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基础率

合集下载

胰岛素泵的基础率设置中须注意以下问题:

胰岛素泵的基础率设置中须注意以下问题:

⑷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或者在感染或其他应激因素的影响下,迅速发展成酮症酸中毒。当出现DKA时,胰岛素泵基础率的设置应进行调整。开始时基础率0.10U/(kg.h),此浓度的血清胰岛素已能控制酮症,且不致引起低血钾症。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以血糖每小时降低3.9~6.1mmol/L为宜,如2小时血糖下降不明显,基础率加倍量。当患者血糖降至13mmol/L时,适当调低基础率,可调至0.05u/ kg/ h;以血糖控制在7~8mmol/L为佳。避免血糖下降得过低。
(2)餐前大剂量的调整:餐前大剂量是根据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调整的,可根据每日胰岛素总量(TDD)进行估算,具体方法是,TDD除1500(用短效胰岛素)或1800(超短效胰岛素如Lispro、Aspart),即得胰岛素敏感因子,也就是每单位短效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mg/dl)值(其值除以18,即得mmol/L)。例如1例患者每天应用常规胰岛素50 U,则胰岛素敏感因子为1500除以50得到30 mg/dl,即每单位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30 mg/dl,若患者餐前血糖为160 mg/dl,它与达标值100 mg/dl的距离为60 mg/dl,则所需临时胰岛素为2 U。总体而言,平均每单位胰岛素能减少10~15g碳水化合物,它受体重、TDD及日常生活变化(如改变工作时间、生病)等因素影响。临床上,餐前大剂量也可根据患者的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指数进行调整,即每单位胰岛素能降低多少克碳水化合物,一般用500除以TDD即得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指数,如果患者使用胰岛素总量为50 U,则其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指数为500/50=10,即每给予1U胰岛素,机体消耗10 g碳水化合物。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计算,即300除以餐前胰岛素总量,例如,1例患者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300 g,餐前大剂量胰岛素为20 U,则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指数为300除以20,即15 g/U,意思是每给予1 U胰岛素,机体消耗15 g碳水化合物,用这种方法计算,若患者餐前有低血糖发生,则按此比率增加3~5 g碳水化合物;相反,若血糖较高,可相应减少3~5g碳水化合物。这种方法要求患者仔细记录每餐所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每餐前应用胰岛素剂量,以便调整血糖。

胰岛素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维持在3.3~6.1mmol/L(60~110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一般在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 mg/dl),餐后2小时又回到7.8mmol/L(140 mg/dl)。

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x10x体重(公斤)x0.6÷1000÷2100为血糖正常值;x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x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

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

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

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一、正常值之杨若古兰创作空腹血糖:3.3--6.1mmol/L(60-110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出11.1mmol/L(200mg/dl)餐后2小时:7.8mmol/L(140mg/dl).二、初始用量(1)初始用量估算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医治时,一概采取短效胰岛素(可敏捷见效,便于调整,不容易发生低血糖症,血糖波动后再减少打针次数或加用中、长效).而且,必定在饮食与活动绝对波动的基础上,依以下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方法一: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10×体重(公斤)×0.6÷1000÷2注:-100为血糖正常值;×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为防止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方法二: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形态,不该超出1.0μ/kg.其他方法:●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普通一个"+"需4μ胰岛素.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感化的身分较多,个体差别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必定的平安量,然后依病情变更慢慢伐整.(2)分配胰岛素用量:1.打针时间:三餐前15--30分钟打针2.分配方式:早饭前>晚饭前>午饭前.(①一天三次:早饭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用量宜大;短效胰岛素感化高峰时间2--4小时,是以午饭前用量最小;坚持夜间血糖水平,故晚饭前>午饭前用量.②一天四次:加睡前一次,则晚饭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经验法:将日总剂量除以3,午饭前减2U加到早饭前,例如18U(8、4、6)或24U(10、6、8).例如:体重80公斤空腹血糖250mg/dl计算得:每日胰岛素用量36u,实际用量为其1/2即18u,平均每次6u,则早饭前8u、午饭前4u、晚饭前6u.(3)留意事项:1.基础率的精细调节:①在检测过程中,血糖要控制在目标血糖值的30 mg/dl(1.7mmol/L)的动摇范围内.②在检测基础率的几天中,波动其他的参数非常主要.③进食尺度餐,防止脂肪食物对您的血糖有延迟影响,很难计算餐前大剂量.④检测基础率的时候,不要做激烈的活动,除非是每天都做的活动.⑤在生病或者感染期间,不要做基础率检测.2.以下情况须要调整基础量:①体重的明显变更:添加或降低5-10%以上②活动量的明显变更③低热量饮食(减肥):基础率减少10%-30%④妊娠:3am 基础率减少;黎明时添加2—3倍(与3am 基础率比较)⑤生病或感染期间:通常须要添加基础率⑥月经:月经前添加基础率,月经后可能减少基础率⑦合并其他用药:如强的松,需添加基础率三、调整胰岛素剂量: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来进一步伐节用量.方法一:根据血糖调整:糖尿病人,特别是I型糖尿病及肾糖阈不正常的病人,应根据三餐前与睡前的血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用量:留意事项:①先调整饮食及体力活动,血糖波动后再调胰岛素.②四次和四段尿糖半定量是调整胰岛素用量的最好目标,1个(+)加2U.③每次的日加减总量不宜过大,普通不超出 8U,1型患者在血糖接近满意时对胰岛素较敏感,应更加谨慎.④每次调整后,普通应观察 3~5 日.⑤尿糖阴性、血糖偏低者应及时减量.方法二: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用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阈正常的病人.根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饭前胰岛素用量根据午饭前尿糖,午饭前胰岛素用量根据晚饭前尿糖,晚饭前胰岛素用量根据睡前或次日晨尿(包含当天晨尿).四、打针方法的调整(1)胰岛素打针模式:R(短效):起效时间30分钟,感化持续时间6-8小时,达到峰值所需时间2-4小时.N(中效):起效时间1小时,感化持续时间18-24小时,达到峰值所需时间4-10小时.P(长效):起效时间3-4小时,感化持续时间23-36小时,达到峰值所需时间16-24小时.打针方法的调整:l 利于控制血糖为主l 调整打针次数:开始时应先用短效胰岛素多次打针,控制满意后,再改用或加用中效或加用长效胰岛素.单独使用长效胰岛素则疗效欠安.l 改为短效+中效:可以任意比例混合使用.经常使用比例为1:1摆布,中效可略多.l 加用长效:将两次短效胰岛素之和,按长效:短效=1:2~4的比例改为混合胰岛素,长效不宜超出短效的1/2,晚睡前长功效量普通不超出8U.举例:早12U、午8U可改为:短效 + 中效为10U+10U,早饭前用;或短效 + 长效为16U+4U、15U+5U;或为14U+6U早饭前用.(使用混合胰岛素时应先抽取短效)打针时间的调整:l 短效者普通在餐前15~30 分钟打针.l 中效如单独使用,应在餐前 30~60 分打针.l 对有黎明景象的患者,早饭前胰岛素打针应早,最好不晚于早6:30.五、弥补剂量胰岛素敏感系数:敏感系数:(x) =1500/(每日剂量*18)定义:打针1单位胰岛素2-5小时,BG降低的数值为x (mmol/L)注:影响身分:DKA、肾功能衰竭、使用糖皮质激素、体重的明显变更、体力活动胰岛素弥补剂量计算:弥补量= (BG-Y)/X注:BG = 实际血糖,Y = 理想血糖,X =胰岛素敏感系数= 1500/(每日剂量*18)弥补剂量的使用:餐前测得高血糖,可将该弥补剂量100%加入加餐前量餐后测得高血糖,可80%给予(防止低血糖)睡前测得高血糖,可50%~80%给予(防止低血糖)六、血糖控制目标成年病人的普通控制目标:餐前:80-140mg/dl (4.4-7.8mmol/l)餐后2小时: <180mg/dl (<10mmol/l)入睡前: 100-140mg/dl (5.6-7.8mmol/l)夜间3点:>90mg/dl (>5mmol/l)若反复出现低血糖,适当提高控制目标:餐前:100-160mg/dl (5.6-8.9mmol/l)若怀孕,适当减低目标血糖值:餐后: < 120mg/dl (6.7mmol/l)。

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的基础率与餐前量的设置

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的基础率与餐前量的设置

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病的基础率与餐前量的设置1、每日胰岛素总量的确定,可选择以下方法:⑴泵前用胰岛素,血糖控制可者:胰岛素总量=泵治疗前总量×75%⑵泵前用胰岛素,血糖仍高者:胰岛素总量=泵治疗前总量×100%⑶泵前未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胰岛素总量=体重(kg)×0.44或胰岛素总量=空腹血糖(毫克数)×10%×75%亦可先按每天24U计算2、基础率(每小时胰岛素用量)的设置:基础率=每日胰岛素总量×50%÷24开始时全天只设置一个基础率,以后根据血糖的情况调整基础率,一般情况只需设置两至三段基础率。

3、餐前大剂量(BOLUS值)的设置:餐前大剂量=每日胰岛素总量×50%÷3可根据餐后血糖、所进食的食物等来调整。

睡前加餐约占全天三餐前大剂量总量的10%。

三餐前大剂量的应用:餐前30分钟测血糖,血糖达标(4.4-7mmol/L),给予三餐前大剂量后30分钟进餐;若出现低血糖者,给予三餐前大剂量后立即进餐,并首先进食碳水化合物;血糖大于8.3mmol/L,给予三餐前大剂量后45分钟进餐;血糖大于11.1mmol/L,给予三餐前大剂量后60分钟进餐,并后进食碳水化合物。

调整胰岛素追加剂量:胰岛素敏感指数(ISF)=1500÷18÷全天胰岛素总量。

胰岛素追加剂量=(实际血糖-目标血糖)÷ISF。

此举是适用于调节餐前过高或过低血糖时三餐前大剂量;纠正餐后高血糖。

4、计算需调整胰岛素量⑴测带泵后血糖值,若不理想,则需追加补充量。

临时追加补充量(X)=(实际血糖值-理想血糖值)×18×日胰岛素总量÷1500;⑵泵入补充量后,0.5h-1h复测血糖,反推每日胰岛素总量(Y):X=两次血糖值差×18×Y÷1500。

胰岛素泵的基础率设置中须注意以下问题:⑴BR的设置与调节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胰岛素泵基础率的设定与调整资料

胰岛素泵基础率的设定与调整资料

胰岛素泵基础率的设定与调整写在课前的话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日益增高,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目前认为,糖尿病应该积极进行强化治疗,使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BMI等全面达标,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理想控制,其方法主要分为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MDI)和胰岛素泵治疗。

胰岛素泵又称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是近20年来临床上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输注系统,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一、胰岛素泵概论(一)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如图1所示: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曲线,正常健康人在不吃饭时,有小剂量的胰岛素分泌,如黄色的点状曲线;在吃饭时有大剂量的胰岛素分泌,如绿色曲线所表示,将黄色曲线称之为基础胰岛素分泌,绿色的曲线称之为餐时胰岛素分泌。

图1: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曲线为重新建立与非糖尿病者尽可能接近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谱,理想的餐时胰岛素应该是在餐后半小时内即快速上升,达到与非糖尿病者相同的浓度。

然后胰岛素迅速下降,在下一餐前回复到基线水平。

进食后半小时内迅速起效,可在最小胰岛素浓度下,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餐后胰岛素快速下降,则可减少低血糖风险,以及因高胰岛素血症而造成的体重增加,而维持接近正常的基线胰岛素水平,又可改善代谢控制,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风险。

与可溶性人胰岛素相比,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较难形成六聚体,这样就更容易从注射部位快速吸收。

其结果是起效时间更短,可提高餐后血糖控制。

由于胰岛素类似物可通过胰岛素蛋白酶代谢而迅速清除,因此作用时间较短,减少了餐间和夜间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二)胰岛素泵的定义胰岛素泵可以模拟正常人的胰腺连续不断的释放胰岛素。

胰岛素泵可以注射个体化的胰岛素,模拟在空腹或禁食状态下人体胰岛素的微量分泌,以满足人体24小时基础胰岛素的生理需要量,称之为胰岛素泵基础率。

而模拟进餐时人体餐时大量的胰岛素分泌称之为胰岛素泵餐前大剂量。

胰岛素剂量设置的基本方法

胰岛素剂量设置的基本方法
胰岛素剂量设置的基 本方法
首先拟定血糖控制目的
• 为每个病人拟定个人旳血糖控制目旳。
• 成年病人旳一般控制目旳: 餐前:80-140mg/dl (4.4-7.8mmol/l) 餐后2小时: <180mg/dl (<10mmol/l) 入睡前: 100-140mg/dl (5.6-7.8mmol/l) 夜间3点:>90mg/dl (>5mmol/l)
• 睡前测得高血糖,可50%~80%予以(预防 低血糖)
调整基础量旳原则
• 基础率旳调整应在血糖波动之前2—3小时(短效 胰岛素)或1小时(超短效胰岛素)
• 每次调整基础率应增长或降低0.1u/小时(尤其 对1型病人)
例如:患者(使用短效胰岛素)血糖在临晨1点开 始下降,这时应该在10点和11点开始设置一种较 低旳基础率,这个基础率按照每小时降低0.1U逐 渐到达目旳。
检测餐前量
• 用餐,注射大剂量 • 餐后2小时测血糖,升高应<50mg/dl(2.8mmol/L)。 • 餐后3小时再次检测,血糖应下降。假如血糖
<70mg/dl(4mmol/L),停止测试并治疗低血糖。 • 餐 后 4 小 时 , 血 糖 与 餐 前 比 应 在 3 0 mg/dl(1.7
mmol/L)旳波动范围内。 • 反复检测直到您以为得到了正确旳有关系数,然
mg/dl (4~14mmol/L),继续。 • 晚餐时测血糖,给相应旳餐前量后,进晚餐。 • 根据血糖成果调整基础率,反复测试日间基础率,直
到日间血糖旳波动不超出30 mg/dl(1.7mmol/L)。然后 再检测一天,以确认成果。
检测傍晚基础率
• 午餐前血糖值达标
• 11:00am午餐,给相应旳餐前量。 • 餐后2小时(1:00PM)测血糖。目旳值是不超出目旳血糖

胰岛素泵调节的基本方法

胰岛素泵调节的基本方法

敏感系数
1500
X=
= 2.8mmol/L
(30*18)
+ 该患者餐前目标值为6mmol/L;餐后目标值为8mmol/L.
26
+ 如5月8日早餐前血糖为5.5mmol/L,餐后血糖为 15.0mol/L.
+ 餐前大剂量是5U + 补充剂量=(15mmol/L-8mmol/L)÷2.8=2.5 + 即该患者5月9日早餐前大剂量可调整为
-正餐 -零食 -纠正餐后的高血糖
Time
45
Insulin
方波大剂量:在30分钟-8小时内均匀输注一个大剂量
➢一般用于需要更长时间吸收的食 物或延迟吸收的情况 ➢使用该特性的建议包括:
– 长时间餐如宴会 – 自助餐 – 儿童用餐时间较长 – 由于胃轻瘫而延迟消化
46
双波大剂量:一个常规大剂量后输注一个方波大剂量
7
12:00-16:00
0.2
0.3 0.3 0.4 0.5 0. 0.7
0.7 0.8 0.9 1.0 1.1 1.2 1.3 1.3 1.5 1.5 1.6
6
16:00-20:00
0.3
0.4 0.5 0.5 0.6 0. 0.8
0.9 1.0 1.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础率调整: 9:00-12:00:10-2.5=7.5 减低0.1-0.3 U/h
41
+ 准备工作 + 如何调节胰岛素泵胰岛素的剂量
(餐前量、追加量、基础率) + 正常波、方波、双波的使用 + 注意事项 + 短期用泵患者如何转换成打笔 + 胰岛素剂量调节练习

(完整版)胰岛素的计算方法

(完整版)胰岛素的计算方法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维持在3.3~6.1mmol/L(60~110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一般在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 mg/dl),餐后2小时又回到7.8mmol/L(140 mg/dl)。

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x10x体重(公斤)x0.6÷1000÷2100为血糖正常值;x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x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

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

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

胰岛素用量的计算

胰岛素用量的计算

胰岛素用量的计算如何计算胰岛素用量随着生物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基本药物,经历了3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里程碑,从上个世纪末全球仅有的动物胰岛素和基因重组胰岛素发展到了今天包括胰岛素类似物及其衍生物在内的数个品牌的十几种产品。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半衰期为5-15分钟。

在肝脏,先将胰岛素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产生游离的AB链,再在胰岛素酶作用下水解成为氨基酸而灭活。

胰岛β细胞中储备胰岛素约200U,每天分泌约40U。

空腹时,血浆胰岛素浓度是5~15μU/mL。

进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可增加5~10倍。

胰岛素分类胰岛素根据来源和药效时间长短可以分为不同的品种。

根据来源不同分类,胰岛素可以分为动物胰岛素、半合成人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而根据药效时间长短,胰岛素可以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和预混。

预混胰岛素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钟),持续时间长达16~20小时。

市场上常用的集中胰岛素有30%短效和70%中效预混,和短、中效各占50%的预混两种。

常见胰岛素品种常见的短效、速效胰岛素有诺和灵R(丹麦)、优泌林R (美国)、甘舒霖R(国产)、单峰胰岛素、普通胰岛素、诺和锐、优泌乐和速秀霖等。

其中,诺和灵R、优泌林R、甘舒霖R为重组人胰岛素,单峰胰岛素和普通胰岛素既有动物(猪)胰岛素也有重组人胰岛素,诺和锐、优泌乐和速秀霖(国产)为餐时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是门冬胰岛素,优泌林和速秀霖为赖脯胰岛素。

常见的中效胰岛素有诺和灵N、优泌林N、甘舒霖N、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有动物也有重组人胰岛素);而常见的长效胰岛素有长秀霖、来得时(法国)、单峰鱼精蛋白胰岛素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前两者为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后两者既有动物胰岛素也有重组人胰岛素。

在胰岛素泵治疗中,多次血糖自我监测非常重要,包括三餐前后、睡前、0Am和3Am,以及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症状时。

胰岛素泵基础率调节案例

胰岛素泵基础率调节案例

胰岛素泵基础率调节案例英文回答:Insulin pump basal rate adjustmen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diabetes management for individuals who use insulin pumps. The basal rate refers to the continuous and low dose of insulin that is delivered throughout the day to keep blood glucose levels stable between meals and during periods of fasting. Basal rates can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and can also change depending on factors such as physical activity, stress, illness, and hormonal changes.To illustrate how basal rate adjustment works, let me share a personal example. I have been using an insulin pump for several years now, and I have had to make adjustments to my basal rates on multiple occasions. One situation where I had to adjust my basal rates was during a period of increased physical activity. I had started a new exercise routine that involved intense workouts in the morning. I noticed that my blood sugar levels were consistentlydropping during and after these workouts, despite reducing my mealtime bolus insulin. This indicated that my basal rates were too high for the increased activity level.To address this issue, I decided to lower my basal rates during the time of the day when I was most active. I decreased the basal rates by 20% during the morning hours, which helped prevent hypoglycemia during and after my workouts. By making this adjustment, I was able to maintain stable blood sugar levels throughout the day, without experiencing frequent lows.Another scenario where basal rate adjustment is necessary is during illness. When I am sick, my body's insulin requirements change due to factors such as fever, infection, and changes in appetite. During a recent bout of the flu, I noticed that my blood sugar levels were consistently high, even with increased bolus insulin doses. This indicated that my basal rates were too low to compensate for the illness.In this case, I decided to increase my basal rates by10% to help bring down my blood sugar levels. By doing so,I was able to achieve better glycemic control and prevent prolonged hyperglycemia during the illness. Once I recovered, I gradually decreased my basal rates back totheir previous levels.Basal rate adjustment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that requires regular monitoring and fine-tuning. It isessential to work closely with a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such as an endocrinologist or diabetes educator,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basal rates for individual needs. Regular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keeping track of patterns, and making adjustments as needed are crucial for optimal diabetes management.中文回答:胰岛素泵基础率调节是胰岛素泵用户进行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调整基础率-系数法

调整基础率-系数法

考虑黎明现象?
经过7天血糖监测调整,该患最终使用7段基础率,空腹血糖达标,基础总量用28.4U。
结论
• 临床实践经验发现,基础率无论分6段或7段,最终患 者血糖均能平稳达标。 • 而从临床调整方便的角度,还是采用临床分6段的方 法,而且多数需要考虑凌晨昏时升糖激素的影响。 • 所以,采用基础率分段调整-系数法是可行的。
胰岛素泵 基础率分段调整 系数法
CSII调整基础量的原则
基础率的调整应在血糖波动之前2—3小时(短效胰岛素) 或1小时(超短效胰岛素) 黎明现象,可将基础率加倍,特别是5am—7am, 胰岛素剂量甚至可从凌晨3:00开始。 考虑黄昏现象,此段基础率相对高些,但低于黎明时分的 基础率。 每次调整基础率应增加或减少0.1u—0.4u/小时
日期 0:00-3:00 1月2日 1月4日 0:00-3:00 1月4日 0.5 1月5日 0.7 1月7日 0.7
基 础 率 调 分 段 整 3:00-9:00 9:00-12:00 12:00-16:00 16:00-20:00 20:00-24:00 0.5 1.1 0.9 0.8 1.0 0.7 3:00-5:00 5:00-9:00 9:00-12:00 12:00-16:00 16:00-20:00 20:00-24:00 0.8 1.4 1.2 0.8 1.0 0.8 1.0 1.6 1.4 0.8 1.2 0.9 1.0 1.9 1.3 0.8 1.4 0.9
正常中国人基础胰岛素分泌的特点设立 6段基础率模式
0:00 3:00
9:00
12:00
16:00
20:00
24:00
•基础率的设置会提前1-2h
CSII初始每日基础率设定方法(一)

胰岛素泵基础率的设定与调整

胰岛素泵基础率的设定与调整

胰岛素泵基础率的设定与调整写在课前的话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日益增高,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目前认为,糖尿病应该积极进行强化治疗,使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BMI等全面达标,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理想控制,其方法主要分为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MDI)和胰岛素泵治疗。

胰岛素泵又称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是近20年来临床上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输注系统,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一、胰岛素泵概论(一)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如图1所示: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曲线,正常健康人在不吃饭时,有小剂量的胰岛素分泌,如黄色的点状曲线;在吃饭时有大剂量的胰岛素分泌,如绿色曲线所表示,将黄色曲线称之为基础胰岛素分泌,绿色的曲线称之为餐时胰岛素分泌。

图1: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曲线为重新建立与非糖尿病者尽可能接近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谱,理想的餐时胰岛素应该是在餐后半小时内即快速上升,达到与非糖尿病者相同的浓度。

然后胰岛素迅速下降,在下一餐前回复到基线水平。

进食后半小时内迅速起效,可在最小胰岛素浓度下,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餐后胰岛素快速下降,则可减少低血糖风险,以及因高胰岛素血症而造成的体重增加,而维持接近正常的基线胰岛素水平,又可改善代谢控制,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风险。

与可溶性人胰岛素相比,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较难形成六聚体,这样就更容易从注射部位快速吸收。

其结果是起效时间更短,可提高餐后血糖控制。

由于胰岛素类似物可通过胰岛素蛋白酶代谢而迅速清除,因此作用时间较短,减少了餐间和夜间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二)胰岛素泵的定义胰岛素泵可以模拟正常人的胰腺连续不断的释放胰岛素。

胰岛素泵可以注射个体化的胰岛素,模拟在空腹或禁食状态下人体胰岛素的微量分泌,以满足人体24小时基础胰岛素的生理需要量,称之为胰岛素泵基础率。

而模拟进餐时人体餐时大量的胰岛素分泌称之为胰岛素泵餐前大剂量。

胰岛素剂量设定与调整

胰岛素剂量设定与调整

患儿晚餐前及餐后2hr有饥饿感,准备在 6pm加餐50g饼干(CHO36g),9pm加餐 苹果100g(CHO20g)
补充大剂量计算?
患者血糖达标,每日胰岛素总量:18U 碳水化合物系数:500/18=28g/U 补充大剂量:
6pm加餐饼干:36/28=1.28U 10pm加餐苹果:20/28=0.7
1天胰岛素总量(U)=体重(kg)×(0.5-0.8)U/Kg
已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初始剂量计算
用泵前血糖控制状况 胰岛素初始剂量推荐
血糖控制良好,无低血 用泵前胰岛素总量×

(75%~85%)
经常发生低血糖
用泵前胰岛素总量× (70%)
高血糖、极少或无低血 用泵前胰岛素总量×

(100%)
剂量分配-基础量
多种因素影响胰岛素泵治疗中胰岛素的初 始剂量:
糖尿病类型、血糖水平和分布、内源性 胰岛素分泌水平、体重、胰岛素敏感性、 饮食结构等
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初始剂量计算
主要根据糖尿病类型、体重,并结合血糖 水平计算。 1型糖尿病:
1天胰岛素总量(U)=体重(kg)×(0.4-0.5)U/Kg
2型糖尿病:
如:2个时段设定: 6am-8pm:基础量2/3 8pm-6am:基础量1/3 3个时段设定:10pm-3am;3am-8am;8am-10pm。 1型糖尿病:需分更多时段。
基础率回顾
缓慢持续的输注
0.5 0.6
基础率
1. 0:00 @ 0.6 u / hr. 2. 3 :00 @ 0.7 u / hr. 3. 8 :00 @ 0.5 u / hr.
8pm-6am:25×1/3÷10 ≈0.8u/hr 餐前大剂量:25U

胰岛素计算用量

胰岛素计算用量

胰岛素计算用量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维持在~L(60~110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一般在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过L(200 mg/dl),餐后2小时又回到L (140mg/dl)。

­(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10×体重(公斤)×÷1000÷2(100为血糖正常值;×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病情轻,;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

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

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

胰岛素泵入速度用量计算公式

胰岛素泵入速度用量计算公式

胰岛素泵入速度用量计算公式
胰岛素泵入速度用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1. 成人全天胰岛素总量×(40%~60%)=每日基础输注量。

2. 基础输注量(U)=体重(kg)×(~)或体重(kg)×(~)。

3. 基础输注率是指胰岛素泵提供基础胰岛素的速度,一般以胰岛素用量U/h 表示。

4. 初始胰岛素泵治疗时,基础率占总剂量比例建议如下:成人全天胰岛素总量×(40%~60%);青少年全天胰岛素总量×(30%~40%);儿童全天胰岛素总量×(20%~40%)。

5. 剩余部分为餐前大剂量总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使用方法和用量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一、正常值空腹血糖:3.3--6.1mmol/L(60-110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7.8mmol/L(140mg/dl)。

二、初始用量(1)初始用量估算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可迅速见效,便于调整,不易发生低血糖症,血糖稳定后再减少注射次数或加用中、长效)。

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方法一:按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10×体重(公斤)×0.6÷1000÷2注:-100为血糖正常值;5.6mmol/L×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方法二: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其他方法:●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

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2)分配胰岛素用量:1.注射时间: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2.分配方式: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

(①一天三次: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用量宜大;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保持夜间血糖水平,故晚餐前>午餐前用量。

胰岛素泵使用中的血糖控制目标与调整

胰岛素泵使用中的血糖控制目标与调整

胰岛素泵使用中的血糖控制目标与调整胰岛素泵是一种先进的糖尿病治疗设备,它能够提供更精确的胰岛素剂量,帮助糖尿病患者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

在使用胰岛素泵的过程中,设置合适的血糖控制目标并进行及时的调整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就胰岛素泵使用中的血糖控制目标与调整进行讨论。

一、血糖控制目标的设定在使用胰岛素泵之前,需要确定合适的血糖控制目标。

血糖控制目标的设定应根据个体化的需求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 空腹血糖目标值空腹血糖是指餐前至少8小时未进食时测量的血糖水平。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范围是3.9-5.5 mmol/L,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根据个体情况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目标应控制在4.0-7.0 mmol/L之间,具体的目标值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情况等因素来确定。

1.2 餐后血糖目标值餐后血糖是指进食后2小时内测量的血糖水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血糖的控制同样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餐后血糖的目标范围应控制在7.8 mmol/L以下,具体的目标值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确定。

1.3 睡前血糖目标值睡前血糖是指晚餐后睡前测量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的睡前血糖目标值应控制在6.0-7.8 mmol/L之间,以避免夜间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

二、血糖调整策略在使用胰岛素泵的过程中,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和糖尿病患者的个体情况,可能需要对胰岛素泵进行相应的调整。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血糖调整策略:2.1 碳水化合物比例调整碳水化合物比例是指每单位胰岛素所需碳水化合物的克数。

一般来说,根据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进食习惯和身体活动情况等因素,医生会计算出合适的碳水化合物比例。

如果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以尝试调整碳水化合物比例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2.2 胰岛素基础率调整胰岛素基础率是指胰岛素泵每小时连续输送的胰岛素剂量。

如果患者的血糖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持续偏高或低,可以考虑调整胰岛素基础率来纠正血糖偏离目标范围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