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欣赏民歌《荷花颂》,这首民歌所歌颂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水生植物——荷花,荷花还有什么别名?(莲花、芙蕖、藕花、芙蓉、菡萏等)荷花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有不少咏荷的诗句,比如:(学生回答),
例如: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
下面我们来一起来欣赏荷的风采。(放有关荷的图片)
在我们中国古代文人中对荷的喜爱当首推周敦颐。古代的文人墨客描写荷花的诗文更是举不胜举的。今天要学习的《清塘荷韵》也是在写荷花。同学们思考过没有,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喜欢以荷花为题材写作呢?荷花的韵味、荷花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同季羡林老先生走进“清塘荷韵”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
1911年生 ,山东临清县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留学德国,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也是中国当代研究佛学梵文的权威。
三、课文研习:(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
(一)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文章的线索:荷花文章的脉络:
想荷(1-2)—种荷(3)—盼荷(4-6)—赞荷(7)—赏荷(8-12)—祝荷(1 3)
2、初步解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煞费心机的种植荷花?
明确:原因:1.作者在记忆中曾经有荷花的碎影;
2.没有荷花不符合作者的审美观念;
3.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
(2)作者种荷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从哪里体现?
明确:有心,“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一条缝”,别人从“湖北洪湖带来的莲子”(3)荷花的生长可分为几个阶段:四个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
那么,作者放弃了吗?(没有,从作者心情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关注、期盼着荷花的生长)
那么,作者的这种期盼在第二年有没有得到实现呢?(没有)已灰心
说:从作者的这种灰心,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荷花的生长一直是怀着无比期待的,可惜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是我们也知道有时真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奇迹会突然出现于你眼前。
(4)请学生朗读6、8两段,注意把握作者的心情。
a、问:文中作者说“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为什么作者这样说?前面还有没有出现过奇迹?为什么要强调是“奇迹”?
“奇迹”出现了两次,一再强调是“奇迹”,说明莲子在水中静卧一年二年(无——有),甚至第三年也只有孤零零的五六个叶片,但是到了第四年,一下子绿透了全池塘,红透了半边天。真是不动则已,一动惊人!
在荷花没有露出水面的时间是非常漫长的,而当荷花真正开始繁衍,他的生长速度是惊人的。这样一个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稀到密,绿透全池塘、红透半边天的过程。
b、问:这个奇迹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作者从种莲,盼荷的过程中,领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学生讨论)
明确:说明了生命力的强大
3、问:能否用文中的话说明?
(齐读6):“天地萌生万物……无法抗御”。
4、大家能否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体会这生命力的强大?
比如说:昙花一现,虽然昙花开放的时间如此短暂,但是,在它聚集力量的时间当中,它用尽了精力。在那“一现”它开得烂漫!开得忘情!
又比如:蝉,它在地下沉睡多达数月,而在地上则只有一、两周而已,所以它不断的鸣叫,以使自己的生命多姿多彩。不断蔓延的荷花也是如此,这正体现了生命力量的伟大。
这些正说明了生命长时间的酝酿正是为了日后的勃发,正所谓“厚积薄发”。这样,文章就上升了一个层次,既有景(荷花的生长茂盛),又有情(作者心情随生长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更有理(由此而阐述的生命力之顽强)。从而达到了景情理的交融。
这一部分,作者不但展示了荷花生长的茂盛情况,而且对荷花生命力的顽强进行了赞美,我想我们大家也被荷花这种出乎意料的生长力量所打动,我们也为之惊叹和赞美。(朗读6有关语句)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课文
1.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荷花生长情况来赞美荷花。下文是否依然在描写荷花生长情况?(否)那作者在做什么?(全体朗读第8段)
对比观察季荷和燕园及其他荷的区别:
季荷:色浓瓣多
燕园及其他荷:浅红瓣少
更体现出"季荷"强大的生命力.
2.思考为什么周先生把朗润园的荷命名为季荷?季老为何觉得有趣又感激?
明确:池中的荷是季老的人生写照。点拨:荷花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暗暗地积蓄着力量,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人生也是同样如此,没有长期的努力哪有丰收的喜悦?
季老的三个十年:德国10年学梵文、文革十年翻译《罗摩衍那》、95年之后10年编辑《东方文化集成》600本。季老的人生遭遇,与荷花的生命历程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展现了顽强而美丽的生命。
与其说是写荷花,还不如说是写季先生的人生感悟,以荷喻人,借荷抒情,借荷明理。
3.范读9—11节,思考这部分怎么写赏荷的?
明确:从夏日、月夜、今年夏天三个时间段来赏的。三节分别写了荷花零落、小猫戏月、邻居赏荷。荷花零落图,以动写静,正面描写。后2节侧面烘托。描绘了荷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1)抽读第9节,思考:为什么说“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对仗不工?作者从中悟出了怎样的境界?
明确:不工主要表现在意境不统一。这句诗表现的是一种空灵优美的意境。给人静谧之美,禅意之美。(联系落花的细节描写)。而下句有强烈的动感,破坏了诗的静谧的意境。
池中荷花在离去的时候,能以这样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这也体现了季老豁达、超然、彻悟生命的人生境界。
(2)齐读“风乍起----漂在那里”,(思考:一般生命凋零是怎样的)
明确:一般的是凄凉、萧条.作者笔下的荷花怎样?
荷花是非常优美的。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感受到生命的快乐。现在它要离去了,还如此宁静、安详,这正是缘于季老的豁达、超然的人生境界。
4、为什么季老对荷花有这样的感情呢?
季老研究佛学梵文较有造诣,是佛学家,他的研究与印度文化、佛教有着密切关系。佛教自西汉东移传入我国,作为佛教“净土”代表的荷花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莲花(即荷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它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加上季老又是一个佛家思想较浓厚的一个人,他追求清静无忧,荷花正像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居者一样,正符合季老的追求。所以才会对荷花特别的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