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目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力

第一节力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单独存在,一定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

3.知道力是矢量。

4.会画力的矢量。

5.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来命名。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怎样通过力的图示,形象描述象的物理概念的方法。

2.通过对力的分类内容的教学,渗透分类方法,使学生对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要有确定的标准等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力的图示的学习,使学生享受到物理图像的形式美。

二、学法引导

1.以分组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去动手,教师应引导、归纳出一般的规律。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思考,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准确把握“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概念。

2.难点

力的图示

3.疑点

当磁铁接近一小铁钉时,小铁钉受磁铁对它的吸引力向磁铁运动,此时小铁钉对磁铁有没有力的作用?为什么?

4.解决办法

结合实验、多观察、多思考

第二节重力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知道重力的方向。

2.知道重心。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物理概念的学习,使学生领悟到自然规律中隐含的逻辑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通过各种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总结。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难点重心、重心的变化

3.疑点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和g值有关,在地球上不同地方,g值是恒定的吗?

4.解决办法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重力、重心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第三节弹力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2.知道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3.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方向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训练学生观察力

(三)德育渗透点

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具体可感,生动又形象的演示实验来体现美引真的原则

二、学法引导

1.利用演示和举例等直观教学法引入展开讨论

2.师生共同讨论来确定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的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弹力产生条件及方向的判断

2.难点对弹力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3.疑点如何确定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没有挤压不发生形变

4.解决办法

用大量实验及事例说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深刻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对弹力有无的判断启发学生从物体状态入手,通过受力分析,找出力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判断。

第四节摩擦力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利用公式F=F 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动摩擦因素与什么有关。

3.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知道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知道最大静摩擦力跟两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训练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在研究摩擦力时,向学生渗透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的哲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摩擦力的研究,体现了物理现象贯穿于自然的自然美。

二、学法引导

利用实验演示、分组,通过现象找本质,对摩擦力的规律及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判定,则需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动摩擦、静摩擦可通过对比教学来进行。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通过实验得出F=F N

2.难点

(1)静摩擦力方向判断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3)指出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指出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时,压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疑点

(1)凡是运动的物体都有滑动摩擦力产生,静止的物体都受静摩擦力作用,对吗?

(2)如何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中“相对”的含义。

第五节力的合成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合力合分力的概念

2.理解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总结规律的能力,应用教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渗透等效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中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阐述等效的思想,并归纳出力的合成原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2.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结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2.难点运用数学工具求解物理问题,如何从实验中归纳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3.疑点 1+12?

4.解决办法通过演示、学生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出平行四边形定则,并结合数学知识处理具体问题。第六节力的分解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知道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的定则

3.理解力的分解的办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强化“等效替代”的方法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联系实际,培养研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规律与教学规律之间存在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可以利用复习提问由力的合成反过来引人力的分解。

2.利用演示法来分析分解的原则

3.由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经过讨论和验证掌握分解规律。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在具体情况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

2.难点力的分解方法

3.疑点力分解时如何确定两分力的方向

4.解决办法设计实验,在具体情境中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

第二章直线运动

第一节机械运动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参考系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同时知道,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物体作参考系才有意义。

2.知道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3.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物理学的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通过具体事例弄懂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4.知道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

5.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并知道用正、负表示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