F MO1 F MO1 F F d x1 F x1 Fd
MO2 F, F F d x2 F x2
F 'd Fd
M Fd
力矩的符号 MO F 力偶矩的符号 M
.力偶对任意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与矩心无关。
第9页,共12页。
§3-3 力偶的等效
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
且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及力偶臂的大小,对刚体的作用 效果不变。
力偶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 力偶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 §3-2 平面力偶与力偶矩 §3-3 力偶的等效 §3-2 平面力偶与力偶矩 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作 静力学 力矩 平面力偶系 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作 力偶中两力所在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 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作 §3-1 力对点之矩
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且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及力偶臂的大小,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理论力学--力矩-平面力偶系
F
d d
F
F
F
M F d
M O1 F , F M O1 F M O1 F
F d x1 F x1 Fd
§2-2 平面力对点之矩 · 平面力偶
平面力偶的等效定理: 在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若 力偶矩相等,则两力偶彼此等效。 两个推论:
M F
O i
平面汇交力系: M O FR M O Fi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矩定理: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 的矩,等于所有各分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
§2-2 平面力对点之矩 · 平面力偶 力矩与合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1)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y
M O F M O Fx M O Fy
F
y
l M O (F ) F d F sin
O
MO (Q) Q l
② 应用合力矩定理
Fy
Fx A
d
x
l
Q
M O (F ) Fx l Fy l cot
F sin l F cos lcot l F sin
③ 应用合力矩公式
§2-2 平面力对点之矩 · 平面力偶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证明:
已知:M 1 , M 2 ,
Mn;
求:它们的合成结果。
证明:
任选一段距离d:
M 1 F1d , F1 M 1 / d
M 2 F2 d , F2 M 2 / d
M2 Mn
M1
M n Fn d , Fn M n / d
第二章
平面力系
第二章 平面力系(之二)
§2-2 平面力对点之矩 · 平面力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1 d A F 1 B A F2 D ABD , M ( P , P ) 2 S ABC S ABD S ABC M ( F , F ) M ( P , P ) M ( P , P ) M ( P1 , P1) M ( F , F ) M ( P1 , P1)
F′ F
F2 F O F1
o 图 3-2 (b)
图 3-2 (c)
2. 合力矩定理 表达式: M O ( FR ) M O ( F ) 证明:由图得 y
M O ( F ) F d F r sin( ) F r (sin cos sin cos ) F r sin cos
图 3-4
图3-5
(2) 力偶的性质 (a) 力偶在任何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b)力偶不能合成为一力,或者说力偶没有合力, 即它不能与一个力等效,因而也不能被一个力平 衡; (c) 力偶对物体不产生移动效应,只产生转动效 应,即它可以也只能改变物体的转动状态。
F d F′ 力偶作用面 力偶臂
图3-6
而
O x r Fy F
A
y Fx x
F r sin cos
F cos Fx , F sin Fy r cos x A , r sin y A
d
M
图 3-3
则
MO (F) xA Fy yA Fx
(a)
MO (F) xA Fy yA Fx
谁曾经想过用杠杆来移动地球?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
撬起地球”。这句名言从理论上讲是完全正确的,
因为杠杆能使力变大,只要杠杆足够长,就 能产生足够大的力来“搬动”地球。
动力臂越长,施力的一方经过的距离越
长,力省了,可增加了距离。如果真有一个支 点,要撬动地球,恐怕撬棍的动力臂长得你 无法想象,比阻力臂要长1000万万亿倍,要 把地球撬起1厘米,如果按每秒移动1米计算, 要花3万亿年的时间,这比地球的历史还要长。 ——来自中国科普网
证明:设有一力偶 (F, F ′),如图所示 . 运用加减平 衡力系的公理并注意到:
( F , F ) ~ ( F , F , Q , Q ) ~ ( P , P ) ( F , F ) ~ ( P1 , P1)
A′ P1 D Q A a P P′ B Q′ C B′ b P1 ′
§3-1 力矩的概念和计算
1. 力对点之矩
l F A
(1) 用扳手拧螺母; (2) 开门,关门。
d
O
图3-1
由上图知,力F 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效应,不仅与 力的大小,而且与O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 有关,故用乘积F· d 来度量力的转动效应。该乘积
根据转动效应的转向取适当的正负号称为力F对点O 之矩,简称力矩,以符号M O (F)表示。 即 MO (F ) F d O点称为力矩的中心,简称矩心;O点到力F 作用线 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臂。 力矩的正负号:力使物体绕逆时针方向转动为 正,反之为负。
(a)
若作用在 A点上的是一个汇交力系(F1 、F2 、… Fn) 则可将每个力对O点之矩相加,有
M
O
(F) xA Fy yA Fx
(b)
该汇交力系的合力FR=∑F,由式(a),它对O点的矩 为:
MO (FR ) xA FR y yA FR x xA F y yA F x (c)
x
(3) 力偶矩 其转动效应——力对点之矩,即用力偶中 的两个力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来 度量。
M ( F , F ) F d 或 M F d
例如:
M O ( F ) M O ( F ) F x F (d x ) F d
应注意:
在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只取决于力矩的 大小及其旋转方向(力矩的正负),因此它是一 个代数量。 力矩的单位: 国际制 N· m,kN· m 工程制 公斤力米(kgf· m) 力矩的性质:
O d F
图 3-2 (a)
(1) 力对任一已知点之矩,不会因该力沿作用线移动 而改变;
(2) 力的作用线如通过矩心,则力矩为零;反之,如 果一 个力其大小不为零,而它对某点之矩为零, 则此力的作用线必通过该点; (3) 互成平衡的二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为零。
比较(b)、(c)两式有
M O ( FR ) M O ( F )
证毕。
§3-2 力偶的概念
1. 力偶和力偶矩
(1) 力偶的概念 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 两个力叫做力偶。并记作(F,F′)。可用 图3-4表示, 例如:方向盘等
F d F′ 力偶作用面 F 力偶臂 F1 A D B F1′ C F′
第 3 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3-1 力矩的概念和计算 §3-2 力偶的概念 §3-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力对物体作用时可以产生移动和转动两种效应。力 的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为了度量力的转 动效应,需引入力矩的概念。 主要研究内容: (1) 力矩和力偶的概念; (2) 力偶的性质; (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图3-9 平面力偶等效定理的证明涉 及哪些静力学公理?
两个重要推论: 推论1 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而不改变 它对物体的转动效应
M M
A
B
A
C
B
(a)
(b)
图3-10
推论2 在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不变的条件下, 可以任意改变力偶中力和力偶臂的大小而不 改变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其中F1d=F2D
F
x
d O
F
图3-7
(4) 力偶的三要素 (a) 力偶矩的大小; (b) 力偶的转向; (c) 力偶作用面在空间的方位。
2. 平面力偶等效定理 定理:在同一平面内(或两平行平面)的两 个力偶,如它们的力偶矩的大小相等,而且转向 相同,则此两力偶等效。 F1 F′
例如:方向盘
C A D F
B
F1′
图3-8
F′ F
F2 F O F1
o 图 3-2 (b)
图 3-2 (c)
2. 合力矩定理 表达式: M O ( FR ) M O ( F ) 证明:由图得 y
M O ( F ) F d F r sin( ) F r (sin cos sin cos ) F r sin cos
图 3-4
图3-5
(2) 力偶的性质 (a) 力偶在任何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b)力偶不能合成为一力,或者说力偶没有合力, 即它不能与一个力等效,因而也不能被一个力平 衡; (c) 力偶对物体不产生移动效应,只产生转动效 应,即它可以也只能改变物体的转动状态。
F d F′ 力偶作用面 力偶臂
图3-6
而
O x r Fy F
A
y Fx x
F r sin cos
F cos Fx , F sin Fy r cos x A , r sin y A
d
M
图 3-3
则
MO (F) xA Fy yA Fx
(a)
MO (F) xA Fy yA Fx
谁曾经想过用杠杆来移动地球?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
撬起地球”。这句名言从理论上讲是完全正确的,
因为杠杆能使力变大,只要杠杆足够长,就 能产生足够大的力来“搬动”地球。
动力臂越长,施力的一方经过的距离越
长,力省了,可增加了距离。如果真有一个支 点,要撬动地球,恐怕撬棍的动力臂长得你 无法想象,比阻力臂要长1000万万亿倍,要 把地球撬起1厘米,如果按每秒移动1米计算, 要花3万亿年的时间,这比地球的历史还要长。 ——来自中国科普网
证明:设有一力偶 (F, F ′),如图所示 . 运用加减平 衡力系的公理并注意到:
( F , F ) ~ ( F , F , Q , Q ) ~ ( P , P ) ( F , F ) ~ ( P1 , P1)
A′ P1 D Q A a P P′ B Q′ C B′ b P1 ′
§3-1 力矩的概念和计算
1. 力对点之矩
l F A
(1) 用扳手拧螺母; (2) 开门,关门。
d
O
图3-1
由上图知,力F 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效应,不仅与 力的大小,而且与O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 有关,故用乘积F· d 来度量力的转动效应。该乘积
根据转动效应的转向取适当的正负号称为力F对点O 之矩,简称力矩,以符号M O (F)表示。 即 MO (F ) F d O点称为力矩的中心,简称矩心;O点到力F 作用线 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臂。 力矩的正负号:力使物体绕逆时针方向转动为 正,反之为负。
(a)
若作用在 A点上的是一个汇交力系(F1 、F2 、… Fn) 则可将每个力对O点之矩相加,有
M
O
(F) xA Fy yA Fx
(b)
该汇交力系的合力FR=∑F,由式(a),它对O点的矩 为:
MO (FR ) xA FR y yA FR x xA F y yA F x (c)
x
(3) 力偶矩 其转动效应——力对点之矩,即用力偶中 的两个力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的代数和来 度量。
M ( F , F ) F d 或 M F d
例如:
M O ( F ) M O ( F ) F x F (d x ) F d
应注意:
在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只取决于力矩的 大小及其旋转方向(力矩的正负),因此它是一 个代数量。 力矩的单位: 国际制 N· m,kN· m 工程制 公斤力米(kgf· m) 力矩的性质:
O d F
图 3-2 (a)
(1) 力对任一已知点之矩,不会因该力沿作用线移动 而改变;
(2) 力的作用线如通过矩心,则力矩为零;反之,如 果一 个力其大小不为零,而它对某点之矩为零, 则此力的作用线必通过该点; (3) 互成平衡的二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为零。
比较(b)、(c)两式有
M O ( FR ) M O ( F )
证毕。
§3-2 力偶的概念
1. 力偶和力偶矩
(1) 力偶的概念 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 两个力叫做力偶。并记作(F,F′)。可用 图3-4表示, 例如:方向盘等
F d F′ 力偶作用面 F 力偶臂 F1 A D B F1′ C F′
第 3 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3-1 力矩的概念和计算 §3-2 力偶的概念 §3-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力对物体作用时可以产生移动和转动两种效应。力 的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为了度量力的转 动效应,需引入力矩的概念。 主要研究内容: (1) 力矩和力偶的概念; (2) 力偶的性质; (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图3-9 平面力偶等效定理的证明涉 及哪些静力学公理?
两个重要推论: 推论1 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而不改变 它对物体的转动效应
M M
A
B
A
C
B
(a)
(b)
图3-10
推论2 在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不变的条件下, 可以任意改变力偶中力和力偶臂的大小而不 改变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其中F1d=F2D
F
x
d O
F
图3-7
(4) 力偶的三要素 (a) 力偶矩的大小; (b) 力偶的转向; (c) 力偶作用面在空间的方位。
2. 平面力偶等效定理 定理:在同一平面内(或两平行平面)的两 个力偶,如它们的力偶矩的大小相等,而且转向 相同,则此两力偶等效。 F1 F′
例如:方向盘
C A D F
B
F1′
图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