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海南区域经济建设特色专业及课程的构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设海南区域经济建设特色专业及课程的构想摘要:文章从海南高校开设特色课程总体情况入手,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人才需求的形势以及行业建设角度分析,对海南高校开设时尚管理专业及奢侈品营销学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有益探究。
关键词:特色专业;国际旅游岛;海南高校;奢侈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50-02
一、海南高校开设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情况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服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加强海南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的培育和建设对于海南高校的发展、对于海南高校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海南高校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使命的必然选择。
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实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举措,足实反应了国家及省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通过加强专业建设,一批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正在迅速成长,一批水平较高、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正在形成。
比如海南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热带农产品方向)专业、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俄语专业、海口经济学院工程造价等专业被评为2012年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这批特色专业是海南各高校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
出专业特色的重要举措,将对海南高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导引作用。
但海南高校专业的布局目前还属落后状态。
2007~2011年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海南省获得了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占全国的0.376%,从比例来看,是全国最低的水平的省份之一。
另一层面,2011年,我省共有13所院校30个专业参加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评选,其中本科专业13个,高职高专专业17个。
2012年,共有18所普通高等学校申请增设全日制本专科专业(含方向)60个,其中,本科专业(含方向)25个,专科专业(含方向)35个。
但经专家审议,2011、2012年最终评定下来的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科分别为7个、6个,高职专科两年通过评审的都是8个。
省级专业建设点绝对数据太小,特色课程在我省的开设还属于不多、不全、不成熟阶段,其增设新专业的空间还很大。
二、从海南国际旅游岛行业建设的需要看开设行业特色课程的必要性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划了海南省未来的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提出的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海南将初步建成
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海南将着力培育度假旅游、海洋旅游、运动休闲、疗养休闲、商务会展、民族风情和文化、红色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热带森林等特色旅游和自助旅游等十大旅游产品。
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使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选择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
目前,我省国际旅游岛特殊政策的试验包括大型免税购物、体育彩票、西南沙旅游、游艇旅游、水域开放、森林旅游,离岸金融等已在先行试验区集中实施。
其中产品创新的试验包括发展海上运动、潜水等项目、推进开放西沙旅游、建设邮轮母港、发展邮轮产业、探索新媒体总部基地、国际私人博物馆等文化创意产业。
有需求就有市场。
顺应时代潮流,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专业结构动态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但现有的特色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布点与海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即将发挥的作用是不相称的,海南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还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按照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12~2013
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新增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本省要进一步加大现有专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与我省新兴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
另外,自十八大以后,中国的经济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传统的房地产与汽车工业,高能耗、靠损害自然环境为代价提升gdp的产业要逐渐被高科技、新能源、信息产业所替代,未来的人才培养走向亦必须适合这种产业建设的需求。
三、从海南国际旅游岛多元化人才培养需要看开设奢侈品营销学课程的重要性
《意见》的颁发使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标志。
《纲要》让海南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
这同样给海南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海南高校应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曾毫不讳言地指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不缺宾馆酒店,而是最缺人才。
”基于此,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海南全省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纲要》),也对未来12年本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做了详细分析和具体规划,并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把人才适度跨越式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走人才强省之路。
根据《人才纲要》精神,我们来对本省奢侈品营销学课程设置的可行性进行有益探究。
奢侈品通常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使旅游与奢侈品的消费同步进行。
据统计,2009年中国游客在法国免税店共消费约1.58亿欧元,同比增加47%,2012年中国奢侈品全年消费460亿美元,其中国外消费271亿美元,国内消费189亿美元。
预计到2015年中国国内奢侈品消费总额或将突破300亿美元大关。
另外,由于国际顶级奢侈品进驻我国时间较晚,因此,我国国内世界顶级奢侈品的市场不成熟,经营及管理水平不高、熟
悉世界顶级奢侈品的营销人才短缺,中国消费者对于世界顶级奢侈品的消费还没有达到理性成熟的阶段。
目前,我省虽已有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相应专业。
但据笔者资料分析,我省各高校开展的现有特色专业中,尚无时尚管理专业及奢侈品营销学之类的专门性课程,海南高校在部分学科专业领域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所有这一切为开设奢侈品营销学课程提供了设想的空间。
四、现阶段时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与奢侈品营销学课程体系建构
国际奢侈品营销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营销项目之一,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旅游市场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元化的消费趋势及奢侈品本身行业的发展也对营销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紧贴行业发展,规划好海南特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其建设应明确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应该密切和世界奢侈品经营店、免税店合作,充分吸收实践者的意见,由学校和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然后根据工作能力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指导实习实训,共同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制订人才培养验收标准。
(二)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海南高校尚无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笔者认为,海南高校
教育对其必须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其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专门型人才。
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高文化修养与素质、道德水平;掌握各类奢侈品基础知识、具备世界奢侈品品牌市场营销、技术推广的基本技能;具备在奢侈品经营店、免税店营销的实操能力;从事组织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
(三)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结合高校教育的特点和奢侈品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以满足整个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
以奢侈品经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
具体概括为“全程理论与实践交叉模式”,即“理论教学+仿真实训+课堂修正+顶岗实习+总结提升+零距离就业”。
(四)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立足分析该专业的职业背景和岗位要求,把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工作态度等要求一一列举出来,找足开发点,形成教学门类。
(五)注重课堂教学、实训操练、顶岗实习三个过程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奢侈品管理等基础理论,以及经管专业所需的知识和应用技能,产品市场营销等技巧;通过实训操练,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操的磨合;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接受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在店(所)服务
能力、销售能力、客户关系管理
能力等。
五、结语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求实施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大力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体系,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支持海南与国际知名院校开办高校各种合作。
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将呈现巨大的增长,设置时尚管理专业并开展比较成功的奢侈品营销学课程,不仅为我省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而且可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输送所需的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服务管理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龚振.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参照群体效应研究[j].商业时代,2007,(1).
[2] 骆冰.黎族竹竿舞在海南高校开展的构想[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3] 朱沁夫.对海南培育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
(34).
作者简介:骆柳毅,男,广西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经济师。