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XX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XXX,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这是一堂信息素养课,我们常把它归入到信息技术的理论课范畴。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又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新课程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因此,上好这种类型的信息课,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出的基本要求。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说本课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习信息获取的方法、途径和技巧。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和评价信息的问题。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立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和评价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案例学习、问题探究的过程,掌握鉴别与评价信息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基本的信息鉴别能力,培养正确的信息价值取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信息鉴别与评价的重要性,掌握信息鉴别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难点:掌握信息鉴别与评价的方法与技巧,能结合实例对信息的真伪、价值性和时效性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的社会经验和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理性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三、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根据本课所学知识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抽象、概括的特点,我充分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综合采取了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归纳法进行教学,以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学法分析
基于上述学生情况,教师在学法上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加强案例分析和启发引导;学生可结合讨论交流、角色扮演和抢答练习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信息鉴别与评价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尝试采用一种“起承转合”的课堂结构模式组织教学。主要由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组成:
(起)(承) (转) (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首先,课前几分钟播放《雾里看花》歌曲,这是课件封面的背景音乐。¬——《雾里看花》歌曲与教材内容“吻合”,营造课堂气氛,为后续导入环节作铺垫。
2、正式上课时,展示课件主页显示伟人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蕴含哲理的话语:“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飞进来了。”
3、紧接着播放动画《害人的短信》,——动画内容为学生最为熟悉的手机中奖短信,具有直观生动、寓教于乐的特点。
4、最后,教师引入课题:——在信息时代,各类信息纷繁,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犹如雾里看花。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呢?教师导语承上启下,明确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歌曲、语录、动画、导语,步步相承,环环相扣,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指导学生自主自主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可以从来源、价值取向和时效性三个方面来判断。
(三)探究合作,掌握新知
由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三种基本方法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1、学习“方法一:从信息的来源判断”。
主要是鉴别信息是否真实,这是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两个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理解、掌握。
学生针对案例一《来自国外的免费陷阱》中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然后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归纳、小结。(红字)
案例二的学习,先由学生观看视频《网络陷阱》——,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这里预设了一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尤其是第二题和第三题,让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融入故事中,既灵活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恰当的评价,以鼓励为主。
2、学习“方法二:从信息的价值取向判断”
主要鉴别信息是否“有用”。它是教学难点之一,因为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学生理解这种方法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个部分安排了两个环节来突破难点。
——第一个环节,问题探究:为什么有人欢喜有人忧?
——第二个环节,角色扮演。学生从环卫工人、商人、待业人员、政府领导、普通市民的社会角色,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了解社会角色不同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1)、巩固从价值取向进行信息判断的方法;2)、让学生体验社会角色换位思考,渗透多方位考虑问题的意识;3)、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3、学习“方法三: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对于信息的时效性,在前面学习“信息的基本特征”时介绍过,身边的天气预报、广告、新闻等都具有时效性,学生容易理解,因此,针对对这部分的教学,可以从略处理。故只安排了一个案例进行教学,——案例三《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的故事》。
(四)总结评价,巩固新知
分成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1、根据前面的分析,归纳总结。
2、抢答练习。
通过抢答题的形式既检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活跃课堂气氛。在这一过程,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
3、观看动画《防范诈骗常识》。
——动画短片用喜闻乐见的快板形式,告诉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面对各类信息,与导入新课中的动画在形式和内容上遥相呼应,寓教于乐。
(五)拓展延伸,知识迁移
把信息技术的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深入探讨:
1、要准确地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除了教材中所述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外,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取的?
这一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严谨、不断创新的思维习惯。
2、利用今天所学知识,与你的家人、身边朋友、同学进行交流,看看他们在平时生活、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虚假信息?他们是怎么处理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并通过与同学、亲人的交流,认识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