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子·咏江南

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曲题是________。

(2)下列对本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曲中“淡”字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淡淡秋意。

B. “看沙鸥舞再三”句为江南美景平添了几分孤寂。

C. “卷香风十里珠帘”一句暗示了江南水乡的富丽。

D. “爱杀江南”作结尾,既突显主题,又直抒胸臆。

【答案】(1)张养浩;咏江南

(2)B

【解析】【分析】(1)《水仙子·咏江南》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创作的散曲。

(2)B错误,“看沙鸥舞再三”写得是作者张养浩本人闲洒自适得怡然之味。

故答案为:⑴张养浩;咏江南;⑵B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注意识记、积累,完成此题不是难事。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辨析的能力。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写作特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请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为下文铺垫。

(2)诗人借周瑜火烧赤壁的胜利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

【解析】【分析】(1)“折戟”为小;“赤壁之战”为大,“国家的命运”为大。“折戟”是引起诗人抒发感情的工具,同时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

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故答案为:⑴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为下文铺垫。(2)诗人借周瑜火烧赤壁的胜利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及作用,注意结合句子内容,明确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及铺垫作用。

⑵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明确句意,结合时代背景明确思想感情。

3.古诗阅读

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

(宋)范成大

玉雪飘零贱似泥,

惜花还记赏花时。

赏花不许轻攀折,

只许家人戴一枝。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范诗和陆词都写了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解析】【分析】要求答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两首诗都明白如话,很好理解。如“玉雪飘零贱似泥”是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是说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自然表达的是对梅花的爱惜之情。而陆词的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

故答案为: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和鉴赏。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逻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考生要从诗歌的内容来剖析诗人的情感,从中去比较,分析不同的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 “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C.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 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1)A

(2)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

【解析】【分析】A解说有误,“清秋”意思是清冷的秋天,诗中并没有显示是初秋时节。BCD解说正确。

(2)抓住“万里”可以知道这句话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诗歌上片内容分析,作者登高望远,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因此“万里”形容大江非常的辽远,大地非常的广阔。

故答案为:⑴A;

⑵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况。

⑵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古诗语言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结合平时掌握的修辞手法知识判断其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各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粪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丰匹红纱一丈皱,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_(人名),诗中“直”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