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沟设计
钢筋混凝土排水沟的施工设计
钢筋混凝土排水沟的施工设计1. 设计依据本设计主要依据以下规范和标准进行:-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202-20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345-2012《屋面工程技术规范》2. 工程概况2.1 工程地点(具体工程地点)2.2 工程规模(工程占地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层数等)2.3 工程用途(工程用途,如住宅、商业、公共设施等)2.4 地质条件(工程地点的地质构造、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3. 排水沟设计3.1 设计参数- 沟宽:×米- 沟深:×米- 沟长:×米- 排水能力:×立方米/秒3.2 结构设计-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沟底采用平板式基础,沟壁采用直墙式结构;- 钢筋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6%;- 沟底设置防水层,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
3.3 施工工艺- 沟槽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 基础施工:现浇混凝土基础,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标高和轴线;- 钢筋制作与安装: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钢筋加工,现场绑扎;- 模板安装:采用木模板或钢模板,保证模板垂直度和严密性;- 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分层浇筑,振捣密实;- 防水层施工: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防水层施工,确保防水效果。
4. 施工组织设计4.1 施工人员组织- 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 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施工队伍:按照施工进度和任务分配,组织施工人员。
4.2 施工材料准备- 钢筋:提前采购并验收合格;- 混凝土:联系混凝土搅拌站,确保混凝土供应;- 防水材料:提前采购并验收合格。
4.3 施工设备准备- 挖掘机、装载机等开挖设备;- 混凝土泵车、搅拌站;- 钢筋加工设备;- 模板、支架等施工辅助设备。
排水沟施工组织设计
排水沟施工组织设计引言概述:排水沟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保障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施工组织设计的角度,详细阐述排水沟施工的五个主要部分。
一、施工前准备1.1 地形勘测:对施工区域的地形进行详细勘测,确定排水沟的布置和设计方案。
1.2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包括排水沟的管道、阀门、接头等。
1.3 人员配备:根据施工规模和工期,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数量和岗位,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工序2.1 清理施工区域:清理施工区域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区域的平整和清洁。
2.2 开挖排水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排水沟的开挖工作,确保排水沟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2.3 安装排水管道:根据设计方案,安装排水管道,并进行连接和固定,确保排水管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三、施工质量控制3.1 施工过程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2 施工材料检验:对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3 施工记录和报告:及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质量问题,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确保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四、安全施工措施4.1 施工现场安全:制定安全施工方案,设置施工现场的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4.2 人员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3 施工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五、施工后验收5.1 施工质量验收:对施工完成的排水沟进行质量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5.2 施工档案整理:整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档案和资料,建立施工档案,为后续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5.3 问题整改和总结: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进行总结和经验分享,为今后的施工提供参考。
结论:排水沟施工组织设计是保障城市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排水沟设计流量计算
排水沟设计流量计算排水沟设计流量分排涝设计流量(最大设计流量)和排渍设计流量(日常设计流量)。
C6. 1 排涝设计流量(最大设计流量)排涝设计流量为:Q涝=q涝F………………(C28)式中: Q涝——排涝设计流量, m3/s;q涝——排涝模数, m3/s/km2;F——排涝面积, km2。
设计排涝模数主要与设计暴雨历时、强度和频率、排涝面积。
排水区形状、地面坡度、植被条件和农作物组成、土壤性质、地下水埋深、河网和湖泊的调蓄能力、排水沟网分布情况和排水沟底比降等因素有关, 可根据排水区的具体情况分别选用下列公式计算:a)经验公式法: 平原区设计排涝模数经验公式:q=KR m A n……………(C29)式中: K综合系数(反映降雨历时、流域形状、排水沟网密度、沟底比降等因素)R——设计暴雨产的径流深, mm;A——设计控制的排水面积, km2;m——峰量指数(反映洪峰与洪量关系);n——递减指数(反映排涝模数与面积关系);K、m、n应根据具体情况, 经实地测验确定。
b)平原排除法1)平原区旱地排涝模数:qd=R/3. 6 T·t………………(C30)式中: qd——旱地排涝模数, m3/s/km2;;R——设计径流深, ;mmT——排涝历时, d;t——每天排水时数, 自流排水, 一般取t=24h, 抽排一般取t=20~24h。
2)平原区水田排涝模数:qw=R/3. 6 T′·t……(C31)R′=P-h1-f-E………………(C32)E=aE a T′…………………·(C33)式中: qw一水田排涝模数, m3/s/km2;R′——设计净雨深, mm:T——排涝历时, dP——历时为T′的设计暴雨量, mm;h1——田间滞蓄水深, mm;f一历时为T′的水田渗漏量, mm;E——历时为T′的水田蒸发量, mm;Ea——水面蒸发量, mm/da——系数, 根据当地试验资料确定;t——每天排水时数, 自流排水, 一般取t=24h, 抽排一般取t =20-24h。
排水沟设计规范
GB/T ─1996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 ,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1 范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2 基本规定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在坡耕地治理的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与梯田、保水保土耕作法等措施统一规划,同步施工,达到出现设计暴雨时能保护梯田区和保土耕作区的安全;同时,小型蓄排工程的暴雨径流和建筑物设计,也应考虑梯田和保水保土耕作减少径流泥沙的作用;在荒地治理的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工程与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统一规划,同步施工,达到出现设计暴雨中保护林草措施的安全;同时,小型蓄排工程的暴雨径流和建筑物设计,也应考虑造林育林和种草育草减少径流泥沙的作用;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还应考虑蓄水利用;3 规划总体布局在进行坡耕地或荒地治理规划的基础上,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应进行专项总体布局,合理地布设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四项主要建筑物,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截水沟的布设原则当坡面下部是梯田或林草,上部是坡耕地或荒坡时,应在其交界处布设截水沟;当无措施坡面的坡长太大时,应在此坡面增设几道截水沟;增设截水沟的间距一般20~30m,应根据地面坡度、土质和暴雨径流情况,通过设计计算具体确定;蓄水型截水沟基本上沿等高线布设,排水型截水沟应与等高线取1%~2%的比降;当截水沟不水平时,应在沟中每5~10m修一高20~30cm的小土,防止冲刷;排水型截水沟的排水一端应与坡面排水沟相接,并在连接外作好防冲措施;排水沟的布设原则排水沟一般布设在坡面截水沟的两端或较低一端,用以排除截水沟不能容纳的地表径流;排水沟的终端连接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排水沟在坡面上的比降,根据其排水去处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的位置而定,当排水出口的位置在坡脚时,排水沟大致与坡面等高线正交布设;当排水去处的位置在坡面时,排水沟可基本沿等高线或与等高线斜交布设;各种布设都必须作好防冲措施铺草皮或石方衬砌;梯田区两端的排水沟,一般与坡面等高线正交布设,大致与梯田两端的道路同向;一般土质排水沟应分段设置跌水;排水沟纵断面可采取与梯田区大断面一致,以每台田面宽为一水平段,以每台田坎高为一跌水,在跌水处做好防冲措施铺草皮或石方衬砌;蓄水池与沉沙池的布设原则蓄水池一般布设在坡脚或坡面局部低凹处,与排水沟或排水型截水沟的终端相连,以容蓄坡面排水;蓄水池的分布与容量,根据坡面径流总量、蓄排关系和修建省工、使用方便等原则,因地制宜具体确定;一个坡面的蓄排工程系统可集中布设一个蓄水池,也可分散布设若干蓄水池;单池容量从数百立方米到数万立方米不等;蓄水池的位置,应根据地形有利、岩性良好无裂缝暗穴、砂砾层等、蓄水容量大、工程量小,施工方便等条件具体确定;沉沙池一般布设在蓄水池进水口的上游附近;排水沟或排水型截水沟排出的水量,先进入沉沙池,泥沙沉淀后,再将清水排入池中;沉沙池的具体位置,根据当地地形和工程条件确定,可以紧靠蓄水池,也可以与蓄水池保持一定距离;4 设计截水沟设计暴雨径流设计Wm m3/hm2和年均土壤侵蚀模数Mst/hm2表示;截水沟断面设计V按式1计算:V=Vw+V s (1)式中:V──截水沟容量,m3;Vw──一次暴雨径流量,m3;Vs──1~3年土壤侵蚀量,m3;Vs的计量单位,根据各地土壤的容重,由吨折算为立方米下同;V和V s值按式2计算:wV=M w×F (2)wV=3M s×F (3)s式中:F──截水沟的集水面积,hm2;M──一次暴雨径流模数,m3/hm2;wm s──一年土壤侵蚀模数,m3/hm2;A:1A=V/L (4)1式中:A1──截水沟断面面积,m2;L──截水沟长度,m;截水沟由半挖半填作成梯形断面,其断面要素、符号、常用数值,如表1所示;表 1 截水沟断面要素常用数值排水沟断面设计A;根据设计频率暴雨坡面最大径流量,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2 (5)式中:A2──排水沟断面面积,m2;Q──设计坡面最大径流量,m3/s;C──谢才系数;R──水力半径,m;i──排水沟比降;Q值的计算:Q=F/6L-L p (6)r式中:Q──设计最大流量,m3/s;I──设计频率10min最大降雨强度,mm/min;rI──相应时段土壤平均入渗强度,mm/min;pF──坡面汇水面积,hm2;R值的计算:R=A/x (7)2式中:R──水力半径,m;A──排水沟断面面积,m2;2x──排水沟断面湿周,m;C值的计算: (8)式中:n──糙度,土质排水沟一般取左右;蓄水池设计V=KV+V s (9)w式中:V──蓄水池容量,m3;V──设计频率暴雨径流量,m3;wV──设计清淤年n年累计泥沙淤积量,m3;sK──安全系数,取~;V值与V s值的计算分两种情况:wa蓄水池在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系统之中,与坡面排水沟终端相连,并以沟中排水为其主要水源时,其V w值与V s值根据排水沟的设计排水量和淤积量计算;b蓄水池不在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系统中,需独立计算暴雨径流量时,采用式10、式11计算V w与V s值;V=M w F (10)wV=3M s F (11)s式中:M w──设计频率一次暴雨径流模数,m3/hm2;M──一年的侵蚀模数,m3/hm2;sF──蓄水池的集水面积,hm2;V,因地制宜地分别确定池的形状、面积、深度和周边角度; (12)式中:Q──进水或溢洪最大流量,m3/s;M──流量系数,采用;g──重力加速度,,m/s2;b──堰顶宽口宽,m;h──堰顶水深,m;沉沙池设计沉沙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参照蓄水池进水口尺寸设计,并应作好石料或沙浆砌砖或混凝土板衬砌;5 施工截水沟与排水沟的施工根据规划截水沟与排水沟的布置路线进行施工放样,定好施工线;根据截水沟与排水沟的设计断面尺寸,沿施工线进行挖沟和筑埂;筑埂填方部分应将地面清理耙毛后均匀铺土,每层厚约20cm,用杵夯实后厚约15cm,沟底或沟埂薄弱环节处应加固处理;在截水沟和排水沟的出口衔接处,铺草皮或作石料衬砌防冲;在每一道跌水处,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专项施工;石料衬砌的跌水其施工要求参照执行;竣工后,及时检查断面尺寸与沟底比降,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蓄水池与沉沙池的施工根据规划的位置和设计的尺寸进行开挖,及时检查开挖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需作石料衬砌部位,开挖尺寸应预留石方衬砌位置;池底如有裂缝或其他漏水隐患等问题,应及时处理,并作好清基夯实,然后进行石方衬砌;石方衬砌要求料石或较平整块石厚度不小于30cm,接缝宽度不大于,同时应做到砌石顶部要平,每层铺砌要稳,相邻石料要靠得紧,缝间沙浆要灌饱满;上层石块必须压住其下一层石块的接缝;6 管理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对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应进行全面检查,如有冲毁现象,应及时进行衬修;根据设计要求和坡面侵蚀量大小,每1~3年应对各类蓄排工程进行一次清淤,遇到淤积严重的大沙年,应及时清除;截水沟和排水沟的填方土埂外坡,可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浅根性植物护埂;蓄水池四周可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减少水面蒸发;但应选好树种和种植位置,防止树根破坏衬砌体和引起池底漏水;第二篇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7 范围本篇规定了水土流失地区的水窖旱井、涝池以及山丘间泉水利用等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技术要求;本篇适用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南方局部有干旱、半干旱现象的地区,也可以参照使用;8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9 基本规定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的规划布局应纳入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与流域内坡耕地治理、荒地治理,沟壑治理结合进行;在干旱、半干旱的水土流失地区,应将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作为解决人畜饮水和抗旱点浇的主要水源,将水窖、涝池、泉水利用三者统一规划,协调实施;在实施规划中,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调查了解流域内的道路网及其汇集地表径流的运行规律;根据水土保持试验站的观测资料,分别确定各类道路的径流模数与土壤侵蚀模数包括多年平均数值和设计频率下一次暴雨中的数值,作为水窖、涝池规划设计的基础数据;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调查流域内居民点的分布情况和山丘间泉水的分布情况包括坡面泉水与沟中泉水的分布位置和数量,作为山丘间泉水利用规划、设计的依据;水窖、涝池和山丘间泉水利用三项措施的布局,在满足人畜饮水、抗旱点浇和其他需要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特别是通过涝池蓄水,控制水不下沟,减轻沟蚀,更应作为重点任务;路旁、沟底各项小型蓄引工程的设计标准为10~20年一遇3~6h最大降雨量;根据各地不同降雨情况,分别采用不同频率和历时的设计暴雨;有关配套工程作为汇水水源的道路,路面应修成中间高、两侧低的鱼背形,地表径流由路面两侧排水沟引入涝池或水窖,不能在路面中间汇流,以防止冲刷;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在房顶、窑顶、场院和汇流路面等地方,铺设混凝土或三合土集流场,加大降雨流量;10 水窖水窖的规划水窖的位置;一般布设在村旁、路旁、有足够地表径流来源的地方;窖址应有深厚坚实的土层,距沟头、沟边20m以上,距大树根10m以上;石质山区的水窖,应修在不透水的基岩上;水窖类型与单窖容量水窖分井式水窖和窑式水窖两类;3;3以上;水窖数量水窖的设计井式水窖设计见图1图 1 井式水窖断面示意图窑式水窖设计见图2图 2 窑式水窑断面示意图水窖的施工窖体开挖窖体防渗m的胶泥饼;有条件的可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防渗;地面部分的施工水窖的管理水窖修成后应及时放入适当水量;正式蓄水取水时,不能将水取尽,防止窖壁窑底干涸裂缝;暴雨中收集地表径流时,应有专人现场看管,窖中水位不能超过设计的蓄水高度水窖、水窑部分,防止旱窖与窑顶部蓄水泡塌;窖口盖板应经常盖好锁牢,防止杂物掉入或人畜跌进,以保证安全与卫生;11 涝池主要修于路旁或道路附近,或改建的道路胡同之中,用于拦蓄道路径流,防止道路冲刷与沟头前进;同时可供饮牲口和洗涤之用;涝池的规划涝池蓄水总量涝池类型与单池容量3;3;涝池的设计一般涝池多为土质,深~,形状依地形而异,圆形直径一般10~15m;方形、矩形边长各10~20m 至20~30m;四周边坡一般1∶1;大型涝池深2~3m,圆形直径20~30m,方形、矩形边长一般30~50m,特大型的可达70~100m;土质的周边坡比1∶1,料石或砖、混凝土板衬砌的周边1∶;涝池位置不在路旁的需修引水渠,将道路径流引入池中;为防止过量洪水入池,在池的进水口前应设置退水设施;路壕蓄水堰小土坝一般高1~2m或3~5m,顶宽~,上游坡1∶,下游坡1∶1;必须准确计算每座路壕蓄水堰的集水面积、来水量和蓄水容量,保证路壕中一系列蓄水堰能全部容蓄设计频率下一次暴雨径流;涝池的施工一般土质涝池,按设计尺寸开挖土方,挖出的土料,可在池周作成土埂留下进水口,增加蓄水容量;池底要用粘土防渗;如发现细小裂缝,应及时灌浆处理;大型涝池需用石料衬砌的,应按照的要求进行;路壕蓄水堰的小土坝,应分层夯实,干容重不低于m3;涝池的管理每2~3年清淤一次;暴雨期需有专人现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2 山丘间泉水利用规划根据山丘间泉水露头位置与用途,采取不同的利用措施;供人畜饮用在泉水露头附近修建水井或水池蓄水;供浇灌小片水利用设计小片水地设计砌石滚水坝设计施工小片水地施工,参照水平梯田和小型灌溉工程施工要求执行,做到田面水平,田坎坚固;砌石滚水坝施工管理人畜饮用水井,需砌井台,修井房,保持清洁,暴雨中防止地表径流进入;暴雨后对小片水地和滚水坝、引水渠等进行全面检查,如有水毁情况应及时进行修补;第三篇引洪漫地工程本篇规定了水土流失地区在暴雨期间引用坡面、道路、沟壑与河流的洪水、淤漫耕地或荒滩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要求;本篇适用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南方干旱、半干旱的局部地区也可参照使用;14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15 基本规定根据洪水来源,分坡洪、路洪、沟洪、河洪四类,各有不同的漫地条件,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引洪方式与技术要求;引坡洪漫地漫地条件当坡地的中、下部是水平梯田,其上部与中部是荒坡、坡耕地或林草地,暴雨中大量地表径流形成坡洪,可引入水平梯田进行漫灌;措施组成与技术要求,有控制地将坡洪全部或一部逐台引入梯田漫灌;技术要求截水沟与排水沟的规划、设计、施工技术参照与执行;引路洪漫地漫地条件暴雨期间从坡地和农田中排出的大量地表径流,汇集于道路网形成路洪;可引入漫灌道路两旁有低于路面的水平梯田或其他平整农田;,将路洪引入地中;引沟洪漫地在沟道的中、下游两岸有位置较低的成片沟台地,或在沟口以外附近有成片的川台地或涧滩地,当沟中洪水含沙量较高而且可以控制引用的一般是集水面积 1~2km2以下,来洪量较小,可引沟洪漫地;工程结构技术要求引河洪漫地漫地条件暴雨期间有高含沙量洪水的中、小河流 ,两岸有大片平整农地或荒滩地,位置较低,经工程控制,可引进河洪漫灌农地,提高产量,或淤漫荒滩,改造为农田;工程布局技术要求16 规划引洪渠首规划在河岸较高、河洪不能自流进入渠首的,采取有坝引洪;在河中修建浆砌石滚水坝,抬高水位;在坝的一端或两端设引洪闸,将河洪引入渠中;在河岸较低、河洪能自流进入渠首的,采取无坝引洪;在距河岸3~5m处设导洪堤,将部分河洪导入引洪闸;引洪渠首应选在河床稳定、河道凹段下游、引水条件好、且高于洪漫区的位置;在河中修砌石滚水坝,应选河床较窄、基岩坚实、淤泥与卵石层较浅的位置,在河岸修导洪堤,应选在岸坡坚固的凹岸,同时要求河床基岩坚实、淤泥与卵石层较浅;当计划洪漫区面积很大,一处渠首引洪不能满足漫地要求,应在沿河增建几处引洪渠首,分区引洪;引洪渠系规划渠系由引洪干渠、支渠、斗渠三级组成,要求能控制整个洪漫区面积,输水迅速均匀,沿途不冲不淤;干渠走向大致高于洪漫区,比降%~%,一般长度1000m左右;沿干渠每100~200m设支渠,与干渠正交,或取适当夹角,比降%~%,最大不超过%,长500~1000m;沿支渠每50~100m设斗渠,一般与支渠正交,比降%~%,斗渠直接控制一个洪漫小区,向地块进水口输水漫灌;干渠向支渠分水处设分水闸;支渠向斗渠分水处设斗门,都需进行建筑物设计,或采用定型设计;洪漫区田间工程规划根据洪漫区不同地形和引洪斗渠与地块间不同的相对位置,分别采取以下三种漫灌方式,见图3;a串联式b并联式c混合式图 3 三种漫灌方式平面示意图2,地边围埂,形成高~台阶,上一台的出水口即为下一台的进水口,相邻两台进水口应左右错开,最下一台的出水口下连排水渠;2,每块在斗渠一侧的最高处为进水口,另一侧最低处为出水口,并在洪漫小区地块较低的一侧,与斗渠平行设置排水渠,与各出水口相连;洪漫区地块要求17 设计引洪量Q值计算 (13)式中:Q──引洪量,m3/s;F──洪漫区面积,hm2;d──漫灌深度,m;t──漫灌历时,h;k──渠系有效利用系数;引洪渠首建筑物设计拦河滚水坝导洪堤引洪闸引洪渠系设计渠道比降对高含沙水流,引洪渠长度一般不超过1000m,比降%~%,有条件的应进行试验确定;表 23:表 3渠道断面设计一般采用梯形断面 (14)式中:A──渠道断面面积,m2;b──渠道底宽,m;h──渠道水深,m;p──渠道边坡系数;不同土质渠道的渠道边坡系数见表4:表 4 (1)5 (1)6式中:A──渠道断面面积,m2;Q──引洪流量,m3/s;u──引洪流速,m/s;i──渠道比降,%;R──水力半径,m;C──谢才系数;R按式17计算: (17)式中:x──渠道湿周,m; (18)式中:h、b、p各值意义同式14;C按式19计算: (19)式中:n──渠道糙率,一般土渠为~;渠上建筑物设计参照各地小型水利工程手册有关技术规定;18 施工建筑物施工包括渠首建筑物拦洪坝、导洪堤、引洪闸等与渠系建筑物分水闸、斗门等;渠道施工包括干渠、支渠和斗渠,一般都是土渠,不作衬砌;田间工程施工洪漫缓坡农田,应按缓坡区修梯田的要求,进行平整,修成长边大致平行于等高线的矩形田块;进水一端应较出水一端稍高,一般可取%~%的比降,以利行水;田边蓄水埂,应高出地面以上,顶宽,内外坡比各约1∶1,分层夯实,干容重~m3;当进水口或出水口高差大于时,都应用块石、卵石等作成简易消能设备,防止冲刷;19 管理引洪淤漫技术淤漫时间;根据不同作物生长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淤漫时间;淤漫厚度;不同作物适宜不同厚度;淤漫定额;按式20进行计算: (20)式中:M──淤漫定额,m3/hm2;d──计划淤漫层厚度,m;y──淤漫层干容重,t/m3;c──洪水含沙量,kg/m3一般情况下,y=m3左右,每次每公顷漫灌水量1500~2250m3;田间管理淤漫地适于种植早熟作物和高秆作物,以利汛期深漫厚淤;农地淤漫后,应及时排除清水,并适时中耕、除草;休闲地淤漫后,要适时耕翻,疏松表土,消灭杂草;耙耱保墒,防止板结和龟裂;盐碱滩地淤漫后,泥层较薄时,不应立即排走清水,防止土中盐分随水分蒸发而上升,应让积水下渗,通过排渗渠泄走;工程管理每年汛前和汛后,应及时检查引洪渠首和渠系各项建筑物,发现问题,及时整修处理;引洪过程中,始终应有专人管理 ,按设计要求给各渠系和地块放水,防止引洪淤漫水量过多或不足;全部渠系应是不冲不淤,每次淤漫后如发现有冲淤现象,应及时研究处理;。
排水沟施工图设计
排水沟施工图设计园林景观工程常采用的排水沟有边沟、排水沟(分明沟和暗沟)、截水沟、盲沟等。
作用和设置的位置各不相同,设计尺寸也因排水量的不同而各异,从断面大小看,排水沟一般断面最大,盲沟其次,边沟和截水沟最小。
一、排水沟施工图设计要点排水沟的施工图设计和绘制要点如下:①确定排水沟的平面布置。
②排水沟的纵断面确定和构造设计,排水沟的纵向坡度一般为0.5%。
③流量及水力计算。
④相关组成部分的选型和施工图设计(包括排水管道、管道基础及接口、检查井结构)。
二、排水沟施工图设计实例(1)场地排水沟系统总平面图在施工图阶段,场地的排水沟会以总平面图表面其布置范围和布置方式。
如图5.8所示。
图5.8 场地(田径场)排水沟布置平面举例(2)边沟边沟是沿道路边设置的排水沟,作用主要是防止地表水侵害损害道路,施工图实例详见图5.9。
图5.9 边沟施工图详图实例(3)截水沟截水沟是场地周边设置的明沟,防止外围的地表水进入场地,施工图实例详见图5.10。
图5.10 截水沟施工图实例(4)盲沟盲沟主要用于排除地下水,常用于运动场所,其施工图实例详见图5.11。
图5.11 盲沟施工图实例(5)排水明沟和暗沟排水沟在景观工程中采用最广,主要用于将地表水汇集后排至场地的水系或市政管网,有明沟与暗沟之分。
明沟即暴露于地面的没有盖板的排水沟,暗沟是在排水沟之上加设了由石材、钢筋混凝土或铸铁等材料制作的沟盖板,设计时应予以同时考虑并出图。
排水明沟及暗沟的施工图设计实例分别详图5.12至图5.15。
图5.12 排水沟平面及沟盖板施工图举例图5.13 砖砌明沟图5.14 石砌明沟图5.15 砖砌暗沟。
临时排水沟设计标准
临时排水沟设计标准
3. 斜坡保护:为了防止沟底和沟坡被冲刷,可以在沟底和沟坡处设置适当的保护措施,如 铺设透水性材料、安装防冲刷石等。
4. 出口设置:临时排水沟的出口应设置合适的出口结构,以确保排水的顺利流出。出口可 以采用挡水板、格栅或其他适当的结构。
5. 沟面清理:临时排水沟应定期清理,以防止沟内杂物堆积和堵塞。清理频率应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
临时排水沟设计标准
6. 安全措施:在临时排水沟附近应设置警示标志和围栏,以确保施工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安 全。
需要注意的是,临时排水沟的设计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在进行临时 排水沟设计时,建议参考当地相关规范和标准,并寻求计标准
临时排水沟是在工程施工或其他需要临时排水的场合中使用的暂时性排水设施。以下是一 些常见的临时排水沟设计标准:
1. 尺寸要求:临时排水沟的尺寸应根据预计的排水流量和场地情况进行设计。一般来说, 沟宽应足够容纳预计的最大流量,沟深应保证排水畅通且不易淤积。
2. 斜坡要求:临时排水沟的底部应保持一定的纵向坡度,以确保排水畅通。一般来说,沟 底坡度应大于0.5%(即0.005),但不宜过大,以免流速过快导致沟底侵蚀。
厂区排水沟工程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背景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工业园区、工厂等生产设施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工业废水和雨水排放问题。
为了确保厂区环境整洁、防止水污染,提高厂区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特制定本厂区排水沟工程方案。
二、工程目标1. 实现厂区雨、污水分流,确保雨水和污水分别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提高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确保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排水系统正常运行,防止内涝。
3. 优化排水沟布局,提高厂区地面利用率,降低排水系统运行成本。
4. 确保排水沟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三、工程内容1. 雨水排放系统(1)排水沟设计:根据厂区地形、地貌及建筑布局,合理设置排水沟,确保雨水顺畅排放。
(2)管道铺设:选用合适的排水管道,按设计要求进行铺设,确保管道质量。
(3)检查井设置:在排水沟交汇处、转弯处及管道接入处设置检查井,方便日常维护和清淤。
2. 污水排放系统(1)污水收集:设置污水收集池,收集厂区内各生产单元的污水。
(2)管道铺设:选用合适的污水管道,按设计要求进行铺设,确保管道质量。
(3)提升泵站:在污水排放出口处设置提升泵站,将污水提升至市政污水管网。
3. 排水沟维护与管理(1)建立排水沟维护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
(2)定期对排水沟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3)加强排水沟清淤工作,确保排水沟畅通。
四、工程设计方案1. 排水沟设计(1)排水沟断面形式:根据排水量和地形条件,选用矩形或梯形断面。
(2)排水沟尺寸:根据设计流量、坡度和流速,确定排水沟尺寸。
(3)排水沟间距:根据地形、地貌和建筑布局,合理确定排水沟间距。
2. 管道设计(1)管道材质:选用耐腐蚀、抗压、耐磨的管道材料,如PVC、HDPE等。
(2)管道尺寸:根据设计流量、坡度和流速,确定管道尺寸。
(3)管道连接:采用承插式连接或焊接连接,确保管道连接质量。
3. 检查井设计(1)检查井形式:根据排水沟断面形式和用途,选用圆形或矩形检查井。
(完整)排水沟设计规范
GB/T 16453。
4─1996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 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5─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
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 16453。
4,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1 范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2。
1 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排水沟初步设计实施方案
排水沟初步设计实施方案一、前言排水沟是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周围的重要设施,它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排水能力和防洪能力。
因此,本文将就排水沟的初步设计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设计原则1. 合理布局:根据地形和建筑物的位置,合理确定排水沟的布局,确保排水沟能够有效地收集和排放雨水。
2. 充分排水:排水沟设计应考虑雨水的排放量,确保排水沟的尺寸和坡度能够满足排水需求,避免积水和漫水现象的发生。
3. 稳固耐用:排水沟的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排水沟的稳固性和耐用性,减少维护成本。
4. 美化环境:排水沟的设计应考虑周围环境,采用美化材料和造型,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三、设计要点1. 排水沟类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水沟类型,包括V型排水沟、U型排水沟、混凝土排水沟等,确保排水效果和美化效果。
2. 排水沟尺寸:根据雨水排放量和地形特点确定排水沟的尺寸,包括宽度、深度和坡度,确保排水沟能够充分排水,避免积水。
3. 排水沟材料:根据使用环境和预算确定排水沟的材料,包括混凝土、塑料、石材等,确保排水沟的稳固性和耐用性。
4. 排水沟施工:排水沟的施工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基础处理、材料铺设、连接密封等,确保排水沟的稳固性和排水效果。
四、实施方案1. 场地勘测:对排水沟布置区域进行勘测,了解地形和建筑物分布情况,为排水沟的布局和尺寸确定提供依据。
2. 排水沟设计:根据勘测结果和设计原则,进行排水沟的初步设计,包括排水沟类型、尺寸、材料和施工工艺等。
3. 施工方案:制定排水沟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材料采购、施工进度计划等,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 施工实施: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排水沟的施工,包括基础处理、材料铺设、连接密封等,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五、总结排水沟的初步设计实施方案是保障城市排水能力和防洪能力的重要环节,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排水沟的稳固性、排水效果和美化效果。
排水沟施工方案合理设计与布置确保排水顺畅
排水沟施工方案合理设计与布置确保排水顺畅排水沟在城市建设和农田灌溉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设计和布置排水沟可以确保排水顺畅,防止水患和水浸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讨论排水沟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布置,以确保排水顺畅。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排水沟的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工地进行充分的勘测和调查,了解地形、地貌和水源分布等情况。
其次,需要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排水沟的走向、深度和宽度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排水沟的设计原则在设计排水沟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考虑地形和水源分布。
根据地形和水源的情况,确定排水沟的走向和布置。
在山区,应选择适当的坡度,以便快速排水。
在平地,需要合理布置排水沟和集水井,以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流入排水系统。
2. 确定排水沟的尺寸。
排水沟的尺寸需要根据预计的水量和水流速度进行计算。
通常情况下,排水沟的宽度应大于水流的宽度,以确保排水顺畅。
此外,还需要考虑沟底的凹凸情况,以便水流能够顺利通过。
3. 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和设备。
根据排水沟的功能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施工。
例如,在城市排水系统中,可以使用混凝土或塑料排水管道;而在农田灌溉中,可以使用砖石或土工布等材料。
三、排水沟的布置方法根据实际需要,排水沟可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布置:1. 直线排水沟。
直线排水沟适用于平坦地区,可以直接将排水沟从高处引导至低处,以便快速排水。
在设计直线排水沟时,需要考虑沟壁的坡度和强度,以确保排水沟的稳定性。
2. 弯曲排水沟。
弯曲排水沟适用于地形复杂的地区,可以通过弯曲排水沟来适应地形的变化。
在设计弯曲排水沟时,需要考虑弯曲的半径和角度,以确保水流能够顺利通过。
3. 平行排水沟。
平行排水沟适用于需要排水的区域较大的情况。
通过将多个平行排水沟布置在一起,可以增加排水面积,提高排水效率。
在布置平行排水沟时,需要合理安排排水沟的间距和宽度,以确保排水沟之间的水流能够流畅通行。
三)排水沟工程设计
R=aP 式中a——径流系数; P——设计暴雨量,mm。
(三)排水沟工程设计
径流深R的计算
水田地区:水田地区设计径流深,可用下式计算
R=P-H-E-f
式中P——设计降雨量,mm; H——水田滞蓄水深,mm,根据当地调查资料确定;
E——历时为t的水田蒸发量,mm, E=αE0T(其中E0为 水面蒸发强度,一般采用4~5mm/d,α为系数,其值可根据当 地实验资料确定); f——历时为t的水田渗漏量,mm,f=KT(其中K为渗漏强 度,可根据当地实测或调查资料确定,无资料时,可参考下列 数值选用:砂土5~8mm/d;壤土2.5~5mm/d,粘土0.8~ 2.5mm/d)。
海洋、江河、湖泊、洼淀、溪涧等可作承泄区外,有时地下
深厚的透水层及岩溶洞也可作为容泄区。
(三)排水沟工程设计
1、排水沟设计流量计算
排水模数,又叫排水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
排水模数包括排涝模数、排渍模数及改良盐碱地和防止 各种设计排水模数应根据当地邻近地区的实际观测资料 排水沟设计流量按所采用的排水模数不同,可分为排涝
设计排涝模数主要与设计暴雨历时、强度和频率、排涝
面积、排水区形状、地面坡度、植被条件、农作物组成、土 壤性质、地下水埋深、河网和湖泊的调蓄能力、排水沟网分 布情况和排水沟底比降等因素有关。
(三)排水沟工程设计
(1)排涝设计流量(最大设计流量)
①经验公式法: 适用于平原区设计排涝模数计算: q=KRmAn 式中 K ——综合系数(反映降雨历时、流域形状、排水沟网密度、沟底 比降等因素); R ——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径流深是指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上 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m3)除以该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km2)所得的值。它相
排水沟设计
第五节排水沟的设计水位和排水沟断面设计一、排水沟的设计水位设计排水沟,一方面要使沟道能通过排涝设计流量,使涝水顺利排入外河;另一方面还要满足控制地下水位等要求。
排水沟的设计水位可以分为排渍水位和排涝水位两种,确定设计水位是设计排水沟的重要内容和依据,需要在确定沟道断面尺寸(沟深与底宽)之前,加以分析拟定。
1.排渍水位(又称日常水位)这是排水沟经常需要维持的水位,在平原地区主要由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防渍或防止土壤盐碱化)所决定。
为了控制农田地下水位,排水农沟(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排渍水位应当低于农田要求的地下水埋藏深度,离地面一般不小于1.0~1.0m;有盐碱化威胁的地区,轻质土不小于2.2~2.6m,如图8-7所示。
而斗、支、干沟的排渍水位,要求比农沟排渍水位更低,因为需要考虑各级沟道的水面比降和局部水头损失,例如排水干沟,为了满足最远处低洼农田(见图8-8)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其沟口排渍水A)(,考虑降低地下水位的深度和斗、支、干各位可由最远处农田平均田面高程0级沟道的比降及其局部水头损失等因素逐级推算而得,即图8-7排渍水位与地下水位控制的关系(单位:m)干、支、斗、农排水沟排渍水位关系图8-8图zADLi-ΣΣ=-Δ-农搀渍0z(8-7)z——排水干沟沟口的排渍水位,m ;式中排渍A——最远处低洼地面高程,m;0D ——农沟排渍水位离地面距离,m;农L——斗、支、干各级沟道长度,m,见图8-8;i——斗、支、干各级沟道的水面比降,如为均匀流,则为沟底比降;z——各级沟道沿程局部水头损失,如过闸水头损失取0.05~Δ0.1m,上下级沟道在排地下水时的水位衔接落差一般取0.1~0.2m。
对于排渍期间承泄区(又称外河)水位较低的平原地区,如干沟有可能自流排除排渍流量时,按上式推得的干沟沟口处的排渍水位20溃,应不低于承泄区的排渍水位或与之相平。
否则,应适当减小各级沟道的比降,争取自排。
而对于经常受外水位顶托的平原水网圩区,则应利用抽水站在地面涝水排完以后,再将沟道或河网中蓄积的涝水排至承泄区,使各级沟道经常维持排渍水位,以便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和预留沟网容积,准备下次暴雨后滞蓄涝水。
排水沟设计规范
排水沟设计规范排水沟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收集和排除雨水和污水,保持道路和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以下是排水沟设计的一些规范要求。
1. 排水沟应根据排水量、坡度和材料的特性进行设计。
排水量是指排水沟每单位时间能够排除的雨水或污水的量。
坡度决定了排水速度,应根据地形和排水需求来确定。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
2. 排水沟的宽度和深度应根据预计的排水量和流速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宽度应根据排水沟内的水流量和速度来确定,深度则应能够容纳排水沟内的水流量。
3. 排水沟的横截面形状应尽量保持连续平滑,以减少水流阻力和沉积物的积聚。
常用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三角形、梯形和矩形等。
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应力分布和沉积物的清除。
4. 排水沟应有足够的入水口和出水口,以确保水流能够顺畅地进入和离开。
入水口应具有滑坡板等防止波浪溅入排水沟的设备,出水口应设计良好的边缘和排水管道,以防止水流倒灌和积水。
5. 排水沟应具备良好的沉积物处理能力,以保证排水沟的畅通。
设计时应考虑到沉积物的最大尺寸和处理设备的容量,同时定期清理沉积物,以防止堵塞和水质恶化。
6. 排水沟应配备适当的渠化设施,如格栅和沉沙池等,以防止固体废物和沉降物进入排水系统。
这些设施应具备方便清理和维护的功能。
7. 排水沟应具备抗冻性能,以防止在寒冷地区冻结和融化造成的损坏。
应采取合适的隔热措施,如铺设绝热材料或采用地埋式设计。
8. 排水沟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建筑和土木工程标准。
应合理选择材料和工艺,确保排水沟的结构牢固、密封性强,并能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总之,排水沟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和结构设计,以及定期维护和清理,可以保证排水沟的畅通和排水能力,减少排水系统故障的发生。
混凝土排水沟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混凝土排水沟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一、背景混凝土排水沟是一种用于排水和收集雨水的设施,通常用于道路、停车场、工厂、农田和城市建设中。
它们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流,防止水浸泡地面和建筑物,从而保护环境和建筑物。
二、设计要求1.排水沟的设计应符合地形和排水要求,尽可能降低地面积水,避免造成水浸泡地面或建筑物。
2.排水沟应满足一定的流量要求,以确保在降雨期间可以有效地排水。
3.排水沟的尺寸和深度应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来确定,以确保排水效果,并避免排水沟的塌方或损坏。
4.排水沟应考虑到日常维护和清洁,以便及时排除杂物和垃圾,保证排水效率。
三、设计步骤1.确定排水沟的位置和长度,根据地形和排水需求确定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
2.计算排水沟的流量和梯度,以便在降雨期间有效地排水。
3.设计排水沟的截面形状和坡度,以确保排水沟的稳定和排水效果。
4.计算排水沟的支撑结构和加固措施,以防止排水沟的塌方或损坏。
5.设计排水沟的入口和出口,以确保排水沟能够有效地收集和排放水流。
四、施工方法1.准备工作:清理建筑物周围的杂物和垃圾,确定排水沟的位置和长度。
2.挖掘和平整:根据设计要求挖掘排水沟的沟槽,并保持沟槽的平整和直线。
3.加固和支撑:根据设计要求加固排水沟的侧壁和底部,确保排水沟的稳定和安全。
4.浇筑混凝土:在排水沟的沟槽中浇筑混凝土,并确保混凝土的平整和充实。
5.养护和清洁:在混凝土完全干燥后进行养护,并定期清洁排水沟,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注意事项1.排水沟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排水效果和安全。
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质量和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3.排水沟的维护和清洁应及时进行,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4.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勘测和设计,以确保排水沟的位置和尺寸符合要求。
5.施工过程中应遵守相关的建筑和环保法规,确保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六、总结混凝土排水沟是一种重要的排水设施,其设计和施工需要认真对待,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排水沟的质量和效果。
排水沟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X,为排水沟及道路工程。
路线自北向南.本工程排水沟长度为。
二、设计依据及规范1、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的电子地图;(2)、相关技术规范及其他相关资料;2、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6)、《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三、设计主要技术标准1、本工程道路为施工便道四、路线设计张神殿村级道路工程路线长约为616。
71m。
1、平面线形设计道路沿现状挡墙右侧布置,局部按平面线形拉顺后需填埋部分沟渠,道路右侧新建挡墙与原挡墙成排水沟。
2、平面交叉口设计全线主要有1个平交路口,为丁字类型路口。
3、横断面设计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本工程路基宽度为3。
5m。
五、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路基设置1.5%的单向坡自然排水。
(1)、路基设计洪水频率:25年。
(2)、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按Ⅳ2区中湿标准(3)、自然地理条件本区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四季中冬夏长,春秋短,春季3-5月,雨量同步增长,平均气温16.9℃,降水量438mm;夏季6—9月为光湿高峰期,为旱洪多发季,平均气温26.9℃,降水量820mm;秋季10—11月,雨少光足,平均气温17℃,降水量131mm;冬季12—次年2月,光湿低值期,个别年份受寒潮侵袭,最低气温-4。
5℃,最高气温37.5℃,年无霜期271天.终霜期一般年份为2月中旬,全年降雪日数约10天,初霜期为12月初。
本地区气候按照最近30年平均高温、低温及雨量划分在1—4—2区。
排水沟设计标准
排水沟设计标准《排水沟设计标准》前言嘿,朋友们!你有没有注意过城市里或者农村那些不起眼但却非常重要的排水沟呀?它们就像城市和乡村的小血管一样,默默承担着排水的重任呢。
不管是下大雨的时候把积水排走,还是把生活污水、农业废水合理地疏导,都离不开排水沟。
这排水沟设计可不能乱来,要是设计得不好呀,就会出现积水、污水倒灌之类的麻烦事儿。
所以呢,今天咱们就来唠唠排水沟设计标准这个事儿,让大家都能明白这里面的门道。
一、适用范围(一)城市区域1. 在城市里,大街小巷都需要排水沟。
比如说在那些繁华的商业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如果没有设计良好的排水沟,一场小雨就能让街道变成“小河”。
排水沟在这儿就得承担起迅速排走雨水的任务,避免雨水在路面停留,影响人们的出行和店铺的生意。
2. 住宅小区也是一样。
每栋楼周围、小区道路下面都得有排水沟。
你想啊,如果小区里积水了,大家进出可不方便了,而且积水时间长了还会滋生蚊虫,那可就影响居住环境了。
(二)农村区域1. 在农村的农田里,排水沟可重要了。
它能把灌溉多余的水排走,防止农田被淹。
比如说种水稻的时候,水太多或者太少都不行,排水沟就能把多余的水排出去,保证水稻健康生长。
2. 农村的村庄里,排水沟也是不可或缺的。
它能把村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排到合适的地方去处理,要是没有排水沟,污水到处流,那农村可就变得又脏又臭啦。
(三)工业区域1. 在工厂里,排水沟的设计要更加复杂一些。
因为工厂里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废水,有些可能含有化学物质。
排水沟得根据不同的废水类型进行设计,要防止这些废水互相污染或者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
比如一些电镀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排水沟就得有特殊的防护措施,确保这些重金属废水不会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二、术语定义(一)沟底坡度1. 沟底坡度呢,简单说就是排水沟底部从起点到终点的倾斜程度。
你可以想象一下滑梯,滑梯是有一定倾斜度的,这样才能让小朋友顺利滑下来。
排水沟的沟底坡度也是这个道理,它能让水流顺利地在沟里流动,不至于积水。
五套排水沟详细设计图(dwg格式)
室内排水沟施工方案设计(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排水系统作为住宅、办公楼等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生活质量。
为确保室内排水沟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本方案对室内排水沟施工进行详细设计。
二、施工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住宅、办公楼、商场等建筑室内排水沟的施工,包括排水沟的安装、检查、调试及验收等环节。
三、施工工艺流程1. 施工准备2. 水电配合3. 水沟铺设4. 排水管道安装5. 检查与调试6. 验收四、施工准备1. 施工图纸会审: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明确施工要求、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
2. 材料准备: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准备排水沟、排水管道、检查井、弯头、三通等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 施工设备准备:准备挖掘机、切割机、焊接机、吊车、泵车等施工设备。
4. 人员组织:成立施工项目组,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五、水电配合1. 水电协调:与水电部门协调,确保排水沟施工与水电安装同步进行。
2. 水电施工:在排水沟施工前,完成水电安装,确保排水沟施工过程中不受水电施工影响。
六、水沟铺设1. 放线:根据施工图纸,确定排水沟的走向和位置,进行放线。
2. 挖沟:按照放线结果,使用挖掘机进行沟槽开挖,沟槽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检查:检查沟槽尺寸、坡度、平整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排水沟施工质量。
4. 基础处理:对沟槽底部进行处理,确保基础平整、坚实。
5. 铺设水沟:将排水沟按照设计要求铺设在沟槽内,确保排水沟与沟槽底部紧密结合。
七、排水管道安装1. 管道铺设:根据施工图纸,将排水管道铺设在排水沟内,确保管道安装平直、牢固。
2. 管道连接:使用焊接、法兰连接等方式将排水管道连接,确保管道连接严密、无渗漏。
3. 检查:检查管道安装质量,确保管道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八、检查与调试1. 检查:对排水沟、排水管道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成品排水沟施工方案设计
成品排水沟施工方案设计1. 引言成品排水沟是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并确保城市和道路畅通无阻,避免积水的出现。
本文将介绍成品排水沟的施工方案设计,包括设计目标、施工要求、材料选用、施工步骤等内容。
2. 设计目标成品排水沟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效排水:确保排水沟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将雨水排出,避免积水的出现。
•稳定耐用:确保排水沟能够承受各种压力和负荷,无漏水和破损的情况。
•防止堵塞:设计合理的排水沟结构,避免杂物和泥沙的堆积导致排水沟堵塞。
•美观环保:设计排水沟时考虑美观因素,并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施工要求在进行成品排水沟施工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3.1 施工资质进行成品排水沟施工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包括相关工程类别和等级的施工资质。
3.2 施工技术施工单位应具备施工排水沟的相关技术能力,熟悉排水沟施工的各个环节和技术要求,能够保证施工质量。
3.3 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必须遵守相关的施工安全规范,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3.4 质量验收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质量验收,确保排水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使用功能。
4. 材料选用成品排水沟的施工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防腐耐久:选用防腐性能好的材料,以防止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导致的腐蚀和损坏。
•承载能力:材料必须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排水沟所遭受的压力和负荷。
•环保性:尽可能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耐磨性:材料应具备一定的耐磨性,以防止因摩擦和磨损导致的材料损坏。
5. 施工步骤5.1 现场勘测在进行成品排水沟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现场勘测,包括地势、土质、周围环境等情况的调研。
5.2 排水沟设计根据现场勘测结果和设计要求,进行排水沟的详细设计,包括排水沟的长度、宽度、深度等参数的确定。
5.3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包括成品排水沟、排水管道、砂石等。
(完整word版)排水沟设计
第五节排水沟的设计水位和排水沟断面设计一、排水沟的设计水位设计排水沟,一方面要使沟道能通过排涝设计流量,使涝水顺利排入外河;另一方面还要满足控制地下水位等要求。
排水沟的设计水位可以分为排渍水位和排涝水位两种,确定设计水位是设计排水沟的重要内容和依据,需要在确定沟道断面尺寸(沟深与底宽)之前,加以分析拟定。
1.排渍水位(又称日常水位)这是排水沟经常需要维持的水位,在平原地区主要由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防渍或防止土壤盐碱化)所决定。
为了控制农田地下水位,排水农沟(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排渍水位应当低于农田要求的地下水埋藏深度,离地面一般不小于1.0~1.0m;有盐碱化威胁的地区,轻质土不小于2.2~2.6m,如图8-7所示。
而斗、支、干沟的排渍水位,要求比农沟排渍水位更低,因为需要考虑各级沟道的水面比降和局部水头损失,例如排水干沟,为了满足最远处低洼农田(见图8-8)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其沟口排渍水位可由最远处农田平均田面高程(A0),考虑降低地下水位的深度和斗、支、干各级沟道的比降及其局部水头损失等因素逐级推算而得,即图8-7 排渍水位与地下水位控制的关系(单位:m)图8-8 干、支、斗、农排水沟排渍水位关系图z搀渍=A0-D农-ΣLi-ΣΔz(8-7)式中z排渍——排水干沟沟口的排渍水位,m;A0——最远处低洼地面高程,m;D农——农沟排渍水位离地面距离,m;L——斗、支、干各级沟道长度,m,见图8-8;i——斗、支、干各级沟道的水面比降,如为均匀流,则为沟底比降;Δz——各级沟道沿程局部水头损失,如过闸水头损失取0.05~0.1m,上下级沟道在排地下水时的水位衔接落差一般取0.1~0.2m。
对于排渍期间承泄区(又称外河)水位较低的平原地区,如干沟有可能自流排除排渍流量时,按上式推得的干沟沟口处的排渍水位20溃,应不低于承泄区的排渍水位或与之相平。
否则,应适当减小各级沟道的比降,争取自排。
而对于经常受外水位顶托的平原水网圩区,则应利用抽水站在地面涝水排完以后,再将沟道或河网中蓄积的涝水排至承泄区,使各级沟道经常维持排渍水位,以便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和预留沟网容积,准备下次暴雨后滞蓄涝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排水沟的设计水位和排水沟断面设计一、排水沟的设计水位设计排水沟,一方面要使沟道能通过排涝设计流量,使涝水顺利排入外河;另一方面还要满足控制地下水位等要求。
排水沟的设计水位可以分为排渍水位和排涝水位两种,确定设计水位是设计排水沟的重要内容和依据,需要在确定沟道断面尺寸(沟深与底宽)之前,加以分析拟定。
1.排渍水位(又称日常水位)这是排水沟经常需要维持的水位,在平原地区主要由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防渍或防止土壤盐碱化)所决定。
为了控制农田地下水位,排水农沟(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排渍水位应当低于农田要求的地下水埋藏深度,离地面一般不小于1.0~1.0m;有盐碱化威胁的地区,轻质土不小于2.2~2.6m,如图8-7所示。
而斗、支、干沟的排渍水位,要求比农沟排渍水位更低,因为需要考虑各级沟道的水面比降和局部水头损失,例如排水干沟,为了满足最远处低洼农田(见图8-8)降低地下水位的要求,其沟口排渍水位可由最远处农田平均田面高程(A0),考虑降低地下水位的深度和斗、支、干各级沟道的比降及其局部水头损失等因素逐级推算而得,即图8-7排渍水位与地下水位控制的关系(单位:m)图8-8干、支、斗、农排水沟排渍水位关系图z=A0-D农-ΣLi-ΣΔ搀渍z (8-7) 式中z排渍——排水干沟沟口的排渍水位,m;A——最远处低洼地面高程,m;D——农沟排渍水位离地面距离,m;农L——斗、支、干各级沟道长度,m,见图8-8;i——斗、支、干各级沟道的水面比降,如为均匀流,则为沟底比降;Δz——各级沟道沿程局部水头损失,如过闸水头损失取0.05~0.1m,上下级沟道在排地下水时的水位衔接落差一般取0.1~0.2m。
对于排渍期间承泄区(又称外河)水位较低的平原地区,如干沟有可能自流排除排渍流量时,按上式推得的干沟沟口处的排渍水位20溃,应不低于承泄区的排渍水位或与之相平。
否则,应适当减小各级沟道的比降,争取自排。
而对于经常受外水位顶托的平原水网圩区,则应利用抽水站在地面涝水排完以后,再将沟道或河网中蓄积的涝水排至承泄区,使各级沟道经常维持排渍水位,以便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和预留沟网容积,准备下次暴雨后滞蓄涝水。
2.排涝水位(又称最高水位)排涝水位是排水沟宣泄排涝设计流量(或满足滞涝要求)时的水位。
由于各地承泄区水位条件不同,确定排涝水位的方法也不同,但基本上分为下述两种情况。
1) 当承泄区水位一般较低,如汛期干沟出口处排涝设计水位始终高于承泄区水位,此时干沟排涝水位可按排涝设计流量确定,其余支、斗、沟的排涝水位亦可由干沟排涝水位按比降逐级推得;但有时干沟出口处排涝水位比承泄区水位稍低,此时如果仍须争取自排,势必产生壅水现象,于是干沟(甚至包括支沟)的最高水位就应按壅水水位线设计,其两岸常需筑堤束水,形成半填半挖断面,如图8-9所示。
图8-9排水出口壅水时干沟的半填半挖断面示意图2) 在承泄区水位很高、长期顶托无法自流外排的情况。
此时沟道最高水位是分两种情况考虑,一种情况是没有内排站的情况,这时最高水位一般不超出地面,以离地面0.2~0.3m为宜,最高可与地面齐平,以利排涝和防止漫溢,最高水位以下的沟道断面应能承泄除涝设计流量和满足蓄涝要求;另一种情况是有内排站的情况,则沟道最高水位可以超出地面一定高度(如内排站采用圬工泵时,超出地面的高度就不应大于2~3m),相应沟道两岸亦需筑堤。
二、排水沟断面设计当排水沟的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确定后,便可确定沟道的断面尺寸,包括水深与底宽等。
设计时,一般根据排涝设计流量计算沟道的断面尺寸,如有通航、养殖、蓄涝和灌溉等要求,则应采用各种要求都能满足的断面。
1.根据排涝设计流量确定沟道的过水断面排水沟一般是按恒定均匀流公式设计断面,但在承泄区水位顶托发生壅水现象的情况下,往往需要按恒定非均匀流公式推算沟道水面线,从而确定沟道的断面以及两岸堤顶高程等。
推算水面线的方法已在水力学中详述,这里从略;但对于排水沟道的断面因素如底坡(i、糙率(n)、及边坡系数(m)等应结合排水沟特点进行分析拟定。
(1) 排水沟的比降(i) 主要决定于排水沟沿线的实际地形和土质情况,沟道比降一般要求与沟道沿线所经的地面坡降相近,以免开挖太深。
同时,沟道比降不能选得过大或过小,以满足沟道不冲不淤的要求,即沟道的设计流速应当小于允许不冲流速(见表8-8)和大干允许不淤流速(0.3~0.4m/s)。
此外,对于连通内湖与排水闸的沟道,其比降还决定于内湖和外河水位的情况;而对于连通抽水站的沟道比降,则须注意抽水机安装高程的限制,一般说来,对照±述要求,平平地区沟道比降可在下列范围内选择:干沟为,支沟为,斗沟为。
而在排灌两用沟道内有反向输水出现的情况下,则沟道比降宜较平缓,其方向则以排水方向为准。
对于有些结合灌溉、蓄涝和通航的沟道,其比降也有采用平底的情况。
为了便于施工,同一沟道最好采用均一的底坡,在地面比降变化较大时,也要求尽可能使同一沟道的比降变化较少。
(2) 沟道的边坡系数(m) 这主要与沟道土质和沟深有关,土质愈松,沟道愈深,采用的边坡系数应愈大。
由于地下水汇入的渗透压力、坡面径流冲刷和沟内滞涝蓄水时波浪冲蚀等原因,沟坡容易坍塌,所以排水沟边坡一般比灌溉边坡为缓。
设计时可参考表8-9。
表8-9土质排水沟边坡系数表(3) 排水沟的糙率(n) 对于新挖沟道,其糙率与灌溉渠道相同,约为0.02~0.025,而对于容易长草的沟道,一般采用较大的数值,取0.025~0.03。
2.根据通航、养殖要求校核排水沟的水深与底宽按除涝设计流量确定的排水沟水深h(相应的排渍水深为h0)及底宽b(见图8-10),往往还不一定是最后采用的数值。
考虑到干、支沟在有些地区需要同时满足通航、养殖要求,因此还必须根据这些要求对沟道排渍水深(h0)及底宽(b)进行校核。
沟道通航水深决定于通航船只的吨位。
干沟一般要求通航50~100t的船只,支(斗)沟通航50t以下的船只,相应要求的通航水深见表8-10。
养殖水深一般要求1.0~1.5m,干、支沟都一样。
通过校核,如果按排涝设计流量算出的沟道水深与底宽不能满足在排渍水位下通航、养殖和控制地下水位的要求,则沟道应按要求拓宽加深。
在排涝流量和排渍流量相差悬殊且要求的沟深也显著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复式断面。
3.根据滞涝要求校核排水沟的底宽平原水网圩区的一个特点,就是汛期(5~10月)外江(河)水位高涨、关闸期间圩内降雨径流无法自流外排,只能依靠抽水机及时提水抢排一部分,大部分涝水需要暂时蓄在田间以及圩垸内部的湖泊洼地和排水沟内,以便由水泵逐渐提排出去。
除田间和湖泊蓄水外需要由排水沟容蓄的水量(因蒸发和渗漏量很小,故不计)为h=P―h田蓄―h湖蓄―h抽沟蓄(8-8)排式中P——设计暴雨量(一日暴雨或三日暴雨,以mm计),按除涝标准选定;h——田间蓄水量,水田地区按水稻耐淹深度确定,一般取30~50mm,旱田则田蓄视土壤蓄水能力而定;h——沟道蓄水量;沟蓄h——水泵抢排水量;抽排h——湖泊洼地蓄水量,根据各地圩垸内部现有的或规划的湖泊蓄水面积及蓄湖蓄水深度确定。
h、h抽排、h湖蓄均为折算到全部排水面积上的平均水层,mm。
沟蓄由公式(8-8)可见,只要研究确定了P、h田蓄、h湖蓄、h抽排等值,便可求得需要排水沟容蓄的涝水量,这部分水量就蓄在各级沟道(干、支、斗)的滞涝容积V滞内,即图8-11中最高滞涝水位与排渍水位(或称汛期预降水位)之间的阴影部分。
沟道滞涝水深h一般为0.8~1.0m,排水沟的滞涝总容积(V滞)可用下式计算,即V=Σ滞bhl (8-9) 式中b——各级滞涝河网或沟道的平均滞涝水面宽度;m,见图8-11。
l——各级滞涝沟道的长度,m;Σbhl——各级滞涝沟道的bhl之和,m3。
校核计算时,可以采用试算法,即先按排涝或航运等要求确定的沟道断面计算其滞涝容积(V滞),如果这一容积小于需要沟道容蓄的涝水量,除可增加抽排水量外则须适当增加有关各级沟道的底宽(或改为复式断面)或沟深(甚至增加沟道密度),直至沟道蓄水容积能够容蓄涝水量为止。
4.根据灌溉引水要求校核排水沟道底宽当利用排水沟引水灌溉时,水位往往形成倒坡或平坡,这就需要按非均匀流公式推算排水沟引水灌溉时的水面曲线,借以校核排水沟在输水距离和流速等方面能否符合灌溉引水的要求,如不符合,则应调整排水沟的水力要素。
图8-11 河(沟)道的滞水位和预降水位(单位:m)在一般工程设计中,对斗、农沟常常采用规定的标准断面(根据典型沟道计算而得),不必逐一计算,而只是对较大的主要排水沟道,才需要进行具体设计。
设计时,通常选择以下断面进行水力计算,(a)沟道汇流处的上、下断面<即汇流以前和汇流以后的断面);(b)沟道汇入外河处的断面;(c)河底比降改变处的断面等。
对于较短的沟道,若其底坡和土质都基本一致,则在沟道的出口处选择一个断面进行设计即可。
排水沟在多数情况下是全部挖方断面,只有通过洼地或受承泄区水位顶托发生壅水时,为防止漫溢才在两岸筑堤,形成又挖又填的沟道。
从排水沟挖出的土方,可用以修堤、筑路、填高农田田面和居民点房基,或结合灭螺填平附近废沟旧塘,不要任意乱堆在沟道两岸,以免被雨水冲入沟中,影响排水。
通常堤与弃土堆距离沟的上口,不应小于1.0m,堤(路)高应超出地面或最高水位以上0.5~0.8m,堤顶宽取0.5~1.0m,如兼作各种道路,则结合需要另行确定。
对于较大的排水干沟,有时为了满足排除涝水和地下水的综合要求,特别在排涝设计流量和排渍流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排水沟可以设计成复式断面,这样可节省土方和减少水下的施工。
防止排水沟的塌坡现象是设计沟道横断面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砂质土地带,更需重视。
沟道塌坡不但使排水不畅,而且增加清淤负担。
针对边坡破坏的主要原因,在结构设计中,除应用稳定的边坡系数外,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以稳定排水沟的边坡。
1) 防止地面径流的冲蚀,如利用截流沟、截流堤或沟边道路防止地面径流漫坡注入沟道;或采取护坡措施,如种植草皮和干砌块石等;2) 减轻地下径流的破坏作用,排水沟与灌溉渠道如采取相邻布置的方式,则沟、渠之间可安排道路或使沟道采用不对称断面,即靠近灌渠一侧采用较缓的边坡;3) 对于沟逗较深和土质松散的排水沟,采用复式断面,可以减少沟坡的破坏。
复式断面的边坡系数(阴),随各种土质而定,可选用一种或几种数值。
排水沟开挖深度大于5.0m时,应在沟底以上每隔3~4m设置宽度不小于0.8~1.0m的戗台。
在设计排水沟的纵断面时,一般要求各级沟道之间在排地下水时不发生壅水现象,即上、下级沟道在排除日常流量(排渍流量)时,水位衔接应有一定的水面落差(Δz),一般取0.1~0.2m,见图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