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顺畅地朗读课文,利用页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3.能理清文章思路,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课文抓住特征描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览名山大川乃人生一大乐事。因为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我们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在享受美的同时又能生出许多感悟。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唐代著名的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奠基人——柳宗元一起到湖南永州的小石潭记去走走,游一游,看看那里风景如何。

(二)作者简介

1.学生介绍

2.教师总结并明确。

明确: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实际上有职无权。柳宗元在永州整整10年的放逐生活。他的主要作品基本上都是在贬后,特别是在永州时期产生的。这些作品的特点是在文字上洁净有力,很精细地刻画出山水的鲜明形象。他长期在政治上受迫害,就寄情山水之间,用简洁清秀的语言,刻画荒远地区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叹息它的被埋没,寄托自己愤满不平的苦闷心情,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即是他被贬永州时所写的著名的《永州八记》之一。

(三)、读懂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并划出朗读节奏,再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再指明朗读,同学互评,评点后齐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生字及多音字的读音,如斗(dóu)、参差(cēncī)等多音字及页下注释中的生字词)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解决不了的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3.集体质疑,同学互助,教师点拨,共同解疑。

4.注意一些词义。

(1)点型活用的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

(2)一词多义。

清{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

差{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

古今异议。

乃记之而去催二小生氏

(四)理清思路,熟读成朗诵

1.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扫除了阅读的保障碍,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

文,然后说说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覃的,具体写了小石潭那些景物,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

2.学生自渎,理清思路,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集体归纳。

明确:本文按浏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先写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接着描写小石潭概貌,再写潭中近景(游鱼和潭水),然后写溪流水源,这是远望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条理清晰,毫不散乱。

4.依据文章行文思路,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五.布置作业

回亿游经历,选择一处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风景名胜准备写游记

六.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发现石潭——总览概貌——细观近景——远望潭源——潭边气氛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并尝试应用这种方法学写游记散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石潭记》,下面我们一起背诵这篇文章,边背边思考:文中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二)赏景品文

1.学生根据问题,应用圈点勾画写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组内意见后全班交流。

3.组织学生互平,师生归纳并板书要点。

4.明确: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绘。如

写“石”突出一个“奇”字,既有正面描写——写石潭中石头的种种形态,又有侧面烘托——水声清脆,水色清冽,还从树木的长势“蒙络摇缀”从旁描写。写“水”,突出一个“清”字,有直接明示:“水尤清冽”,更多的则是从石头.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点染的,实写它物,虚写水清,虚实相生。写鱼突出一个“乐”字,既有“影布石上”的静态,又有“俶尔远逝”的灵动,既用“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比喻,又用“似与游者相乐”的拟人将水中游鱼写得妙趣横生。写“源”作者巧用比喻:“犬牙差互”、“斗折蛇行”,写出溪岸的曲折,溪水的蜿蜒,一静一动,各具特色。

三、探究心境

1.从发现小石潭到潭中景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乐变忧呢?

2.学生再读课文,交流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柳宗元参与了王叔文倡导的政治改革,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自己与好友刘禹锡同时被贬往僻远之地,前途难料,因而寄情山水,排解抑郁的情怀。凄苦是感情的基调,欢乐是暂时的,溪水源头的“不可知,”触发了作者因前途命运“不可知而抑郁的心境,凄凉忧伤又成了文章的主色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忧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寥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是一偏典行的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四、学写游记

1.导入语:我们一起欣赏了小石潭的美景,欣赏了这篇文言美文,理解了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和亮点——就是写景能抓住特征进行细致刻画,并善于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下面请同学们选一处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风景名胜,按游览顺序,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要求运用多种写法细致描绘景色特征,并写出当时的心情或感受。

2.学生完成习作并自评。

3.毛遂自荐,全班交流互评。

4.教师小结,总评(以鼓励为主)

五、学生作业

根据互评意见,修改习作并用正楷写(挂作上墙,成果共享)。

六、板书设计

石奇树茂

(借)景水清鱼乐——(抒)情寂寞悲凉

岸曲源活惆怅哀怨

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感情,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于是我以“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堂上,我注重诵读来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