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1

合集下载

一泵站课程设计

一泵站课程设计

一泵站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泵站的运行原理、结构组成、操作维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职业素养。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一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运行原理。

2.掌握一泵站的结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熟悉一泵站的操作维护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4.掌握一泵站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正确操作一泵站,进行运行调试。

2.能够对一泵站的故障进行诊断和处理。

3.能够编写一泵站的操作维护规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一泵站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职业素养。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运行原理。

2.一泵站的结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一泵站的操作维护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4.一泵站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方法。

5.一泵站的安全生产和职业素养。

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第一章:一泵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第二章:一泵站的运行原理。

3.第三章:一泵站的结构组成。

4.第四章:一泵站的操作维护方法。

5.第五章:一泵站的安全操作规程。

6.第六章:一泵站的故障诊断和处理。

7.第七章:一泵站的安全生产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一泵站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一泵站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方法。

3.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熟悉一泵站的操作维护方法。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一泵站运行与维护》。

2.参考书:相关的一泵站技术资料和论文。

泵站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1

泵站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1

第一章主接线设计 (2)1.1 负荷统计 (2)1.1.1 全站电气负荷 (2)1.1.2 泵的选型 (2)1.1.3 配套电机 (2)1.1.4 主电动机的计算负荷为: (3)1.1.5 站用电负荷统计 (4)1.1.6 泵站总计算负荷 (4)1.1.7 变压器选型 (4)1.1.8电气主接线图 (5)第二章短路电路元件参数计算 (6)2.1 确定各点短路电流 (6)2.1.1计算电路图和等值电路图如下: (6)2.1.2 选定基准值 (6)2.1.3计算各元件电抗标幺值 (6)2.1.4 K1点短路计算 (7)2.1.5 K2点短路计算 (7)第三章一次设备选择 (8)3.1 高压侧电气设备选择 (8)3.1.1 高压断路器选择及校核` (8)3.1.2 高压隔离开关选择 (9)3.1.3 高压熔断器选择 (10)3.1.4 高压电流互感器选择 (11)3.1.4.高压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11)3.2 低压侧电气设备选择 (12)3.2.1 低压断路器的选择 (12)3.2.2 低压隔离开关的选择 (14)3.2.3 低压熔断器的选择 (15)3.2.4 低压侧电流互感器选择 (15)3.2.5 母线的选择 (16)3.2.6 电力电缆的选择 (17)3.2.7电容补偿的选择 (18)3.2.8交流接触器的选择 (19)第四章电气设备的布置 (19)4.1电气设备布置 (19)4.1.1 电气设备布置要求 (19)4.1.2 泵站的防雷设计 (20)4.1.3 泵站配电装置的防雷措施 (20)4.1.4 泵房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 (21)参考文献: (22)第一章主接线设计1.1 负荷统计1.1.1 全站电气负荷长江6#泵站设计流量15立方米每秒,泵站设计扬程7.32 米。

该站有由上级变电所直接供电,采用架空高压线输电,引入10kv电源。

泵站内安装轴流泵6台,轴功率170kw。

另设排水泵10kw,电动葫芦4kw,检修动力8kw,平均功率因数0.8,平均效率0.85。

泵及泵站课程设计

泵及泵站课程设计

泵及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泵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描述泵站在给排水系统中的作用,了解泵站的组成及工作流程。

3. 学生能掌握泵的性能参数,如扬程、流量、效率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泵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工程中泵的选择和应用。

2.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图表,独立完成泵站的简单设计,并进行性能分析。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给排水工程中与泵及泵站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泵及泵站知识,培养对水利工程学科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泵及泵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设计等形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专业课程,以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流体力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课程设计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泵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 泵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扬程、流量、效率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泵的基本知识2. 泵站的组成与工作流程- 泵站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泵站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泵站工作流程及运行管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泵站的设计与运行3. 泵的选择与应用- 泵的选型原则与方法- 泵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泵的选型与应用4. 泵站设计与性能分析- 泵站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步骤- 泵站主要设备的选型与布置- 泵站性能分析及优化- 教材章节:第四章泵站设计与性能分析5. 实践教学环节- 实地参观泵站,了解泵站的实际情况- 课程设计:泵站设计及性能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分为15个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0课时,实践教学5课时。

泵站课程设计-污水泵站设计

泵站课程设计-污水泵站设计
设计要求
设计时需要考虑污水的流量和扬程,选择合适的泵型和配套 电机;同时,需要考虑进出水管道、闸门、格栅、除污器等 设备的布置和设计。此外,还需要考虑通风、排水、防洪等 问题,以确保泵站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污水泵站的发展趋势
高效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污水泵站将更 加高效化,能够更好地处理和提 升污水,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
泵站课程设计-污水泵 站设计
• 引言 • 污水泵站概述 • 污水泵站设计流程 • 污水泵站的主要设备 • 污水泵站的运行与管理 • 案例分析
目录
01
引言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泵站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 际工程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泵站工程 的理解。
培养实践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课程设计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 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以及解 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污水泵站的特点
污水泵站的主要特点是处理和提升污水,以满足排放或再利用的要求。在设计和 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污水的性质、流量、扬程、环境因素以及安全、经济和可 持续性等方面的要求。
污水泵站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设计原则
污水泵站的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环 保节能等原则。在确保提升污水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气象资料等。
现场踏勘
对建设地点进行实地考 察,了解地形地貌、水
文地质等情况。
需求分析
明确泵站的设计流量、 扬程等参数,以及排放
标准等要求。
初步设计
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现场 踏勘结果,进行初步的
泵站设计。
污水泵站设计的方案制定
方案比选
根据初步设计结果,制定多个 方案并进行比选,选择最优方

泵站课程设计范本

泵站课程设计范本

泵站课程设计范本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泵站的设计和运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泵站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泵的基本原理、类型和性能参数。

(2)了解泵站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3)熟悉泵站的运行维护方法和故障处理技巧。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泵站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泵站设计和运行维护的基本能力。

(3)学会使用泵站相关设备和仪器,进行现场操作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2)增强学生对泵站行业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3)激发学生对泵站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泵的基本原理和类型:介绍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各类泵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泵站的组成和结构:讲解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泵、管道、阀门、冷却系统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泵站的运行维护:阐述泵站的启动、停机、运行调节、故障处理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泵站的设计和计算:介绍泵站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泵站系统的水力计算和热力计算。

5.泵站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泵站案例,让学生了解泵站实际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维护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泵站设计、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泵站案例,让学生了解泵站实际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泵站设备的现场操作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站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泵站电气设备课程设计

泵站电气设备课程设计

泵站电气设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泵站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功能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泵站电气设备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泵站电气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泵站电气设备的结构、原理和功能;(3)熟悉泵站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泵站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2)具备泵站电气设备选型和安装的基本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仪器仪表进行泵站电气设备的调试和检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泵站电气设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节能环保、安全第一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泵站电气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泵站电气设备的概念、分类及应用领域。

2.泵站电气设备的结构、原理和功能:讲解各种泵站电气设备(如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等)的结构原理、功能及性能。

3.泵站电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介绍泵站电气设备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技巧及常见故障处理。

4.泵站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讲解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泵站电气设备,并介绍设备的安装方法。

5.泵站电气设备的调试和检测:介绍相关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泵站电气设备的调试和检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泵站电气设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功能。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泵站电气设备案例,使学生了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泵站电气设备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站电气设备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泵站电气设备课程设计1

泵站电气设备课程设计1

站用变即满足要求。所以,选择 SC11 50 / 35 0.4 型号的变压器,技术参数见表 1-7 表 1-7 变压器技术参数 额定容量 型号 高压/低压 连接组 阻抗电压(%)
kVA
kV
35/0.4
SC11 50 / 35 0.4
50
Y / Y0 12
6
1.5 主接线方案的拟定 从地区供电网接入,供电线电压 35KV,供电线采用一路架空高压输电线,供电线长度 1 km ,主变 SLZ 1250 / 35 0.4 一台。供电导线的选择,选用 LJG-35 型号导线,详细选 择计算见表 1-7。 表 1-7 供电导线选择计算 计算内容 计算电流 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
X 2 LX 0
Sj Uj
2
0.01 0.35
对短路次暂态电流和短路冲击电流有影响,根据公式计算
2.1 最大运行方式下 D 1 点短路计算 由于异步电动机与短路点已相隔了一个变压器,不计入其短路影响。
总电抗:
X 1 X1 X 2 0.7142 0.029 0.74
电机轴功率:
N1 k
gqh 1000*10*7.32 1.05* 936.1kW bc 0.85*0.92
(其中,备用系数 K 取 1.05;采用直接传动c =1 ) 安装轴流泵 6 台,所以电机功率: Ped
N 936.1 156 kW 6 6
因此,选 Y 型号电动机,其相关技术参数见表 1-2。 表 1-2 型 号 P 电(kW) 180 IN(A) 371 Y355M3—8 电机性能参数 n(r/min) 740
(%)
cos 0.82
93.8
主电机负荷 利用需要系数法: Pjs1 kNPd 计算结果见表 1-3。 , 表 1-3 主电机负荷计算 计算负荷 平均功 符合名称 率因数 需要系数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

供配电课程设计

供配电课程设计

供配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供配电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对供配电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了解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方法;3.熟悉供配电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4.能够分析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5.能够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操作和维护;6.能够诊断供配电系统的常见故障并采取相应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供配电系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原理、运行方式和常见故障处理。

1.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包括发电站、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网等,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供配电系统的原理:掌握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定义和计算,理解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

3.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方式:学习供配电系统的启动、停止、调节等操作方法,了解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4.供配电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分析供配电系统常见的故障类型,如短路、过载、漏电等,学习故障诊断和处理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讲解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供配电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供配电系统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章节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供配电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课程设计模板泵站

课程设计模板泵站

课程设计模板泵站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泵站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理解泵站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和分类;掌握泵站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了解泵站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基本要求。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泵站设计软件进行简单泵站的设计;具备泵站运行参数的监测和分析能力;能够制定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泵站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使其了解泵站工程对水环境保护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泵站原理、泵站结构、泵站设计和泵站运行管理四个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泵站原理:介绍泵站的工作原理、泵的分类和性能参数。

2.泵站结构:讲解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泵、管道、阀门、泵站建筑物等。

3.泵站设计:阐述泵站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泵的选择、管道设计、泵站建筑物设计等。

4.泵站运行管理:介绍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包括泵站运行参数的监测、泵的调试和维护、泵站安全防护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泵站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泵站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站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就泵站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泵站工程相关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泵站工程实例。

电气设备课程设计--某低压泵站电气部分(含变电所)的初步设计

电气设备课程设计--某低压泵站电气部分(含变电所)的初步设计

泵站电气设备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日期:前言----------------------------------------------------- 2一、主接线设计---------------------------------------------- 5二、短路计算-------------------------------------------------7三、电动机启动计算----------------------------------8四、设备选择与校核-----------------------------------10五、防雷保护---------------------------------------17一、目的要求通过设计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低压泵站电气部分的设计方法。

二、设计原始资料1.全站电气负荷长江3#泵站设计流量6立方米每秒,泵站设计扬程10.0米。

该站由上级变电所直接供电,采用架空高压线输电,引入10Kv电源。

泵站内安装轴流泵4台,另设排水泵6kw,电动葫芦4kw,检修动力4kw,平均功率因数0.8,平均效率0.85。

泵站照明4.5kw,平均功率0.7。

泵站在记费计量点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

2. 气象资料海拔高程:▽1.25m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32.4℃极端最高温度:40.7℃年最高温度月: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2℃极端最低温度:-14℃雷暴日数:34.4日/年土质:砂质粘土最热月地面下0.8m处土壤平均温度:27.7℃T=2000h。

泵站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max三、设计要求1. 根据有关资料进行某低压泵站电气部分(含变电所)的初步设计。

2. 设计应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规范等要求。

3. 在满足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性前提下,力争技术先进,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泵及泵站课课程设计

泵及泵站课课程设计

泵及泵站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泵的基本原理、类型、性能和选用方法,了解泵站的设计和运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泵及泵站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泵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如流量、扬程、功率等);(2)了解泵的类型及特点,包括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3)掌握泵的选用方法,能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泵;(4)了解泵站的设计和运行原理,包括泵站布局、水泵选型、泵站自动化控制等。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泵的工作性能,绘制泵的性能曲线;(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泵,设计简单的泵站系统;(3)能够运用泵及泵站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泵及泵站工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关注水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泵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参数:介绍泵的工作原理,流量、扬程、功率等性能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泵的类型及特点:讲解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常见泵的类型、结构和工作特点。

3.泵的选用方法:介绍泵的选用原则,如何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泵的类型、型号和数量。

4.泵站的设计和运行原理:讲解泵站的布局、水泵选型、泵站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泵的基本原理、性能参数、类型及选用方法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泵及泵站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泵及泵站的设计和运行原理。

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的性能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4.讨论法:分组讨论泵及泵站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泵及泵站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泵站课程设计图纸

泵站课程设计图纸

泵站课程设计图纸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构造及其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描述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解释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3.分析泵站的运行状况,判断并解决常见问题;4.掌握泵站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泵站概述:介绍泵站的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2.泵的原理与结构:讲解泵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泵的性能参数:学习泵的流量、扬程、功率等性能参数的计算与理解;4.泵站设计:介绍泵站设计的流程、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5.泵站运行与管理:讲解泵站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及安全管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泵站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泵站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并解决泵站运行中的问题;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站实验,增强对泵站原理和结构的理解;4.讨论法:分组讨论泵站设计及运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站设计教材作为主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泵站原理和结构;4.实验设备:准备泵站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2.作业:布置相关的设计练习和报告,评估学生对泵站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3.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泵站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标准将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遵循学校的教学计划,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教学时间:根据学校的课程表,确定每节课的时间安排;3.教学地点:选择合适的教室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泵与泵站设计课程设计

泵与泵站设计课程设计

泵与泵站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理解不同类型泵的工作特性及其适用范围;2. 了解泵站的组成、分类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3. 掌握泵站设计的基本步骤、方法和相关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选择合适的泵型并进行合理配置;2. 能够根据泵站设计的基本步骤,独立完成小型泵站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3.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泵站设计进行模拟与优化,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泵与泵站设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流体力学、泵与泵站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泵与泵站基本原理:回顾课本中泵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重点讲解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常见泵型的特点和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泵与泵站基本原理2. 泵站组成与分类:分析泵站的组成部分,了解不同类型泵站的适用场景,如给水泵站、排水泵站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泵站的类型与组成3. 泵站设计步骤与方法:详细讲解泵站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泵站选址、泵型选择、泵的配置、泵站结构设计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泵站设计步骤与方法4. 泵站设计技术标准与规范:学习泵站设计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及法规,了解泵站设计中应遵循的规定。

泵站课程设计引言

泵站课程设计引言

泵站课程设计引言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工作流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泵站进行设计和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泵站工程的热情,增强环保意识,明白泵站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泵站的基本原理:讲解泵站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泵站是如何实现液体的输送的。

2.泵站的结构与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泵站,以及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场景。

3.泵站的工作流程:讲解泵站的工作流程,包括启动、运行、停机等环节。

4.泵站的维护与管理:传授泵站的维护保养知识,提高学生对泵站管理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泵站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站实验,增强学生对泵站原理的理解。

4.讨论法:分组讨论泵站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泵站工程设计与应用》2.参考书:相关泵站工程的论文、书籍3.多媒体资料:泵站工作原理动画、实际泵站运行视频等4.实验设备:泵站模型、泵站运行模拟装置等通过以上教学资源,我们希望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实用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在掌握泵站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作业:布置与本章节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泵站知识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以上评估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泵站工程课程设计书

泵站工程课程设计书

泵站工程课程设计书 (1)一、设计目的 (1)二、设计基本资料 (1)三、水泵总扬程的初步拟定 (3)3.1设计扬程 (3)3.2平均扬程 (4)3.3最高扬程 (4)3.4最低扬程 (5)四、水泵类型的比较和确定 (5)4.1由供水量和总扬程初拟水泵类型 (5)4.2水泵安装方式分析 (5)4.3水泵转速比较 (6)4.4泵全面综合比较 (6)五、水泵口径与动力机功率的初步拟定 (8)六、各种水泵台数方案的比较 (9)6.1总体布置空间对比 (9)6.2口径对应效率的对比 (12)七、查水泵样本,确定水泵与动力机的型号 (12)八、水泵安装方式的进一步研究 (14)8.1吸上式与压入式的比较如表6所示。

(14)8.2压入式吸水方式的采用 (15)九、泵房布置 (16)9.1泵房的结构类型 (16)9.2泵房内部布置及主要尺寸 (16)9.2.1室内设备布置 (16)9.2.2泵房尺寸的确定 (18)十.水泵工作点的计算 (21)10.1进出水管路的布置 (21)10.2进出水管损失的计算 (23)10.3水泵总扬程的确定 (25)10.4水泵工作点计算与校核 (25)10.5泵站效率的计算 (26)十一、泵站进出水池设计 (27)11.1进水池设计 (27)11.2出水池设计 (28)十二、水锤计算与防护 (30)十三、泵房平剖面图绘制 (31)泵站工程课程设计书一、设计目的综合运用《水泵及水泵站》及相关课程基础与理论知识,以泵站设计参数为依据,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强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泵选型与动力机配套,泵站枢纽布置与设计,泵房内部布置与泵房设计,进出水管路布置与设计,水泵工作点校核与泵站效率计算,泵站水锤分析与防护方案选择等。

二、设计基本资料1. 泵站功能:农业供水,总供水灌溉面积5200hm2。

2. 泵站最大供水流量:2.5m3/s。

泵站课程设计1(77)

泵站课程设计1(77)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北京城市学院华北地区某城镇给水泵站设计任务书一.任务书依据:根据华北某城市建委批准的文件,提出某城镇给水泵站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资料:Q max—最大供水量(米3/时)。

Q min—最小供水量(米3/时)。

Z1—泵站外地面标高(米)。

Z2—管网计算最不利点标高(米)。

H自—最不利点要求的自由水头(mH2O)。

Σh压—相应最大供水量时由泵站至最不利点输水管及管网的总水头损失(mH2O)。

Z0,max—吸水池最高水位(米)。

Z0,min—吸水池最低水位(米)。

采用无水塔供水系统。

最大供水量至最小供水量之间的各供水量发生机率假定是均等的。

泵站附近地形平坦。

当地冰冻深度0.82米。

最高水温24o C。

吸水井距泵站外墙中心线3米。

经平面布置,泵站出水管须在吸水井对面,输水管采用两条。

距泵站最近的排水检查井底标高比泵站外地面低 1.40米,排水管径400mm,检查井距泵站5米。

水厂地质为亚粘土,地下水位低于地面5米。

变电所与泵站分建,泵站设计不考虑高压配电及变压器布置。

一般故障及检修时应保证70%的供水量。

三.设计要求:1.选泵根据设计资料要求拟定可能的水泵组合方案,从技术、经济、操作管理各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最后确定选择的方案。

2.确定泵站高程及形式对泵站高程及形式应有必要的说明论证。

3.泵房平面布置泵房平面布置包括:泵房外部平面与泵房内部平面布置。

外部平面布置包括:泵房与吸水井,两者之间的吸水管,压水管由泵房引出的位置等;内部平面布置包括:机组,吸水管,压水管,闸阀,管沟(需要时),排水设施,附属设备,电气、控制开关柜等位置,值班室。

水工艺与工程专业主要完成泵房工艺设计,但工艺图应对各有关专业做必要的考虑。

4.附属设备的考虑和选择本设计只要求考虑必须的附属设备,如引水设备,起重设备等。

设计应表明这些设备的用途和所选型号。

5.说明书说明书内容应表达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所考虑的主要问题及确定方案的依据;主要数据来源及计算过程;重要的计算草图(计算用和绘图用);图纸不宜说明并易引起疑问的问题亦可在说明书中进行必要的解释。

供配电系统一次部分上册课程设计

供配电系统一次部分上册课程设计

供配电系统一次部分上册课程设计1. 前言本课程设计是以供配电系统一次部分(包括高压侧的变电站和中压侧的开关站)为主题,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和计算,完成对该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促进学生对供配电系统一次部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 课程设计目的1.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思维。

3.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4.增强学生对电力工程实际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3.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力系统单线图及其解读。

2.变电站和开关站的构造、原理及相关设备。

3.变电站的选址与布置。

4.变电站的主要参数计算。

5.变电站的保护与安全措施。

6.供配电系统的故障诊断及安全应急措施。

4.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对供配电系统一次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主要设备进行介绍。

然后,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分析和计算,完成对该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验证。

4.1 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是课程设计的基础,旨在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设备。

其中重点介绍了变电站和开关站的构造、原理及相关设备,以及变电站的选址与布置、主要参数计算、保护与安全措施等。

4.2 实际项目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项目案例进行分析和计算,重点涉及以下内容:1.锅炉房35kV进线柜、发电机变压器及主变柜的选型、参数计算和配置。

2.35kV柴油发电机组的选型、参数计算和配置。

3.主变压器的选型和配置。

4.中压柜、低压柜及电缆桥架等的配置计算。

5.供配电系统各级保护的配置计算及安全措施。

4.3 仿真实验通过仿真实验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重点检验了以下方面:1.变电站及开关站的启动、运行和停止控制实验。

2.供配电系统各级保护的功能测试实验。

3.故障诊断实验。

5. 课程设计成果本课程设计的最终成果是一份完整的供配电系统一次部分设计报告,包括理论分析和实际项目案例分析的思路及计算过程,以及课程设计的仿真实验结果和结论。

泵站课程设计

泵站课程设计

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2. 学生掌握泵站主要设备及其作用,了解泵站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求;3. 学生了解泵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泵站工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 学生具备初步的泵站设计与施工能力,能够完成小型泵站工程的设计与施工;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泵站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增强对我国水利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泵站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作用;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水利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水利工程有一定兴趣,但缺乏系统性的专业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泵站概述- 泵站定义、分类及作用- 泵站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2. 泵站工作原理与设备- 泵站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主要泵站设备(水泵、电机、阀门等)及其选型与安装3. 泵站设计与施工- 泵站设计原则与要求- 泵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泵站工程案例分析4. 泵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泵站在农业灌溉、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泵站在城市供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泵站在防洪排涝工程中的应用5. 泵站管理与维护- 泵站运行管理及维护措施- 泵站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 泵站节能措施及环保要求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泵站概述第二周:泵站工作原理与设备第三周:泵站设计与施工第四周:泵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第五周:泵站管理与维护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水利工程》中关于泵站的相关章节,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建大泵站课程设计

建大泵站课程设计

建大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型泵站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泵站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选型、布局及配套设备;3. 学生能够了解泵站建设中的关键工程技术及安全防护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提出合理的泵站设计方案;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泵站的模拟与优化;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泵站设计项目的讨论、分析与报告撰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学会尊重他人意见;3. 学生能够认识到泵站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水利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以实践性、应用性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泵站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泵站基础知识:泵站定义、分类及功能;泵站工程概述;水泵类型及选型原则。

教材章节:第一章 泵站概述2. 泵站设计流程与方法:需求分析;泵站规模与布局;水泵及配套设施选型;泵站施工与安装。

教材章节:第二章 泵站设计流程与方法;第三章 泵站设备及选型3. 泵站工程技术:土建工程;金属结构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

教材章节:第四章 泵站工程技术4. 泵站安全与环境保护:泵站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措施;事故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泵站安全与环境保护5. 泵站工程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典型泵站工程案例;分组讨论泵站设计方案;模拟与优化泵站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主接线设计 (2)1.1 负荷统计 (2)1.1.1 全站电气负荷 (2)1.1.2 泵的选型 (2)1.1.3 配套电机 (2)1.1.4 主电动机的计算负荷为: (3)1.1.5 站用电负荷统计 (4)1.1.6 泵站总计算负荷 (4)1.1.7 变压器选型 (4)1.1.8电气主接线图 (5)第二章短路电路元件参数计算 (6)2.1 确定各点短路电流 (6)2.1.1计算电路图和等值电路图如下: (6)2.1.2 选定基准值 (6)2.1.3计算各元件电抗标幺值 (6)2.1.4 K1点短路计算 (7)2.1.5 K2点短路计算 (7)第三章一次设备选择 (8)3.1 高压侧电气设备选择 (8)3.1.1 高压断路器选择及校核` (8)3.1.2 高压隔离开关选择 (9)3.1.3 高压熔断器选择 (10)3.1.4 高压电流互感器选择 (11)3.1.4.高压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11)3.2 低压侧电气设备选择 (12)3.2.1 低压断路器的选择 (12)3.2.2 低压隔离开关的选择 (14)3.2.3 低压熔断器的选择 (15)3.2.4 低压侧电流互感器选择 (15)3.2.5 母线的选择 (16)3.2.6 电力电缆的选择 (17)3.2.7电容补偿的选择 (18)3.2.8交流接触器的选择 (19)第四章电气设备的布置 (19)4.1电气设备布置 (19)4.1.1 电气设备布置要求 (19)4.1.2 泵站的防雷设计 (20)4.1.3 泵站配电装置的防雷措施 (20)4.1.4 泵房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 (21)参考文献: (22)第一章主接线设计1.1 负荷统计1.1.1 全站电气负荷长江6#泵站设计流量15立方米每秒,泵站设计扬程7.32 米。

该站有由上级变电所直接供电,采用架空高压线输电,引入10kv电源。

泵站内安装轴流泵6台,轴功率170kw。

另设排水泵10kw,电动葫芦4kw,检修动力8kw,平均功率因数0.8,平均效率0.85。

泵站照明5.5kw,平均功率0.7。

泵站在计费计量点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

1.1.2 泵的选型根据原始资料知:每台水泵的流量为2.5立方米每秒,设计扬程为7.32米,所以经过比对选择泵型号为700ZLB-70(0°、+2°、+4°).即出水口径为700mm,比转速为700,扬程为1-10m,流量为500-220000立方米每小时,口径为350-4500mm。

1.1.3 配套电机(1)电机功率确定水泵所需功率P== 1×103×9.80×7.32×103 /6 = 179.34 kW电动机所需功率P电机= 179.34/0.85 = 210.99 kW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主电动机容量应按水泵运行可能出现的最大轴功率选配,并留有一定储备,储备系数为1.05~1.10。

水泵最大轴功率N轴约为210.99 KW ,采用直接传动方式,则电动机配套功率为1.10/=210.99 1.10/100%= 232.09 KW,按电机容量系列,并考虑使电动机接近于满载运行,从而提高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故选择电动机额定功率为250 kW。

(2)额定参数见表1-1表1-1电动机的额定参数1.1.4 主电动机的计算负荷为:/ d = 250/0.947 = 263.99 kW单台电机输入有功功率P = P单台电机输入功率S = P /= 263.99/0.90 = 293.32 kV A单台电机输入无功功率Q = S×= 293.32×0.44 = 129.06 kV AR 取补偿后2= 0.95 ,则2= 0.33 (参照并联电容器的无功功率补偿)原电动机1= 0.90 , 则1= 0.49需补偿无功功率为Q c = P×6×(1-2)/dN= 250×6×(0.49-0.33)/0.947 = 253.43 kV AR 电机输入总功率S= N电机×S1= 6×263.99 = 1583.94 kV A1.1.5 站用电负荷统计S排水泵= 10 /(0.8×0.85)= 14.71 kV AS电动葫芦= 4 /(0.8×0.85)= 5.88 kV AS检修动力= 8 /(0.8×0.85)= 11.76 kV AS 照明= 5.5 /(0.7×1)= 7.86 kV A1.1.6 泵站总计算负荷主变总容量S总容量= S排水泵+ S电动葫芦S检修动力+ S照明+ S= 14.71 + 5.88 + 11.76 + 7.86 + 1583.94=1624.15 KV A1.1.7 变压器选型(1)变压器台数的确定由上面计算可知,泵站所需总的用电容量为1624.15 KV A,而泵站的的设计要求是三级负荷,则根据经验,只需要设置一台主变压器即可。

(2)确定各变压器的型号及相关参数根据上诉计算容量选择两台变压器的型号,并确定相关参数,结果见表1-2。

表1-2 变压器型号及相关参数1.1.8电气主接线图泵 站 照 明检 修 动 力 电 动 葫 芦 排水 泵10kV6台三相异步电机K220.4k VK3U k %=5.0S N =2000KV AK1第二章 短路电路元件参数计算2.1 确定各点短路电流短路电流计算的计算电路图和等值电路图(见图2-1图(a ),图(b )),根据设备选择和继电保护的需要选择K 1、K 2、K 3三个短路计算点2.1.1计算电路图和等值电路图如下:d1Md2d30.38kVX10.320.59(max )X24.5X32.5X40.63X7X20.67(min )2.1.2 选定基准值S b = 100 MV A ,U b1= U av 1=10.5kV ,U b2= U av 2= 0.4 kV 则I b1= S b /(×U b1)= 100/(×10.5)= 5.50 kA I b2= S b /(×U b2)= 100/(×0.4)= 144 kA2.1.3计算各元件电抗标幺值架空线路 X *1= X 0 l S b / U b12= 0.3510100/10.52 = 3.17主变压器X *T主= U k% S b / (100×S N)= 5.0100/(100×1)= 5.0电动机X *G = X*’’S b / S N = 0.2100/0.25 =80.0X*G总=1/(6/80)=15.02.1.4 K1点短路计算总电抗X*1= X*l= 3.17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I K1= I b1/ X*1 = 5.50/3.17 = 1.73 kA三相短路次暂态电流和短路稳态电流I” =I= I K1 = 1.73 kA三相短路全电流最大有效值I sh=1.51 I’’= 1.51×1.73 = 2.61 kA通过K1点短路冲击电流为i sh= i sh1= 2.55×1.73 = 4.41 kA三相短路容量:SK1 =U b1I”= 1.7310.5 1.73 = 31.5 MV A2.1.5 K2点短路计算总电抗X*2 = X*1 +X*T = 8.17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I K2= I b2 / X*2= 144/8.17 = 17.63 kA6台电动机总的额定电流I NM= 0. 466×6 = 2.796kA由于2.796 kA > 0.01 I K2= 0.1763 kA所以应考虑异步电动机提供的反馈冲击电流异步电动机反馈短路此暂态电流:I M”=4.5I NM= 4.50.466= 2.10 KA,式中I NM为电动机额定电流。

i shM=6.36 K shM×I NM=6.36×1×0.466 = 2.96 kA三相短路次暂态电流和短路稳态电流:I”=I K2=I=I K2+6I M”= 17.63+6 2.1=30.32 KA故通过K2点短路冲击电流为i sh=1.84 I K2+ 6×I M”=32.44 + 12.6 = 45.04 kA 三相短路容量:S K2 =U b1I”= 1.73×0.4×30.32= 20.98 MV A5.K3点短路计算K3和K2两个短路计算点相比较,K3点比K2点少一台异步电动机供给的短路电流。

同K2点计算过程一致,则省略。

短路电流的全部计算结果2-12-1 短路计算值第三章一次设备选择3.1 高压侧电气设备选择3.1.1 高压断路器选择及校核`(1)因为变压器处于最大工作容量为2000kV A,所以高压侧最大长期工作电流约为IT =S/(U) 2000/(1.7310)= 115.61 A,所以根据额定电压10kV,工作电流以及装设在户内的要求,查阅产品样本初步选用ZN-10/600型断路器,其主要参数见表3-1。

其固有分闸时间约为0.05s ,断路器的全开断时间约为0.2s 。

(2)按开断电流选择高压侧短路开断电流I ”= 1.73 kA 小于断路器额定开断电流I oc =8.7 KA ,所以满足要求。

(3) 校验短路时动稳定由于i sh =4.41小于i max =22 KA ,所以满足要求。

(4)校验短路时动稳定经估算周期分量等效时间约为 1.8s ,故短路电流的热效应可近似算得2I im t ∞=1.732 1.8 =5.4(KA2 S) ,小于允许发热2I t t =8.72 4 =302.76(KA2 S),故满足要求。

(5)ZN-10/600型断路器参数见表表3-1表3-1 ZN-10/600型断路器参数3.1.2 高压隔离开关选择(1)按U N 、I N 及装设地点选择根据额定电压10kV 、工作电流115.61A 以及装设在户内的要求,可初步选用GN5-10/400型隔离开关,其主要参数见表3-2.(2)校验短路时动稳定由于i sh =4.41KA ,小于i max =52 KA ,故满足动稳定要求。

(3)校验短路时热稳定2I im t ∞= 1.732 3.2=9.6 (KA2 °S),允许发热2I t t=1425 = 980(KA2 °S)满足要求。

将计算数据与所选的GN5-10/400型隔离开关的参数列于表3-2中。

表 3-2 GN5-10/400型断路器参数3.1.3 高压熔断器选择按U N 、I N 及装设地点,选择对于高压架空线的进线端的第一个熔断器型号为RN3-10/200,其参数见表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