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产养殖业现状及分布
水产养殖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与交流合作
![水产养殖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与交流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5ed884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5.png)
水产养殖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与交流合作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对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水产养殖的发展情况不仅涉及国内,也与国外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合作。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并探讨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一、国内水产养殖的发展情况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为水产养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从淡水养殖到海水养殖,中国的水产养殖业已经实现了全面发展。
不仅在鱼类养殖方面取得了突破,还涉及到贝类、虾类、蟹类等多样化的养殖项目。
目前,中国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生产国。
例如,在鱼类养殖方面,中国的鲤鱼、鳗鱼、草鱼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此外,中国还在虾、蟹等品种的养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水产养殖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绿色养殖、集约化养殖等新兴模式也逐渐得到应用,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国外水产养殖的发展情况除了中国,许多国家也致力于发展水产养殖产业。
在国外,水产养殖业也呈现出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发展态势。
亚洲地区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较为突出。
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在水产养殖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例如,日本一直以其高品质的寿司和海鲜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这得益于其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
韩国和泰国也在水产养殖方面有着独到的经验和技术。
欧洲地区的挪威、苏格兰等国家也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发展国家。
挪威以其独特的养殖方式和质量优良的鲑鱼而闻名,成为全球最大的鲑鱼养殖国。
苏格兰也在鲑鱼和蛤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美国则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国之一,其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
无论是淡水养殖还是海水养殖,美国在技术和规模上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养殖大西洋鲍鱼和牡蛎等海产品也在美国极具竞争力。
三、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面对水产养殖业的共同发展机遇和挑战,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c2594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9.png)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水产养殖业是指对水生生物进行养殖的一种经济活动,其发展对于保障水产品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水域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水产品需求持续增加,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迅速壮大。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水域资源过度开发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水域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导致一些地区的水域资源过度开发。
一方面,原本适宜养殖的水域被过度开发,导致水产品产量下降,资源枯竭;过度开发还会影响水域生态平衡,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2. 水体污染严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水体污染的问题。
一方面,水产养殖业对水体进行了大量的养殖投喂和排泄,直接导致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过高,易引发水华爆发;水产养殖业也会使用农药、兽药和化肥,其中的残留物质会直接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3. 产业链不完善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相对较快,但其产业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养殖户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导致了市场失衡;其次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了市场竞争混乱;一些水产养殖业者的安全意识不强,质量监管薄弱,也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对策探讨针对水域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水域资源开发。
一方面,政府可以在水域资源开发上做出相应的规划,合理分配水域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加强水域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确保水域生态的平衡和稳定。
也可以鼓励养殖户进行生态养殖,通过环保、绿色养殖方式来减少对水域资源的压力。
为了解决水体污染严重的问题,需要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工作。
一方面,可以建立健全水产养殖业监管体系,严格限制养殖户对水体的排泄与投喂,减少水体污染源;可以加大对水体污染物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环保水产养殖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环保水产养殖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b3e02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9.png)
环保水产养殖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报告目录一、国际先进技术案例分析 (2)二、国内技术创新与实践成果 (4)三、技术差距与优势对比 (7)四、合作与交流机制建设 (10)五、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3)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国际先进技术案例分析(一)挪威的网箱养殖技术1、技术特点挪威作为渔业大国,其网箱养殖技术自几十年前便开始发展并不断完善。
该技术将鱼类圈养在密封的网箱中,通过精准投喂及鱼类自身的生态循环,实现了高效养殖和繁育。
网箱养殖不仅大幅节约了养殖空间,还有效地保护了鱼类免受外界环境干扰,如天敌、污染等。
2、环保与可持续性挪威的网箱养殖模式在环保方面表现出色。
通过科学管理和水质监测,确保了养殖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同时,网箱设计合理,避免了养殖废弃物对周边海域的污染,实现了养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技术成效挪威的网箱养殖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的典范,广泛应用于三文鱼等高价值鱼类的养殖。
该技术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保障了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日本的密集养殖与循环水技术1、密集养殖技术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大规模水产养殖的国家之一,其密集养殖技术尤为突出。
该技术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和管理措施,在有限的水域内实现了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目标。
通过科学饲养和水质控制,确保了鱼类的快速生长和健康状态。
2、循环水养殖系统日本在循环水养殖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净化养殖水体,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污染物的零排放。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
3、综合效益日本的密集养殖与循环水技术相结合,实现了高效、环保的养殖模式。
该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保障了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为日本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水产养殖行业的政策变化及其影响分析报告
![水产养殖行业的政策变化及其影响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024168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00.png)
水产养殖行业的政策变化及其影响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背景研究分析 (4)一、报告背景与目的 (4)第二节水产养殖行业政策变化概述 (6)一、国家层面政策变化 (6)二、地方层面政策特色 (9)三、国际合作与政策对接 (12)第三节政策变化对水产养殖行业的影响分析 (15)一、生产模式与技术的革新 (15)第四节新装备的应用情况 (18)一、市场结构与竞争格局的变化 (18)二、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效应 (21)第五节政策变化下的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 (24)一、绿色健康养殖成为主流 (24)二、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27)三、国际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30)第六节政策建议与应对策略 (32)一、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 (32)二、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35)三、加强市场监管与品牌建设 (38)第七节结论与展望 (41)一、报告总结 (41)二、未来展望 (43)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第一节背景研究分析一、报告背景与目的(一)报告背景1、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态势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
水产养殖作为可持续的食品生产方式,已成为全球食品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水产养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养殖效率显著提升,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2、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独特地位中国作为世界上水产养殖大国,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142年(殷末周初)已有凿池养鱼的记载。
中国水产养殖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
水产养殖行业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政策环境的变化与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水产养殖行业政策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2023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3水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18ad7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0.png)
一、 2023年水产行业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以及对高蛋白质食品的需求增加,水产行业已成为全球食品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在2023年,全球水产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现状:1. 全球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对高品质蛋白质食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尤其是在亚洲地区,水产养殖成为了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2. 水产养殖技术不断创新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的产能和质量,各国不断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创新。
包括饲料配方、疾病防控、养殖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大大提高了水产养殖效率和产出品质。
3. 水产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由于全球人口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增加,各国水产产品出口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一些水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水产品出口已成为了主要的外贸收入来源。
4. 水产养殖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水产养殖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水产养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污染、养殖废水处理等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
二、 2023年水产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水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几年水产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高端水产产品需求增加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高品质、安全的水产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高端水产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2. 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成为主流为了解决水产养殖环境问题,各国将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成为主流趋势。
注重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模式将受到更多重视。
3. 智能化水产养殖趋势明显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水产养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包括智能监控设备、远程养殖管理、智能智慧水产养殖系统等的运用将逐渐普及。
4. 水产品牌化和生态化发展未来,水产行业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生态环保。
通过提升产品品牌形象和开展生态养殖,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水产养殖产品多元化发展随着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多样化,水产养殖产品也将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海洋渔业资源的背景研究分析报告
![海洋渔业资源的背景研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d9cb44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e.png)
海洋渔业资源的背景研究分析报告目录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1、全球渔业资源衰退现状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对水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
传统捕捞渔业长期过度开发,导致许多海域的渔业资源面临枯竭危机,部分鱼类种群数量锐减,生物多样性受损严重。
这一现状迫使国际社会寻求新的、可持续的渔业发展模式。
2、水产养殖业的兴起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水产养殖作为缓解海洋捕捞压力、满足日益增长水产品需求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淡水养殖到海水养殖,从传统的池塘养殖到现代化的循环水养殖、深海网箱养殖等,水产养殖技术不断进步,产量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食物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环境与生态挑战然而,水产养殖业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如水质污染、疾病传播、外来物种入侵、遗传多样性丧失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要求在推动水产养殖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其环境影响评估与管理。
4、政策与市场需求导向近年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发展,如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养殖废水处理、建立可追溯体系等。
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环保标签及健康饮食的追求,也促使市场对可持续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二)研究意义1、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深入研究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可以优化养殖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野生渔业资源的依赖,从而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保障全球食物安全水产养殖作为重要的食物生产方式,其可持续发展对于缓解全球食物短缺、保障人类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升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2024年水产养殖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水产养殖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a42fd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b.png)
水产养殖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水产养殖市场是农业领域一个重要的分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们对食物需求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水产养殖市场的分析,探讨其当前的现状。
2. 市场规模水产养殖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水产养殖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这与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渔业资源减少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关。
3. 主要产品水产养殖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鱼类、贝类、虾类和藻类等。
其中,鱼类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消费者对富含蛋白质和Omega-3脂肪酸的鱼类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鱼类养殖市场的发展。
4. 市场趋势4.1 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水产养殖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
大量的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和污染所破坏,因此,养殖方式的可持续性得到了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采用生态友好型养殖技术,如循环水养殖系统和有机饲料,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2 技术创新水产养殖市场的另一个显著趋势是技术创新。
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使得养殖效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生产能力和质量。
例如,自动喂料系统、水质监测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等的使用改善了养殖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4.3 市场竞争水产养殖市场竞争激烈。
各个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加大投入,进行产品创新和营销活动。
同时,国际贸易也对水产养殖市场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需保持高品质产品和竞争价格的优势。
5. 市场挑战水产养殖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如:水质污染、水产养殖疾病、天气灾害和市场需求波动等。
这些挑战可能导致养殖效率下降、市场供应不稳定以及企业经营风险增加。
因此,水产养殖企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科学管理和风险防范,以应对市场挑战。
6. 市场前景水产养殖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长,水产养殖市场将继续增长。
国外渔业养殖发展现状
![国外渔业养殖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94e61f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1.png)
国外渔业养殖发展现状
在国外,渔业养殖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产业。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海鲜产品需求的增加,国外的渔业养殖发展得越来越迅速。
以下是国外渔业养殖发展的一些现状:
1. 多样化的养殖品种:国外渔业养殖涉及各种各样的品种,包括鱼类、贝类、虾类等。
不同种类的海产品在市场上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渔业养殖商会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养殖。
2. 养殖技术的提升:国外渔业养殖亦注重技术创新和发展。
为了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许多国外渔业养殖企业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
养殖系统的自动化、水质监测、饲料科学化等技术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国外渔业养殖企业也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致力于减少养殖对周围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采取措施避免污染和减少废物排放。
同时,一些企业还推动间养殖系统的发展,将渔业养殖与农业、畜牧业相结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4. 市场开拓和国际贸易:国外渔业养殖企业积极开拓市场,通过国际贸易与全球市场对接,出口自己的养殖产品。
在出口业务中,他们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努力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需求。
5. 政府政策的支持:国外许多国家对渔业养殖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
政府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贷款支持等方面提供支持,
为渔业养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国外渔业养殖发展的现状因地区和国家而有所不同。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资源和市场环境,因此在养殖品种、技术水平、市场开拓等方面会有差异。
然而,总体来看,国外渔业养殖行业在提高养殖效率、保护环境和开拓市场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养殖渔业工作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
![养殖渔业工作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917be1d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7.png)
养殖渔业工作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对食品需求的提高,养殖渔业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养殖渔业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供应,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养殖渔业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
一、养殖渔业的重要性1. 提供丰富的食品供应养殖渔业通过人工饲养和繁殖,大量生产各种水产品,如鱼、虾、蟹等。
这些水产品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提供了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
在人口众多的大国如中国和印度,养殖渔业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至关重要。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养殖渔业在许多地方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养殖渔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比如水产饲料生产、设备制造、养殖技术服务等。
同时,养殖渔业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这对于解决贫困问题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养殖渔业工作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野生捕捞对海洋资源的压力。
相比于传统捕捞方式,养殖渔业依靠人工饲养,减少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养殖渔业还通过科学管理和监管,促进了水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
二、养殖渔业的发展现状1. 技术创新和发展在养殖渔业中,技术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养殖渔业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养殖渔业常采用水循环系统,有效控制水质和水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水产品的繁殖和生长更加高效,进一步促进了养殖渔业的发展。
2. 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营养需求的提高,养殖渔业也面临新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无污染、安全、可追溯的水产品。
因此,养殖渔业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供优质的水产品,并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3.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养殖渔业的发展中,可持续发展愈发受到重视。
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还需要养殖渔业从传统单一品种养殖向多样化养殖方向转变。
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养殖区域及其特点
![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养殖区域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c5286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0.png)
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养殖区域及其特点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养殖方式,通过人工饲养来增加水生生物的数量和增值。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各地也纷纷开展水产养殖业,形成了一些主要的养殖区域。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的主要养殖区域及其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一、亚洲地区1. 中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其水产养殖业发达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的水产养殖区域分布广泛,涵盖了南方及东北地区的诸多省份。
南方主要养殖淡水鱼类,如鲤鱼、鳙鱼等,而东北地区主要养殖海水鱼类,如鲈鱼、鲳鱼等。
中国水产养殖的特点是规模大、品种多样、产量高,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到许多国家。
2. 印度印度也是亚洲地区的重要水产养殖国家之一,其水产养殖业在国内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印度的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喀拉拉邦和安得拉邦,以及东部的西孟加拉邦等地。
印度的水产养殖业以虾类养殖为主,主要品种有白对虾和黑虎虾。
印度水产养殖的特点是技术先进、虾类品种丰富、出口市场广阔。
二、美洲地区1. 美国美国也是全球重要的水产养殖国家之一,其水产养殖业发展成熟,技术水平较高。
美国的水产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和东海岸,其中以加利福尼亚州和亚拉巴马州为主。
美国的养殖品种丰富多样,涵盖了淡水鱼、海水鱼、贝类等。
美国水产养殖的特点是养殖规模大、营销渠道广、科技创新能力强。
2. 巴西巴西位于南美洲,拥有广阔的水产养殖资源,具备了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优越条件。
巴西的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沿海地区,如塞阿拉州和巴伊亚州等。
巴西的水产养殖以海水鱼类为主,如鲷鱼、鲈鱼等。
巴西水产养殖的特点是气候条件适宜、资源丰富、养殖技术发展较快。
三、欧洲地区1. 挪威挪威是欧洲著名的水产养殖国家,其养殖业在国际市场中享有较高声誉。
挪威的养殖区域主要位于挪威海岸,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挪威的水产养殖以养殖大西洋鲑为主。
挪威水产养殖的特点是质量优良、出口量大、养殖技术精湛。
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市场与供应链风险分析
![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市场与供应链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12d47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3.png)
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市场与供应链风险分析目录一、说明 (2)二、非洲地区 (2)三、欧洲地区 (4)四、市场与供应链风险 (7)五、美洲地区 (10)六、市场与供应链管理 (13)七、总结 (15)一、说明水生植物如苦草、风信子等能够吸收多余的营养,有助于减少水污染。
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和乳酸菌在分解有机物、保持水环境清洁和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养殖环境,还提高了产量和产品质量。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二、非洲地区(一)非洲水产养殖的发展现状非洲地区的水产养殖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调查显示,次撒哈拉24国31%的土地(约9200万平方公里)适合小型渔业发展,这为该地区提供了对抗饥荒的重要途径。
目前,非洲大陆每年从事渔业养殖的人数达到1000万,其中一半为妇女,为2亿非洲人口提供了肉食来源。
马拉维、津巴布韦和乌干达等国均有大量人口从事渔业养殖,其中乌干达的湖水渔业养殖直接就业人数高达13.5万,另有70万人从事渔业加工及贸易。
(二)非洲水产养殖的增长趋势与驱动因素从1995年到2018年,非洲地区的水产养殖产量增长了20倍,从110200吨增加到2196000吨,复合年增长率为15.55%。
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私营部门控制的中小型企业的出现和加强,以及大型商业企业的发展。
此外,蓬勃发展的公共支持、专业知识、外国直接投资、对水产养殖的兴趣以及通过2005年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新伙伴关系)全民渔业峰会提高的全球认识等因素也推动了水产养殖的增长。
在驱动因素方面,非洲各国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创造有利的商业环境的重要性,采取了加快、协调和通过政策改革等措施,为商业繁荣创造有利的环境,并对水产养殖业产生连锁反应。
一些国家制定并采用了以水产养殖为中心的政策和战略框架,作为指导发展的路线图。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0153b2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4.png)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水产养殖业是指人工规模养殖和培育水生动物及植物的一种农业形式,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对食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也发展迅速。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水质污染、水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等。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水质污染严重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池塘、网箱等养殖设施使用的化肥、饲料残留物、兽药残留等会直接排放至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严重,影响养殖水生物的生长和生存。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给周边水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水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2. 饲料成本高水产养殖的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而且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饲料的原料主要依赖进口,成本较高,且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安全隐患。
3. 养殖环境恶化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
养殖池塘的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导致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遭受威胁。
4. 养殖业管理落后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主要以传统模式为主,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科学规范的养殖管理方法和技术支持。
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1. 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加强水产养殖的水质监测和治理,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和监管措施,减少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2. 促进饲料资源多样化加大对水产养殖饲料资源的研发和利用,促进饲料资源的多样化和本地化生产,降低养殖饲料成本,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 推动绿色养殖模式推动绿色养殖模式的发展,采用循环水利用、生态养殖等先进技术,改善养殖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
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管理和技术支持,推动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全球水产养殖现状概述
![全球水产养殖现状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f7dd17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d.png)
全球水产养殖现状概述目录一、前言 (2)二、全球水产养殖概况 (2)三、大洋洲地区 (5)四、市场与供应链风险 (8)五、可持续水产养殖的成就与经验 (11)六、非洲地区 (13)七、报告结语 (16)一、前言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高密度、低收益的养殖方式往往导致鱼病虫害发病率高、水质恶化等问题。
因此,中国在水产养殖中逐步转向低密度、高效益的养殖模式,尽量避免农药的使用及污染,提高了养殖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可持续水产养殖作为一种可持续的食品生产方式,不仅满足了人类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营养状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可持续水产养殖,可以确保人类在未来能够继续获得高质量的水产品,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
二、全球水产养殖概况(一)全球水产养殖产量与增长1、产量历史新高2022年,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了2.232亿吨,创造了历史新高。
其中,水产养殖的产量首次超过了捕捞渔业,成为水生动物产品的主要来源。
水产养殖产量达到了1.309亿吨,占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58.6%。
这一数据标志着水产养殖在全球食品生产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产量结构分析从产量结构来看,水产养殖产量中,水生动物产品产量为9440万吨,藻类产量为3650万吨。
这些产量中,62%来自海洋,38%来自内陆水域。
亚洲国家的水生动物产量在全球总产量中占比高达70%,显示出亚洲在全球水产养殖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作为亚洲的代表性国家,其水产养殖产量在全球总产量中的占比达到了36%,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国。
(二)全球水产养殖发展趋势1、产量持续增长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的预测,到2032年,世界水生动物产量预计将达2.05亿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将为1.11亿吨,比2022年增长17%。
水产养殖报告
![水产养殖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87c4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4.png)
水产养殖报告一、前言水产养殖是指利用水域养殖的各种水生动植物,如鱼、虾、藻类等。
水产养殖具有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本报告将重点介绍鱼类养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鱼类养殖现状目前,我国鱼类养殖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养殖鱼产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鱼类养殖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开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同时,鱼类养殖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养殖水体的环境管理更加科学,饲料的配方和管理更加精细,从而提高了养殖效益。
三、鱼类养殖的重要性鱼类养殖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首先,鱼类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材之一,养殖鱼的需求量非常大,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营养成分。
其次,鱼类养殖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对农村地区而言,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此外,鱼类养殖还具有很大的生态效益,能够减少对野生鱼类资源的捕捞,稳定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鱼类养殖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和对营养品质的关注,鱼类养殖的发展正朝着高品质和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首先,鱼类养殖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意识,注重水体的保护和培育,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鱼类养殖要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饲料的质量和养殖的效率。
此外,鱼类养殖还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鱼类养殖面临的挑战尽管鱼类养殖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养殖水体的环境污染是一个难题,如何有效地控制水体污染成为养殖业重要的课题。
其次,饲料成本的上升限制了养殖效益的提高,需要寻求更加经济环保的饲料替代品。
此外,市场竞争激烈,缺乏品牌和质量认证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六、建议和展望为了进一步促进鱼类养殖的发展,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水产养殖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加完善的政策保障和市场支持。
其次,加强技术创新和科研力量,提高养殖技术的水平。
水产养殖业现状及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水产养殖业现状及质量安全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25e96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c.png)
水产养殖业现状及质量安全问题分析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产养殖业在中国发展迅速。
水产养殖业是指以水体为养殖场或养殖池塘的场地,利用人工或自然孵化的水产动物进行养殖的产业。
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及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如下:一、水产养殖业的现状1.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特别是人们对富含蛋白质、低脂肪的海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 种类繁多:水产养殖业的品种繁多,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等。
不同的养殖种类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市场需求。
3. 技术提升:水产养殖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科学养殖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病害和提高产量。
4. 地理位置分布广泛:中国地域辽阔,水产养殖场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湖泊、江河等多个地方。
二、水产养殖业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1. 污染问题:水产养殖业存在水体污染的问题。
由于养殖场的大量排污和饲料残留,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容易引发藻类爆发和水体富营养化的环境问题。
水产养殖业在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时可能会对水产动物体内的农药残留问题产生安全隐患。
2. 疫病传播:水产养殖业中,养殖动物密度大,抗病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引发疫病暴发。
一旦疫病发生,不仅会造成养殖动物的死亡和损失,还可能会对周边水域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3. 养殖环境控制问题:水产养殖需要合理控制水温、水质、养殖密度等因素,保障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健康发育。
一些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存在控制不当的问题,导致养殖动物生长缓慢、容易感染疾病等。
一些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使用劣质饲料、添加剂等,也会对养殖动物质量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4. 养殖技术问题:由于水产养殖技术的复杂性,一些养殖户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科学养殖的方法和技巧,导致养殖动物生长缓慢、养殖成本增加等问题。
三、解决水产养殖业质量安全问题的措施1. 加强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养殖场的准入门槛,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全球淡水水产养殖概况及发展方向
![全球淡水水产养殖概况及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f647707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c.png)
全球淡水水产养殖概况及发展方向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传统的渔业生产仍然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依然是广大民众食物、营养、收入和生计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如何保障人类食物的充足供应引起了相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之一就在于进一步发展水产养殖业。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现在有约6000 万人口直接以渔业和水产养殖业谋生,这些行业在2020年的一产销售产值高达4240 亿美元。
渔业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全球渔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将为2050 年预计达97 亿的世界人口的粮食安全和充足营养做出重要贡献。
1 世界主要淡水种类鱼类养殖状况1.1 鲤科鱼类鲤科鱼类种类多,分布广,是世界上最广泛的养殖鱼类。
中国内陆地区最常见的养殖品种是鲤科鱼类,最受欢迎的鲤科品种包括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
中国2015 年鲤科鱼类的产量为2230×104t,占淡水鱼总量的2/3。
2017 年世界鲤科鱼类产量达到2865.6×104t。
鲤鱼是世界上最普遍养殖的鱼类,不仅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生长良好,而且在寒冷地区也能生长繁殖。
在江河、水库、湖泊、池塘、小坑塘等各种水域都能自然繁殖,种苗容易解决,这是它能在世界各地开展养殖的优势特点。
在全球淡水鱼产量中,鲤鱼的产量稳居首位,1979 年世界鲤鱼总产量为59.9×104t。
2004 年世界鲤鱼总产量已超过1630×104t,其中捕捞鲤鱼仅有13.7×104t,其余皆为养殖鲤鱼。
世界鲤鱼总产量大多数由中国提供,2016 年仅中国鲤鱼养殖产量就高达349.80×104t。
草鱼、鲢鱼也是中国的主养鱼类,2016 年中国草鱼养殖产量高达589.88×104t,白鲢养殖产量也达到了450.66×104t。
印度的几种鲤科鱼类卡特拉鱼、露斯塔野鲮、麦瑞加拉鲮鱼和卡尔巴苏野鲮,为植物食性、杂食性鱼类,生长快,个体大,在同一水体可混养,但因不耐寒,限制了其养殖范围的扩大。
我国海洋养殖业发展现状
![我国海洋养殖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62a443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1.png)
我国海洋养殖业发展现状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那就是海洋养殖业。
哎,你说现在出门吃海鲜,哪个餐馆的虾是新鲜的?哪条鱼的味道最好?这背后可少不了海洋养殖业的辛苦付出。
如今,我国的海洋养殖业就像是那海里的一条大鱼,正在拼命挣扎,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游去。
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个庞大的行业现在的现状吧!2. 发展现状2.1 市场规模首先,说到市场规模,真的是个大话题。
近年来,海洋养殖业的规模可谓是水涨船高。
根据最新的数据,我国的海洋养殖面积已经达到几百万公顷,养殖的品种更是数不胜数,从贝类、虾、到鱼,种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你想啊,这庞大的市场,就像一个大海,涌动着无数的经济机会。
不少农民朋友也纷纷投身其中,成为了养殖的“海洋新贵”。
2.2 技术进步再来说说技术进步。
嘿,大家都知道,科技改变生活,这话一点不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养殖的技术也在飞速进步。
比如,智能化养殖系统的出现,让养殖户们的工作变得轻松多了。
过去那种全靠经验的养殖方式,现在已经被数据和科技所取代。
像自动投饵、监控水质等系统,让鱼儿在水里游得更舒服,长得也更快,真是科技让海洋变得更美好啊。
3. 面临的挑战3.1 环境问题不过,话说回来,发展这么快,挑战也不少。
首先,咱们得提到环境问题。
海洋养殖业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海鲜,但环境污染也是个大问题。
咱们常说“鱼水之欢”,可要是水质不好,那鱼可就不乐意了。
很多养殖户因为不注意水质管理,结果搞得水体污染,鱼虾也不健康,简直是得不偿失。
3.2 市场竞争再来就是市场竞争。
如今,养殖业的门槛越来越低,很多人都想试水,但市场的竞争也就随之而来了。
你看看,超市里各种海鲜琳琅满目,价格也是你争我抢,搞得消费者都眼花缭乱。
可要是你没什么特色,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就像打麻将一样,你不抢先出牌,就可能被别人打得团团转。
4. 未来展望4.1 可持续发展那么,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池塘养殖
筏式养殖
网箱养殖
围堰养殖
工厂化养殖
工厂化养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
水产养殖产量在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各区域和各国仍然分布很 不均衡。2010年,最大的10个生产国在世界供食用的养殖水产品总产量中占 87.6%,在总产值中占81.9%。2010年,亚洲在世界水产养殖产量中占89%,这主 要归功于中国,其水产养殖产量在2010年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60%以上。
(2)淡水养殖生产 从养殖产量看,淡水养殖产量为2936.9 万吨,占养殖业总产量的 46.6%和淡水渔业总产量的 75.5%,与1995 年和 2000 年相比,分别增 长110.0%和 38.2%。其中,亚洲为 2753.4 万吨,占 93.8%;非洲为 63.4 万吨,占 2.2%,北美洲为46.5 万吨,占 1.5%;欧洲为 46.1 万 吨,占 1.5%;南美洲为 21.1 万吨,占 0.9%;大洋洲为 4.0万吨,占 0.1%。 从养殖产值看,淡水养殖产值约383.1 亿美元,约占养殖总产值的 48.9%,与 1995 年和 2000 年相比,分别增长 104.1%和 46.9%。其中 ,亚洲为 340.7 亿美元,占 88.9%;非洲为 10.2 亿美元,占 2.7%; 北美洲为9.0 亿美元,占 2.3%;欧洲为 13.6 亿美元,占 3.5%;南美 洲为9.2 亿美元,占2.4%;大洋洲为0.5 亿美元,占0.1%。
4.美洲
养鱼主要供游钓用,其次为生产性养鱼。美国以养殖花点叉尾鲶、鲑、
鳟、鲤等为主,其他主要养殖种类有牡蛎和蛤仔,虾类养殖也在发展。 近年来美国水产养殖产量每5年约增长1倍。
5.欧洲
欧洲以养鲤为主,其次是鲑、鳟,主要供游钓业用。苏联是欧洲主要的 水产养殖国,产量主要由内陆海与水库提供,尤以养鲟称著,产量占世界 的90%以上;同时鲑、鳟和鲤的养殖也较发达,近年来还引进养殖的草 鱼、鲢、鳙及斑点叉尾等。东欧以养鲤为主,北欧的丹麦和挪威是养鳟 中心,西欧普遍养鳟、鳗、牡蛎、贻贝和蛤仔。
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用于人类直接食用的水产品比重一直呈上升
趋势。上世纪80年代,约68%的水产品供人类食用,而2010年这一比例已升 至86%,相当于1.283亿吨。
在2010年,2020万吨用于非食品用途,其中75%(1500万吨)被制
成鱼粉和鱼油,剩余的510万吨主要被用于观赏、养殖(鱼秧、鱼苗等)、 做饵料、药用和直接用作水产养殖、畜牧生产和皮毛动物养殖的饲料。
世界水产养殖业现状及分布
赵培芝 张孟洁 徐海玉 黄皓琰 闫君宇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 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 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
世界水产养殖生产现状
世界水产养殖在过去数十年间得到持续增长,产量从 20 世纪 50 年不到 100 万吨,增加到 2005 年的 6295.9 万吨,与 1995 年和 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 101.8%和 37.9%; 水产养殖产值 783.8亿美元,与1995 年和 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 77.2%和 37.8%。 养殖种类中,2005 年鱼类和水产动物产量 4816.9 万吨,与 1995 年和 2000 年相比,分别增长 97.6%和 35.8%;海藻类产量1479.0 万 吨,与1995 年和2000 年相比,分别增长 117.1%和 45.3%。
从海水养殖产品平均吨价看,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属第一梯队,
分别为 4429.5 美元、4303.8美元和 4217.4 美元;北美洲和欧洲属第二梯 队,分别为 3375.3 美元和 2924.4 美元;亚洲属第三梯队,其平均吨价仅 为 955.1 美元,与最高的南美洲相比,相差 363.8%,不及非洲的四分之 一; 从淡水养殖产品平均吨价看,南美洲属第一梯队,为 4360.2 美元; 欧洲和北美洲属第二梯队,分别为 2950.1 美元和 1935.5 美元;非洲、大 洋洲和亚洲属第三梯队,分别为 1608.8 美元、1250.0 美元和 1237.4 美元 ,养殖产品平均吨价最低的亚洲与最高的南美洲相比,相差 252.4%。 亚洲由于发展中国家居多,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但亚洲国家提供了 全球 90%以上的水产养殖产品,为丰富食物品种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2010年水产养殖区域和世界前十位生产国
2010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产养殖区域和世界前十位生产国
鱼和渔业产品前十位出口国和进口国
鱼和渔业产品前十位出口国和进口国
世界水产品产量的利用情况
2010年,40.5%(6020万吨)以鲜活或冷藏形式销售,45.9%(6810 万吨)以冷冻、烟熏或其它方式加工后供人类直接食用,13.6%用于非食品 用途。
主要物种或物种组的世界水生植物(藻类)养殖产量
全球海藻养殖产量99.6%只来自8个国家: 中国(58.4%,1110万吨)、印度尼西亚(20.6%,390万吨)、 菲律宾(9.5%, 180万吨)、韩国(4.7%,90.17万吨)、朝鲜(2.3%, 44.43万吨)、日本(2.3%,43.28万吨)、马来西亚(1.1%,20.79万吨) 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0.7%,13.2万吨)。
世界水产养殖的分布
1.东南亚 东南亚地区以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水产养殖最为发达。主要养 殖当地的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如爪哇须鲃、胡子鲶、线鳢、蓝子鱼、长 丝鲈、攀鲈和遮目鱼等,以及对虾、罗氏沼虾和贝类等。此外还养殖非 鲫、草鱼、鲢、鳙等引进种类。 2.南亚 印度在这一地区的水产养殖发展最快,1980年养殖产量达40万吨,居世 界第4位。过去仅利用废弃盐田养鱼,现在运河两岸都以池塘混养印度产 的四种鲤科鱼类,并获得高产。此外也引进中国的青鱼、草鱼、鲢、鳙 和非鲫等,还大量养虾。 3.东亚 除中国外,日本是这一地区水产养殖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整个亚洲 的重点地区。主要养殖对象为鳗、鲤、虹鳟、对虾、牡蛎、紫菜及珍珠、 扇贝、鲍等海珍品,其中海水珍珠产量占世界首位。
各大洲水产养殖生产现状
(1)海水养殖生产 从养殖产量看,2005 年海水养殖产量 3359.0 万吨,占养殖业总产 量的 53.4%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 28.3%。其中,亚洲为 3043.8 万吨, 占 90.62%;欧洲为 167.9 万吨,占 5%;南美洲为89.4 万吨,占 2.66%;北美洲为 39.7 万吨,占 1.18%;大洋洲、非洲分别为 15.8 万 吨和 2.3 万吨,占总量的 0.54%。 从养殖产值看,2005 年海水养殖产值 400.7 亿美元,约占养殖总 产值的 51.1%。其中,亚洲为 290.7 亿美元,占 72.56%;欧洲为 49.1 亿美元,占 12.2%;南美洲为39.6 亿美元,占 9.9%;北美洲为 13.4 亿美元,占 3.4%;大洋洲为 6.8 亿美元,占 1.7%;非洲为 0.97 亿美 元,占 0.24%。
亚洲其它一些水产养殖大国包括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
泰国、缅甸、菲律宾和日本。在亚洲,淡水养殖所占比重一直在逐渐增长,已 从上世纪90年代的约60%增长到2010年的65.6%。从产量看,亚洲的水产养殖主
要为有鳍鱼类(64.6%),接下来依次为软体类(24.2%)、甲壳类(9.7%)和
杂项水产类(1.5%)。2010年无需人工投喂的养殖品种所占比重在亚洲为35% (1860万吨),而1980年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