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总体上说,其核心就是权力集中。专制主义指君主独裁,与民主对立;中央集权指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与分裂割据对立。在中国封建社会,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最后集中到皇帝(专制主义)。这就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在矛盾主要是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之争。从汉代至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围绕解决这些矛盾展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积极作用表现在: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加快民族融合;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的范围内传播。其消极作用表现在:封建社会后期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空前强化的专制易形成暴政;衍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易出现政治腐败;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

中国古代(从汉至元)的选官制度

汉代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汉代察举的标准,大致不出四条,《后汉书·百官志》注引应劭《汉官仪》说: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汉代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体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

东汉时期,随着地方豪强的发展,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三国时的曹魏制定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在朝中推选有声望的人担任各州郡的“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为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朝廷举荐。由于“中正官”经常举荐自己的族人担任官职,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势力不断壮大,非常渴望进入统治阶层。隋唐时期在选官上实行了科举制,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人才,量才录用。科举制度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把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同时,科举制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局稳定。科举制自隋唐出现后,便一直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专重“四书”“五经”,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思想,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在地方设郡县B.颁布“推恩令”

C.在地方设置节度使D.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

2.唐朝将秦汉以来的一相制变为多相制的实质是()

A.强化君主专制B.减少决策失误

C.提高行政效率D.笼络科举士子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A.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B.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C.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地方长官D.在中央设三司使,分割宰相军权

4.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尚书省D.宣慰司

5.科举制的实质是()

A.自下而上选拔人才的制度B.皇帝任命官吏的制度

C.依据门第选拔官吏的制度D.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二)能力提高

1.与秦朝相比,刘邦建立的地方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A.实行郡县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

C.皇帝制度更加完善D.根本目的不同

2.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

3.“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派遣文官担任知州D.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4.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省权力受中央节制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为了削弱相权,汉代、唐代、宋代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A.增加宰相的名额B.废除宰相

C.分割宰相的权力D.选用级别较低的官员参与中枢决策

(三)延伸拓展

1.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产生的结果是()

A.形成中朝机构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C.汉武帝削弱王国势力D.隋朝实行科举制度

2.唐太宗时期若要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3.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吏部

4.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5.右图反映的步入仕途的方式是()

A.地方举荐,皇帝任命

B.按门第高低获得官职

C.凭才学通过科举获得功名

D.出洋留学,功成名就

(四)模拟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