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需求方面,个体无差异曲线是描述单个消费 者的偏好与福利的重要概念。
但在国际贸易中,我们更关注整个国家的福利, 即判断国际贸易对一国福利而言究竟是一件好 事,还是一件坏事。因此,在研究国际贸易问 题时,需要一种能衡量整个社会需求与福利的 分析工具。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与性质与个 人无差异曲线应一致。他度量了整个社会整体 的或平均的偏好倾向
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一点 可以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来说明。
所谓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了保持相同的满 足水平时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放弃的另 一种商品的数量之比。
假如某个消费者购买X、Y两种商品,增加1个 单位的商品X和放弃2个单位的商品Y给消费者 带来的满足是相同的,那么X对Y的边际替代 率就等于2。
例子,假设某一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又称名义收入)提高 了10%,那么他所消费的商品数量是否也会增加10%呢? 回答也是不一定。例如若物价水平也上涨了10%,那么消 费者的名义收入虽然增加了,但其实际购买力并没有增加, 即实际收入不变 。
Leabharlann Baidu 假设Px 和P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X和Y的货币价 格,又称为名义价格。
第二,对于一个单个生产者来说,其均衡状态 (利润最大化)是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 的切点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厂商达到利润最 大化时,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 比
第三,当生产要素通过自由流动,导致两个部门
的要素价格趋同时,两个部门所采用的要素投入 要素组合点所对应的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应当相 同。E点是两个部门的等产量曲线相切的切点
可见,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反映了比较优势 所在。
(二)开放情况下的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也就是开放条件下,生产点和消费点是如何 决定的?)
现在假定由于相对价格差的存在导致了国际贸 易的发生,对于原来处于封闭状态下的国家 (这里以A国为例)来说,封闭状态被打破, 那么,在开放的状态下,该国经济如何进行调 整重新达到均衡?
MRSXY =–ΔY/ΔX
在研究商品替代关系时,我们注重的是它的绝 对值,因此通常省去负号
从数学上看,MRS是沿无差异曲线作微量移 动时的变化率,所以它实际上就是无差异曲线 的斜率。
(该指标反映了消费者为追求效应最大化,或 追求最大化的消费价值,而在两种商品间选择 的数量之比)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社会无差异曲线主要有有两种用 途:
在机会成本不变(即X、Y两部门的边际劳动 生产力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各国生产可能性 曲线是一条直线。其国内相对价格线p与其生 产可能性边界重合。
即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生产 上具有比较优势。
由于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在封 闭条件下,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是PA < PB, 也就是A国X产品所在轴的斜率小于B国X产品 所在轴的斜率。
这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一半情况
2、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度量: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企业生产点的调整,取决于 生产某种产品成本的变化。企业总是希望用最 小的成本组合追求最大化的利润,从而实现资 源充分利用。基于这种考虑,生产处于生产边 界线上时,企业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 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 产品的生产必须以牺牲另一产品的生产为代价。 这里,我们引入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这一 概念,来表达这种“替代”关系。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在封闭状况下,决定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 有以下三个:
(1)生产达到均衡; (2)消费达到均衡; (3)市场出清。 以上三个条件可用如下三个表达式来分别表示:
生产者决定其最佳生产的条件是使机会成本等 于相对价格;
消费者确定最佳消费的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 相对价格。
由于M/ Qx是X产品的价格PX;M/ Qy是Y产品的价格Py
因此, Px相对= Px/ Py
=Qy/Qx
可见,用价格来度量相对价格和用产量来度量二者是一致的。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国内市场均衡 的情况下,两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就是每 一个国家国内相对价格。
在封闭条件下,每一国家的国内相对价格由各 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 定。
所以, Px/Py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实际 上也就是商品X的相对成本,或机会成本。
如果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则相对 价格并不改变,因此相对价格表达的是一种纯 粹的物物交换关系,与货币因素无关。这里, 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而与 名义价格无关。
第二, 在分析框架上,各种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或部门)以及生产 要素不超过两个。这种处理方法与所选择的经济模型 形式有关。一般来说,大学本科阶段的经济学类教材 所采用的理论模型大都以几何形式为主。
在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前,首先对我们所考察的经 济社会作一简化处理:
假设该经济社会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并且只 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其 他的一些基本假设如下所述:
(1)所有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2)所有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都是既定的,并且规
因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在该点的机会成本等于相 对价格;
消费者也同样达到效用最大化,因为社会无差 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也等于相对价格。
另外,图中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所以两种商 品的生产均等于消费,即市场出清。
四、开放条件下两国的比较优势衡量及其一般均衡
(一)开放条件下两国的比较优势度量
因此,国际贸易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实质面的分 析。经济行为主体的决策取决于所有价格,而 不是仅仅依靠部分价格信,在“实际”经济没 有变动的情形下,他不会改变决策。
至于局部的货币因素的影响,则在国际金融理 论部分专门探讨。
理性经济行为主体不会被局部货币变化因素所 蒙蔽,而是综合所有价格因素作出正确判断。 为了描述经济行为主体不受“货币幻觉”的影 响这一现象,这里引入相对价格这一概念。
经济模型作为对经济行为模式的抽象描述,有很多不 同的表达方式,如它可以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文字表达 (verbal statement)形式,以便于大多数人的理解, 也可以采用数学表达(mathematical expression) 形式,以便于严密的逻辑推理。其中数学表达形式又 区分为几何形式模型(geometric model)和代数形 式模型(algebraic model)两类。
的);
知识回顾:
设一国在某种产品上的产量为Qx,另一国在某种产品上的产量为 Qy
;所要求的劳动力投入都为L,而工资率为W。那么,
(1)Q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Qx/L÷Qy/L= Qx/ Qy
(2)Qx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 L/Qx÷L/Qy= Qy/ Qx
(3)Qx产品的相对价格 =W.L(即等于M)/Qx÷W.L/Qy= Qy/ Qx(这是用不同产品的产量来度量相对价格的)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 模型框架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微观经济分
析为基本工具。 在研究国际贸易时,都是以国家为单位,既考
虑个体的行为,又考虑国家(或政府)的行为。 概括起来,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具有 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 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 不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即 在分析时假定这是一个物物交易的世界。
模收益不变;
(3)所有生产要素的总供给都是固定不变; (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所有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 (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
推导生产可能性曲线,要理解以下原理
第一,X和Y两个部门的产出由两个部门的生产要素投入 量决定,而生产要素在两个部门之间的配置取决于两个部 门的要素报酬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开始两个部门的生产要 素报酬不一致,那么每一种生产要素将会从报酬低的部门 流向报酬高的部门,直至两个部门的要素报酬达到一致, 生产要素的流动才会停止下来,这时,生产要素在两部门 中的投入便确定下来。
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需 放弃的其产品的生产数量。
3. 商品市场均衡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 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 要看两个商品在市场上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 市场上的交换比率(即商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实 现)。
现在假设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和Py。根据假 设,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因 此,在均衡时,商品的价格应等于其边际成本。
如果用Y来衡量X的价格和成本的话,则:
第一,相对价格Px/Py就是用Y衡量的X的价格
第二,X的机会成本则是以Y衡量的X的边际成 本,这主要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斜率表示
因此,当两者相等,即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 定了。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2)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曲线可 以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这与个体无差异 线衡量个体福利是一样的。
例如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 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那么判定贸易对该国是 有益的,因为它提高了该国的福利水平。但必 须指出,社会无差异曲线由低处向高处移动, 虽然表明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提高了,可并不 意味着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也跟着同时提 高。
二、主要分析工具
1. 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微观经济学中,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在分
析生产和供给时十分有用的工具。它表示在一 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 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描述了一国的供给条件,它 告诉我们在一国的技术、要素总量和某一个产 品(比如Y)的产出水平即定的情况下,另一 产品(X)的最大产出或供应能力。
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综合在 一起分析在封闭和开放两种情况下,一国一般 均衡价或相对格的决定。
这里,首先讨论封闭条件下一国的一般均衡。 前面引入的所有假设和符号在这里和以后仍然 继续有效。 按照经济学一般原理,供给由生 产可能性曲线来表示,需求由一组社会无差异 曲线表示。
(1)社会无差曲线可以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 在上图中,BB线表示在X和Y的价格既定情况下一国 的国民收入预算线,该预算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 点C表示整个社会消费处于均衡状态,这时对X和Y的 总需求也就随之确定;
(该指标反映了消费者为追求效应最大化,或追求最 大化的消费价值,而必然要在两种商品间进行选择, 这种选择受制于一国的国民收入及其所消费的商品市 场价格,后者就是一国国民收入预算线,如BB线)
图1—5描述了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一般均衡状 态。一般均衡解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 异曲线相切的切点E,在E点,两条曲线拥有 共同的切线,该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X商品 的相对价格p,也就是说,这两条曲线共同决 定了均衡状态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生产及 消费。
在E点,生产者利润达到了最大化,
在封闭条件下,每一国家的国内相对价格由各自的生 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
在机会成本不变(即X、Y两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 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各国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 线。其国内相对价格线p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重合。
在均衡状态下,一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记为 Px相对= Px/ Py(这是用价格来度量相对价格
Px/Py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它的含义是 假设用商品Y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 位,也就是用商品Y来度量的X商品的相对价 格,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 交换,所能得到的商品Y的数量。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
虽然Px 和Py都分别表示两种商品X和Y的名义 货币单价,但如果将商品Y作为商品X的计价 单位看待,而将Px作为消费商品X的手头有的 货币量,那么结果就是 Px/Py它表示用一个单 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商 品Y的数量。
但在国际贸易中,我们更关注整个国家的福利, 即判断国际贸易对一国福利而言究竟是一件好 事,还是一件坏事。因此,在研究国际贸易问 题时,需要一种能衡量整个社会需求与福利的 分析工具。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与性质与个 人无差异曲线应一致。他度量了整个社会整体 的或平均的偏好倾向
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一点 可以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来说明。
所谓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了保持相同的满 足水平时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放弃的另 一种商品的数量之比。
假如某个消费者购买X、Y两种商品,增加1个 单位的商品X和放弃2个单位的商品Y给消费者 带来的满足是相同的,那么X对Y的边际替代 率就等于2。
例子,假设某一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又称名义收入)提高 了10%,那么他所消费的商品数量是否也会增加10%呢? 回答也是不一定。例如若物价水平也上涨了10%,那么消 费者的名义收入虽然增加了,但其实际购买力并没有增加, 即实际收入不变 。
Leabharlann Baidu 假设Px 和P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X和Y的货币价 格,又称为名义价格。
第二,对于一个单个生产者来说,其均衡状态 (利润最大化)是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 的切点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厂商达到利润最 大化时,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 比
第三,当生产要素通过自由流动,导致两个部门
的要素价格趋同时,两个部门所采用的要素投入 要素组合点所对应的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应当相 同。E点是两个部门的等产量曲线相切的切点
可见,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反映了比较优势 所在。
(二)开放情况下的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也就是开放条件下,生产点和消费点是如何 决定的?)
现在假定由于相对价格差的存在导致了国际贸 易的发生,对于原来处于封闭状态下的国家 (这里以A国为例)来说,封闭状态被打破, 那么,在开放的状态下,该国经济如何进行调 整重新达到均衡?
MRSXY =–ΔY/ΔX
在研究商品替代关系时,我们注重的是它的绝 对值,因此通常省去负号
从数学上看,MRS是沿无差异曲线作微量移 动时的变化率,所以它实际上就是无差异曲线 的斜率。
(该指标反映了消费者为追求效应最大化,或 追求最大化的消费价值,而在两种商品间选择 的数量之比)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社会无差异曲线主要有有两种用 途:
在机会成本不变(即X、Y两部门的边际劳动 生产力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各国生产可能性 曲线是一条直线。其国内相对价格线p与其生 产可能性边界重合。
即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生产 上具有比较优势。
由于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在封 闭条件下,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是PA < PB, 也就是A国X产品所在轴的斜率小于B国X产品 所在轴的斜率。
这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一半情况
2、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度量: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企业生产点的调整,取决于 生产某种产品成本的变化。企业总是希望用最 小的成本组合追求最大化的利润,从而实现资 源充分利用。基于这种考虑,生产处于生产边 界线上时,企业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 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 产品的生产必须以牺牲另一产品的生产为代价。 这里,我们引入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这一 概念,来表达这种“替代”关系。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在封闭状况下,决定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 有以下三个:
(1)生产达到均衡; (2)消费达到均衡; (3)市场出清。 以上三个条件可用如下三个表达式来分别表示:
生产者决定其最佳生产的条件是使机会成本等 于相对价格;
消费者确定最佳消费的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 相对价格。
由于M/ Qx是X产品的价格PX;M/ Qy是Y产品的价格Py
因此, Px相对= Px/ Py
=Qy/Qx
可见,用价格来度量相对价格和用产量来度量二者是一致的。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国内市场均衡 的情况下,两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就是每 一个国家国内相对价格。
在封闭条件下,每一国家的国内相对价格由各 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 定。
所以, Px/Py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实际 上也就是商品X的相对成本,或机会成本。
如果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则相对 价格并不改变,因此相对价格表达的是一种纯 粹的物物交换关系,与货币因素无关。这里, 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而与 名义价格无关。
第二, 在分析框架上,各种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或部门)以及生产 要素不超过两个。这种处理方法与所选择的经济模型 形式有关。一般来说,大学本科阶段的经济学类教材 所采用的理论模型大都以几何形式为主。
在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前,首先对我们所考察的经 济社会作一简化处理:
假设该经济社会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并且只 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其 他的一些基本假设如下所述:
(1)所有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2)所有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都是既定的,并且规
因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在该点的机会成本等于相 对价格;
消费者也同样达到效用最大化,因为社会无差 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也等于相对价格。
另外,图中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所以两种商 品的生产均等于消费,即市场出清。
四、开放条件下两国的比较优势衡量及其一般均衡
(一)开放条件下两国的比较优势度量
因此,国际贸易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实质面的分 析。经济行为主体的决策取决于所有价格,而 不是仅仅依靠部分价格信,在“实际”经济没 有变动的情形下,他不会改变决策。
至于局部的货币因素的影响,则在国际金融理 论部分专门探讨。
理性经济行为主体不会被局部货币变化因素所 蒙蔽,而是综合所有价格因素作出正确判断。 为了描述经济行为主体不受“货币幻觉”的影 响这一现象,这里引入相对价格这一概念。
经济模型作为对经济行为模式的抽象描述,有很多不 同的表达方式,如它可以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文字表达 (verbal statement)形式,以便于大多数人的理解, 也可以采用数学表达(mathematical expression) 形式,以便于严密的逻辑推理。其中数学表达形式又 区分为几何形式模型(geometric model)和代数形 式模型(algebraic model)两类。
的);
知识回顾:
设一国在某种产品上的产量为Qx,另一国在某种产品上的产量为 Qy
;所要求的劳动力投入都为L,而工资率为W。那么,
(1)Qx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Qx/L÷Qy/L= Qx/ Qy
(2)Qx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 L/Qx÷L/Qy= Qy/ Qx
(3)Qx产品的相对价格 =W.L(即等于M)/Qx÷W.L/Qy= Qy/ Qx(这是用不同产品的产量来度量相对价格的)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 模型框架
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微观经济分
析为基本工具。 在研究国际贸易时,都是以国家为单位,既考
虑个体的行为,又考虑国家(或政府)的行为。 概括起来,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具有 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 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 不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即 在分析时假定这是一个物物交易的世界。
模收益不变;
(3)所有生产要素的总供给都是固定不变; (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所有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 (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
推导生产可能性曲线,要理解以下原理
第一,X和Y两个部门的产出由两个部门的生产要素投入 量决定,而生产要素在两个部门之间的配置取决于两个部 门的要素报酬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开始两个部门的生产要 素报酬不一致,那么每一种生产要素将会从报酬低的部门 流向报酬高的部门,直至两个部门的要素报酬达到一致, 生产要素的流动才会停止下来,这时,生产要素在两部门 中的投入便确定下来。
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需 放弃的其产品的生产数量。
3. 商品市场均衡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 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 要看两个商品在市场上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 市场上的交换比率(即商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实 现)。
现在假设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和Py。根据假 设,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因 此,在均衡时,商品的价格应等于其边际成本。
如果用Y来衡量X的价格和成本的话,则:
第一,相对价格Px/Py就是用Y衡量的X的价格
第二,X的机会成本则是以Y衡量的X的边际成 本,这主要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斜率表示
因此,当两者相等,即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 定了。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2)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曲线可 以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这与个体无差异 线衡量个体福利是一样的。
例如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 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那么判定贸易对该国是 有益的,因为它提高了该国的福利水平。但必 须指出,社会无差异曲线由低处向高处移动, 虽然表明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提高了,可并不 意味着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也跟着同时提 高。
二、主要分析工具
1. 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微观经济学中,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在分
析生产和供给时十分有用的工具。它表示在一 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 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描述了一国的供给条件,它 告诉我们在一国的技术、要素总量和某一个产 品(比如Y)的产出水平即定的情况下,另一 产品(X)的最大产出或供应能力。
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综合在 一起分析在封闭和开放两种情况下,一国一般 均衡价或相对格的决定。
这里,首先讨论封闭条件下一国的一般均衡。 前面引入的所有假设和符号在这里和以后仍然 继续有效。 按照经济学一般原理,供给由生 产可能性曲线来表示,需求由一组社会无差异 曲线表示。
(1)社会无差曲线可以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 在上图中,BB线表示在X和Y的价格既定情况下一国 的国民收入预算线,该预算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 点C表示整个社会消费处于均衡状态,这时对X和Y的 总需求也就随之确定;
(该指标反映了消费者为追求效应最大化,或追求最 大化的消费价值,而必然要在两种商品间进行选择, 这种选择受制于一国的国民收入及其所消费的商品市 场价格,后者就是一国国民收入预算线,如BB线)
图1—5描述了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一般均衡状 态。一般均衡解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 异曲线相切的切点E,在E点,两条曲线拥有 共同的切线,该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X商品 的相对价格p,也就是说,这两条曲线共同决 定了均衡状态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生产及 消费。
在E点,生产者利润达到了最大化,
在封闭条件下,每一国家的国内相对价格由各自的生 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
在机会成本不变(即X、Y两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 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各国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 线。其国内相对价格线p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重合。
在均衡状态下,一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记为 Px相对= Px/ Py(这是用价格来度量相对价格
Px/Py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它的含义是 假设用商品Y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 位,也就是用商品Y来度量的X商品的相对价 格,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 交换,所能得到的商品Y的数量。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
虽然Px 和Py都分别表示两种商品X和Y的名义 货币单价,但如果将商品Y作为商品X的计价 单位看待,而将Px作为消费商品X的手头有的 货币量,那么结果就是 Px/Py它表示用一个单 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商 品Y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