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九年级下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补充习题答案
【夯实基础】
1.C
2.示例: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走出艰难的过去,笑看未来。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映着明净的雪光萌发新的希望。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等着你从这里腾身跃起。
3.
(1)“水车”代表的是农业生产方式,而“破旧的老水车”则表示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
(2)“熏黑的矿灯”表示工业生产方式的落后。象征祖国长期以来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
(3)“淤滩上的驳船”表示遇到的挫折。
(4)“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表示美好的希望。
4.
A(
B.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C.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D.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研习文本】
一、整体把握
1.这首诗,在句法上借鉴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即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接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两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它可分双成分,三成分, 四成分和多成分。这首诗用的便是多成分。圆周句式大多出现在抒发强烈情绪的作品中,悲伤痛苦的情调最宜用它来渲染。舒婷写的是“我”和祖国的关系,用了这种句式,增加痛苦和挚爱的深度,但又有创造性的发展。一方面,强化了诗人与祖国之间的情感联系,把“我”和“祖国”化为一个同一体;另一方面,这是一种“物我交流”的手法,更容易让读者从诗行中感受到诗人炽热的赤子之情。
2.前三节诗中的“我”是祖国某种特征的象征,最后一节“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的“我”代表人民意志、作为人民总和的“大我”。诗中,“我是你……”或“我是……” 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
3.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对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4.C
二、片段研读
1.不矛盾。十亿分之一是小,九百六十万平方是大,大和小统一在一起,是对比中的强化,意即“我”是祖国的一分子,但“我”的胸中又包容着整个祖国。看似矛盾的内容背后,其实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2.迷惘:迷惑失措;深思:深入思考;沸腾:比喻情绪高涨。舒婷是在中国正遭受十年浩劫的动乱中成长的。她初中毕业后即下乡插队,后又当过工人。在国家蒙难、人民遭殃的混乱岁月,备尝艰辛的舒婷,内心的迷惘、痛苦可想而知;“四人帮”被粉碎了,她又是何等的满怀喜悦!
3.直抒胸臆。先以“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来抒发与祖国融为一体的情感;再以“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我”,抒发对祖国母亲养育之情的感激;最后以“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表达出强烈的献身之情。
4.对照法:十亿分之一和九百六十万平方的对比;“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我”, 和“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又是一种对照,从中突出“我”同祖国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迷惘、深思、沸腾”,与“富饶、荣光、自由”,也是性质相反的对比,以见出痛苦和欢欣的无限。
【拓展阅读】
1.
2.(1)“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暗示敌占区人民的苦闷忧伤。
(2)这里以“太阳”和“春”喻解放区,强烈地表达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坚信她能给中国大地带来光明和苏生,对祖国未来寄予了热切的希望。
3.A(此项为触觉,其余是视觉)
4.祖国大地(祖国山水)。不能删,括号内的文字调动了视觉和嗅觉,写出了家乡春天的美好,洋溢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后面的现实形成对比。
【文化传承】
1.B(借“奇士”抒发其共同的报国丹心。)
2.前四句塑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首两句以物写人,以刀的外观和内质之美寓己品行高洁、才能卓越。第三句直接表达未为国建立功业的遗憾,第四句以动作刻画形象,“提刀独立”写对杀敌的渴望,“顾八荒”写英雄的豪迈气概。
梅岭三章补充习题答案
【夯实基础】
1.
(1)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2)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3)就
(4)边际
(5)我多
(6)能够
(7)写出衣服最里面
2.交代写作背景和缘由旋围解
3.B(“烽烟”借代战争。其余“阎罗”是借喻,“自由花”借喻,“纸钱”无用法)
【研习文本】
一、整体把握
1.A(A与诗句都表示了即使牺牲也要战斗到底的气魄。B.表示渴望收复国土。C.表示追求自由。
D.表示忠心爱国)
2.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泉台烽烟血雨腥风斩阎罗纸钱自由花
二、片段研读
是对反动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 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
3.伍子胥舍生取义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拓展阅读】
1.一些人“望门投止”,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自愿留下,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如杜根那样有高风亮节的人,坚贞不屈地效命于国家的兴亡大业。这里化用张俭和杜根的典故,是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2.这两句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属于以诗明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3.示例:谭嗣同要以死来警醒人们:在中国,革新与革命都是要流血的,人们看到他的死,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赋予自己的死如此深重的意义,他才能如此慷慨激昂,横刀笑对苍天。历史没有辜负他,菜市口滚落的头颅最终埋葬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谭嗣同真正赋予了死亡最伟大的意义,和他那位楚地先人屈原声气相通。
【文化传承】
1.
(1)做官
(2)直接、径直
(3)等到
(4)止,停止
2.性刚果: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尚廉节: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为抗击外来侵略者而英勇献身;爱国家:哪怕休假的时候,只要听闻国家有难,就奋不顾身赶往前线。
译文:钱金玉担任松江县的千总官,性情刚毅果敢,崇尚廉洁的气节。道光壬寅年间(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他的亲友阻止他说:“战事正紧急,是祸是福不可知晓。您正在休假,上级官员又没有文件催促您前去,为什么急急忙忙地回去呢?”钱金玉不听,回到吴淞口后,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他们用努力作战的话相互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